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

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

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

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现就我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平罗县地处银川平原北部,辖七镇六乡共128个行政村(含原陶乐县),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万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所1所,乡(镇)卫生院16所,培训中心、红会门诊部、预防保健站各1所,村医疗站168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全县共有卫生人员817人,大专以上学历的414人,中专以上学历的154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4人,中级职称的134人,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464人。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施行以来,在区、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强以传染病预防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工作队伍和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和防治预案,切实提高了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概况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目前已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县卫生防疫站具体承担《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均设有防保科,指定专人负责本乡镇及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聘用了具有卫生专业知识的村级防保员共56名,目前全县从事传染病管理和监督相关技术人员120余人。2003年,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单苗接种率和五苗覆盖率达99%以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1997年的394/10万下降到2003年的272/10万。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分别19年、15年未发病;麻疹、结核病、流脑等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管理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标准要求。几年来,我县先后荣获“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项目先进集体”、“全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免疫先进集体”、“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采取不同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点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纪念日,就《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据统计,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多万份,悬挂横幅100多副,刷写宣传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8万多人。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了解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防治传染病的意识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治技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为正确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县卫生防疫站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了分片包干,明确责任,监督员经常下乡督导落实工作;同时每月集中召开防疫专干例会,安排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分级管理,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三)多路并举,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结合“非典”和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发热病人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和《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病房,在原县中医院住院部建立了配备60张病床的医学隔离留验观察站(可随时启用)。四是在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病房建成了具有30张病床,配备了先进设备的传染病房,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各类传染病人的科学、规范救治创造了条件。2003年全县先后共出动疫情应急出理350人次,组织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26起,对258名可疑症状者和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集中医学隔离留观、家庭留观人员3614名。

(四)强化措施,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1、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枢纽,村级医疗站为依托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实行传染病填卡逐级上报制度。自开展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相关制度,实行了“非典”和人间禽流感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县卫生局和卫生防疫站设立了疫情室,公布了疫情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开通了“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专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各医疗单位还指定专人监督本辖区(单位)传染病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传染病依法进行填卡报告。通过实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

2、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制度。全县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中心的县、乡两级计划免疫管理体系,拥有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计划免疫工作队伍和设施齐全的冷链运转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与辖区所有适龄儿童家长签定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健保偿合同,对儿童进行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实行每月集中免疫接种。县卫生局建立了儿童“七病”和其他传染病的监测制度,定期对全县计划免疫工作效果进行监测监督,促进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水平和接种质量走在了全区前例,先后圆满完成了全国计划免疫三个85%的目标评审验收,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等多项重大免疫接种活动的实施,受到了国家、区、市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

3、深入开展了以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2003年,配合“非典”防治工作,全县组织开展了“防非典、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预防非典知识,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制作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对群众进行经常性卫生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防护工作。消毒防护、预防院内感染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卫生局将其列入对卫生系统各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等相关单位的执法监督和规范管理。县级医疗单位设立了质控保健科,负责对消毒防护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健全了消毒防护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坚持对医疗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定时消毒;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2003年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幼托机构共进行消毒工作监测采样175份,消毒合格率达70%。

(五)强化监督,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县卫生防疫站专门设立了传染病防治监督科,组建了由7人组成的传染病执法监督员队伍,制定监督计划,坚持对全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自“非典”防治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医疗废物污物的处理、禽流感市场监督、学校晨检等大型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1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处理各类违法案件10多起。执法监督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打击了违法行为,促进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配套建设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不断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优先保证了预防保健事业经费的投入,保持对防疫站、保健所正常经费的足额拨款。坚持将农村预防保健经费10万元和结核病控制经费3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及时足额划拨。加大跑项目、引资金工作力度。自1995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县医院、中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防疫站疾控楼和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翻建,使全县卫生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和购置了大量医疗诊断治疗设备,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心电图机等新三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医疗诊断条件和诊疗质量,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基层群众认识了解不够。

(二)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待遇太低,队伍不稳定,基层预防保健工作质量不高。

(三)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依法管理的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政府行政支持。

(四)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村医疗站和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较差,且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

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组长:姜凤岚(书记)

副组长:邸生文(副院长)朱加鹏(业务院长)

