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展专业

会展专业

会展专业

会展专业范文第1篇

依托优良的硬件环境,规模提升

会展的发展除了需要市场、产业等条件的支持,硬件设施对展会发展的助推也不容小视。新近建成的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为烟台制博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于今年3月份全部竣工投入使用,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展馆,国内一流的餐饮配套设施,以及周到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助推了展会的发展。

本届烟台制博会展会移师新展馆,终于打破桎梏,规模上大幅提升。博览会展出面积8000平米,参展展位400个,分别比上一届增长了30%和25%:本届展会聚集了国内外参展商262家,其中来自韩国、日本、台湾、美国等参展商有30多家,比上届增长了20%,境外展商分别来自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9个国家与地区。

充分发挥专业特色

作为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己任的烟台制博会来说,不断汲取前几届展会的成功经验,始终以专业化打造品牌影响力。

本届展会的专业性首先体现在招展的严格把关。仔细甄选参展商,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展会品质。由于国内会展业竞争激烈,有些展会,只要出资就可以参展,甚至有些与展会主题完全无关的展商都可以参展。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损失了展会的品质,同时也降低了展会在参展商心目中的形象,对于展会的长远发展,弊大干利。区域性展会品牌化不能急于求成。

本届展会的专业性还体现在观众的掌控上。展览会虽然由烟台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办,但是却完全遵循专业展会的市场化模式运作,以参展企业为主体。没有奢华冗长的开幕式,也没有动用政府的力量组织观众,增加人气。

据组委会统计,本届制博会吸引了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德国、英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8655人到会参观,其中来自境外的为75人,同比分别增长20%和15%。

作为烟台制博会的承办者――烟台金诺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文表示,追求表面的盛况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对于专业展会来说,人流量并不能说明展会的质量,参展商最终认可的是展会的专业观众的比例,专业观众的潜在购买力。通过组织者系统邀请或通过大量的宣传吸引而来的专业观众才是参展商所需要的。

会展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内模拟实习 公司制模拟实习 校企结合 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对于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本专科学生的高等院校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本文从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分析了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和学生实习与就业时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改进措施,让职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有路、上岗有能。

        一、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及其原因

        时常会碰到自己已毕业的学生在商场里当导购员或其他无关本专业的工作,其中不乏在校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令作为会计老师的我非常困惑和不解。

        1、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

        一方面,学校教学结构和开设的科目不合理,“重理论,轻操作”。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的学习和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方面,认为学生在毕业前只要考出会计证就万事大吉了,导致学生只有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实践训练。校内的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只是走走过场,不能让学生了解到今后从事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实战性。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会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要对管理、审计和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弱,独立处理业务能力差,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解决。用人单位对职校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放心,也不称心。

        2、造成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现状的原因

        (1)教师队伍不专业。

        很多教师自己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就是镜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真正到企业或公司去体验过实际的会计工作,在教学生时也只是纸上谈兵。有的即使毕业实习时参与了企业会计工作,但也只是做做出纳,简单地记记账,没有涉及到整个会计流程,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会计实习过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指导实习,有可能会和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发生冲突。

        (2)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资源落后。 

        模拟实习这一实验教学手段模式单一、内容简单、方法落后,有的就是给学生几张凭证、账页,几套模拟业务,让学生机械地做分录、填凭证、登账簿。这些枯燥的工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教科书中没有涉及的工作,比如如何与银行打交道、如何到税务局缴税和买发票、如何开具各种票据等,更是云里雾里。

        二、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应对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可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会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来为校内的老师充电,更新他们的知识库,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可聘请有经验、理论知识过硬的会计人员担任辅导老师,教授学生一些会计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整合和改进学校的会计资源,建立全新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实习体系。

        应健全会计档案资料,购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同时创建软硬件齐全的会计实验室,使会计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一体化并配备多媒体教学。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可创建公司制的模拟实验室:一般以四到五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出纳、会计、制单、审核及主管等角色,有序协同完成相应的业务处理,并定期进行轮换,通过财会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会计模拟流程外,可开设各种兴趣小组,比如会计电算化、点钞小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职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实习机会,可以尝试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习我校和鲁泰纺织在服装和纺织方面的合作。比如和新星、银座等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使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走见习与就业一体化道路,这样既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时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又能消除私企老板对实习生不放心的顾虑,从而达到双赢。

