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

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

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

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22-03

中国高校毕业生2008年为532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2010年为630余万人,2011年为660余万人,人数逐年增加。此外,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问题、地域结构性矛盾以及就业期望值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基层就业的政策,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充分体现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关系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更是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到了关心、解决民生的问题,其别强调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工作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1]。党建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力度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到就业率指标的高低,要充分明确地认识到高校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两者之间存在的彼此促进、协同发展、共建共享、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作为当前高校各项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创新党建工作,发挥党员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重要课题。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党员的特点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经过了党组织的教育、挑选、再教育等多个环节的洗礼,大多数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表现上都显得比普通同学更加优秀。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党员表现出如下优势和特点:

1.经过党组织的考察和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群体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我们党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时,大学生更是其重要来源。学生党员都是经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培养和考察,严格筛选出来的。作为党内的新生力量和大学生中的骨干,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中都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他们懂得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配合组织完成工作,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同时,大学生党员接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遇到问题能从长远和全局出发,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思想政治觉悟高 [1]。例如支援西部计划、援助山区计划等的参与者大部分都是优秀的党员学生。

2.受过党性教育和锻炼,意志力和自信心较强。大学生党员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体现出一种勇于向前、不折不挠的坚韧品质。这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的体现。由于大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都是以党性教育为主,因此他们更多地接受了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同时,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参与组织各种活动,也加强了他们的挫折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容易出现丧失自信的情况。

3.综合能力较强,深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生党员一般都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敢于创新与探索的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生党员都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期间他们的表现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一定锻炼。而在就业过程中这些优点往往是用人单位所看重和青睐的。事实证明,党员毕业生在通过自身的努力也逐渐都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例如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多岗位的报名条件要求具备党员身份。也正因为大学生党员是通过了党组织的培养与考核的,用人单位的招聘步骤,节省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用人单位更加乐意使用党员毕业生 [2~3]。

二、当前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的不足

高校党建工作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推进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新的形势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党员发展把关不严影响党员队伍素质。在“学生党员优先”的招聘要求影响下,许多学生将入党作为提高就业成功率的筹码,与为人民服务、自身坚定的信仰等动机相脱离。而部分高校为了帮助毕业生增加就业砝码,淡化党员发展和教育环节,从而出现部分毕业生党员质量下降。而高校在就业率和党建工作效果双重压力下,甚至促成了“为了入党而入党”的现状,直接导致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的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3]。这种趋势下发展的学生党员,入党信念不坚定,动机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较难在群众中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也会严重影响其他高素质党员的工作热情。

2.教学管理滞后增加了管理难度。目前,大多高校毕业班的常规任务主要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专业实习环节上以分散为主,学生分布各地区各行业,既无带队专业老师的指导也无明确的纪律约束,完全靠学生个人的摸索和自我约束。有些学生党员在最后一个学期实际上已经开始上班,除非不得已,否则他们鲜有出现在校园。作为检测四年本科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也是造成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的原因之一,因为普遍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进行的若干周毕业论文(设计),其运行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包括党员在内的学生大多借此机会在外为就业而奔波。

3.思想上放松加大了管理难度。毕业生党员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特殊阶段,各方面压力都较大,关注点渐渐由日常学习和课外活动转移到了参加各类招聘会、企业实习上,思想上有所放松,党员的纪律观念开始淡化。而部分高校的组织生活却仍停留在传统的发展党员、学习文件上,没有迎合毕业班学生的特殊需求,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学生党建工作未能全面渗透到具体的实践、实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加大了党员管理难度。

4.教育管理不到位影响管理成效。毕业生党员流动性大,情况各异,给党员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困难。同时,很多高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把毕业生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初次就业上,甚至默许学生翘课外出实习 [3]。在这种“一切工作以就业为中心”的氛围熏陶下,学校对毕业班党组织的要求降低了,党组织对普通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也开始松懈[4]。首先是集中学习、教育的机会减少;其次是毕业生党员已经离开校园,更多的关注和兴趣放在实习和就业两个内容,教育管理的内容可能并不能引起毕业生党员的关注和兴趣;最后是各院(系)不能很好地把党建与就业工作相互结合并互相促进而影响党员管理成效。

