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感动校园人物策划书感动是情感的共鸣,感动是心灵的相通,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就是让我们去发现、体验校园的“感动”,并且让校园在感动中发展、精神在感动中升华、社会在感动中进步。至诚大爱就在我们身边,像涓涓细流,滋润我们的心灵;良好品行大隐于市,像一缕春风,温暖我们的身心。感动大爱、感动品行,让感动见证我们前行。“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将开启学校文化、校园文明的一盏明灯。见贤思齐,积淀感动,让我们感受身边的感动,让感动涤荡我们的心灵!

作为“厚德、活泼、自信、拼搏、务实、好学”的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人,为了确立学校文化的品牌、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具化学校文化的特色,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举办首届“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高举道德的旗帜,培育认真执教、甘于奉献、善于合作的职业精神,倡导加强管理、精于业务、勤于学习的职业氛围,宣扬努力拼搏、勇于奉献、爱生如子的职业品质,努力把我校创建成为具有文化品牌、办学特色、质量一流的齐鲁名校。

20xx“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全面启动,20xx年度中,谁将感动校园,感动你我,我们拭目以待!

一、活动名称

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首届“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二、活动主题

1、活动主题:平凡孕育辉煌 榜样凝聚力量

2、活动口号:发现感动,表达感动,传达感动,共享感动

三、活动组织

1、主办单位: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校委会

2、承办单位:各处室、各级部、各社团

3、活动时间:20xx年10—20xx年1月

四、活动方案

20xx年10月28日《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感动校园” 20xx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方案》。

五、组织机构:

评审团

1、人员组成:班子成员代表,处室、级部代表,家委会代表;

2、办公地点:接待室

工作组

1、组长:王主席 崔主任

2、组员:各处室、各级部、社团代表;

3、办公地点:活动室

六﹑推荐方法

1、采用组织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方法,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并认真填写“感动校园”20xx年度人物评选推(自)荐表。

2、以各处室、各级部为单位征集材料,组织“感动校园”年度人物的推选工作,按所分配名额推荐候选人参加学校评选。

3、个人自荐的,可以把材料直接交评审团办公室。

4、组织“感动校园”年度人物候选人详细材料,包括个人(团体)简介、生活照(电子档)、主要事迹材料的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见附表)

5、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七、评选规则

(一)、名额分配

候选人推选:每个处室一人,每个年级一人,个人自荐不限名额

(二)、参评团体

处室、年级、教研组、社团(学生会、各类协会和活动团队)等表现突出的均可具有被评选资格。

(三)、奖项设立

1、获奖人(团体)共6名

2、对获奖的个人和团体授予奖杯、奖品、证书。

3、设提名奖若干。

八、组织评审

1、组织材料:候选人材料分纸质和电子版两种,于20xx年11月10日上报评选工作组;

2、初评:由评审团初选,确定 “感动校园”年度人物实际当选人数的1.5倍为候选人名单,20xx年11月18日公布;

3、20xx年12月16日公布“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公示一周。

4、投票

(1)教师投票:全校教师均可投票,每人限投一票。

(2)学生投票:学生代表若干人投票,每人限投一票。

(3)网络投票:每人在微信上限投一票,多投无效。

(4)校委会成员投票

(5)评审团投票

5、计分:有工作组依据教师投票权重30%,学生投票权重20%,班子成员投票权重10%,网上投票权重10%,评审团评审权重30%计分。按总分依次评出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荣誉称号、“感动校园”年度人物提名奖荣誉称号。

6、评审团复审:认真核对材料的真实性和感动程度,对弄虚作假者取消评选资格,确定最终结果。。

九、表彰及安排

1、联系文明办、记者采访;校刊校报采访;“感动校园”年度人物事迹情景剧编排,报告会预选人员推荐等事宜。

2、起草颁奖词。

3、表彰奖励大会及事迹报告会准备工作

(1)时间:临时通知

(2)地点:临时通知

(3)礼仪:校文体组负责;

