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业设计规定

毕业设计规定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毕业设计规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毕业设计规定

毕业设计规定范文第1篇

二、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条件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除毕业设计(论文)之外的其他全部实践环节;按教学计划规定修读完各类选修课,方可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三、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任务按照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毕业设计中的各项工作。在毕业设计进行中,及时地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并听取教师的指导意见。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工作,撰写毕业论文,经审阅后,参加答辩。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者,不能获得学士学位,不发给毕业证书只发给结业证书。在毕业后一年内,经个人申请,学校同意,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通过者,换发毕业证书。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对所学知识有综合运用性质,具体题目应多样化,并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当前的生产实际、工程实践、经济实践、管理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也可选择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模拟题目,但都应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科研等较为全面综合的训练。2.题目的难度要适当,分量要合理,过程要完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条件,尽可能做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使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题。3.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跨专业(学科)进行选题。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选题和内容上提出较高要求,以充分发挥其才能。5.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般由有关指导教师提出,教研室批准,由学生选定。学生可自愿报名选题,但要由教研室调整、平衡最后确定。优秀生可自行确定题目,但需经教研室批准,并指定指导教师。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与管理1.系主任和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本系、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把好质量关。2.各系应安排政治思想好,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有较丰富经验并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或校外有关企事业及经营、管理部门具有副高职以上的专家)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7。3.各系应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按学校要求尽早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做好学生的选题工作。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一周内将参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学生名单、题目、指导教师情况报教务处实验管理科备案。4.指导教师要根据题目要求,制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应写明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完成时间和最后的工作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计算程序等)和主要参考资料、调研计划等。任务书经教研室审批后,于学生毕业设计开始前下发给每个学生。5.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原则上做到每人一个题目,如确有个别题目较大,一个学生难以完成的,可允许有2人或多人做同一个题目,但在内容上要有明确的分工,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不能相同。6.毕业设计(论文)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应在拟定论文提纲、收集、选择和运用资料、理论、方法等方面经常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定期检查和答疑,全面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进度。7.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校内进行,也可结合产学研项目、学生毕业分配等在校外进行。各系专业教研室和学校有关部门,必须保证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各项条件,如参考书刊、技术资料、加工、实验及使用计算机等。8.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一定字数的文献综述和一定数量的中外文参考文献,一定量的外文文献翻译。并附有外文摘要。9.各系应组织有关教研室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对学生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尤其要把好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撰写、审阅和答辨关。教务处要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抽检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行情况。

六、答辩及答辩委员会1.答辩委员会在系主任领导下,按专业组成。答辩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委员三至五名,秘书一名(可由委员兼任)。2.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以我校教师为主,委员应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也可聘请校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答辩委员。3.根据工作需要,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3—5人,设组长一人。4.答辩委员会名单应在答辩前2周报教务处审核,学校批准后,由各系在答辩开始前张榜公布。5.答辩前5—7天,学生应将设计成果整理装订成册,送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研究论文或成果进行认真审查,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质量、独立工作能力和态度等写出评语交答辩小组。6.在答辩前2—3天,各有关教研室负责组织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1)工作量明显不足或未完成规定任务最低限度要求;(2)成果存在较大错误,经指导教师指出而未修改;(3)剽窃他人成果或直接照抄他人论文;(4)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在文字上或其他方面未满足任务书规定的最低要求。7.答辩前一天,由教研室公布参加答辩学生名单、出场次序和时间。8.每个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为40—50分钟,其中20分钟由学生本人简要汇报设计(论文)内容,另外时间答辩。9,答辩委员会在答辩时,除了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提出质询外,还应考核有关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

七、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1.认真选题并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设计方法、方案论证、以及课题方向等设计程序做必要的启发式的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3.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等要进行认真审查。4.参加对所指导学生的毕业答辩,并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等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写出评语。对不认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并屡教不改的学生,有权停止其毕业设计(论文),以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论处。

毕业设计规定范文第2篇

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文科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工程绘图、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外文阅读、计算机和工具书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和要求

(一)选题原则

1.从本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体现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训练的内容,使选题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

