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专项规划

电力专项规划

电力专项规划

电力专项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负荷预测;电力平衡;空间布局

引言

城市电力专项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电力专项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同,侧重于电力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对土地的预先控制,在为城市中长期发展配置所需的电力设施的同时,达到既减小电力设施对城市用地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又能保障电力建设顺利实施的目的,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1 片区概况和主要问题

1.1 概况

重庆两江新区是2010年正式成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面积1200km2。龙盛片区地处两江新区东部,位于铜锣山以东、明月山以西,北至石船镇石堰村、南到鱼嘴镇临长江边。南北向长度平均约为24.3km,东西向宽度平均约为8km。

龙盛片区规划总用地约178 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50 km2,总人口约120万人。片区规划定位为现代产业型城区,承担临港装备制造业和港口物流功能,中心区重点发展研制检测中心和后台服务等生产服务功能,为未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高端制造和高端生产服务聚集的新城区预留空间。

图1 两江新区片区结构图

图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图3 2010年电网现状图

1.2 电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片区内有1座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有4回500kV、6回220kV、3回110kV、6回35kV穿越。2010年最大用电负荷约25MW。

由于片区内数量少,平均每座公用变电站供电面积达45 km2,变电站供电半径偏大,线损较大。变电站用地比较局促,未留足发展用地,很难进行升压、扩容改造。

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现状农村地区将逐步变为城市建成区,现状和众多在建架空线路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造成较大的土地资源浪费。

外部电网的建设未适度超前于城市建设发展,直接影响对本片区的电力输入。

2 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

2.1 负荷预测

2.1.1 预测方法选择

负荷预测是电力规划的基础,预测精度直接影响规划的成败。目前负荷预测的方法较多,但由于每种预测方法都是在限定的条件下建立的预测模型,所以每种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根据现有资料和地区发展规划选取多种适用的方法进行预测,并相互补充、校核。

龙盛片区是以工业为主、兼有居住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新兴开发区,发展模式有别于其它地区,属跨越式发展。采用电力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增长率法等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建立预测数学模型来预测电力需求将会产生较大误差,不适用片区的负荷预测。由于城市规划不对分项分类产业产出进行规划,所以采用分项分类单位产出耗电量来预测负荷的单耗法也不适用片区的负荷预测。

在龙盛片区城市总体规划中,片区的规划人口、城市建设用地及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三大类用地面积基本确定,先采用类比法选取相应的预测指标后,再采用人均用电指标法、综合负荷密度法、分类负荷密度法预测能得到较精确的饱和负荷。

2.1.2 人均用电指标法

人均用电指标法是根据各规划期的年人均用电量和人口数来推算其用电量,再换算为用电负荷的一种预测方法,计算公式为:P=Wa・Po/Ta。式中:

P―用电负荷(kW);

Wa―年人均用电量(kW・h/人);

Po―规划期人口数(人);

Ta―年综合最大利用小时数(h)。

本案选取了上海、纽约、东京三个城市2000年、2010年、2020年的人均综合用电指标作为参照样本,结合片区功能定位,设置2020年片区人均用电负荷为20kW/人,2020年片区规划人口120万人,总负荷约为2400MW。

2.1.3 综合负荷密度法

综合负荷密度法是负荷密度法中的一种预测方法,是采用片区内全社会各类用电总负荷均布到单位用地来就行负荷预测的一种方法,也是城市总体规划或较大片区的城市规划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预测方法。此法具有简单、直观、明了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预测精度稍低。计算公式为:P=ρS。式中:

P―用电负荷(MW);

ρ―建设用地单位负荷密度(MW/km2);

S―建设用地面积(km2)。

本案选取了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安亭新镇一期、奉贤综合工业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四个与龙盛片区类似地区的综合负荷密度指标作为参照样本,结合片区功能定位,设置2020年片区综合负荷密度为20MW/km2,2020年片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150 km2,总负荷约为3000MW。