(4)颁奖嘉宾:待定

(5)其他

4、班子成员走访“感动校园”年度人物家庭

春节期间班子成员走访“感动校园”年度人物家庭,旨在弘扬榜样精神,宣传学校爱教护教的传统,增强家庭支持教育,理解教师,奉献教育的信念。

5.其他

十、注意事项

1、各相关部门要开好专题讨论会、动员会,特别是各班要利用主题班会课等,认真组织宣传,切实做好感动校园人物推荐申报工作并按时上报推荐材料。

2、所有上报材料班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审稿,可以请相关老师帮助酝酿,确保材料真实、感人,严禁马虎了事、走过场。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摘 要:地处重庆革命老区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武隆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武隆县中小学在利用境内红色文化资源方面有好的做法和经验,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推进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课外活动的“四进”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武隆中小学 红色文化资源 利用调研

作者简介:项福库,男,长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授;朱小琴,女,长江师范学院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地处重庆革命老区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武隆县,境内遗存有大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资源,其资源形态既包括革命的旧址、旧居、遗物等物质形态文化资源,又包括境内流传的革命先烈事迹、革命精神、革命歌谣等精神形态文化资源。近年来,为充分开发利用武隆县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中小学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开展,笔者对武隆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一、武隆县中小学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之现状

1.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现状。

其一,革命历史遗址。坨田红军战斗遗址,位于武隆县双河乡场以北约8公里的三重堂,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二路红军司令部、政治部双河场旧址,位于武隆县城以北约70公里的双河场上的两幢木楼里,现为武隆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坪坝苏维埃政府遗址,部分建筑尚存,已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平桥特支旧址,位于武隆县平桥镇乌杨村小河口小组;白马山战斗遗址,位于武隆县城西的乌江南岸,为历代军事战略要塞。

其二,革命先烈事迹。武隆县有许多革命先烈事迹,如1923年贺龙率川东边防军在江口镇除暴安良的故事;1929年10月,武隆地下党借贺龙的军威震慑国民党的“两顶博士帽”的故事;1930年四川二路红军在武隆县后坪坝领导农民运动时用稻草人扮“红军”让敌人空欢喜一场的故事;在浩口村红军渡发生的诸多革命历史故事;1942年武隆抗日英雄王超奎在保卫武汉的战场上带领一营士兵与日寇血战英勇捐躯的事迹传遍国内外,等等。

其三,烈士纪念建筑物。为了纪念为解放武隆和建设武隆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武隆县政府修建了白马烈士陵园、江口烈士塔园、火炉人民英雄纪念碑、武隆县城烈士墓、桐梓烈士陵园等纪念建筑物,现均为武隆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武隆县中小学在清明节开展缅怀家乡革命先烈扫墓活动。笔者调查得知,为了让中小学生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加强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武隆县中小学每年都会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参加缅怀家乡革命先烈的扫墓活动。如2012年3月31日,长坝镇中心校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文明学生”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师生到长坝镇烈士陵园,对为保卫家乡、保卫祖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表示沉痛哀悼。同年4月1日,桐梓中学组织该校一千多名师生到桐梓山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全体学生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誓仪式。当天,实验中学也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新团员代表发言并带领全体同学在烈士纪念碑前郑重宣誓。通过在纪念碑前重温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并庄严宣誓,切实让中小学生接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心灵的洗礼,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武隆县中小学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走访中得知,武隆县部分中小学校的老教师在历史、思想品德、语文课中少量地穿插介绍了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如接龙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讲“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时,提到了武隆县火炉镇起义的英雄人物邵平阶、武隆抗日英雄王超奎等;语文教师讲《千里挺进大别山》一课时介绍了白马山战斗中刘邓大军击溃宋希濂20万大军的赫赫战功;武隆中学历史教师在“土地革命”教学中讲解了四川二路红军在武隆后坪坝建立农会、成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等史实。此外,武隆县中小学还利用其它形式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如接龙乡中心校开展了慰问当地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活动;武隆实验小学开展了“民族英雄说一说”的革命故事宣传活动,班、队会上以小品、小合唱、演讲、诗歌朗诵等形式宣讲革命故事。

总之,武隆县中小学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利用,对帮助学生继承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有些中小学对家乡红色文化重视、宣传的力度不够,利用的广度、深度、效度不够,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不浓。

二、武隆县中小学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采取抽样调查法对武隆县的“接龙”、“后坪”、“仙女镇”、“火炉”4所小学及“桐梓”、“白马”、“长坝”、“武隆”4所中学的128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从调查、访谈结果看,武隆县中小学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中尚存在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充分宣传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在被调查者中有49%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根本没有触及到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多数中小学没有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和班级墙报等校园媒体传播家乡红色文化资源,也很少利用其它活动形式让师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红色文化。课外活动中,除了清明节扫墓时向学生介绍一点革命烈士相关事迹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几乎没有开发利用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即使是地处革命老区的学校,校园中也感受不到红色文化的气息。