2.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工程科研、社会实践,使选题具有多样性、应用性和一定的特色。

3.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选题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一定的创新之处。

(二)具体要求

1.一般情况下,工科学生应以工程设计为主,参加设计的学生数应占60%以上;文、理科学生以论文为主,尽可能多地选择与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实际应用题目,避免把文献综述、资料索引或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作为论文任务布置给学生。

2.毕业设计(论文)应对计算机编程、应用和阅读与选题相关的外文资料提出具体要求。

3.选题难度和份量要适当,要考虑完成设计(论文)所需经费和其它客观条件,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能按时完成。

4.选题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内容可因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异而有所不同,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学有专长的学生,可允许自选课题,但应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系主任批准。

5.对于一个课题由多人合作完成的项目,应有明确分工,各人有不同的小题目,内容有所侧重,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

6.选题需经系主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由具有一定设计经验与科研能力、对该课题内容熟悉、具有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承担。一般情况下,助教不单独承担指导工作。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可以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工程科技人员或研究人员承担指导工作,并应有专人(讲师以上职称者)定期进行联系。指导教师确定后,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换。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期间不得随意出差,确因公需出差,须经系主任批准、教务处备案,时间不得超过一周,并委派相当水平的教师指导。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数一般不超过6人。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多带毕业设计(论文),但必须做到每人一题。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

1.选择课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做好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文献资料、图书、工具书、实验器材等;制定周密的进度计划。

2.指导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任务、目的、要求等全部工作内容,制订工作计划,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和实验方案或调查方案的选择以及审查数据处理、理论或实验分析的结论等。

3.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学生所提问题和尽量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难。

4.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所指导的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并写出评语和评分。

5.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由指导教师请一位评阅人(校内教师)或由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组织教师对设计(论文)进行评阅,要求参加评阅的教师从学术角度就学生所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评阅,并给出评阅成绩。

6.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评定学生成绩。第四条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含实践环节),取得所规定的学分数和绩点,方有资格参加毕业设计(论文)。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实际情况提出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要求,系进行统筹安排。

3.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拟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和进度计划。

4.独立进行设计(论文)的研究全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严肃认真,刻苦钻研,按时完成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经发现,其毕业设计(论文)以不及格计。

5.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虚心接受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得参加答辩,其成绩以不及格计。

6.准确绘制设计图纸,认真拟定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做到图画正确清晰,设计合理经济,说明书简明扼要、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计算正确,并用中英文撰写说明书(论文)摘要。

7.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所有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调研记录本、上机程序、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录像带、设计手册、打印本、样本实物等),学生不得自行带走,须由各系负责收回作为教学资料妥善保存;对有价值的还需要整理归档。

第五条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

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校、二级学院、系的工作职责分别为:

(一)学校教务处工作职责

1.在学校预算的基础上,落实全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预算。

2.汇总各二级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和指导教师安排,协调有关问题。

3.具体负责安排、组织检查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4.做好全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选编工作。

5.督促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登录、入档工作。

(二)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在二级学院院长的领导下,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由各系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

2.审核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配备情况(题目、指导教师名单于第8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呈报教务处备案)。

3.督促、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组织工作情况。

4.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

5.负责组织、监督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评分工作。

6.做好二级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编印工作。

7.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以及经验交流。

(三)系工作职责

系是直接组织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单位,其主要职责:

1.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选定题目,组织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资料。

2.组织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

3.提出指导教师名单和分配题目。

4.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和质量,研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5.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小组,根据规范化要求进行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工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参照附件1。

6.成立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总结等工作。

第六条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一般分为资格审查、审阅、评阅、答辩和综合成绩评定五个环节。

1.资格审查。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经形式审查小组通过、指导教师评阅、系主任批准,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2.审阅。学生应将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图纸及附件按期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提出审阅意见,写出评语和评分,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60%。

3.评阅。详见本规定第三条第5点,指导教师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40%。

4.答辩。(详见本规定第七条)

5.综合成绩评定。(详见本规定第八条)

第七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每个学生均须逐个参加答辩。

1.答辩前,各二级学院应以专业为单位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系主任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为3—5名,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各答辩委员会可设立一名秘书(不占答辩成员名额),负责答辩过程的记录、材料整理等事宜。

