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心理门诊工作计划

儿童心理门诊工作计划

儿童心理门诊工作计划

儿童心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措施

1.1医院

医院是以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儿童计划免疫在集医疗、预防、科研为一体的医院中[3],它的空间是比较窄小的。我中心为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质和量,预防接种门诊每天8:00~11:00,周一至周六,准时开诊,按照规范门诊要求,分门进出,在今年的门诊工作中,根据本中心实际情况,调整了门诊布局,扩大就诊面积,并增加了叫号系统,对候诊、预检、登记、接种、留观的程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实行流水线式操作,减少了家长排队等候的时间,同时添置了一些儿童游玩设施,减少了儿童因等候时间太长而产生恐惧和烦躁心理。我们建立、健全了组织和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加强了门诊预检登记工作,并将所有年龄段儿童的预防接种登记卡汇总至门诊处,每日开诊前按照接种的步骤和具体要求,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做好预检,详细询问接种儿童健康史、过敏史及既往健康史,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副反应、接种后所应注意的事项等有关内容。并根据今年的疾控要求,各疫苗接种做了相应的告知同意工作,做好了一、二类疫苗告知单的签收、整理工作,并同时登记接种证,接种卡及现场册,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接种。每天门诊工作前后,做好冰箱测温及室温测量,保证疫苗的冷链效果,门诊结束后,做好每日疫苗的使用量的核对和统计,及时输入电脑,提高接种率,准时完成每月月报表,制定生物制品预算表,各种突击性报表及计免资料管理。

1.2条块

我们实行条线与地块相结合的形式,更加合理的安排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各条块实行质和量的考核。对预防接种的儿童,经常通过电话通知,到儿童家里去催促家长们及时带孩子来接种疫苗,以保证预防接种的及时率和效果。

1.3对于新出生的婴儿

我们把计划免疫知识与产后护理知识通过产后访视的形式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宣教。

2搞好宣传

为了扩大预防免疫的覆盖面,响应市疾控中心的号召,每年的4月25日定为计划免疫宣传日,今年的预防接种宣传周主题为“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对儿童家长在计免接种注意事项方面,计免的禁忌症如发热、急性期表现疾病,过敏体质,神经系统疾患,既往有严重反应者,重症慢性病人免疫抑制使用者等等的知识了解。同时,对接种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甚至严重反应的鉴别以及处理原则,让家长对预防接种反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和居委会取得联系或联合,用墙报和宣传画的形式把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到各个社区,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新知识的宣传,包括其他卫生知识的宣传。

为方便那些因为工作较忙的和那些因为贫困的、没有文化的父母们使他们都能了解什么叫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的意义、目前计划内有哪些疫苗、能预防哪些疾病等,我们增设了DVD和液晶电视机,以不间断地滚动播放的形式向儿童家长进行宣教。

加强流动人口的宣传与管理[4]。因为流动人口流动的特殊性,这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盲点。需要耐心地解释和细心的工作。对在外地出生的婴儿,特别是流动人口,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应该接受预防接种。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按计划接受免疫接种,我们每季度采取地毯式普查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种。

3加强工作的协调性

3.1在社区内与各方面配合好

不仅要和居委会配合,而且还要和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家委会配合,了解掌握有多少孕妇,动员她们到医院建立“孕妇保健卡”定期到医院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及孕妇的健康状况,并经常与其保持联系,相互沟通,了解其婴儿生产时间及健康状况,需要提供什么帮助等。

3.2 向孕妇宣传

在社区内组织孕妇学习,举办形式多样的孕妇卫生知识及预防接种知识学习班,了解新生儿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时性。婴儿出生后要及时到医院建立预防接种证,并按计划及时接种疫苗。也可以在婴儿出生后联系我们,必要时到家中为其办理有关手续,让婴儿能及时接种疫苗。

4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

4.1制订下阶段计划,按计划完成每项工作

每月抽出几天时间在居委会给孕妇讲解免疫接种知识,出墙报,同时到应该接种的儿童家里了解疫苗接种后的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指导不良反应的处理。一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有些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偶然患病,而家长以为是接种疫苗反应,故不带孩子看病延误治疗,引起不良后果的发生。

4.2创造经济效益

下社区把计划免疫工作做好了,同时也为群众做了医疗卫生知识的宣教,也了解了群众的需求,并及时为其提供医疗服务。这不仅给医院带来了社会效益,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还给群众带来了方便。

只有把计划免疫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才能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儿童更加更好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钊.计划免疫培训学员手册.卫生部卫生防疫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3,11.

