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范文第1篇

一、增强服务奉献意识,践行“爱国爱乡”精神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早在20世纪初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就抱着教育救国的信念,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希望用职业教育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计,摆脱国家积弱积贫的落后状况。而如今,为提升和保持国家竞争力,各国更加重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我国在“十二五”时期也确定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与使命感,主动践行“爱国爱乡”精神。

其一、要牢固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意识。高水平的服务能力能够直接促进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的社会服务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由此,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学生家长也会反过来支持我们职业学校的发展。可以说,职业教育若能真正树立“服务第一”的职业教育思想,就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吸引力,就能有效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逐步改变“等、靠、要”的被动办学局面。国务院先后批准了促进福建发展的“两规划、一方案”,赋予了福建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学校,应该积极作为,为促进老区苏区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其二,要增强敬业与奉献意识。在推崇学术教育和文凭至上的社会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仍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职业学校教师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仍然较低。如果我们不正视商品经济的冲击,苛求教师一味“安贫乐道”,那是不现实的。但在不断完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更要强化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为,精神的愉悦更能激发教师的职业动力与奉献意识,这是教师职业的一大本质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树立起对职业教育的归属感与荣誉感,从而形成“德正、业精、博学、善教”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增强包容开放意识,践行“海纳百川”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纳百川,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视野;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智慧;不仅是一种包容,更是一种开放。回顾我国的职业教育办学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发扬了‘海纳百川”的精神而成就的。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践也充分表明,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如果说传统的企业培训是定界于企业的一种思考,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定界于学校的一种思考,那么职业教育必须从定界的思考升华到跨界的思考。为此,我们不能在学校的“围城”中办学。作为职业教育管理者应该具有包容开放的办学意识,大胆践行“海纳百川”精神。

其一、职业学校在吸纳与教育学生时要具有一种包容意识。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的规模基本相当,成人教育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职业学校同时也面对着更多的学习困难较大、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以及社会中教育层次更加复杂的群体。为此,我们更要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教育对象,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打破对受教育者只进行青少年时期的一次性、阶段性教育的传统习惯,将教育对象扩展到全体社会成员,并向纵向延伸,使职业教育贯穿人的一生。这也是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赋予了职业教育以新的内涵。其二,要增强开放的办学意识,积极主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高对接”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校企合作的办学,必须关注现代企业与现代学校的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必须关注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中高对接的机制,必须关注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还要关注“山海对接、闽台协作”。职业学校的师资既要有来自高校的,还要有来自企业的,更需要的是双师型的。我们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知识看知识”,也要“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培训看培训,跳出技能看技能”,以跨界的视野、区域经济的视角、社会人才规格的视点去形成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形成“开拓、包容、合作、进取”的校风,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三、增强职业道德意识,践行“乐善好施”精神

职业教育有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传统,这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在技能培养的同时,不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转化能力,也势必会影响其社会竞争力。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会直接侵蚀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很容易使职校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见利忘义,不讲诚信的性格特征。因此,职业学校应树立“成才先成人”的育人理念,教育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而“乐善好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福建人民的优秀品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知恩图报”的理念孕育出了一代代有为有良知的优秀企业家与商人。职业学校应把培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良好思想品德的高素质公民作为重要目标,以践行“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

其一、加强诚信教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诚信是善良的一种体现,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本质要求,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特别是在目前这个还缺乏诚信体系的社会大背景下,诚信教育尤显得重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应围绕“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立人”这一目标,培养学生“诚信无欺,言而有信,以质求信,以信求财”的职业意识。收集宣传诚信立人、诚信立事的成功个案,将诚信教育落实到学生各个阶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诚实做人、诚信经商的重要性,为走进职业世界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石。其二、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是人类美好的情怀,懂得感恩才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懂得感恩才会主动回报他人、社会与自然;懂得感恩才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近几年,国家对职校生资助补助的力度最大,职校生受惠也最多。职业学校应该充分挖掘这一德育资源,教育学生“心怀感恩,学会做人”,懂得感恩父母、师长、他人、社会、国家与自然。职业学校应发挥注重实践的优势,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与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助人自助的快乐,找到生活的信心与热情,并培育出良好的思想品格与道德情操,形成“知恩图报、乐善好施、促进和谐”的良好育人风气。