2.1.4 分类负荷密度法

分类负荷密度法也是负荷密度法中的一种预测方法,是先按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将片区内的负荷进行分类分别预测,再汇总得到总负荷。由于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地块面积、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已确定,采用此法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预测结果,是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最常用的一种预测方法。计算公式为:P=K(ρ1S1+ρ2S2+……+ρnSn)。式中:

P―用电负荷(kW);

ρn―第n类建设用地单位负荷密度(kW/hm2);

Sn―第n类建设用地面积(hm2);

K―各类负荷间的同时率。

本案按《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同时参考《重庆市电网专项规划》,并结合片区平均容积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各类用地负荷密度,得到2020年片区总负荷约为3026MW。

2.1.5 预测结果

从上面可以看出,综合负荷密度法与分类负荷密度法的预测结果相差不大,人均用电指标法的预测结果与其它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本片区是以工业为主的地区,工业用地的比重较大,常住人口较城市综合区偏少,造成预测结果偏小,应舍去。由于负荷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进行负荷预测时,各种方法的结果在10%范围内波动,都说明该预测是成功的,各种方法预测结果之间的误差是可以忽略的,所以上述综合负荷密度法与分类负荷密度法预测结果的可信性可以得到一定保证。

综合分析以上结果,本案负荷预测取3000MW作为预测结果。

2.2 电力平衡

电力平衡是确定规划目标年变电容量的主要依据,应分区分层进行。在进行电力平衡时,除须考虑与片区周边地区的电力交换外,还应考虑各级电压间的负荷同时率。例如在有500/220/110/10/ 0.38kV五级电压的电网中,0.38kV侧的负荷折算为500kV侧的负荷时,就应分别乘以各级电压间的负荷同时率。

龙盛片区属负荷增长较快地区,各级电网容载比应满足《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相应地区的要求。预测2020年,片区需500kV变电容量4850MVA、220kV变电容量5850MVA、110kV变电容量5240MVA。

3 电网结构和空间布局

3.1 电压等级和层次

本案在电网结构和空间布局前,首先根据负荷和周边电网的情况确定片区的最高电压采用500kV,再根据重庆电网电压等级设置的实际情况,简化电压等级,减少公用变压层次。片区内逐步淘汰公用35kV电网,35kV仅作为部分企业用电的特殊电压等级,公用电网按500/220/110/10/0.38kV五级电压、四个变压层次设置。

3.2 变电站数量

根据电力平衡的结果,可以确定片区所需的各级电网变电站数量。由于规划的不确定性,为提高电网的适应能力,本案在计算所需变电站数量时,均按每站安装3台中等容量变压器作为单站计算容量,2020年片区共需500kV变电站1.6座、220kV变电站8.1座、110kV变电站35座。

3.3 电网结构和空间布局

电网结构和空间布局相互制约,由于节约与集约用地的要求,并受城市环境与景观等因素的限制,变电站的空间位置基本上决定了电网结构。按目标电网结构进行线路空间布局时,电力线路曲折系数的要求又会影响电力线路的空间走廊。

在本案中,片区内500/220/110kV电网采用双链式结构,500kV和220kV变电站布置在片区的,个别220kV变电站深入到负荷中心,110kV变电站均深入到负荷中心。1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均按同塔双回设置,大部分采用架空敷设,仅在规划城市综合区、有特殊要求的产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范围内采用电缆敷设。

图4 220kV及以上电网系统结构规划图

图5 110kV电网系统结构规划图

4 结语

城市电力专项规划对构建安全、稳定、合理的电力保障体系,满足片区城市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求,引导和促进片区电力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地进行,合理使用土地,确保片区功能正常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力部门应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推进该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对土地的预先控制来保障电力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 2011.

[2]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电力专项规划,2011.