5.先锋作用不明显降低示范作用。毕业生各奔前程,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减弱,在同学中榜样、带动作用不够突出,在联系师生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不到位。党员的先进性得不到体现,甚至违法违纪,在社会和企业严重影响了党员的形象和高校的声誉。尤其是在进入实习期之后,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家庭的影响,毕业生党员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对某些问题的立场等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负面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把握住正确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党员无法在就业工作中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三、创新毕业生党员管理,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实践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队伍

针对学生党建队伍薄弱的问题,高校应该根据当前党建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的特点,为各基层党组织选拔和配备热爱党务工作又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党员干部专职从事学生党建工作,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让他们专注于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可以此统筹协调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制度化[4~5]。同时,高校党组织应当加大兼任党建工作的辅导员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研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文化道德修养、实践工作能力。应挑选合适的学生党员特别是新党员担任毕业班兼职班主任,毕业班新党员一般都是没有辉煌经历的同学,让他们担任兼职班主任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他们主体能动性,并使之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而不敢懈怠。

(二)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结合

1.完善毕业生党员管理制度。由于毕业生中入党动机存在部分不纯正的情况,党组织要严把发展关,做好继续教育,除结合学生专业成绩、考察情况,还应包括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情况,了解学生平时的思想动态和变化,严格考察制度和筛选准则。以毕业生党建为阵地,以党支部为抓手,根据毕业生党员特点,成立专门的党小组,健全党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手段规范管理和教育。实行支部评议和同学评议相结合的双重评议制,学生党员示范作用发挥和其工作情况以及对就业工作的促进等各个方面,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会。

2.建立“学院―党支部―信息小组―个人”的就业信息链。针对毕业班学生的特点,依托党支部建立信息网,成立以学生党员为核心的就业信息小组,建立“学院―党支部―信息小组―个人”的就业信息链,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快落实工作单位。对学生情况进行分类,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为同学们提供各类最新的信息。从基层党支部的层面促进工作开展,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做细。建立“党支部书记―毕业班党支部―专业党小组就业工作小组―就业党员责任人―党员带动团员就业”的工作链。

3.成立临时党小组,强化对毕业生党员的管理。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普遍推行分散实习,毕业生党员自由度大,流动性强的现状,院系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探索适应当前高校实际的党员管理模式,推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和分散中相对集中的模式;建立以城市为单位,以学生党员为实习队长的管理模式,既尊重学生志愿又统筹安排组成实习队,做到队队有党员、党员有担子、组织有监控,实现在实习中锻炼党员,在监控中教育管理党员。按照专业成立党小组同时即为就业工作小组指定优秀的学生党员为党小组组长即就业工作小组组长,要求组长及时与党支部保持联系,从组织上保证对毕业班党员在实习期间的教育和管理。

(三)搭建平台,发挥毕业生党员示范作用

1.积极推行“朋辈辅导”。积极推行“朋辈辅导”,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联系师生的桥梁纽带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对毕业生党员进行就业相关的思想教育,并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就业氛围。

2.定期召开经验座谈会,分享信息,促进就业。定期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了就业经验座谈会,以就业困局与心态、信息来源与共享、就业经验与教训等主题深入讨论就业相关问题。在民主座谈会中加入就业指导的元素,发挥党员的示范和带头模范作用。

3.树立“优秀典型”,扩大毕业生党员在普通学生中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充分发动那些已经成功就业的学生党员,结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经历体会,开展和其他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沟通、交流,让普通同学充分感受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感受到党组织的先进性,增强普通同学向党组织靠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毕业生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有力提高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创新教育观念,拓宽毕业生党员教育途径

