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范文第1篇

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力是一般性的、综合性的能力,能使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并有效地应付环境。 关于智力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环境决定的,曾经引起广泛争议。目前的看法是遗传和环境都有重要作用。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背景,从根本上决定了智力发展可能的范围,而环境因素决定智力将落到这一范围的哪一点上,即具体程度。对具有优异的和中等的遗传潜势的个体,其智力的可塑范围较大,环境的影响也较大;而对具有智力迟钝和缺陷的遗传潜势的个体,环境对智力的改善作用相对较小。 目前使用智力测验来测查智力水平,常用的有:比奈测验、韦氏智力量表、绘人测验、瑞文推理测验等。但智力测验受到智力理论、测量技术等的制约,不能说是完美的智力测量工具。因此,对智力测验的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解释、防止测验的滥用是十分重要的。

类比推理能力是智力的重要方面,它是根据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一定关系,推出另外的两个或多个事物也具有类似的关系,或者推论出相类似的其他事物的过程。它是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过程的综合,就是先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类比推理能力是人类进行思考的重要能力,也是人们理解、消化知识的重要能力。瑞文测验侧重测查的就是个体的类比推理能力。

根据智力水平的百分等级,可以对智力水平做如下的五级评价: 第一级,百分等级 >=95。智力超群,智力水平高于同年龄组95%的人。第二级,百分等级 >=75。智力良好,明显优于平均水平,智力水平高于同年龄组75%的人。第三级,百分等级在25-75。智力正常,基本属于平均水平,智力水平位于同年龄组25%至75%之间。其中百分等级 >50的,智力水平略高于同年龄组中等水平的人;百分等级<50的,智力水平略低于同年龄组中等水平的人。第四级,百分等级 <=25。智力中下,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智力水平低于同年龄组75%的人。 第五级,百分等级 <=5。智力缺陷,智力水平低于同年龄组95%的人。

分数等级说明:1 超群,2 良好,3 正常,4 中下,5 缺陷。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选取北京林业大学10级心理系学生共67名。男28名,女39名,年龄18—23岁。分组进行实验,6-8人一组。

2.2器材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3步骤

屏幕依次出现60道题目,每个题目都是由缺少一小部分的大图案和6-8个小图案构成,被试者按照自己理解的规律,选择一幅小图案放到大图案中缺失的位置即可。

2.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这68组数据进行一系列描述性分析、假设检验,得出个人结果、总体结果及个人结果在总体中的位置。

3.结果

3.1 个人结果

我的正确题目总数-因子分为52,正确题目总数-标准分为50,正确题目总数-等级分为3,分数等级属于正常。百分等级在25-75,基本属于平均水平。

图 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我各组因子分的折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第一组的正确题数最高,往后呈降低的趋势。

3.2 总体结果

1)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可以看出,总体正确题目总数-因子分分布在44-60之间,均值为54.43,标准差为3.57。

从表 2中可以看出,总体正确题目总数-标准分分布在25-99之间,均值为69.07,标准差为24.90。

为正确题目总数等级分的频率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分布最多的等级为3,无人分数等级为5。说明本次测验的被试都在智力中下水平之上,且除少数人是中下以外基本都在智力正常水平之上。

2)差异性检验

为正确题目总数等级分的频率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分布最多的等级为3,无人分数等级为5。说明本次测验的被试都在智力中下水平之上,且除少数人是中下以外基本都在智力正常水平之上。 、表 4可知,男生(M=54.11,SD=3.59)和女生(M=54.67,SD=3.59)的正确题目总数-因子分没有显著

差异,t=-.629,p>0.05(双尾检验)。

3)信度 分半信度

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知,此次瑞文智力测验的分半信度为.717,具有较高的信度。

同质性信度

.696,略低于分半信度。

4)内容效度

智力测验范文第2篇

2000~2005年收治肝硬化患者186例,年龄16~79岁。常规进行简易智力测验和扑翼样震颤检查:发现肝性脑病32例,年龄40~55岁者居多,男多于女;其中16例为亚临床肝性脑病,8例医生未能早期识别而被护士通过此方法发现;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者5例,合并腹水9例,合并黄疸、腹水者3例。

测验方法:简易的智力测验对早期识别肝性脑病最简易有效[1]。 检测内容包括数字连接试验,构词,画图,书写,用火柴杆摆简易图形,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等,同时在评估时必须观察其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扑翼样震颤已用作早期肝性昏迷的一个重要体征。检查时令病人前臂伸直手指分开,保持自然状态,从而发现或诱发手指、手腕甚至肘关节、肩关节出现快落慢抬的收缩屈曲动作,严重者发现有眼睑、口舌的震颤动作。