        总之,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当务之急。这离不开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希望学校和企业能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和谐的就业新体系,达到校企共商、校企共建、校企共享、校企共赢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谭利云 提高企业规模实习的教学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6,(29):84-86。

会展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展业;专业化;产业集群;产业链

一、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会展业的专业化主要是指会展题材的专业化、会展经营与运作的专业化以及运作人才的专业化,它要求以某种产业为依托,以一类商品、一类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由业内专业厂商参加,主要对专业观众开放,并且要将会展经济活动的分工细化,形成会议专业组织者、展览专业组织者、目的地管理公司、特殊事件策划管理公司等专业化分工体系,打造企业间的分工合作、相互配套的会展产业链条。会展业的市场化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会展项目,逐步培育会展品牌,通过商业运作获得经济效益,其实质是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在经济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变化过程。

会展业的专业化与市场化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专业化是市场化的基础,专业化推动市场化,专业化(或分工)的过程就是企业的职能不断地分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企业来专门承担的过程,在市场结构方面表现为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各种专业化组织的增加,专业化或者分工在市场演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化是专业化的根本,市场化决定专业化。专业化分工起因于交换,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也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限制。只有需求随市场范围增长到一定程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够实际出现和存在。

(一)产业集群:会展业专业化的经济基础

产业集群是会展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能形成供给聚集效应,还有助于各类专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而会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市场形式。会展是集群内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是生产商、采购商、批发商进行交流、沟通、交易的汇聚点。地区产业集群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展商品、有竞争力的参展商、采购商,进而促进了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物流、会展场馆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会展产业链的形成与拓展,并使的会展业的发展也相应产生了地理集聚的特征。

会展业与产业集群存在着耦合联动关系。产业集群是相关企业的地域集中,企业将产品生产出来,目的是将其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由于受时空、信息和资源的限制,产品并非一生产出来就能够找到合适的买家。企业要想将产品销售出去,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搜寻买主及其相关信息。会展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专业市场形式,是集群内同类企业、相关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汇集了大量产、供、销的各种信息,提高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思维的扩散速度。有利于形成近似于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环境,给集群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压力,从而推动产业集群内部的产品、技术和企业结构的优化,实现集群产业升级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二)会展产业链: 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核心

产业链是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企业合作关系。会展产业链,是围绕某一主题,借助场馆等设施,以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为依托,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的价值链为内核,将会展业的主体方(招展商、商、场馆、参展商、参观者)和相关方(装修、广告、餐饮、运输、通讯、旅游等行业)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产业关系。会展产业链上游环节主要以展览公司为中心,形成会展策划开发、会展组织实施、会展宣传等具体业务。上游环节是会展项目的开发者和会展品牌的拥有者,即我们所说的专业会议组织者(pco)。会展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指会展项目的具体运作、组织和实施者,也就是通常讲的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他们按照主办方的要求将会展活动方案落在实处,具体执行会展设计的要求,处于会展产业链运行的实施阶段。会展中游环节主要涉及场馆为中心的展览、会议、活动场地的出租和管理、场馆设施的维护与更新、会展服务等业务。会展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是指会展活动的支持部门,包括直接或间接为pco、dmc、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服务的部门。这些支持部门为会展业提供了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的支持,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市工业结构已经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双翼齐飞的产业格局。以机械、服装、钟表、家具、黄金珠宝为代表的十大传统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并拥有一定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2003年深圳颁布了《关于支持产业集聚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上述产业集聚基地进行了认定与规划建设。2007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了联合课题组,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形势下的优化升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高新技术十大潜在优势行业。

(一)深圳会展产业链发展状况

深圳目前的会展场馆以深圳会展中心为主,还包括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园博园综合展馆等。深圳会展中心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0.5万平方米;可以举办5 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大型展览。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拥有两座各4 000平方米的展馆,展览面积为8 000平米,可以承接各种类型的中小型展览会议及商务活动。园博园综合展馆总建筑面积7 000平方米。建成于1999年的深圳高交会馆,按规划将迁至深圳龙岗奥体新城成为龙岗会展中心,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将有能力承办6万平方米左右的展会。深圳将整合会展场馆资源,形成分工合理的会展场馆体系。深圳会展中心将侧重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大型综合类、专业类展会,以及与市民关系密切的消费类展会;龙岗会展中心将重点发展专业类制造业展会项目;园博园展馆将重点发展小型消费类专业展会项目、科教类展会活动;华南城展览馆将重点发展生产资料类专业展会项目等。

