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洋主题公园;发展阶段;空间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4―0067―06

1 引言

海洋主题公园是以海洋为主题,集海洋生物研究与展示、环境教育、海洋科普、海洋文化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传播海洋文化、开展海洋科学知识普及、展示海洋科技成果以及满足人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的旅游需求的重要载体[1]。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海洋旅游以及内陆地区以海洋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逐渐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数量迅速增长,空间分布也逐步由滨海区域向内陆地区转移。地处内陆地区的人们不再需要长途奔波就能亲近海洋、认识海洋,感受海洋的博大精深,接受海洋文化的熏陶。但是,海洋主题公园的建设和持续经营是建立在巨额的投资基础上的,没有足够数量的旅游者和旅游消费也将难以支撑[2],其布局和经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我国海洋公园发展阶段的总结、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等的关系分析,揭示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成功经营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 发展阶段

截至2005年底,国内有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各类海洋主题公园约55家。从1932年开业的青岛水族馆开始,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各阶段海洋公园的项目设置、主要特征、盈利模式以及典型代表(见表1)。

2.1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以资源观光为主的初级萌芽时期

这一阶段是海洋主题公园发展的萌芽时期,全国共建设7家,占目前总数的13%。该时期的海洋公园主要以海洋动植物资源的初级利用为主,旅游产品主要表现为博物馆式的水族馆形式,主要功能是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观赏。这类展馆通常将海洋鱼类等养殖在玻璃水箱、橱窗式水池中进行展示,或者让游客参观海洋生物标本,游览面积很小,水箱容量有限,鱼类品种单一,容易使游客感到枯燥乏味,属于静态观赏类,不能与游客产生互动。典型代表有青岛水族馆、北海水族馆等。这个时期的水族馆对海洋旅游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式的,主要依托相关的海洋研究机构,组织形式上属于事业单位,无论从经营能力、经营思路,还是从资金来源方面,都难以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部分已关闭,部分正寻求合资改造。这个时期的海洋馆以青岛水族馆(1932)、广西北海水族馆(1978)等为典型代表。

2.2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观光与娱乐相结合的快速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属于国内海洋公园发展的快速发展时期,共有27家,占目前总数的49%。由于受到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的影响,90年代海洋公园得到快速发展和地域上的扩张。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开始多样化,有以科普教育为主的海洋公园,有以娱乐休闲为主的水上世界,还有以动物表演为主的海洋公园等。多数海洋公园都建有人造海底隧道,营造出了十分逼真的模拟海底景观,游客行走在全景隧道中,四周为透明观赏池,如置身海底。海洋公园的空间分布开始由海滨城市向西安、长沙等内陆城市转移。海洋公园内部结构上总体上仍以单体馆藏建筑形式为主,应用大型洄游水槽、展示缸放养更多的海洋鱼类;部分海洋馆在加强海洋动物展示的同时增设了海洋动物的表演场馆以及游乐园,观赏性更强,更加注重珍稀海洋动物的饲养和研究,并配置较为完善的酒吧、商店、餐饮等辅助设施。总体上,这一阶段的海洋馆在游憩活动项目方面开始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参与式旅游要求,但参与性不够,互动性不强,整体配套服务能力有限,如北京自然科学博物馆水族馆(1996)、山海关水族馆(1995)、青岛海豚表演馆(1995)、昆明水族馆(1994)等海洋馆就因为缺乏附属娱乐项目,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而经营困难,仅有少数几家如大连圣亚海洋世界(1995)、北京海洋馆(1999)、上海长风海底世界(1999)、广州海洋馆(1997)等经营良好。

2.3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休闲和综合游乐相结合的品牌扩张时期

这一阶段属于国内海洋公园的稳步发展时期,出现了大连极地海洋等较有影响的海洋公园品牌。2000年以来建有21家,占目前总数的38%。该时期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更加理性,更具个性化,对海洋公园产品结构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海洋公园不得不更加突出主题特色,如部分海洋公园内建设极地馆,模拟极地环境,向旅游者展示极地海洋动物并开展极地体验活动(如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等),部分海洋公园突出热带主题,以热带海洋生物的展示为核心(如海南热带海洋世界)。部分海洋公园已经成为以海洋为特色的综合性主题公园,娱乐休闲性更加突出,类似于“水上迪斯尼乐园”,除了珍稀海洋、极地生物展示、海底隧道、海洋剧场主题表演、科普馆、嘉年华、游艺设施等基本内容外,娱乐设施更加现代化,增加了四维动感影院、水幕电影,海洋游乐大街、潜水馆、海洋嘉年华等娱乐活动,有的海洋公园为了丰富游憩活动内容,还建有鸟语林、热带雨林等观赏项目。从空间分布来看,进一步向内陆地区推进,除了沿海城市以外,中部的多数省会城市也都建成海洋公园,西部也有少数城市建成海洋公园(如新疆盛贝特海洋馆)。海洋公园内部功能分区更加明显,更注重游客体验的营造,游憩活动项目更具特色,给游客充分的体验游乐空间,游览时间明显增加。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海洋公园开始向大规模、专业化、多功能开发转化,注重休闲和综合游乐的结合,强调主题公园的游憩功能,出现了一些连锁经营的海洋主题公园,如大连海昌集团将大连海洋极地馆的成功经营模式推广到青岛、昆明、成都、武汉等,形成了以极地海洋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品牌。这一时期的海洋主题公园以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和青岛极地海洋世界为典型代表。

3 空间分布特征

3.1 空间分布不均匀

55家海洋公园分布于全国23个省(市)。其中北京7家,台湾5家,河北、山东各4家,重庆、辽宁、 江苏、广东、上海、广西、福建各3家,海南、湖北各2家,其他地区各1家(见图1)。图2按发展阶段分别显示了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国内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情况。

3.2具有明显的近海岸特征

全国55家海洋主题公园中,有46家位于近海岸500公里范围内,约占总数的83.64%;有38家位于近海岸300公里范围内,约占总数的69.09%;有35家位于沿海省份,约占总数的63.64%。表明,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开发海洋主题公园具有不可比拟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3.3 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水平呈明显的耦合关系

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分布来看,东部40家,占73%,中部6家,占11%,西部9家,占16%,海洋主题公园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耦合关系。东部城市经济发达,海洋主题公园无论是数量还是投资规模均占有绝对优势,西部次之,中部最少(见表2)。以长江为界,南北划分(重庆市区和江苏南京按长江以北计,武汉和上海按长江以南计),长江以北27家,占49%,长江以南28家,占51%,两者基本持平。从我国三大城市群所拥有的海洋公园来看,海洋主题公园与城市群的发达程度也存在明显的空间耦合关系,即环渤海城市群18家,占32.7%,长江三角洲城市群7家,占12.8%,珠江三角洲城市群7家,占12.8%;三大城市群共32家,占全国总数的58.3%。