成员:果淑芝 邱化民 吕全新 陈正国 韩冬华 刘宇宏

楚永玉 杨喜武 王井学 刘志彬 徐丽霞 刘玉平

二、管理制度

1、设立预检、分诊处,选派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该项工作。

2、分诊时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并做出相应处理。

3、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有专人引导到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就诊。需转院者,工作人员应将患者的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相应医院。

4、准确、快速地从就诊病人中预检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转送到感染性疾病科,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预检、分诊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按分诊流程工作,熟练掌握分诊业务,做到合理分诊。

6、预检、分诊护士,要服务热情,询问病史详细,并做好登记工作。若发现有流行性疾病倾向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7、加强预检、分诊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8、在预检、分诊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的宣传。

传染病预检分诊人员工作制度

为有效安全地做好流行病、传染病预检、分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流行病、传染病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特制定本院工作制度:

1、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并做好接诊记录。

2、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及时进行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对病情严重不适合在本院隔离治疗的患者,医师应及时报告,按传染病人转诊要求向县医院传染科就近转诊。

4、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医务人员应自觉做好个人的防护安全,增强防护安全意识,轮换工作,工作后注意休息,对工作中的不足、疏漏,相互提醒、监督。

6、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一般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林甸县中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1、挂牌设置流行病预检分诊室(条件相对独立,通风良好)。

2、预检分诊人员的配备:成员:韩冬华、王明星、黄天博、邱化民。

3、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制定。

4、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由果淑芝、邱化民、刘玉平、王晓花四人负责,甲类2小时,乙类6小时,丙类24小时内报卡。

5、计划免疫工作:按上级要求指示完成计划免疫,由果淑芝主任和护士刘玉平负责。

6、消毒管理工作:由各相关科主任负责做好室内空气消毒、医疗器械、紫外线消毒、医疗废弃物品消毁工作,并做好记录。

7、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由张淑芹负责。

8、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管理工作:做到专诊室、专静点室、隔离室。

9、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有培训计划、内容、定期。

10、病员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由张辉负责,做到无遗失、无扩散,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补充:会诊由邸生文、张英院长负责;分诊室消毒由李香、马荣负责。)

2011年中医院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计划

一、目的:

为使用本医疗机构更适应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协调工作,依法发挥本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有重点地计划安排工作。

二、目标:

1、巩固完善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

2、每月一次培训医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诊疗、报告工作的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

3、科主任负主责,每月一次培训医务人员传染病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筛查能力、诊治能力。

4、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医院各科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医疗废物处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传染病人管理工作,疫苗接种工作,业务学习。

5、医院有计划地配备控制传染病防护用品知识。

6、学习《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国家应急预案》,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指令,积极灵活应对卫生突发事件,尽职尽责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实现重点由治到防的转变。

传染病诊疗常识巩固考核

科室: 姓名:

一、选择题:

1、 造成传染病漫延的主要来源是 a传染源 b不良生活习惯。

2、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水源 b空气。

3、 春季主要流行的传染病是 a呼吸道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4、 发现不明原因的传染,责任医师应该 a立即报卡并要求网上直报 b对患者采取有效隔离的同时上报医院领导,待上级专家组确诊后,责任医师按法定时限报卡。

5、 本医疗机构乙类传染病报卡时限为12小时,而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将乙类中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规定发现后责任人2小时内报卡,责任人4小时后报卡,责任人有无责任。 a有责任 b无责任

6、 麻疹、风疹前驱可共有症状体征 a 卡他症状 b眼结合膜炎

二、对错题:

麻疹:(潜伏期:6—18天)( )

1. 临床表现:发热3—4天出疹,3—4天后皮疹逐渐消退,有麻疹粘膜斑。( )

2. 皮疹特点:红色斑丘疹,大小不一,疹间皮肤正常。( )

3.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足心。( )

4. 疹后特点:先出先退,遗留色素沉着和糠肤样脱屑。( )

5. 隔 离 期:病人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隔离至疹后10天。( )

6. 治 疗:应及时可采用被动免疫,其它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

7. 预 防: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

风疹:(潜伏期:10—21天)( )

1. 临床表现:发热1—2天出疹,24小时内遍及全身耳后可伴有枕后淋巴结肿大。( )

2. 皮疹特点:散在斑丘疹。( )

3. 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 )

4. 疹后特点:无。( )