电力专项规划范文第2篇

为了提升电网发展质量,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规范电网建设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唐山供电公司建立了全流程电网发展诊断体系。该体系贯穿电网规划、项目前期、投资计划、建设实施、运行维护全部业务流程。本文就跟踪诊断目的、主要做法、具体案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 A

一、工作描述

目前,在电网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理流程不清晰,投资评价方法不完善,指标体系考虑因素不全面等问题,这就要求电网公司建立一套科学电网建设项目投资优化管理方法,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撑,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全流程电网发展诊断分析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贯穿投资主线全流程的工作,涵盖了电网规划、投资计划、项目前期等多项发展线上的核心工作,并通过闭环反馈追踪机制,系统的、全面的对整个电网建设投资全过程进行量化比对分析,从而达到优化投资效果。

唐山供电公司电网发展诊断工作贯彻“质量效益为核心、多业务覆盖、全流程参与”的理念,诊断分析工作紧密围绕提升电网发展质量和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以提高投资效益为重点,为科学规划、优化投资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1全流程电网发展诊断分析

二、主要做法

2.1 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发展部的龙头、综合优势,由发展部牵头,建设部、财务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营销部等单位从各自专业角度提出发展需求,努力构建覆盖多专业、全电压的系统诊断分析体系,构建专业协同、齐抓共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1)电网发展诊断分析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设在发展策划部,负责县级电网发展诊断分析的整理汇总,负责地市电网发展诊断分析基础信息的收集和维护,参与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报告的编制,负责电网发展诊断分析与地区规划、电网规划的结合、指导本地区电网项目投资计划,负责属地协调,参与调研及内审,负责地市电网发展诊断分析管理考核评价。

2)市经研所:负责电网发展诊断分析的总体编制,负责基础信息的收集、维护、更新,负责电网发展诊断分析结论应用于电网发展规划,负责电网项目后评价。

3)专业部室:负责专业提资,参与调研及内审,负责本专业的发展诊断分析报告的全程编制及评审。

4)县级公司:负责供区提资,参与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报告编制、内审,负责电网发展诊断分析与属地规划、电网规划的结合、指导本地区电网项目投资计划,负责属地协调,参与调研及内审。

2.2 主要工作内容

1)做好电网建设投资规划

电网建设投资都是从构思开始的,投资应根据现实的需求、战略、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调查,着眼于历史资料和现状,初步评价当前的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向,并对将来状况进行合理预测。电网建设投资规划是将项目构思和期望引导到经过分析、选择得到的有根据的项目建议。做好电网投资规划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出问题,即电网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并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

(2)确定项目投资的目标和最重要的子目标,并提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3)确定对项目投资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并确定边界条件,如做好市场分析,确定所需资源和必要的辅助措施;

(4)初步提出解决方案和实施过程的总体建议,如总体方针策略、组织安排和实施时间总安排等内容;

(5)进行必要的经济性说明,如投资总额、预期收益、运营费用等。

做好电网投资规划后,还应对其进行评价和审查,即进行风险评价、目标决策、目标价值评价,并对审查目标设计的过程。

2)做好电网投资的可行性研究

在电网投资前期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其具体内容包括:(1)分析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如何;(2)预测经济上的赢利能力,投资何时能回收;(3)项目获利能力及不确定性分析;(4)投资项目建设的工艺、技术、设备是否先进适用;(5)考察项目建设条件如何;(6)投资项目进度安排。

电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为做好以下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制定投资项目决策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各部门鉴定协作条件协议、意向书或合同;筹集资金和向银行申请贷款;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还是开展初步设计工作的基础,是安排计划、开展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的参考。因此,做好电网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对于做好后面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是电网造价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

3)做好电网投资计划

电网投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投资计划。投资计划能够切实反映各电压等级基建工程实际工程进度。科学制定投资计划应充分结合项目开工时间、工程前期进展、招投标进展、建设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项目各阶段的具体投资数额。(2)资金计划。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对应工程实际进度投入项目资金,从而有效控制项目总体投资造价。(3)里程碑计划。根据项目前期及招投标等环节实际进展,合理确定新开工项目数量及开工日期;根据已开工项目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合理确定项目投产数量及投产日期。

4)做好电网投资建设管理

电网投资建设项目工作繁多,环境恶劣,影响因素众多,某个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都有可能增大电网建设的投资费用,因此,一定要做好电网投资建设的管理工作,它主要包括工期(进度)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三个内容。