4 影响因素分析

4.1 旅游区位关联

旅游区位及其关联是影响海洋主题公园分布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海洋公园所处的城市来看,位于省会城市的有34家,另有21家位于非省会城市,但这些非省会城市均是旅游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厦门、深圳、桂林、大连、青岛、北海、三亚以及秦皇岛等。大多数海洋公园不仅地处旅游城市,还紧邻重点旅游景区或位于重点旅游景区内,所处城市的旅游景区集聚度均较高,具有很好的旅游区位关联条件。如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位于老虎滩海洋公园内,该公园每年有近300万人次的客流量,二者形成互为依托互为促进的格局;大连圣亚海洋世界位于星海公园内,该公园年游客量也超过300万人次,而且大连本身就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2006年5月1日开业,距离沈阳世界园艺博览园仅7公里;青岛极地海洋世界2006年7月22日开业,位于青岛滨海黄金旅游带上,毗邻我国12个部级旅游度假区之一――石老人部级旅游度假区内,附近的青岛海底世界也位于该黄金海岸旅游线上,毗邻青岛著名风景区鲁迅公园和第一海水浴场,客源市场十分丰富;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长风海洋世界依托上海这一国际性旅游城市,均构成了良好的旅游区位关系;北京的海洋公园全部位于城区,很容易与城市内部其他旅游景区共同构建旅游线路;广州海洋馆位于广州动物园内,厦门海底世界位于鼓浪屿风景区内等。由于这些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点多,且均是特色鲜明的城市旅游目的地,更容易实行产品组合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旅游产品体系,共同培植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树立良好的目的地形象,为海洋公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客源基础。说明是否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关系将是影响海洋公园投资选址决策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海洋公园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

4.2城市人口与经济水平

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阶段的海洋主题公园几乎全部建设在滨海城市或近海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也基本上沿海滨城市或近海岸300公里的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分布;近几年新建的海洋主题公园开始向内陆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转移(如武汉、重庆、昆明、成都等)。对55家海洋主题公园的地理位置分布研究发现,几乎都位于人口稠密的城市群(或大城市)内或热点旅游城市内,各海洋公园周边2小时可达的市场圈内的城市居民人口均在500万以上。这与美国华盛顿城市土地研究所进行的主题公园市场研究[3]提出的“一个大型主题公园的一级客源市场(80公里或1小时汽车距离内)至少需要有200万人口,二级客源市场(240公里或3小时汽车距离内)也要有200万人口以上”的结论相似。城市经济越发达,出游率越高,旅游消费能力越强。通过对大连圣亚海洋世界、老虎滩极地馆、北京海洋馆、上海海洋馆以及广州海洋馆等年游客量超过100万的几个海洋主题公园进行分析,发现海洋公园游客量与城镇居民一日游出游率[4]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二者之间建立的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见图3),回归方程为:Y=60.709el.4806x(x为城镇居民一日游出游率,Y为主题公园游客数量),R2值分别为0.8426。从回归分析可见,城市经济水平高的城市,居民一日游出游率相对也较高,城市及近郊旅游的客流量充足,为海洋公园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从海洋主题公园在所处城市的内部区位来看,一般位于大城市边缘区,距离中心城区车程大约20分钟之内,如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距离沈阳世博园仅7公里,青岛极地海洋世界位于青岛市中心城区边缘,大连的圣亚海洋世界、老虎滩海洋公园均位于市区内等,北京的几家海洋公园全部位于城区内。在旅游区位关系上,多紧邻其他相关旅游区,选址于主要公路干道旁,既利于整体形象传播和区域联动,又节省景区连接道路的投资,还能充分利用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和共享旅游目的地的配套设施。通过对国内年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的几家海洋公园来看,均位于重点旅游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如大连圣亚海洋世界、老虎滩极地海洋馆、青岛海底世界、北京海洋馆、上海海洋水族馆等)。可见,海洋主题公园要想取得成功,城市选择至关重要。

4.3 投资规模影响

任何投资项目,都应该有一个适度的投资规模和游客量门槛值,以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和规模经济效益。海洋主题公园往往投资巨大,经营成本高,需要有庞大的客源市场支撑才能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5]。从国内海洋公园投资来看,投资额越来越大,即从最初的几千万元到目前的几个亿元甚至十多亿元;空间分布逐步向内地转移。表3中,第一阶段7家海洋公园平均投资仅为0.62亿元,到了第二阶段平均每个海洋公园投资已达到2.22亿元,而到了第三阶段,上升到了3.20亿元。产生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海洋公园的投资地点开始向远离海滨的内陆城市转移,建设和经营成本提高;二是海洋公园的投资理念在逐步提升,近几年出现的投资额达到十多亿元的海洋公园已经不是20年前的单一功能的海洋(科普)馆了,而是集海洋生物观光、环境教育、动物表演、景观房地产以及商业游憩区等于一体 的综合性城市休闲社区。但仅仅从海洋馆的建设投资来看也呈现出了投资额逐步增大的趋势,主要是受到游憩活动方式更加多样化和游憩活动项目日益丰富的影响,新的海洋公园更加注重的是游客体验空间的营造和个性化服务的提供。

按55家海洋公园平均计算,每家的投资额为2.38亿元。这个平均投资额的大小并未能揭示最佳的投资规模。从国内海洋主题公园的经营状况来看,投资规模与经营状况之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相关性,因为投资规模取决于经营成本、旅游收入,而经营成本与海洋公园所处的区位、项目设置及游憩活动方式有关,旅游收入则与游客量、人均消费相关。海洋公园所处的城市不同、设置的游憩项目及其配套服务不同,则经营成本不同,人均消费不同。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地处省会城市的海洋公园的平均投资规模(2.68亿元,个)明显高于非省会的热点旅游城市的平均投资额(2.03亿元/个),沿海城市的海洋公园投资额(3.05亿元/个)明显高于内陆城市(1.70亿元/个),说明海洋公园所处的区位条件不同,对投资规模的要求也不同,地处省会城市的海洋公园客源比较充足,建设有更多更全的游憩项目和特色项目,导致投资额偏高;而地处海滨城市的海洋公园普遍有较大的投资规模,且游憩项目多样,并配套有景观房地产开发,平均投资额高于内陆城市。

因此,海洋主题公园投资方的资本能力对其区位选择、项目设置、活动方式组织以及经营模式等均有明显的影响。应在投资方的资本能力、区域旅游消费总量、行为特征偏好、客流量及潜在消费能力等进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合理提出投资规模的建议,再在游憩体验方式设计和选址点的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合理提出投资规模[6]。