5. 隔 离 期:出疹后5天。( )

6. 治 疗:应及时可采用被动免疫,其它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

7. 预 防:疫苗接种。

猩红热:(潜伏期:2—5天)( )

1. 临床表现:发热1—4天出疹,疹期3—7日达高峰。( )

2. 皮疹特点: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的基础上,存在密集而细小的鲜红色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 )

3. 出疹顺序:最早出现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躯干—四肢。( )

4. 疹后特点:发病7日后皮疹开始消退,持续2—4周,伴脱屑或脱皮,先出先退,无色素沉着。( )

5. 可伴随体征: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渗出性扁桃体炎。( )

6. 治 疗:抗细菌治疗,首选青霉素,及时治疗并发症。( )

7. 隔 离 期:症状消失,咽试子培养了3次阴性后。( )

8. 预 防:密切接触者,检疫7—12日,对有咽峡炎或者扁桃体炎表现者需隔离,用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治疗3—5日。( )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14—20天)( )

1. 临床表现:病前1—2日,有发热纳差,乏力症状,--出现下颌、耳垂下部酸痛,张口进食加重—腮腺肿大。( )

2. 体征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弥漫肿大,边界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压痛,可见腮腺导管口红肿,有时伴颌下,舌下腺肿。( )

3. 隔 离 期:腮腺肿大消退或发病后10天。( )

4. 治 疗: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10—15gkg.d5—7天;板蓝根、普济消毒饮,出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

5. 预 防:接种腮腺炎疫苗。( )

林甸县中医院2011年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卫生防疫规范》、大庆市传染病工作计划的要求,现将我院二0一一年防治传染病工作计划如下:

一、 目标

1、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完善制度建设;

2、加强宣传,对全院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

3、建立健全门诊工作日志;

4、建立健全疾病监测档案;

5、每月对传染病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工作;

6、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和要求及时报卡并登记;

7、对上级要求的各种电话零报告、周报告、月报告要及时;

8、及时地进行月总结,年终进行全年工作总结。

二、措施

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方法:选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范围内的某乡镇卫生院,统计其近年来出现的传染病漏报情况并分析其管理状况,了解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近年来传染病漏报比例成下滑趋势但仍旧存在,及时上报方面均未达到100%程度,卡片合格数比例不断上升,至2013年已达到97.69%。

结论:乡镇卫生院在对传染病的管理方面主要问题在于免疫规划、预防控制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有针对性的展开指导,确保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提升与优化,提升传染病控制效力。

关键词:传染病 乡镇卫生院 问题 优化策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5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88-01

由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特点,可能在短时间内扩大患病人群范围,因此对其防治属于重要性社会性问题 [1]。传染病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且严重时可能会危及到人们生命安全。对于乡镇级别的卫生院而言,由于设备较为落后,加上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上的缺乏,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主要在于传染病防治规划、预防以及控制等方面。且由于卫生院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因此成为了传染病感染率较高场所之一。总之,乡镇卫生院应注意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管理,这就要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管理与指导。本控制中心基于这一背景与要求,采用调查方式了解了某乡镇卫生院近几年来对传染病的管理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乡镇级别卫生院,统计内容为卫生院诊断出的传染病相关资料,包含检查人数、报告人数、漏报人数、卡片状态以及上报是否及时等,通过调查卫生院诊断日志、传染病疫情登记表以及患者治疗记录来获取资料。

1.2 一般方法。采用资料收集、统计方法,统计某乡镇卫生院在2010-2013这4年时间内每年查出的传染病患者总人数,同时记录其实际上报例数(上报例数以乡镇卫生院上报至本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为准)。

1.3 判断标准。研究中对与传染病报告时限、漏报情况以及报告卡片等方面的评判以卫生疾病控制中心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为依据,将上述卫生部文件作为执行标准来判断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结果

2.1 免疫规划问题。研究发现,由于乡镇医院在管理上并没有将免疫规划问题放在重点,因此在疫苗注射方面存在部分遗漏情况,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居民自身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意识不强,没有主动前往卫生院注射疫苗;二是卫生院并没有重视这一操作,对免疫疫苗注射的宣传未加大力度。例如在乙肝病毒传播方面,由于乙肝具有潜伏性,因此可能患者在疾病潜伏期间已经传染给未注射乙肝疫苗的人群,造成病毒的扩散。