[2] 王晓军、张荣玲.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和影响同时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5:3.

儿童心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患儿关怀、方案创作、优化改进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儿童医院设计有别于一般的综合性医院。在设计的总体构思以及细节处理等方面如何能够做到处处为患儿考虑是儿童医院设计成功与否不可或缺的评价标准。因此,“患儿关怀”就成为儿童医院设计首要关注的问题。设计一座童话乐园般的儿童医院,一座让儿童不在恐惧治疗的医院是我们的追求。山西省儿童医院新院中标后的优化工作也是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

1、项目概况

山西省儿童医院新院选址位于晋源区新城的东南方,北临龙山大街,西临新晋祠路,东临规划新晋祠路,南侧为迎宾路。占地面积301.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2万m2 ,设置床位800张,日均门(急)诊4500人次。

2、设计理念

2.1 儿童医院是儿童治病的场所,更是为儿童成长服务的健康会所

设计方案应考虑儿童的特点与喜好,充分体现儿童医院的形象特色,使患者和家属感觉到建筑设计的童趣。创造吸引儿童的公共空间,美化诊断及治疗用房以及病房。通过环境设计,创造有利于患儿诊治、康复、休养的安静舒适的内外部环境。

2.2功能规划的可持续性,未来发展的合理预留

功能布局上,应以中央共享大厅为核心,各种功能紧凑布局;并结合近远期规模需求合理规划,门诊、医技、病房均预留发展空间。

3、方案构思与总体规划

山西省儿童医院新院项目在方案设计方面力求展现对患儿的身心关怀,借用太原市市花――的意向来表达对城市的致意,并呼应了对于儿童天性活泼与率真的童趣特征。整体方案在场地中的构图充分展现出活泼性、灵活性与恰当性,同时又充分的考虑到了对于具体医疗功能的合理安排与工艺流线的紧凑性联系。在诸多现有的限制中创造出了一种符合儿童医院内涵与特质的独特方案。(图1)

(图1)

现代医院设计以简洁清晰的公共空间与医疗主街,将复杂的功能科室组合在一起,组织疏导各种流程,使之成为高效运转的医院综合体。山西省儿童医院新院区建筑采用由一条弧形医疗街将门诊、急诊区域串联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直线医疗街组合进入建筑中,作为门诊、住院患者与医技部的联系。以此对各个功能与医技部分的方便联系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医疗街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整体。设计中将庭院景观结合主街布置,使功能与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主线突出,局部重点的医疗区整体规划。

同时,结合现代医院发展迅速的特点,在整体规划中,我们考虑适当的预留发展用地和发展方向。方案设计考虑将各种功能紧凑布局,将用地北地块规划为预留发展用地,同时也形成院区集中绿化和并结合城市绿地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图2)

(图2)

4、方案改进与优化

设计方案在中标之后着手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儿童医院自身的特点以及对于患儿的人性关怀,我们在建筑的功能组块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形象整体形象塑造等三个方面均进行了优化调整和改进。

4.1 功能组块优化

4.1.1门诊区优化

优化策略:减少门诊单元的数量,缩短就医路程;同时将两个单元形成一组的花瓣造型变为各单元自成一组,将内庭院做适当的加大,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改善患儿就医的环境。( 图3)

(图3)

4.1.2 医技区优化

优化策略:将医技区一分为二设置,明确出门诊医技和住院医技两个部分。在化解建筑整体体量的同时,医技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医技的使用也形成各自独立且互不影响的格局,为门诊患儿和住院患儿进行相关功能检查提供方便。 ( 图4)

(图4)