4.4 开发理念

单一的景区型海洋主题公园,由于收入构成单一(主要是门票、纪念品、饮食等),重游率低,游览时间短(大约2―3小时),很难维持自身的持续发展,面对新的旅游竞争格局,必须有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从一般主题公园发展的实践证明,海洋主题公园的开发应该由单一的项目开发向区域整体开发转变,即从单一的“海洋主题公园”过渡到“海洋主题公园+景观房地产”再过渡到“海洋主题公园+景观房地产+商业游憩区”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通过旅游提升景观价值、促进土地增值后,企业将从景观房地产和商业游憩区开发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并形成主题公园、景观房地产、商业游憩区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企业盈利模式将大大突破以旅游门票收入为主的单一模式,而从旅游、房地产开发以及商业游憩服务中获得综合收益。这种理念已经被引入华侨城正在投资建设的上海新浦江城、北京世纪华侨城、成都天府华侨城、上海佘山华侨城、深圳东部华侨城、深圳欢乐海岸等主题休闲社区。宋城集团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成功地开发了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由于开发理念的变化,新的盈利模式的出现,海洋公园投资不再过度依赖海滨旅游城市,可以布局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城市。投资商、社区居民和地方政府等将从区域综合开发中获得不同的利益。从投入产出来看,企业通过配套开发景观房地产和商业游憩区所带来的收益完全可以化解高额的海洋公园投资和经营维护费用所带来的风险。近几年,大连海昌集团实施品牌扩张,拟在昆明、成都、武汉等内陆大城市建设海洋主题公园,并按照主题(海洋、极地)旅游休闲社区的要求来规划和设计,将主题公园、多功能休闲游憩空间、商业游憩区以及景观房地产的开发相结合,形成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大型或超大型主题旅游休闲社区。在投资结构上,以景观房地产投资为主,以主题公园投资为辅,体现了以旅游做人气、房地产创利润、商业游憩区(或主题酒店)创形象的开发理念。由于新理念的应用,海洋主题公园将不再仅仅受资源地的限制,而逐渐向海洋资源缺乏、但市场需求旺盛的内陆城市转移。

5 结语

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经历了资源初级利用的萌芽时期、市场全面启动的快速发展时期以及消费理性和个性化的品牌扩张时期3个阶段,各阶段在空间分布、海洋公园内的项目设置、主要经营特征、盈利模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近海岸性,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区位关联等因素的影响,与城市呈现明显的空间耦合关系。同时,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还受到开发理念、投资规模和模式的影响,在投资区位选择、开发模式决策时,除了开展一般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外,还应重点对拟建地点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区位关联条件、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等进行深入分析,为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针对现有的多数海洋主题公园开发理念落后,经营模式单一的问题,海洋主题公园的开发应从单一的项目开发向目的地区域开发转变,即由单一的海洋主题公园建设向集海洋主题公园、景观房地产、商业游憩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城市休闲社区转变,开发中将突出多功能休闲游憩空间建设。实现盈利模式由单一的旅游收入向旅游、景观房地产和商业服务等多途径收入转变,提升海洋主题公园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海洋公园由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的转移,推动海洋旅游、海洋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

致谢:刘庆余、徐燕、邹伟、吴希冰等参与了课题调研和统计,特此致谢。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游憩地空间特征研究》(400-2006092380)

[收稿日期]2006―10―11;[修订日期]2007―02―09

[作者简介]张立明(1966―),男,湖北监利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开发和旅游投资研究,E-mail:。

[参考文献]

[1]Milman A.The role of theme parks as a leisure activity for localcommuniti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1,(3):11―16.

[2]张立明.旅游规划与投资决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75―177.

[3]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3):237―245.

[4]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编.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4年)[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58―65.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生态旅游景区是一系列生态旅游点组合而成的、具有生态美学特征的、具有较为明确的主题和功能的一个旅游地域系统[(杨桂华,2004)。按照现阶段人们开展海洋旅游活动的区域,海洋旅游基本可以分为海岸带旅游(coastaltourism)、海岛旅游(island tom'ism)、远海和深海旅游(oceantourism)(潘海颖,2007)。海洋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定义为:以海岸带、海岛、远海和深海等海洋空间区域为依托,具有鲜明生态特征,注重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具有一定景观和界域的旅游地域系统。其中包含具有观赏和保护价值的海洋动植物、海洋地质构造、海域等自然资源,也包括一些相关的人工要素。

开发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其本质是将资源转变为产业的社会劳动过程。旅游开发往往强调因地制宜,有着鲜明的地域性。海洋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既是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又是海洋生态旅游市场的开发,资源是推力,市场是拉力;调查、规划、建设、经营、评估贯穿着开发的始终。

二、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研究回顾

国内外最早和最为系统的生态旅游景区是通过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来开发的。生态景区的理论研究晚于实际生态景区的开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海洋生态旅游景区的研究较多。岛屿以及小岛国最具代表意义的3s度假胜地受到较大关注,研究方向有物种特有性、生态系统独特性、地方人文感觉(sense nfplace)、旅游业依赖性、近海珊瑚礁开发、岛屿脆弱性等(David Weaver,2001)。

瑞士学者以西班牙东部巴利阿里群岛(BalembicIslands)等4个地中海岛屿的生态开发为研究对象,在生态旅游需求量、旅游者结构、当地居民生存方式,生态措施(当地政府政策保证、ISOl4000论证、生态标签)等方面做了详尽分析,提出了海洋旅游生态景区的九项评估指标(Dimitrios Diamantis,2000)。在《海洋生态旅游:议题与实践》专著中,作者一方面概括了海滩、海面、海岸带的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和调控理论;另一方面,用6个案例来考察海洋生态旅游景区的实践,比如马来西亚Sipadan小岛的潜水旅游、爱尔兰Shannon Estuary海滨的观鲸活动等(B.Garrod,B.Wilson and J.Wilson,2003)。

在我国,针对区域海洋旅游开发的研究,大多提到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原则。2002年,朱龙研究了蓬莱旅游度假区的再开发,提出蓬莱、长岛的生态旅游开发;周国忠等在2004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发表了系列论文,如《海洋旅游产品调整优化研究――以浙江为例》(2006)等。但涉及具体海洋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的论著,较为鲜见。

三、海洋生态旅游景区开发范式

海洋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中需要贯彻的核心思想是:旅游景区开发原理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结合,在旅游景区开发中注重事前预防、超前定位、动态监控、系统管理,其实质是合理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避免旅游资源开发导致环境恶化。

(一)景区开发条件分析阶段

在海洋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中,除了旅游资源分析和市场分析(本文对此两项分析,不再展开)以外,首先要考虑景区环境质量,其直接影响景区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景区开发项目的环境调查范围至少应是景区半径的1.2~1.5倍,通常需要确定景区环境调查的指标体系。

第一,景区生态环境调查。完整的景区生态环境调查包括社会、自然、经济三个亚系统,其中自然亚系统是环境调查的重点;既包括现状调查,也包括历史变迁的调查。主要的调查内容有:海岸带和海岛地理地质、海水、动植物、气候、土壤及土地资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污染危害)等等,重点是海岸与海洋资源状况、利用状况与利用潜力,特殊环境(如:河口、海湾、盐沼、红树林、珊瑚礁、海藻床等)环境特点与问题。