四、增强创业创新意识,践行“敢拼会赢”精神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可目前,由于我们社会依然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缺乏;就业观念保守陈旧,国家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及白领阶层,还是成为青年学生的就业首选。以致出现了高学历低就业、高薪难聘高级工等现象。一边是企业的用工荒,一边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很多是“高不着、低不就”。职业学校应充分认识社会就业、创业的现状,主动发挥自身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优势,着重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践行“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

其一、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学一门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基本保障与创业的前提,也是职业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实训课教学、举办技能大赛、参加企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当然,操作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操练,但绝不是简单的机械操练。缺乏心智技能调控的操作活动是刻板的、形式化的,即使具有“一技之长”,也只能发挥操作技能的工具性价值。职业学校要营造“乐学、勤思、恒练、善用”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在使用工具中进行创造、革新,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主体。这样培养出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劳动者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二、增强创业教育意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福建具有独特的创业历史文化。创业能带动就业,尤其在高度重视微小企业发展的今天,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想创业、敢创业,是创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敢拼会赢是成功创业者应有的精神品质。职业学校要鼓励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开拓。学校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指导课,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训练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召开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校指导,实现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与毕业生成功创业的互动,为职校生今后的职场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少数具有创业条件、创业意愿的学生,应给予针对性强的具体帮助和创业信息咨询服务,并在创业中给予指导和跟踪服务,促进更多的职校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鲁昕:《在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25日。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范文第2篇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节俭稳健、重义守信、人本管理、创新求精等基本理念是有质量的长寿企业的特质。针对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有选择、有重点地或者系统地在员工中开展艰苦创业、诚信立业、和谐兴业、创新精业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员工敬业意识,端正员工工作态度,培养和造就具有长寿企业特质的员工队伍,对于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意义深远。

【关键词】敬业;创业;立业;兴业;精业

一、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培养员工效益意识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时创业者拥有的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常常是有限的甚至是不足的,因此,创业很艰苦,创业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家企业也是如此。内部创业是企业成长的实现方式之一,企业发展通常需要一次、二次甚至多次创业,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也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或者说应该实施低成本战略。企业经常开展的“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就是要求员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具体表现,“双增双节”说起来容易,做好了不简单。企业要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等措施,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合理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效益。企业要从原辅材料的采购质量保证和价格控制、从产品的销量和销价保证等方面节约费用、增加效益。在主要原辅材料的采购和产品市场的开拓、销售过程中,企业的广大营销人员需要克服千难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跨过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购买原料,推销产品,服务客户,宣传文化,所有这些工作中,企业的营销人员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企业还要从工程技术人员精准设计合理施工等方面克勤克俭,降低工程造价;从稳健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降低财务成本。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员工进行勤俭节约办企业的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员工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将建设节约型企业的理念纳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注重细节,开源节流,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去。真正在企业内形成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的良好风气。从而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让节俭成为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让节俭成为企业的特质。总之,企业只有专注于产品市场份额最大化工作,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努力降低顾客投诉率;专注于产品消耗的最低化工作,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降低原辅材料等消耗;专注于效率最大化工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降低企业财务费用等管理费用,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艰苦创业精神不仅要体现在企业的创业历程中,而且更要体现在企业的成长、发展等全部历程中。

二、坚持诚信立业理念,扩大企业品牌影响

立业是成就某种事业的意思。诚信是企业立业之本,发展之根。市场经济要求诚信经营,而且,市场经济体制愈是完善,对企业诚信度的要求愈高。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大量而广泛的实践证明,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特别是在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社会诚信缺失时,诚信就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企业多年经营对诚信积累的基础上,在继续百倍呵护的同时,企业就能享受“信任红利”。而一次不讲诚信,可能毁掉已经建立的信誉,要想恢复如初,必须付出巨大代价甚至是不可能的。