1.在党建理论课堂和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中引入就业指导思想。在党建理论课中引入就业相关的指导思想,加强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国家提倡的支援西部计划,下基层就业,去欠发达地区就业,这类就业趋势和模式,与党的理论教育相结合,使就业的指导思想更生动形象,更直接地为学生所认识和接受[6]。同时,将社会现状融入课堂内容,将考研、出国深造、参加工作、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区别性以合适的形式加入课堂教育,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入党态度、净化学生的思想,还可以增强就业指导思想的可接受性。

2.加强毕业党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重视与德育相结合的党员教育途径,道德观念是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基础,在党员教育过程中积极融入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针对毕业生党员的现状,融入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党员在日常行为中提高自身的要求,树立正确荣辱观和职业观。同时,重视学生党员教育的“群体效应”与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机制,积极探索推进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就业的发展。

3.利用网络优势,拓宽教育管理渠道。针对毕业班党员外出时间多、集中学习时间少的特点,要积极利用网络优势,发挥网络在教育管理的作用,拓宽教育管理渠道。如各党总支可创建党建网页,开辟诸如“党的知识”、“预备党员”、“情况通报”、“时政要闻”和“党员信箱”等栏目,拓宽教育管理的渠道,加强支部信息的交流。毕业班党员可以通过“党员信箱”及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交流心得,获取信息,汇报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支部还可以通过邮件、年级QQ群、微博等窗口加强对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或者通过每位党员的电子邮件地址,与党员本人取得联系,既加强对党员的监控,也可以此对党员进行释疑解惑,解决他们在校外实习以及应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困惑。总之,应该使网络成为组织与毕业班党员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引导学生的教育阵地和管理平台。

党建是基础,就业是“生命线”,毕业生党建与就业是当前高校各项工作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只有高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总书记“在工作思想上要创新,在工作方式上要创新,在自身建设上要创新”的要求,将毕业生党建工作视为学校就业工作的延伸,纳入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将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必能使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共赢。

参考文献:

[1]鄢姿.就业新形势下加强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9,(10):152-154.

[2]朱智刚,董选时.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9-62.

[3]白雪,张海涛.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双利双赢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46-48.

[4]杨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疲倦”现象的反思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1-124.

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毕业班党员;教育;培训

毕业班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时期,毕业、择业和就业成为了他们的头等大事和生活重心。很多毕业班学生在外应聘、实习,不能长期稳定在学校里,造成了“人户分离”。在这些学生中,作为特殊群体的党员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成为一只流动的队伍。如何管理好毕业班党员,做好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这对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党的十提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抓好道德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毕业班党员马上就要步入社会,进入不同的行业和单位。他们的素质素养、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和思想理论水平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和谐、法制建设等产生深渊的影响。所以高校毕业班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意义重大。

一、高校毕业生党员队伍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一)毕业班学生自身事务较多,党员意识下降

毕业班党员处在这个特殊时期,完成学业、就业实习、应聘、考研等事情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精力。而且现在社会快速发展,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等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机会。但是,机会增加的同时学生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额越大。这种状况下学生党员忽略了学习进步和组织工作,“入党前好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在毕业班比较明显。另外,毕业班党员相对入党时间早,高校党员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又比较薄弱,一些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逐渐减弱,党员责任也有所下降。

(二)毕业班学生党员的流动性给支部工作带来了困难

毕业班学生一般都有教学上的实习任务,另外学生为了迎接就业的挑战,基本都处于就业实习或者寻找工作的流动状态,很难集中,给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组织生活的开展等造成了困难,致使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就业导向弱化了党员发展的标准

随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断严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学生了了利用党员身份到增加自身就业的砝码而申请入党。这些入党动机本身就存在问题的学生党员,入党前和入党后的表现反差一般也比较大,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党员退出机制不完善,造成党员质量参差不齐

现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党员退出机制,使得在党建工作中,只有入口,没有出口。一些高校学生在低年级时表现优异,发展成为党员。到高年级后,可能由于某系原因,表现有所降低。对于这样的党员,高校一般以批评教育为主,除非违反法规校纪,一般很少开出党籍的。这导致了学生党员质量参差不起。毕业班一般党员数量多,党员党龄高,这种现象存在的也较为明显。