深圳市会展主办机构分三类:政府部门、事业和社团组织、公司。目前上述类型主办单位的主办大致比例分别是为20%、60%、20%。事业和社团组织和政府举办展览占主导地位。目前全市注册的可从事展览的企业18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约占60%;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约占20%,500万元以上1 000万元以下约占7%,1 000万元以上约占13%。在这些企业中,专门从事会展业的少,多是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项目,甚至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从没有过会展业务和经验。

(二)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其它条件

深圳具有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其它良好条件。一是深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基础。深圳是著名的高科技城市,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和物流枢纽城市。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深圳市gdp总量居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2007年人均gdp合10 474美元,是大陆第一个突破10 000美元的城市。二是深圳具有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深圳比邻国际自由港香港,处于大珠江三角洲的咽喉要地,是货物和人员进出华南地区的重要陆海空关口,具备中国大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三是深圳具有良好的城市配套环境。深圳是国际著名的“花园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深圳拥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人流物流通畅。深圳为中国一线口岸城市,国际国内客商往来十分方便。深圳通讯设施完善,旅游业发达,并形成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合法交易的法制环境。四是深圳拥有会展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会展业管理体制,先后出台一系列的会展发展促进政策。

三、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一)建立专业化的会展举办机制

必须理顺政府、行业协会、展馆经营者和展览经营者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定位于会展业的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应突出服务与协调职能;展馆经营者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为会展商提供会展设施及服务;展览经营者开发、主办、运作各种类型展会,并获得经济效益。在办展机制方面,对那些不具备政治性和公益性特点,完全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展会,政府应该彻底退出。对一些具有某些政治性和公益性特点的展会,政府可以考虑实行“官办民营”的办会体制和运作机制,再逐步过渡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而对那些政治性、公益性很强的展会,也要注重发挥专业公司的作用,采取补贴方式将部分具体项目外包。为引导会展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制订有关行业法规,对一些政府、协会、场馆管理、展览公司以及各类服务机构的职能及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以创造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市场运作体系

一要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展馆经营模式。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为使会展业能充分竞争,展馆经营必须与办展业务分离。但在这种情况下,展馆作为纯粹的公共物业如何管理,达到既可减少政府投入,减低展馆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就必须解决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问题,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展馆经营模式。具体可以通过成立合资、合作或顾问公司形式等选择与组建优秀的场馆管理受托企业。

二要培植多种成分的会展市场经营主体。首先要加快国有展览企业改革和专业化建设,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其次要大力引入国际跨国大型展览企业,组建独资合资会展服务企业;最后应当制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扶持和壮大民营展览公司。另外,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专业化作用,推动深圳优势产业与专业展会的互动发展。

三要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服务体系,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服务体系和企业服务体系。政府相关部门不是审批机关而是服务部门,其作用主要是服务和协调。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涉及的会展设计、会展运输、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应在公平、公正原则下,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形成专业化的企业服务体系,提高配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依托产业集群与综合优势着力发展品牌会展

一要依托深圳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和培育品牌会展。深圳虽然拥有了以高交会、文博会为龙头,以服装、家具、光博会等专业展会为代表的品牌展会,但品牌展会的数量、规模和影响力都有待提高。深圳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产业联动战略,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品牌会展。主要措施是依托深圳市十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和壮大国际机械及模具工业展、国际珠宝展、国际品牌服装服饰及制衣设备交易会、国际家具展、国际印刷展、国际汽车博览会以及国际自行车暨健身器材展览会等传统展会品牌。依托深圳市十大潜在优势产业,着重发掘和培植与电子通讯、光电一体化、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会展品牌。围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开拓与培植物流运输、进口产品消费、金融保险、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视听等产业的相关会展品牌。

