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交流材料

审计交流材料

审计交流材料

审计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我区对区属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和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实施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几年的实践,这项工作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到对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主要领导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国家审计署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上对我区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总结回顾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作法,我们主要是抓注抓好了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抓思想统一,努力形成共识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矗我区注意从三个层面狠抓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

首先,统一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的思想,增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紧迫感。前些年,我区通过审计查处了几起涉及领导干部、违反财经法纪的案件,对区委、区政府一班人触动很大。经过深刻分析与反思,我们认识到,上述违纪案件的发生,固然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领导干部意志薄弱,未能抵制住物质利益诱惑的原因,但制度不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重网要的因素之一。由此我们感到,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的监督十分必要、十分紧迫。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既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也有利于领导干部自我约束。特别是在我区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区的新形势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区委、区政府一班人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为全区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其次,统一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五部门的思想,增强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责任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最初,各部门认识不尽一致:有的对开展这项工作能否发挥作用持怀疑态度,有的认为这项工作与本部门关系不大,有的怕工作搞不好有风险、担责任。我们认为,这些认识问题如不解决,势必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多次召开五部门负责人会议,采取剖析区内典型案例、查找本部门应负责任、研究确定各部门职责分工、学习有关政策规定等方式统一认识。另外,我们还组织五部门的有关人员,先后两次赴外地考察,通过对口学习和座谈交流,大家感受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确有作用,而且与五部门的职责密切相关。五部门思想认识的统一,为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了条件。

第三,认真做好被审计对象的思想工作,增强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认同感。开始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有些同志对自己被审计,有这样或那样想法:有的认为搞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自己不信任;有的担心审计会引来他人的无端猜疑;有的怕审计暴露单位其他问题等。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顾虑,致使一些领导干部在组织决定对其审计时,态度不积极、行动不支持、工作不配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多次组织全区处级领导干部学习有关规定,强调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区领导按分工与被审计对象谈话,针对不同情况,讲道理,谈利弊,提要求。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被审计人员的思想问题,为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消除了思想障碍。

二、抓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加强领导,搞好配合,统一行动,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保证。我们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初期,未设立专门的领导和协调机构,工作联系比较松散,沟通起来比较困难。鉴于此,1997年我区设立了专项工作小组,促进了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和配合。但是,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遇到一些复杂、重大的问题时,只靠专项工作小组难以解决。为此,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为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我们将原专项工作小组调整为联席会议。明确了联席会议的职能,建立工作制度。联席会议建立后,五部门在布置工作时协调一致、统筹安排;在实施审计时协同作战,优势互补。相互间的配合更密切,运转更协调,工作更有力。如我们在每年年初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安排时,都要依据干部调整的计划,需要查实的举报信件,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人员力量情况,统筹考虑,妥善安排,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再如,我区在对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改制前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该企业问题积压较多、情况比较复杂,有些问题的查处超出了审计部门的职能范围,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也使审计部门的工作难以深入进行。为此,联席会做出决定,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一同介入,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借助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工作手段,很快完成了这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

三、抓建章立制,规范审计工作

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

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们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试行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1999年初,正式出台了《塘沽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和《塘沽区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全区执行。两个办法的出台,使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始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为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水平,我们还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专项工作制度。如纪检监察机关制定了《廉政回访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组织人事部门制定了《诫勉谈话制度》;审计部门制定了《审计作业规范监督检查标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等。各项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开展。

四、抓措施到位,保证工作实效

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切实取得成效,我们还实施了几条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为营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环境,我们通过新闻宣传媒体,在黄金时间安排电视专题采访和领导讲话,播放专题宣传片,同时采取召开案件通报警示大会、印发学习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地宣传教育,形成了领导重视,干部理解,社会关注,审计人员尽职的良好氛围。

二是充实审计力量。为了解决我区审计部门存在的工作任务繁重、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我区在审计部门增设了经济责任审计科,配备精干工作人员,专司经济责任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明确主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保证这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三是提供经费保证。为支持工作部门顺利开展工作,我区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费开支。近两年,区财政还拨出专款25万元,为审计部门更新配置了15台计算机等办公设备,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四是加强检查监督。区委、区政府每年都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全区重点工作目标组织实施,在区委全会和区政府工作会议上与其他工作一起布置,每季度区委、区政府督查部门都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重点督查,督促五部门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落实。

五、抓成果利用,发挥综合作用

利用审计成果,多方面发挥作用,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目的。几年来,我们在"管干部,正党风,促发展"几方面充分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作用。

