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保险论文

工程保险论文范文精选

工程保险论文

工程保险论文范文第1篇

1土石坑爆破

在风化严重的岩石基础上,输电线路的杆塔基础多选用嵌固式岩石基础(坑),而其基坑一般采用人工开挖,当施工现场允许使用爆破方法施工时,可使用松动药包,每次装药量Q可按下式计算:Q=0.5q•e•W32深孔爆破输电线路基坑施工现场所谓“深孔爆破”,是指炮眼孔径在60mm以上、孔深在0m以上的爆破,一般都以排炮形式使用。

2深孔爆破

输电线路基坑施工现场所谓“深孔爆破”,是指炮眼孔径在60mm以上、孔深在0m以上的爆破,一般都以排炮形式使用。

3冻土爆破施工

所谓“冻土爆破施工”,即用炸药将冻土破碎,然后用人工挖出或在爆破时冻土崩出基坑。冻土爆破施工一般用炮眼法。冻土层在2m以内可用一次爆破,超过2m时应分层爆破。炮眼宜交叉布置,直径为准30~准75mm,深度约等于冻土层厚度的0.6~0.8倍,炮眼间距等于1.2倍最小抵抗线长度。炮眼也用烧红的钢钎人工打眼或用凿岩机打眼,炮眼与地面垂直或成30°以上的角度。冻土爆破施工,采用炮眼法爆破,单个炮眼装药量Q冻可按下式计算:Q冻=q冻•W3式中:q冻———爆破1m3,冻土所用硝铵炸药量,(kg/m3)。

二爆扩桩基础施工

1爆扩桩基础施工的发展及优越性

输电线路工程中杆塔大致可分拉线基础、电杆基础和铁塔基础三大类。它们都可以采用爆扩工艺完成杆塔基础施工。实践证明,在电力建设工程(特别是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施工中,采用爆扩、爆沉工艺的优点是:

(1)节约材料、缩短工期和改善劳动条件。根据典型工程统计,采用爆扩、爆沉基础与传统的开挖基坑现浇混凝土基础相比,可提高工效1~14倍,缩短工期50~80%,节省劳动力20~80%,降低造价15~90%,减少土方量90%以上,节省混凝土40~80%,并且节约了大量模板木材。

(2)有利于实现基础施工机械化,爆扩、爆沉工艺的应用大大地促进了线路工程施工机械化。由于爆扩爆沉新工艺所使用的小型机械灵活机动,转移方便,所以更适用于山区地形和土质条件都较复杂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

(3)实现复杂地质条件施工爆扩、爆沉工艺基本上解决了包括流砂、淤泥在内的各种土质地基的电杆铁塔基础的施工问题。

2爆破爆沉拉线基础施工

架设带拉线的杆塔,都要埋设拉线盘。目前,电力部门采用爆扩爆沉拉线基础方法有:爆扩拉线基础、爆沉拉盘、爆扩成坑、爆扩打洞埋圆形小拉盘等。某变电公司,曾在流砂地区架设大型杆、开挖铺设拉线盘,采用了爆沉拉盘线基础施工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1)成孔施工采用拉线盘为宽0.8m、长1.2~1.4m的矩形拉盘。根据土质的具体条件及试验结果,采用双孔法,孔距0.4m,药包直径50mm,用等阻电雷管串联同爆。

(2)引爆落位首先将拉线盘吊起并调正控制绳,使拉盘处于水平状态且与基础位置相对应。再连接药包及脱落钩上的雷管引线,撤离施工人员引爆药包。引爆后土壤在爆扩瞬间形成空腔,脱落钩受到雷管爆力的同步冲击,失去闭锁作用,拉线盘在自重作用下同时沉入孔腔内,达到预定埋深,然后流砂逐渐合拢,起到了自动回填的作用。

3爆扩拉线基础

爆扩拉线基础,类似于爆扩桩施工,例:某安装公司曾采用了爆扩拉线基础施工技术方法是:①先用手旋挖洞器挖出设计要求的斜度的准200mm斜孔;②下炸药包,压混凝土约1.2m深后爆扩大头;③引爆药包扩成大头空腔,混凝土跌落到大头内,再插入带锚头的拉棒;④浇灌混凝土,填满大头空腔,即完成爆扩拉线基础。

