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点工作计划

重点工作计划

重点工作计划

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

(一)根据国家配套政策,进一步梳理完善本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的相关政策。(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强势企业、战略产品。(三)全面实施“部市合作”项目,积极承接国家中长期及“*”规划的新布局项目。(四)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积极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型中介服务业发展,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一)编制完成《*市循环经济白皮书》。(二)落实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基地建设等措施,健全能源储备体系,确保能源安全。(三)落实本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若干意见,全面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三、加大金融集聚和创新力度,扎实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一)加大力度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或业务营运中心。(二)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推动金融体制机制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三)加强金融监管,配合中央监管部门研究落实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对策措施,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落实*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一)实施《十一五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二)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对已经开展的改革事项和具备条件启动的改革事项加大推进力度。(三)加强政策聚焦,进一步推进机构、功能、市场向*集聚。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一)按照节点目标,有序推进实施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二)基本完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启动第二批10个左右重点推进项目。(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吸引全国品牌和全球品牌,加大对老品牌重振雄风的扶持力度。(四)深化落实《*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加快推动临港装备产业基地、长兴造船基地建设。(五)培育壮大船舶、航天航空、核电等战略产业,积极推进光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六、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世博会各项筹备工作

(一)加快世博会园区动迁,妥善搞好居民动迁,积极推进单位动迁,确保完成腾地任务。(二)加快园区建设前期工作,推进世博会园区建设项目的前期立项,启动一批配套基础设施和部分主要(永久性)场馆的设计和建设。(三)深化世博会主题演绎,明确中国馆、主题馆等重点场馆的展示方案。(四)全面启动世博会招展招商,积极吸引重点国家、组织和企业参展办展。同时,尽快完善世博会园区后续利用规划。

七、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一)基本完成本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深化完善国资国企管理体制,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进一步明确产权代表授权的方法和内容;建立和完善国资收益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国资监管制度全覆盖的体系框架。(三)基本完成控股公司多元化改革,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改革。

八、继续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发展现代化新郊区

(一)深化细化“*”城镇体系规划,并推动规划落地;进一步落实并深化试点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强分类指导。(二)突出重点,疏堵结合,做好依法拆除郊区农田违法违章建筑工作,研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三)创新机制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抓好100万亩设施粮田建设和3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四)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匹配的灌溉、防洪、除涝保障体系。(五)探索和扶持薄弱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九、进一步抓好扩大试点,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一)落实社区人口综合管理措施,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和房屋租赁管理制度。(二)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推进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三)完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机制,提升“一门式”服务功能,新建、改建一批社区“一门式”服务机构。(四)整合利用社区资源,扩大社区协同和公众参与的力量。

十、继续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旧区改造

(一)加大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推进力度,按计划完成节点目标。(二)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做好后期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三)加快推进*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和虹桥国际机场改造,启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四)积极推进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推进水源地规划论证和启动工作。(五)启动“*”规划明确的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工作。(六)建立和完善分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十一、继续推进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

水平

(一)继续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抓好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促进信息化在人口综合管理、交通排堵保畅等方面的应用,建成居住证信息系统。(二)完成市电子认证系统改建,建成政务外网协同办事平台,建设电子政务容灾备份中心。(三)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开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管理,建立和完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五)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规范完善公交市场秩序。(六)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和体制机制,建成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

十二、以鼓励创业为重点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研究制定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本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有关政策措施;抓好就业培训,为就业有困难人员建立个人职业培训补贴帐户,促进郊区农民非农就业。(二)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未纳入养老保障的老年群体保障问题;继续推进镇保,完善农保,扩大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三)逐步解决职工老年遗属的医疗和生活保障问题,逐步推出70岁以上老人、农村“五保户”、残疾人等未进医保人群的纳保办法。(四)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综合调研,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方向和任务,制定并实施有关改革方案。

十三、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

(一)研究确定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框架,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引导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和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二)落实《关于提高本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意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合作医疗基金的支持力度,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三)启动新一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和《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落实《*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