2.课堂教学中未能系统介绍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调查显示,武隆县中小学仅有35.5%的教师认为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课堂教学中却很少利用。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重视、宣传、挖掘不够,年轻教师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知之甚少。在被调查的武隆中小学教师中,仅有39.5%的教师知道2处以上家乡革命遗址;武隆本地的年轻教师中仅有0.07%的人知道2处以上家乡革命遗址;大部分来自境外的教师只知道1~2处境内革命遗址。二是课时少、升学任务重,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只重视书本上的知识,无暇顾及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的介绍与普及。

3.乡土教材中尚未编人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内容。近年来,重庆市统编了一些乡土教材供各中小学使用,如初中乡土教材《重庆地理》、《重庆历史》及武隆县九年义务教育乡土教材《小学生德育读本》等,但是这些教材均没有将武隆县红色文化资源编人其中。迄今为止,武隆县各中小学均没有制定有关家乡红色文化资源的乡土教材编写计划,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穿插介绍零散的武隆旅游资源而已,各中学由于升学压力大,根本没有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去向学生普及家乡红色文化资源。

三、武隆县中小学利用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应采取的对策

武隆县中小学只有积极做好推进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课外活动的“四进”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1.积极推进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宣传条幅、班级墙报、手抄报等校园媒体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校园媒介,将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融人校园媒体传播中。如通过校园广播向师生解读历史上的今天在武隆发生了什么样的革命故事或英雄人物事迹;通过黑板报创办红色文化专栏,展出学生搜集的家乡红色文化资料;可组织学生绘制家乡红色文化资源手抄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宣传,使校园网络成为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载体。

2.积极推进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各中小学教师应在适于引进家乡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教学中,主动运用“穿插式”教学法,选择典型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适机插入进行普及。可拟定《县内红色文化资源穿插教学进度计划》,避免盲目性,使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能有序进行。鉴于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建议教师可精选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3.积极推进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武隆县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人力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启动中小学红色文化乡土教材编写工作。教材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编写。例如,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可编写乡土漫画教材,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欣赏漫画中了解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可编写家乡历史故事教材,讲述发生在武隆县的革命历史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受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对于高中生,可编写章节体的红色文化乡土教材,更高层次地传播家乡红色文化资源。此外,各中小学可组织教师编写家乡红色文化专题讲义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

4.积极推进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外活动”。一是利用班、团、队活动宣传家乡红色文化。各中小学可组织丰富多彩的班会、团会和队会,或邀请老红军讲家乡革命故事,或欣赏家乡红色文化宣传片,或举办家乡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把传播家乡红色文化与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红色文化所孕育的精神内涵,陶冶情操,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二是开展探究家乡红色文化活动。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武隆县中小学可借助家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通过搜集阅读文史资料、调查红色文化遗存、祭扫烈士陵园等形式开展探究家乡红色文化活动。通过探究,既丰富了学生家乡红色文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极好方式。三是组织参观家乡红色文化遗址。学生对家乡都怀有深厚感情,参观家乡红色文化遗址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是普及家乡红色文化资源重要途径。通过参观,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革命前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对全面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经研究决定,3月份作为全校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在这一个月里,组织广大师生集中开展学雷锋活动,以实际行动来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文明校园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活动时间

3月1日----3月31日

三、活动内容

开展系列学雷锋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青春在行动 服务新蓼城” 水门塘“青净家园”活动

时间:3月5日下午1:30

内容: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的宗旨和原则,掀起“学雷锋”活动高潮,校团委组织部分青年团干,参加团县委组织的水门公园“青净家园”联合户外志愿服务活动。

(二)“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三好学生"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

时间:3月5日——3月11日

内容:高一、高二年级各班利用班级宣传阵地,每班出一期“学雷锋”板报大力宣传雷锋事迹及学雷锋先进集体事迹,营造教育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雷锋就在我身边。营造学雷锋气氛。3月12日由学生会牵头组织评比。