二、高校毕业班党员党员教育培训的现状

(一)重视学业与就业,忽视对党员党性修养的提高和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大部分的毕业班党员在毕业学年都能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但是学习的意愿和频率等方面是有所区别的。大部分党员的学习频率一般为2至3个月一次,也就是说毕业生在离校前每一学期参加理论学习的次数一般为一次或两次。高校毕业班党员在掌握党的基本理论方面总体比较好,但是也有个别党员因各种原因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忽略了党的政治理论学习,这部分同学的思想状况也难以掌握。部分党员由于就业竞争的压力比较大,往往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业和就业准备中,认为完成学业和找到一份好工作才是关键,忽视了对自身党员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长此以往,势必会阻碍毕业生党员的长远发展。

(二)个人职业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矛盾

少数毕业生党员理想信念弱化,组织性、纪律性有所松懈,对组织生活不积极主动,甚至采取逃避态度,工作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缺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甚至有的党员将自己的党员身份与获取就业的利益挂钩,在工作中产生利己倾向。

(三)党员教育培训的方式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毕业班的党员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以支部学习为主,并辅讲座、报告等。毕业班党员活动相对分散、难以集中,这些方式不适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高校毕业班党员教育培训新途径的探索

(一)化零为整,开拓网络培训平台,加强理论学习力度

针对毕业班党员流动性强,学习时间不统一的特点,鼓励高校建设和利用好党员网上培训平台。可以支部或总支为单位,建立网上培训班级。将分散到不同地方的党员聚集在这个网上班级里,定期、定时的开展学习活动,并将党员自学与集体学习交流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化零为整,既可以很好的完成党员的教育管,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化整为零,打造实践培训基地,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由于专业和地域的限制,毕业生的流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同一专业同学的毕业流向相对固定。高校可以根据历年毕业生的流出情况和毕业班同学的实习情况,与一些接受学生比较多的企业建立联系,打造党员实践培训基地。这样就可以将高校的毕业班党员分散到不同的实践培训基地,化整为零。对于到培训基地实习的学生党员,由企业和高校共同管理。这样既便于学校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情况,又方便企业对实习生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学生间传帮带的作用,为以后的学生拓宽实习的渠道。

(三)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做好毕业班党员培训特色化

在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通常注重强调党员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作用,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毕业班党员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面临的是如何在新的工作、生活中发挥作用,如何在单位、社会中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所以对于毕业班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有别于低年级学生。毕业班党员一般党的基本知识比较扎实,缺乏的是在社会大环境下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意识、素质和能力。所以在毕业班党员的教育中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效,体现出针对毕业班党员教育工作的特色化。

毕业班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全盘的考虑和大量的投入。必须要综合协调好教学、就业、培训教育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确保毕业班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保证、有实效。

参考文献

[1] 程海东.高校毕业班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 刘艳坤,朱锦绣.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分析――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12):16-17.

[3] 冯天明.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115-117.

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班 党员 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与完善,高校学生的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工作力度的逐渐加大,学生党员的队伍日趋壮大起来,毕业班党员数量逐渐增多,致使毕业班党员的教育与管理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因此,剖析毕业班党员管理现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加强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毕业班党员的先进性,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校毕业班党员现状

1.1 毕业班党员数量多、质量低

部分高校个别院系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过分关注党员发展数量及党员比例,忽略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没有严格的把好质量关,致使部分党员缺乏理论知识,不能在学习、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些学生党员在顺利召开支部大会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出现学习成绩的滑坡和工作表现的落差。总之,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毕业班学生党员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质量却在下降。

1.2 自我意识强、组织观念淡薄

毕业班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实习单位中完成的,地域上的限制使毕业班党员逐渐远离了党支部的管理与教育,在感情上疏远了与党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加之面对繁重的实习任务,毕业论文的撰写预答辩,应对各种面试、考试,使毕业班党员出现了各种疲于奔命的现象。身心的疲惫使他们已无暇顾及与各级党组织的联系,不能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不能主动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及各类学习交流活动,组织观念逐渐淡薄。

