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数学基础

经济数学基础范文精选

经济数学基础

经济数学基础范文第1篇

1经济学中的常用函数“函数”是现代数学最为基本的概念之一

是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在数学中的完美映衬,也是经济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现实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在一定的空间运动着,对种种不同量的假设与推测,是许多科学理论的中心问题。在经济分析中,对成本、价格、收益等经济量的关系研究,就要用到基础数学方法,来构建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找出该问题的函数关系。常用的经济函数有:单利与复利、多次付息、贴现、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利润函数等等。

2经济学中的导数“导数”是函数的改变量与自变量的改变量之比

在自变量改变量趋于零时的极限。它是纯粹从数量方面来刻画变化率的本质的,反映了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快慢程度。在经济问题中,经常会用到变化率的概念,而变化率又分为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平均变化率就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之比,就像我们经常用到的年产量的平均变化率、成本的平均变化率、利润的平均变化率等等。而瞬时变化率就是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即当自变量增量趋于零时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边际函数。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有: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边际需求等等。在我们的边际分析中,讨论的函数变化率与函数改变量均属于绝对数范围内的讨论。在经济问题中,仅仅用绝对数的概念是不足以深入问题并分析透彻的。例如:A商品每个单位价格为10元,涨价1元;B商品每个单位价格为100元,也涨价1元,两种商品价格的绝对改变量都是1元,哪个商品的涨价幅度更大呢?我们只要用它们与原价格相比就能获得答案。此时我们就有必要讨论函数的相对改变量与相对变化率,也就是经济学中的“弹性概念”。而常见的弹性函数有: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收益弹性等等。对于商家来说,进行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商家如果离开边际分析而盲目生产,就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商家如果离开需求与价格的弹性分析,就不可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这时候就要用到导数,因为导数是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的最有力的工具,可以给决策者提供客观的、精确的数据,进而做出比较合理的决策。

3经济学中的最值在经济问题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产品最多”、“用料最省”、“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等等。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中有时会归结为求某一函数(通常称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例如:在分析收入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假定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量最大就会形成收入最大的局面,但是,收入最大时的产量不一定产生最大的利润。而产量为多少时才能取得最大利润,就需要运用导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利用导数解决最值问题的步骤是:求一阶导数,找出可能取得最值的点(包括驻点、一阶导数不可导的点和区间端点),再计算各点的函数值,对其进行比较,哪个最大就是最大值哪个最小就是最小值。经济学中常见的最值问题有:最大利润问题、最大收益问题、经济批量问题和最大税收问题等等。

4经济学中的积分“积分学”是微分学的逆运算

积分学的主要经济应用是对已知的边际函数求积分,得出总经济量函数。定积分是求原函数在某个范围内的改变量,是积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自然科学和经济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学中经常用改变上限的定积分来讨论总经济量函数问题。如某商品的价格p是销售量x的函数,此时我们要想计算当销售量从a变动到b时的收益,就需要用到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5经济学中的微分方程

为了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及其内在的规律,常常需要建立某一经济函数和经济变量的导数所满足的关系式,由此而确定所研究的函数关系,从而根据一些已知的条件来确定该函数的表达式。以上一套套路,从数学上说,就是建立微分方程并求解微分方程。具体步骤如下:在相关的背景知识下,用数学知识来描述经济问题中的变量和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微分方程;根据具体问题适当的调整假设使建立的微分方程,尽可能地使其接近实际,这样可以相对的减小误差;运用已知的条件和测量的数据,对所建的微分方程中的参数给出相应的估计值;继而分析比较方程中的结果与实际观测之间的差异,若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建立的微分方程符合实际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将它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或者预测中;如果微分方程结果与实际观测不一致,就需要重新检查方程在哪出现了问题,以便对方程进行调整修正,再重复前面的过程直到建立出一个经检验符合实际问题的微分方程为止。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有:分析商品的市场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商品的销售量、进行成本分析、净资产分析、国民收入与储蓄、投资的关系分析等等。

二基础数学在经济学应用中的局限性基础数学是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一个计算工具,它可以把实际问题抽象化。而经济学重要的是经济思想。基础数学只有在经济理论的合理框架下去研究分析问题才能发挥它的实用性。因此,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要时刻注意以下几点:

1经济学不仅仅是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的简单叠加

不能把经济学中的数字随意的数学化,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制度、法律、道德、历史、社会、文化等等)。

2经济理论的发展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角度

只有从经济学的本质出发,分析、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经济规律,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在一定条件的假设基础上,辅之以适合的数学方法和数学运算,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经济问题。