第二,景区生态系统分析与评价。包括景区生态系统分析、资源态势分析和综合分析。景区生态系统分析着重景区生态结构分析(即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各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过程分析(分析生态运行过程,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景区内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和作用)和功能分析(分析景区生态系统的资源生产功能和环境服务功能,分析生态环境功能需求以及评价生态系统对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资源态势分析着重景区的资源种类分析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等,尤其是要分析景区特有的旅游资源和海洋资源优势;考虑资源的稀有性和特殊用途,保护稀缺资源,做到用养结合、采补平衡。综合分析的重点是景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如淡水资源的供应量和利用量,海洋物种的保有量,海水污染承载能力;其次是生态环境与资源的相关性分析:明确景区生态系统特点和可以利用的生态资源,分析景观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的依赖程度和保护要求。

(二)景区生态功能区划阶段

在景区生态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提炼出景区生态特征、确立景区的生态保护原则、明确景区生态保护对象。具体海洋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特征和保护对象各不相同。比如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沙质海岸分布有40余列沙丘,最高处达44米,为我国海岸沙丘的最高峰,构成了国内独有的海洋大漠风光;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沙丘、沙堤、泻湖、林带和海洋生物等构成的沙质海岸自然景观及所在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海域重要的贝藻类基因库,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海岛海域生态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是岛屿及海域生态系统、贝藻类。

景区功能区划分一般以土地合理利用为最终表达形式。海洋是景区开发的主体资源,海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旅游是其主体产业。常见的海洋旅游景区的功能区有:自然保护区、特殊环境、风景旅游区、公园、特殊保护地、特产地、居住区等。生态功能区有明确的界域和明确的功能目标或指标。景区总是处在不断发展与变动之中,其功能区划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调整性,以适应不断发生的变化。

(三)景区市场运作阶段

虽然海洋是生物圈中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但现阶段,海洋生态旅游景区往往依托于一些海洋保护区和珊瑚礁生境。在坚持景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也能有效地实现生态环境的总体平衡。遵循旅游开发的原理,进行景区的合理定位、设计和建设,进行品牌建设,有助于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广东省南澳岛于2005年成为中国首个国家4A级海岛生态旅游景区。该岛海上生态游、渔区风情游、风车阵浏览、国际候鸟天堂岛屿观鸟游、搜猎海洋奇观、观看南粤第一道曙光等20多项海上生态游乐项目备受游客青睐,形成独特的南国海岛生态旅游品牌。

2005年,浙江省普陀山风景区以优秀的生态资源、优越的人居环境被联合国国际交流与合作委员会(CCC/UN)授予了“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光荣称号,结合宗教旅游资源优势,推进“世界佛教圣地、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

(四)景区动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景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景区水环境影响评价、景区空气环境影响评价、景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景区动植物影响评价、景区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石强等,2007)。而海洋生态旅游景区所依托的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称谓而又很难准确描述的术语。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除潮间带外,一般可以分为浅海带或叫沿岸带和外海带两类生态系统(毛永文,2003)。在现阶段,海洋生态旅游景区多位于浅海带生态系统,即自海岸线起到水深200米以内的全部大陆架,其湾、红树林、沼泽地带等区域较为重要;一些海洋生物的观赏,比如观鲸,需要考虑到远洋海区的生态状况。

第一,景区水体影响评价。其指导依据主要有海水水质标准GB309q、《中国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海洋监测规范HY003.1-HY/T003.10等。

第二,景区物种影响评价。主要关注海洋动物习性改变、生境变化、物种迁移和繁殖能力变化等方面,主要指标有物种数量、多度、性比、年龄比。

第三,景区景观影响评价。斑块、廊道和基质是其主要对象,景区开发项目与风景资源背景之间景观相融性可以用来进行景观影响评价。主要有形态、线形、色彩和质感等。

四、结论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TOPSIS法;对策建议

一、产业竞争力研究基础

(一)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产业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比较的内容和比较的范围。产业竞争力比较内容指的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产业竞争力比较范围指的是国家或地区,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分析应突出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等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比较优势原理和竞争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强调同一国家不同产业间的比较关系,而竞争优势强调不同国家同一产业间的比较关系。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因此,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决定因素是比较优势,而直接作用因素是竞争优势。

1. 钻石理论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产业竞争力由生产要素、需要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遇、政府六个要素共同决定。其中前四项是关键要素,后两项是辅助要素,它们之间彼此互动(如图1)。

(2)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分为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两类。

2. 显示性指标,用以说明国际竞争力的结果,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两个指标。显示性指标可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方法包括四种:一是“贸易专业化系数”(TSC);二是“出口绩效相对系数”;三是“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CMS);四是“显示性比较优指标”(RCA)。

3. 分析性指标,用以解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反映的是竞争力已经得到显示的解释变量或未实现的竞争潜力,可分为直接原因指标和间接原因指标。其中,直接原因指标又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与生产率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劳动生产率、成本、价格、企业规模等;第二类是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品牌商标、广告费用、分销渠道等;第三类是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售后服务网点和全球质量保证体系等。间接原因指标主要是指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要素”模型。

二、广州市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分析

(一)海洋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

结合广州市海洋发展情况,利用海洋资源、环境和人口为约束条件,选择四个量化海洋经济主导产业评价的基准指标:产业结构基准、市场竞争基准、效率基准、产业关联基准。

1. 产业结构基准

衡量产业结构基准选取的是经济弹性系数和产业集聚水平,经济弹性系数可以反映出产业的发展和萎缩过程;产业集聚水映的是产业生产的集中程度。

(1)经济弹性系数

产业经济弹性系是指产业的相对变化量与国民经济的相对变化量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η为产业经济弹性系数,θi,t为i在t年的产值∑θ,为所有产业在t年的产值。

(2)产业集聚水平

hi=(xj/x)2,(j=1,2,3,4,...,n)

其中:xj表示j行业i的经济活动水平,x为全国范围内该行业的经济活动水平

2. 市场竞争力基准

市场竞争力基准通常采用产业相对规模和产业环比增长速度来衡量,产业相对规模说明了目前产业的增长实力,产业增长速度则能说明产业的成长性。

产业相对规模m=Δy/y,其中:Δy表示该产业的增加值

产业增长速度v=yt/yt-1,其中:yt表示报告期产业增加值,yt-1为上一期产业的增加值

3. 效率基准

效率基准可以由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来表示,劳动生产率反映产业生产的效率,就业弹性系数反映该产业对于整个经济系统的就业的拉动。

劳动生产率e=xi/li,其中:xi和li分别为i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

就业弹性系数d=r/g,其中:r和g分别为广州市就业人数增长率和海洋生产总值

4. 产业关联基准

对产业关联基准的测度,选取产业对地区经济带动率和产业贡献度。都能反映出海洋各产业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与贡献作用。关于海洋产业间的关联系数,采用了灰色关联模型测度。

