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像检查

影像检查

影像检查

影像检查范文第1篇

【摘要】:影像物理学是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肿瘤放射治疗学和核医学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影像物理学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影像物理学在四大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影像物理学知识解决了放射医学和核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为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影像物理学;声学;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

物理学的很多新理论都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带来了革新,X射线、激光、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技术为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借助于某种能量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为生物组织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

20世纪中叶,一批物理学工作者进入医学领域,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及医学影像的研究.并于1958年成立了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1963年成立了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并将具有定量特征的物理学思想和技术引入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不仅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 声学的应用

超声成像90年代以来,由于数字化处理的引入,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及超声换能器的出现,以及各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超声成像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超声不但能显示组织器官病变的解剖学改变,同时还可应用Dopper技术检查血流量、血流方向,从而辨别器官的病理生理受损性质与程度。超声诊断采用实时动态灰阶成像,在掌握正确剂量的前提下,可连续对器官的运动和功能实施动态观察,而不会产生像X射线成像那样的累积效应及危险的电离损害。由于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性、检查方便、诊断快速准确、价格便宜、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得以在临床中迅速推广。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是超声医学的基础,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遇到介质的不均匀界面时能发生发射的特性,根据检测到的回波信号的幅度、时问、频率、相位等,得到体内组织结构、血液流速等信息.

2 光学的应用X射线成像

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 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则吸收少,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者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X射线成像包括X射线透视和摄影、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以测定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重新建立断层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1].X射线的几种特殊检查技术,分别是X射线的造影技术、X射线的断层摄影、数字减影.

3 电磁学的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的先决条件MRI成像的先决条件是被成像样品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而这种磁性源于原子核本身的自旋运动.因此,对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自旋属性进行的深入研究是量子力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客观上也是MRI得以产生的知识前提.磁共振成像利用了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核在外磁场中产生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人体不同的正常组织、器官以及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病理阶段氢核的弛豫时间有显著不同,利用梯度磁场进行层面选择和空间编码就可以获得以氢核的密度、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作为成像参数的体内各断层的结构图像.近年来产生很多新的成像序列和技术方法.如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测量人脑中水分子扩散的特性来反映组织的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2].螺旋浆扫描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 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4 原子核物理学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成像

放射性核素成像的物理基础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利用放射性核素作踪剂,结合药物在脏器选择性的聚集和参与生理、生化功能,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检察方法 有4种:扫描机、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PET).核素检查中产生的正电子只能存在极短的时间,当它被物质阻止而失去动能时,将和物质中的电子结合而转化成光子,即正负电子对湮没.转变为两个能量为0.551 MeV的光子,并反冲发出.放射性核素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分布不同,产生的光子强弱也有不同,PET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光子对的差别形成影像.

5 结语

影像物理学在影像检查技术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对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影像深远,随着影像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必将对疾病的诊断总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影像检查范文第2篇

物理学的很多新理论都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带来了革新,X射线、激光、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技术为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借助于某种能量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为生物组织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

20世纪中叶,一批物理学工作者进入医学领域,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及医学影像的研究.并于1958年成立了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1963年成立了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并将具有定量特征的物理学思想和技术引入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不仅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 声学的应用

超声成像90年代以来,由于数字化处理的引入,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及超声换能器的出现,以及各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超声成像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超声不但能显示组织器官病变的解剖学改变,同时还可应用Dopper技术检查血流量、血流方向,从而辨别器官的病理生理受损性质与程度。超声诊断采用实时动态灰阶成像,在掌握正确剂量的前提下,可连续对器官的运动和功能实施动态观察,而不会产生像X射线成像那样的累积效应及危险的电离损害。由于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性、检查方便、诊断快速准确、价格便宜、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得以在临床中迅速推广。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是超声医学的基础,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遇到介质的不均匀界面时能发生发射的特性,根据检测到的回波信号的幅度、时问、频率、相位等,得到体内组织结构、血液流速等信息.

