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评阅意见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35-02

一、国际化评审的重要意义

博士培养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和科技水平,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即论文采用全英文书写,主要由外籍专家评审,并采用全英文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对博士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有利于比较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评审促进博士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提高,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同时国际化评审有利于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因此,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评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探索国际化评审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一些高校花大力气建设了一批全英文专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我国攻读全英文博士学位。有些高校甚至聘请了国际知名外籍教授担任全职教授或兼职博导。这部分博士生毕业全部撰写英文论文。采取国际化评审的方式,更符合这些师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众多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建设了一大批双学位博士生项目。试行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有利于博士生的培养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吸引了国外优质留学生生源来我国攻读双学位项目。

三、国际化评审的实践背景

此前,国内少数高校曾进行过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的尝试[5],但是并未有大范围的实践。国内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评审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尚待完善和改进。因此,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实践为借鉴,通过分析和总结,试图为今后国内的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探索提供参考。

我校的生物学科近年发展迅速,在教育部第三次学科评估中位列第三,且博士培养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因此生物学科成为我校985三期试点国际化评审的学科之一。本文以该学科进行的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为例,通过分析专家的评阅意见,力求从国际专家的评阅意见中总结出先进经验,为今后提高博士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四、评审的侧重点分析

参加评审的既有来自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的欧美专家,也有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亚洲专家,还有来自欧美著名大学的华裔专家,以及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通过对总计32份国际评审专家的评阅意见的分析,发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评阅的重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侧重点的不同。

生命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实验科学,讲究的是发现未知,各国专家都关注论文的创新性,以及创新的实用价值。不过专家们评阅关注的点各有不同。

(一)欧美专家

欧美专家往往会对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策略、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逐一细致分析,指出闪光点。欧美专家关注作者作为独立的研究者,选取合适的实验方法,并熟练运用,使之为解决科学问题服务的能力,并同样看重课题合作研究者对文章的贡献。欧美专家不光看重论文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研究,也看重作者作为第二甚至第三作者,协助他人完成的相关课题。尤其重视作者是否在本领域内影响因子高的SCI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同时,欧美专家尤其关注英文的写作,特别是摘要和前言的写作。大到文章的结构,语言的陈述,小到图表图例的格式,参考文献的标注,语法和拼写错误等,都会在评阅意见中指出。

(二)亚洲专家

亚洲专家会详细分析作者的写作和实验思路,并同样关注作者的科研水平,包括对所研究领域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和欧美专家相似的还有,亚洲专家同样重视作者在影响因子高的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对论文的写作细节的关注度也和欧美专家类似,也都提到了前言和摘要的写作,用词的准确性,图表图例、参考文献、语法和拼写错误等。不同的是,亚洲专家尤其关注论文的实验部分,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有说服力等都是关注的重点。并且,亚洲专家往往会关注作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三)欧美华裔专家

欧美华裔专家和亚洲专家相似的是,也会详细分析作者的写作和实验思路,并同样重视论文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作者对本研究领域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是华裔专家关注的重点之一。这和欧美、亚洲专家也类似。华裔专家也重视作者发表的SCI论文,但程度不及欧美和亚洲专家。虽然所有参加了国际评审的博士生都发表了较高水平的SCI论文,但是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华裔专家的评阅意见中提及了SCI论文。而绝大部分欧美专家和亚洲专家都对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有所提及,并把发表SCI论文作为博士生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华裔专家特别重视的是论文的独创性、工作量以及研究深度。华裔专家还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细节如拼写和语法错误等也有提及。不同的是,华裔专家往往会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国内专家

国内专家和国外专家相似的是,关注作者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且关注论文实验的设计和的分析,以及论文涉及的工作量和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和华裔专家相似的是,国内专家一般也会提出对下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议。和国外专家明显不同的是,评阅意见中几乎不提及作者发表的SCI论文。国内专家会对论文写作上的细节有所关注,如指出图表和图例的标注错误,但是对英文用词的准确性,拼写和语法错误等,未有提及。