1.3 功利色彩浓厚、模范意识淡薄

有些学生党员经团组织推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入党愿望迫切、热情很高、表现积极,但从内心深处并没有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心与决心。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目的、打个人的小算盘。有的为了面子好看、名声好听;有的为了找个好工作、图个好发展等等。而当学生党员进入毕业半年级后,繁重的实习负担早已磨灭了入党时的激情与热情,加之面对毕业、考研、就业、恋爱等诸多问题,使之再也无暇顾及慷慨激昂的入党誓词。

2.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初探

2.1 坚持发展标准,严格发展程序,严把党员质量

入党申请人必须由本人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并对入党申请人进行系统教育,经过团组织推优,以团支部为单位、通过个人自述、民主选举的形式推选优秀学生为入党积极分子,报团总支审议,团总支审核后向党支部推荐,参加学校党课的学习。申请入党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支部应及时指定政治素质好、威信高,对入党积极分子比较熟悉的正式党员作为培养人,负责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积极分子在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后,经党支部讨论通过后,确定为发展对象,列入党员发展计划。在对发展对象进行外调并广泛征求党内外却种意见后,经支部大会讨论发展为预备党员,并报上级党委审批。通过严格把握发展程序,把好党员“入口”关,真正做到吸纳优秀的学生入党,提高党员质量。

2.2 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党性修养

2.2.1 注重早期教育引导

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大力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介绍“入党程序”,普及党的基本知识,请支部书记为新生讲党课,并邀请优秀党员为新生作报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通过党课学习、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她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吸引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2.2 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

加强党员的政治学习活动,系统地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时事政治等内容,并组织小组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观看录像、听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观各种形式的展览等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使学生党员进一步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更全面地掌握党的基本知识,提搞党性修养。

2.3 加强管理,强化党员意识

2.3.1 建立独立党支部

为毕业班党员设立独立的党支部,不仅有利于对毕业班党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教育,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毕业班党员都分散在各实习单位,很难聚集到一起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所以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毕业班学生党员进行远程的教育管理。并把握住毕业班返校的时机,组织党员进行交流讨论和理论学习,及时更新毕业班党员的政治思想理论知识,使毕业班党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3.2 强化责任意识,突出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引导、管理,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给毕业班党员压担子,派任务,不断增强党员的模范意识。为党员建立党员先锋岗,根据不同责任安排相应岗位,对于在、实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同学,结成“一帮一”帮扶小组,积极帮助广大同学解决好毕业实习期间的各种实际问题,让广大同学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提升党员形象。定期针对责任岗进行群众评议,督促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针对新时期毕业班党员的新特点,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同年级党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耀忠,姚正辉.关于毕业生党员脱党问题的思考[j].教育改革,2008(5).

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广告艺术学院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出现状

 

高职院校本身学制就短,学生在校总共不过三年时间,由于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学生三年级时一般只上10-12周课,也就是半个学期左右,因此对学生党支部而言,学生人党积极分子培养可用的周期很短,大概只有两年时间。从大一人学即递交人党申请书开始算起,要经过系级党校人党申请人培训、学院党校人党积极分子培训、团组织“推优”和至少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再到政审、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党委组织部预审等环节,召开发展会最快是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稍慢点就到二年级下学期了,学生在学校能够被发展成为预备党员时间就已经很紧了,更何况是转正。据统计,自2008年10月广告艺术学院党总支成立以来,学生预备党员毕业前在校转正的比例仅为25%。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广告艺术学院毕业生党员就业的单位类型也趋于多元化,到非公经济企业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在接转组织关系和转正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现实困难和问题。很多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而毕业生党员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档案所在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因为党员实际上不在本单位工作,日常很难见到本人,预备期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难以落实,又不愿意接收预备党员,导致很多党员无法转移组织关系。为了保持党员队伍的稳定,使学生党员不流失,学院党委和广告艺术学院党总支经研究只能同意部分毕业生预备党员组织关系暂时保留在学院,待转正以后再及时转出。

 

二、毕业生预备党员教育、培养、考察的主要做法

 