十四、以内涵发展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一)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政策;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推行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积极实施二期课改试验推广工作。(二)突出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促进高校内涵发展。(三)制定*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

十五、健全与*和长江流域地区合作机制,加大对口帮扶力度,进一步做实服务全国工作

(一)完善帮扶协作的长效机制,做好做实对口支援工作。

(二)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做好苏浙沪地区海陆空交通联动发展和科技服务共享平台建设推进工作。(三)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十六、加强配合协调,精心做好*合作组织峰会协办工作

(一)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搞好*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二)全力做好*合作组织峰会的协办工作,努力把本次峰会办成富有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的盛会。

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建设定销商品房(金色家园)项目

该项目位于城南路北侧,东路东侧,工程占地约58.7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共计448套,采用BT建设模式,总投资约1亿元。2009年12月已开工奠基,计划2013年6月主体完工,2012年12月竣工,该项目工程建成后,主要用于城市拆迁安置。

二、建设经济适用房三期、廉租房二期项目

该项目位于锡—沂工业园内,工程占地约56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580套,廉租住房90套。市房管局筹资全建设。总投资7500万元,工程于2009年9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8月底工程竣工。该项工程建成后主要用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三、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四期、廉租房三期项目

该项目计划选址定在锡—沂工业园,工程占地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560套,廉租住房90套。总投资9000万元。工程计划2013年9月开工,2011年9月底前竣工。

四、经济适用住房三期销售、廉租房配租及廉租补贴发放

根据《省政府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实施意见》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严格程序的原则,制定《市经济适用住房三期销售方案》,《市廉租住房配组,廉租补贴发放实施方案》。报经市委、市政府通过后,利用四个月的时间,在新安镇政府、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等部门的配合下,在市纪委、监察局的全程监督下,组织实施,力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满意。

五、建立市房产交易中心,创省级产权产籍管理先进单位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和房地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房产交易量日益增大。现有管理水平、条件已无法满足当前工作的需求。加之我市产权产籍管理手段极为落后,与住建部要求差距较大。针对以上情况,局党组决定,利用温馨家园一期的商业用房1200平方米建立市房产交易中心,投资300万元,上马产权产籍先进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达到以图管房,图文一体的效果,更好更优的方便产权人办证,提升房管局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并力保创建省级产权产籍管理先进单位。

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在膨胀经济总量上实现新突破

1、重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抢抓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机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重抓投资额大、拉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以赴支持好屺坶岛临港工业及物流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的建设,加快培育海洋工程装备、临港化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切实将其打造成全市“蓝色经济”的增长极。重点是强力推进香驰大豆深加工、中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泰特特种工程车、国能玻璃、瑞诺重工装载机、屺坶岛15万吨级深水泊位、港3×5万吨级通用泊位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建设,确保早竣工、早达产,完成项目投入责任制考核指标20亿元以上,港口吞吐量确保完成6600万吨、力争突破7000万吨,综合竞争实力明显提升,切实成为全市发展的龙头、经济的高地。

2、重力抓好招商引资。围绕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重,注重“引资”向“选资”转变,按照“走出去招商,引进来推介”的思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以大企业为骨干,以中小企业为支撑,以日中韩经济贸易促进协会等中介机构为平台,以“四新一海”产业项目为导向,加大“三个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跨国公司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龙头型、链条型、高端型、终端型大项目落户。目前,要全程跟踪服务好龙矿油页岩综合利用、新兴重工科技资源产业园、荷兰木浆等8个总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在谈项目。年内,力争永晖能源专用泊位、三江选煤、LNG成套应用装置3个以上投资过亿元项目落户;实现到帐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引进内资15亿元。

3、重力提升运行质量。围绕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隆基、道恩等3处省级研发中心、5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3个省级名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促进企业改造生产工艺,提升企业运行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年内,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同时,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加大企业上市推进力度。年内,力争道恩科技在国内创业板成功上市,以实现企业融资“再造”,并培育后续上市企业2处以上。

