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游戏教案

幼儿游戏教案

幼儿游戏教案

幼儿游戏教案范文第1篇

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以提高保教质量为核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前教育办园水平。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对本土民间游戏的研究,找到乡土游戏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的途径,将乡土游戏融入幼儿生活中。

(二)通过对县本土资源的研究,找到适合运用于游戏活动的材料,优化幼儿游戏活动环境,促进《指南》的贯彻落实。

(三)通过对乡土文化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县范围内各类幼儿园园所自身特色的本土游戏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获得具有突出亮点的贯彻《指南》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

(一)以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为研究主题,结合《指南》实施的要求,将《指南》精神落实到保育教育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竹、石、橙、黄泥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游戏材料研究,找到适合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依托“四大名片”和历史文化名城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乡土文化研究,找到乡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切入点。

(二)各乡镇要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游戏研究,如:夕佳山独具特色的川南古民居化石——夕佳山古典庄园、城区中国戏剧摇篮——国立剧专旧址、中华工艺奇葩——竹工艺、长江文化瑰宝——奇石、红桥猪儿粑、夏橙、赶场山李子等,将具有鲜明特色的“四大文化品牌”和“饮食文化”纳入研究的内容,找出特色、突出亮点;各幼儿园也可自行决定,引进先进的游戏理念,形成各具特色的游戏活动。

(三)各幼儿园游戏研究应包括《指南》五大领域的内容来全面开展,并将游戏活动的研究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

四、研究期限

本研究工作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分三步实施:

(一)制定初步研究方案(2013年11月)

主要工作: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研究实施方案”,重点要结合《指南》的精神和具体要求来制定。

各督导区教育督导组要指导辖区内公、民办幼儿园制定研究方案,于2013年11月15日将各幼儿园研究方案(纸质和电子档。纸质文档盖幼儿园和督导组鲜章)交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幼教室。联系电话:,邮箱:

(二)组织实施方案(2013年12月—2015年8月)

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强学习和领会《指南》精神,并通过游戏活动研究,将贯彻实施《指南》的精神融入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初步寻找出具有本地、本园特色的基本游戏活动。

2014年1月进行第一阶段实施工作小结,各幼儿园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总结上报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将进行抽查。在总结上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问题,调整研究实施过程,写出新的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5年1月

主要工作:在新的实施方案下进行研究工作,通过进一步研究游戏活动,探索幼儿一日活动与贯彻实施《指南》精神的方法,寻找适合特色的乡土游戏活动的途径。尝试开展面向幼儿、家长的游戏活动和面向教师、同行的观摩与研讨活动。

2015年1月进行中期总结,提炼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加强县内交流。

3.第三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

主要工作:全面推广、贯彻落实《指南》,总结出适合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汇集成册,优质游戏活动录制成碟。

(三)交流、总结阶段(2015年8月—9月)

主要工作:整理有关学习小结、观察记录、教学案例、论文及经验总结汇编成册;编撰出乡土游戏材料的开发和幼儿游戏活动设计集;相关影视资料、成果汇编及展示等。

五、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研究项目指导组。幼儿园游戏活动研究工作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研究项目指导组,指导游戏活动研究工作开展。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工作职责见附件2。

(二)明确责任,建立三级研究网络。由县、学区、乡镇三级研究团队组成研究网络。县级由县教育局和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相关人员组成,具体督导学区级工作;学区级由学区负责幼教的督导员和省市级骨干教师组成,具体督导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乡镇级由乡镇中心幼儿园负责本乡镇小学附设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工作。三级研究团队人员名单见附件3。

(三)认真组织实施。各幼儿园要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将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四)强化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认真指导游戏活动研究工作,县级指导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到各督导组、幼儿园进行指导、督查;各学区研究团队要强化服务与指导,认真指导各幼儿园开展研究工作,帮助解决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乡镇中心幼儿园要引领乡镇内各幼儿园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各学区研究团队及时对各阶段工作进行分析,并将经验、材料、工作总结于每月25日上报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幼教室。