4爆扩坚直短桩基础

施工时在地基上钻成坚直钻孔,孔中放入爆药引爆成孔,在土槽中放置斜拉杆(或称拉棒),并将其底端引入底扩头的下半部孔腔内。为增加拉杆与扩头的混凝土的锚着力,底端加工成锚头状,然后再灌浇混凝土,

5爆扩电杆基础

爆扩电杆基础,即采用爆扩施工技术成型电杆基础,其类型有三种形式:爆沉预制拔捎单杆或双杆;爆扩桩接杆(先爆扩打洞,然后灌注扩头桩,上接钢板圈或法兰盘,再接杆)和爆扩打洞人工立杆。

(1)爆沉预制单杆或双杆适用于淤泥、流砂或矿碴回填地区,也可用于浅水地带。但这种杆型的入土部分四周应该用紧密的砂砾土或好的粘性土填塞夯实。

(2)爆扩桩接杆该施工方法是在已成形的爆扩短桩顶部,将桩身钢筋笼留出地面,爆扩桩接杆施工技术一段,上焊钢板圈,再焊铁盘供接杆用,

(3)爆扩打洞人工立杆与爆沉杆完全相同,仅用于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但埋后要塞紧杆身与洞壁间的空隙,或用砂砾灌入,用铁针捣紧,或灌以水泥砂浆,也可以在周围土中钻细长孔,用细药条爆扩将土挤紧的施工入技术。

三结束语

工程保险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南京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日益成为推动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工伤发生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保证其最大限度的恢复生产力,成为南京市工伤保险工作的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对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提出完善南京市工伤保险的政策建议。

1、调查方法

为了解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现状,本调查随机选择秦淮、白下、玄武、建邺等4个区作为南京市主城区的代表,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涉及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安全生产情况、政策听说情况和外来务工人员对工伤保险改革的建议等4个方面内容。本调查共发出问卷320份,实际回收问卷320份,有效问卷率100%。

2、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现状

2.1基本情况

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务工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普遍为初中(43.1%),其次是高中(22.5%)、小学(18.8%),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他们的收入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调查显示,接近60%的外来务工人员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其中包括8.1%的人收入低于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850元)。在务工形式来看,被企业(单位)招用在固定岗位就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5.2%,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或灵活就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4.8%。

2.2安全生产情况

一是工作安全状况、保障措施较好。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情况总体较好,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目前工作的安全状况及安全保障措施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主要与外来务工人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大部分被访者都是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工作本身的安全性好、工伤事故发生少。二是安全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但是在被调查者中,接受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仅占到总人数的51.2%,还有近1/2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这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接受过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人员基本上是从事企事业单位的保安、门卫等相对安全职业的人员,而从事建筑、安装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并没有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三是健康检查和安全保障措施。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劳动者享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利。而在调查中,只有1/2左右的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80.63%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对自己目前工作的安全保障措施满意或比较满意,13.12%的人表示对目前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太满意,只有6.25%的人对目前的安全保障措施不满意。四是疲劳加班。南京市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态相对较好。1/2以上(60.9%)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多数情况下他们不需要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还必须加班工作,33.8%的人则表示,有时候即使已经极度疲劳,还是要加班工作,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餐饮行业等服务业,他们在生意淡季时清闲,但是在旺季就要加班加点。

2.3对工伤保险政策的了解及实施情况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对工伤保险相关政策知之甚少。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伤保险条例》、“农民工平安计划”、《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南京市建筑业农民工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等几项与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切身相关的工伤保险政策中,有1/2的外来务工人员一项政策都没听说过,还有32%人只听说过其中1项。而法律意识薄弱,将直接影响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二是工伤保障责任的承担问题。41.56%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伤保障的责任应由单位承担,20%的人认为应由单位和政府共同承担,12.5%的人认为工伤保障责任应该由政府、单位和个人3方共担。三是工伤保险率。在320名被调查者中只有19.69%的人参加了工伤保险,而另外79.69%的人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很低。在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有21.77%的人是没有与用人的单位签劳动合同,13.28%的人虽然签了劳动合同,但合同中并没有有关工伤保险的相关条款,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包括3.76%不知道工伤保险、不知道办理途径等,因为对工伤保险缺乏了解而没有办理。