4、重力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机关、社区、农村、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村居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形成和谐互动的发展氛围。要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审批程序进行“瘦身”,压减环节,提速增效,对特殊事项要打破常规,急事急办,打造“绿色通道”,切实提升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工作水平。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建管工作,在改善城乡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1、高起点编制规划。以“一年大改观、三年大变样”为目标,坚持高点定位,彰显特色,力争6月底前完成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工作,为城市开发建设规范有序提供法定依据。要统筹当前,立足长远,科学合理布局港口发展区、临港产业区、居民生活区,最大限度地实现港口繁荣与临港产业发展、群众生活环境改善的互促共赢、有机统一。加快屺坶岛临港工业及物流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港口发展区、人工岛群与城区的融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起中等港口城市大框架。

2、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年内投入2亿元以上,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6月底前,完成环海南路、新龙路西段、龙中路西段、水产批发市场北路4.9万平米的改造建设;11月底前,完成环海北路、疏港高速连接线14万平米路面建设工程。6月底前,完成龙海路东段、通海街、红光街的路灯安装改造工程,新安装、改造路灯43盏;推进环海南路、北264南侧等地段大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8万平米。推进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铺设沟头路中段、友谊路、牟黄路、环海南路、河口于家河、恒河等6处道路、河道内污水管网。

3、高质量推进旧城改造和开发建设。树立精品意识,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和开发建设工作。2012年,重点推进星海国际、海岸华府、港湾名城、新港花园等4处商住小区50万平米的开发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真正让村民享受到城市化生活。年内,力争北海社区北皂前村完成回迁工作,在全区面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启动龙海社区逄家回迁区建设;并围绕打造城市南入口,逐步推进和平路两侧旧城改造工作。

4、高效能加强城市管理。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以精细化、标准化为目标,立足建立长效化工作机制,推行“方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划清管理的职责、事权和范围,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实施机关干部包街工作,以抓好路灯、人行道板、园林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深入开展好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努力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氛围,认真解决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贴乱画以及车辆撒漏、港区扬尘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抓好垃圾集中清运工作,确保“河清、路洁、村美”。同时,积极探索社区工作新路子,规范完善社区物业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民生工程,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实现新突破

1、全力为民办实事。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深入基层、沉到一线,解民忧、释民惑、暖民心,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新风。积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书记邮箱、征求意见信、民声在线等方法,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年内,扎实开展好爱民服务活动,重力推进10件惠民利群实事。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民生实事的奖励补助办法》,引导村居重点解决行路、吃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年内,各村居要确定2件以上为民实事,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切实以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满意度。

2、全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广覆盖、保基本”为工作出发点,统筹推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年内,全区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占适龄人员的比重达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新建敬老院于11月底前投入使用。大力发展社会福利,认真组织开展“爱心捐助”和“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多渠道关心低收入群体,组织企业、机关干部包帮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500户以上,帮助其改善生活。

3、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民富优先”,引导群众自主创业,鼓励村居发展二、三产业,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重点开展好“村企共建”工作,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与村居“联姻”,采取“帮就业、帮项目、帮公益事业”的模式,带动村级发展。年内,要引导区内重点企业包帮经济薄弱村5个以上,转移劳动力300人。同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以丰源六和公司、泊王大姜合作社为带动,加快推进规模化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农民增收。2012年,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300元以上。

四、坚定不移地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在筑牢发展保障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1、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创先争优”,以多元联合党组织建设为带动,以村级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工作例会制度为抓手,全面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作风整顿,落实《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理顺好财务收支、合同管理、民主议事程序等事项,抓好相对后进村综合整治工作。年内,完成47个村居财务规范普查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消除村级党组织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现象;至少有3个相对后进村工作转入正轨。社区、企业党建要进一步完善组织、健全制度,充分发挥好作用。年内,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要达到95%以上,并开展好“一社区一品牌”党建创新活动。

