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73-01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势下,2004年,我国推出了一项全新的促进毕业就业的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该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政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服务,而毕业生利用见习平台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见习,将毕业生职业体验过程进行延伸和强化,以达到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顺利就业的目的。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署实施“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后,当年6月,福建省开始启动“三年三万”就业见习计划,每年组织10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其中省级计划1000名,由省公务员局组织实施,市级计划9000名,由各设区市公务员局组织实施。计划规定:参加对象为毕业三年内离校未就业的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见习期限为三个月。主要依托省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有关省属人才服务机构组织实施。为了激励企业和毕业生的积极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就业专项经费中,按每名见习毕业生800元/月标准,向见习单位拨付由其垫支的应由省级财政承担的生活补贴部分,补助3个月,2012年开始,补贴标准提高到800元/人/月,并给见习毕业生统一办理10元/人标准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据统计,三年来,全省提供就业见习岗位5.3万多个;39661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其中21172名高校毕业生被见习单位留用,留用率为53.4%,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供需对接存在结构性矛盾。

见习招聘会现场虽然人头攒动,但是对于招聘的效果,企业满意度不高。见习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见习单位申报的见习岗位大多为工科类紧缺专业,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更多为文科类的长线专业,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加上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离校后分散等原因,造成见习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困难。

(二)地区差异化明显。

东南沿海地区的见习计划效果明显高于内地,内地的企业认为优惠政策力度不够,见习单位参与见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和财力培养人才。

(三)见习补贴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

我省部分地方由于财政困难,见习经费投入少,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低,起不到生活保障作用。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只面向本地户籍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补贴,影响了见习基地接收非本地户籍见习生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完善就业见习计划的对策建议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推动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施行,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完善。

(一)逐步提升见习对接质量

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后,见习单位的留用率是衡量见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用人单位都是从实际用人需求的角度出发,择优录用。所以,毕业生就业见习这项工作既要考虑到社会效益,也要遵循劳动力市场规律。人才服务机构在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时,就要多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人职匹配上多下工夫。例如,可在举办见习招聘会前,广泛征集企业见习岗位需求,在政府指定就业网上预先需求信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毕业生网上报名,用人单位则可以在后台对毕业生的简历信息进行汇总初筛,再通知合格人员到见习招聘会现场进行面试,从而提升现场招聘会的供需对接质量。

(二)注重不同地区、行业的平衡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工业化进程差异,城镇化程度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等,都会对就业见习计划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省东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北部地区,所以在已经开展的五期就业见习活动中,东南部地区的效果要远远大过西北部地区的效果。地区如此,行业也如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果要远低于第三产业。而且第三产业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等行业中用人单位占主动,而在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货物运输及仓储业等行业中,用人单位就比较被动。所以,我们在开展见习工作时,除了考虑属地管理和就近原则,还应当注意各地区之间和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加强见习供求的动态平衡。

(三)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

截至2013年8月,我省共建立11批151家省级见习基地。其中,有5家企业被人社部批准为部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单位。这些基地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毕业生年年增多,示范性见习基地,特别是省、市两级的示范性见习基地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在建设见习基地时,要制定工作计划,细化推进步骤,加大经费保障,精心组织实施。对省、市级见习基地进行全面考核评估,通过制定新标准,强化跟踪管理,吸纳有大量毕业生需求的企业作为新的见习基地,定期清退那些达不到见习基地管理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都没有吸纳毕业生见习的基地。

(四)完善就业见习经费保障制度

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和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适当提高就业见习计划生活补贴标准,尤其是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等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地市,经费补助本来就偏低,更要适量倾斜。要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加大投入建立统一的见习基地管理数据库,完善省、市(区)、县三级数据采集,丰富见习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新建基地申报管理模块,建立统一的见习岗位和见习基地数据格式。

此外,建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对吸纳见习毕业生较多的企业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就业见习工作。

总之,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自实施5年以来,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需要政府、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通力协作进行逐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三年三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闽人发〔2009〕58号)

[2]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报.2013第9期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毕业实习; 卓越工程师; 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1-50-02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s based on "outstanding engineers"

Xu Huali, Zong Yu, Yu Shuhao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Anhui 237012, China)

