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回收废弃塑料的意义

回收废弃塑料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回收废弃塑料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回收废弃塑料的意义

回收废弃塑料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废弃塑料;处理技术;要点

塑料自身质量较轻、使用和携带起来都比较方便,并且具有很强的耐腐蚀特征,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塑料及其制品的具体应用,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废弃塑料对于环境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因此,我国在开展环境保护工程的过程中,要对废弃塑料进行合理处理。

1环境保护工程中废弃塑料的处理技术

在环境保护工程中,废弃塑料的处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处理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和应用处理技术,以此保证废弃塑料处理的有效性。

1.1焚烧。对废弃塑料进行处理的时候,焚烧技术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关键技术。塑料本身存在的热值要比燃料油自身的热值高,对其进行合理焚烧,可以将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实现大幅度减容,以此减少对环境的具体危害。废弃塑料在焚烧的过程中灰分与具体的含硫量相对较低,燃烧的速度比较快,效率较高,一般不会造成SO2污染。但与此同时,大多数废弃塑料包含重金属元素,在对其进焚烧的时候,会产生二恶英或氧化氢气体,对环境造成重金属污染。因此,在对废弃塑料进行焚烧的时候,应当应用新型的处理技术。某市在进行废弃塑料焚烧的时候,为了保证废弃塑料焚烧的环保性,避免给环境和人体造成二次污染,应用了新型的DRF技术。在应用DRF技术的时候,焚烧人员将废弃塑料与废纸、污泥等垃圾进行搅拌混合,制作成可以燃烧的固体燃料。这种固体燃料,可以取代煤作为新型燃料。利用DRF技术焚烧废弃塑料,不仅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还能将废弃塑料进行合理转化,对其进行合理的二次应用。该市利用废弃塑料制成的固体燃料来进行发电,效率提升了25%,发电蒸汽参数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1.2填埋。填埋技术是处理废弃塑料时最简单的一种操作技术,主要就是将废弃塑料埋于地表以下。填埋技术一般只会利用人力操作,也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因此投入较小,成本很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废弃塑料在进行填埋之后,短期内不会发生腐烂,还会对地下水的流通造成阻碍。废弃塑料虽然质量较轻,但是相应的体积却不小,也不容易被生物因素分解,在填埋时需要较大空间来进行,分解周期相对较长,分解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在处理废弃塑料时,要尽量避免对废弃塑料进行填埋。即使是应用填埋技术,也应当做好防渗漏措施,这样,废弃塑料在进行分解的过程中就不会对地表环境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1.3降解。

1.3.1光降解。在应用降解技术处理废弃塑料时,光降解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处理技术。在应用光降解技术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会在废弃塑料中加入一些化学物质,用来提高光降解的相应速率。一般来说,在应用光降解技术的时候,主要是用来处理含有金属性元素的废弃塑料,这样可以避免处理这一类废弃塑料的过程中金属物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废弃塑料内部添加的化学物质,主要有光敏剂等,一般来说,应用比较广泛的光敏剂内部含有Fe金属。将废弃塑料置于强光下进行照射,废弃塑料内部所含的金属物质就会自动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等放射性物质。这样一来,废弃塑料内部的金属离子就会出现分离现象,从而引起分解反应。在对废弃塑料进行光降解以后,废弃塑料自身的抗张强度出现降低,变得更加易碎和易破裂,这样就给废弃塑料进一步合理处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1.3.2生物降解。除了利用光降解技术处理废弃塑料,还可以应用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和酶对废弃塑料进行降解,其中,主要应用的微生物物质是真菌或细菌。在应用生物降解的过程中,一般要在废弃塑料内部添加淀粉类物质或衍生物。微生物及细菌在将淀粉类物质进行吸收之后,废弃塑料的表面就会出现很多小孔,自身强度得到降低,从而实现合理降解。需要注意的是,生物降解技术的应用,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1.4热裂解。热裂解技术在应用时,主要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利用热裂解技术处理废弃塑料,可以很好地减少二恶英排放,氮氧化物的总量也相对较小。热裂解技术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高温裂解主要在600℃至900℃之间进行,低温裂解则在400℃以下的温度进行。热裂解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将废弃塑料内部的高聚合物质进行分子链分解,使其转化为新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如何保证废弃塑料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