县游戏活动工作指导组将对各幼儿园游戏活动研究情况进行定期督查或不定期的视导和指导。

幼儿游戏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活动问题;合理应对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20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25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园主要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游戏兴趣得不到平衡发展、游戏活动过于单一等,以此导致自主性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发展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应提升自主性游戏的完善性,放置有效的游戏素材,设定完善的游戏形式,注重幼儿的选择,并对幼儿提供有效的评价。同时,自由选择也是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活动的一大因素。

一、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现阶段在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主要形式都是教师制定的,没有注重幼儿的观念。自主性游戏需要注重幼儿的选择,促使幼儿发挥出自身的自主性。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依据幼儿的能力进行划分,导致幼儿的实际兴趣并没有得到激发。

(二)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评价自主性游戏的形式主要是评价幼儿的是非对错、总结概括以及陈述答案等,没有注重幼儿的自主性。

(三)不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依据大人的眼光进行观察,希望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都有一定的提升。这就导致教师在实际游戏中注重幼儿的教育而不是游戏,导致幼儿无法拓展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

(四)教师经常结束幼儿的自主游戏

幼儿在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的时间是中断的,是无法保障的。因为强调是自主游戏,那么整体的游戏都是幼儿自身的兴趣,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终止幼儿的游戏。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幼儿本身的年龄过小,在注意力受到影响之后,游戏难以继续进行。

(五)自主游戏不等于让幼儿自主实施

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幼儿出现问题,教师要认真观察、结合有效的工作方案,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以此确保游戏可以平稳地进行,教师不能因为是自主游戏就不管幼儿的活动。教师在整体的自主游戏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幼儿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因此教师要掌握好实际的工作尺度。

二、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有效方案

(一)实施多元化整合方案

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素材的多元化整合可以提升游戏的有趣性。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也会鼓励幼儿多玩,但是受到形式的限制,很多幼儿在玩一会之后就放弃了,导致整体自主游戏的实施没有获取有效的经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素材过真或是更完善的才好。在放置素材的过程中教师总是先思考,之后再提供有效的依据。现阶段,教师在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进行研究,较低结构的素材成为幼儿游戏中重要的依据。很多时候需要满足情节要求,满足幼儿实际游戏过程中的需求。由此可见,在素材提供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幼儿的能力,还要满足幼儿的需求和能力发挥,以此有助于幼儿发展,促使幼儿可以在自主游戏中获取实践经验和生活应用能力。第二,游戏元素的综合可以有效地丰富其内容。从前的游戏都是单一实施的,有一定的划分,现阶段突破彼此之间的规定,将各种游戏的特点综合到一起,以此丰富游戏的发展内容。第三,场地的完善性可以提升游戏的有效性。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场地的划分,促使幼儿在此进行游戏活动,但是现阶段的游戏活动是可变的,教师可以不断地改变其游戏位置,从而为游戏提供新的内容,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二)实施自主创新模式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设定好完善的游戏内容,之后告诉幼儿怎么实施,教授幼儿经验,这样幼儿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但是现阶段,教师最需要明确的是幼儿的游戏行为不是为幼儿设定什么游戏,而是观察幼儿设定的游戏,看在整体的游戏过程中,幼儿想要做怎么的游戏,促使幼儿寻找自身想要的游戏玩伴,依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设定游戏,而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帮助者,促使幼儿逐渐地参与到自身或是他人设定的游戏中,去感受游戏的乐趣。例如,玩水设备就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设施。这就是幼儿自发进行的,先是几个人之后是集体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享受到伙伴之间的追逐打闹、嬉笑玩耍,也会为了想要扳回一局创造新的“战斗方案”,同时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第二,让幼儿决定自己怎么玩。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多,总是喜欢在一旁对幼儿叮咛,导致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非常没有主动意识,总是依赖教师,导致自主性游戏实施得并不完善。现阶段,需要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只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素材、游戏的需求以及角色等,促使游戏可以有效进行,以此丰富游戏的实施,而游戏的具体方案由幼儿自己决定。例如,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的材料,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用废旧报纸做成纸球,将旧轮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马,提供一些旧轮胎供幼儿滚动、码叠等。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只有教师让幼儿自主去实施,才能培养幼儿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让幼儿自己创造游戏。游戏不但可以玩还可以进行改善和创新,这也是自主游戏过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游戏家,玩是他们具备的特点,玩也是他们最大的兴趣。没有不会玩的孩子,只有孩子明确了玩的方法,想要更深层次的玩法,再结合教师的研究与分析,就会发现游戏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将问题交给幼儿,让幼儿依据自身的经验和能力进行问题的解决,并且引导幼儿自身去尝试,去发现更多、更好玩的奥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对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有一定的影响。自主游戏主要是幼儿是主体,但教师也是其游戏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游戏中主要是引导幼儿、观察幼儿以及参与游戏,同时也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有序地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为幼儿有效提供一定的素材和经验,在游戏结束之后也要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促使幼儿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更为下一次的游戏奠定有效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常宏. 幼儿园幼儿自主活动的引导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幼儿游戏教案范文第3篇