Abstract: Graduation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The drawbacks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 are discussed. The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are given, whi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measure can enhance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employment ability. Itwill be agood referenceand be exemplary forother 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in the reform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

Key words: graduation internship;outstanding engineers; teaching reform;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的一项旨在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满足未来需要的优秀工程型人才的需求[1-3]的重大改革计划。该计划对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促进其优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实践性教学是实现高等工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等工科教育与企业生产工艺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工科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中,毕业实习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毕业实习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接触生产实际、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一次综合性实习。

2009年皖西学院被批准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项目获批安徽省质量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规模大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出现了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和实习资源有限的矛盾,学生多、教师少,实习教师管理不力与学生的不重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毕业实习质量日益下滑。毕业实习将如何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将以皖西学院工科专业为例进行探索。

1 工科类毕业实习现状

1.1 学校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学校对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对毕业实习环节认识不清的现象。表现在学校方面一是仅有统一的实纲,缺乏针对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和考核标准,二是缺乏指导力度,大多采取放羊的方式。特别是在实习基地数量不够的院校,分散实习较多,指导教师更是顾此失彼,对学生甚至放任自流,难以起到指导的作用。

1.2 学生精力有限,投入不足

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而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大多数学生最关心的是就业单位和毕业去向,还有部分考研的学生将精力投在复习和考试上, 毕业生往往面临考研复试、毕业设计和求职三重压力,使得学生忽略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而只流于形式。

1.3 企业接纳学生实习不积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本意识和保密意识较强,实习企业由于担心实习生干扰了企业的生产秩序,泄露商机等因素,接收学生实习的热情大幅下降,即使勉强接收,一些关键性技术也做不到让学生详细了解。

1.4 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和地点难以保证

地方政府对本科高校的经费投入采用统一标准,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大量的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成本高。近年来,虽然实习经费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物价上涨、企业管理成本增加等各种因素,可支配的实习费用实际下降,造成学校组织学生到对口企业实习难度加大,有的学校甚至采取分散实习等办法,导致工科学生实习质量下降。

2 我校工科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具体措施

2.1 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彰显应用特色的课程体系

我校依据办学定位,确立了“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有后劲;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企业需求出发,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将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企业与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二是将毕业实习与企业岗位能力相结合,加强对岗位能力的分析与分解。

2.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毕业实习、实训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

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 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采取“内外结合冶的方式,加强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多个,提高了校院两级基地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其中信息工程学院与校外20余家合作企业共建了实训基地,并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2013年获批的部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部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广州杰赛科技有限公司” 、皖西学院联合人才培养基地――无锡玄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高博教育公司、上海凡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易嵌教育(南京)、科大讯飞、安徽华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内软件、非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这些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外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实习活动。

依托实习基地,开展深度合作,合作的形式可以有下面几种:一是利用教师寒暑假时间,派教师去企业进行项目实际开发,提升教师实际工程能力,二是精选企业精英来学校为师生进行短期实训,三是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入住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四是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教师和学生依托产学研平台,教师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研究,学生可帮助教师从事科研助理工作,这进一步开拓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也帮助企业提高了项目开发和研发能力,从而实现校企共赢。

2.3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5]。将学生毕业实习由毕业设计导师负责,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确定校内校外导师组,校外指导教师通常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而校内指导教师通常有较系统的本学科前沿知识与技术,并且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实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实现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双向互补。在实习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纲,在校内实习过程中,严格按照实纲认真细致的组织实习过程,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过程,可与企业签订临时协议,学生顶岗、定岗或轮岗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基本融入到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中,实习过程中采取双导师指导、讨论等多种方式。

2.4 做好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切实的智力支持

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建设的关键,是应用型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办出质量的关键因素。李和平副厅长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三届年会上的总结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培养卓越工程师,但是我们的老师根本没到企业待过,我们的学生也根本没有到企业去过,我们怎么可能培养出卓越人才?要培养卓越人才,必须要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紧密合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招生、培养、就业紧密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信息工程学院注重对教职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假期选派教师去企业学习,其中双能型教师资质占该专业教师的34.8%,同时与众多知名企业合作,聘请大量的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高职称人员协作教学,有效地保证了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2.5 进一步完善毕业实习评价机制