第一,应用新技术。相关的塑料制品企业要在产品研发工作中应用新型的技术,加工新式的塑料制品,避免过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应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尽量应用新型的原料,使塑料产品在降解环节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应用新技术,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降低处理废弃塑料时的投入成本。第二,做好管理工作。在应用废气塑料处理技术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操作规范,让技术人员遵循规范进行废弃塑料处理。有关部门还要将废弃塑料处理工作的责任明确到个人身上,保证处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各项处理技术得到合理应用。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有关部门还要进行合理监督,针对废弃塑料处理过程中的人员操作及各环节处理质量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监督人员就要及时指出,并提出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第三,减少产生。要想保证废弃塑料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要尽量减少废弃塑料的产生。环保部门和塑料制品的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工作,在进行回收之后进行高质量的再生,尽量合理地二次应用废弃塑料,降低废弃塑料成为无用垃圾的可能性。减少废弃塑料的产生数量,可以有效保证废弃塑料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

3结束语

在环境保护工程中,废弃塑料的处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废弃塑料处理技术有填埋、焚烧、分解等。在对废弃塑料进行相关处理的时候,要同时考虑到环保因素和成本因素,针对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处理技术,还要保证处理技术的顺利实施与应用。只有这样,废弃塑料处理工作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俊.低碳经济驱动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大市场[J].橡塑资源利用,2010(2).

[2]刘双飞.浅谈环境保护工程中废弃塑料处理技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

[3]杨昌军,彭天右,邓克俭,昝菱.固相光催化降解废弃塑料[J].化学进展,2011(5).

[4]朱晓军,王兴翠,郭中丽.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的研究现状[J].科学之友,2012(2).

回收废弃塑料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白色污染 处置方略

近年来, 我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同时也导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和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塑料制品以其齐全的品种、优异的性能、低廉的价格而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长足应用, 且已成为垃圾成分的主体。这些白色垃圾是由聚乙烯、阻燃剂和发泡剂等成分组成, 是难以被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加之塑料包装制品使用量大、质轻, 导致散布面大, 很难回收, 势必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今白色污染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公害, 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由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具、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被弃成固体废弃物。由于缺少回收利用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我市风景,旅游区周围,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以及城镇的各个角落,这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垃圾( 废旧塑料、泡沫等) 是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经营、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废物。据统计, 我国每年仅城市地区就排放废旧塑料约400 万吨。这些废弃塑料制品是由难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聚合而成, 进入环境后长期不分解、不腐烂, 对城乡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1.破坏市容环境

从视觉影响上讲, 遗弃的塑料、泡沫等制品随处可见( 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垃圾箱附近、农贸市场等人口密集地区) , 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和情绪, 尤其是那些散落在风景旅游区、城市主要街路和场所的塑料垃圾更是有碍观瞻, 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 是造成城乡脏、乱、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危害人体健康

人们遗弃的塑料制品常常粘有或装有各类废弃污染物, 这是一种条件性污染源。当气温等条件适宜时, 就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 从而间接危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 也可危害人体健康。

3.影响农作物生长

一方面, 因“经济”原因, 大棚膜、农膜成为农民朋友的必用之物。这些塑料在季节过后或老化后, 会破碎遗留在农田表面和表层, 耕作时掩埋在土壤植物生长层, 一、二百年不腐烂, 破坏土壤结构, 影响植物生长, 尤其是阻碍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根系生长, 导致农作物收成降低。同时也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这就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了长期、深层次的破坏。据调查, 每亩地( 北方) 若含残膜3.9 公斤, 就可使玉米减产11~25%, 小麦减产9~16%。长此下去, 将会影响我国农业发展。

4.危及动物安全

遗弃的“白色垃圾”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 即可随风飘移, 散落各处。当动物误食时会导致生病、死亡。北京动物园羚羊、长颈鹿有的误食塑料袋致病,“国宝”大熊猫因误食塑料袋致死事件也有发生。