产业对地区经济带动率V=C*R,其中:C是产业贡献率,R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产业贡献度C=M.D,其中:M表示广州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量,D表示广州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量。

(二)广州市海洋产业指标测算及结果分析

1. 广州市海洋产业指标测算

在指标测算中,主要使用2010~2013年广州市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各主要产业产值、就业人数。根据上述指标计算公式分别对广州市2011、2012年的四个基准进行测算,然后分别对2012年的广州市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和这2年的发展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测算结果(如表1):

2. 结果分析

(1)产业结构基准

从经济弹性系数上看,2012年广州市的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滨海旅游业的经济弹性均大于1,说明这些海洋产业发展处于增长阶段,增长速度高于广州市海洋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从变动趋势上看,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和海洋船舶业处于增长状态,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滨海旅游业处于稳定阶段,而海洋交通运输业处于负增长状态。

广州市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相对于全国来说,海洋化工业为低寡占型产业,其他均为竞争型产业。从发展趋势看,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呈聚集趋势,海洋生物医药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呈分散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状态。

(2)市场竞争力基准

广州市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相对产业规模不大,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建筑工程低于1%;从发展趋势上看海洋生物医药业呈上升趋势,其余业均成下降趋势。

从产业增长速度上看,海洋生物医药业增速比较大,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增长比较平稳,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业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3)效率基准

从劳动生产率看,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业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关,其余产业均呈上升趋势,正是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发展的作用体现。

从就业弹性系数上看,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就业弹性系数较大,说明这些产业对劳动吸纳的能力比较强,其他产业就业弹性系数比较低;从发展趋势上看滨海旅游业有所增长,其余产业均呈下降趋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这些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是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海洋各产业中。

(4)产业关联度基准

海洋医药生物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对广州市地区的带动作用比较大,其他产业带动作用较小甚至呈现负带动;从趋势上看海洋医药生物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呈现增长趋势,海洋工程建筑业呈稳定状态,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业呈下降趋势。

海洋医药生物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贡献度比较大,其他产业带动作用较小甚至呈现负带动;从趋势上看广州市海洋产业的贡献度逐渐分散化,说明广州市海洋产业的发展更加全面化,逐步走向多元化。

(三)基于TOPSIS的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

分别用A、B、C、D表示产业结构基准、市场竞争力基准、效率基准、产业关联基准。用A1、A2表示经济弹性系数和产业集聚水平;B1、B2表示产业相对规模和产业增长速度;C1、C2代表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系数;D1、D2代表产业对地区经济带动率和产业贡献度。采用调查、咨询专家等指标赋权方法得到如下权重(如表2):

将数据正向化和标准化处理:

其中:xi表示标准化值;Xi表示原始值;Xmax、Xmin分别表示原序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表1中数据标准化处理,然后根据TOPSIS进行测算,得出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评价得分(如表3、4):

(四)广州市各主要海洋产业竞争力现状

指标体系测算的结果显示,2012年广州市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位居海洋产业发展总得分前三位。说明,这些产业在现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处于快速成长期,对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强大带动力,符合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适合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从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广州市主要海洋产业的得分和排名一直在变化。2011年排名前三的海洋产业有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得分差距比较大,其他产业发展比较平稳。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质量呈现大幅度的提升、其余产业发展质量正在稳步增长。

(五)关于广州2013年滨海旅游业和港口运输业与计划单列市的比较

1. 滨海旅游业

以表5中可以看出,在计划单列市中国外入境旅游这项中广州占有很大的优势,在国内旅游人数这项中广州与其他计划单列市并无明显差距,而在国内外旅游人数这项中广州次于大连、青岛和宁波。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广州的滨海旅游业与计划单列市是旗鼓相当的。

2 .港口运输业

从表6中可以看出,广州的港口货物运输量仅次与大连,但是与领先于其他计划单列市优势并不是很明显,而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排在深圳和大连之后与青岛齐平。从一定的层面上看,广州的港口运输业略占优势,但是优势并不突出。

三、提升广州市海洋产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海洋产业的发展引导

海洋开发涉及众多产业部门,包括港口、水产、运输、石化及旅游等,各种产业活动之间有较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冲突,因此,要优化广州市海洋产业结构,需充分考虑海洋开发活动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等,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做好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指引作用,引导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布局,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临海产业。围绕广州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建设工作,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产业,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重大海工装备和产品,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规模。突出发展涉海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旅游业、涉海金融、海洋科技教育、海洋文化体育和商务服务业,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和海上观光旅游,同时,实现由夏季观光向四季休闲度假的转化,进一步提高滨海旅游产品层次,拓展产品内涵,提升海洋第三产业的引领和服务作用。稳定提高海洋第一产业。树立品牌渔业、高效渔业和生态渔业发展理念,搞好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创新海洋产业投融资机制

拓宽海洋产业发展融资渠道。扩大海洋产业直接融资规模,依托政府财政资金探索建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吸收机构和民间资本投入海洋产业发展,鼓励工商资本、外商投资等进入海洋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促进涉海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完善金融支撑体系。创新海洋保险种类与产品,提升海洋产业保险补偿能力。创新信贷产品支持涉海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涉海抵押融资方式,推进海域使用权交易平台建设。对海洋第一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给予政策性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税费优惠措施,完善涉海政策性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保险保障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洋,丰爱平,刘大海,马琳娜.基于聚类分析的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01).

[2]殷克东,王晓玲.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联合决策测度模型[J].经济研究参考.2010(28).

[3]徐丛春,宋维玲,李双建.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02).

[4]李晓光,崔占峰,王少瑾.蓝色经济区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02).

[5]王圣,张燕歌.山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体系的构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 (07).

[6]扈丹平.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7]孙林林,李同N,吴涛.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5).

[8]吴姗姗,张凤成,曹可.基于集对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中国沿海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J].资源科学,2014(11).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新兴海洋产业;海洋主导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2-0007-06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lian’s marine industry

WANG Ai-xiang1, BAI Yuan-yuan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2. Management School,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Dalian is an important port city in the Circum-Bohai Sea Region. Marine industry in Dalian has been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of coastal regions and its weaken competitive in the traditional superior industrie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new ideas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nfronting problems of Dalian’s leading industries, such as marine fishery, marine shipping industry, marin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coastal tourism industry, the potential of mar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Dalian can be effectively put to good use as long as i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its marine industry, formulate sound polic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industry,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marine industry, and strengthen the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Key words:marine economy; marine industry; emerging marine industry; marine leading industry