毕业实习结束时,学生提交所有实习材料,包括实习工作计划、实习周记、专题调查报告、实习工作小结、实习小组意见、实习单位评定成绩、实习考勤记录等。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或毕业实习单位有关人员根据其平时的表现和所提交的实习材料,对学生的业务能力及各项综合素质实事求是地写出评语,给出毕业实习鉴定意见,记入学生毕业实习档案。同时,还增加了毕业实习专题答辩考核,即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根据实习单位性质分专业分小组有选择地挑选部分同学作毕业实习汇报,重点介绍其实习内容和收获,指导教师进行当场提问,通过这种形式检验其实习效果并让其他教师和同学分享不同企业的实习收获,以便对下一年的毕业实习计划进行更加贴近实际的调整。

3 改革成效

经过几年不断实践探索,我院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通过改革和不断实践,建立了一套毕业实习标准管理办法及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建立了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历届实习作品展览等,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近两年有七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获得安徽省计算机学会优秀毕业论文奖,其中获得申请专利一项,申请大学生科普创新一项,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升高,达到98.3%以上,许多学生受到实习的单位的好评最终被实习单位录用,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企业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4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下的毕业实习,涉及到学校、院系、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实验中心等多个部门,涉及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企业人员和学生等多种人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好毕业实习工作,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其次,通过构建毕业实习标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精心设计毕业实习形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习评价机制等多种手段,并加强毕业实习过程的监控,强化各种规章制度建设,毕业实习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 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

育,2011.6:19-21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

教育研究,2011.4:10-17,57

[4] 刘影.高等工科院校实习基地建设的新视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

教研究版),2010.3:63-64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毕业临近,而这个是准毕业生实习的最佳时期,是参与工作之前最好的练兵,而我作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在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实习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实习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毕业实习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本届毕业实习全面落实了实习计划,使实习管理得到了规范,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并得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下面就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基本情况

实习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共七周。

实习地点实习地点个。在自治区内个实习点,区外个实习点。具体实习地点详见附件一,届本科毕业生实习情况统计表。

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另外也有个别

实习人数

()实习学生。届三个毕业班的名学生全部参加了实习。

()实习指导教师。共人。由于实习点多,地点分散,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本学期任课教师及相关行政人员全部参加了实习指导工作。

实习形式

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形式。分散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都出具了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证明书)。集中实习学生的实习单位由系里联系。所有实习单位都有专业教师指导。实习类型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种。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特点选拔毕业设计学生,其他学生参加毕业设计。

实习成果数据统计

()收到个实习点每个点一份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鉴定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评价,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

()收到学生实习报告份。其中毕业实习学生每人一份,共份;毕业设计每组份,共份。实习报告全部合格。

()收到实习教师每人一份实习总结报告,共份。报告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纪律情况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二是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对自己指导的每个学生给出综合实习成绩。三是就毕业实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全体学生综合实习成绩全部合格。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

达到了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本次实习采取分散形式。原则上以就业实习为主,同时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本届实习的单位覆盖面很广,企业总体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外贸谈判、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成绩良好。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在毕业设计单位和有些企业,实习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实习方式。实习单位指定指导人员师傅带徒弟式的带学生,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实习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四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组织管理。实习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到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时,老师们深入学生和实习单位,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习总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与每个学生交流一次。指导方式有电话、电子邮件、下点、面谈等。基本达到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质量的目的。

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校企关系。实习前后系领导带领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统一格式的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总结交流。返校后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亲临交流会,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53-02

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后简称专业)在10年的建设发展中,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建设思想,实践教学不仅针对校内实践,对校外企业实践也相当重视,陆续与10多家企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专业实习的质量保证,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从2008年起,专业与中国电信阿克苏地区分公司各县分局、中国联通阿克苏分公司、中国移动阿克苏分公司、中国联通库尔勒分公司等1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经过不断地研究实践,专业开展了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多模式校企合作,努力实现专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新疆通信事业的发展输送“用得上、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