总体而言,各级党组织都非常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但发展入党后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够严格,普遍存在“人口严、出口宽”的现象。而有的预备党员人党时间短,接受的精神洗礼还不够深刻,思想上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受到现今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对角色认知还不够到位,很容易进人“疲倦期”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有些甚至将自己混同于一般同学。而党支部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也相对宽泛,大多是和正式党员一起听报告、学习文件、参加党员发展会等,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思想上的熏陶还很少。客观上讲,预备党员多集中在三年级,正值到企业实习、求职阶段,远离了学校和课堂,党支部进行跟踪管理的确有难度。对在校生党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毕业生预备党员了。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党组织要通过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等方式,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和考察,党支部每季度要讨论一次,发现问题要及时同本人谈话。”

 

根据以上规定,目前党组织考察毕业生预备党员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实与在校生预备党员相比,对他们的要求往往更宽松一些。

 

(一)提交思想汇报

 

我们要求毕业生预备党员每季度提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主要谈谈人党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汇报自己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思考和困惑等,以便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教育。

 

(二)参加党组织活动

 

学院各级党组织有重大活动时,我们会提前通知毕业生预备党员回校参加,如果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加则需要提前向党支部请假。而实际上这一条基本很难落实。

 

(三〉党支部每季度进行考察

 

根据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及与其交流所掌握的情况,由党支部委员定期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及时进行记录。

 

(四)预备党员提交书面转正申请

 

预备期将满时,预备党员本人要主动提交书面转正申请。如果他们未与党支部及时联系,我们会提醒他们按照要求撰写。在申请中要全面回顾人党一年来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进步,特别是入党时党员群众所提缺点的改进情况。

 

总体而言,对预备党员来说,转正远没有人党时那么严谨、复杂,如果不犯重大错误,一般情况下都能按时转正,因此大多数党员认为人了党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转正只是一个形式和时间问题,也就容易产生惰性,降低了努力进取的积极性。

 

三、组织关系暂留学校毕业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为了改变以往党支部和预备党员容易集体放松的状况,我们经过分析、研究、实践,初步探索出从预备党员本人、学生党支部和用人单位三个层面加强对组织关系暂留学校毕业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与考察模式。

 

(一)预备党员本人层面

 

1.每月汇报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由于毕业生预备党员人事关系不在学校,党支部无法掌握其日常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监督其各方面表现,我们要求他们每月提交一份电子版的工作、政治理论学习和生活情况小结。

 

2.每季度提交思想汇报

 

和以往一样,要求预备党员每季度提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汇报自己近期学习重要时事或中央文件、会议精神的情况,也可以交流其他方面的思想。为了体现人文关怀,便于预备党员及时交给党组织,我们不要求思想汇报必须用稿纸手写,只需提交电子版即可。如果是手写版,可以拍成照片发给党支部而不必快递回校。党支部委员审阅之后会及时向党员反馈意见。

 

3.积极参加各种工作及活动

 

我们要求毕业生预备党员严格履行党员的义务,自觉与学生党支部保持联系,接受党支部的教育和管理。如果参加学院党组织生活确有困难的,经党总支同意,可以书面形式汇报其近期思想情况。

 

此外,他们还应该积极参加工作单位或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的各项活动,在岗位上发挥好党员的作用,树立好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学生党支部层面

 

1_强化入党介绍人责任,对预备党员进行全程培养、考察

 

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第十四条规定,人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包括:(1)向被介绍人解释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认真了解被介绍人的人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本职工作表现、经历等情况,如实向党组织汇报。(2)指导被介绍人填写《人党志愿书》,并认真填写自己的意见。向支部大会负责地介绍被介绍人的情况。(3)被介绍人批准为预备党员以后,继续对他进行教育帮助。

 

但从实际操作过程来看,以往人党介绍人的作用一般仅限于在发展会上介绍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表明自己对其能否入党的意见。但这远远没有完成人党介绍人的职责,他们还应该在党员预备期内履行后续的培养、考察义务,查阅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及时与预备党员进行交流,了解其毕业后的表现,协助学生党支部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和转正工作,帮助预备党员不断进步。