一是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干部考核、使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工作制度,在考核任用干部时重视审计意见。审计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报送区委、区人大、区政府。近两年,组织人事部门参照审计结果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交流调整37人,免职1人,待岗1人,黄牌警告3人。

二是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对审计中发现存在一般问题的,进行谈话教育,打招呼、敲警钟;对问题较多,但又够不上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的,予以诫勉,限期整改;对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对严重违纪的,立案查处;对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以来,我们共发现案件线索16件,转立案5件,对19名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2名企业领导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审计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全社会都应形成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审计机关是专司经济监督的机关,更应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神圣使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国家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审计机关积极履行监督职能,在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揭示存在问题,促进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将陆续出台“三农”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各级政府也必然会继续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审计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各级国家审计机关一定要把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以更加明确的目标、精干的力量、扎实的措施做好审计工作,从而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深刻领会审计监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审计机关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把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穿审计工作始终。要统盘制定“*”期间审计项目规划,以专项涉农资金审计为主线,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抓手,把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各类涉农专项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纳入审计和审计调查的范围。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监督,促进党的“三农”政策的有效贯彻和落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认真落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战略性任务。审计机关作为综合监督机关,应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抓住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增强效益,服务决策,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开展审计监督。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衡量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结合各地“三农”工作的实际,审计机关要重点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资金进行审计监督,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滞留、拖欠农业专项资金以及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保证农业专项资金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效益。

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审计监督。针对各地涉农专项资金的结构特点,重点加强农村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大型水利建设、农机具补贴、环境整治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效率的专项资金审计监督,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项目资金、虚假招投标、虚报工程造价以及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种子工程建设、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以及重大畜禽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投入资金的审计监督,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服务。

围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开展审计监督。始终把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等新农村五件实事的审计监督上,确保实事工程真正实在,造福于民。紧紧抓住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扶贫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问题,抓住“普九”教育、征地补偿、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落实、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规范使用等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把解决农村教育、医疗、建房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贫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作为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措施,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害,确保农民能真正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享受到最大的利益。

三、完善机制,改进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崭新的课题。这对审计监督出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机关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不断提高审计监督服务水平,切实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经济责任审计,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把县乡党政领导干部和涉农部门领导干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对象,把任中审计作为开展县乡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方法,把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涉农资金项目的决策依据、程序及其效益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决策的重要内容,及时发现和揭示各级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和涉农资金运行中的经济决策问题,增强领导干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意识和本领,从根本上保证涉农资金科学、有序的管理和使用。对照资金使用目标和有关农业、农村经济政策,检查决策的科学性和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深入揭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挤占挪用资金,套取骗取项目资金,急功近利寻求短期收益,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

加强财政审计,完善县乡财政供给机制。通过县级财政决算审计,摸清国家和省对县级转移支付资金、财政改革政策落实及效率效果发挥情况,揭露和查处财政收入质量不高、执行各项财政改革政策不到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等问题。结合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渔业、农机、科技、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办等各有关部门管理使用涉农资金的情况进行监督,揭示涉农资金和项目管理混乱、资金投入分散、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促进深化县级财政改革,理顺各部门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财政保障。

审计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古人云:“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不认真分析机关内部情况,从思想观念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就难真正提出机关效能建设的有效措施。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效能建设的基础。

“官本思想”要转为“民本思想”,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深刻体认到手中的权力、职能是人民赋予的,变“官本位”为“民本位”,真正实现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为人民做贡献,为群众谋利益。

“监督思维”要转变为“服务思维”。要进一步端正“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立足监督,着眼服务,以查错纠弊为手段,以促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促进发展为目的。微观上要深刻查证和深入分析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系统、全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宏观上,要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纳入制度的框架加以分析,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只有这样,才算找准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才能真正发挥好审计监督预防、发现、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随意行政”要转变为“依法行政”,真正做到规范执法。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仍存在“人情执法”、“长官意志执法”等“随意行政”行为,严重影响到审计的客观、公正,影响到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审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审计法律、法规、准则行事,将依法行政贯穿于审计实施、审计处理、提出审计意见建议的全过程,逐步克服和消除审计过程的随意性,变“随意行政”为“依法行政”。

二、一个关键:以制度建设为关键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因此,制度的建设、落实是机关效能建设的关键。

要完善决策制度,杜绝决策的随意性。要坚持决策的民主、科学;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真正做到重大事项通过党组会议、办公会议、审计业务会议来研究决定,将审计机关的重大事项纳入规范化决策制度范畴,保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决策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将有效保证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同时也提高了办事效率。