1 专业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进入企业工作环境中参观学习的实践教学方式。本专业认知实习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进行,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通信工程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认知实习中,他们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下,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通过对生产实践环节的简单了解,对企业概况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目前,本专业认知实习已进行六年,认知实习单位有中国移动阿克苏分公司、中国联通阿克苏地区分公司、中国电信长途传输局阿克苏地区分公司以及通信服务及监理相关的企业。认知实习参观大到网络全局,小到一次呼叫的完成,有技术方面的学习也有营销大厅的业务体验。

2 专业实训

通信工程专业实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扩充大量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形成对通信工程专业的系统性认识,使学生成为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良好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

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专业从2012年开始在中兴通信公司仿真教学平台开展通信工程综合实训,通信工程综合实训包括程控交换、TD-SCDMA、WCDMA、光传输SDH和数据通信。实训在大三第二学期后五周进行,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完专业方向课程,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后期还将增加软交换及LTE实训条件。另外,专业与阿克苏移动公司洽谈合作,利用中国移动阿克苏分公司赠送的退网设备,组建专业实训实验室,增强企业级的设备实训。

3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此时学生的各门课程均已完成,毕业实习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2]。毕业实习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加社会经验的有效途径[3],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过度环节[4]。

专业毕业实习时间为3个月,从暑假到9月底结束,实习合作企业10多个,并且签订了实习协议,期间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实习,发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通过多年的合作,与企业建立了相互信任。2012―2013年,库尔勒联通实习6名同学中,4名同学应聘到公司就业,在运营商实习的同学中50%以上进入运营商就业。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打分,评选出优秀实习指导单位、优秀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实习学员,对实习单位和员工的付出表示肯定和感谢,对学生的认真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4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不同于毕业实习,顶岗实习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本专业顶岗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参加3个月企业毕业实习后,顶岗实习显得更有意义。顶岗实习不是毕业实习的延续,而是就业工作的前奏,期间也要完成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结束后,如果学生与企业单位(不一定是毕业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或有就业意向,学生通过与企业沟通,单位、学院和学生签署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后,方可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单位指定指导教师进行工作指导,学院指派联络教师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内容,负责与学生和单位指导教师定期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生和生活,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5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核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5]。毕业设计题目一般来源于教师虚拟、学生自拟、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等。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也有很大改革。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应该和工作内容相关,在实习单位完成,通过真题真做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应定期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情况,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与用人单位和校外导师交换意见,使学生能按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内容。这种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将指导教师、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紧密联系了起来, 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6 就业

目前专业的主要就业区域是新疆,由于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前些年在新疆通信行业内的知名度不高,随着合作企业的不断增加,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逐渐提高,学生在行业就业率也逐年提高。13届学生的年底协议就业率83%,14届学生年底协议就业率达到96%。中国联通南疆各地州分公司召开了联合招聘会,中国移动阿克苏地区分公司、阿克苏长途传输局等9家相关企业召开的专场招聘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名额。在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下,专业的就业逐年提高。

7 结束语

通信工程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可持续合作办学模式,其教学的优势日益显现,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有意外的收获――与阿克苏移动公司签订“移动学子情奖学金”计划。另外,学院陆续启动了安卓越计划项目班以及蓝桥杯软件计划项目。在校企合作中,不仅学生受益,也为专业建设发展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人才。课题将继续研究如何深入开展与企业的合作问题,使各项校企合作更利用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专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听,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5):25-26.

[2] 陈景涛.结构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指导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9):160-162.

[3] 刘燕琼.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提高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174.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教职成[2015]6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教学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要积极推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强化人才培养全程的质量监控。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愈加旺盛,通过对其就业状况的调查,可了解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推进深度的校企合作,改进并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一、关于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为了解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基本状况,本课题组于2015年下半年对我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进行了相关调研活动。

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我校已毕业的2008-2011届经管系毕业生,共4届,分别为物流管理、营销策划、连锁经营与管理、药品经营与管理、经济信息管理5个专业,共计约200名毕业生,调研活动主要以个别访谈、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

2、调研内容

为了解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从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配备、工作满意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三维角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共18个问题,全面了解毕业生综合信息。