2 光学的应用X射线成像

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 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则吸收少,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者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X射线成像包括X射线透视和摄影、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以测定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重新建立断层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1].X射线的几种特殊检查技术,分别是X射线的造影技术、X射线的断层摄影、数字减影.

3 电磁学的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的先决条件MRI成像的先决条件是被成像样品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而这种磁性源于原子核本身的自旋运动.因此,对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自旋属性进行的深入研究是量子力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客观上也是MRI得以产生的知识前提.磁共振成像利用了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核在外磁场中产生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人体不同的正常组织、器官以及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病理阶段氢核的弛豫时间有显著不同,利用梯度磁场进行层面选择和空间编码就可以获得以氢核的密度、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作为成像参数的体内各断层的结构图像.近年来产生很多新的成像序列和技术方法.如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测量人脑中水分子扩散的特性来反映组织的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2].螺旋浆扫描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 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4 原子核物理学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成像

放射性核素成像的物理基础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利用放射性核素作踪剂,结合药物在脏器选择性的聚集和参与生理、生化功能,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检察方法 有4种:扫描机、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PET).核素检查中产生的正电子只能存在极短的时间,当它被物质阻止而失去动能时,将和物质中的电子结合而转化成光子,即正负电子对湮没.转变为两个能量为0.551 MeV的光子,并反冲发出.放射性核素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分布不同,产生的光子强弱也有不同,PET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光子对的差别形成影像.

5 结语

影像物理学在影像检查技术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对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影像深远,随着影像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必将对疾病的诊断总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影像检查范文第3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正确率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3月起本科开展品管圈活动,确立以“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为主题,分析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影像学检查信息中,信息正确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拟定对策,按品管圈活动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影像学检查信息正确率的变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由原来的63.9%上升到99.2%,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减少医护患三者之间的矛盾,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关键词:

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是通过一个自发组成的小团体,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超声、核磁共振成像等对疾病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中存在较多问题,导致病人不能及时正确完成检查。为了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本科于2015年1月—2015年7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三病区品管圈开展前(2015年1月)136例住院病人和活动开展后(2015年6月)128例住院病人,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执行情况,比较影像学检查信息正确率的变化。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5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任圈长,组员8名,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2名。确定圈名为“围护圈”。

1.2.2选定主题,拟订活动计划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5个候选主题,依据迫切性、重要性、圈能力、上级重视、可行性进行评分,最终确定“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绘制甘特图拟订活动计划,活动时间为2015年1月—2015年7月。

1.2.3分析现状

圈员自制“影像学检查信息正确情况”现场查检表,于2015年1月的住院病人,记录影像学检查运送的情况。共调查136例,正确87例,正确率63.9%。

1.2.4设定目标

参照柏拉图得出的改善重点,结合公式“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计算得出目标值为4.8,改善幅度为60.3%。

1.2.5原因分析

针对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正确率低的原因,圈员对缺失的项目进行鱼骨图分析,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法则,确定正确率低的原因为:①预约中心人员不知道病人已出院、手术、转床、拒绝或已检查等各项信息,造成运送人员接不到病人或接错病人。②分管床位的责任护士不了解其他床位病人的情况未及时更改病人检查预约单的身份信息导致通知遗漏。③实习医生未按照检查流程,将未预约的检查单直接交给病人,或者将未预约到检查项目提前进行,造成检查信息的反复。④病人因素: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差异的影响,造成沟通上的困难和理解差异。

1.2.6制定对策并实施

①制定一张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汇总表,将检查通知流程规范化[1-2]。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每日由一位护士核对次日检查预约单的信息,将更新的信息登记在检查汇总表上;中班护士将所有次日检查预约单与检查汇总表上的项目一一核对;将检查预约单发放到病人手中,并将检查汇总表张贴于病区走廊醒目固定处,方便病人及家属查阅;次日晨,责任护士将温馨提示卡放于检查病人的床头柜上;检查运送人员与检查汇总表核对,正确确认病人个人信息后再去运送病人。②制作温馨提示卡。当病人外出检查时护士将注明病人去向的温馨提示卡放置于病人床头柜上,可以告知家属及医生,减少不必要的担心。③完善检查告知单。将各项检查的地址标注在检查汇总表上,并在检查预约单上进行注明。