二要整合会展资源,促进品牌展会国际化发展。应按照国际惯例打破部门分割,加强沟通与协调,全面整合会展资源,构建科学合理、良性循环、互动发展的格局。具体措施是对主题类似的展会进行整合和重组,突出重点,合理定位。对科技含量高、国际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重点品牌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集中资源促使其进一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向国际顶尖级品牌展会方向发展。而对那些无论资金、规模、管理还是服务都难成气候,且主题不鲜明、专业特点不强的会展活动,应进行整合和兼并重组,避免多头办展、无序竞争。

三要发挥深圳的综合优势,实施会展品牌移植。深圳会展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应发挥自身的经济、区位、市场辐射以及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移植和引入符合深圳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的国外品牌展会,有的放矢地吸引国外著名展览公司来深开设展览子公司或办事机构,引进他们现有的名牌会展和办展经验,“借鸡下蛋”,并与对方共同研究开发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会展项目,借助他们的经验和客户等资源在深圳市举办更多的世界著名专业展,借以带动深圳会展业的名牌培育与发展。

(四)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协作机制

一要建立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协作机制。近年来,广州、东莞、中山等地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会展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作为珠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之一,深圳市会展业在立足本市资源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珠三角地区会展业的协调和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努力使各城市根据经济、产业及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区内各市会展业的大体分工,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二要加强与国际会展行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国际会展业协会及相关组织在世界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加强与这些组织的交流与联系,可以在深圳市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不断获得经验支持。要积极地建立和国际协会联盟(uia)、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际专业性会议组织者协会(iapco)、贸易展览参展协会(isea)、国际展览联盟(ufi)、等全球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借鉴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力求最终使深圳会展业融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同国际市场同步发展。

(五)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专业人才是深圳会展业专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圳会展业市场化的基础。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离不开会展专业人才的专业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会展专业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深圳市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措施包括巩固与发展会展专业学历教育、大力发展会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大力推动会展人才国际化、完善会展业用人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刘天祥.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研究的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导刊,2007(1).

[3]陈柳钦.专业化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的演进[j].北华大学学报,2007(8).

会展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现状;就业环境

引言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随着各地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很好的满足了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但由于高校的扩招具有盲目性,也使得高职会计毕业生的数量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不适应;加上一些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需求,对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冲击,所以,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和就业不理想的严峻局面。

一、高职会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来讲,高职会计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由于近些年来,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很多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与会计相关的专业,例如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时和会计专业毕业生所选择的岗位具有共同的指向,造成求职市场上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初级会计人员供过于求的局面。1.对于毕业生来说,对就业的认知和自己的未来都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和期待。在当前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向选择的形势下,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往往盲目倾向于一些于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在选择用人单位时又偏重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些大型企业给出的高薪酬。但高职毕业生由于涉世不深,对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当面对与自身预期差距较大的职位时,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从而错过了很多机会,是大多数毕业生不能够顺利走向会计岗位的一个重要原因。2.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讲,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并不是首选。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给会计毕业生带来了一些新的就业机会,人才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也有所增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很轻易的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许多会计岗位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专科以上的学历,这就将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挡在了门外;其次,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这种需求导致了大批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招聘中缺乏竞争力。3.从学校方面来讲,大多数高职院校还都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不能与时俱进,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结构不合理。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缺乏导师的有效指导,实践效果不理想,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较低,直接上岗比较困难。

二、高职会计专业就业的发展研究

1.加强对高职院校招生的指导,控制会计专业招生规模目前全国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的现状,应该引起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控制各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建议有关部门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就业供求关系的反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并给予有效指导,促进各院校会计专业向良性的态势发展。2.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具体课程安排上,要在讲授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会计岗位对会计从业人员技能的要求合理确定并设置教学目标,增加会计实务操作课程的比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将理论知识夯实。3.增加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为保障会计教学和就业环境的有效对接,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增加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把行业专家请进学校,亲自给学生指导授课,或者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到行业一线,参加实践。在锻炼学生工作能力的同时,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保证。4.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宣传和指导高职学生应积极寻找机会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宏观经济走势和就业形势。目前,我国各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在对应聘人员学历要求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实践经验及是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这表明市场招聘中不单纯是看学历,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同时,由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用到英语的机会增多,所以很多企业对应聘者的外语能力也有所要求,这表明用人单位对具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及外语等级证书的高职毕业生更多青睐。5.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各高职院校要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要求学生不断学习的同时,教师更应该注意自身专业能力的强化。