五、启发与思考

一方面,多份海外专家的评阅意见提到论文已经达到国外知名高校授予博士学位的水平,这表明国内生物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同时虽然各国专家的评阅重点有所区别,但是所有专家都特别重视论文的独创性。独创性既包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科学问题,又包括提出创新的观点,使用创新的方法,得出新颖的结论。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博士生培养的重点。

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各高校都对博士毕业有发表一定水平的SCI英文论文的要求,但是,从专家的评阅意见来看,国内博士的英语写作能力尚待加强。除个别专家提到论文作者的英文流利外,其他都曾详细地指出作者用词、拼写和语法的错误。因此今后在博士培养中,撰写英文论文的能力需要作为一个培养重点。目前我校已经开设专门针对博士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旨在提升博士生撰写英文学术论文的能力。

综上,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是博士生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要准备。国内博士论文虽内容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因此,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和推广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努力学习国外培养博士生的先进经验,提升博士生培养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莉萍.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主要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131-135.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第2篇

>>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 我国科技前沿领域博士学位论文概况分析  对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我国档案学硕博学位论文研究热点透视 2001—2010年我国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2008年~2012年我国高校档案学研究生统计分析 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分析 从博士学位论文看我国近年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 我国首批武术博士学位论文在沪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的总结与思考 我国档案学教育论文计量分析 我校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的实践与探索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计量分析与思考 近十年中国旅游类博士学位论文分析与展望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生物学类)获奖的要领剖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计量分析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际与省际分布特征分析 2006-2011年比较方法在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统计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蒋冠.政府信息公开目标取向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0]候卫真.论政府信息化取向与信息能力构建[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1]谭必勇.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8.

[12]王少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7.

[13]邵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建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4.

[14]高大伟.档案学的元问题及可能的形而上[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1.

[15]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5.

[16]蔡梦玲,高俊宽.从档案学硕博招生看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走向[J].档案学通讯,2014,04:21-26.

[17]胡莹.档案学视野下的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具有前沿知识、创新能力以及掌握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任,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纵观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其重点逐步经历了由教育制度完善到提高研究生质量的转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六大发展改革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稳步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指标是博士学位申请者在获得博士学位时的质量。目前对博士生培养质量及其评价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与舆论关注的热点。

1研究背景

博士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质量,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体现,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博士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是改进和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管理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检验指标,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研究方法

2.1资料来源及方法

通过调研国内具有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选取其中已有中医学博士毕业生的14所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以下简称“评阅意见书”),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2.2评价指标名称统一化

对各中医药院校“评阅意见书”中评价指标名称描述的统一性问题,参照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对同义的名称信息进行统一。“论文选题、选题价值、选题”统一名称“论文选题”;“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创新性、论文成果的创新性、创新性”统一名称“论文的创新点”;“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论文写作能力与总结提炼、写作表达能力、写作水平、写作能力”统一名称“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科研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科研作风”统一名称“科学研究的能力”;“理论基础、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统一名称“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论文综述、文献综述、综述”统一名称“论文综述”;“论文价值、实用价值”统一名称“论文价值”;“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研究方法和技术水平”统一名称“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

3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比较和分析

将14所中医药院校“评阅意见书”中的评价指标进行统一处理后,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指标权重满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论文选题”(92.86%)、“论文的创新点”(85.71%)、“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85.71%)、“科学研究的能力”(71.43%)、“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71.43%)、“论文综述”(64.29%)、“论文价值”(14.29%)、“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14.29%)、“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7.14%)、“工作难度和工作量”(7.14%)及“论文规范性”(7.14%)。

指标重要性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论文的创新点”(28.75€?3.6)、“科学研究的能力”(26.2€?.69)、“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21.37€?.23)、“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20€?.92)、“论文价值”(18.4€?.43)、“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18.4€?.34)、“论文综述”(17.967€?.467)、“论文选题”(17.438€?.166)、“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12.725€?.41)、“工作难度和工作量”(10€?.71)及“论文规范性”(10€?.70)。