3、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反映了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现状中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工伤保险参保率低;二是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知识欠缺,工伤保险维权意识和能力差;三是用人单位安全培训不到位。因此,应完善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制度。

4、对策

4.1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虽然国家规定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必须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对工资待遇要求比较短视等原因,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参保率很低。因此,必须强化政府在工伤保险工作层面上的监督和规范职能采取各种强制甚至惩罚措施,强制雇主为雇员办理工伤保险,防止出现用人单位在工伤保险方面的逃保、漏保现象。

4.2强化工伤保险法制宣传,加强法制教育

只有具备熟悉工伤保险法律常识,劳动者才有意识和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大工伤保险法制宣传力度,在社会群众,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中进行广泛宣传,工会等部门也有责任协助进行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相关知识,使其与雇主签订劳动或劳务合同时知道要求雇之为自己办理工伤保险[1,2]。

4.3加强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工伤预防能大大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进而减少工伤康复和补偿的压力,降低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同时,积极预防也减轻了劳动者的恐慌和压力,使其持续有效地进行生产工作,减少了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而导致生产停止而带来的损失[3,4]。政府应监督用人单位健康安全教育情况,强制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

5参考文献

[1]许素睿.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4):59-62.

[2]孟繁元,田旭,李晶.我国农民工a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6(2):47-49.

工程保险论文范文第3篇

浅议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制度,它是1998年底,在改变了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

一、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劳保医疗制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建立的。它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是:缺乏合理稳定的筹资机制,国家和用人单位包揽过多,医疗费增长过快,各级财政和企事业单位负担沉重;公费医疗管理不善,对医、患、管、药诸多方面没有制约,漏洞多,浪费严重,覆盖面低,社会共济功能差,一部分职工基本医疗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一部分人又存在着超前消费现象。因此,国务院决定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目的是要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国家和单位包揽下来的公费及劳保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实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性措施,就是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多方面原因,现有国有企业人员过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遂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而要做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给下岗分流职工提供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在内的基本生活保障,建立覆盖城镇所有单位和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服务,这样才有利于转变职工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第二,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的经济,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提倡和保护竞争,形成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经济运行体制,以利于不断解放生产力,更好地发展经济。与此同时,政府还必须通过建立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来分散和化解由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建立具有“安全网”和“稳定器”功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能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广大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救济。这是政府的基本社会职能,也是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赋予职工的基本权利。然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只有加快这向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第三,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提高广大职工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水平迈进。这就要求不仅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要努力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改善卫生条件。而深化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医疗保险事业,不仅有利于改善城镇各类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医疗服务条件,保障广大职工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提高职工身体健康水平。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国务院在1998年底颁布了《国有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决定》中明确指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走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试点阶段,即从1994年至1998年的“两江”试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1996年试点工作又扩展到40多个城市。与此同时,上海、海南、深圳、烟台等地也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的实践证明,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保障走过基本医疗、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这些经验被总结到1998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国有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决定》提出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并具体规定了单位和个人的缴纳比例,用人单位缴费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规定了职工看病的最高支付限额和最低起付标准。《决定》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形成了新的筹资机制。通过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加强基金管理等制度。

第二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通过五年多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四个方面的标志可以说明这一情况。

第一标志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备。总体的政策体系包括四个系统、三个层面。四大体系统分别是: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系统,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医药卫生体制配套改革系统。三个层面是:国务院1998年的44号文件及有关配套文件确定的基本政策层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体规划和有关配套措施的组织推动层面;统筹地区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的具体政策和管理层面。既有宏观,又有微观,可以说是系统初成。

第二个标志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组织实施。据统计,截止今年3月底全国342个地级以上城市已经启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面达到98%。实际缴费参保人数突破了1亿人,占全部应参保人数的56%。