(1)工期(进度)管理。严格按照工期计划来执行各项工作,确保各分项工程和总工程项目的按期完成,避免延误工期带来的投资造价的增加;

(2)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电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好坏,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对各项资源科学的分配使用,控制每个分项目每个阶段的工程造价,防止实际投资费用超出计划投资费用,努力降低电网建设工程投资造价;

(3)质量管理。按照事先制定的质量计划和相应的规范要求来确保工程质量,对每个分项工程严格检查,出现质量问题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正措施。电网工程项目良好的工程质量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维护管理费用,从而能有效降低后期投资费用。

此外,电网工程项目还应做好风险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变更管理及项目的形象管理,防止各项外部因素带来的投资造价的增加。

5)做好电网生产运营工作

在电网项目完成后的投资运营阶段,主要应做好电网投资项目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电网投资项目的后评价这两项工作。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既要满足电网投资的社会效益,也要注重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并且对电网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以便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投资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考指导。

三、特色亮点

1)多专业融合,全流程覆盖的发展诊断管理模式

全流程电网发展诊断分析,贯穿投资主线全流程的工作,涵盖了电网规划、投资计划、项目前期等多项发展线上的核心工作,并形成了闭环反馈追踪机制,改变以往专业间沟通少、处理电网问题“治标不治本”的现象。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指导电网投资和建设;提升生产运营的反馈作用,根据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短路电流超标、局部地区主变负载率高、业扩报装申请等情况,提出项目建设需求,指导电网规划进行滚动调整,形成“中、长期规划解决战略发展、短期规划解决现状问题”的良性规划局面,科学指导电网投资。

2)发挥地市经研所专业能力强的优势

地市经研所地市经研所作为地市公司技术支撑单位,其主要业务电网规划编制、负荷预测、设计评审、接入系统报告编制、电网后评价等工作与电网发展诊断分析工作专业联系性强,故由其作为电网发展诊断分析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将很好的发挥其专业分工细、专业能力强的优势。

四、具体案例

1)唐山电网主网架220kV短路电流上升压力大,加快推进杏山(动车城)项目实施

近年来,随着唐山电网网架规模的不断加大及新能源的不断注入,唐山电网主网架220kV短路电流上升压力较大。经过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相关专业验算,在姜家营主变扩建工程投产后,姜家营变电站220kV短路水平将超标,因此220kV需解环运行。根据唐山地区电网规划,“十二五”期间,唐山北部地区以太平、姜家营、唐山北三座500kV变电站为依托,通过姜家营变电站220kV侧母线分裂运行(在姜家营主变扩建后),逐步形成东北、西北两个220kV供电区,该供电分区的形成前提是杏山(动车城)220kV输变电工程是否按规划按时投产。为了满足系统需要,调度部门建议加快杏山(动车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开工建设,力争与姜家营主变扩建工程同步投产。同样,该项目的建设将解决丰润新区热电厂投运后区域电源点不足问题,现状下该区域业扩报装申请无法开放,营销部门同样建议加快该工程的建设实施。

杏山(动车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选址位于丰润区动车城开发区,因地处城郊故区域内村落及重点项目密集,选址选线困难。该工程线路出线部分丰润区政府承诺拆除80米高压走廊,涉及居民约90户,拆迁难度很大,成为了制约该工程能否顺利开工的关键因素。在得到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后,发展部积极联系丰润区政府、动车城管委会等相关主管部门,核实有关电力走廊拆迁等具体事宜。丰润区政府在明晰项目建设必要性后高度重视,来文正式承诺在项目开工前一个月完成拆迁工作,扫除了关键障碍。杏山(动车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计划2014年11月开工建设,2016年初建成投产,满足姜家营主变扩建后唐山电网分区供电问题。