2.对于毕业学生太多的专业,可分别成立若干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其成员须具讲师以上职称。对于结合生产或科研任务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聘请有关生产、科研部门的人员参加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3.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成员由各专业提名,经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审核后,于正式答辩前一个月送交教务处,由主管校长批准后生效。

4.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任务是组织本系、本专业学生的答辩评分工作,统一答辩方法、步骤、要求,评阅毕业设计(论文),统一评分标准,科学严格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5.答辩一律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周内进行,时间大约2—3天。各二级学院应将学生答辩的名单、日期安排提前向学生公布,并于答辩前报教务处备案。

6.答辩前两天,指导教师应把毕业设计(论文)发还给学生,由学生写好答辩报告书面提纲。提纲包括:①课题的任务、目的与意义;②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指导文献;③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④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7.答辩提问一般二十分钟左右。提问要考察:①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研究方法等的掌握程度;②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程度;③关于毕业设计(论文)须进一步说明的问题等。

8.答辩完成后,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评语栏中写出评语,评定学生答辩成绩。指导教师和系主任结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平时成绩、设计(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成绩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其中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审阅和评阅成绩组成。经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统一向学生公布,有关教师不得事先将评分情况告诉学生。

答辩程序及实施办法参照附件2。

第八条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及其标准

1.评定学生设计(论文)成绩时,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标准。一般来说,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不宜过多;凡经过全面考核,确定为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坚持原则,作不及格处理。各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要把好关,对优秀和不及格的作认真审查,集体讨论,保证准确。

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一年内可申请随下届补做一次,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指导费。学生补做毕业设计(论文)由原所在专业安排,一般应在校内进行,其间的一切费用由学生自理。

2.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设计(论文)成绩(占50%)、答辩成绩(占30%)三部分组成,按百分制折算为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1**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具体评分标准参照附件3。

第九条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

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由学校确定经费总额,然后按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人数分配到各二级学院,包干使用。经费使用范围是:材料、器材的消耗费、加工、部分计算机上机费、资料费、调研费等。

凡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项目的题目,应从该项目经费中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毕业设计(论文),以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的问题。

毕业设计规定范文第3篇

1.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多年不变,毫无新意

以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方向)为例,有些教师多年来一直沿用“某某办公楼设计”、“某某教学楼设计”等等,每年都只是把办公楼、教学楼名称换一下,实质还是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指导轻松,可以按照专门的框架结构设计辅导书进行指导,无需更多思考。但其后果是:学生容易抄袭,只需要把上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换个题目即可,根本不需要在毕业设计上花太多时间。

1.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监管不力

每所学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规范,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等全过程进行规范,但由于各专业的专业特点不同,毕业设计内容、深度、考核指标等均各不相同,为此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管理细则。但有的二级学院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制定上述管理细则;有的即使制定了管理细则,在执行过程中由于领导不够重视、监管不力,也出现了执行不严甚至流于形式的情况。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措施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组织各专业相关人员进行研讨,制定本专业毕业设计管理细则,要求管理细则具有全程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各项指标要求量化,以保证整个毕业设计管理有规可依。建立毕业设计管理组织(见图1),严格按照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监控,定期形成检查报告。加大对毕业设计经费的投入。对毕业设计经费实行统筹管理,对于与生产、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课题在保证软件、硬件投入的基础上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指导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课题,解决毕业设计经费紧张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严把毕业设计审题关

毕业设计选题提倡选用实际题目,可以是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类题目,也可以是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等题目;题目工作量要适当,过程要完整,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培养方案安排的结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确定的毕业设计题目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尽量涵盖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利于进行工程师基础训练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保证毕业设计题目科学、可行。对于虚拟题目,要求有计划地更新。一般情况下,一个题目不能连续使用三年,即使是同一结构形式也要求内容有变。以框架结构设计为例,同为某办公楼设计,要求指导教师在编制任务书时修改结构形式,上年使用三跨、四层框架,当年可以改为两跨或者四跨、五层框架,以保证学生不能照搬往届同学的毕业设计。

