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范文第1篇

戏剧教育是指在课堂或学习中,广泛使用戏剧工作原理和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达成某种特定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

它根据参与者的年龄,基础,若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或者教育成果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类型。

比如,针对18~20岁的大学生进行的专业戏剧表演训练,如中戏表演系,为将来成为演员做准备工作,也是戏剧教育、它也是戏剧教育的一种,可以称之为表演的职业化训练教学。

那针对没有戏剧基础的小学生,作用戏剧范式,解决班级,心理,家庭等问题的教育戏剧,也就是DIE,也是戏剧教育,只是教学对象和目标不一样而已。

(来源:文章屋网 )

戏剧教育范文第2篇

对戏剧教育的执着与忠诚

熊佛西从小爱好戏剧,大学毕业后,父亲要他跟着做生意,他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拜世界戏剧大师马修士为师,专修戏剧,成了马修士门下一名勤奋的学生。这时他对戏剧就不是一种自发的兴趣爱好,而是一种自觉的事业追求。他立下宏愿,回国后要为振兴中华而献身。三年后,他拿着硕士文凭回到祖国,各用人单位抢着聘他。他毅然接受了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的聘请,到戏剧系当主任、教授,开始了戏剧教育的生涯。

熊佛西走进“艺专”戏剧系,等待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重重的困难和挑战。当时,外有黑暗的社会势力的摧残,政府欠薪,内有思想的混乱,教师离职,学生迷茫。他以顽强的毅力,冲破了层层障碍,苦干了一年,戏剧系面貌大为改观,工作大有起色。这却招来了军阀政府敌意的目光,说“戏剧系都是共产党”,强令解散。大革命前夕,北洋军阀覆灭前的疯狂屠杀,熊佛西陷入彷徨苦闷之中,但是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愤怒地自编自导了四幕话剧《蟋蟀》,抨击军阀互相恶斗残杀。话剧触怒了施暴政的,他被捕入狱三天。当奉系军阀被赶出北京时,熊佛西便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为恢复戏剧系四处奔走,终于获得批准,立即召回已分散的师生,又重新投入建设戏剧系的忙碌之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到前线去,到大众中去宣传抗日救国。此时熊佛西也深感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话剧远离大众、只局限于知识分子和城市平民之中是没有前途的,因此应晏阳初平民教育会的邀请,于1932年1月率领部分师生奔赴河北定县农村开展戏剧大众化的实验,在农村开办戏剧学习班,建立农村剧团,培训农村演员,搞得轰轰烈烈,其成果震惊中外剧坛。可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实验基地又被摧毁,他又只能痛心地离开定县,流亡西南。但他仍心系戏剧教育。1938年,他流亡到成都。1939年8月,新兴的四川省戏剧教育实验学校成立,熊佛西任校长,已经中止了的戏剧教育在抗战洪流中又继续了。熊佛西应着时代的脉搏,适应抗战的需要,充分发挥戏剧的功能,使它成为锋利的战斗武器,担负起宣传抗战、动员民众的社会责任。这样,学校又成立了“攘外必安内”的反动当局的眼中钉。1941年,四川省参议院通过决议解散“省剧校”。“省剧校”解散后,熊佛西在战乱中颠沛流离,但仍不忘戏剧教育。抗战一胜利,他便来到上海,应顾仲彝的邀请到上海戏剧学校任教授。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战后重建戏剧教育的工作中去,想不到还没到一年,市参议会便以“节约开支”为名“裁撤”“剧校”,上海滩并没有因抗战的胜利而天开云散。在乌云笼罩下,熊佛西勇敢地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驳斥“裁撤剧校”的种种谬论,与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名发表公开信,反对“裁撤剧校”,坚决支持学生的护校斗争。学校保留下来了,校长顾仲彝被逼走了,田汉、洪深等力举熊佛西任校长,他又一次在风波中挑起了这副重担。然而他面临的是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扣发经费、不给校址、通辑学生的事情接踵而来。“教职工则当空卖绝,不能得一饱。”(注:《遗爱在心总难忘——原四川省剧校在蓉校友集合追念熊佛西校长纪实》,《戏剧艺术》1982年第2期)熊佛西和大家一样穷困潦倒,和师生团结苦干,靠每周举行公演卖艺得来几文钱,买点山芋熬稀饭糊口度日,如此困境一直延续到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了,熊佛西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从头学起,从头做起”八个大字,意气风发地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来创办新的戏剧教育。他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完善戏剧教育的体制、教师队伍,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体制、剧场和图书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作出了他特有的贡献。