教研过程

一、明确区域活动价值的新视角

本着先学习后研讨的策略,我们组织教师阅读《教育的原点》和《区角新视界》,并在读书活动后围绕“区域游戏的价值和材料投放”展开集体讨论和思维碰撞。

研讨片段

莉:区域游戏的价值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快乐成长,如果材料的投放不能引起儿童的操作行为,那么区角就形同虚设,也没什么价值。

榕: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提供的相应材料应该是幼儿喜欢,能够去主动探索的。

捷:应该提供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从而获得个别性发展。

佳:提供游戏材料必须先分析幼儿的情感需要,倾听幼儿的想法,应鼓励幼儿为游戏做计划和做材料准备。

园长:在老师们的发言中,提到“自主、自发、自由”等关键词,这些词都代表着幼儿在材料操作中能够自己做主,不受外力的支配,从而实现自我的发现。从阅读和探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区域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而材料的有效投放是区域回归本质的关键点。这些材料的提供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

阶段总结

通过研讨与学习,我们对区域活动的价值以及材料提供形成了以下共识:1.区域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2.关注材料的投入是确保区域活动能回归本质的重要途径。3.教师应基于对儿童的观察来投放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材料。4.强调儿童学习的自主性。区角内的材料只是教师提供的支架,只有幼儿在亲自操作过程中才能产生持续探索的欲望,幼儿的经验才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

二、聚集慧眼识问题找策略

在明确区域游戏的价值与材料投放的原则后。我们给每位教师分发了区域观察记录表,用以记录幼儿在操作材料中的一些行为,并重点整理出材料投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第二次研讨活动。

研讨片段

华:我认为,今天看到的区域游戏材料还是比较高结构的,教师对材料附加了特定的任务,幼儿必须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以达到目标。

芸:游戏性不够,幼儿的兴趣不够持久。

招:有的区域材料很吸引幼儿,有的区域则没什么人气,无法自主控制各区域的人数。

珊:有的区域孩子活动的声音太大,材料有些乱,是不是材料投放太多的问题?

副园长:大家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不好玩、人数多、材料乱、声音大,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同伴的做法中有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呢?

媛:我认为有些材料可以让幼儿自己制作,材料的摆放也让他们自主标记,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供他们自主地玩。

招: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多分一些游戏区域。环境的创设要情景化,将材料与环境相结合,这样能吸引幼儿参与。

彬:提供的材料如果本来就适合两三个幼儿操作,那么无形中也就控制了人数。

莉:中一班的钓鱼游戏,老师设计了可以移动的小架子,幼儿可以自己推出来进行“晒鱼干”游戏,平时就靠在边上。这个方法不仅解决了空间问题,活动的小摊还很有游戏的乐趣。

捷: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垫子,他们需要的时候可以取出来坐在地上玩,或者作为游戏的辅助物。这样空间上更加自由了,也不会吵闹了。

阶段总结

通过观看照片、录像以及从同伴间良好经验的借鉴,教师们收获了有效的策略:1.材料趣味性与游戏情境两者缺一不可。2.固定区域与灵动区域的有机结合。3.低结构材料的目标内涵与教师的观察支持相辅相成。4.鼓励和支持幼儿玩出新花样从而达到个别化学习的目标。