5.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不断流失。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6.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 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此外,塑料垃圾还会影响河道畅通,影响排水、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给工农业生产带来直接危害。

二、当前白色污染的情况及产生原因

在城市,随着社会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一次性消费品日益增多, 尤其是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泡沫包装制品的使用量剧增。

在农村,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保水保肥、保持湿度,有效地增加和延长作物生长期,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污染面扩大,污染量增加。我国农膜年产量百万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随着农膜产量的增加,使用面积也在大幅度扩展,现已突破亿亩大关。无论是薄膜还是超薄膜,无论覆盖何种作物,所有覆膜土壤都有残膜存在,污染量在不断的增加。

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经济、技术、管理和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 城市垃圾不能分类回收, 垃圾综合处理及垃圾资源化水平低是产生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 垃圾管理体系、经济技术政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是产生白色污染的源层次原因; 塑料包装制品价格低廉, 大部分免费提供, 消费者“不用白不用”的观念根深蒂固, 用过后随意丢弃, 是产生白色污染的直接原因。以往有关部门及个人把塑料垃圾难以降解看作是产生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因而缺乏对塑料垃圾的有效管理, 缺少鼓励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的政策, 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 致使白色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是减少购物塑料袋和农用地膜的使用,另一方面将白色垃圾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回收利用, 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大趋势。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好白色垃圾资源, 改变将白色垃圾作为废物的传统观念, 高度认识垃圾资源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依据国家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这一指导思想, 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 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管理方面

1.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禁用塑料袋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各地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

1.2 要加强对塑料垃圾的清收管理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城市塑料垃圾清收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充分利用各部门、各单位、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对环境卫生实行责任制的有效形式, 强化对塑料垃圾的管理, 作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人员落实。对垃圾倡导科学分类收集,不仅回收了大量的资源, 使垃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而且大大减少了垃圾运输费用, 简化其处理工艺, 降低垃圾处理成本。。

1.3 要建立建全废弃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机制

收购废弃塑料包装制品是治理白色污染的重要措施。要适当提高废弃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价格, 调动各级回收部门的积极性。

1.4 建立健全塑料垃圾处置费征收制度

这是有效抑制塑料包装制品使用量和提高塑料垃圾资源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1.4.1是向生产塑料包装制品和一次性快餐盒的企业征收处置费。生产制作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的企业必须对环境负责, 承担产品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责任。根据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造成污染危害的企业应按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缴纳一定额度的治理资金, 用以支付遗弃在环境中的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在后期处置中的费用。

1.4.2是向销售和使用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的单位、业户收取处置费。通过适当收取处置费, 不但可以为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筹集资金, 而且还会控制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的使用量, 还可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商品流通领域调整物品包装、使用结构的积极作用。

1.4.3是向城市居民征收垃圾处置费。从一定意义上讲, 城市居民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和最终贡献者。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尤其是白色污染问题, 应加快制定征收居民生活垃圾处置费的步伐, 进而从征收的垃圾处置费划出必要资金以解决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问题,加速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进程。

1.4.4是向使用农膜、大棚膜的农民征收垃圾处置费。通常情况下, 大多数农民把用过的农膜、大棚膜随意丢在田间空处, 不做任何处理。这些废弃塑料遇风后( 尤其是农膜) 到处漂移, 散落各处, 危害动物安全, 影响农业生产。研制开发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种塑料包装替代产品, 使其尽快走进市场, 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2.技术方面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采取积极对策,运用行政、科技、经济手段综合治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是很难收集的,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和早市用的轻型塑料包装袋等,或即使强制收集,经济效益差甚至无效益的如中餐餐具、地膜等,这些领域采用可降解塑料就比较适宜。推荐采用可降解塑料被认为是最佳选择,在短期内可降解碎裂成无害化碎片,从而达到塑料垃圾减容、减量、减轻或抑制环境污染的目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可以完全降解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王军祥浅谈大庆市生活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黑龙江环境通报1998.4.

(2)马兴元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1999.3.