在漫长而崎岖的戏剧教育的征程上,熊佛西义无反顾地走过来了,立下了一座令人瞩目的丰碑。

大胆开拓和锐意创新的精神

人们在生活中,都会受到特定的文化模式的制约,凡事来了都习惯按常规走路,若要突破这个模式,就必须具备开放的文化心理,在价值观念上、生活和工作方式上有个根本性的转变。1922年,熊佛西进“艺专”,拥护“国剧运动”,主张戏剧系办成戏曲科班;拥护新兴戏剧,主张戏剧系办成新兴学府。戏剧系应何去何从,年轻的系主任熊佛西不以自己的观点来决定办学方向,而是走民主的道路,组织师生进行辩论,这表现了他的胸怀与气魄。管理上的新观念、新做法经过辩论,使大家认定戏剧系应是训练各方面人才的大本营,是新兴戏剧的实验中心。确定了办学的方向后,熊佛西一切从实践出发,探索着新兴话剧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新路子、新体制。

“艺专”戏剧系在城里办学,定县农村该如何办戏剧教育?他深入农村后,敏锐地感到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式的,一种是社会式的。社会要进步、要发展,非重视社会式的教育不可,而戏剧又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最好方式,它能在娱乐中给人以教育。在农村“戏剧简直是农民的唯一教育”。(注:熊佛西《大众化之实验》,《熊佛西戏剧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版)为了充分发挥戏剧社会教育作用,在内容上他创作了一批“农民剧本”;在形式上根据农民看戏剧的习惯创建了农村露天剧场,创造了一套演出方法,很有效地通过戏剧给农民以新的思想文化教育。在学校式的教育方面,受条件限制,不能办戏剧学校,他就开办戏剧培训班,将那些对戏剧有浓厚兴趣又有表演才能的农村青年,招来培训,培训后回到村里去组织农村剧团,这方法很有效,很快农村剧团在定县遍地开花,掀起了一个新兴的农民戏剧运动,使戏剧大众化实验有了新的开拓、新的发展。左联一开始就把大众化当作文艺运动的中心问题,号召全体盟员到农村、到社会的底层中去,去普及革命文学,但左联的戏剧大众化,还只是为大众写戏,到大众中演戏,演戏给大众看。而熊佛西是教会农民写戏、演戏,农民与农民、演农民,演给农民看,这是彻底的大众化,是大众化的深入发展。熊佛西的创新成果在农村开辟了戏剧大众化的新天地,在中国戏剧教育史上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模式。

抗战期间,熊佛西在动乱中创办了四川省戏剧教育实验学校。形式的急剧变化催生了他的新理念:“戏剧在战时是锋利的战争武器,在平时是有力的教育工具。”(注:熊佛西《五年来的抗战戏剧》,同上)“这个学校不是一个传统的学校。它是适应抗战需要的一个新兴社会教育的机构。”“它是后方抗战宣传的一个枢纽,也可以说这个学校的成立,对于我们自己是一个战时教育的建设,对于敌人是一个文化炸弹的还击!”(注:转引熊佛西研究小组《熊佛西传略》,《现代戏剧熊佛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12月版)在风雨飘摇中,熊佛西没有关起门来办学,让学生只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拉出去,担负宣传抗战的责任。他们组织剧团在城里公演,激发民气;到农村巡演,唤醒民众;到部队去演出,鼓舞士气。学生在演出中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学生与教师连成一气,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由此我们看到,熊佛西对抗战时的戏剧教育有着新的思路,教育完全与社会的抗战洪流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戏剧的战斗武器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熊佛西深知戏剧是要靠对戏剧教育有兴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来办,所以必须爱惜人才、尊重教师。学校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要办一个高水平的学校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他都荟萃了一批戏剧精英,像曹禺、陈白尘、欧阳予倩、叶丁易、靳以、杨村彬、佘上沅、陈治策等,都曾在他任校长的学校里任教。他还广泛地聘请名演员和国外艺术家来校讲课或演出,多方招贤纳士,这既充实了教学力量,又活跃了艺术空气和艺术气氛。社会上的许多新鲜东西及时地进入了课堂,增强了戏剧教育的活力,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通。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生是主体。熊佛西爱学生是有名的,对学生讲话都说“我的孩子们”,这说明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的爱,是一种真挚炽热的爱。有的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无法上学,他就用自己的薪金供他们读书;有的进步学生遭到反动当局迫害,他就冒着风险把他们保护起来,转移出去;学生没有蚊帐,他出钱买;学生食堂缺粮食,就将自己家里的存粮送给食堂。作为教授、校长,熊佛西在戏剧教育史上树立了高尚的师德风范。