讨 论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若能早期发现,预后并不十分恶劣。而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的亚临床肝性脑病,早期容易忽视、误诊。我科护理人员对所收治肝硬化病人常规采用简易智力测验,提高了早期肝性脑病的诊断率,协同医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显著改善了预后。

原因分析:①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更多地接触病人,对病人病史、意识及身体做出正确评估,这样才能有侧重地观察病人。本组8例的及时发现,就是因为护士对病人做好全面正确的护理评估后,重视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作出了正确的护理诊断。②对于此类病人,应根据病情由责任护士、家属共同拟定护理目标,再由责任护士与夜班护士共同实施,家属参与。多数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前都有性格及行为改变,尤其夜间,家属易把病人冷漠或欣快激动、不讲卫生、喜怒无常等误认为是正常的行为,护士又未去主动观察,或看到了症状由于缺乏知识未及时认可,医生也没在意这些症状。其中4例属于此情况,通过及时纠正化险为夷。③扑冀样震颤对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出现即可确认[1]。本组有3例此征表现不明显,医生又没有反复检查或检查方法过于简化而未能早期识别,由护士及时发现。

护理对策:①祛除诱因:主要是观察各种感染征象,减少感染机会;做好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会及肛周清洁,避免大量抽放腹水(

对于亚临床肝性脑病,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动态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先驱症状,为医生及时、正确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并协同医生寻找诱因及早干预。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尽早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肝性昏迷病人肝功能较好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智力测验范文第3篇

[ 摘要 ] : 基于对智能研究历史及现状的反思,以专长研究为视角,对智能的本质、来源、范围、生成路径等问题加以讨论。认为:智能本质上是发展中专长的形式,其来源于知识结构与加工能力的互动,其生成路径为蓄意的练习,其范围具有领域限制的特征。

一、对现代智能研究的反思

在智能的研究方法上 , 现代心理学中一直存在着两个分支 , 一为相关方法的分支 , 另一个是实验方法的分支 , 前者形成智能研究的心理地图模式,后者形成计算模式。第一,早期的智能研究体现了心理地图模式。心理地图模式将智能视作心理地图,由此形成智能的结构理论(如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瑟斯顿的基本心理能力理论、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型、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等)。结构理论主要关注于对智能结构进行静态描述,企图分析出组成智能的各项子能力。第二, 20 世纪 60 年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得以蓬勃发展,其理论开始被借用到智能研究中,逐渐形成智能研究的计算模式。计算模式将智能视作具有信息加工功能的计算性装置,以实验方法为基础构建了智能的信息加工理论(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戴斯的 PASS 智力模型、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智能是人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重点分析智能的内部活动过程,摒弃剥离智能结构的传统,并日益重视元认知成分的作用。这两种模式构成现代智能研究的主流理论。

但长期以来,智能结构理论一直颇受指责。由于建构结构理论的方法学(以因素分析法为核心)存在某些先天不足,从而使这些理论很少涉及智能活动的内部心理过程;同时,这些智能结构理论难以得到整合;此外,根据这些理论编制的智力测验,也只停留在测量各种反映个体差异的智能构成因素上,难以对内在心理过程作进一步揭示。智能的信息加工理论比之结构理论有所进步,开始从仅仅描述智能的结构转化到着眼于从智能的内部活动分析智能的运作机制。但遗憾的是,这种进步也未能彻底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导致一个人高智能表现的原因是什么?智能是怎样获得的?如果仅仅把智能看作是遗传的结果,显然缺乏说服力并具有悲观主义的倾向;如果把高智能归结为信息加工过程的高效,那么这种高效信息加工的原由仍不清楚。