1.3效果评价

品管圈活动后进步率及目标达成率:进步率=[(改善后的数据-改善前的数据)/改善前]×100%。目标达成率=[(改善后的数据-改善前的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3讨论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应用于住院病人影像检查信息正确率的管理中有效提高了检查的有效性及及时性[3-4]。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最有效、可靠的客观资料之一,及时完成各项检查至关重要,可以为病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若病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完成检查,会耽误病人的治疗时机,给病人增加安全隐患。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因检查信息有误,运送人员常常找不到病人甚至接错病人,结果导致病人未能进行影像学检查,还有少数病人重复某一项检查。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全体圈员根据本病区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准确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并制定出适合本病区病人检查通知的方案,完善各类表格和提醒设施。该对策实施后正确率有原来的63.9%提高到99.2%,极大地降低了信息错误的发生率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确保病人能够及时地完成各项检查,避免重复,最终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降低了医疗风险。

4小结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通过品管圈活动,本科室制定出一套规范的、合理的检查通知流程,使护理人员在通知检查时有章可循,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李文娟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参考文献:

[1]曹坤,蔡双宁.门诊及住院辅助检查申请单电子化初探[J].医院管理论坛,2009,2:57-59.

[2]徐佩莲.医院加强超声检查质量管理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9(2):1121.

影像检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影像学诊断;尿路造影;超声

导致输尿管狭窄的原因较多,其中包括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输尿管肿瘤、炎性狭窄、输尿管结石导致的狭窄等[1],且还包括压迫性狭窄及粘连性狭窄等原因。早期发现患者是否有输尿管狭窄、狭窄的部位等,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并指导临床治疗[2]。我院本次实验对输尿管狭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狭窄患者89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8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0例,其中年龄最大为70岁,年龄最小为8岁,平均年龄为37.98±7.84岁。有双侧输尿管狭窄患者4例,单侧输尿管狭窄患者85例。左侧输尿管狭窄患者51例,右侧输尿管狭窄患者42例。

患者经临床明确诊断,输尿管狭窄的原因包括:先天性输尿管狭窄47例,结核性输尿管狭窄13例,手术后粘连导致输尿管狭窄12例,肿瘤8例,其他9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和逆行尿路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超声检查:以患者的输尿管跨髂动脉、膀胱壁作为界限,在检查前所有患者憋尿,在膀胱充盈后做检查,避过使用多、多切面扫描输尿管,在检查上段输尿管采用仰卧位,从腹部冠状切面扫描,沿着肾积水肾盂寻找输尿管,在显示出肾盂输尿管连接后,想下纵向扫描到患者的髂嵴水平;检查中段输尿管使用仰卧位,找到髂动脉后沿着髂动脉检查;膀胱壁段输尿管检查中采用仰卧位。逆行尿路造影:造影前为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排除肠道内的气体和粪便,随后进行膀胱镜检查,向输尿管内插入输尿管导管并拍摄尿路平片,以观察输尿管导管的位置,明确位置后注入造影剂。

1.3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2 结果

超声诊断的符合51例,尿路造影符合77例,其中尿路造影诊断价值更高,P

3 讨论

输尿管狭窄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早期发现患者的输尿管狭窄情况,有助于早期治疗,并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目前临床对输尿管狭窄的治疗主要采用超声检查、造影检查、CT检查等。超声检查无损伤也无痛苦,临床使用简单且能够重复进行,可以动态地观察患者的情况。超声检查还不需要依靠患者的肾脏排泄功能[3],可以较好地发现患者的肾盂积水,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判断患者的尿路梗阻,显示出患者的肾脏实质受压程度,根据患者的肾盂积水严重程度、输尿管扩张的部位,以判断患者的梗阻位置。而超声检查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对仅有肾积水的患者不能直接地显示出患者的狭窄特点;会受到腹腔内气体干扰,因此对输尿管中段后段的狭窄识别较为困难;对有输尿管走形异常的患者显示不清楚[4]。