第三标志是,启动城市的运行比较稳定,医疗保险新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稳定的筹资机制保证了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共济目标的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既保障了所有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又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拖欠职工医疗费和医院医疗费问题。从各地情况来看,尽管职工对某些政策和管理或多或少有一些意见,但普遍反映现在看病不再有顾虑;尽管医生对严格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有一些看法,但普遍感到,有医保基金支撑不再担心提供医疗服务没人给钱。在许多城市医疗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维持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并不断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2)医疗保险的费用分担机制增强了参保职工的费用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促进了患者的理性消费,遏制了医疗费用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3)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制发挥了多种功能的作用,保证了新旧制度平衡过渡。在基本医疗的保险基础上,各种补充性保障措施分解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均衡个人负担,满足了多层次医疗需求。许多职工反映,基本医疗保险是参保职工的“阳光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等补充保障措施,是大病患者的“定心丸”。

(4)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机制不仅保证了医疗保险制度目标的实现,也促进了医疗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各地围绕工作重点,完善管理措施,增强管理手段,强化管理监督,使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直接结算,在医疗保险日常管理中实现了就医信息与结算数据的实时传输监控和网上结算。

第四个标志是,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初步建成。到目前为止,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在各个管理层基本建成了统一的医疗保险管理系统。除极少数地区外,各项医疗保险保障管理职能基本划转到位,实现了医疗保险统一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完善;除少数市县外,多数地区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医疗保险行政管理机构和经办机构全国已有一支7万多人的干部队伍。70%以上的统筹地区建立了比较先进的医疗保险计算机网络,为实施医疗保险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改革进程这依然存在的问题

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各地改革进展很不平衡,针对医疗保险,地级城市启动多,大城市启动的少,虽然已经运转起来,但是覆盖人群还比较少,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较多,困难企业参保较少,许多中央企业还没有真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分担过重,就医手续过于复杂,解决困难人群医疗保障制度的措施还不完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工伤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病补助》以及《生育保险》等等,一部分地区出台,还有一部分地区没出台,所以医疗保险管理特别是基础管理亟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管理服务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还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一是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即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以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助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为补充,以社会医疗救助为“保底线”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同时还要研究如何发挥商业医疗保险的优势,使两者优势互补,有机衔接。

二是规范和强化基础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和强化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是搞好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它关系到改革能否继续深入,新制度能否健康运行,从而奠定医疗保险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全面掌握医疗保险管理的基本要求,重点解决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细化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监测预警系统,切实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管理,解决有关人员医疗保障等项工作。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1)完善和加强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资格的条件。要按照方便职工就医购药、促进充分竞争的原则,打破垄断,取消各种不合理的限制,将符合条件的、不同规模的、不同所有制的各类医疗机构和零售店纳入定点范围,特别是要逐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定点范围,对定点零售药店要强化药师配备和处方管理等条件的审查,对从医院门诊药房剥离出来的零售药店,符合条件的要纳入定点范围。

(2)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医疗保险管理措施,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时,必须鉴定定点协议。同时在定点协议中要明确医疗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费用的控制指标,对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可以将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人员。要明确考核指标和办法,考核结果要与医疗费用结算标准挂钩,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违规行为和违规费用要明确违约责任。

(3)强化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对诊疗和医务设施等医疗服务项目及费用支出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规定,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定点协议中要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和专科特点,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内药品的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的比例等提出具体指标,在诊疗项目管理中要重点明确对新增诊疗项目、大型设备检查一次性医用材料使用的控制措施,对住院医疗服务,要明确人均住院费用和人均住院天数的控制指标。

(4)建立医疗保险监督检查制度。要充分利用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控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发生情况,建立医疗保险日常监督管理制度。要提供向社会公开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发生情况和药品价格信息,建立医药专家委员会,聘请义务督查员等措施,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服务质量和收费等情况进行舆论和社会监督。

(5)妥善处理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问题。要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坚持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的改革方向。

(6)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和简化业务流程。

三是以解决困难群体医疗保障问题为重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体现,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应当从讲政治的高度,努力做好这项工作。要对困难人群进行分类研究,切实解决好包括国有企业困难职工和退休人员在内的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对有部分缴费能力的困难企业,可按照适当降低单位缴费率、先建立统筹基金、暂不建立个人账户的办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保障其职工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等。对无力参保的困难企业职工,要通过探索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等方式,妥善解决其医疗保障问题。对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包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已关闭、破产的原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要充分考虑这部分人员医疗费用水平和年龄结构等因素,多渠道筹集医疗保险资金,单独列帐管理,专项用于保障其医疗保险待遇。对仍在再就业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要继续按照“三三制”原则,落实基本医疗保险费资金。对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已经再就业并建立劳动关系的,应继续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各地要根据当地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并根据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给予相应待遇。对灵活就业人员可通过职业介绍中心等劳动人事机构代办医疗保险的方式实现整体参保,同时做好有关服务管理工作