熊佛西在办学过程中,处处表现了他对个人的承认与尊重。教育是树人的工程,在当时束缚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虽然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但作为旧的文化意识,不是一两次运动就可以洗刷干净的,它还会顽强地以各种形式积淀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之中,一遇上实际问题,就以共性淹没人的个性。熊佛西不然,凡事都要考虑人的个性。在“艺专”戏剧系时,师生对办学方向分歧很大,他就通过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了个人看法,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了,还有极少数人不一致,他也不将大多数人或系主任的意志强加于极少数人,而让少数人自由选择留下或离去。熊佛西这样做,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能否尊重个人的自主性、主体性的文化观念问题。

戏剧教育范文第3篇

国内学者李婴宁认为,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简称 DIE)是指在教育中运用戏剧游戏元素,或运用剧场呈现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戏剧游戏”是在教育中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李海英给出了相似的定义:“教育戏剧”是在社会文化及普通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戏剧方法,也就是把戏剧元素作为教育方法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

绘本在英美国家被称为“picture book”,在日本被称为绘本。绘本的主题范围非常广泛,故事内容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事件,富有童趣的图画和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在无意识中收获快乐,逐渐建立起社会责任感,推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

二、挖掘绘本价值,开展教育戏剧活动教案的基本过程

(一)绘本分类

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境化、口语化、形象化的特点,教师在设计、编写教育戏剧活动的教案时,对绘本分类可以从主题进行选择,如:艺术、认知、勇敢、自然环保、情绪管理、想象力、交通工具、安全保护等。也可以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领域进行划分,如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的五大领域。如绘本《哈利去医院》讲的是,哈利病了,必须去医院。可他从来没去过那里,要在陌生的医院环境里过夜,他觉得很害怕。在爸爸妈妈的安慰、医生护士的帮助下,他的毛绒玩具兔子巴尼的陪伴下,哈利最终了解到,医院其实并不是可怕的地方。

(二)巧用方法改编绘本内容

国内学者王添强指出,对于不同的活动方式,可以采用“故事结构”分析法和“故事探究”分析法。对于领域化的绘本教育戏剧活动,以“故事结构”来解构绘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经过大致归纳的故事成分为:主角、情境、引入、探索、意外、选择、高潮、逆转、解决等,按照故事成分。在综合化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主题分类采用“故事探究”分析法。编写活动教案时,采用“概念地图”的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解构,围绕一个绘本内容改编的教案涵盖五大领域的目标,一个绘本教育戏剧的活动可以进行五次,每次40分钟左右。绘本教育戏剧活动由浅入深进行一般以暖身游戏、主题活动和放松游戏的方式展开。以《哈利去医院》为例,以“故事探究”中“概念地图”分析法解构绘本,可以按照五大领域的方式进行。语言:生病要去医院,哈利面对陌生的环境;哈利在医院做了什么身体检查;哈利如何平复内心的害怕和紧张;父母为哈利的勇敢坚强,感到骄傲。健康:生病需去医院,接受治疗才会好;了解身体检查过程。艺术:使用医院用具扮演娃娃家;自己想象成赛车手驾驶小卡车去做检查。科学:生病的原因。社会:父母的陪伴;了解医生和护士是高尚的职业。