回收废弃塑料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白色污染”在直观视觉上的污染。在生活中人们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边缘地区环卫很难清理到位,形成刺目的白色污染地带。游客的乱扔乱弃以及有效分类回收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严重破坏旅游景观环境。铁路沿线堆积大量的白色垃圾严重降低了城市环境的美感程度。

二是“白色污染”在生活环境中的危害。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的原制作材料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与废弃塑料,部分含有氯乙烯有毒物质,长期使用含有氯乙烯单体的聚氯乙烯材料装食物,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白色垃圾还会加快土地恶化程度影响农作物生长。

三是“白色污染”在回收处理上的困难。目前市面上流转的不能降解材料制作的塑料垃圾较多,废弃后长时间存在环境中不能降解。很多地区都采用填埋垃圾的方式来处理白色垃圾,填埋后的场地由于白色垃圾长期不能降解,严重污染了土地及周边环境。

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 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回收废弃塑料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垦区;白色污染;危害;防治

一、垦区白色污染现状

黑龙江垦区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在国家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政策引领下,不仅逐年加大农业投入,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在整体经济向好的状况下,城镇建设也迎来了春天,人口聚集,城镇发展和科技进步,也带来了农业、工业和生活中塑料制品的使用的快速增加。在各项环境污染中,白色污染越来越重,逐渐成为垦区不得不面对,又不得不探求加快治理的重要污染面源。不可否认,塑料制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对各行各业起到了支撑作用,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垃圾中塑料成分和比例也在成倍增加。 “白色污染”不仅污染环境,更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塑料制品进入土壤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垦区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白色污染”的定义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由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在其使用后被弃成固体废弃物。由于缺少回收利用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城镇、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

三、“白色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一)白色污染的成因

垦区白色垃圾主要以农用塑料薄膜和生活塑料制品为主。随着科学技术在旱作农业的应用,为提高产量,覆膜种植和温室移栽大量使用,保证了农业稳产、增产,但大量的塑料垃圾也在不断的产生,由于回收难,白色污染成为了旱作农业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生活塑料制品更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尤其是方便袋的大量生活使用,更是形成白色污染主要来源。这两种是垦区白色污染的主要产生根源。

(二)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

1.“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城市和农村中,人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镇容和村容及景观的破坏.例如散落在农村街道两旁、漫天飞舞或挂在枝头上的超薄塑料袋,农田白色一片的塑料薄膜,这些都给人们带来不好的视觉刺激,人民对此反映强烈。

2.“潜在危机”。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而难以降解带来的环境问题,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不易回收,回收成本高,利用率低,利润少,且回收价格低,导致不愿回收的现象发生。二是难以降解。回收的塑料废弃物不易处理。若将其焚烧,则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易形成酸雨;埋于地下,很难降解,且对土地产生毒害,改变其酸碱度,导致农业减产;进入水体或陆地,不仅影响环境,易被动物吞食,导致死亡,破坏生态平衡。三是高温分解出毒害物质,在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四、“白色污染”的防治

黑龙江垦区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在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同时,加大了回收利用,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加强垃圾分类管理

从家庭开始分类,居民住宅、公共场所都有分类垃圾箱。居民自觉按要求投放,很少有随地乱扔废物的现象。密闭的专用车上门收集垃圾。废纸、废塑料等包装废物送往工厂再生利用,厨房、庭院垃圾用于堆肥。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填埋或焚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很高,各环节流失到环境中的垃圾极少。

(二)加大回收力度

垦区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几千吨,由于数量不断增加,而回收利用率却很低(几乎不到20%),废弃塑料大量散落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治理“白色污染”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而治理“白色污染”的其中一种有效办法就是限制产量和加大回收力度。主要通过对废旧塑料收购部门的补贴,提高收购价格,提升民众收集塑料的积极性,实现废旧塑料的高效回收。

(三)加大宣传力度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采取积极对策,运用行政、科技、经济等手段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加大优化环境的措施。利用各处行政组织、新闻媒介、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有关知识,大张旗鼓地宣传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提高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包装材料,适度包装,节约资源,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包装产品。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反对随手丢弃垃圾,减少垃圾产生量。