要细化权力约束制度,防止权力变为少数人谋私的工具。为正确把握和运用好《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审计监督权,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审计机关要坚持细化审计权力运行制度,主要从约束审计权利运行、强化内部管理着手,以健全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审计行为。从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质量保障、审计责任追究方面,制订规章、细化程序、明确操作,进一步培养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审计过程的“依法、程序、质量、文明”。

要细化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对机关资金、物资和人员的管理,做到内部管理目标明确,有章可循,确保“管好人,用好物”。机关内部管理主要涉及“人、财、物”管理,对人的管理着重完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干部晋升、任用有章可循,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对财物管理要推行效益考核,提高财物的使用效率。完善机关日常事务的管理制度,促进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的效果和效益。

要完善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权责到位的考评机制。监督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责是否到位,服务职能是否体现。审计机关要把责任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将科室和个人的工作职责加以明确、进行细化,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对照考核指标,客观评价职责和工作成效,进行考核。

三、一个重点:以实施审计监督为重点

要通过审计监督,通过发现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提出预防、抵御的意见建议,特别是提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机关效能的不断提高。

我市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监督过程中,结合我市实际,将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的原则要求,具体化为“三个高度关注”,即高度关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高度关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高度关注经济领域中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在保证全面审计的基础上,突出了审计重点。通过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工程建设等的审计监督,查处了违纪违规问题,震慑了犯罪;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规范和改进管理,促进规范了领导干部“阳光行政”,提高了机关效能。据统计,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我局通过审计,查处违规金额76899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29498万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787万元,上缴财政7084万元;查处大案要案共10件,其中14人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核减工程额1.34亿元。在最近三年开展的粮食挂账审计、农村“普九”债务审计、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债务余额审计中,共锁定债务24.46亿元,为减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实现新一轮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

四、一个始终:将作风建设贯穿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始终

干部作风是干部素质、能力、品格等的综合、外在表现。一个单位的干部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和反映该单位的工作效率、效果和效益。因此,要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贯穿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始终。

要经常对干部职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行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善用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廉政纪律教育,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慎用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作为综合监督部门,审计机关在优化自身作风建设的同时,要花大力气通过审计监督,促进被审计单位作风建设的不断优化。当前,特别要通过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深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系统提出规范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建议,从体制、机制上提出预防腐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机关作风改善的建议和办法。

五、一个目标:以建设和谐审计机关为目标

机关效能建设的目标,是要通过活动着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效益和效果,建设和谐机关。

作为监督机关,审计部门的和谐包括内部的和谐及外部和谐。内部和谐就是审计机关“人、法、技”等内部要素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保持审计机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外部和谐是协调外部有关要素,营造有利于审计机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审计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执行款管理。审计发现,虽然有关文件对诉讼费用、执行款的管理均有明确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留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客观原因上是执行工作涉及当事人多、收支金额大,部分执行案件情况特殊,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主观原因是法院执行款管理中存在重收款轻管理的倾向,面对结案率和执行率等考核指标,相对于收款(执行)而言,退款(执行款支付给权利人)重视不够。针对审计提出问题,××区法院表示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执法为民意识的高度来提高认识,加强执行款管理工作。

二是注重整改,狠抓审计反映问题的落实。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期间,区法院业务部门协同财务部门对多年来滞留账上的预收案件受理费、申请执行费和履行款进行了一次清理核对,并将审计已认定的滞留账上3-8年和已结案件的规费等200余万元资金缴入了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对办公大楼搬迁后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已落实人员,下步着手清查盘点。

三是完善制度,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把审计整改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对《物品购置、管理及财务审批制度》等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从源头加强管理。

××市审计局在开展20*年度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对市中级人民法院20*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的问题整改和建议采纳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市中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责任落实到人,改进财务管理,严格责任追究,从机制上预防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的产生、堵塞漏洞,实现了从积极整改、被动纠正到主动采纳审计建议、自主规范、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市中院首先从理顺机关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实施内部监督、控制制度着手,一是加强诉讼费的收取、管理和监督工作,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讼费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绝不下达创收指标,不得将诉讼费收入与工资、奖金挂钩,从根本上杜绝为钱执法;二是加强对执行款及利息、羁押款物的管理,确定执行款物管理机构,按财政部门要求设立专户,明确管理原则、操作程序及审批手续;三是收回各部门印章,所有诉讼费都由银行代收,由银行开具专用票据,再安排专人与银行核对诉讼费收入情况,保证收费及时缴进财政专户。四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由政治部、纪检组对全院各部门是否设立“小金库”等财经纪律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过程和结果记录在案,并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凡私自或以白条形式收费者,一律视为个人行为给予严肃处理。