权重满分比大于50%的指标有6个,包括“论文选题”、“论文的创新点”、“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及“论文综述”。根据评价指标权重满分比值可以看出,50%以上的中医药院校对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时都选用“论文选题”、“论文的创新点”、“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及“论文综述”等常用指标,这些常用指标中“论文的创新点”、“科学研究的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赋值均比较高,是影响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

权重满分比小于50%的指標有5个,包括“论文价值”、“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及“论文规范性”。说明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各院校也有一些特异性的差异,根据评价指标权重满分比值可以看出,部分院校尤其看重博士学位论文的“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和“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两个指标。

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4.1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4.1.1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本研究收集的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来自于国内具有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且国内普遍认为培养质量较高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基本涵盖目前国内中医药类高校对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各个标准。具(下转第69页)(上接第67页)有较高的权威性,协调程度较高,充分显示了评价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4.1.2指标体系侧重中医学学术学位型博士培养特点

相比中医专业学位型博士,学术学位型侧重于中医学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中医学科学研究人员为目标,其学位论文应更注重研究创新性,对中医学领域在知识和认识上能作出独特而有意义的贡献。指标“论文的创新点”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该各评价体系中给予了较高的权重,这也充分显示了学术学位型博士培养特点。

4.2问题与建议

4.2.1采取多元模式,分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把握住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也成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各高校须以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目的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博士研究生,分类构建学术学位型和专业学位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适应对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

4.2.2進一步探索描述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针对现有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缺陷,突出量化评分作用,有利于更清晰、更精确有效地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这也是评价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就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整体质量和创新性而言,描述性评价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其评审意见的指向性和主导性仍是显著的、有价值的,对培养单位改进博士生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认为以描述性评价为主,发挥量化评价的有益作用,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4.2.3鼓励专家及导师参与,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发展与突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要改进自身的管理,特别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模式

国有企业是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集团,它与一般的企业集团具有相似性,但它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起着决定作用,而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独特的模式。

1、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子公司的一切财务决策权都集中到母公司,而子公司却不享有任何决策权,它只是母公司扩大业务的需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子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整个公司都被母公司绝对地控制,母公司享有高度的决策权,并对子公司进行严格统一的控制和管理。实际中,子公司通常只享有一小部分决策权。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高质量的融资决策,降低成本;可以让企业的战略目标最终得到实现,合理筹划纳税,减少管理费用。但它不方便母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缺乏灵活性,更不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

2、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与集权式管理模式相反的管理模式,它是将决策权分配给各个子公司,允许子公司享有相当的管理权,母公司则通过间接管理的方式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体制。在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子公司与母公司是与被的关系,子公司拥有高度的财务权,鼓励子公司自主经营。

这种模式有益于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而且财务决策周期短、针对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但这种分权模式导致子公司拥有过高的自主经营权,不利于母公司行使财务管理权利。

3、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

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对分权式管理模式和集权式管理模式的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财务管理模式。由于上述两个模式各有利弊,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对二者的整合,吸取它们的优点,弥补两者的缺点。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在分权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权进行适度的集权,分权与集权两方面并存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符合。一方面,赋予子公司相应的自主经营权,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另一方面,母公司对子公司又保留着最终的决策权和管理权。

虽然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集中了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但它也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在如何限制集权和分权的程度上,模糊不清,不容易判定。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突破对策

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特别是在管理模式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重点在财务管理模式上进行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设计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注重成本低于效益的原则,如果成本高于效益,就应该放弃这种经营决策。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察,为国有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2、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时代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制定也是如此,与时俱进。现代企业制度是顺应时展潮流而出现的新兴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在制定企业制度时也应该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符合时代特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3、现实与长远相结合原则

企业要获得持续长期的发展就必须从长远角度进行规划。国有企业在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时,应该放眼全球,长远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制定长期战略目标,了解国有企业的现状,现实与长远相结合,使国有企业在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都能够实现。