三、绘本在教育戏剧表演中的价值

(一)绘本能调节幼儿的情绪管理

绘本饱含童真、童趣,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情节发展曲折有趣,简练的文字搭配精美的图画,很容易吸引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在现实的社会中,绘本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释放幼儿的压力,另一方面绘本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情绪、认识情绪发生的原因控制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不乱发脾气或无理取闹。从绘本故事内容的角度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帮助幼儿平复内心的情绪波动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故事中的各种情绪词汇、表达的语言和方法,使幼儿可以探索自己的感受,让身体达到放松的状态。幼儿经常阅读情绪管理类的绘本,会知道引起某种情绪的原因,在故事书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二)绘本充分提高幼儿的想象力空间

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阶段,想象力可以将幼儿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实现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教育戏剧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孩子表演的方式,它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情景,将孩子置于这个情景当中。首先,幼儿可以通过绘本封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绘本中会有许多隐藏的细节,教师要挖掘细节,让幼儿深度想象,让幼儿以不同角色投入戏剧之中,引导幼儿真正通过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对故事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幼儿的思维潜质,鼓励幼儿提出有创造性的发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最后,教师请幼儿分组运用肢体动作定格绘本场景,教师可以用相机把画面拍下,鼓励幼儿讲述每个场景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三)绘本能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水平

绘本为幼儿提供使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绘本在绘本教育戏剧活动中,教师采用情境式引导,将幼儿带进故事情节中。幼儿说出更多发自内心的情感丰富的言语,幼儿的语言得到了情感上的提升,幼儿学会用一些语气助词,让语言更具有感染力。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看重的是幼儿在绘本故事中的体验,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对故事情节表演的欲望。教师对绘本内容进行改编时,根据故事人物情节引导幼儿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让幼儿全部参与进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领幼儿在虚拟情境中的体验。

戏剧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戏剧教育 儿童教育 教育戏剧 儿童戏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06-02

儿童一般具有想象和扮演的冲动,这是与生来的戏剧天性。戏剧比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更具灵动性,比起音乐、舞蹈艺术更具直观性,是融合了外在的画面、声音、动作、表情和内在情感的立体表现形式。戏剧舞台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虚实结合的世界,以最接近儿童精神世界的体验形式,通过角色扩展人生经历,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舞台上,思维、行动、感情各种生活元素同时受到触动,无论是对塑造完整人格的基础、作为和成人互动交流的平台,还是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都有着深刻的意义。而且世界发展的多元化带给了儿童更多的戏剧创作元素,丰富了戏剧教育形式和路径,这无疑是对现代戏剧教育的极大促进。

一、戏剧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的指导理论

整体主义和过程哲学是戏剧教育的两大思想基石,整体主义强调生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统一关联的实体,其关注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包括逻辑与直觉的关联、身与心的关联、人与社会的关联、自我与本我的关联等。

过程哲学认为世界的存在是过程性的,是动态的,身体和心灵是同一过程的两个要素;并且用“摄入”的概念试图消除认识论的二元对立,提倡重视对过程的检验。怀特海说:“感受者是从自己的感觉活动中出现的统一体。”

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应该将儿童看做一个完整的、与外部整体结构相互关联的个体,既要注重个体能力的激发,更要注重与整体关联性的协同。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依赖静态的认知,甚至刻意抽离关联性,而应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为培养动态认识提供条件。

(二)教育学的指导理论

为戏剧教育提供教育理论依据和基础的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和美国教育家杜威。基于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卢梭提出了 “在戏剧实践中学习”理念,杜威发扬了这种思想,在其“教育即生长”的基础论点上,实践了用互动戏剧的形式让儿童身临其境,扩展经验。