二、严格财务管理

市中院在20*年对财务管理机构在进行调整,全院财务统一划归司法行政处管理,机关财务收支及固定资产、装备购置及处置等均由司法行政处负责,改变过去由办公室和司法行政处分开管理机关日常经费收支和诉讼费、执行费、罚没收入收取及装备经费支出等多头管理的模式。一是取消原有庭室包干经费办法,院机关经费开支实行总额控制,定额包干,实施经费审批一支笔制度,杜绝多头审批,乱开支现象。二是对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费的使用实行限额控制,对财务报账手续报销票据作出了16条具体规定,补助福利由院统一发放,杜绝损失浪费现象;三是严格执行银行开户、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政策,大型购置和基建开支由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审计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一、把能源审计作为摸清能耗家底、找准节能方向的基本

年市单位GDP能耗分明低于全国1.22吨规范煤/万元的程度,在省也属于能源效率程度较高的地级市。在市如许城市应若何推进节能工作,是那时市县政府面对的一个难题。在这种状况下,市经贸委决定对市的国家“千家企业”和年耗能5000吨规范煤以上的40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经过能源审计摸清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费状况,以及企业在能源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节能工作的方向和发力点。

各级节能主管部分的指导高度注重能源审计工作,各市(区)专门召开大会部署工作,组织企业进行宣贯培训,并将能源审计工作推进状况归入当地节能目的责任审核内容。常熟等一些区县由市镇县政府出头,采纳集中签约形式,催促企业施行能源审计。

二、坚持较为完善的能源审计工作准则

因为市外资和民营企业比重较高,市在推进节能工作殊注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能源审计工作开端前,市结合新修订的节省能源法宣贯工作,以市县政府文件方式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能源审计的对象、内容和办法,坚持审计工作的组织、技能和经费保证,规则审计申报的内容、花样、质量要求等。从准则上规范能源审计,保证能源审计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有序施行。

三、注重专家队伍质量

为了保证能源审计的质量,市采纳“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坚持了专家挑选“门槛”准则,一切应聘的专家首先要经过专门测验,测验欠亨过一概不聘用;组建了以市节能中间为主,河南南阳能源监测所、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师范能源学院、南京热工学院、中国化工协会等机构合计80余位专家构成的能源审计专家队伍,成立了10个审计小组,充分发扬专家专业技能优势,并按期组织技能交流,为审计工作供应坚实的技能和人才保证。

四、坚持能源审计质量全进程节制系统

市节能中间作为专业节能技能服务机构,承当了与企业签合同、治理审计工作和质量把关的职责,对审计工作全进程进行节制。市节能中间辨别与审计专家小组和被审计企业签署合同,明确各自职责。市节能中间对审计结果也提出明确要求,除绿色照明、变频调速等通用节能技能的节能项目外,能源审计发掘的节能量必需到达企业总能耗的5%以上,不然审计申报不予经过。审计小组的审计申报,必需由被审计企业签字确认后才干提交市节能中间进行初审。审计申报必需在市节能中间组织专家完成初审并复审及格后,才被认定为有用申报。市采用进程节制和经济鼓励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有用保证了能源审计的质量。

为规范审计小组工作,市节能中间坚持了奖优罚劣机制。一方面,对审计小组提出的符合要求的节能项目,依照项目类别和节能量,对审计人员赐与数额不等的奖金;另一方面,节能中间还不按期地进行项目质量抽查和称心度回访。对发现问题的审计小组,要求其积极整改;呈现严厉问题的将被终止协作和谈。

五、积极施行县政府补助和“以奖代补”政策

为了鼓舞企业承受能源审计的概念,省和市辨别对能源审计采纳了县政府补助政策。省对每个承受能源审计企业补助2-3万元,市各区县也供应了20%-50%不等的县政府补助。因为企业仅承当了很少的审计费用,因而企业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的积极性遍及较高。

各级县政府“以奖代补”的节能量奖励资金政策,也进一步推进了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企业经过能源审计发现的节能潜力,经过申报国家和省级节能量奖励资金项目,可取得节能革新专项资金的支撑。企业尝到了能源审计的“甜头”,进一步激起了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的积极性。常熟、昆山、太仓等地域本年已方案对年耗能3000吨规范煤以上的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扩展了能源审计的掩盖范围。

六、市能源审计工作获得明显成效

到年4月,市已完成37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共建议节能技改项目1739个,估计总投资约83.6亿元,年可完成节能量404万吨标煤,年节省能源本钱约64.3亿元。据测算,每个能源审计项目发掘的节能量均匀占企业总能耗的10%-15%左右。甚至一些工艺技能程度抢先的外资企业,也都发掘出了近10%的节能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