(三)“雷锋精神 伴我成长”主题广播暨校园之星事迹简介

时间:3月18日晚预自习

内容:校团委遴选播音主持人,分别在高一、高二年级室内广播开展“雷锋精神伴我成长”主题广播,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学雷锋精神的氛围,同时宣传第二届校园之星评选对象的主要事迹。

(四)“奉献自己 服务他人”学雷锋主题班会

时间:3月1日——3月31日

内容:每班开展一次“学雷锋”主题班会,引导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各班根据本月活动安排,选择适当时间召开会议,并形成活动材料。

(五)“学校是我家 卫生靠大家”校园美化活动

时间:3月1日——3月31日

内容:以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为契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打扫卫生、美化环境、清理垃圾、清除杂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彻底清理卫生死角,美化、净化校园环境,迎接春天的到来。让雷锋精神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

四、其他要求

各年级部分管、协助政工部门工作的副部长要带头行动,主动服务。各班要积极响应,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活动安排,并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存档、上交工作。

活动结束后请将有关纸质资料送交政教处李 老师处( 室),电子资料打包压缩后上传班主任群。以上活动的考评将计入3月份的班级量化考核。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秀大学毕业生 高校思政教育 精神反哺

近来,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又或在企业里面发挥自己的才干,又或自主创业实现人生理想。当他们获得一定成功的时候,则以不同的方式报答母校和社会。

一、优秀大学毕业生含义界定

(一)学校根据在校情况评定的“优秀毕业生”。每当毕业季的时候,学校或者省里面都会根据毕业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评定“优秀毕业生”。国家有统一的标准,相应每个学校也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制定适合学校内部的评定细则。“品学兼优”这是优秀毕业生最根本的法则,是为选出德智体美综合突出的校园模范。

(二)社会根据对社会贡献程度界定的“优秀毕业生”。当高校学子毕业后,则进入社会开始新一轮的生活体验。经过时间的沉淀,会在创业、从政、教育、科技、文艺等方面展示自己的特长,成为一方面或者多方面的成功者,将会对社会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这就是社会认定的“优秀毕业生”。所以,“优秀毕业生”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在学校或者社会上取得成功(在学校必须品学兼优或者在社会上某一方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学毕业生。学校评定的“优秀毕业生”不一定在社会上具有很大作为,一般的毕业生有可能会成为社会认同的“优秀毕业生”。

二、反哺的内涵及反哺社会的方式

(一)反哺的内涵。反哺基本内涵是:指动物长大以后,反过来对父母养老。“嗟斯乌之克孝兮,心识养而知慕;同蓼莪之报德兮,怀凯风之至素;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简而言之,反哺即是对本身具有养育之恩的父母或者社会的一种赡养和反馈。

(二)反哺社会的方式

1.物质财富的反哺。不论是对父母、母校或者社会,主要的反哺方式是物质财富经济方面的反哺。作为子女最直接的反哺是用金钱多少来作为衡量标准;作为优秀学子直接的反哺是出资成立奖学金、修建教学楼、图书馆、学校等。这是从物质方面回赠了父母、母校或者社会。

2.精神的反哺。在精神方面的反哺似乎还更加欠缺一些。父母可能更多希望自己的子女常回家看看,或者时常可以互通电话,父母这些希望不是束缚,而是关心爱护孩子的同时获得心灵深处精神上的责任与满足。精神反哺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精神反哺:主要指的是一种文化、精神方面的教育影响;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影响。让学生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有一个依靠、有一个指引、有一个沟通、有一个榜样。

三、精神反哺的方式方法

(一)知名、杰出、优秀校友(毕业生)论坛。定期的举办知名、杰出、优秀校友(毕业生)论坛(下文中的知名、杰出、优秀校友等亦是优秀毕业生之意),或者邀请这些成功的校友回母校进行经验交流,重大节日邀请杰出成功校友,甚至我们可以开设《优秀校友论坛》课程(可以借鉴北京师范大学知名校友论坛通识选修课)。我们利用这些优秀校友的事迹、优秀品德、成就经验对在校同学进行德育、专业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通过这些杰出校友们的演讲报告,能够给予同学们的感动、教育、启示和由此改变观念,树立信心与勇气。特别是学长们在面对严峻的困难和挫折时冷静的思考、沉着与妥善的处理,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能起到特别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建立优秀校友簿、优秀校友事迹材料库。可以分为创业篇、从政篇、教育篇、科技篇、文艺篇等等建立优秀校友簿、优秀校友事迹材料库。在优秀校友簿、优秀校友事迹材料库中可以找到和同学相应职业规划的榜样,让更多的同学拥有成才、成功的归宿感。通过纸质、电子文本的形式建立优秀校友簿、优秀校友事迹材料库。这样,可以让学生随时查阅优秀校友事迹,指导自己人生规划,鼓励学生追求成功,是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在开学招生开始的时候:应该与学生手册一起,每一名同学发一本相应大学杰出校友录。相信这本杰出校友录的精神力量无可估量。