 

2.定期到用人单位走访,了解基本情况

 

在学生毕业前,党支部要对毕业生党员做好就业调查工作,能转出组织关系的必须转出,不能转出的要及时做好信息统计,到党委组织部备案。党支部负责整理保管毕业生预备党员的相关档案资料,要经常联系学生党员并到其所在单位了解其在预备期内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履行党员义务情况,每季度要按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

 

3.开设网上党校,要求毕业生党员在线答题

 

如今已经进人到互联网+时代,为了提高预备党员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使其不放松政治学习意识,我们建立了毕业生预备党员公共邮箱、微信群、qq群等,通过网络及时党内外重大新闻和各种文件资料,使党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我们还可以尝试开设网上党校,在预备党员学习规定的党内外重大时事等有关内容后进行在线答题,检验其学习成果。

 

4.党支邱书记与预备党员谈话,不断加强其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

 

为了对毕业生预备党员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提升其组织纪律观念,激发其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可以每半年由党支部书记与其进行一次深人的、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在预备期内各方面的表现,关心其工作、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同时在思想上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5.探索实行转正答辩制

 

为了完善预备党员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预备党员不断进取的内部动力,我们参照有些学生党支部的人党答辩会形式,探索实行了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由党总支设计、党支部实施、党支部委员出题。答辩的具体程序包括:

 

(1)预备党员自述入党时党员群众所指出缺点的改进情况,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

 

(2)建立题库,涵盖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国内外重大时事、《公民基本道德纲要》、党员综合素质四部分内容,由预备党员随机抽取题目;

 

(3)党总支及支部委员根据预备党员的陈述及答题情况进行即兴提问,预备党员现场回答;

 

(4)评委打分。通过这样的答辩,党组织可以较为全面地考察预备党员预备期的表现及其综合素质,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切实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为党输送合格的人才。预备党员也会产生危机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要不犯错就可以顺利转正。

 

(三)预备党员所在用人单位层面

 

我们会加强与毕业生预备党员所在用人单位的及时沟通,请其与学校党组织共同培养考察毕业生党员,多交办给他们一些工作进行多方面的锻炼。每半年由用人单位出具书面鉴定意见,全面介绍预备党员的表现,如果表现不合格则实行一票否决制,学校党组织将延长预备党员预备期甚至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滞留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152-02

随着各地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规模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力提高。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办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学生党员数量大幅提高。到毕业为止,平均每个班的党员发展比率已达到15%,部分已达到20%。按此比例,全校18 000余人,党员约3 000名。这么庞大的学生党员队伍,特别是离校毕业生的党员数量呈上升趋势,部分毕业生党员毕业时不主动转走组织关系或者由于没单位接收或单位不接收等,导致组织关系不能一毕业就转移而滞留在学校,造成事实上的脱党。有的滞留少则几个月,多则长达三五年,甚至成为死档。我们把这些一时未落实就业单位,户口和档案及党组织关系保留在校的毕业生党员,称之为滞留毕业生党员,这些滞留毕业生党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改革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已成为党员管理中的一个盲区,如何处理这些党员的组织关系已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滞留的原因

(一)部分民办高校不重视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一些民办高校对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已把学生送出校门,学校已与学生无关。因此民办高校出于节约成本方面考虑,认为毕业生已不交学费,学校没必要为学生组织关系转接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学生毕业前没有专门提醒学生办理组织关系结转工作,或某些高校虽然同意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党员将组织关系暂留在学校,但也仅仅是形式上的保留,实际上对这些党员疏于管理,平时不组织他们开展组织生活,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不按时收取党费,使其放任自流。

(二)一些毕业生党员认识不到组织关系的重要性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党员管理的重要内容,及时办理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是增强党员党性和组织观念,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一些毕业生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入党后以为就万事大吉,或对学习不够深入,不知如何办理组织关系转接手续,也不知道组织关系对党员的重要性。因此,离校前不能及时、正确地转接自己的组织关系,找到工作后也没有意识去学校转出党员组织关系。