工程保险论文范文第4篇

爆破是利用炸药在空气、水、土石或其他物体中爆炸产生的压缩、松动、破坏的作用,并达到预期目的的一门技术。爆破作为一种高风险、涉及炸药的特种行业,其外界环境特殊且复杂、对爆破的器材要求也很高,施工环节多而复杂。炸药一般埋于地面以下,引爆炸药以后,其介质形成一个倒锥形的爆破凹坑,称之为爆破漏斗。

2爆破工程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的施工爆破工程技术

在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土石坑爆破在风化严重的岩石基础上,输电线路的杆塔基础多选用嵌固式岩石基础(坑),而其基坑一般采用人工开挖,当施工现场允许使用爆破方法施工时,可使用松动药包,每次装药量Q可按下式计算:Q=0.5q•e•W3

2.2深孔爆破输电线路基坑施工现场所谓“深孔爆破”,是指炮眼孔径在60mm以上、孔深在3.0m以上的爆破,一般都以排炮形式使用。

2.3冻土爆破施工所谓“冻土爆破施工”,即用炸药将冻土破碎,然后用人工挖出或在爆破时冻土崩出基坑。冻土爆破施工一般用炮眼法。冻土层在2m以内可用一次爆破,超过2m时应分层爆破。炮眼宜交叉布置,直径为准30~准75mm,深度约等于冻土层厚度的0.6~0.8倍,炮眼间距等于1.2倍最小抵抗线长度。炮眼也用烧红的钢钎人工打眼或用凿岩机打眼,炮眼与地面垂直或成30°以上的角度。冻土爆破施工,采用炮眼法爆破,单个炮眼装药量Q冻可按下式计算:Q冻=q冻•W3式中:q冻———爆破1m3,冻土所用硝铵炸药量,(kg/m3)。

3爆扩桩基础施工

3.1爆扩桩基础施工的发展及优越性输电线路工程中杆塔大致可分拉线基础、电杆基础和铁塔基础三大类。它们都可以采用爆扩工艺完成杆塔基础施工。实践证明,在电力建设工程(特别是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施工中,采用爆扩、爆沉工艺的优点是:

(1)节约材料、缩短工期和改善劳动条件。根据典型工程统计,采用爆扩、爆沉基础与传统的开挖基坑现浇混凝土基础相比,可提高工效1~14倍,缩短工期50~80%,节省劳动力20~80%,降低造价15~90%,减少土方量90%以上,节省混凝土40~80%,并且节约了大量模板木材。

(2)有利于实现基础施工机械化,爆扩、爆沉工艺的应用大大地促进了线路工程施工机械化。由于爆扩爆沉新工艺所使用的小型机械灵活机动,转移方便,所以更适用于山区地形和土质条件都较复杂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

(3)实现复杂地质条件施工爆扩、爆沉工艺基本上解决了包括流砂、淤泥在内的各种土质地基的电杆铁塔基础的施工问题。

3.2爆破爆沉拉线基础施工架设带拉线的杆塔,都要埋设拉线盘。目前,电力部门采用爆扩爆沉拉线基础方法有:爆扩拉线基础、爆沉拉盘、爆扩成坑、爆扩打洞埋圆形小拉盘等。某变电公司,曾在流砂地区架设大型杆、开挖铺设拉线盘,采用了爆沉拉盘线基础施工的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1)成孔施工采用拉线盘为宽0.8m、长1.2~1.4m的矩形拉盘。根据土质的具体条件及试验结果,采用双孔法,孔距0.4m,药包直径50mm,用等阻电雷管串联同爆。

(2)引爆落位首先将拉线盘吊起并调正控制绳,使拉盘处于水平状态且与基础位置相对应。再连接药包及脱落钩上的雷管引线,撤离施工人员引爆药包。引爆后土壤在爆扩瞬间形成空腔,脱落钩受到雷管爆力的同步冲击,失去闭锁作用,拉线盘在自重作用下同时沉入孔腔内,达到预定埋深,然后流砂逐渐合拢,起到了自动回填的作用。