3运用数学知识分析

经济数学基础范文第2篇

(一)就生源的整体素养而言

基础普遍薄弱。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发挥艺术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则是以学生的基础课程作为基本前提的。这就可以看出,尽管是作为文化课程要求并不是很高的艺术类专业,对于其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样是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基于我国教育的现状,特别是那些艺术生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文化课程基础薄弱才会选择艺术专业,但是学生自身对于艺术或许并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这就导致了在升入高校之后,这些艺术生同其他统考生相比较就显示出了其自身的弱势,即专业知识课程不扎实,同时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兴趣,自然就导致了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中的艺术生其整体素养相对薄弱的现象,这也成为遏制学生实现专业进一步提升的绊脚石。

(二)就高校的教学而言

教学模式相对传统,通过走访调查以及文献阅读发现,当前我国的部分高校中在针对艺术专业设计的课程上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较为不足之处。由于传统的高校专业课程都是较重视于专业的主干课程,而对于基础课程相比较而言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基本素养不过关的现象。这样的问题同样出现在了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中,也正是由于高校教师对基础课程的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自然不重视。此外,由于高校的基础知识教学模式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提起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这一点应该是高校教师应该注意和改进的。

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新路径

(一)实现基础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艺术专业看重艺术天分而忽视基础知识的观念。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也应该适当的提高门槛,因为艺术设计专业不光需要有艺术天赋,扎实的学科基础也是现代社会所看重的。中国目前是一个以加工制造为主要产业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就一定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所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国策。那么如何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适合人才,将成为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做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根基的美术基础课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遵循教师言传身教,但是就现在高校而言言传身教已不再适用,因为高校生不是小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言传身教只会使他们更加厌烦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因而高校要更加重视高校生基础知识的素养,改进基础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心里的想法,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正实情况之后,做出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自己心里明白基础知识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这一点是高校教师的重任,高校教师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真正帮助学生。

(二)注重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包含两个主要主体:学生和老师,老师教,学生学。但是人各有异,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习惯,同样作为接受教学的学生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据调查发现,现在的高校教学采用的是精英式教学,对基础知识扎实,脑子灵活的学生,往往学校和老师都较为重视,而对于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学生,老师和学校都不是特别看重,因此好多学生信心不足,自暴自弃。学校和老师要改变观念,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既然能够和其他学生一样来到高校,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他的可取之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才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核心,尤其是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如此。

三、结论

经济数学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课堂;兴趣

众所周知,如今的生活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过程中的必需品,而为提高教学质量,让广大学生有更广的知识接触面,更好的了解国内、国际知识,接受现代化的教育。初中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加大教学的投入,从而构建高效优质的教学课堂。

1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技术教学不受重视: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而逐渐实施的,作为新型的教学课程并没有得到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另外,信息技术教学虽然被了列入了中考科目,但分数较少,而且只作为参考,所以没有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教师也不会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再次,学生对于信息教学不重视,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如何学会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看电影,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也把精力放在这些爱好上面,对于教师讲解的计算机基本应用操作知识置之不顾。

1.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往往较为单一,教师往往采用简单的演示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往往短时间内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能够短时间内学会所学内容,但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不容易形成深刻有效的记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在这方面还没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1.3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尤其是新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这就使得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落实。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信息技术知识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然后对知识进行有效利用,而教师在信息技术讲解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名词概念,不能有效把握教学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多关注学生,走到学生身边,倾听学生的声音,这应该是提高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学得有趣,学生有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是有效的。课堂有效教学就要注重激活学生的积极、主动、持续的参与。教学任务的完成受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设计的“任务”一定要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切不可想当然地设计,否则只能是脱离实际,影响教学效果。面向全体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宗旨,“任务”的完成者是全体学生,但学生个体之间必然存在认知差异,为了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使他们学有所获,“任务”设计必须有深有浅,有难有易,如设计成基本任务和附加任务,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表现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是认知主体,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和积累获得的,教师切不可把方法当成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等才能得到锻炼和熏陶。另外,教师对自己所设计的任务“底线”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当全体学生都能自主完成“底线”任务时,教学任务才算圆满完成。

3加强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经济数学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路径

一、充分借助信息资源,优化课前备课

毫无疑问,高质量备课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以往的语文备课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学情,无法较好地认知学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可借助信息化资源丰富备课内容。纵观语文教师以往的备课情况可知,教师会运用多年前的教学方案,这种毫无新意的备课方式导致教学内容越来越枯燥。其次,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预设教学方式。教师应使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更具有可行性。从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可知,教师习惯应用演示法或讲授法,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选择。

二、结合学生个性特征,激发探究兴趣

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语言美与景色美兼具的文本,但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很少会借助景物刺激学生感性思维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春》为例,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画为学生呈现迎春、春草、春雨、春花等不同情景图画,将学生的思绪从课堂引至生机勃勃的春天,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当学生被精彩的图画吸引后,教师可以顺势呈现课文内容,并与多媒体图画段落进行分析,成功将学生吸引至探究文本中。然后,教师可以巧借信息技术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毫无疑问,教学的精华在于重点和难点知识,这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

三、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突破时空的局限性,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信息技术平台中能上传或分享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学情针对性地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慕课是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形式,涵盖屏幕同步、课件演示、照片上传、触摸板、文件上传等多种功能。在线上教学时,教师可借助慕课营造生动、愉悦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屏幕同步演示操作。如在实施慕课时,部分教师可以设置展示功能,然后给学生播放语文知识视频、图片等电子课件。语文教材收录的文本知识内容涉及人文性知识,单凭教师语言讲授是无法让学生感悟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而通过慕课,教师可以播放提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学目标。同时,信息技术可以清晰直观地为学生呈现知识,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培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1(6).