(三)优秀校友励志名言、书籍、宣传片。高校的辅导员或者是思想政治方面的老师在时间、精力上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拥有一些什么东西,才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具有激情、积极性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呢?其实,学生不仅需要现实中的朋友,还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朋友”。高等学校应该拥有自己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励志书籍、宣传片、名言等,通过这些隐性、无意识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精神反哺的作用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兴趣爱好、社会热点变化多端,大学生的兴奋点也不断发生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途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优秀毕业生典型的塑造,并使其反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多层面多角度的有效补充。

(二)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转变是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教育反哺正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情感,欣赏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沟通,互动式、多层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立。建立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大学生有了精神向导,有了奋斗目标,就会自觉的积极进取,通过学习实践努力向杰出校友前辈看齐。这样的氛围之中,校园事故大大的降低,利于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立。

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时更新观念,改变以“课堂与说教”为唯一形式的教育模式,以各种创新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多层面、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影响,通过平等、互动式的教育,科学引导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广博的知识,活跃学生创新的思想。充分挖掘、开展、利用优秀大学毕业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反哺,让优秀毕业生成为在校学生的一种精神领袖,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前进榜样。

参考文献:

[1](唐)徐坚等著.《初学记》30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2,第732――733页.

[2]四川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2011)[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3]郭莉.优秀大学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反哺作用研究[J].学理论,2009(12)

[4]史和平.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J].党建研究,2007(08)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史;档案管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227-02

一所高校的历史是在建设、发展、改革进程中各方面成果的长期积累,是对学校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客观的记录。挖掘、管理校史不仅对于总结办学规律,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很好地梳理学校的发展历程,传承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服务于学校科学研究,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校史档案及管理相关问题

“校史档案”是以文字、声像、实物等载体形式展现的关于“学校”这一组织历史资料的记录,它是有关学校历史的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信息记录,在内容上包含了学校从建立到现在的发展历史,主要有历史沿革、办学理念、校训、学风警言、教风警言、对学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或活动、获得的主要荣誉、取得的主要成就、历任学校领导、杰出校友、学科建设、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档案管理”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档、存储维护、鉴定和利用统计数据为相关组织或个人提供服务等活动的总称,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检索、利用,最终实现其应有价值和意义。“校史档案管理”是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对学校历史发展的文字、影响等资料进行专业化管理,以便于对学校综合改革与全面发展过程中提供重要参考。

高校的校史档案是一所高校长期办学成果的集中体现。一所高校的历史,以档案形式加以更好地管理,能展现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精神文化和优良传统,通过各种校史教育、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认同大学文化精神,传承和发扬大学文化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以学校为荣,并将这种自豪感转为历史责任感而勤奋学习、报答母校、服务社会;让教师、管理者总结教书育人经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同时,做好校史档案管理,能够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学校、积极关注学校,促进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校史档案管理的价值

校史档案是学校宝贵的无形资产,在对校史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可以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对一所高校的建设与未来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一)见证校史

高校校史反映大学发展的轨迹,通过文字、图片、声像和视频等形式,真实再现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重要工作,包括创始人、建校时间、办学宗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院系调整、历任学校领导、杰出校友、重大的校园活动、国际交流活动等。

档案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高校建设、发展的“见证人”,是历史的痕迹物证,具有见证往事的作用。从档案的形式上看,校史档案上保留着历史的真迹,有些是原来事件发生时的照片、录像和录音,有些留有事件当事人的笔迹,这些都是事件的原始记录和反映[1]。从档案的内容上看,具有客观详尽的特征,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当事人直接使用过或直接相关系的一系列资料。