(三)戏剧教育的目的

人生的终极目的无疑是对于幸福的追求,然而幸福的人生除了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更取决于对幸福的感知。现代教育理论体系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幸福的人生有赖于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的塑造,因而,对人的发展可能性和对健全人格培养方面的转型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儿童戏剧教育的目标是与此紧密契合的。服装道具、舞台造型、音效场景都能让儿童获得审美的感受;角色的行为给了儿童对社会生活的思考的机会;儿童的语言表达、身体控制、感情流露、表情传达都可以在参与戏剧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的机会。戏剧还是一种群体艺术,不但可以获得更多与同龄人接触、分享的机会,更提供一个与家长、教师沟通的平台。

二、戏剧教育的体现形式

戏剧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目的的形式,所以,它首先体现的固然是艺术形式。如在英国就形成了相当成熟的“剧场教育”,儿童既是观众,也可以参与到舞台表演中,在不脱离原有主体情景和角色的情况下,剧情随着儿童的创造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观众、剧本、剧场等主要艺术元素覆盖了儿童的视野,儿童从单纯的观众发展为演员、导演、作家、设计师等,通过戏剧的方式将想法表现为现实的行动,在娱乐的过程中鼓励思考、体验感受情感。

其次,戏剧教育也作为教学工作的一种媒介体现出来,它具有教师教和儿童学的双重内涵,是体验、分析和反思生活的舞台,并通过角色扮演来验证、强化生活经验,提高儿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效率。即兴表演和教师入戏通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利于加强儿童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儿童乐于创造、敢于表现的天性。

最后,戏剧教育是作为儿童成长和身心发展的手段进行体现的,这也是最有现实价值的体现形式。[1]儿童在参与过程中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进而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联,通过重视过程的检验方式,通过这种直面生活的艺术,让儿童养成自发思考的习惯,丰富经验,学会生活,直接培养创造性表达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在儿童认知社会的初级阶段,对其个性的养成和心理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三、戏剧教育在儿童教育中的影响

(一)对能力的影响

1.对创造力的影响

戏剧综合了几乎所有的重要艺术元素,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在戏剧活动中,儿童可以在剧情、场景甚至服装道具中得到形象思维的锻炼,启发联想,丰富想象力。培养出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就能渐渐培养出其创造力。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想象力是艺术表达形式的专有特征,而创造力正是基于想象力的表达,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戏剧通过其特有的动态体系,使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儿童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另外,舞_音效、背景音乐和剧情场景的默契配合,能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互相沟通、互相联系, 协调发展,对提高儿童的思维想象力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2.对观察力的影响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人类的认知过程都是从观察开始的。要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对其观察力给予重视和充分训练。诚然,戏剧活动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对象,吸引儿童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如除了人物的性格、体貌,还包括物品的色彩和形状等,同时由于需要对服装、道具、场景、舞台之间进行协调搭配和布置,也起到了提高观察力和识别力的重要作用。戏剧的内容和场景大多出自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乃至童话故事中,只有对身边事物乐于了解和仔细观察,才能够把角色扮演得更加形象、生动。有时候儿童会通过记忆曾经历过的情景而再次把以往的经历在舞台上体现出来,这会更具创造力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深化对当时观察结果的理解。

3.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达到的目的,也是一种生活化、具体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体验,让儿童有机会对知识和经验进行应用,达到学而时习之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以掌握火灾自救的经验为目的的戏剧题材中,孩子们大叫“着火了,着火了……”,在老师与儿童共同凝造的紧张气氛中,让置身其中的孩子真的有“着火了”的紧张和害怕。然后老师再对自己制定的措施加以演练,进而可以提出一些扩展性教学问题。

戏剧教育的设计者应多使用创作性戏剧,以引导思考为目的设计场景,为儿童创造提问机会,而非单纯地扮演或者背台词。让儿童在情境中有动态处理角色间关系的需要,逐渐能够独立地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迅速反应,激发其对现实生活过程的联想,完成其对新的知识、经验架构的掌握,从而提高其不断超越原有水平的反应能力。在戏剧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身边的事物投射自己,再以现在自我的理解为基础,尝试表现一些相关的行为,不断地提高其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认知水平。

通过体验不同角色的互换,让儿童以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出发,培养其对事件更为客观和全面的理解,树立儿童进行深度思考的主观意识。