3.加强对指导教师、学生的过程管理

要求指导教师每天的指导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定期对毕业设计小组开会,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并形成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学生的到位情况及异常原因,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进度,对毕业设计质量、进度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提出整改意见;布置下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并进行辅导。要求学生在记录册上签字,以便检查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出勤情况。要求每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三阶段检查时上交自己的记录册。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的管理以指导教师为主,如学生请假(如参加招聘会、考研复试、参加公务员考试等)需严格按照规定履行请假手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要在请假条上签字。

4.建立末位淘汰制度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除了要进行百分之百的初期、期中检查和期末成果验收三阶段的检查之外,还要实行二次答辩制度和末位淘汰制。所谓二次答辩制度,是学生按照分组(20~30人为一组)进行毕业设计答辩,把各小组成绩末二位的学生重新组织起来再进行第二次答辩。这样可以横向比较,使得评分更客观、公正。在二次答辩的基础上,根据二次答辩成绩排序,按照规定的淘汰率(一般要求淘汰率不低于1%)对确实不合格的学生给予不及格成绩,这就是所谓的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具有很好地促进作用,可以避免少数指导教师或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而草草了事的情况。

5.建立盲审制度

为了进一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淮阴工学院从2013年起和兄弟高校同类学科学院签订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盲审交流协议。所谓盲审,即盲去指导教师及学生姓名,相互交流评审,其评审结果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重要依据。对于评审结果不及格的论文,必须进行修改甚至重新做。由于本科生人数较多,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在答辩前抽取10%左右的论文送审。这一制度对全体师生具有督促作用。鉴于目前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淮阴工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毕业设计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的原作,任何引用的他人资料或成果均在参考资料中有注明。每篇论文在答辩前由评阅教师评阅,并签署评阅意见。如果发现严重抄袭等现象,则取消答辩资格,而且指导教师和学生负有同等责任。这一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效地减少了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促使教师和学生认真投入,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笔者指导了8名2013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开始之初,部分学生“沿袭”了往届学生的陋习,工作拖拉、进度滞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及时召集小组同学开会,重申毕业设计纪律和要求,并严格执行进度计划,每周五下午所有学生都要带着成果来接受检查。通过严格要求以后,每位学生都能及时、保质完成毕业设计阶段工作。

三、结语

毕业设计规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沟通模型;角色对换;师生交流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最后环节,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毕业设计能培养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毕业设计包括多个阶段,主要是选题阶段、开题报告阶段、中期阶段、毕业答辩及资料归档阶段,每一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需要学生按照规定完成。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周期长、工作量大,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及时解决不同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中能够看出,如何高效地进行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实践方式。毕业设计能否顺利完成与学生的毕业息息相关,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本文从角色对换沟通模型入手,提出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一、毕业设计的流程及相关工作

本论文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建设工程管理系2017级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一共分为选题、开题中期结题、答辩、修改、归档、评价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较为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教师可根据指导文件进行科学而有序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工作。在这六个阶段中,师生交流最多的是前五个阶段,本文主要研究选题、开题中期结题、答辩、修改、归档阶段。在选题阶段,主要的工作是根据《选题指南》的指导,来确定各个学生的选题;在中期检查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依据《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手册》《毕业设计成果格式模板》等材料完成中期检查报告等;毕业设计答辩阶段,主要的质量保证文件为《毕业设计答辩流程》《答辩准备资料要求》《答辩管理实施细则》等资料,确保学生的答辩顺利完成;在毕业设计修改阶段,主要质量管理文件资料为《毕业设计成果整改销项单》,以此来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的整改复查工作;在毕业设计归档阶段,主要确定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装订内容与顺序》与《毕业设计归档流程》等资料,并通过《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表》《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结果明细表》等资料来完成论文的毕业设计评价工作。学生毕业设计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任务来进行衡量,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师要能够及时将选题、中期、答辩、修改、归档及评价各个时期的要求发给学生,让学生依照每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及时完成相应的内容。若某个阶段出现问题,教师与学生需要及时沟通,共同来解决问题。