事实上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已有一些研究者认识到如果依旧以智能结构或运作机制为标靶进行研究,则对上述批评无济于事,他们开始另辟蹊径。这些研究者发现,某一领域的专家在该领域中能够深刻地表征问题、高效地记忆、合理地推理、快速地解决问题,表现出一种外化的高智能行为(也称为专长行为)。这些研究者认为,如果采用专家 ---- 新手比较以及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对专家的这种专长行为的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则可间接揭示专家高智能的本源。这一新兴的研究路线被称为专长研究。专长研究与主流智能研究间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后者关注揭示智能的结构和运作机制,而前者关注研究智能所利用的 “ 材料 ” ,即知识在人类智能中的作用,期望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人类智慧的实质。一般认为,以专长为视角对智能作系统的理论与经验的研究,始于德格鲁特对奕棋专长的创新工作;而引发对该主题作交叉学科研究的主要激励,一般归结于蔡斯和西蒙论 “ 棋艺中的慧眼 ” 一文。专长研究经过 30 余年的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并显示出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其对智能的认识日臻系统和成熟。但遗憾的是,我国学界对专长研究的了解和关注稍嫌不足,对专长研究视野下的智能观认识也比较欠缺。

二、以专长研究为视角看人类智能

专长研究发展至今,已对智能的范围、来源、本质、生成路径等问题形成较独特的观点,对我们更深入理解人类智能具有一定启发意义。需要提及的是,专长研究并未建构某一智能结构或加工理论,而是从广泛范围对智能的一般论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 、智能的范围:领域限制

反思智能结构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可发现,二者均将智能视为人类拥有的一般能力,能够运用于广泛的领域当中。百年的智力测验历史也体现出这一观念,各种智力测验总是试图测量某种单纯的 “ 能力 ” ,排除个体相关领域经验的作用。该观念似乎隐含着这样一个推论:即高智能的个体在不同领域应均能表现出高智能的行为,这显然与现实观察的结果相悖,事实上,个体恰恰只能在其专长的领域表现出高智能行为。

提出上述质疑并非对是对智能结构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的否定,而是想澄清这样一个事实:即将智能视为领域间的一般能力同将智能视为与相关经验密切联系的领域内能力即使在智力测验出现之初,亦是两条并行的路线,只不过后者未被赋予更多关注而势单力薄。在比纳和西蒙( 1905/1916 )开创智力测验之初,他们就已区分出两种智能评价的方法:心理学方法( Psychological method )和教育学方法( Pedagogical method )。前者涉及对记忆力、决策及一般知识的测量;后者涉及依据某领域获得知识及经验的总量对智能进行评估。比纳和西蒙最终决定关注前者而忽略后者,因为他们希望 “ 不考虑 …… 个体拥有的受教育的水平 ” ,并认为: “ 我们相信我们已经成功地彻底排除了个体已获得的信息 ” 。

百年来的智力测量实践深受比纳和西蒙将领域内的相关经验排除出智能范畴的影响。不可否认,传统智力测验在预测儿童的学业成就时是必要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青春期少年的学业成就(这时课堂及学校中的经验开始累积)。但是,传统智力测验在预测大学生的成就及未来专家在某一特定领域的成就时,只能提供有限的效用。对传统智力测验效用有限性的反思启发我们应当回归智能评估的教育学方法传统,从领域内能力角度看待智能。

专长研究是回归教育学评估方法的典型代表,并已引发研究者对该主题的更多关注。大量实证研究证实,专家的高智能局限于其所善长的特定领域,且与在该领域长期的经验相关。若以领域内能力看待智能,则可有效预测个体在某领域未来的成就,并可为进一步探讨智能的来源和生成提供可能。事实上,这一理念正被广为接受,最近美国大学的入学测验已开始讨论 “ 专长(倾向)测验 ” 与 “ 智力测验 ” 之争。[ 3 ] 

2 、智能的来源:知识结构与加工能力的互动

智能的来源是有关智能的根本性问题,智能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实际并未对此作回答。无论是以解构智力构成的子能力还是以探索智能成分的运作机制为目的,二者均事先假设已存在 “ 智能 ” 这一实体。至于这一 “ 智能 ” 实体从何而来或忽略不谈,或认为是 “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构,人们在早年就具有的获得成就的相对固定的潜能 ” ,或更简单地认为是某种 “ 原生的模仿能力 ” 。将智能视为领域间的广泛能力制约了传统智能理论对智能来源进行深入研究。

专长研究的最初目的正在于解决智能的来源问题:即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专家在其领域的高智能。蔡斯和西蒙认为,造就大多数专家高智能表现的原因,是由于专家经过多年在相关领域内的经验,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以及以模式为本的提取机制。拉金、西蒙等人在解决物理学问题的工作中重复验证了这一观点。他们发现,尽管新手已具备解题的必要知识,但他们必须从问题中提出的发问出发,倒着来一步步地确定相关的公式;但物理学专家可以毫不费力地提取出解题的方案或计划,因为在他们建立对问题的最初表征时,已在头脑中涌现出自己的计划。齐 . 格拉泽和瑞斯进一步证明,物理学专家不仅拥有更多的知识,而且拥有组织得更好的知识,由此使他们能够对问题做出更深刻的理论原则表征,而新手的表征完全依赖某些表面特征是否出现。其他领域(如计算机编程、电路检测、医疗诊断等)专长研究的大量实证结果也已证明,专家拥有的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组织更好、内容更丰富、表征更合理,这些知识结构与加工能力的互动正是造就专家高智能的根本原因。

