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业一句话总结

毕业一句话总结

毕业一句话总结

毕业一句话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话语重述,重述标记语

 

1.引言

学术论文写作长期以来是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而话语重述是一种重要的话语组织策略和语用策略,体现了一个人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重述(reformulation)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英语中的i.e, thatis,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和viz.就是这样的重述标记语(Murillo,2004)。重述话语常由重述标记语引入,重述标记语将原话语和重述话语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引导读者(或听话人)寻找关联,充分理解作者(或说话人)表达意图的过程起重要作用。考察重述标记语使用情况,可以部分了解作者(或说话人)(包括二语学习者)对重述这种语用策略和话语组织策略的运用情况及其背后的语用认知意识。本文对50篇英语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进行了分析,考察学生在学术写作中的英语重述标记语的情况,旨在揭示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英语重述标记语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建议。

2.研究背景

重述标记语的研究话语重述,国内外已有不少相关的成果(如Blakemore1993;冯光武2004,2005;Matsui2002; Murillo2004等)。Blakemore(2002:183)认为,that is和in other words有意识或形式近似的表达形式,这些近似表达形式作为概念内容在话语中起作用。在Blakemore研究的基础上,Murillo(2004)对重述标记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认为重述标记语既有程序意义又有概念意义,重述标记语在话语理解中既可以促进显义,也有助于隐义的传达。最后,Murillo得出结论(2004:2066):重述标记语对话语理解所涉及的各种推理过程都有帮助。从上面的简要回顾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重述标记语在话语理解的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上,对于二语学习者系的和受用重述标记语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50篇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分析,考察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情况,以揭示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使用重述标记语的频率如何?原因可能是什么?

2)重述标记语i.e., that is,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和viz.在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中分布如何?

3 研究方法

3.1调查对象与语料收集

本项研究共收集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50篇,样本采取了随机抽取的办法。其中文学类25篇,语言学类15篇,翻译类5篇,文化类5篇。论文来自安徽某高校,涉及2006-2009三届毕业生的论文。

3.2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本研究从安徽某高校2006-2009三届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随机抽取了50篇,并找出文中的重述标记语和含有重述标记语的话语。同时,对每篇文章的句子数量进行统计话语重述,计算出所有文章句子的总数,从而得出重述标记语在语料中所占的比例。

数据分析的目的有两个:一,通过语料中重述标记语的整体出现频率,考察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总体特征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二,考察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重述标记语使用的分布情况。

3.3结果与分析

3.3.1 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频率

表1是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情况。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频率从整体上看比较高(3.84%),平均每100个句子会出现3.84个重述标记语。

表1.重述标记语的使用频率

 

 

 

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

文章总数

50

句子总数

5684

重述标记语总数

218

毕业一句话总结范文第2篇

那是2005年的下半学期,一个周五下午,距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我正在闭目养神,下午是极容易犯困的时候,我必须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这时候电话响了,是我班的一位女生:“老师,我是晓琳,我身体不舒服,想下午请假回家看病。”“好的”我说,“路上注意安全,安全到家给我打个电话,好吗?”“好的,谢谢老师……”就在她准备和我道别的时候,我听到电话另一端传来一个男生的声音:“票给你……”接下来是该女生示意对方不要出的声音:“嘘……”听到这里,我突然感到事情不对劲,便问:“和谁说话呢?”“没,老师,是我哥哥,他送我回家。”“你现在在哪”我质问,“恩,在车站。”“你回家,家里人知道吗?”“恩……”“请家长给我打电话,并给我说明那个男生是你哪个哥哥。”“我家没人!”“家里电话是多少?”“我想不起来了。”……经过一番对峙,我始终没能确定她是否生病、那个人是否是她哥哥。我充满了疑问,今天是星期五,明后两天周末放假,这两个孩子要去哪?那个男生是不是他哥哥?是同学还是网友?要是网友那就糟糕了,那时新闻上到处都是女孩子被网友拐骗的消息。想到这里我不敢再想,命令她抓紧时间回学校,同时要求其家长立刻与我联系,但该女生态度很强硬:“老师,我的票都买好了,我不能回去了。”“怎么不能,退票!这个假我不能准你,请抓紧回学校,有什么病我带你看去,要是耽误你回家,我给你家长解释。”……由于上课时间快到了,我便匆匆结束对话,说道:“半小时之内请回学校,否则我会去查档案找你家的电话与家长联系。”挂上电话,我匆忙整理了一下课本、教案,便去上课了。原本调整好的心情一下子全乱了,我总是提醒自己要调整好心态,毕竟还有四十多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在等着我,但无论我怎么调整心态,似乎都不起作用,这节课上的还是不好,因为我总是想着该女生到底回来没有?半小时到了没有?怎么还不回来?