二、高校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原有的毕业设计教学比较单一,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要素进行分析,整个信息背景是学生的毕业设计,信息发送者是指导教师。信息是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信息接收者是毕业生。信息渠道是当面指导、网络在线指导等形式。反馈是学生对于教师指导的反应。环境是教师对学生毕业指导的场所和周围环境。笔者通过对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建设工程管理系8位指导教师和2017级14个学生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毕业设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四个要素是发送者、接收者、反馈、环境。四个要素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发送者的问题

在整个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信息发送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出现的问题是毕业设计未及时选题方向,或者是选题有改动未及时更新。在设计完成阶段,教师对指导手册内容不熟悉,未及时检查毕业设计的完成进度,对于学生的开题未进行培训,导致时间太仓促。在答辩阶段,教师未给学生交代答辩的注意事项。在修改阶段,教师不重视整改复查,没有按照销项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整改复查。在设计归档阶段,教师未及时发出指导文件,签字盖章手续不完全,导致资料不闭合。

2.接受者的问题

教师在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中也是一个信息接收者,对于信息的接收必须及时。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出现的问题,是教师未及时了解学生的选题动向。在毕业设计完成阶段,教师不关心学生的开题报告、中期未进行进度,出现学生不说、教师不问的现象。答辩阶段学生未及时反映答辩的情况,教师也不跟进追踪。在修改阶段,教师往往因教学工作繁忙,没有及时检查就直接签字。归档阶段,教师未及时检查出归档文件的缺失情况。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在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他教学活动的干扰。教师不仅要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还要进行课程的教学,因此学校要规范具体的毕业设计工作流程,为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3.反馈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沟通反馈这一环节极为重要,关系到毕业设计教学的落实情况、学生的理解程度。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教师不关心学生反馈的选题报告是否适合其具体情况,学生对于自己的选题不是很清楚。毕业设计完成阶段,学生不主动积极将开题报告、指导手册、进度情况等反馈给教师。答辩阶段,学生不重视评阅老师的意见,也不反馈。修改阶段,学生不修改,想蒙混过关。归档阶段,教师忽视毕业设计资料中间环节的追踪,设计归档时有材料缺失没有反馈给学生。

4.沟通环境的问题

毕业设计的沟通环境重点在于对整个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的时间、地点以及沟通背景的理解程度。毕业设计选题阶段,教师未正确指导学生了解选题方向。毕业设计完成阶段,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间地点不合适,教师往往是在网上检查学生进度的居多,难免出现学生敷衍了事的情况,未实地检查。答辩阶段,学生没有进行答辩场景模拟,答辩的效果并不好。修改阶段,学生未能明白评阅老师的修改意见而未仔细跟踪追问。归档阶段,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学校对毕业设计归档的要求,

5.传统的教学指导具有局限性

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一个RIDE模型,即风险、利益、差异、影响四个沟通环节。首先,教师要告知学生必须按照流程和规范文件来进行毕业设计,否则不能毕业;其次,教师告诉学生只要听从老师的指导,就可以顺利毕业;再次,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老师的指导有何不同之处;最后,教师向学生说明教学指导不是万能的,难免有疏漏之处。这样的指导过程是一种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虽然可以避免他们少走弯路,但是却阻碍了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指导。

三、改进高校毕业设计教学的策略

针对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现状,运用沟通的理论,教师应主要在强化发送者能力、优化接受者关注重点、加强反馈、选择良好沟通环境、建立学生主动型沟通模型等方面进行毕业设计教学的改进。

1.强化发送者能力

在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教师应及时信息,将具体的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格式发送给学生,并叙述提交时间。毕业设计完成阶段,教师要熟悉指导手册内容并及时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加强过程管理与控制,根据不同毕业设计的要求中期检查报告,督促学生提交中间检查内容。答辩阶段,强化对整个毕业设计答辩流程的指导,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对应的修改意见。修改阶段,重视毕业设计的整改复查,严格按照销项单的内容进行修改,严格按照学校的论文模板来进行论文修改与排版,并进行论文总体重复率的检查,防止学生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归档阶段,指导教师及时检查指导文件签字和盖章手续,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做到归档完成前随叫随到。要通过以上措施,来强化毕业设计各个阶段发送者的能力,指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各项工作。