2)13座110千伏变电站加装分段开关,提高运行可靠性

电力专项规划范文第3篇

一、因地制宜,目标导向,创新计划管理模式

电网形态深刻转变的新形势对电力科研企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职能交叉的计划管理模式和条块分割的资源运转机制已无法适应支撑服务需求。电力科研企业兼具电力企业和科研机构双重特点,综合计划管理内容和方式具有其独特性,即通过创新计划管理方式,从全局和系统性角度合理统筹配置资源,持续加大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实现在相关技术领域开展高水平支撑和科研工作的目标,强化专业支撑能力,推进专业协同能力,加快科技创新能力。计划管理机制和手段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计划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旨在横向统筹协调各专业资源,纵向对接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实现技术装备水平和实验室能力提升的目标。电力科研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通过技改、大修、零购和研究开发等专项计划的实施,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水平,提升实验室软硬件智能化水平,实现装备升级更新,有效支撑科研能力和试验能力提升。清晰管理原则。电力科研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要遵循整体把握、适度平衡、服务专业的原则,坚持以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装备能力提升和实验室建设协调发展。通过专项计划的制定和分解,以全局化视角明确整体投资方向,平衡专业发展需求,加强投入与产出闭环管理,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规范管理流程。开展科学高效的计划管理工作,规范管理程序是保证。通过配套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实现精益化管理和流程控制,强化成本和效益意识,提高计划管理执行力。完善综合计划专项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验收和调整等环节的闭环管理流程,建立以计划有效落实与执行为导向的经营业绩管理体系。建立保障措施。过去,综合计划管理停留在相对独立、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原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计划执行保障措施。要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需要建立思想、组织和机制保障,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和完善机制建设推进计划管理模式转变。

二、闭环管理,多措并举,提升计划管理水平

电力科研企业紧密围绕供电企业支撑服务单位的定位,把握新常态下计划管理模式转变的重点,转变工作思路。通过构建管理框架、深化前期研究、开展统计分析、强化预警监控机制、建立储备意识等多种工作措施,发挥计划工作的资源统筹和决策支撑职责。构建管理框架,夯实计划管理基础。一是优化计划下达和项目实施的执行机制。完善计划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和考核的工作流程,明确项目申报、审查、立项、下达、实施和验收管理流程。二是编制综合计划相关的工作指南和手册,明确需求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计划归口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三是有效开展工作指南和信息化计划管理平台操作方法的宣贯,规范计划管理的职责界面,形成“职能部门知道如何管,专业部门知道如何做”的清晰明确的计划管理工作框架。深化前期研究,拓展专项管理深度。一是为前期深入研究论证提供时间保障。每年年中启动储备项目可研编制,推动需求部门尽早介入前期研究,将可研论证做深做细,避免计划下达后技术参数随意改变。二是拓展前期研究深度。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或进口品牌设备,投资建议的调研要建立在市场价格波动预期研究和汇率研究基础上。三是加强项目执行进度全程监控,严密跟踪项目进展,对进度安排、执行过程与计划有偏差的项目实施预警和考核,严格计划执行“硬约束”要求。四是完善计划调整管理机制。工作指南中明确调整时间、条件等要求,建立审批流程,实现计划调整流程规范、过程有迹可循。开展统计分析,深化数据分析职能。一是发挥计划管理科学布局和统筹安排能力。结合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年度发展目标的实现方式和任务指标,分配任务指标至各专业,各专业研究提出专项建议计划,计划归口管理部门汇总并统筹平衡形成年度建议计划。二是发挥计划管理抓手职能,开展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分析工作。收集并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分析诊断数据资源,提供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由此发现计划执行和投资管控过程中的问题,明确下一步计划执行管控重点工作。强化预警监控机制,提升计划管控能力。一是建立计划目标分解机制。以月度工作计划为抓手,量化分解季度计划目标和考核指标,平稳有序推进计划执行工作。二是建立“月度分析”和“季度通报”的执行管控机制,从专项分类和执行部门两个维度进行跟踪和统计分析,诊断项目和预算执行情况,对计划实施进度慢、差距大、波动异常的指标,深入分析,提出措施。三是建立重点和关键项目执行过程常态化跟踪分析机制。定期诊断分析,及时预警监控,确保重点和关键项目执行可控在控。建立储备意识,深化项目储备管理。一是建立项目储备意识,结合业务实际制定工作指南,统一工作标准要求。要求根据发展规划梳理、整合专业发展思路,在提炼需求基础上,编制储备项目。肯定项目储备为专业发展规划落地提供支撑的管理方式。二是规范可研编制和评审的工作机制。细化编制要求,建立分层级的可研审查机制,提升可研审查质量。三是深入挖掘储备项目管理需求,组织开发储备库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储备项目管理水平。