诚信经营对企业的管理行为和对员工的要求是等同的,企业要求员工对企业诚信,员工同样也要求企业的管理行为诚信。企业应建立健全尤其是规范执行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树立管理公平、公正和管理诚信的形象。企业管理者讲诚信,严守合同契约,以“诚”吸引人才、以“诚”留住人才,视员工为企业财富,了解员工的思想和需求,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对待员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企业就有亲和力和凝聚力。企业有忠贞和诚信的氛围,企业的管理诚信度高,并形成企业的诚信文化,还能对员工的诚信度有示范、促进、引导和强有力的约束作用,企业才能生存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反之,如果企业的管理诚信出了问题,企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员工也会离心离德,好企业也会步入危机。因此,我们要把诚信经营作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重义守信”的经营理念,对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倡导“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作风,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

品牌不仅代表企业的外部形象,而且为企业产品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利润水平发挥着无形的作用。这就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好品牌需要良好的信用支撑,企业只有牢牢树立用户至上、诚信为本的观念,努力打造诚信企业的品牌,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优良的品牌形象是以诚信经营、优质产品和周到服务为基础的,因此,企业的员工要共同努力以高尚人品赢得客户的信任,以优质产品占据更大的市场,以知名品牌扩大企业的影响。

三、营造和谐兴业氛围,增强团队整体功能

这里的兴业指事业兴旺的意思。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家庭如此,对一家企业也是如此。企业要发展,员工是基石,和客户打交道、沟通的是员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是员工,进行新品研发的是员工,组织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调试的是员工,从事产品生产和管理的还是员工,企业的方方面面工作都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的每一项进步都是发挥团队整体功能的结果。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和谐兴业氛围,需要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倡导同事间的友谊、友情和友爱,珍惜相见的缘份、共事的情份,以诚相待、鼎力相助,坚信有了团结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依靠组织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对生产、科研、经营一线的员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会组织等部门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和他们家庭的情况。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鼓舞、鼓励和帮助下属,组织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让员工工作得舒心、快乐,共同创造安定、团结、祥和、有序的工作氛围。

企业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每个员工出众的才华,而且更加需要全体员工团结奋进的集体智慧。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团队合作是一家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团队合作精神必须在企业的科研开发、工程建设、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各方面充分体现。例如,在企业的工程建设中,需要新品开发部门精心小试,摸清生产的工艺条件和精确的原料消耗,需要工程设计人员精心设计,弄清设备的材质要求和准确的几何尺寸,需要工程安装人员理解设计思想,考虑生产操作的便利条件,需要生产人员掌握生产工艺,了解控制的要点和难点,具备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总之,需要各部门、各专业共同配合,密切协调。联合攻关的工作模式是企业攻坚克难的组织保证。企业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就要树立“把内部员工当作顾客一样来对待”的意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体谅、相互包容,坚持原则,和衷共济。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大家同舟共济、团结奋斗、取长补短、同心协力,企业才能长久兴旺发达,企业的长远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四、树立创新精业理念,促进组织科学发展

精业,对个人而言,就是精通自己所从事岗位的业务,创造同事或同行先进水平的工作业绩。对企业而言,就是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处于同行领先水平、产品的消耗处于同行最低水平。敬业是精业的基础和关键,精业是敬业的归宿和升华。创新是企业做精做强的途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要确立“尊重创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严谨求实”的理念,强化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参与创新活动、实施创新战略。