(三)部分毕业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一些大学生党员在高年级才加入党组织,党龄较短,有些党员还有一定程度的“实用主义”倾向,认为入党能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发展。因此对党组织关系的转接没有党性观念意识,入党后不关心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不过组织生活。有些预备党员毕业后不主动回校履行转正手续,导致转正时间延误,甚至过了多年也没有办理转正手续的情况发生。

(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滞后,党员管理不够完善

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根据历年就业情况反馈,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进入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由于部分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滞后,导致进入这些单位的毕业生党员无法及时接转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学校,无法按时缴纳党费,无法参加组织生活。

二、加强民办高校滞留毕业生党员组织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同志在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各民办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从而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而民办高校滞留毕业生党员是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一部分,做好这一部分党员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体现。

(一)民办高校党建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增强责任感

在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中,高校党建工作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帮助毕业生党员。高校毕业生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是毕业生离校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当作学生党员工作的一个大事来抓,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和应对措施,并把具体流程和措施要事先对毕业生党员传达。做到学生离校前就全面、正确地登记毕业生党员的个人信息及组织关系转递去向,为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学校要结合毕业生党员实际,加强教育和指导

毕业生党员如何在社会上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必不可少。毕业前的教育要以增强党员意识、树立党员形象、明确组织关系接转程序、清楚延误接转所致后果、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为主要内容,以专题学习讨论为途径,强化党组织观念。同时引导他们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依靠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尽可能给予毕业生党员就业方面的指导,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并从多方面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明确奋斗目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市场需要。

(三)学校要建立健全关于滞留毕业生党员的管理机制

《中国共产程》中明确规定,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根据此规定,学校对未能有单位接转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成立毕业生滞留党员党支部。为使滞留毕业生党员离校不离组织,离校不离管理,离校不离教育,各高校可在各学院(系)党委(总支)成立滞留毕业生党支部,抓好党员的“出口关”。滞留毕业生党员在毕业离校时将党组织关系及档案材料转入滞留毕业生党员党支部。二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针对滞留毕业生党员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结合他们的思想、生活、工作实际,通过网络平台、电话和信件、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要求他们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以各种方式汇报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思想、工作情况,以确保这些同学在离校期间,都能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以便及时掌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状况,对已经找到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流动党员进行督促,促使他们尽快转出党员组织关系。三是建立滞留毕业生管理制度。制定《滞留毕业生党员管理规定》和《滞留毕业生党员支部工作职责》,明确滞留毕业生党员管理的主要原则、机构与责任等,健全制度,规范工作。同时也可对滞留毕业生开具《流动党员活动证》,鼓励其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所在地方和单位组织的党的活动,这样能确保每个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够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正确行使党员权利,以保证滞留毕业生党员管理不断档、组织不掉线、学习不掉队。

(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民办高校大量的毕业生进入民营、私营、合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了吸收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之一。据调查,非公企业中还有数十万的流动党员没有亮明身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有极少数党组织软弱涣散、形同虚设,毕业生党员进入这些单位普遍存在着接收不了组织关系,这也是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滞留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情况,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结合实际,扩大组织覆盖。坚持单独组建和区域、行业组建相结合,外力推动和企业内动相结合,实体组建和网络组建相结合,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在企业内、区域里、行业中、网络上,形成覆盖完善、组织严密的网络体系。对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可采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确定党建工作联络员、组织开放式活动、先行组建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等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不断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从而使学生党员一毕业,无论其就业情况如何,都能够找到党组织,防止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出现“真空地带”。

总之,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虽然任务繁重且手续复杂,但对党员权利和义务的正确履行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党员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声誉和口碑。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切实担负起组织关系滞留在学校的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责任,不断增强其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始终保持毕业生党员先进性。

参考文献:

[1]李玉雄.高校滞留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问题探析[J].传承,2010,(2):20-21.

[2]张悦,姜健.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方式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120-121.

[3]张淑华.论新形势下高校存档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J].科技教育创新,2009,(13):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