4.1.3 病房楼优化

优化策略:患儿住院有别于成人,陪护和探望亲属急剧增多。因此病房楼从原先的一栋楼,每层两个护理单元,调整为两栋楼,每栋每层一个护理单元。有效的缓解了独栋病房楼所造成的垂直交通压力。( 图5)

(图5)

4.2 空间形态调整

4.2.1 中央庭院调整

优化策略:将封闭的中庭打开,形成开敞的下沉式中央庭院;将自然环境引入建筑,为患儿和家长提供清新舒爽的驻足空间,以及和谐共存的就医环境。( 图6)

(图6)

4.2.2“医疗街”调整

优化策略:整合缩短医疗街路线,将垂直交通、休息空间和候诊空间沿“医疗街”布置,交通流线简单、明确,使患儿及家长的就医路线不迂回曲折;同时医疗街的功能性极大增强。(图7)

(图7)

4.2.3 休闲空间调整

优化策略:1患儿游戏场所由集中大空间分化为独立小空间,以防止患儿及家长大量聚集造成交叉感染。2建筑内部沿医疗街布置超市、花店、书吧、咖啡厅等休闲服务设施,使患儿及家长放松心情,充满康复的信心。

4.3 立面色彩重置

儿童认知世界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两种媒介,而视觉观察是儿童对周围环境认识的第一步。缤纷绚丽的色彩会对儿童形成明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我们对原方案立面色彩稍显零碎不完整的问题做出调整,提炼出七种色系,使用釉面喷涂玻璃板作为遮阳格栅,将每种颜色分别赋予每个独立的门诊单元,形成一种整体大气的色彩渐变效果。(图8)

(图8)

5、结语

山西省儿童医院新院项目设计从初期中标方案的不成熟到最后的优化实施方案的基本满意,我们在过程中的修改和优化反复了很多次,也思考体会到了很多东西。儿童医院是关系到儿童身心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民生设施,现阶段国内各个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在针对患儿心理和生理角度的考虑都稍稍有所欠缺,使得患儿在医院中得不到些许的心灵抚慰。希望我们的建筑创作能够为今后的儿童医院建筑设计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组织管理

一是明确专人和职责,严格以制度管理人管事。二是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将免疫规划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且作为村医及相关责任人员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二、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和定点接种门诊规范建设

1、加大宣传力度

卫生院在所在地书写至少两幅永久性标语,每村至少书写一幅永久性标语。

每季度用标语、墙报、入户就诊、发放宣传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预防接种的好处及意义,特别是利用4月25日计划免疫进行大量的宣传,以提高我乡群众对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2、规范接种门诊建设

我院于20xx年6月30日前,完成我院接种门诊规范建设,到达省级黄牌警告内容接种门诊建设要求。进一步推广村级接种门诊规范建设。

三、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根据我乡实际,规定每月召开一次村医例会和全年两次专题培训会。

利用每月的村医例会和全年两次培训会,重点对疫苗接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副反应监测、安全注射等知识进行有力的培训,提高村医的预防接种水平,以提高有效接种率。

四、具体业务工作

我乡安排每月一次冷链运转,全年12次冷链运转。分设接种点为:晓景卫生院、侯家村卫生室、暗塘村卫生室、苦竹村卫生室、高寨村卫生室和吴家村卫生室等6个接种点。主要以定点接种为主、上门接种和巡回接种为辅的多种接种模式。

1、认真做好我乡各村儿童出生摸底统计工作,提高儿童建卡率,使建卡率达98%以上;及时、规范录入目标儿童相关信息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

2、严格管理好冷链设备、疫苗和器材,对每次冷链运转做好记录,尤其对冰箱、冰柜的使用情况每天做好详细的温度记录,并随时清理好疫苗,做好疫苗的购进记录,以保证疫苗效价和疫苗的供应,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

3、乙肝首针及时接种:住院分娩的达95%以上,非住院分娩的达75%以上。

4、认真做好“十一苗”接种工作,保证以村为单位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率以上,并做好全乡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补种工作。