使用尿路造影检查是在造影剂注入后,造影剂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进而排入到肾盏、肾盂,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患者的膀胱、输尿管等形态,并了解甚至的排泄功能。但是这种检查方法与肾脏的功能有较大的关系。对患者肾脏功能较好的患者,其显示狭窄的部位较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患者的狭窄部位长度、形态和患者肾积水的严重程度,进而更好地定位和定性。如患者的肾功能严重受损,会导致患者尿路造影显示不清楚,医生可以延迟摄片,以提高造影[5]。

从本次实验结果看,输尿管狭窄患者使用超声、尿路造影检查的效果均较好,但是尿路造影的诊断价值更高,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在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中使用尿路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仍有一定误差,需要给予综合诊断。

参考文献

[1] 杨松,陈学强,吴德红,等.输尿管狭窄的影像学分析[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26(4):212-214.

[2] 徐笑强,查二南.输尿管囊肿与输尿管狭窄[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555-556.

[3] 何云锋,吴小候,唐伟,等.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73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133-134.

影像检查范文第5篇

【中国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51-01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诊断和治疗也在不断改进。医学影像学有普通X线诊断发展成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不同成像技术所得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便于优选与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费用的多少取决于影像设备的价格和运行成本,与疾病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无正比关系。不同的检查技术在诊断中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有些检查技术联合使用,可相得宜彰,互为补充,这多用于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对于某些疾病的动态观察或人群的筛选,多选用单一的和效/价比高的检查方法,常规X线方法和超声常可作此用途。例如,胸部疾病可选用胸部平片,腹部疾病可选用超声。由此可见,只有掌握不同影像学技术的成像原理和作用及限度后,才能正确选择检查方法,这不仅可节约医疗费用,而且对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有利。

1,呼吸系统的检查

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佳检查方法是X线胸部摄影和CT检查。X线胸片可检出大部分胸部病变,是筛选和动态观察病变的最有效的和经济的方法,其缺点为对小病灶和被重叠的病灶有时容易漏诊,结合多方位透视检查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CT密度分辨率高,无前后结构重叠,能发现直径大于2mm的病灶,CT仿真内镜技术能模拟纤维支气管镜的效果,探查气管和支气管内占位性病变;CT肺功能成像除能了解形态学改变外,还能定性和定量地了解肺通气功能。MRI检查有利于对纵膈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且勿须用对比剂增强就可清楚显示肺门及纵膈内淋巴结,此外利用MRA技术可清楚显示心脏和大血管与肺及纵膈肿瘤的关系,以利于术前判断肿瘤分期和制定治疗计划或术后复查。超声一般不用于胸部病变的诊断,但它是胸腔或心包积液穿刺引流的最佳的导向工具。血管造影对胸部病变无诊断价值,仅作为导向工具用作肿瘤的介入治疗和制止咯血。

2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心脏X线平片和透视是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的较常用检查方法,可了解心脏大小、形态、位置、搏动和肺门及肺血改变,但不能解决复杂先心病的诊断问题。超声心动图可实时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结构与搏动,心脏舒缩功能和瓣膜活动,以及心血管内血流状态,通过超声各种检查方法可诊断绝大部分心血管疾患,故超声是目前效/价比较高的首选检查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不能了解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此外,由于肺部气体干扰,故超声在判断肺血方面不及心脏平片。普通CT不用于心脏疾病检查,但多层螺旋CT因其成像速度快,现已作为筛选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增强后,利用图像重建技术,有时可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CT属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利用MRI可清楚显示心脏及大血管结构,其成像分辨力高于超声,且可多方位观察;心脏MRI电影效果现已如同导管法心脏造影检查,且无影像重叠,现有取代有创性心脏造影之势,但对于检查不合作的婴幼儿和病情危重者,不适于做MRI检查。有创性心血管造影的诊断作用日益减弱,但它仍是验证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效果的金标准。它目前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堵塞术,冠状动脉或外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球囊支架成行术。