4.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对于创作型戏剧,是没有固定脚本的。一方面,儿童在“被迫反应”的语境中,能够学会组织简洁的语言或者使用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采用老师的设计框架,儿童和老师一起参与剧情,在大家共同讨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儿童动手动口的学习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儿童必须注意理解老师对剧情路径的安排,进而准确地描述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个过程能够快速地提高儿童准确表达自己意图的能力,促进与大家的交流。

(二)对人格的影响

1.对儿童主体发展的影响

所谓主体性, 是指儿童在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特质。儿童的主体性教育的目标,是在儿童意识中埋下现代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种子,进而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实现自发的、自我批判的对自身与社会的关联进行独立自主的认识和实践。这既关系到儿童作为一个整体,其完整权利的充分实现,更关系到其学习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儿童总是充满着好奇来探究世界,在他们眼前展现的不仅有事物的色彩斑斓,也有美妙旋律的多彩风姿。由于戏剧的综合性,老师不但可以通过组织戏剧活动鼓励儿童成为积极的戏剧爱好者,更为老师提供了发现儿童的主体个性和在其他领域的过人天赋的途径,让孩子的特长在一开始就能得到充分的肯定,扩大其成长空间。[2]

2.对道德感情的影响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儿童意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从小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 为完善型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科学研究发现,焦虑、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等负面情绪多产生于左脑。不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集中精力,效率自然就低。目前没有办法可以迫大脑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 然而戏剧是一个充分协调左右脑动能的活动,对情商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助益。

四、结语

早在18世纪,卢梭就指出生活和经历才是儿童学习的正确途径。我国数十年来形成的成绩第一的教育风气,分数等于能力的价值体系看似牢不可破,然而从本质上看,这种把不同的人变成同一种人的教育方法,与人类追求幸福的终极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戏剧教育是让每个人去发挥他的不同,追求开放、宏博、多彩的人生经历,打破应试教育对人性的扭曲、尊重个性主体的发展,虽步履艰辛却是大势所趋。在深化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戏剧教育无疑是最容易实现、推广和普及的手段,对儿童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参考文献:

戏剧教育范文第5篇

    1.创造和谐氛围,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对于美的理解,更多的认为是人的价值观取向,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大学生的对审美情趣就会趋于低俗化,这也是目前大学生对存在的问题,因此,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关注的。我们知道,戏剧特别是话剧要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就必须深入了解其内涵,从而完成戏剧表演的艺术传播使命,使学习者和欣赏者明确全方位提高其要求与目标,继而可以携领广大戏剧爱好者走上新的台阶,创造艺术文化的和谐氛围。戏剧表演交流的沟通对于培养学生自信心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友好平等的交流,使学生有亲切感。这种交流不仅是学生艺术方面提升的有益铺垫,也是其自信心的良好体现。我认为,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表演过程中,作为戏剧爱好者,应先培养良好的艺术心态,进而将这种心态提升为艺术方面的造诣,从而使自我得到提升。

    2.树立审美信心,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位

    戏剧中话剧的题材采选更为丰富,在表演的新颖方式上更为标新立异。因此其学习者的接受面也在扩散,带给受众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校园话剧活动质量的提高,目前大学生在选择剧目上随意性较强,造成很多经典剧目在校园中的流失。在当今社会艺术形态、艺术种类多样的环境下,带给大学生的不是艺术创新,而是艺术创造,很多大学生在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中,把一些经典的话剧改编成闹剧,把原来的话剧形式和内容总体改变了,甚至是背道而驰,经典话剧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内涵没体现出来,大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把艺术创新误解为艺术创造,结果使得经典不再经典。话剧可以从根本上净化校园戏剧活动这片园地,这要求大学生选择体现爱国主义、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创新精神、时代精神、崇高精神和艺术性高的经典剧目和现代优秀剧目,使大学生体会剧目的内涵,引导大学生观众增强审美情趣,使其在人文主义方面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领会其意境,更加注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当今社会的时代性,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无论在任何领域都强调“科学性”,那么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和大学生艺术创新上我们都要坚持这个“科学性”,那么,当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要说的也是这个以人为本。任长霞、焦裕禄、沈浩,这些先进人物都是由人民选择出来的具有时代先进性的突出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先后发表在各大报纸杂志等媒体上,更有一些电影、电视剧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广泛的传播,那么我们的大学生在选择艺术题材的过程中就有可供选择的对象,就拿现在我省各大高校都积极排演以张丽莉先进人物事迹为主题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艺术作品来说,学生在排演创作的过程中,要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她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体会她做为一位人民教师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斗志,培养其创新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正面和负面的情绪,并借助表演这一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表现,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表现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表演平台、参与包含话剧在内的戏剧表演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性时应注重动静搭配,表演和表现可提高沟通能力,可以使其有意识地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善于听取意见,尊重别人的付出,学会沟通协调。