一、引言

大B市地处辽东半岛南侧,南邻黄海与渤海,北依东三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重要出海口,东北亚地区经济的重要连接点。全市海岸线长1900余公里,可管辖海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1],约占辽宁省管辖海域面积的80%[2]。其岛屿众多,气候宜人,海洋产业种类齐全。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是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36.9%。大连市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理应为环渤海地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2014年大连市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2773.7亿元,占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12.5%,占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4.6%[3]。发展大连市海洋经济,对振兴东北经济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孙才志等对环渤海地区产业布局进行了分析,对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进行了综合指数评价,认为大连市在资源禀赋基础及社会结构基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生态环境基础及科技智力基础方面发展不足[4]。覃雄合等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测度,认为大连市可持续发展度处于中度可持续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是制约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5]。乔翔对大连市海洋经济进行了分析,认为大连市海洋经济在经济价值补偿、社会价值补偿、自然价值补偿、海洋经济增殖方面存在压力,并提出了对策思考[6]。郑德凤等建立了海岸带生态足迹模型,设立了海洋生态压力指数,从海洋生态压力方面对大连市海洋经济进行了分析,认为大连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7]。李飞认为,大连市海洋经济面临的机遇主要有海洋产业基础坚实、外部环境推动、国家政策支持等[8]。

狄乾斌等通过对大连市1998―2007年海洋产业结构的分析,认为各类海洋产业产值按比重大小排前5位的为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9]。宋欣茹对大连市港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以及海洋产业结构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大连市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从2006年的27.3:17.5:55.2演化成为2009年的26.0:19.7:54.3[10]。林原认为,大连市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海洋产业主要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高技术船舶业、海洋风能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高端服务业、滨海旅游业[11]。包特力根白乙论述了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历史,将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恢复发展阶段、传统产业鼎盛发展阶段、多元格局发展阶段和陆海经济互动阶段,并分析了1998―2010年三次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认为大连市海洋产业结构由“哑铃型”向“橄榄型”转型,并向“倒三角型”结构优化[12]。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选取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四个海洋主导产业对大连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

二、大连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一)海洋渔业经济总量平稳上升

大连市渔业资源丰富,渔港众多。海水养殖、海水捕捞产业在环渤海地区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大连市渔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2008―2014年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增长率为15.1%,渔业产值年增长率为13.8%。2014年大连市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893.1亿元,占大连海洋经济总值的32.3%,占辽宁省渔业经济总产值的56.7%,较2013年增加6.6%,渔业产值442.1亿元,较2013年增加6.5%(见图1)。2014年水产品产量237.5万吨,占辽宁省水产品总量的46%,海洋捕捞产量77.7万吨,其中近海捕捞66.4万

(二)滨海旅游业区域特色凸显

大连市地理位置优越,海岸线长,有170多个岛屿,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被誉为“北方明珠”“浪漫之都”。大连市滨海旅游特色显著,东部以金石滩、老虎滩海洋公园、黄金海岸等海岸沿途观光为特色,西部以海岸海水浴场、温泉等休闲度假为特色,西南以旅顺抗战历史纪念为特色,东南以长海各大海岛旅游为特色。2015年,大连市旅游经济收入1008.7亿元,占辽宁省旅游总收入的27.1%,较2014年增长12.8%;全年接待海外过夜游客人数98.5万人次,较2014年增长2%,创外汇收入5.16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2.1%;接待国内游客6828.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77.2亿元,较2014年增长13.2%[14]。“十三五”期间,大连市逐步健全旅游产品体系,坚持“1+3”发展模式,即优先发展滨海旅游产品,将其作为建设东北亚国际滨海休闲旅游城市的核心产品,形成“海岛-海岸-海港”的滨海旅游结构。2016年,大连市与丹东市依托丹大快铁,联手打造“北黄海旅游新干线”,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发展。

(三)港口运输业出现波动

大连市港口资源丰富,有港口30多个,是中国北部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东北地区连接国内外的最大出海口。虽然大连市港口吞吐量每年在增加,但是环比增长速度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见图2)。2015年,大连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15亿吨,占辽宁省全省的39.6%,较2014年下降2%;外贸吞吐量1.3亿吨,较2014年增加3.9%;集装箱吞吐量944.9万标箱,占辽宁省全省的51.4%,较2014年下降6.7%。2015年,大连市拥有海运航线111条,其中外贸航线86条,内贸航线25条;开通航线188条,覆盖13个国家,109个国内外城市,与2014年基本持平。

(四)船舶工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

大连市是我国重要的船舶工业制造基地,造船历史逾百年,拥有国内先进的船舶设计技术。2014年大连船舶重工集F有限公司位居大连市出口100强企业第2。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大连湾、旅顺以及长兴岛三大造船基地集群效应初步凸显。2014年,大连市船舶拥有量26713艘,总吨位42万总吨,功率79.8万千瓦;投资民用钢制船舶产量107.8万载重吨,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85.5亿元,金属船舶制造15.63亿元,船用配套装备制造45.5亿元,船舶改造与拆除8.2亿元,娱乐船与运动船制造16.2亿元;船舶出口18亿美元,机动船出口265艘,较2013年增加3.1%,净船重量766.7万吨位,较2013年增加2.6%,总功率114.9万千瓦,较2013年增加2.6%[15]。

三、大连市海洋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优势海洋产业竞争力减弱,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缓慢

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是大连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大连市传统海洋产业不断受到挤压。以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船舶工业为例。滨海旅游业方面,厦门市以打造高端旅游产品诸如邮轮、游艇为特色,不断扩大旅游市场;青岛市以独特历史、人文为特色,消费市场庞大。除此之外,三亚、烟台、威海、天津等城市的滨海旅游业都各有特色,发展迅速。由于滨海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大连市的滨海旅游业发展受到国内同类城市竞争的挑战。

大连市虽然渔业资源丰富,但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连市海洋捕捞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近海捕捞规模过大,造成渔业资源衰退,部分捕捞品种濒临灭绝,传统作业渔场急剧缩小,一些渔场已经形不成渔汛。其次,由于相关单位积极性不高,项目审批程序繁琐,致使建设工作无法及时展开,导致渔业基础设施薄弱,规模能力不足,公共安全基础能力难以保证。大连市受渔船落后、核心技术掌握不够、船员素质低等因素制约,相比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的沿海发达城市,远洋渔业发展有待提高。再次,环渤海海域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质富营养化、赤潮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大连市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以贝类和藻类为主,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使水产品总产量和质量双双下降,给大连市海水养殖渔业带来巨大损失。

船舶工业方面,2014年,上海外高桥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和青岛北海船舶重工位居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前4,加之世界造船业市场订单的持续下降,大连市船舶工业传统优势逐渐减弱[16]。青岛市、上海市拥有发达的海洋科技资源,众多的涉海科研机构,涉海科研投入全国领先,青岛市已形成高新区、西海岸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三大海洋产业基地[17],为青岛市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大连市虽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方面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但相比青岛市,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上海市远超大连。大连市作为国内老牌的船舶工业基地,拥有较好的海工装备制造基础,尤其是可以依托腹地纵深的沈阳和鞍山等全国著名的装备制造基地,具备了打造全国一流的海工装备基地的基础。但是,除船舶工业外,在其他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大连市的知名度并不高。虽然大连市拥有我国较为发达的海洋科技支撑,海工装备制造业是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人才为一体,但是大连市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设计能力不足,缺乏海洋科技人才队伍的支撑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二)海洋主导产业资源依赖严重,产业结构升级面临压力