5、积极探索经验,推行定点接种工作,保障有效接种率。

6、加强流动儿童管理,使每位流动儿童得到应有的免疫。

7、开展二类疫苗(有偿疫苗)的接种工作。

五、加强对村级免疫规划工作的督导

1、每一轮冷链运转前由各村卫生室对目标儿童进行摸底,由卫生院防保办统一对疫苗进行配发,并到各村接种点进行免疫规划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导,督导村卫生室做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并指导村卫生室做好免疫规划接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对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实行查漏补种,以保证我乡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使我乡儿童得到应有的接种。

2、每半年一次卡、证核对,全年不得少于两次,以保证卡、证符合率,及时对漏卡儿童进行补卡和对外出儿童掦卡工作。

3、要求村卫生室人员次月1日前上报本村“目标儿童动态管理一览表”。切实做好流动儿童管理工作。

儿童心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儿童;计划免疫;心理干预

儿童计划免疫是指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起到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在日常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儿童看到接种人员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很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导致哭闹,反抗,呼吸、心跳加快等心理生理反应。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儿童接种时的恐惧感和疼痛感,减少了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注射的健康儿童800例,年龄1个月~7岁,其中男412例,女388例。有针对性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方法

1.2.1首先对全部接种对象建立完整的计划免疫档案,做到表、卡、证相符,系统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情况。接种前向家长宣教预防接种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及免疫接种程序等,使家长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

1.2.2创造温馨的接种环境,在接种门诊配置候诊室和接种室,保证候诊室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墙壁四周涂上温馨的色彩,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报,挂上色彩鲜艳的气球,并配备儿童喜欢的玩具、图书及动画片等,提供开水、纸巾、纸杯、体温计等物品。接种人员穿粉红色工作服,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

1.2.3接种人员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尤其对接种技术要求高、易出现接种反应的疫苗(如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要选择接种技术过硬的人员接种。负责接种的护士严格检查疫苗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疫苗是否变浑浊等,认真核对儿童的姓名、年龄、性别、接种证、接种疫苗类别等,在注射疫苗时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炎症、瘢痕、硬结等,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2.4良好的服务态度,小儿在就诊时由于紧张和害怕,对医务人员的每一句话都很敏感,医务人员的面部表情、动作、态度和语调等会影响小儿的情绪和心理变化[1]。因此护士应微笑服务,和蔼可亲,依据儿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婴幼儿期儿童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观感觉和要求,但容易被周围的环境转移注意力,分散婴幼儿注意力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2]。我们先给予抚摸、哄逗,用其喜爱的玩具、糖果分散注意力,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接种,减少疼痛哭闹。学龄期儿童初步具备个性特征,好表现,喜欢鼓励和表扬,应先与他们亲切闲聊,称赞其漂亮、勇敢,让他为其他小朋友做表率,增强其自信心,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接种。对于不哭的儿童给予小红花贴在手臂或前额,满足其自尊心,增强荣誉感,使其以后的预防接种能更好地配合。

1.2.5接种后健康教育,儿童接种疫苗后,嘱家长带小儿在接种室休息30 min,观察小儿有无不良反应、情况良好方可离开。告知家长预防接种后相关知识,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勿用手抓挠,以免注射部位诱发感染,让孩子注意休息,不做剧烈运动,适当饮水。接种后若出现不良反应,一般1~2 d后可自行缓解,不需要特别处理,若不良反应持续加重或长时间未缓解,应及时就诊。

1.2.6开展短信平台和电话咨询、回访业务,由于大多数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对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不熟悉,为了避免出现漏种、重种、早种、迟种等问题,我们对前来接种的儿童纳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利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建立接种儿童短信平台数据库,定期向建档的儿童家长发送短信,提醒家长接种时间,督促家长配合做好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儿童接种率。并不定期发送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短信,如接种疫苗的目的和意义、疫苗品种、作用、禁忌证、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家长逐步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开通预防接种门诊咨询电话,随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建立接种后电话回访制度,询问接种反应,对接种后引起的各种反应作详细登记分析,并对家属进行具体指导。这些主动沟通措施增加了双方的互动,缩短了护患距离,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和依赖,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3]。

2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是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我们将"以人为本 温馨护理"的护理服务理念及人文关怀融入到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施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使儿童以及家长正确地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提高了预防接种的依从性,提高了接种率,保障了儿童的权利,有效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根据受种儿童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降低了儿童预防接种时的哭闹情绪,改善了儿童的恐惧紧张心理,提高了接种满意度,减少了接种不良反应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有效地促进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03.