3.3爆扩拉线基础爆扩拉线基础,类似于爆扩桩施工,例:某安装公司曾采用了爆扩拉线基础施工技术方法是:①先用手旋挖洞器挖出设计要求的斜度的准200mm斜孔;②下炸药包,压混凝土约1.2m深后爆扩大头;③引爆药包扩成大头空腔,混凝土跌落到大头内,再插入带锚头的拉棒;④浇灌混凝土,填满大头空腔,即完成爆扩拉线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流沙地区爆扩拉线基础的施工方法,其关键工艺是使用了薄壁护筒插人孔内,采用挖洞器挖洞时边挖边推进护壁筒,挖孔的全程中可采用泥浆或清水固壁。装药引爆后,将混凝土灌至大头高度的60%左右,将拉线棒插人,然后继续浇灌,并用拉线棒捣固,直到混凝土灌满全洞内,后拨出护壁筒,再调正拉线棒位置、方向及出土高度,完成爆扩拉线基础施工。

3.4爆扩坚直短桩基础施工时在地基上钻成坚直钻孔,孔中放入爆药引爆成孔,在土槽中放置斜拉杆(或称拉棒),并将其底端引入底扩头的下半部孔腔内。为增加拉杆与扩头的混凝土的锚着力,底端加工成锚头状,然后再灌浇混凝土。

(1)爆扩斜短桩和爆扩斜双短桩基础爆扩斜短桩和爆扩斜双短桩基础,施工方法与上述所介绍的爆扩拉线基础相同。爆扩斜短桩基础。爆扩斜双短桩基础,它与斜单短桩不同之处就在于采用两个对称的斜度且刚好相反的斜短桩并排布置,分别连接两根拉棒引出地面,再用双联板等金具合并成一根拉线。

(2)爆扩无柱拉盘爆扩无柱拉盘,形式近乎一个蒜头。拉线盘正上方有竖直钻孔,供放置药包之用。爆扩蒜头以后,挖槽放置拉棒,回填土压实,完成爆扩无柱拉盘施工。

(3)爆扩成坑法爆扩成坑法的施工过程,是按要求埋深钻币100mm左右的炸药孔,在孔底装三筒炸药,其上装两层两筒炸药,在上面的其余高度内装一筒炸药,形成塔形药包口炸药用乳胶袋(防水防潮)包装。孔周用碎土填紧。引爆时,炸药将可塑土炸成下大上小的坑,再将拉盘下到坑底,回填埋好。采用这种工艺的优点是简便、成坑快。缺点是炸药消耗量较多,爆扩声响、震动较大,会冲起大量土块,由于爆扩土块挤压和冲散,取回填土比较困难。

(4)爆扩打洞埋小圆形拉盘法爆扩打洞埋小圆形拉盘法,成洞后,要把争500~600mm直径的圆形拉盘埋到洞底,用锹和钢纤开马槽把拉棒倾斜到一定角度,再回填土,完成小拉盘施工。该法施工的优点是工艺简便,性能可靠。但因爆扩打洞,其洞径有限,所以只能埋设小直径圆拉盘,因此大都用于配电线路施工,缺点是有时须从别处取回填土。

3.5爆扩电杆基础爆扩电杆基础,即采用爆扩施工技术成型电杆基础,其类型有三种形式:爆沉预制拔捎单杆或双杆;爆扩桩接杆(先爆扩打洞,然后灌注扩头桩,上接钢板圈或法兰盘,再接杆)和爆扩打洞人工立杆。

1)爆沉预制单杆或双杆适用于淤泥、流砂或矿碴回填地区,也可用于浅水地带。但这种杆型的入土部分四周应该用紧密的砂砾土或好的粘性土填塞夯实。

2)爆扩桩接杆该施工方法是在已成形的爆扩短桩顶部,将桩身钢筋笼留出地面,爆扩桩接杆施工技术一段,上焊钢板圈,再焊铁盘供接杆用。

3)爆扩打洞人工立杆与爆沉杆完全相同,仅用于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但埋后要塞紧杆身与洞壁间的空隙,或用砂砾灌入,用铁针捣紧,或灌以水泥砂浆,也可以在周围土中钻细长孔,用细药条爆扩将土挤紧的施工入技术。