第一,基本能力配备方面。了解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如工作岗位胜任、专业对口情况、岗位工作任务及流程、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校内需加强的课程及技能等。

第二,工作满意度方面。了解学生对于目前所任职企业的认可度,如对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劳动强度、薪资报酬水平、工作氛围及环境的满意度,跳槽频率、工作适应性等。

第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调查毕业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升职空间、再学习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等。

二、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工作基本状况分析

调研活动持续3个月,回收有效问卷180份,通过统计调研问卷,分析了毕业生在企业中工作能力胜任、工作满意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的状况。

1、毕业生具备专业基本能力,可胜任一般工作岗位

本次调查的经管类毕业生共5个专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对口率为60%,但5个专业的毕业生80%从事的是经管大类专业岗位,从事岗位最多的为市场营销,其次为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工作岗位;70%毕业生能够胜任一般的工作任务,经过工作实践锻炼,比较熟悉工作流程;60%的毕业生认为校内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用处,65%的毕业生认为校内专业技能需要加强;40%的毕业生认为需要增加会计核算、社交礼仪、计算机基本操作等课程的学习;从专业能力来看,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但仍有部分专业能力需要在校内加强。

2、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满意程度一般,跳槽频繁

通过调查,65%的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岗位基本满意,60%的毕业生认为可以承受工作的劳动强度,70%的毕业生基本满意目前的薪资报酬,65%的毕业生满意目前的工作氛围及工作环境,70%的毕业生至今至少跳槽过3次。从工作满意程度来看,大部分毕业生对所在的企业有一定的认可及归属感,但跳槽程度相对频繁。

3、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需加强学习

通过调查,60%的毕业生对个人职业规划概念模糊,55%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岗位有上升空间,70%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培训很重要,90%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很重要,普遍认为应该增强这沟通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历练,同时认为应该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毕业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亟待加强,希望通过企业培训、个人学习等方式增加工作竞争力。

通过分析毕业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状况,可反思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是否对接,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精准,理论及实践课程是否能与企业要求相匹配,实习实训环节是否需要改进及加强等。

三、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要对策

针对调研中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组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实训环节安排、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四个方面,探索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精准构建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确定,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的调研工作,了解区域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用人标准等,明确第三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特点,从而准确的进行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具有职业道德与诚信、有专业技能、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次,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与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基本素质,确定经管类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确定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广泛的企业岗位调研、毕业生跟踪等渠道,了解经管类专业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职业能力。 同时,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使学生树立服务的理念,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之中。

2、科学构建高职经管类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理论及实践课程的构建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根据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设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两大类课程,每类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基本素质课程重在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及科技知识与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英语、数学、人文素质修养、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必修课和体育类、应用文写作、科技创新能力拓展、人文科学类、艺术修养等选修课。

职业能力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经管类专业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经管类专业技能及职业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除必要经管类基础及专业课程外,根据调研,还需增设一些选修课程,如常用办公软件、投资理财、创新创业、团队合作、商务谈判等课程,并多安排一些现场模拟课程,对不同的职场进行模拟,增加学生对职场以及不同工作岗位的了解。

3、合理设计高职经管类专业实习实训环节

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来看,对于校内实习实训,多数同学认为有积极的较大的正向作用。如毕业生普遍认为实习实训可使在校生提前接触社会和企业,对行业企业有基本的了解,认识专业的基本业务流程,还可提高接人待物方面的经验,消除怯场感觉,对社会的工作形式和处事规则有进一步的了解,可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提前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重视高职经管类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的有效实施,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做好学生综合素质储备,为个人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实训环节应遵循职业能力螺旋上升的原则,合理设计实习实训的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的递增及企业的用人实际需求,分学期设置不同周次的专业认知实习、管理认识实训、专业市场调查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顶岗实习等环节。

4、树立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终身学习理念

教职成[2015]6号文件提出,要拓宽技能技术人才终身学习通道,支持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及安排学习进度,根据职业资格等级及工作经历和业绩,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调查表明,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在职业能力发展方面普遍较弱,如职业发展规划意识比较淡薄,而校内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又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翠敏.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时代经贸.2012.12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2015.07

[3]张琴.高职毕业生就业“闪离”现象及其原因探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