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从海洋产业比重来看,2007年大连市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比重为33:30:27:9[9],大连市四大海洋主导产业占据主要产业比重超过99%。由此看出大连市海洋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种失衡状态。从产业结构来看,大连市海洋产业第一产业比重过大,近些年虽然海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升,但是总体来看,大连市海洋产业还是以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三大传统海洋产业为主,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业等新兴海洋产业比重很低,l育迟缓。“十三五”时期,大连市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巨大的压力。

(四)港口运输市场被分割,滨海旅游功能亟待完善

长期以来,大连市一直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港口运输是大连市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近些年来,随着周边营口港与丹东港的发展,尤其是营口港的港口货物吞量及集装箱吞吐量的迅猛发展,对大连港的挤压效应不断增大,大连港的腹地箱底资源被分割,大连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比较优势正在被削弱,影响到了大连市港口运输业的稳定发展;大连港的主要经济腹地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东北三省经济不景气,市场规模小,出口能力有限,对大连港的助推作用明显减弱。

滨海旅游业是大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是相比青岛、厦门等国内滨海旅游城市,大连市的旅游景点较少。虽然大连市海岛资源丰富,但在海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相对滞后,特色海岛资源开发不足。全市的旅游周期较短,季节性明显,旅游最佳时期集中于夏季,淡季长,旺季短,旅游产品单一,游客数量不足,停留时间短,旅游收入较少,加之近海海域污染严重,致使大连市滨海旅游业的优势逐渐减弱。大连市虽被誉为“北方明珠”,定位于“国际旅游大都市”,但是相比香港、上海等发达旅游城市,除了旅游功能不完善外,在城市开放程度、城市文化底蕴、对国内外先进文化吸收等方面均相对落后。

(五)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区域间竞争不断增强

世界各国包括我国许多沿海城市都十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鼓励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海洋科技、海洋治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海洋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例如美国制定了《世纪海洋蓝图》,日本制定了《海洋基本计划》《第二期海洋基本计划》等[18],确立本国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规划;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等重大国家战略项目的获批及落实,增强了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

从大连市与青岛市的对比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连市的总体经济状况都好于青岛市,在开发区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也优于青岛市。但是近些年,大连市和青岛市的差距逐渐拉开。在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方面,青岛市已经反超大连市,2016年青岛市成为全国第12个万亿城市,大连市仅为8150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青岛市较早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例如电子家电产业),工业名牌产品也远多于大连市。2. 青岛市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包括整个山东地区),这主要得益于实施“全域统筹”发展战略,即墨、胶州、平度、莱西都进入了全国百强县之列。3. 随着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城阳区、即墨市的快速崛起,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青岛开发区与大连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消除。

(六)海洋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增大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2014年大连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0150.3万吨,仅次于上海;直排入海27086.4万吨,居全国首位[16]。相比上海、深圳、宁波等港口城市,大连市在港口基础设施、海洋污染治理方面投入不足,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环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海洋环境治理亟待加强。大连市船舶工业和港口运输业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较大,由于大连长兴岛、甘井子区等地的不断开发,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产生的污染物直排入海,不少海域如大连湾、营城子、庄河新港、普兰店湾等附近海域中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每年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灾害对大连渔业经济产值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到大连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大连市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依托黄、渤海地区,大连市海域面积较大,深水岸线长近30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养殖空间大。大连市东部海域海水交换能力强,适宜推广海洋牧场,实现渔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近些年,大连市依托丰富的海岛资源,借鉴国内外海洋牧场成功经验,发挥獐子岛、长海海洋牧场示范作用。在近浅海养殖基础上,离岸深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得到大范围推广。另外,大连市拥有众多天然优良港湾,适宜海洋生物资源生长,可以引进适宜大连水域的国外海水养殖新品种,如鲍鱼、刺参等。

海工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大连市船舶工业制造基础深厚,拥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产业发展环境优越。近些年,世界船舶制造业市场不容乐观,面临产能过剩困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十三五”时期大连船舶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今后,大连市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要注意向腹地纵向延伸,加强跨地区产业合作,搞好地域技术协作,加强自主研发、自主设计核心配件,依托沈阳、鞍山等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城市,打造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基地。以新型集装箱船、大型钻井平台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型海工装备为主,共同建立国内一流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将大连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海工装备基地。

大连市在沙滩浴场、近海、海岛、城区旅游方面可挖掘的潜力很大,潜在竞争力很强。目前,全市旅游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根据2016年中科院公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大连排第4位。今后大连市滨海旅游业应以度假旅游为主要发展目标,合理规划旅游开发项目,制止无规划盲目式的旅游开发。开发新的反季节性旅游产品,缓解淡旺季旅游反差。加强游轮、游艇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海底、海上观光项目,涉海体育,邮轮、游艇旅游。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加大文化事业投资,打好旅顺历史文化牌、口岸优势牌。完善剧院、主题公园、广场、特色美食、教堂、主题旅店、星级酒店、会展、节庆旅游设施建设,办好国内、国际主流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大连市岛屿众多,沿岸潮汐能充足,滩涂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科学技术有一定的积累,资本条件充裕。另外,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连市起步较早,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大连市在海洋新兴产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如海洋能源开发产业、海水综合利用、海洋食品加工业与海洋药物产业、港口物流、海洋风能等领域。大连市应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进行海洋产业布局,特别是要完善大连长山群岛、长兴岛以及黄海海域的海洋产业布局,尽快形成新的海洋主导产业体系,加快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步伐。

五、大连市海洋产业发展策略选择

(一)做好海洋产业发展划,协调三次产业发展

从海洋三次产业发展序列看,今后大连市海洋发展的策略选择是:一要优化提升海洋第三产业。从产值比重看,今后一个时期,大连市的海洋产业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为主要支撑。在巩固提升传统海洋服务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如涉海金融保险、涉海法律服务、海洋科技教育、海洋信息服务等。二要大力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以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努力寻找海洋第二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寻求海洋制造业的新突破。三要努力拓展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控制近海养殖规模,通过建设海洋牧场,发展离岸深水养殖,壮大海洋食品加工,发展远洋渔业等,努力提高海洋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十三五”期间,大连市发展海洋产业应以科技创新和环保低碳为主要理念,精准施策,严把项目用海准入关,提高用海生态门槛和产业准入门槛,整体推进海洋三次产业发展,促进全市海洋产业逐步向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过渡。