三、精解优质案例取精华

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区域活动中一个个精彩的时刻出现在老师们面前。以“区域游戏材料促儿童个性化学习发展”为题的一个个精彩案例应时而生,因此我们第三阶段的研讨主题为“精解案例取精华”。我们精选了教师们的优秀案例以及一些省级优秀案例,如《百变脚踏车》《陀螺战士》《有趣的影子》等,采用分组研讨――集中分享的方式,引领教师们站在不同的视角更加深入地领会区域游戏中如何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如何把握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教研片段

云:在《百变脚踏车》区域游戏案例中,我们了解了案例撰写的主要板块有:观察记录、行为分析、调整策略、案例小结等几个方面。这一案例中教师观察记录了幼儿在玩脚踏车这一活动中的行为,然后分析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最后通过多次调整材料满足了不同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比如教师投放了梯子、轮胎、布条、大型积木等多样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由创设情境,以满足幼儿挑战踩脚踏车的难度和增加趣味性。有的幼儿尝试借助梯子,在梯子上T脚踏车;有的幼儿利用轮胎垫高梯子的一头,让梯子成为一个坡面,骑脚踏车通过。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通过观察记录幼儿行为来解读儿童的心理,通过游戏材料的支架作用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这个游戏中都获得发展。

静:学习《陀螺战士》案例后,我们认为值得借鉴的经验是:提供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充足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探索。幼儿为主体进行探索,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进行梳理,边玩边提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教师根据观察调整和推进材料,幼儿经验得到提升。

阶段总结

精析优质案例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们从优质案例的分享和学习中对区域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师们认为,区域游戏材料的提供必须是源自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观察,以解读幼儿行为、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区域游戏材料的提供应是动态的,以游戏材料为支架推进游戏发展的过程应呈现递进式,从简单到多样,从无规则到幼儿自主设计规则等;区域游戏材料的提供应蕴含教师智慧和幼儿发展目标,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应充满探索和发展。

教研感悟

幼儿游戏教案范文第4篇

我们认为“游戏之于幼儿是发展,之于教师是教育”, 游戏不仅仅是让幼儿玩玩而已,还应该让幼儿在玩中有所发展。解读幼儿游戏现场需要,是指读懂幼儿的内在需求、游戏渴望与游戏潜质。只有读懂了幼儿的游戏需要,才能为游戏提供恰当支持,并在适宜的教中促进幼儿发展。

(一)体验式教研中试读

教师的心里装着什么决定了他能够看到什么。“体验式教研”就是一个推己及幼的过程,在“体验式教研”中,我们让教师利用幼儿们的游戏材料,玩玩幼儿们的游戏,找到“做孩子”的感觉。在亲自把玩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走进幼儿心灵,发现幼儿在游戏当中可能的需要、困难以及想要得到的帮助。当教师带着在体验式教研中积淀的对幼儿的理解,再去观察幼儿时,更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游戏需求,甚至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例如在参加完建构游戏体验式教研之后,一位教师就感叹道:“在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建构主题是在玩的过程中逐渐清晰的,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知道修什么,于是教师反思平日里的常规:要求幼儿需要多少游戏材料拿多少是多么地不尊重幼儿。”

(二)案例式教研中细读

教师解读儿童能力提升也是需要同伴支架的。 “案例式教研”即将教师在玩中发现幼儿的案例进行团队解析,是我园提升教师解读儿童游戏现场需要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师们将平日的游戏观察记录特别是不能准确解读幼儿游戏现场需要的案例统统搬上教研舞台,集群体智慧多角度解读幼儿,发现幼儿游戏行为背后发展的多种可能。每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有时候,儿童的一个小小游戏行为都会引发教师们的争论,教师们不同角度的思考与解读能够得以交汇,头脑当中对具体案例中活灵活现的儿童认识更加整体全面,这些全面的认识将更加有助于教师准确地发现幼儿的游戏需要。

关键二:拓展幼儿游戏

拓展幼儿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兴趣与发展需要,在原有游戏基础上拓展出新的游戏形式与内容,既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获得满足,又让儿童在游戏的不断变化中实现学习与发展。我园借助故事书写和分享,不断帮助教师提升拓展幼儿游戏能力。