2.优化接受者关注重点

在选题阶段,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选题意向、选题考虑的重点,说明不同毕业论文选题的含义,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设计完成阶段,教师要重视开题报告,要求学生及时给予进度反馈,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开题内容。答辩阶段,教师应跟踪检查每个学生答辩后的情况,明确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后续工作重点。修改阶段,在学生修改后,教师按销项单进行逐一复查,确保学生的修改符合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修改内容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再次修改,直至毕业论文达到学校的要求后才能签字。最后的归档阶段,教师应和上交资料的学生一起检查归档是否完整、有效、及时,确保毕业设计要求的各类表格能够及时快速完成。3.加强反馈在选题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反馈选题报告是否适合他,是否是他擅长的部分,若存在不合适内容应及时反馈,以便更改毕业设计题目。接下来的设计完成阶段,对于不主动积极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跟进,查找原因并解决,要求学生每阶段有反馈,使学生能够按照进度完成毕业设计。对于完成毕业设计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提出针对性措施,指导学生顺利进行毕业设计。答辩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重视答辩,按照学校及评阅老师的要求制作答辩PPT、封装论文等,在规定时间与地点进行论文的答辩工作,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答辩意见,按照评阅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阶段,教师要重视签字流程,学生不按要求修改就不签字。归档阶段,教师应重视毕业设计归档的每个环节,设置流程表签字制度,保证材料完整有效,并提醒未按照规定时间提交材料的学生,以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

4.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让学生了解选题的方向,并及时为有疑惑的学生进行解答。若部分学生出现选题难以完成的状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选题。设计完成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设计。在指导方式上,教师要尽量以现场实际指导为主、网络指导为辅,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创造良好的双向交互环境,深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在毕业设计关键问题上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答辩环节,教师要重视毕业设计的模拟答辩,让学生更好地呈现自己的毕业设计成果。学生要认真回答评阅老师提出的问题,并针对评阅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记录。修改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评卷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对学生的修改进行检查,直到最后检查符合要求。归档阶段,教师要指引学生按照指导文件进行毕业设计资料的归档,归档不完整不能毕业。5.建立学生主动型沟通模型本次毕业设计指导改变了以往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重点在毕业设计完成阶段的开题、中期、结题三环节进行师生对换,教师扮演学生,学生变成教师。这一角色交换的过程,能让师生从对方的角度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开题中,教师了解到学生最担心的是开题和毕业设计的一致性。在中期检查中,教师和学生都能认真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结题阶段,部分学生懒惰,组织性、纪律性差,导致进度滞后。模拟答辩时,一些学生换成教师角色,会把自己实习中的经验带入到整个毕业答辩环节中。这样的角色转换,能强化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应用于实际的操作性。为此,学校建立了一个问题、观点、证明、解决的沟通模型(QVPS模型)。首先,由学生提出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列出清单,以有效提升自己的主动性。其次,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再次,学生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证明,培养自己的主见。最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的方式,指导教师对方法进行评定,把解决权交给学生,以提升其独立自主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高校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是一个循环、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各高校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毕业设计的角色互换,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而顺利毕业。

参考文献:

[1]曹洁,封莉.沟通与演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郭霖.人际沟通与公众表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3]边西同.乔哈里咨询窗视角下的师生沟通[J].现代教育科学,2014(04).

毕业设计规定范文第5篇

1.创新类题目选题总原则毕业设计选题小组或指导教师在具体拟定创新类毕业设计题目时,如何以统一的标准或目标去选题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就地方高校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教师分别毕业于不同的高校,学缘结构存在差异,职称学历不一,对创新的理解不同。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有个统一的选题标准或者说目标,以保证题目的统一性及有效性,即规定统一的选题总原则。提出的统一选题目标在实际运用中首先要可操作性强,而且可以给选题组或指导教师以较大的自主空间。本专科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努力完成毕业设计,并应用毕业设计成果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可以充分反映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创新能力。如果学生完成了毕业设计,又能够撰写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或申请到实用新型专利,则可认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创新行为。因此,创新类毕业设计题目选题总原则目标是:发表学术论文(小论文)为目标的题目;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为目标的题目。