下课铃响了,还未见到她的身影,由于她当时是在车上,信号不好,电话也联系不到,因此我便到学工处,找到该女生家庭电话,把事实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她父亲。从声音上能听出来,她的父亲是位诚实的农民,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正在和其他男孩在一起,并表示没有她没有什么哥哥,只有表姐,而且没听说她生病要请假回家。整个谈话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结尾他对我说:“感谢老师!我回来好好问问她。”

五点多放学了,该女生打来电话,说刚才在车上没信号,没能与我联系,并试探我是否将这件事告诉了她家长,我便告诉她:“这件事情,我已经通知了你的家长,你爸爸说你没有什么哥哥。”“对不起,老师,那是我朋友。”“抓紧时间回家吧,你爸爸在等着你。”“好的,老师再见。”挂上电话,我突然觉得她有些可怜,回到家里等待她的不知道会是什么。那个星期五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的周末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周末了,也许对我来说是这样,但对与晓琳也许就意味着人生的转折了。

周日晚自习,该女生并未及时返校,联系家长,对方心情沉重地说:“感谢老师关心,我们家的孩子给你添麻烦了,我们不想再让她上了,她也不打算上了。”听后我很惊讶地说:“这么小的孩子,到社会上能干什么呢?”“让她找她姐姐去,去外地打工。”我便郑重告诉他:“退学绝对是错误的选择。现在孩子没毕业,出去仅仅是初中文凭,毕业后再怎么说也是大专生……”那天谈话的内容我能回忆起的不太多,印象中时间很长,但是无论我怎么劝,对方总是那句:“感谢老师。”第二天,我见到了晓琳的父亲,年龄40上下,但头发已多半花白,多年的劳累让他看起来满脸憔悴。从交谈得知,他的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很早便外出打工,现在在广东,一个月也有两千多收入,在他的观念里,两千多在广州这样的发达城市与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出入不大。晓琳还一个弟弟,初中没毕业,成绩一般,本打算把两个学生都供出来,但现在看来没这个必要,并表示,从今后专心把小儿子供出来,是他最大的愿望。当时正好同事也在,也帮我力劝晓琳父亲,我们大到社会的发展,小到晓琳将来毕业后的出路,大大小小、方方面面都说明了退学的弊大于利,但他似乎是早已打定主意,无论怎么劝都没用,对我们的回答,他说的最多的就是那句:“感谢老师!”没办法,在对方的一再坚持下,我只好带着他与晓琳去办理了退学手续,一切手续办理完毕,临走时还是那句“感谢老师!”看着晓琳踌躇的眼神,听着那句“感谢老师!”,感觉到自己作为老师,明知道退学对她意味着前途希望的破灭,意味着人生道路的改变,自己却无能为力,心里很不是滋味。

就这样,一个本该与我们班级其他同学一起步入大学、一起毕业、一起找工作的学生,去外地找她姐姐打工去了。我时常想,如果当时我没有听到那个男生的声音、没有发现她的撒谎、没有告诉她的家长,事情会是什么样的?也许她现在会和其他人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和其他人一样为自己的前途努力,和其他人一样度过着欢乐活泼的青春。但现在呢,人生如何,只有她自己一人知道。