(一)书写故事中提炼智慧

教师和幼儿的相处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游戏当中,教师与幼儿互动过程中闪现的教育智慧经常停留在意识层面,要将意识层面的东西上升到经验的高度,就必须要“雁过留痕”!书写故事,是帮助教师记录儿童、解读儿童的媒介,也是总结经验,提炼教育智慧的载体。我们长期坚持让教师以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游戏中与儿童互动、推进儿童在游戏不断拓展中自然学习与发展的的生动场景,提炼自己玩中教的智慧。

故事:搭一扇不倒的门

这是轩轩、怡林、鲸鲸三人小组第二次合作修房子,他们很快搭建好围墙和桌子,新的目标是为房子修一扇门。轩轩尝试了好多次将长条积木竖立起来当门框都失败了, “靠在这儿吧!”怡林指着旁边的“围墙”说。这个方法奏效了!轩轩第一个进门,一碰,门垮掉了。三个孩子按原样重建后,找来一个长条积木立在中间作为支撑,试图让门立得更稳。孩子们很满足地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不满足的我却想给你们来点新的挑战,让他们的发展再前进一点。于是,我佯装去做客,故意把门挤垮了。孩子们再一次按原样“重建”,知道门容易垮,于是对我说:“周老师,你别从门进来,从围墙进来吧!”我一脸不愿意地说:“哎,我才不愿意翻围墙呢,你们能为我搭一扇不倒的门吗?”轩轩找来两根更长的积木开始搭建,但由于长条积木底部太窄,花了好长时间也没法成功。我见时机已到,便带着他们去参观大班哥哥姐姐修的火箭,“火箭好高啊,还不会倒!”鲸鲸发现,“对啊,为什么哥哥姐姐修的火箭不会倒呢?”我追问,“他们用的是那种方方的大木块,我们也应该用这种积木来搭呀!”怡林说。三个孩子最终借鉴同伴的经验为我修了一扇大而不会倒的门。

我太喜欢幼儿们为我搭的这扇门了,在我心中,它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门。三个幼儿游戏中自我学习了两种让门不倒的方法,即借助倚靠物和寻找支撑物,在我的激发下,他们还模仿学会了选用底部更宽的材料。我很高兴,能利用这愉快的游戏时光让三个幼儿的发展来临。

(二)分享故事中汇集智慧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故事承载着教师对儿童的发现与解读、对自身拓展儿童游戏的智慧之光。故事分享能够让教师吸收不同的经验、形成更加多元的儿童观、丰满自身“玩中教”的能力。每周一中午是我园的“咖啡时间”;这是专门分享故事的时间,从最初的教育故事分享,到现在的学习故事分享,教师们孜孜不倦畅谈着对儿童解读,诠释着对游戏发展功能理解,展现出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不懈努力。

关键三:延伸幼儿游戏

(一)与幼儿对话助推游戏层级递进

在游戏中教师通过提问或者与幼儿对话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案例:《陀螺换代记》

孩子们正聚集在一起玩自制的陀螺,蔺泊宁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的陀螺和多数孩子的不一样,底部有三个支点,显然比其他小朋友的转得慢。这是一个特别有想法的孩子,老师便与之对话:“蔺泊宁,我觉得你的陀螺比其他小朋友转得慢呢?”蔺泊宁回答说:“是啊,我知道!”“大家都在比谁的陀螺转得快?你这样怎么和大家比呢?”“我知道他们的陀螺是一个支点所以转得快,我的是三个支点所以转得慢,但我就是不想再做和大家一样的陀螺了。”老师说:“哦,我知道了,你的陀螺虽然转得慢些,但它的造型却与众不同。如果是一个与大家不一样的但又转得快的会不会让你更满意呢?”蔺泊宁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得到理解和激励,研究了一个学期的陀螺,制作了七代水平越来越高的陀螺。

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挑战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但在与幼儿对话时也要注意掌握对话的时机与方式。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地相信幼儿,对话中教师应采用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可以在对话中充分了解幼儿的想法,获知幼儿可能需要的帮助等,从而把握契机将游戏在层级递进中引向新的高度。