3骨骼系统的检查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主要还是以X线平片检查为主,它不仅能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而且还可能作出定性诊断,但X线平片不能直接显示肌肉、肌腱、半月板和椎间盘等软组织病变,亦不易发现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早期病变,而CT在此方面则具有优势。3D CT还能多方位显示骨关节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它常用于X线平片检查之后,或亦可首选。MRI在显示软组织病变,如肿块、出血、水肿、坏死等方面优于CT,但在显示骨化和钙化方面不及CT和X线平片。超声在显示软组织病变和骨关节脱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图像分辨力不及CT和MRI,亦缺乏特异性,但其价廉、无创,故可作为筛选方法。血管造影仅用于骨关节及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4消化系统的检查

除急腹症外,腹部X线平片和超声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首选的方法仍为胃肠道钡剂造影,它可诊断胃肠道畸形、炎症、溃疡和肿瘤性病变,应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有助于发现轻微的和早期的胃肠道病变。血管造影可用于寻找和制止消化道出血,发现胃肠道血管性病变。利用CT和MRI可对腹部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计划。超声对胆系疾病诊断的效/价比最高,亦能发现肝、胰、脾的病变,故常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超声亦特别适合对疾病的普查、筛选和追踪观察。CT具有优良的组织分辨力和直观清晰的解剖学图像,特别是随着CT扫描速度加快,扫描方式和图像重建功能的增加,使它在肝、胰、脾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主导作用,与超声相结合,CT能对绝大多数疾病作出正确诊断。MRI除可提供优异的解剖学图像外,还可根据信号特征分析病变性质,故常用于超声和CT鉴别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在显示胆管、胰管梗阻性病变时,MRI优于超声和CT。血管造影仅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肝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以及腹部肿瘤的介入治疗。

5泌尿系统的检查

肺部平片仅用于显示泌尿系阳性结石,肾排泄性造影既可显示肾盂输尿管系统的解剖学形态,又可判断肾排泄功能,故它仍是泌尿系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超声与CT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检查,且效果远优于常规X线,特别是超声在妇产科及计划生育的诊疗中已起主导作用。超声、CT和MRI均适用于对肾上腺疾病的探查,但从临床效/价比的角度应首选CT。MR水成像技术在显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价值,此外,MRI在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分期方面优于其他检查方法。

6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首选的检查方法为CT与MRI,两者均能对颅内或椎管内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等情况作出定量和定性诊断。利用MRA可替代有创性脑血管造影来诊断颅内或椎管内血管性病变;MR扩散成像可发现2小时以内的超急性脑梗塞,这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作用;MR脑功能成像是研究脑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MRI的缺点在于不能明确钙化,对骨性结构的显示远不如CT。脑血管造影属创伤性检查方法,目前已少用于对颅内疾病的诊断,而多用于颅内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7乳腺疾病的检查

乳腺的常规检查方法是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两种方法相互结合可对大多数乳腺疾病作出定性诊断,而且后者是乳腺癌普查的最重要方法,MRI造影增强检查有助于区别乳腺疾病的良恶性性质,通过应用钼靶乳腺机的定位装置,可对乳腺疾病行穿刺活检,取材后做病理检查。

综上所述,这四种成像方法的优选和应用主要是遵循效果/价格比的原则进行。必须强调的是,作出一个正确的影像学诊断还必须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资料,这对影像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李铁一,现代胸部影像诊断学,北京科技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