这种对特定领域知识结构在智能中重要性的强调,比之智能结构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是一突破,弥补了智能研究在智能生成源泉问题上的缺陷。在专长研究看来,无论智能结构理论解构出何种子能力,这种子能力的生成须以知识结构为基础;无论智能信息加工理论如何解释智能的运作机制及强调元认知,却不能忽视智能的运作亦是以知识结构为操作对象,具有丰富领域知识结构的个体,在解决该领域问题时,智能运作更优化,元认知水平更高,表现出更高智能。总之,专长研究认为,个体在某领域知识结构与加工能力的互动是造成其在该领域高智能的根本原因。

3 、智能的生成路径:蓄意的练习

除极少数持智能遗传决定论观点的研究者之外,几乎所有的研究者均认为人类智能是动态发展的,也就是说,智能水平可在外界环境与个体互动中获得不断提高。智能的发展性观点为人才培养和智能开发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基础,专长研究亦赞同这一理念,但至于智能如何得以发展,即智能的生成路径是什么,专长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尽管少有智能结构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及智能的生成路径,还是有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源于遗传的原生模仿能力,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符号系统(如阅读文字、唱歌等)来表现;随着智能的发展,每种智能及其符号系统将由第二级的符号系统(如公式、地图、字母、乐谱等)来代表;至成人阶段,智能则通过对理想的职业和业余爱好的追求来表现。加德纳认为,人类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获得发展。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智能的生成是个体主动参与的过程还是自然生成的过程?总体而言,传统智能理论对智能的生成路径探讨较少,无法指导具体智能开发与训练,使得各种训练方法层出不穷、相互矛盾、效能低下。

专长研究视智能为领域内能力,以此为基础认为:智能的发展是个体主动参与的结果,其生成路径是通过蓄意的练习( Deliberatepractice ),其发展过程表现为进步性问题解决( Progressive problem solving )。

专长研究早期的一项重要结论认为,专家若想在其领域中达到较高智能,至少需要 10 年有意识的训练与经验积累,明确表明了智能发展中有意识参与的重要性。同时专长研究认为,即使在个体有意识的参与下,智能发展也非自动化的。专长研究者提出蓄意的练习以解释智能的生成路径。埃里克森等人认为,蓄意的练习与玩耍性的互动、竞争、工作以及其他形式领域内的经验极为不同,它们是为有效促进个体行为的特殊方面而专门设计(通常是教师设计)的一些活动。埃里克森等人发现,年轻成年专家的表现与个体整个职业生涯中所积累的蓄意练习的量有关。其他一些研究也证实,尽管不同领域中的专长行为在行动上表现各异,但为获得行为改进而精心设计的蓄意的练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蓄意的练习,专家行为的某方面获得进步,能够解决一些原本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积累经验并与蓄意的练习结合,近一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进步性问题解决过程也正是专家的智能发展过程。

4 、智能的本质:发展中的专长

智力测验范文第4篇

1.定义: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有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 分级:

注:表中WHO-DAS II只用于残疾人活动与参与评定,不作为智力残疾分级的依据。

(二)智力残疾的诊断及特殊情况诊断

智力残疾的诊断按诊断方法分为0~6岁和7岁以上两个年龄段。0~6岁人群智力残疾诊断方法:以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Gesell)诊断结果,对照“智力残疾标准”确定残疾等级,对处于智力残疾临界状态的儿童,需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辅助判断。7岁以上人群智力残疾诊断方法:以智商和适应行为水平都达到智力残疾标准即确定为智力残疾,智力残疾的分级则以适应行为水平为准。

相应地,智力残疾的诊断有“0~6岁”和“7岁以上”两种不同程序,还要考虑到诊断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0~6岁儿童智残诊断程序:0~6岁人群经DDST筛查,如果属于阳性(疑以智残者),均要采用“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Gesell)进行诊断性测查,确定是否智残及其分级。