三、资源优化,效益提升,助力支撑工作开展

电力专项规划范文第4篇

供电企业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是保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为推进供电企业逐步向开放化、社会化演变,应持续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为此,供电企业需持续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均纳入目标管理,进而进一步加强企业执行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综合计划管理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管理的内涵

综合计划管理,是对项目储备、计划编制、计划执行与调整、评价考核等过程的管理。通过增强综合计划的刚性执行,能够实现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精益化管理,保障企业全面健康发展。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保障可靠供电、提高供电质量为宗旨,在各专业专项计划的基础上,综合平衡、整合优化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等核心资源与专业需求。其内容涵盖企业发展、电网建设、经营管理的工作目标,强调各大专业的横向、纵向协同,因而具有整体性、策略性、动态性、考核性等特点。2.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计划编制效率低、管理约束性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综合计划编制效率不高。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入,原有综合计划管理的工作要求、工作流程与现有要求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同时,企业内部机构的进一步划分整合,其职责也随之改变,尤其是在跨专业、跨部门、跨层级间的职责界面有待规范,导致综合计划管理在部门衔接上存在断点,影响了综合计划编制的高效性与精准性。(2)管理约束性不足。由于在综合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约束性与强制性,使得综合计划往往随意调整,导致项目工期调整幅度较大,阻碍了生产、营销、服务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预见性,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综合计划管理的策略为进一步增强综合计划的执行刚性,科学安排项目建设时序、投资规模和计划指标,在分析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环境—计划—监控—评价”全过程约束机制(见图1),从综合计划的科学编制、风险平衡、执行流畅3个阶段入手,强化基层建议、专业把关、收口管理、统筹平衡的作用,促进综合计划管理水平提升。1.深度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1)建立对宏观经济与地区发展形势、工程建设、购售电结构变化等,内外部环境分析与综合计划之间联动关系,全面对接融入企业发展环境。(2)全面分析存量资源和企业建设现状,在实现存量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引入增量资源投入,实现存量、增量资源的科学配置。首先,建立综合计划项目“打包下达、分批分解”的机制,设置“收取和支出”指标,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优化资金使用;其次,规范出(垫)资项目管理流程,严把出(垫)资工程入口关,有效利用外部资金,提高电网装备水平,防范投资风险;再次,有效利用存量分析报告,作为电网新建、扩建项目安排的依据。(3)采用分产业法、增加值单耗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用电量预测,采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增长率法等对最大负荷进行预计。在基于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供电企业电力需求发展的项目和指标分析预测,将外部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强化宏观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全面优化计划编制管理