这一现象属于卫生院对于免疫工作规划上的缺失,没有真正意识到免疫疫苗注射的重要性,同时,研究发现该卫生院传染病产生主要有4种类型,即血液传播、呼吸道传播、肠道菌传播以及虫媒传播。在预防控制方面,卫生院未形成控制体系,造成传染病控制效果不强。

2.2 传染病预防控制问题。预防控制问题方面,主要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具体而言,本次研究的乡镇卫生院主要表现为传染病的漏报以及上报时间方面。研究共选取了4年时间,具体对比情况如下表:

表1 传染病管理效果统计表

由上表可见,本院在2010-2012年间均存在传染病漏报情况,但2013年未出现。并且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强,我院漏报率呈逐渐下滑状态。在卡片合格率方面,4年内总合格率为94.16%,但已从2010年的93.39%上升至了94.16%。传染病漏报方面,比例同样处于下滑状态,但漏报情况仍存在,且在2010年漏报率达到了1.54%,在2013年已控制为0。由此可见,在传染病控制预防方面,乡镇卫生院工作重点应放在疾病的有效上报方面。

3 讨论

传染病的管理主要在于事前预防以及疾病控制,在未感染时加强自身管理与宣传,减少易感染人群;在发现传染后及时上报并注意控制,避免疫情范围扩大。但由于乡镇医院在各方面条件均不及市级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因此控制中心应加强对其指导于交流,改进现有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具体而言,传染病管理优化策略如下:

3.1 完善传染病预警预测机制。卫生院应做好对传染病的预警系统处理,当发现有患者存在传染病时应注意对其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并记录好患者来院就诊时间、生命体征等情况,方便对疾病展开持续观察 [2]。若存在阶段性爆发传染病,例如甲型流感、禽流感或是非典型病毒等情况,应注意对卫生院内传染病相关因素展开检测,同时追踪病原体,了解其治疗期间防护消毒工作,提升预警能力。

3.2 加强预防控制。乡镇卫生院也应注意传染病上报及时率问题,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及时上报疫情,避免疫情上报存在延误或是漏报情况 [3]。同时在上报卡片的制作方面,除患者基本信息外,对于传染力较强、程度较重的疾病应注意对病原体的追踪,方便市级传染病控制中心展开管理工作。

3.3 重视公共卫生宣传。公共卫生的服务对象应为卫生院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人群,因此传染病健康宣传工作必不可少。且除了疫苗注射外,对传染病的公共卫生管理还应注意专题讲座的开设。若已经确定疫情爆发集中点,可安排卫生院工作人员前往进行宣传教育以及日常基础诊断,通过接受咨询或主动宣传方式让居民了解到传染病的可怕之处并掌握基本预防知识。这一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居民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同时减轻其恐惧感,正确面对传染性疾病。

具体而言,公共卫生宣传可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由卫生院一线工作人员向前来就诊患者讲解传染病相关知识,重点让其了解最近流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方法,同时做好医患、护患之间双方的防护,避免在未诊出传染病情况下出现交叉传染。其次,可在卫生院内张贴宣传海报,让患者在等待诊断治疗过程中主动了解传染病知识,提升居民防控意识。最后,可将传染病预防、自检知识印制成册或是制作成小扇子之类的实用品在当地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派发,保障居民了解传染病 [4]。

综上所述,乡镇卫生院对传染病的管理应注意上报以及控制预防方面,同时市级传染病防控中心应注意对其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以及工作指导帮助,提升卫生院传染病管理效力。

参考文献

[1] 刘志学.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

[2] 陈亚东.基层社区卫生院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4):143

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计划免疫 儿童 预防保健 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6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82-01

计划免疫是为预防传染病发生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措施。根据“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目标的要求,所有儿童都须接受预防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并且在评价各国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最低限要求中规定“对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核进行免疫接种。”

1 社区计划免疫概述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强、管理要求高的技术性工作,包括实施管理、监测和评价等内容。

因此要求医疗卫生人员,尤其是直接接触、具体实施的社区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清楚在实施管理中的任务、职责、接种的技术规范等。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社区计划免疫是一项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手段。