(四)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物

在形成“白色污染”的废塑料中,几乎全部为塑料包装物,尤其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等。前者在我国的年生产能力达到70亿只,由于重量轻、体积庞大、难以清洗干净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难以有效利用。后者,由于使用面非常广、很薄等原因造成环境中污染物随处可见,回收困难。因此,限制或禁止使用难以收集、处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减少和控制使用塑料包装材料避免过度包装,严格地进行适度包装。

(五)推广使用替代品

目前,许多环保产品为治理白色污染提供可能,如:纸模塑类,以纸浆为原料生产餐具;植物秸杆类制品,以植物的秸杆、稻壳等粉碎压制成型;淀粉类制品,以玉米淀粉、甘蔗粉为原料制作餐具;生物降解塑料类,在塑料中混入光催化原料、淀粉以达到降解的目的。要不断推广使用可降解制品来替代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来促进替代产品的开发利用,使难降解塑料制品能早日退出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

回收废弃塑料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人类的共同呼声。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初中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内容不少,教师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保有机结合起来。

1.1 在学习“空气”知识时,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

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含量虽然很少,却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它是人类与生物的“保护伞”。目前主要由于致冷剂氟里昂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氮的氧化物大量排入空气中破坏或损耗臭氧层,臭氧层已出现空洞,“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过量紫外线的辐射,不仅会使人类患皮肤癌和得白内障病人的大增,而且也会损害动植物的发育,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危害海洋生物生存,使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为防止“臭氧层空洞”的进一步扩大,拯救臭氧层,减少使用或停止使用氟里昂致冷剂,用无污染的致冷剂代替氟里昂,限制氮的氧化物的排放。

1.2 在学习“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知识时,重点介绍“温室效应”。

大量含碳燃料的燃烧,加上森林大面积破坏,绿色植物减少,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及生态之间的固有平衡,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剩并不断增加,由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含量过多,阻碍了地球上能量的扩散,因而形成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后果是: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水的蒸发过快,气温升高造成冰川熔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还将会改变全球地理气候分布,使得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加剧干旱及土地的沙漠化,各种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减缓“温室效应”,我们大面积植树造林,恢复生态之间的固有平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的能源。

1.3 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知识时,重点介绍“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泛指废弃塑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于绝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含氯塑料,则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生成,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可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盒、塑料袋;分类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寻找塑料的替代品。国家颁布限塑令,将无偿使用塑料袋变为有偿使用塑料袋,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白色污染”,同时也节约了有限的石油资源,相应延长了石油资源的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环保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同时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会使化学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效果更加显著。

2.1 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往往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我们力求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如硫和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硫和红磷要尽可能少一点,这样可减少有害、有毒的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的排放。

2.2 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行为。

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同时对废弃物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与排放,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废弃物要统一回收处理,有些废弃物经简单加工可变废为宝。如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残渣经溶解过滤可回收二氧化锰,滤液经蒸发可得到氯化钾,氯化钾可做化学试剂,也可作施花、草、树的钾肥。

2.3 改进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中产生酸性气体,可用碱溶液氢氧化钠吸收得到有用的化工产品,如产生碱性气体,可用酸溶液吸收也可制得相应的化工产品,如硫在氧气中燃烧,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事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碱溶液氢氧化钠,用这种原理在工业上可制得化工产品亚硫酸钠。化学实验中如产生有毒、有害的固体时,也不能向空中排放,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颗粒逸散空中污染空气,事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来溶解吸收五氧化二磷颗粒。

有些实验的设计与仪器的组装中也要尽可能体现环保理念:如在设计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实验时,尽量选择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与其它仪器来组装,这样不仅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而且可节约药品,同时也减少了废渣、废液、有害气体的产生;在设计制取有毒的气体或验证有毒气体化学性质实验时,特别要注意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以及尾气的处理,防止有毒气体排空污染空气。如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中,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时,注意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空,要作燃烧处理。

从上可知,化学实验应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液体泄漏和固体乱排放,把污染降到最小程度,化学实验中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知道消除或减轻污染的原理,使学生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3.联系我国基本国情进行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尚不发达,前几年,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各地建起了许多高耗能、低产出、强污染,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小型企业,现在已经关闭了小型冶炼厂、造纸厂,有效地保护国家资源和人民的利益,从而也有效地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