(二)国有企业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实现

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财务信息集中起来,包括信息的集中、资源的集中和权力的集中,实行财务核算、决策和监督控制的统一。

1、一体化的财务战略

国有企业可以将企业氛围两个层次,首先是企业总部,特别是高层管理机关,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等等的设立和完善。第二层次是各个自主经营的企业,在遵循母公司总体战略的情况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经营目标。

在建设管控体系时也应该制定中期、年度和长期企业计划,并一一落实到各个子公司,进行全面预算,综合生产管理报告,综合业绩评价,实行内部审计体系,实现高校管理。

2、完善业绩评价管理

国有企业首先要建立全面预算体系,对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单位进行全面的资源分配,实施预算管理,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对企业以及子公司进行考核和业绩评价时,进行适当的约束和必要的激励机制,选定评价指标,确定标准分值、权重,设定指标的标准值,计算指标实际值等,经过一系列的详细步骤,准确地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3、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也应该实现财务的信息化。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各个企业之间实现财务资源共享。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快速处理各种财务数据,高效整合信息资源,联合所有的财务技术人员,搭建财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

4、加强财务团队建设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是财务人员队伍,财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识别能力和业务技能,加强财务团队建设,全面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志彤.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财会研究,2007,7

[2]张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中石化案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3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第5篇

 

应该说,从“文革”后1978年博士教育起,至今34年来,我国的博士教育教学取得了一些成就,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各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正视的是:近年来,随着民众对博士教育及其公平公正需求的不断增长,博士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教育部对各招生单位年度博士生招生人数的限制,使得考博成为高考之外的新独木桥。另一方面,民意焦虑于为何一些人却不需要真才实学,就能被名校录取为博士生,而且能轻松获得毕业证与学位证。此外,博士教育的其他问题,比如“种蘑菇”一样的粗放型培养,早已引起一些有识之士对博士教育质量的严重担忧。

 

就徐景颜厅长读“论文博士”这一事情而言,在民意的高度焦虑之下,有关方面目前亟须彻查与公开的有五大方面。首先,清华大学及其他大学、科研院所等招生单位的“论文博士”,是否获得教育部的授权、备案与认可;其次,这些招生单位的“论文博士”,目前一共招多少生了,毕业了多少,现在就读的有多少以及这些人在被录取时的职业与工作单位分别是什么;再次,这些“论文博士”的招生录取,是否占用了当年全日制博士与在职博士的招生录取名额;复次,“论文博士”的招生标准和毕业标准,是否严格得到了执行;最后,为何绝大多数人(包括高等教育、科研领域的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论文博士”这么一种博士教育的制度?这些问题,正是困扰公众的几大待解的谜团。

 

“论文博士”,是欧美等国比较通行的一种成熟的博士教育制度,其学术要求与全日制博士与在职博士相同,甚至更高。按理说,我国也完全可以有这种博士教育的制度。事实上,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的国家法律《学位条例》不但没有禁止“论文博士”,而且还为“论文博士”的发展预留了很大的空间。虽然现在我国到底有没有公开的“论文博士”这一博士教育的制度,由于相关信息有限,且已有的信息相互矛盾,我们目前尚难以断定,但是,这并不影响“论文博士”应该是目前全日制博士和在职博士之外的另一种可行的博士教育制度。当然,这一制度若要实行得好,就必须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以及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否则,就会沦为“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的工具,成为不学无术之人登入学术殿堂的绿色通道。

 

学者张鸣认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多年来招收“论文博士”,无论官方核查结果如何,都是学术向官僚和权力献媚,有违清华百年学术传统。他指出,长期以来,清华相当重视与官方的联系。清华的文科院系起步较晚,为强化其毕业生在党政系统的数量优势,很多年前清华大学就开始面向副厅级以上干部招收文科“论文博士”。在张鸣看来,清华的“论文博士”,一般都是面向副厅级以上干部的,而且都是不需要参加统考的免试入学,不怎么需要上课,投入极少,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非常不公平,“无异于向官员送文凭”。毫无疑问,如此的“论文博士”,一方面势必造成了权力对优质公共高等教育资源的侵蚀,严重危害博士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也会危害博士教育的整体质量。