(1)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不断提高产品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不断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保持创新型企业技术领先的地位。技术创新要持之以恒,无论在什么时候,不管外部环境发生怎样变化,遇到多大的困难,企业的技术创新都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要引导和培养广大的科研开发和工程技术人员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练”和失败的考验,执着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2)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从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工作过程管理着手,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指标,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实现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保证生产装置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3)企业必须通过机制创新培养和打造自己的人才队伍。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就必须拥有从事新品开发、项目建设和企业技术管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以及素质优、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必须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博士、硕士和重点院校本科生的招聘力度,尝试高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化引进,并带动培养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必须坚持立足自身培养,予工以学,以比以考促学的原则,激励、激发广大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的热情,造就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4)企业必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员工工作乃至于生活的一部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以企业党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活动带动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学习力,持续提高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经营形势的把握和驾驭能力、中层领导的执行能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普通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力。

企业的创新力形成和提高不仅是一个在企业内部创造新知识的过程,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需要研发部门、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合作,需要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努力,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从企业外部吸收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企业创新靠决策,决策依据在市场。企业一方面要掌握国内国际市场行情,掌握国内国际同行企业发展动态;另一方面,要按照产品寿命周期和行业发展动态,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加大自身的技术储备,努力做到研制开发一批新品,设计建设一批项目,生产销售一批产品。企业还要用好国家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给予的优惠政策待遇,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关系,获取企业所需的最新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信息等各种资源,甚至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进行研究与开发,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范文第3篇

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即所谓内诚于心而外信于人,古老的华夏民族响誉世界;道德涣散、诚信缺失却是今天中华备受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进步的痼瘤、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十六大以来,各地人民意气风发,加快城镇化建设,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进。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万象更新的时期,党确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目标,今年“两会”“诚信建设”更成为最热门议题,诚信问题已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工商部门从中责无旁贷的就是要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创造良好的诚信发展环境,积极打造信用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进步。

一、大力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深刻认识创建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一,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贯彻十六大、实践“三个代表”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构筑企业信用体系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良性的经济秩序,推动有序的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可靠的生活秩序,形成健康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是现阶段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第二,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提高企业文化素质和经济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企而无信”,同样“不知其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一个企业要在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就必须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意识,践行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素质;一个企业,只有把诚信作为当务之急的内在要求,贴近世界的长远保证,与时俱进的重要支点,才能逐步走向高强度信任。

第三,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树立诚信经济的根本途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在欧盟的步履维艰,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逃避债务、合同欺诈、制假售假等不诚信现象,严重损坏了企业形象,制约了投资与消费,败坏了传统美德,造成了信用危机。“诚信”建设,事关企业的形象、发展和未来,因此,工商部门要以诚信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为实现新的振兴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

二、实施“五个加强”,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第一,加强科学理论指导,确保企业信用体系的正确发展方向。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六大的目标任务、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贯穿到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通过引导、教育、服务,使信用体系建设真正成为企业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文明新风的过程。我们正与世界接轨,尤其要借鉴西方国家在信用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前沿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向上的企业信用文化,逐步完善信用制度。

第二,加强信用道德建设,促使诚实守信成为企业文化的主流。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企业的诚信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工商部门在企业信用体系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从“经济户口管理”抓起,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诚信建设的整体推进;要把诚信建设同深入开展“打假维权”活动结合起来,培育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社会风尚,使诚信文明成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成为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主导。

第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信用机制。稳定可靠的企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足足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而我们的企业信用体系还处于起始阶段。当前,工商部门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着力构建规范制度化的信用机制,一方面就要塑造诚信行政形象,重点是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和管理水平,增加政务透明度,增强信守承诺的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制定企业信用评级标准,以诚信企业创建为主体,规范诚信经营行为,建立信用分类等级和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倡导企业用诚实换取效益,用诚信赢得市场,用诚信繁荣经济。