(二)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

大连经济一直是一种典型的“腹地经济”模式,作为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重要出海口,大连经济与东北地区经济息息相关。因此,任何时候大连市都要重视依托东三省腹地经济,重视跨区域经济合作。对此,在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以及海工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领域,应努力加强跨地区经济合作。大连市是一个港口贸易城市,开放程度比较高,有百年以上的开放历史,同时大连市经济也是一种开放型经济模式。“十三五”期间,大连市要进一步巩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深化对外开放,努力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深化对外开放,要突出观念意识和商业规则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主动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接轨。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要积极利用外资,尤其要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以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环黄渤海蓝色经济带”,加快推进大连湾、大小窑湾、金州湾、普兰店湾四大海湾海洋经济圈发展,依托现有的城市产业基础,努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如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制造、临港产业集群等,尽快形成产业国际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国内港口竞争,大连市港口转型升级应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增强大连市港口竞争力,提高港口产业的经济效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三省、华北地区的经济严重下滑,而深圳、杭州、重庆乃至青岛等城市经济表现不俗,主要原因是上述城市较早实现了产业转型尤其是服务业转型,特别注重超前进行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逐步打造出了国内一流且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近年来,通过持续的努力,大连市正在形成以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为主体的服务产业集群,并依托口岸经济,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实施“海洋+”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加快建设大连市蓝色优势产业集群。

(四)注重海洋资源科学开发,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大连市应十分注重海洋生态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合理规划一、二、三产业。应注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稀缺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力度,逐步加大对污染治理项目的投入,科学合理开发海岸带资源、海岛资源、滩涂资源;加强海域监管力度,不断完善海水质量检测体系、污染物入海排放量达标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海洋环境监管方面的地方法律;扩大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范围,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海洋生态受益补偿力度,完善环境污染赔偿机制。应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合理开发海岛资源,保护好海洋生物资源;明确管理主体,防止管理重叠以及管理盲区,避免资源过度使用或浪费;推进无居民海岛、海岸、沙滩、滩涂、海岸线、重点污染海域修复工程建设;统筹兼顾长山列岛渔港群、北黄海岸渔港群和东渤海沿岸渔港群,实现全市海岸线渔港均匀分布;加强基础服务功能建设,为渔船提供安全回港避风、停泊休整等良好服务,提高渔港防灾减灾能力。

(五)夯实海洋科技基础,营造利于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现代城市竞争本质上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目前,大连市海洋科技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海洋局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等海洋科研院校。但与青岛、天津和上海等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海洋科技支撑力较弱。大连市应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引进海洋科研院所,诸如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技术等的研发单位,努力提升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力。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为此,大连市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口岸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对海水养殖业、远洋渔业、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等产业的补贴力度。推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搭建好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海洋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狄乾斌,王小娟,刘东元.金融危机对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9):91-95.

张耀光,刘锴,刘桂春,等.基于定量分析的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时空差异[J].资源科学,2011(5):863-870.

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2016-03-16)[2017-02-10].http:///gongbao/nrjingji/nr2015/.

孙才志,杨羽E,邹玮.海洋经济调整优化背景下的环渤海海洋产业布局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0):83-95.

覃雄合,孙才志,王泽宇.代谢循环视角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J].资源科学,2014(12):2647-2656.

乔翔.大连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思考[J].辽宁经济,2011(7):76-79.

郑德凤,臧正,苏琳.大连市海洋生态压力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1):94-98.

李飞.统筹资源突出特色推进大连海洋经济科学发展[J].大B干部学刊,2012(3):47-49.

狄乾斌,王小娟.大连市海洋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10):887-891.

宋欣茹.大连海洋产业发展分析及结构优化升级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11):112-116.

林原.浅谈大连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思路[J].辽宁经济,2012(1):79-83.

包特力根白乙.大连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历程、产业结构和推进方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11-415.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5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015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3-25)[2017-03-12].http:///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2&id=11193.

2015大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2015中国海洋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一、宣传活动的背景

近几年来,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正在继续威胁着人们自身的安全与健康,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对海洋设施造成破坏,并且也令全球各地的沿海地区自然风貌受到侵蚀。尽管国际社会和一些国家在制止海洋污染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这一问题依然非常严重。

二、宣传活动的目的

(1)提倡和呼吁更多的民众、游客进行海洋生态旅游、海洋文明旅游。(2)维护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确保沿海城市及国家的经济稳定。

三、宣传活动的意义

(1)宣传普及海洋知识,提升全民海洋意识,营造出全民关注海洋、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2)鼓励全民珍惜爱护每一处可用于海洋旅游发展的海滩、海水浴场、海水运动场等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旅游业。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生态环境退化的前提下,确保海洋的永续利用。

四、宣传活动的可行性

(一)政策可行性

(1)“世界海洋日”的确立,为国际社会应对海洋挑战搭建了平台,也为在中国进一步宣传海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提供了新的机会。(2)海口“双创”活动的启动。活动的目的在于力争三年内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二)模式可行性

策划开展“拥抱海洋,走向深蓝”假日海滩文明旅游系列宣传活动,如涉海摄影作品和画作,通过开展环保志愿者清洁海滩活动、举行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播放海洋防灾减灾宣传片的方式等宣传主题。

(三)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1)大学生志愿者对海洋环保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且拥有高度的保护海洋的热情。(2)团队都是在校大学生,能够在校园里进行宣传并吸收志愿者,通过少数带动多数,共同做好海洋保护活动。

五、宣传活动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一)科学性

(1)从假日海滩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正确引导游客,又要强调海洋保护的质量,保证海洋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加强海洋保护首先在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海洋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们保护海洋的自觉性。(3)结合假日海滩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海洋保护工作开展,从而实现海洋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互利。

(二)创新性

(1)以少数志愿者活动来带动更多的民众和学生参与到海洋保护的公益活动中来,以少带多,提高全民对海洋保护工作的重视度。(2)通过系列活动,层层推进海洋保护的意识,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民众行为。

六、宣传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文明旅游宣传活动策划:如何从海洋保护的角度去策划活动,使得活动主题明确化、活动形式多元化,活动内容主体化。(2)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影响力:如何确保海洋文明旅游活动的宣传影响作用能够有持续效果,做到以活动形式折射海洋保护知识。(3)确保海洋文明旅游参与者主体的广泛性。

(二)难点

(1)海洋文明旅游宣传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达到的效果评估。(2)海洋文明旅游宣传活动的教育手段的运用。

七、宣传活动内容

(一)“源于海洋、感恩海洋”――――涉海摄影作品和画作比赛

(二)“保护海洋,文明旅游”――――环保志愿者清洁海滩活动

(三)“了解海洋,保护海洋”――――海洋知识竞赛

(四)“我很美,但我也有脾气”――――海洋防灾减灾宣传片

(五)“丽星邮轮,海洋文明行”――――国际航线海洋文明行

组织和号召30名志愿者前往丽星国际邮轮海口起发站进行海洋环保、海洋灾难急救、文明旅游出行知识宣讲。

八、宣传活动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