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长期存在于当今社会,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拥有很多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不同的挑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很多毕业生在毕业时都会出现“就业迷茫”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及学生均应做好应对工作,要立足实际,尤其是毕业生本人要在毕业前科学、理性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早确定自己未来的工作目标。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要端正就业态度,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以便早日实现理想就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饶培培.高职会计专业就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

会展专业范文第5篇

一、实习的基本内容与实习效果

本次实习的单位是中兴财会计师事务所山东分所,其是财政部监察专员驻青办事处成立的二级单位。该所执业较规范,业务水平也较高。其执业领域涉及生产制造业,商业批发、零售业、以及咨询、等行业,非常广泛,涉及到了社会的大多数行业。企业规模则大中小都有,因此,在该所实习可以大大的开阔视野。

第一,实习的基本内容。一是关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具体包括原始凭证的整理、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报表编制等。特别是在参与三家企业的审计时,重点关注了这方面的情况。二是审计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审计档案整理等。这一方面我认为,审计主要就是检查审查会计人员的账,与单纯的课堂理论的教与学相比,高度更高;角度也不一样,因此能够为我们的会计知识的教与学提供非常宝贵的思路。

第二,实习效果。首先,开阔了视野。以前的理论教学单纯的侧重于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现在接触到了商业企业、酒店业、业、货运业等等,甚至还有事业性质的单位,在我面前出现了不一样的、广阔的大会计,这些所带来的冲击无疑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益处的,开阔了我的视野。

其次,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有了较好的衔接。最近几年,特别是在考取会计师资格和注册会计师资格以后,虽然在理论教学工作越来越游刃有余,但是,在每一次的认真备课,每一次细细研读教材之后,内心总有一些不安,但自己又弄不清到底还缺些什么,在担心什么,个人知识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本次实习是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技能的缺乏。这次8个月的实习,从知识面上,接触到了不少的账簿,这使我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有了更好的衔接。一个会计工作者需要十余年时间、以及足够的业务,才有可能成为熟练的优秀的会计人员。还有一项就是深度,也就是解决具体的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会计工作当中不断锻炼学习才能胜任。

二、在实习中探讨会计专业的发展问题

第一,授课过程中应该更多地穿插责任教育、团队合作教育等内容。实习中我接触到一些小企业的管理者,因为企业规模小,他们不能请过多的专业人员。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是他们的现实选择。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管理者发现,现在很多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对工作不用心,而且出现责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责任;缺乏吃苦的精神,缺乏吃亏是福的意识;心胸狭窄经不起挫折,缺乏合作精神等。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们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这次实习,我体会到向学生们灌输这些思想与我们所说的赏识教育不是一回事。在我们的一些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自然的溶入这些道理是并不困难的,我们完全能够同步的、同时的向学生们灌输这些思想。授课老师,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与教材有关的书外话,应该更多的涉及职业道德、文明做人等知识。

第二,为培养复合型学生,做又专又博的专业课教师。在实习中我发现,作为企业管理者,他们允许员工专业水平不高,但不喜欢其知识面太窄。他们希望所雇佣的员工能够是多面手,可以在多方面发挥作用。学会计的,如果能够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如果能懂点文秘知识,往往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在有了文秘培训与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外,还应打破原有的专业界限,会计专业可学一点计算机硬件软件维护的知识等。因此,应该要求老师们在“专”的同时还要“博”。

第三,强调动手能力,做“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会计专业,与工科专业有明显的区别,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都要求实际动手,都希望动手之后有一个漂亮的工作成果。这次实习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会计模拟实习,不仅不能取消,还得加强。会计专业应配备专业的微机室,强化会计专业的电算化水平。通过实习,我个人对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有了更加切实的体会:提高学历固然能够给学校加分,但建立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更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第四,整合学校丰富的人力资源,拓展社会影响力,建立记账公司。目前,在学校周边,有一批小企业,无力独自聘请会计人员,其会计工作或者不做,或者私下聘请其他企业的会计人员代为做账,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些企业需要高水平的会计服务。而这一点,我们学校拥有品牌优势,在周边有很强的号召力。我们可以成立会计记账公司,这将为学生们提供真正的实习。目前的障碍是老师们的教学工作量依然较大,业余时间较少,而最大的障碍是观念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