 

近年来,官员读博蔚然成风,与高校滥发文凭的现象合流。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就曾感叹道:“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据《重庆晚报》2009年报道,西南大学研究生部相关人士曾透露,重庆区县党政一把手中,大约有一半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而财新网最近的报道《新任各省常委博士学位一览》说,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本轮中共省级党委换届的有19个省份'一共产生省级党委常委250人,但由于换届后中央调整河南、安徽、江西、西藏等省区部分省委常委,导致上述19省份现任省级党委常委实有24队,其中简历公开明确有博士头衔者6031,占24.19%。这意味着近4个省级常委中就有1个博士。60位省级博士常委中,包括6名正省级高官,其余54位为副省级高官。其中,山西省纪委书记李兆前既是工学博士,又是管理学博士。

 

官员读博,按理说,只要目的纯正,程序公正合理,学术水平达标,公开透明,当然是可以的——官员作为公民,有接受博士教育的合法权利。但是,众所周知,在目前的国情下,官员读博,混学历和文凭的恐怕是不在少数,因为他们往往公务缠身,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繁重的博士课业学习和博士论文写作。这就催生了种种走形式与系统造假。这种乱象,是双方造成的。对于博士招生单位而言,为了谋取部门或领导个人的利益,把学位拿来换取资源的利益驱动非常常见,有些高校甚至主动拉官员来读博。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身为副市长的全国政协委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曾有几所高校邀请他读博,有的学校甚至告诉他连考试都不用考。另一方面,官员为了在激烈的干部晋升中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也迫切地需要高学历,特别是光鲜耀人的博士头衔。互相需求,在一拍即合之下,“论文博士”就悄然诞生了。

 

一些高等教育的外行认为,要遏制高校滥发文凭、防止学历腐败,就必须堵塞通道——取消“论文博士”,因为它的存在,为权力寻租、权学交易、钱学交易,提供了便利,危害甚大。但高等教育的业内人士却认为,“论文博士”不能因噎废食。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已经步入终身教育的时代,今后的教育形式一定会越来越开放和多元,论文博士作为博士教育的一种培养方式,本身无可厚非。而要防止“论文博士”成为学历腐败的通道,显然就应该在公开与透明上做文章。官员读博的信息一定要公开、透明,包括原有学历是什么,有哪些学术成果,申请学位时提交了哪些资料,学校的评审结果是什么,招生录取时都应该向社会公示。录取后,学费从哪里支出,选了哪些课程,毕业论文的题目是什么,凡不涉密的,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只有全面公开,才能遏制学历腐败。

 

有良心的高等教育专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2009年在其《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中,呼吁对高等教育进行一次彻底整顿。他指出,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率,对官员和老板考博更是一路绿灯。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院士指出,“必须考虑社会需求、科研投入、导师力量、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要加强对博士生教育规模的宏观调控。同时要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为中心,促进博士生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而对官员混文凭早已深恶痛绝的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春时,2010年就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国家整治这一现象,清理官员读博,维护高等教育的纯洁性及公平公正。据他所知,国内有不少高校招收“论文博士”,如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

 

2008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就公开透露,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而如今曝出的清华大学“论文博士”事件,正好重重地戳中了中国博士教育的软肋。在我看来,认真彻查与全面清理“论文博士”,进而由此开始系统整治博士招生与教育,应该是我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必然选择。教育部3月16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博士生招生选拔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内容体系等改革,把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博士生选拔的首要因素……建立健全博士生分流淘汰与名额补偿机制”,并要“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加大博士学位论文抽检范围和力度,每年抽查比例不低于5%”。我们希望,我国的博士教育,应该在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与质量保障两大方面,让社会与民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