4结束语

工程保险论文范文第5篇

(一)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发展,城镇医疗保险所能够涵盖的范围在不断的加大,城镇职工受保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在保险水平上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在南京市现存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中有着这样的规定:只有当达到一定的数额的医疗费用才能够进行医疗保险支付,而且在支付金额上也存在着一个上限,这就意味着城镇居民在进行医疗过程中还不免要自掏腰包。此外,对于一些家庭而言,医疗保险的起付金额过高了,所能得到的支付金额的上限又太低了,这就使得医疗保险失去了意义,无法为城镇居民提供合理的医疗保险补偿。

(二)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在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另一个难题便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的问题。在2005年时,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支出为15亿元,但是在2010时,这个数额已经达到了40亿元,其中不难看出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支出的大幅增长。查阅资料可以知道,卫生费用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表明南京市城镇居民卫生观念的改善,但是也从另一侧面表明南京城镇居民对于高昂的医疗费用不堪重负。这样看来,南京市现存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解决医疗费用上涨的问题。

(三)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在南京市城镇医疗保险中,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也尤为严重。在南京市中心集中着大量的医疗人才,高新的技术设备也齐全,但是在小城镇中缺少医务人员,缺少药材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这样一来,城镇职工在当地无法解决其医疗问题,往往要移送到南京市中心的大医院进行治疗,在这其中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也给市中心的医院带来了繁重的医疗任务。由此可见,南京市城镇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比较低下。

二、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措施

(一)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在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过程中,要做好提高医疗保障覆盖面的工作。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发展,其医疗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在医疗保障覆盖面上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对于整个南京市而言,享受到医疗保险优惠的人数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还必须要不断完善:第一,可以做好参保人员的思想工作,使其主动参保;第二,采取强迫性的手段,要求每个城镇职工都必须要参保,虽然看起来有点不民主,但是却是无奈之举。当然要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面的前提是要提高医疗保障的水平,否则是不会吸引更多的城镇职工参保的。

(二)建立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在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中,要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只有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为医疗保险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因此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医疗资金的筹措:第一,南京市政府应当采取强制性的手段,保证每个城镇职工的家庭都完成了参保的任务;第二,在医疗保险资金筹措过程中,要做好民营企业的工作,动员其旗下职工参保;第三,为了使城镇职工了解医疗保险的优势,可以展开活动增强其存在感,通过大力的宣传使城镇职工了解医疗保险,并愿意参保;第四,要加大医疗保险资金筹措的渠道,那么就要不拘小节,可以对那些破产的企业进行清算,这样使得企业员工在医疗保险上有保障;第五,在筹措医疗保险资金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做法,向民众出售短期债券的时候,也要加大政府对医疗保险投入的力度。

(三)加快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在南京市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当中,必须要不断完善其相关的配套措施,这就意味着要处理好药品生产流通,医疗机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医疗机构的改革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合理的药品生产流通方式能够使虚高的药物价格退下来,从而使得医疗保险在资金问题上得到缓解。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要打破医疗的行为和药品销售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在进行账单结算单的过程中这两者的费用要分开结算。当然医生要遵守自身的医德,不能够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向患者开出高额的医疗用费。第二,要对药品的生产流通进行合理的监督,不断进行改革,缩短其中间流通的环节,避免不必要的中间费用;第三,要加强医疗保险机构的建设,要站在城镇职工的立场行事,不仅要监督医院,医生的做法,还要对药物价格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城镇职工的合法利益。

(四)医疗机构中设置等级模式南京市在医疗机构中应当要合理设置等级模式,把医院分为初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三级医院,各个级别的医院各司其责:初级医院主要是一些小诊所,解决一些头疼脑热的小问题,城镇职工方便就医的同时,还可节省医疗开销;二级医院较之初级医院较为专业,一般都是具有特定方向的医院,因此在医疗费用上城镇职工就要多花;三级医院是最高级的医院,专门负责那些很难治好的疾病,这就要求其配备专业人才的同时,在设备上也要跟得上。将医疗机构分门别类,有益于南京市城镇职工方便接受医疗治疗。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