(1)适应能区测查结果正常,即大于78分(不含78分),则直接诊断正常。

(2)适应能区如果小于或等于78分(≤78分)者,要继续测查精细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交能区。部分被诊断者还要进行适应行为评定。

(3)适应能区如果小于72分(

(4)如果适应能区测查结果在72~78分之间(含72和78分),则根据被诊断儿童年龄分两种情况加以处理:①对于被诊断者年龄在7个月~6岁(含7个月)者,还要使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适应行为评定,按适应行为评定结果进行智残及其分级诊断。②被诊断者年龄等于或小于6个月者,则还要考虑语言能区和个人~社交能区的测查结果,如果该两个能区测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则不诊断智力残疾;如该两个能区测查结果均低于正常值,则可诊断为轻度智力残疾(四级)。

7岁及7岁以上人群智残诊断程序:经《7岁以上人群残疾筛查问卷》筛查阳性者(疑似智残者),按以下程序明确诊断。

(1)对于筛查阳性者,首先进行适应行为评定,评定时要询问知情人,同时也要对被诊断者进行现场观察,完成全部项目评定,得到适应行为评定结果。同时,通过适应行为评定过程,对被诊断者有了较好的了解,可判断被诊断者进行智力测验的合作性。如果估计被诊断者能配合进行智力测验,则均要进行智力测查;如果估计被诊断者完全不能配合进行智力测验,则可根据适应行为评定结果来进行智力残疾的诊断和分级。

(2)被诊断者完成了智力测验和适应行为评定后,要求智商和适应行为水平都达到智力残疾标准即确定为智力残疾,但智力残疾的分级则以适应行为水平为准。如果被诊断者仅完成了适应行为的评定(因不合作的原因未完成智力测验),则按适应行为评定的结果确定智力残疾及其分级。

特殊情况诊断程序:

(1)0~6岁人群中极少数筛查阳性者可能因不合作而得不到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的测查结果,这时可用“婴儿~初中学生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结果确定智力残疾及其分级,这是不得己的办法,应尽量避免使用。

(2)7岁以上人群中极少数筛查阳性者可能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种类残疾如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影响实施韦氏智力量表简式全部4个分测验,但能实施其中的两个言语分测验或两个操作分测验,这时可根据两个言语分测验或两个操作分测验的平均量表分来判断智力水平。如果两个言语分测验或两个操作分测验的平均量表分≤4分,适应行为评定结果也达到智力残疾标准,则可确定为智力残疾,并以适应行为评定结果作为智力残疾分级的依据。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应尽量避免使用。

智力测验范文第5篇

Digitspantestperformedwithpaperandpencilingroups

WANGJinLi,ZHANGYueJuan

1DepartmentofMedicalPsychology,MedicalCollege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Tianjin300162,China,2HebeiNorm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91,China

【Abstract】AIM:TochangedigitspantestinWechslerIntelligenceScalefromindividualtesttogrouptest.METHODS:Thetestformofdigitspanwaschangedfromoraltesttopaperpenciltest.Inordertoensurethestandardizationofanswertime,theactionofuniformpencilliftingwiththeemergenceofdigitswasaddedintotestprogram.Thetotalofsubjectswas884.RESULTS:Thetestretestcoefficientwas0.658,andthecorrelationbetweengrouptestandindividualtestwas0.581.Therewasa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thegrouptestandothersubtestsofotherintelligencescalessuchasnumberseries,wordstest,calculationtest,spatialabilitytest,tapspeedtestanddrawingcircletest.Thescoresofthe2groupswithdifferenteducationlevel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P<0.01).CONCLUSION:ItisfeasibletochangethedigitspantestinWechslerIntelligenceScalefromindividualtesttogrouptest.

【Keywords】digitspan;grouptest;memory,shortterm

【摘要】目的:改变测验方法,把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广度个别测验改变成团体纸笔测验.方法:把数字广度测验的口头答题方式改成书写方式,在答题时增加举笔动作程序,实现答题时间标准化.以884人为样本施测.结果:重测信度0.658;数字广度团体测验与个别测验的相容效度为0.581,与韦氏智力测验的文字测验、数字推理、计算测验、空间测验、注意测验、打点速度测验等分测验有低度显著相关(P<0.01),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区分达到显著水平(P<0.01).结论:改变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广度的测验方法,把该个别测验作为团体测验使用是可行的.