有次遇到了我初中的老师,她是我的启蒙老师,平时对我很关心,即使我现在也是老师了,她还是像原来我做她学生时那样帮助我、关心我。她分析说:作为教师,遇到这种事情绝不能不管不问,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家长和学校负责。首先,对于我这次的做法是应该肯定的。家长把孩子托付给学校,班主任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好学生的工作,特别是早恋这个最敏感的话题,一遇到就要及时解决,首先这一点是对的。但在与家长沟通方面,我做的不成功。毕竟辛辛苦苦上了十几年,历经大大小小各种考试,到最后大学快毕业了却功亏一篑,这是很令人惋惜的。以这样的文凭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何站稳脚跟呢?晓琳的父亲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无论如何把大学上完,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毕业一句话总结范文第3篇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毕淑敏

人总是那么奇怪:茫茫雪原上,留下坚定笔直道路的人总懊悔错过了沿途烂漫的风景,行色匆匆;一路弯弯曲曲赏尽风景,尝尽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为何走得如此艰难,为何那句“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未渗透人心?奇怪的人们望着身后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浅的脚印而迷茫而思索。其实,无须懊悔,无须抱怨,抑或笔直而辉煌,抑或蜿蜒而惨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与众不同的那份全属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拥了人生的美丽。

还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过他自己走过人生的一句贴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可以无悔矣。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就会同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一样为人嘲笑。1946年,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将军让他随便说几件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事情。于是,踌躇满志的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谈起了自己的海军学院毕业的成绩:“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我名列第58名。”他满以为将军听了会夸奖他,孰料,将军没有,反而问道:“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卡特满脸惊愕,继而,羞愧得脸红。后来,吉米?卡特牢牢记住这句话,每走一步,每烙上一个生命脚印,他都问自己:“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正因为这样,他不再在乎脚印的直或弯、深或浅,只要每一个脚印里留着奋斗的力量,只要每一段人生路上都洒满了努力的汗水,只要蓦然回首人生的时候,能摸着自己均匀跳动的脉搏说一句“我努力了”,他就满足了。

有时候觉得人生总是走得很累,迈步之前要选择岔口,立起航向;每走一步,要调整步伐,要追赶前列;走累了歇歇的工夫里,又忍不住回首看看人生路上的那一串自己的脚印,与他人的一比,或许弯得人心颤,浅得人心酸。头脑不免闷热,眼前也甚迷茫,那一句“道路该怎么走”扯得神经发酸,那么想想虽然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拾着破烂却能骄傲地说“劳动了就是美的,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就无悔”的叶辛夫妇,那么想想走过高考落榜阴影,尽全力办起芳香四溢的馨园主的孙长亮,那么静心念念那句“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飞过”的佳句。

用真心演绎生活,尽全力走好每一步人生,那你的道路就是美的极致。

毕业一句话总结范文第4篇

不用数字论证

简历上的获奖情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社团经历,是展现毕业生能力的重要内容。毕业生们都注意了这一点,在这几个部分浓墨重彩。但是,一条条内容的罗列未必会给招聘人员一个直观的印象。简历中经常出现:

曾获得班级一等奖学金两次,班级二等奖学金三次。

担任校学生会部部长,组织过多次大型活动,组织能力突出。

简历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要靠数字支持。HR与求职者是完全陌生的。他不可能了解毕业生学校的具体情况。从第一个例子看,班级一、二等奖学金很能突出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说明他在学习方面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奖学金的发放数量不一样,光写出几等奖学金,还是不能让HR对你建立起直观认识,这个求职者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如果毕业生在一等奖学金后面标上获奖的几率,如一等奖学金(1/25),这就说明25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获得,那么一个班级一般50个人左右,这个求职者绝对是班级的尖子了。

第二个例子中,虽然求职者强调有组织大型活动的经历,但是HR看不出求职者到底组织过多少次活动,活动规模怎么样,当然也不清楚组织能力到底如何了。如果毕业生改写成:担任学校口才协会会长期间,曾组织过校级演讲比赛两次,参赛人数达300人,是在校期间的第二大规模社团活动。任职期间,协会会员达到100人,成为全校第三大社团。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自我评价十全十美