2.以发表学术论文为目标类题目的选题方法单纯发表学术论文(小论文)为目标的选题方法需要选题小组或选题教师做一定的基础性工作,经过笔者及组成的课题小组研究并实践,认为文献法选题是最可行的一种方法。选题小组教师需要有选择性地查阅大量文献,围绕专业背景甚至本专业特定刊物拟出毕业设计题目。目前国内期刊种类繁多,为了能充分保证选题的质量,并且保证完成的毕业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查阅文献时,应以中文核心期刊刊物为主,辅助一些大学学报或者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从中筛选出可以作为普通高校本专科的毕业设计选题参考。对筛选出来的参考题目进行初步研究,通过适当修改完成题目的拟定。这类题目在保证实践成果的同时应具有一定理论深度,最终可以实现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完成1篇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3.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为目标类题目的选题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对普通本专科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但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是很有可能的。攀枝花学院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笔者所在学院)学生邓清国目前已获27项专利,其他许多学生在校期间也有获得专利的经历,证明普通本专科生是具备相应能力的,此种选题思路是可行的。此类题目可从实际生活经验、观察及分析得来,以解决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小问题为核心选择题目,也可结合学生所在学院实验室建设中需开发的简单仪器设备选择题目,当然进行选题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例如,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家用小型粉碎机设计、汽车实验室用的发动机翻转架等。此类毕业设计题目完成后,有可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便利,或者为实验室增添自制设备,减少实验室建设开支。学生本身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专利,在为母校赢得荣誉的同时,也为其就业或升学提供有力的支撑,实现双赢。

4.论文专利相交叉的工程实际变形类题目根据企业和生产实践需求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类题目最终成果可以用来或申请专利。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既然题目是来源于生产实践,那么在确定题目时,应选择实际工程问题的变形还是选择企业需解决的一个工程实例呢?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为避免“假题真做”,尽量与企业合作,找工程实例来做。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碰到了两种困难:企业不愿意和高校合作或者认为普通的本专科生不具备承担相应设计任务的能力,导致工作难以推动;因时间有限,即使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情况较好,教师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毕业设计质量较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需要花长时间修改,并做进一步验证后方能采用。因此,来源于工程实际的变形类题目成了选择目标,可以保证此类题目完全来源于企业生产需求,同时经过指导教师的改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比较完整的设计题目,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二、毕业设计选题时应规避的问题

1.指导教师认识不足,选题粗糙在毕业设计选题上,有些教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本专科学生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本专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有限,不具备创新能力,担心题目偏难学生难以完成;有些教师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作为学生的岗前职业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于是,在查阅有关资料时不够深入,很多教师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简单、单一、普遍,甚至有的还偏离生产实践。如果毕业设计选题小组或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基础认识不足,势必会影响到创新类题目选题工作。

2.选题难度过高,学生难以完成为确保毕业设计题目具有创新性,需要指导教师在选题上高标准要求,但是又不能过高要求,以免脱离实际。在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中,毕业设计题目过于偏难,这种问题是存在的,而且经常发生在年轻教师身上。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教师缺乏,且根据学校规定每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人数有限,基本上所有专业教师全部启用方能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年轻教师带毕业设计是无法避免的。这时就需要毕业设计选题小组或者教研室严格做好审核工作,保证题目的可行性,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3.严重偏离专业,学生无兴趣要严格把好题目与专业之间联系的紧密性,避免毕业设计题目偏离学生所学专业或者是专业方向。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学生都会对专业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兴趣,都希望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毕业设计,因此严重偏离专业的题目会影响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自然影响了其创新行为。以攀枝花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分了设计、制造、机电、冶金4个专业方向,如果毕业设计选题时给机电方向大部分为设计类题目,显然是不合适的,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部分有科研课题的教师会结合自己课题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但是很多情况是教师的科研题目与学生专业不符。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只能是过程锻炼,完成结果却偏离专业,这样也不可取。因此,毕业设计题目除了难度适合外,还应符合学生专业或专业方向。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