第四忧客乜矸⒄梗纬苫щы渤闲牛率陆残庞玫牧夹愿窬帧3闲牛笠狄幼陨碜銎穑酉衷谧銎穑ど滩棵乓帕ν贫段谄笠敌庞锰逑到ㄉ瑁屑苹⒂胁街璧乜剐庞闷兰酃ぷ鳎蟮么硇浴⒌湫托浴⑹痉缎匀咄骋唬灾履艿玫缴缁岬墓希闷鸶鞣矫娴募煅椋⒒映隽己玫纳缁嵊跋欤钩鲜凳匦胖哺诿恳桓銎笠担靡嬗诘苯瘛⒃蠡萦谖蠢础?br>第五,加强组织引导,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有效地进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围广、层面多、任务重,工商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扎实有效地把其作为系统工程,统一部署、明确责任、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既要以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为起点,担负起宣传教育、协调配合的具体职责,形成健全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又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制定规划,扎实推进,抓好难点问题和突出问题的解决,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诚信建设的新问题、新特点,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确保抓出成效。

三、立足工商自身职能,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

(一)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引向深入。

要从重建市场契约经济的高度,充分认识“重合同守信用”活动的价值作用,有目的、有规划,扎扎实实地把“重守”搞好,争取市场的认同和企业的认可,让“重守”称号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保证“重守”评选的严谨规范,应该公示前移,结果公告,接受任何企业、单位或个人的查询和质疑,最大限度地保证“重合同守信用”工作自身的信用。

(二)以“经济户口管理”为依托,构筑工商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三)以工商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政府企业信用信息体系。

企业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积累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情况以及经营活动中有关信用的守法和违法行为的信息,主要由身份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良好信息四类信息构成。记录、公布、管理信息,构筑企业信用体系是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以工商行政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以质量信用信息系统、税收信用信息系统、融资信贷信用信息系统等为兼容子系统,建立一个综合的政府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发挥行政在信用监督与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从实践上来说是可行的。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守信用企业建立免检免审机制,对警示企业实行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建立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企业依法建立企业严重失信淘汰机制,依法监管,完善企业信用激励机制。为有效实施企业的信用分类监管,我们还要实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开企业的身份记录和违法行为的记录,并对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

(四)切实强化信用管理,逐步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信用是市场经济必需的前提条件,更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市场经济呼唤信用管理,如果市场不能及时惩罚失信者,那么就有必要将市场逐劣机制与信用管理相结合,强化信用管理力度,目前将诚实信用作为基本立法准则,与市场规则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主要有三部,即《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行政执法主体均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维护市场经济法制原则,维持市场信用秩序是工商部门应尽的职责。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继续大力开展“企业信用、农村信用、社区信用和区域信用”等四大信用工程建设为主线,着力加强全区经济环境、行政环境、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和金融环境建设,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和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争先进位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区金融意识普遍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大幅度提高,金融行政服务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明显改善,政策法制环境明显优化和规范,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具体目标:一是辖内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机构种类基本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能满足社会对金融的需求,并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秩序良好。金融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或化解,全区各项贷款年均增幅达到25%以上,存贷比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到十二五末存贷比达到60%以上。三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3家。四是“四大信用工程”建设全面深化,信用农户达到90%以上,信用乡镇占比达到100%,“A级以上信用企业”占比达到90%以上,信用社区占比达到30%以上,始终保持“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区”荣誉称号。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1、开展诚信襄州宣传教育活动。一是通过聘请专家举办专场讲座、召开座谈会和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开展诚信襄州宣传活动,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增强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通过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诚信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专项活动,推动全区诚信意识建设;三是在全区中小学校引入诚信教育课程,通过学校来对广大青少年开展诚信教育,从小树立诚信意识;四是组织诚信襄州宣教团,通过节目展演等方式开展诚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营造争做诚信机关、诚信企业和诚信公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强信用工程创建力度。一是深入开展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负责推动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将农村信用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评选,对评上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的在全区大张旗鼓地表彰,并授予荣誉匾牌;二是大力开展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加强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监控网络。制定实施征信评估标准和监管办法,按市场需求逐步开展企业信用评级活动,在全区企业中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三是全面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担保机构、各金融机构和社区等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通过 “诚信居民户”、“诚信经营户”、“诚信企业”等信用细胞的创建,提高社区居民的诚信意识。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将信用社区创建与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广泛开展诚信贷款、诚信纳税、诚信经营等各种专项评比活动。将信用工程创建情况纳入政府工作综合考核目标,并与绩效和评先表彰挂钩。通过奖优罚劣,推动区域内信用意识普遍增强,信用指标明显好转,信用质量不断提升。