自我评价经常是毕业生简历上的最后一项内容。写还是不写,很多毕业生把握不定。不写呢,觉得简历上的事实罗列缺少情感色彩,没有展示个性魅力;写呢,总觉得几句话难以全面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种人。几经琢磨,毕业生们往往在简历的自我评价中出现这样的语句:

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细致踏实,对工作精益求精、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勇于承受压力,勇于创新;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乐于助人,具有较强沟通、协作能力;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简历上的自我评价上看,这个求职者简直就是一个完人,基本具备了一切职场人士的美德。

用人单位招聘时看重自我评价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看求职者适合做哪项工作。比如性格沉稳、做事细致的人大多能胜任行政管理、助理等工作,勇于创新、喜欢接受挑战的人,比较适合做销售等职位,而态度温和有耐心的人适合做客服等工作。

二是用人单位通过日后的面试,对求职者得出一个企业评价,企业评价与简历上的自我评价比较,两者较为一致,说明求职者自我评价较客观,而两者差距较大,用人单位就要考虑求职者的诚信度了。

明白了用人单位看自我评价的目的,毕业生在写简历时就要相对客观地写出自己的突出特点,最好结合职位要求,突出某个能胜任职位的优势。

毕业生对网上的那些自我评价不要单一的进行复制粘贴,要先看看自己符不符合,写的时候不要总是太泛泛而谈。有时候要根据自己要申请的职位进行专的阐述,这样比看起来像完人那样往往要好很多,并且更能让HR感觉也许你能胜任该职位。

只有态度没有结果

毕业生由于没有工作经历,求职的资本除了专业基本只剩兴趣和态度了。在毕业生简历上,往往会看到这样的语句:

毕业一句话总结范文第5篇

“长篇累牍”≠吸引力

“博士生一张纸,硕士生几页纸,本科生一叠纸,中专生一摞纸”……这是用人单位在多次招聘中总结的所谓“规律”。

的确,在各种招聘会现场你不难发现,毕业生递上来的简历一个比一个厚,有的动辄就是长篇累牍的“心路历程”,有的干脆就是一本书:前言、致辞、目录、学校历史、学院介绍、专业说明、能力评价、成绩列表、证书证明、人生信条、整页的联系方式、英文简历……

英语专业的小张拿出的就是这种“重量级”简历,洋洋洒洒63页,“我以为只有够‘长’才能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小张说,抱有他这种心态的毕业生还大有人在。

据了解,如此花团锦簇但拖泥带水的自我介绍是技术单位或部门的人事主管最不能容忍的,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是很务实的,“那些又厚又长但不知所云的简历我们基本都不怎么看的。”

“无所不能”≠竞争力

学中文的小张今年大四,他说现在已有不少同学在忙着做简历,有的还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这让他颇为反感,“简直就是在‘吹水’嘛!”

小张所述现象在当前的求职者中还为数不少,不少毕业生为了显示自己的“竞争力”,把自己描述成“知识无所不懂,技能无所不通”的全能人才,极尽夸饰之能事。

在某财经大学举行校园招聘的一家投资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就说:“让我们眼前真正一亮的是简历的实际内容,而不是它的包装、用词。有些同学的英文简历做得顶呱呱,但面试时英文却说不上几句,这样的毕业生我们会要吗?”

其实,脱离自身能力的虚夸,往往适得其反,招聘者一看就留下了不诚实、不踏实的印象;尤其到了面试时,张口结舌,露出狐狸尾巴,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

简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关键还在于要有真才实学。用人单位也告诫求职者,在简历中一定要有把握的才写,没有把握的不要写,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夸张。

“深情款款”≠亲和力

“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还你一个惊喜”,“本人团结同事,能吃苦耐劳”,“让我们风雨同舟”……

诸如此类的语句是否也出现在你的简历中呢?如此表白果真能让用人单位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