(二)挑战幼儿能力边界激发游戏新高度

当儿童满足于自己已有水平的游戏或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时,教师通过挑战幼儿能力边界,激发幼儿持续游戏的兴趣与动力,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游戏发展成为更复杂更高水平的游戏,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

案例:卡住的积木

搭建游戏结束,孩子们发现大塑料积木连接太紧密,不能将积木拆分,在几经周折也解决不了问题时,我组织了圆圈活动,提出“想一想、试一试,用什么办法将卡住的玩具拆分开”挑战儿童。

一些孩子用剪刀积木缝隙,试图利用剪刀让缝隙变大分离积木,但没能成功;一部分孩子尝试一起用一只脚踩住下面的积木,双手拽住上面积木向上拉,也没成功;六六小朋友的办法是双手握住下面的积木,在地板上反复敲击上面的积木,两块积木自然分离!大家一起总结为什么这个办法有效时,得出了这样的学习经验: “当使劲敲击上面积木时,地板与积木碰撞会撞开积木。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挑战了幼儿的能力边界,促进了游戏的升级,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游戏变得更加复杂,复杂的游戏似乎更能够调动幼儿所有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自信心高涨。这样的挑战,不仅使孩子获得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更获得挑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玩中教让孩子获得的是玩中学的乐趣!

关键四:创造设计游戏

(一)自创游戏整合学习目标

自创游戏无论材料、玩法、规则,一定附着着教师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期待,基于教师对儿童的了解,会努力将儿童可能的学习目标与儿童的兴趣整合在一起,让学习目标和课程目标自然而然地在儿童的游戏中达成。

案例:玩乐石磨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提升孩子们的探究水平,大三班的老师们搬来了石磨放在区角里,期望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教师预设孩子们可以探究石磨是怎么磨东西的、探究石磨磨出来东西的变化。果然石磨引来了孩子们的兴趣,刚开始老师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大米供孩子们磨,当大米越磨越碎,孩子们对石磨是怎么把大米磨碎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把石磨搬开,让孩子们观察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猜想:“你认为石磨是怎么把东西磨碎的?”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细致观察并引发了同伴间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了许多石磨的秘密,比如石磨里面的花纹就像人的牙齿一样把东西磨碎的等等,最后老师请孩子们自己验证自己的猜想。

此游戏是教师预设的,但游戏的方向是儿童引发,教师支持的。看似教师主导,实则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地实现了教师期望儿童学会观察、记录、猜想、验证自己想法的学习目标,将儿童兴趣与学习目标有效整合。

(二)自创游戏与幼儿心灵辉映

创造性设计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对原有游戏的改造和自创新游戏,辉映幼儿心灵。我们坚持创设新游戏,以更好地满足和促进幼儿心灵成长。教师创设新游戏的过程,既是观察、了解、发现、支持、发展幼儿心灵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丰富和发展玩中教能力的过程。教师创设的游戏幼儿是否喜欢,是否具有成长价值,与是否深度发现游戏价值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倡导教师创设基于幼儿心灵的新游戏,在设计出新游戏后,我们引导教师追问自己:这一游戏基于儿童的何种需要?是否实现了师幼的心灵辉映?能够从哪一个侧面促进幼儿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老师们解读游戏,走进幼儿,在深度辉映幼儿心灵的游戏中促进幼儿成长。

幼儿游戏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58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语言教学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及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学前期正是特殊的“游戏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无疑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尊重儿童的教学理念。语言本身所先天具备的游戏性特征也使游戏在语言教学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鉴于游戏对于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对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运用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游戏运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问题分析与探究,得出结论如下:语言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以故事、看图讲述、儿歌为主,以游戏形式组织开展的语言活动较少;语言教学中的游戏资源主要来自书籍和网络;教师担任游戏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角色;幼儿较为被动地接受并参与游戏。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游戏观念的局限性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可以了解到教师在观念上都很重视游戏,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把游戏置于必需的位置,常常是可有可无。教师对教学中的游戏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游戏可以为教学增加趣味”的认知水平。因此游戏在教师眼中就并不是语言教学所必需的,只是作为需要时的“调味品”。游戏对于幼儿独一无二的价值以及对于改造语言教学的重大意义便淹没在教师局限的游戏观念中。