3、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一是加大对守信单位的正向激励力度。对通过信用创建评上信用镇、信用村(信用社区)的,予以表彰并授予荣誉牌匾,对镇、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通过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对信用企业和信用农户由金融部门在发展生产上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信用社区在就业创业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和倾斜。二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长期信用环境不好、存在恶意拖欠债务的镇、村(社区)纳入制裁黑名单,主要负责人不提拔、不重用,金融机构对其提高信贷准入门槛或实行信贷禁入。对失信企业由金融部门给予信贷制裁,在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上不予考虑。

(二)加强市场环境建设

1、加强各类企业自身建设,改善信贷条件。积极引导各类企业规范经营、合规发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各企业要自觉强化金融意识,加强对金融信贷政策法规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注重信用积累,积极创造信贷条件,增强融资能力。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范文第5篇

一、强化学习意识,在进取中永葆忠诚。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如今的80%~90%以上。一方面,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另一方面,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有关专家考证,18世纪,知识更新速度一般为80~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多年的总和还要多。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学习已扩展到人的一生,只有终身接受教育,终身学习,才能培养成完善的人才,才能不被日趋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当今社会,谁掌握了学习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是否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仅关系到国运兴衰、医院存亡,也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政工人员要有知识的危机感和学习的紧迫感,把学习当作一种渴望,当作一种任务,当作一种责任,学习作为增强工作本领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党性、加强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政治责任来对待。要加强理论学习,忠诚意识仍依赖于理论学习,理论上的认同是政工干部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忠诚的思想基础。理论上的“认同度”直接影响到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度”,因此,提高忠诚度,就必须不断学习。要学政治,坚定理想信念;学哲学,改进思维方式;学专业,增强工作能力;学文化,全面提高素质。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提高科学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强化实干意识,在发展中体现忠诚。

政工干部的忠诚首先就是抓发展,只有发展抓好了,我们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只有敬业的政工干部,才可能为了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而不断充实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更好地履行职责,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才可能面对外部事物的诱惑,而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立足本职工作,心无旁鹜,一心一意谋事业,聚精会神求发展。政工干部要想干事,政工干部要有干事的热情和积极性,要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满怀激情地干事创业。政工干部要会干事,要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务实会干的能力推进事业发展。

政工干部要干成事,使每一件事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职工群众的利益,努力把事干成、干好,在建设“平安文明和谐”医院中建新功、创新业,要在“求”字上用实情,在工作的实践中,“求”是政工干部基层实践的基本方法。“求”需要政工干部始终胸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责任,秉承“事业当作享受,使命高于生命”的精神境界,这样的“求”不再是枯躁泛味的工作任务,而是生活的第一需求,是充满快乐和兴奋的真理实践过程。“求”用实情,需要实事求是的勇气,面对的是坦诚坚韧不拔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这需要正确的方法、详细的调研、科学的决策、认真的思考,其中肯定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坦途,更有坎坷。只有抱着“天下为公”的坚定信念,才会勇往直前,继往开来,确保我们的事业胜利推进。

三、强化宗旨意识,在为民中尽忠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宗旨要靠党员干部毫无保留的忠诚才能实现。要爱民,要时刻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忧人民群众所忧;要亲民,在感情上靠近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利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忠诚的试金石,努力把各项上作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取信于民。为民尽忠,还应该落实在不断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上。政工干部办事情都要努力为人民群众着想,千方百计让广大职工群众看到并收获实惠,这个实惠就是让最大多数人从工作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与成果,因此,为民解难,是政工干部一件必须经常做的工作。只有不断为民解难,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才是真正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我们的政工干部仅仅是以大话空话对待人民群众,没有让人民群众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们就不能取信于民,就会被老百姓视为“做秀”,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显得

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