2、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坚持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严格落实机关管理制度,引导机关干部加强学习研究,提升基础工作能力、基层工作能力和基本业务技能。完善考核办法,健全重抓落实工作机制,浓厚“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的氛围,推动机关提速增效、重抓落实。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反腐倡廉教育,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不出问题。

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按照地委委员扩大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全区财政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继续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机遇,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筹措和安排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重点项目资金落实,保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狠抓增收节支,做强做大财力基础,加大对特色产业特别是工业、农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环保等,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目标任务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当前财政经济形势,财政经济运行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收入方面,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落实扩大内需政策,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将促进营业税的进一步增长,出台资源税政策,将促进相关税费增长。但考虑到今年仍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惯性作用和结构性减税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带来的不利因素,省财政厅分配我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43450万元,比上年增长7%。根据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全区安排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5460万元,较上年增长12%,高于省下达任务5个百分点,分解下达各县平均每县增长13.5%。支出方面,继续贯彻扩大内需等政策,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需要财政增加投入,特别是地方配套资金压力极大,同时落实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财政支出基数和保障难度越来越大,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初安排数增长14%。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上级补助资金有新的增长。

三、主要工作

(一)切实抓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完成今年的财政收支任务对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把狠抓收入继续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全面完成。

一是狠抓收入组织不放松。立足抓收入、增总量,进一步完善收入征管机制,积极调整优化收入结构,在巩固年税收收入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地、县财政部门从年初开始就抓紧抓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当年收入目标的实现。切实重视和加强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监督工作,不断完善收入征管和监控机制,依法治税,应收尽收。认真分析税源结构,结合财政经济发展形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实现主体税种随经济增长而增长。

二是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工作。严格预算管理,按照本级人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各县财政部门从年初开始就要高度重视支出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努力压缩结转。切实管好用好省下达补助资金,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落实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就业再就业、城乡低保、灾民补助等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等配套资金,以及保证城镇化、工业园区、农业园区、融资平台和新农村建设等,真正做到保重点、保民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地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在根据部门编制内增人增支和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情况核定部门公用经费的基础上,地直部门的公用经费压缩10%,车辆经费压缩30%,项目支出原则上按零增长控制,各县车辆购置费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支出不得超过年压缩经费后的规模。进一步加强县级预算管理,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县级预算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结合实际制定落实好相关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强化专户管理、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切实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三是高度重视项目工作。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支持藏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轮政策措施等重大机遇,加强调研,主动跟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财政政策和我区特殊性因素的研究和利用,支持深化项目基础工作,以项目为载体,争取相关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各县财政局要与有关部门主动沟通、协调配合,切实抓好项目申报工作,整合项目资金,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政策,落实更多的项目和资金。

(二)切实落实和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切实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制,在支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上有所作为,取得新进展。

一是切实落实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领会和把握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和实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切实研究好政策、用好政策,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目标要求,逐步提高各项基本支出标准,使用好省上下达的奖补资金,力争全区县级基本支出水平有较大提高,切实保障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

二是支持完善投融资机制。按照行署《关于加快促进全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积极争取省上的支持和地县财政的统筹安排,继续做大做强地区鑫融信用担保公司,支持六县的担保机构,完善资本金、风险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服务机制、反担保机制,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逐步建立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重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财政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财政部门扶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结合我区实际,逐步建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机制。

(三)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创新和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推进河湟特色现代农业百里长廊建设,在积极争取省上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和县级财政预算安排支农资金逐年增长基础上,充分利用好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财政贴息、支农融资担保等政策,继续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支持实施好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特色种植业、设施农牧业、农业产业化、土地流转、农业综合开发等,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二是支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充分发挥好中国农民补贴网和“一卡通”作用,积极探索有效工作方式,切实兑现落实好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退耕还林粮价款及现金补助等惠民政策。围绕特色农畜产品生产,认真落实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先建后补等机制,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经济组织发展,有效放大带农增收效应。