    二、戏剧表演中的积极心态及其培养

    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大学生在精神层面上的沟通并施以文化传染的一种能力。戏剧艺术是声、台、形、表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表演出美妙的意境,领悟出美妙的艺术行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通过长期的、刻苦的、科学的方法训练而成。而这个学习和欣赏戏剧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更是增强艺术气质的一个过程。其中各种心理状态始终贯穿其中,非常利于开发学生潜能,戏剧对于艺术来说就犹如种植花朵一样,具备充足的水、养料和阳光,花朵必能争相开放。因此,在戏剧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既能奠定稳定积极的心理基础,同时增强学生信心。这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仅是潜移默化的,更是表演者的良好心态、艺术气质等各个方面的体现,可从多种层面引起大学生欣赏者的号召与共鸣,所体现出来的一举一动都情牵着艺术,学生参与校园戏剧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比课堂上、课本里学到的东西更多、更直接。这不是单纯的自娱自乐,而是对艺术修养的加强,这无疑是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如此才能提升校园戏剧演员的艺术素养,保证校园戏剧的演出质量。人的主观表达就是在感情与心态上的划分,情绪是艺术家们最直接的表达分享方式。这些心理活动直接支配、影响着戏剧作品的质量与心态。因此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与健康的心态是克服中各种不良心态的好药方,是戏剧表演成功的重要因素。曾闻听一名在戏剧学习中稍带自卑情绪的学生,为其塑造积极的学习心态,在不断的鼓励与引导下,这名学生不仅摒弃了自卑的情绪,且整个状态也极为放松,充满了自信,并学会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进而塑造了一名积极自信、角度中立、思维活跃的戏剧爱好者。

    1.深入创作者灵魂

    在戏剧的表演中很能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培养他们创造动力,磨砺他们的创新意志,对于坚定大学生创新信念,磨砺大学生的创新意志有极大益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21世纪,唯有创新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只有学会创造,才可能保持自然和轻松畅快的心情,才能生动地表达戏剧作品的思想内涵,用优美的剧情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令欣赏者受到感染。每部话剧都蕴含着创作家深刻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深情厚谊蕴藏在戏剧的每一个情节之中。表演者要想通过完美的表达令人们从中感受美的熏陶与情感的冶炼,必须从研究它的台词、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与感情特点。特别是体验生活,大学生深入人物的生活环境,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不仅可以从中带来创作的激情也能更加充分地诠释人物、表达主题。在体验不同人物的生活环境后,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不同的认识,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珍惜。从而使每位大学生都能从内心深处受到启发与鼓舞,只有这样才会受到感染充满激情。由此可见,积极的心态在戏剧的学习中能起到良好的表演效果,并带给学习者以正面、积极的影响,进而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与学习的平衡心态。在此过程中,表演者的文化观、世界观、道德观与人生观对其有很大的示范作用,而这又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个人修养是分不开的。

    2.反复推敲处理

    如何根据戏剧的内容,对戏剧进行必要的加工与处理,使其内容更生动呢。大部分戏剧作者未做明显细致的要求,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对戏剧进行二度艺术创作与处理是再创作的艺术。如何根据戏剧的内容、情绪与意境的需要,对戏剧进行必要的加工与处理,使戏剧更加感人,自己去体会、去感觉。尽量使戏剧中每个字都说得柔和、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