一所高校越是发展,其校史资源越是丰富,就越需要对校史资源进行档案管理,总结高校办学经验与教训,提炼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使之成为引导当代大学生追求理想的无形力量,成为高校进步、发展的源泉。校史档案管理就是通过对这些反映高校发展历程档案的集中管理和开发,使档案对校史的考证价值显示出来[2]。比如,通过整理、归纳、分析重庆大学早期档案材料,可以发现该校在建校初期的一些办学成效。第一,在学校建设方面,它从1929年建校时开设的只有预科班发展为1932年开办本科,再到1960年发展为全国重点大学,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有了极大的改进。第二,学科建设方面,该校由开办时的两个预科发展到1946年成为拥有理、工、商、文、法、医六所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这些办学成效既是学校对建校之初便确立的“研究学术 造就人才 佑启乡邦 振导社会”办学宗旨的体现,也是高校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思考如何进行学科调整、如何规划学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二)教化育人

一是,校史档案是对学校的历史的“纯记录”。虽然,校史档案以数据、图片、影像等形式记载学校的历史,是对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再现和客观反映。但是,校史档案中又蕴含有一代又一代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前辈,他们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前赴后继,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蕴含有学校各个时期的名师大家,他们毫无保留的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服务社会的理念;蕴含有一批又一批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的大学生,他们勤奋求学、奋发图强的实际行动。这些丰富内容的校史档案本身就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教材,高校通过展现最原始、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档案材料[3],可以使大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认同大学精神本质,激发大学生对真理的渴求和对世界的求知,激发大学生知校、爱校、兴校的热情,坚持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座右铭,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这些校史档案都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最有效、最直观、最能让人信服的素材。

二是,校史档案材料中的一些内容还可以直接用于教化育人。校史档案自身的价值在于对于任何一所高校,它都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能凝结高校的精神文化和传承优良传统。以高校的校训为例,校训高度概括了高校优良传统和使命宗旨,是引导学生大学期间甚至以后人生道路的行为准则,可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条件。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厦门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重庆大学的校训是“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这些校训都对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无形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感染熏陶作用,潜移默化着每一个大学人的行为,对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三是,建立、管理高校校史人物档案,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化育人的作用。高校的校史人物档案上记载了高校发展历史中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榜样[4],他们有的是在专业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有的是在管理岗位上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教育家,有的是克服重重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家。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每一位莘莘学子,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正能量。

(三)传承校园文化

校园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而校史档案中蕴含的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学校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校史档案中蕴含的学校的创业奋斗史和警示后人的教训史则是学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校史档案可以借助各种载体,扮演校园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播者的角色,通过学校历史的沉淀和延伸,使学生认同、传承大学文化,向时代精神靠近。

其一,校史档案是对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体现和“记忆”,档案管理则是这种真实体现和“记忆”的重要因素。校史档案管理具有积淀校园文化的功能。正是因为高校的校史档案自身的真实性、客观性,使得校史档案管理能对校史文化资源进行完整、真实地保存。

其二,开展高校档案有效管理对校园文化具有传承的功能。比如,将编辑、出版的校史在师生中展览,可以展现学校的辉煌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精神底蕴,它反映了学校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成果和业绩,可以提高学校形象和知名度,扩大学校对内对外影响度,促进校际、国际交流与合作,唤起校友的美好回忆,增强校友对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认同感,激励校友回报母校,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自豪感。

(四)服务科研

校史内容丰富、客观,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来源,对校史档案进行有效管理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便于学校掌握科研水平发展脉络,系统归纳科研方法。其一,校史档案既可以按照历史时间脉络了解高校,也可以通过系统归纳和分析总结科研工作方法,找出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史学材料相互之间存在着的有机联系,把不同载体的档案进行归纳、整理以用于对学校科研工作、教学改革、学校发展等提供参考,这种参考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的真实体现,具有客观性,这就决定了来源于校史档案中的信息最能真实地反映高校工作的真实情况[5];其二,档案管理对校史编研具有的索引作用使得学者可以根据科研需要从分门别类的档案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以方便科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所以校史的编研学术活动是学校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

总之,校史档案的管理是校史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史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一种高级形式,无论是在见证校史、教化育人、传承校园文化和服务科研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还是一项益于当今、功在后世的事业,有助于为当今的高等教育提供参考,激发师生热爱学校、感恩学校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陈亚利.高校校史工作中的档案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12):174.

[2]孙永玉.校史校情――高校德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J].中国高教研究,2006(1):64.

[3]何伶.论高校校史工作中的档案管理[D].济南:山东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