(二)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

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对活动教案的“按部就班”。教师在活动以前对各个步骤的安排几乎是事无巨细。如何提问,预期幼儿怎么回答,该如何衔接下一环节,整个活动过程的分分秒秒都在设定与计划中。虽然这样的“课前准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让课堂能够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开展,但同时,这样缺乏“自由”与“意外”的教案也给课堂带来潜在的“危险”。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天衣无缝”的教案,才使得教师因为严格“履行”计划而忽视了实际教学的“不可控性”和“非预设性”,甚至会导致诸如“教师暗示幼儿说出正确答案”、压抑或回避幼儿的“非计划”中的问题。在日常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因担心难以掌控游戏中的“不确定因素”会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或给课堂秩序带来混乱而对游戏采取慎用态度。但同时,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过分拘泥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一切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也必然会离“游戏”越来越远。

(三)游戏中过多强调秩序与纪律

我听了很多语言活动,发现在一堂20~30分钟的活动里教师平均要进行5~8次的纪律维持,尤其是当活动课的内容不能强烈吸引幼儿的时候,幼儿的“违纪”次数会更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倾向于进行更多的纪律维持,“请大家看某某小朋友坐得多神气”“我不会对你笑,因为你没有坐好”“老师看谁表现得乖就先去玩游戏(或去吃饭等)”,而且幼儿自身也已习惯做出教师期望的行为以获得教师的表扬。法国幼儿教育家凯果玛曾说:“如果要我在纪律与没有秩序和喧闹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没有秩序和喧闹,因为喧闹和没有秩序至少表明:儿童是真正地活着!”然而,在“秩序”与“纪律”主导的活动课上,幼儿实际是根本无法“活动”起来。

三、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优化对策

针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一)更新游戏观念,恰当实施游戏

为还原游戏的本来面目,教师要给语言教学中的游戏更多的自由。给游戏更多的自由意味着教师要把游戏主人、主体地位归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尽情地投入游戏、享受游戏,在游戏中愉悦自我,发展自我。游戏开始后,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游戏,无需过分关注游戏中的对与错,或是游戏是否朝预期的方向发展。

彭海蕾认为:“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质是培养幼儿的游戏性品质。”我对此是持赞同态度的。在成人专制与权威成长下的儿童要么会变成一味顺从的“奴隶”,要么会走向暴戾叛逆的另一个极端。而在富于民主平等的游戏精神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也必定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谐发展者。

(二)尊重幼儿,合理指导游戏

教师不论是设计游戏还是指导游戏,都要注意给幼儿预留适度的发挥空间。教师不能把游戏过程等同于“脚本”,要求幼儿按照脚本来“演”。脚本式的游戏只会让幼儿感到拘束与紧张,生怕出错受到教师的批评。一旦幼儿在游戏中无法体会到愉快与自由,幼儿也就无法真正在游戏中进行主动探索与内化,游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与意义。语言教学游戏兼具“教学性”与“游戏性”,因此语言教学游戏时要求教师既要“介入”,又能“退出”。美国教育家斯米兰斯基曾提出:“游戏辅导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同样,舍法提亚也认为:“成人参与游戏可以提高想象游戏的数量,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会性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介入游戏也要把握好“度”,不能对游戏进行过多的预设与安排,不随意代替幼儿决定或裁决对错。

(三)善于观察思考,多渠道开发语言教学游戏资源

教师不能被网络或书籍等有限的游戏资源所限制,要将语言教学中的游戏来源放大到无限的生活中,让生活成为语言课程内容的不竭之源。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赋予了语言课程内容生动性、真实性,幼儿因为熟悉而能更好地接受。幼儿教师要做善于观察生活、开发课程的开拓者,而不是只知照搬“现成”的复述者。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或教案,要善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语言教学的素材。

总之,当语言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时,儿童往往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师应该让幼儿在自己有兴趣,能主动、能胜任的状态下,多听、多看、多做、多想,充分积累语言经验,使我们设计和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能促进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能力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贾慧慧.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的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