[2]李素华.舒适护理在婴幼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6):1626-1627.

[3]Callaghan S,Copnell B,Johnston 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 securement in the pediatric setting[J].J Infus Nurs,2002,25(4):256-264.

儿童心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受多种因素影响,流动儿童全程免疫接种覆盖率低,存在免疫空白,常成为各类免疫相关传染病的易感对象。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武进中医院预防保健科积极探索实施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新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其工作做法与取得成效及工作体会作一简介,供同道参考。

1 主要做法

1.1 部门配合,加强管理由于各级政府把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开展情况列入对各镇(街道)、村(居)干部的年度目标考核,有力地促进了流动儿童服务管理齐抓共管,整体推进。主要是充分发挥计免专管员与社区医生的作用,同时每季度会同外口办做好流动儿童排摸,及时采集暂住人口身份、居住、卫生保健等信息,使卫生系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1.2 强化宣传,提高意识针对外来人员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的特点,除了在暂住人口登记处等源头宣传教育外。同时,开展“同乡示范”教育,通过现身说法、乡情示范来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另外,加强主题宣传与搭建宣传平台等途径,在积极做好日常宣传及“4月25日免疫规划宣传日”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讲师团,走村入户开展宣讲、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预防接种知识。由于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使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从被动转为主动,及时为流动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1.3 关口前移,建卡查验由计免专管员与社区医生等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对未在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建卡的流动儿童,立即填写《现场建卡联系单》,督促流动儿童的家长带孩子到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建卡接种。对已建卡未按期接种的流动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对漏种流动儿童及时进行补种。同时,加强与教育部门联系及协调,督促各类托幼机构、小学和初级中学查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对无《接种证》的流动儿童视为未接种,4个月内安排完成基础免疫。

2 取得的成效

2.1 是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由于多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规划质量。卫生部门除了负责辖区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规划管理和组织实施,做好宣传培训、疫苗分发、预防接种、疾病监测等工作外。同时,教育部门负责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配合开展未接种和未完成全程接种儿童的补种工作。另外,公安、人口计生和外口办等部门搞好流动儿童登记和统计工作,摸清应接种儿童底数,协助做好儿童预防接种的免疫规划工作。

2.2 是接种意识显著增强 由于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极大地增强了流动人口对儿童预防接种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的感性认识。同时,流动人口深切感受到了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带来的好处,巩固促进了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科学、有序、健康的发展局面。

2.3 是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2006至2011年,全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新建卡数从260多人逐年上升至1300多人;连续居住3个月及以上的流动儿童建卡率达到95%以上;刚满一周岁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预防接种门诊在服务数量、质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2.4 是相关疾病有所下降 结合麻疹、脊灰疫苗、乙脑疫苗等各类疫苗查漏补种工作要求,将流动儿童纳入查漏补种重点对象,使全镇流动儿童免疫相关疾病发病率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有力保障了流动儿童的身体健康。

3 工作体会

3.1 领导重视是促进工作开展的关键武进中医院高度重视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切实把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摆上公共卫生工作重要位置,优先考虑,重点保证。并成立了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项目工作的开展。

3.2 部门协作是抓好工作成功的基础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不易管理的特殊性,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工作难度非常大,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仅依靠卫生部门,而没有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是不可能将这项工作做好的。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多部门的通力协作。组织协调卫生、计生等部门人员开展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主动搜索工作,协助发现新迁入儿童,督促其到医院接受保健服务,从而确保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工作项目的成功。

3.3 加大宣传是提高工作的有效途径 只有把儿童保健知识宣传到位,让流动儿童家长能了解到国家提供的免费预防接种服务,并体会到儿童预防保健的重要性,流动儿童家长就会变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转为主动要求服务,流动儿童预防保健覆盖面就会得到有效提高。为此,武进中医院预防保健科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如新闻报纸、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从而广泛传播卫生知识,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卫生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