三是支持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财政政策,支持促进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切实落实支持改善民生的财政政策,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按照“小财政、大民生”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支持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寄宿生生活费、非寄宿贫困学生助学金补助标准和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的政策。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新增转移支付资金20%用于教育发展,支持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着力帮助解决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不足、校舍安全、取暖等突出问题。支持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工作。

二是支持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支持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支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支持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三是支持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认真落实对廉租住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稳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确保省补助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落实县级配套资金,逐步解决农民群众住房困难的问题。

四是支持改善乡镇基础设施。在确保完成年70个乡镇政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收尾工程及设备的配备工作的同时,按照省上的要求和编制的规划,实施好24个乡镇的建设工作。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大力整合资金,继续把乡镇政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部门安排的站所建设资金捆绑使用,加强质量监督和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年内全面完成乡镇政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五是支持社会保障工作。围绕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落实好城乡低保、医疗、取暖和救济救灾等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支持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支持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六是支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工作。支持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劳务输出。

七是支持落实公共安全支出。支持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基层公检法司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并逐步提高保障水;支持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加大对综合治理、法律援助和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等工作的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好维稳工作经费,切实保障维稳工作深入推进。

(五)切实推进财政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的要求,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夯实部门预算编制基础工作,推进编制综合预算,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增强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的编制和执行主体责任。继续强化对县级预算编制的管理,完善县级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和定期监督检查制度。

二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继续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直接支付的规模和范围。积极稳妥地实施好公务卡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改革。认真学习和宣传《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健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与监督制度,严肃津补贴发放纪律。结合“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进行重新审批,督促各单位进一步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重点增加工程主材、专项设备以及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公共项目。

三是继续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支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提高县乡财政体制改革。

(六)切实完善财政监管机制,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加强监督,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是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坚持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监督考核的全过程,继续深化县级部门预算改革,以财政基础信息数据库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定额标准体系,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经费类型等数据的动态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报表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公物仓”运行制度。

二是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平台,严格举债审批,建立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控和预警通报机制,按照地区下达的地方政府可借债务额度,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切实落实偿债责任,建立还贷准备金制度。

三是切实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立足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和发挥好财政的监督职能作用,始终做到财政资金流向哪里,监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覆盖到哪里,进一步强化对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及各类民生补贴的监督检查力度,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安全有效。主动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沟通协调,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网络体系,做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查。立足加强县级财政管理,强化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县级财政就近和就地监管的优势,不断加大财政政策的宣传力度、执行效果的检查力度,全面提升县级财政管理水平。

(七)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一是高度重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端正思想认识,摆正自身位置,把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作为做好财政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加强学习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切实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总体思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各项工作部署,持续推动学校“十三五”规划落实,聚焦新时代新要求和学生卓育工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安全稳定为基础,以严格管理和强化服务为支撑,以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为保障,深入推动学生工作。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育时代新人为核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喜迎建国70周年,做新时代追梦人”主题教育;二是创新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骨干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教育;三是加大选树先进典型力度,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四是组织宣讲团在2019级新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专题教育活动;四是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开展“感受诗词之美”等专题教育活动;五是在抓好学生工作“两微一站”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教育部易班网建设,深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加强学风建设。以提升学生学业素养为核心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出台并落实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是引导二级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风创建活动;三是组织评选表彰考研先进单位、十佳优秀学子、十佳学风班级、十佳学风宿舍等活动,选树学风典型;四是四月份集中开展学风建设月主题教育,广泛开展2018年度国家、省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未来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和2019年度考研典型;五是创新管理方式,以严格考勤为抓手,加强日常秩序监督检查和治理力度,强化行为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加强辅导员能力建设。以增强辅导员职业能力为核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为教材,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辅以专题讲座、研讨和实践活动,组织全校辅导员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和积极引领学生政治进步的本领;二是出台并贯彻落实学校加强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辅导员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履职尽责;四是强化实用技能培训,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五是完善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业务档案;六是加强学校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好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