[2]刘正波.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1(2).

[3]倪东.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1).

[4]孙翠萍,杜锁元.试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2020(27).

经济数学基础范文第5篇

1.1什么是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将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数学教学后出现的新事物,是对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一项尝试。它是一种新兴的数学课程模式,是以学生在计算机平台上自己动手、动眼、动脑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用数学软件来做实验,分析和解决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做然后知不足”,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选择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验案例,使基础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说明,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

笔者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研发现,各高校对数学实验课程开设及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向:

1.2.1数学实验以选修课形式开设

数学实验作为高等数学的后继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此方面的研究关键是实验内容的选择,它一般是依据学生专业特点来决定,比如工科院校多选择和工程有关的实验背景,经济类学生多的院校可以选择一些经济背景下的实验内容,艺术类甚至也可以通过名画来体现数学元素,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到专业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具有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1.2.2数学实验与高等数学同步开设

将“数学实验”课程与“高等数学”的一些课程同步开设,起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教师通过选取适当的实际案例作为引例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将要学习的定义、命题、结论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之后,也可以给出与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或者应用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耗费大量的课时,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要求也相对比较高,但是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课程教育的现状

2.1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和模式陈旧

传统的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习中,都是在“算数学”“,重理论轻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的实际用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文科学生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文科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也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而且高等数学的内容比中学数学的内容更抽象难懂,传统的“算数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数学就是公式推导、证明计算,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大部分同学都是“不会用”、“用不好”数学,这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力度。

2.2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

2.2.1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设置偏少

目前,各个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有条件的学校还会开设后继的一些数学课程,比如“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等,但大部分院校受学时限制必须精简和压缩内容,使得数学课程开设偏少,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需要用到某些数学知识时,只要求学生会用就行,并不要求学生理解数学原理,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并不能真正掌握其应用实质,更谈不上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2.2.2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枯燥单一

现有的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要求。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的数学逻辑性较强,内容上只是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教材的压缩和简化,以公式、定理的介绍为主,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和经济管理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很少涉及经济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经济问题联系不起来,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大部分高等数学教师毕业于综合性院校或理工院校,缺少必要的经济专业知识背景,在教学中只注重其理论推导,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强,对教材中的经济方面的数学知识不讲解,或者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学生认为高等数学不过就是理论推导,没有实际应用,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2.3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方法被大量应用在金融、财会、管理、统计等各个领域,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从本科专业学习来看,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需要大量的数学背景,如“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都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并且数学方法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管理类数学基础课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成为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实验课程在这项教学改革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3数学实验为经济管理专业服务的探索

针对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教学体系的现状,笔者在近些年数学基础课教学和数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使数学实验思想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3.1将数学实验思想融入数学基础课教学

在不影响正常课程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将数学实验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利用数学软件图像的可视化功能,解释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删除复杂的理论推导和证明,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选择简单的经济案例,通过案例辅助理解知识点,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解一元函数的导数时,给学生讲解导数的实际意义,明确函数的变化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劳动生产率、国民经济增长率等;在讲解第二个重要极限时,选择“复利问题”作为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有所用”。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自然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得数学实验的思想真正融入到基础课的教学中去。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笔者在对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很重要,但不能将高等数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发现高等数学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些脱节,甚至有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在高等数学中并没有学习过,而专业课老师一般只是告诉学生如何计算,但不讲其数学原理,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接受起来就很吃力,学习效果自然不佳。鉴于以上情况,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经济管理类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使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提高。为此教师应做到:

3.2.1数学教师应与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座谈交流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建议高等数学教师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经济管理学科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发现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做到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2.2数学教师要学习一些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

数学教师在钻研本专业的同时,还要学习与经济管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学习一些经济数学模型,如存贮模型、最优价格模型、运输模型等等,在基础课教学中穿插一些简单的经济模型,或者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讲授这些模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数学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3多种方式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加强数学在专业课程的应用

在传统的三大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修“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适当安排数学实验活动,比如安排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数学实验和建模比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运用数学实验技术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通过对选课和参赛学生的反馈,选修课程的同学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成绩较好,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也相对比较大。这说明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