【关键词】数字广度;团体测验;记忆;短时

0引言

短时记忆为1.5s到1min的记忆[1],对人的工作有重要意义,是智力的组成部分.对短时记忆的测量有文字广度测验[2]、数字广度测验和实物图片广度测验,其中最知名的是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广度测验[3].在个体纸笔测验形式中,记忆的成套测验和智力的成套测验里面都有短时记忆测验部分[4],但在团体测验形式中尚未查到短时记忆测验.例如,团体用的“多维能力倾向成套测验(MAB)”,与上述的个体测验形式的韦氏智力测验结构相同,平行排列,惟独没有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广度测验,原因是在团体中难以控制间隔时间,这是团体能力测验的一个弱点.在相关文献中,“多重水平成套测验”的研制者进行了团体记忆测验的尝试,但所能测量的是时距25min的长时记忆[5].短时记忆的团体能力测验目前还是空白.鉴于此,我们以韦氏智力测验的数字广度测验为蓝本,改变其测量操作方法,使之成为团体测验.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武警某机动师抽取士兵825名,全部为男性,年龄19~29(21.0±2.6)岁.对其中2个中队56名被试相隔9d后重测;对另外2个中队43名被试相隔3d后用韦氏数字广度原量表做个体测验.在武警医学院整群取样59名,做不同文化组别的对照研究.

1.2方法

题目采用韦氏智力测验的数字广度分测验[4],采用自编定式答题纸.操作程序:主试先指令被试将笔举在空中,等主试读出一组数字并发出“答题”口令时,被试统一落笔答题,答完题目后立即把笔继续举在空中,主试再读下一组题目.将笔举在空中的目的是防止被试提前落笔从而影响时间间隔.以每秒一个数字的速度呈现,主试读完题目后间隔1.5s发“答题”指令.每次测验30~40人,获得有效试卷812份.本研究没有倒背数字部分.第一题4个数字记4分,以后每题每增加一个数字加1分,最后得分是被试通过的最长题目数.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以x±s表示,用SPSSl0.0软件,以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信度检验对2个中队56名被试,初测得分7.11±1.10,相隔9d后重测,重测得分7.53±1.42,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为0.66.

2.2效度

2.2.1相容效度为了考察数字广度团体测验与韦氏个别测验的相容效度,我们对另外2个中队的43名被试做团体测验,得分7.11±1.10,相隔3d后用韦氏数字广度量表做个体测验,得分7.81±1.20.43名被试数字广度团体测验得分与韦氏数字广度个别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58.为了考察数字广度团体测验与其它能力测验的相容效度,我们把数字广度测验分数与其它能力测验(n=825)分数做相关比较,结果显示:数字广度测验分数与数字推理、文字测验、计算、空间、打点速度和画圆等能力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146,0.168,0.295,0.130,0.175,0.104和0.028.除了画圆测验外,数字广度与其它能力测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2.2.2区分效度为了考察数字广度团体测验对不同团体的区分效度,我们把军校学员的分数(n=59)与其他战士分数(n=800)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军校学员和战士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73±1.33和7.16±1.50,经t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01).

3讨论

3.1测验方法的改变改变数字广度测验口头答题为书写方式,并在施测程序中要求被试把手臂举在空中,按照统一的时间落笔答题,这种动作程序使主试能够很好地观察和控制每个被试的手臂动作,从而控制了答题时间,防止了被试提前答题.从测试884人的实际情况来看完全行得通,可以做到团体测验的标准化.信效度检验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3.2信度原测验信度0.66~0.89[5],本测验信度达到原测验水平,在通常情况下,相同的测验团体施测信度应该低于个别施测,本测验能够达到原测验的下限也是合理的.

3.3效度数字广度团体测验与原测验相关0.58,证实了该测验测到了与原测验基本一致的记忆.口头回答的方式与笔答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写字慢的可能在写到后边的数字时有所遗忘,因此相关系数不是很高也是合理的.从数字广度测验与其他智力分测验的相关看,除了画圆测验外,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但指数偏低,这与原测验在韦氏成人智力整套测验中的情况一致.画圆测验属于动作能力测验,与记忆测验应该没有相关.在对不同群体的考察中,本科学员得分明显高于普通战士,表明测验能够区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这与GarciaMorales等[6]采用个体方法的数字广度测验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30.

[2]TallandGA.Threeestimatesofthewordspanandthirestabilityovertheadultyears[J].QuartJExpPsychol,1965,17:301-307.

[3]龚耀先.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49-50.

[4]MurielDeutsschLezakneuropsychologicalAssessment[M].3sted.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360,14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