2 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方针、策略和手段也更加明确,效果更明显。与20世纪50年代初期相比,无论是传染病的总发病率、还是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均大幅度下降,传染病在死因顺位中也由第一位降至第六位以下,使平均期望寿命大幅度提高。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社区计划免疫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提供保健服务是针对每个寻求服务的个体提供服务,而社区的儿童保健工作是在解决个体问题的同时,考虑整个社区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而降低整个人群传染病的发病率。因此,社区的常见病的防治更侧重于群体的干预。

3 儿童社区保健管理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承担较为专业的妇幼保健服务,如儿童保健门诊,智力、听力测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并负责管理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卫生点的全科医生(或团队)开展初级儿童保健工作,收集和管理妇幼卫生服务信息,协调相关的公共卫生和妇幼卫生服务,如计划免疫、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全科医生或全科医学服务团队承担辖区内的初级医疗卫生工作,包括建立辖区内儿童档案,掌握妇女、儿童的基本情况开展各类家庭访视,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维护、保健咨询和健康教育、督促服务儿童接受正规的儿童保健服务(新生儿访视和筛查、儿童生长监测和计划免疫等),协调居委会干部、企事业单位保健人员、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儿童社区保健措施的社区落实,需要社区内各组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各职能科室、各岗位人员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时有效的培训,得力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公平合理的奖惩等管理措施。为了计划免疫顺利有序地进行,应注意两个主要环节。

3.1 计划免疫的主要保证措施。①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社区计划免疫领导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有效地组织免疫实施工作,负责处理意外事故,安排有关计划免疫效果的考核工作。②充分运用冷链设备,维护正常运行,保证生物制剂的效能,严格遵守保存和运输过程的要求。③备齐接种器材,严格消毒,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推行一次性注射器。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要专用。④加强免疫工作科学管理。认真调查免疫对象,严密制定免疫工作计划,建立常规操作制度,详细记录和认真填写接种证、卡、加强资料保管,对计划免疫人员做好技术培训工作。⑤扩大宣传。配合学校和家长以及社区组织机构,共同搞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并对儿童进行教育,提高对计划免疫重要性的认识,使儿童主动积极接受预防接种,及时反馈有关接种的反应。

3.2 计划免疫的考核。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对免疫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对计划免疫考核是必要的,考核主要内容有:①基础资料:社区人口资料,计划免疫对象的年龄资料,现场接种记录等。②生物免疫制品管理:生物免疫制品的领取、运输和保存登记制度及制品消耗和过期失效报废处理等。③接种情况:对建卡率、接种率、覆盖率、免疫成功率和有关传染病发病率等。④检查核对制度:开展自检,对口检查和社区间联合检查等。⑤专业人员的培训:系统学习有关计划免疫理论知识,接种技术严格训练等。

伴随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儿童的预防保健与计划免疫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社区进行儿童预防保健与计划免疫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因此,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相应的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儿童预防接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积极的进行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科室院感管理工作计划【1】

为提高我院院感管理质量,进一步搞好院感管理、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

一、医院感染控制

1、每月下到各个科室监测住院病人院感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院感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月对手术室、产房、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发现不合格处,严加整改,直至监测结果合格为止。

3、每季度对临床科室、重点部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根据本年度院感监控管理要求,配合全国院感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一次。

二、抗菌药物应用:

1、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定期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协助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传染病管理:

1、每天收集全院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卡、死亡医学诊断证明书、居民恶性肿瘤报告卡,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肿瘤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对收集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保证其内容完整、真实。

3、收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1、每月到医院临床支持中心检查一次,督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避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

2、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一次、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1、将手卫生消毒列入科室质量检查项目,每季度抽查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技术考核一次。

2、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3、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六、院感知识培训

1、本年度协同医教科组织新进人员进行院感、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一次。

2、分层次开展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两次,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水平。

科室院感管理工作计划【2】

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制定20xx年院感工作计划 如下:

一、加强教育培训

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

4、对卫生员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 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及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使用中的各种导管按规定进行消毒更换。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三、加强院感监测,实行医院暴发预警报告

1、严格《医院手术部位管理规范》执行,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2、充分发挥临床监控管理小组作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落实24小时报告制度。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分析并调查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途径,杜绝恶性院感案件的发生。

4、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各科室将每次出现的职业暴露及损伤的人员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做好登记,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四、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远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