(1)全面深化“两级决策制度”。强化国家电公司网综合计划管理办法通用制度的分解落实,明确综合计划编制节点工作要求,加强横向协同管控,确保各基层单位、各专业部门工作清晰有序、高效协同。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化“两级决策制度”,处理好各专业专项计划的平衡,并严格把控各类项目计划的执行。制定项目决策管理办法,成立“总经理办公会—项目投资决策管理委员会”的两级项目决策管理机构(见图2)。做好项目前期把控,提高项目计划的精准性;细化各专业项目计划至各实施节点,严格落实项目专业平衡会管理机制,并贯穿项目计划执行的全过程。(2)严控项目储备和审查。成立储备库项目工作小组,建立“双周报送”机制。通过总结储备项目进展,对于项目进展较慢的专项项目,总结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解决储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专项储备工作进展均衡。同时,要统筹各单位、各专业的技术力量,形成专业组并行开展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严把审查大关,确保项目可研深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可研批复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要求。为确保进入储备库项目的质量,要严格把控项目必要性论证、项目命名规范、项目限额分界、项目级别分类等环节,实现“边储备,边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项目信息准确,促进项目储备工作高效有序开展。(3)强化预算的经济性管理。以制度为依据,强化项目预算的经济性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项目前期管理,严格审核电网基建等12类项目的规范性、项目资料的完整性和项目的经济性,规范项目的投资行为和方向。(4)推进项目储备标准化管理。明确参与项目储备工作的各基层、各部门的工作要求、进度要求和职责分工。各基层单位要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和发展规划,认真梳理项目需求,从根本上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储备项目评审单位,以国家电网公司项目命名规范、项目可研模板、评审规范等为依据,分专业制定可研深度规范,完善命名规则,建立专项协同审核机制,夯实项目管理基础;省公司各专业部门要进一步筛选完善、优化排序,统筹安排项目规模,形成总量充足、层级合理的储备库。在综合计划的编制阶段、风险平衡阶段、执行阶段,分别明确阶段性考核指标及控制风险,提高综合计划精准性。

3.强化计划执行全过程闭环管控

(1)完善信息化控制手段。深化“估算控制概算、概算约束支出”的控制理念,建立项目信息化闭环管控体系,实现全部项目支出的线上计划预算双控,保证综合计划“硬约束”落地。(2)多手段监测项目建设全过程。以月度为周期,开工、投产两头抓,开展分主题项目进度监测,有效核查相关异动,并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促进相关项目环节有序开展。依托分电压等级项目的平均实际工期监控、各单位实际建设周期的监控、配电和自动化专业生产技改项目实际工期监控、变电和输电专业生产技改项目实际工期监控等大数据分析,制定、调整项目的合理工期,并强化物资、财务等各方协同力度,确保严格执行工期管理计划。严格落实项目结算有关规定,加强财务核算和项目决算进度监控,精准财务核算和项目决算。(3)强化重点指标、业务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控。丰富监测分析和预警的内涵,分析工作包容并取,在对经营工作本身强化分析的同时,兼顾同业对标、企业负责人、运营监控等各方面管理需求,全面开展生产经营重大事项决策工作。企业运营能力评价体系的引入,为指标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评价视角。该体系有别于同业对标、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等现有评价体系,作为已有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是一套更加客观、面向能力评价的方法,也是一个更加直观的导向分析。企业运营能力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4.强化综合计划执行考核

(1)开展项目和指标的分类考核。为进一步增强综合计划的执行刚性,对计划执行结果进行分类考核。一是项目调整考核。实行计划完成与调整幅度双重考核。一方面,要考核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强化计划执行的跟踪落实,按照计划下达的里程碑节点,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另一方面,要考核项目计划的调整幅度,加强项目前期管理,提高计划编制准确性,降低项目调整量。二是指标调整考核。在指标调整考核方面,重点考核下达计划的完成情况,加强执行跟踪分析,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计划目标。(2)建立综合计划闭环反馈机制。在综合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要强化对计划执行过程指标的月度跟踪分析。分析月度综合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过程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质量要求,重点关注指标异动情况。同时,建立“月度进度反馈—季度管控反馈”的闭环反馈机制(见图4),及时反馈指标跟踪结果并开展纠偏整改,保证综合计划的高效执行。(3)构建基于SCP框架的点评路径图。基于SCP模型(见图5),梳理可能开展专题分析的主题,形成月度专题分析蓝图,指导后期开展专题分析或月度点评,探索常态化监测模式,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以供电企业月度例会为展示平台,形成SCP月度点评报告。一是以发展投入类指标为牵引,选取与其紧密相关的计划预算管理开展点评;二是以供电服务类指标为切入点,选取与其延伸相关的电能质量开展点评;三是以经营业务类指标为指导,开展与其相关的客户接入环节开展点评,进而建立指标+专题的点评内容。按照SCP的逻辑,先从外部环境开展点评,接着开展指标类点评,最后开展专题点评。

结论

电力专项规划范文第5篇

配电网模糊层次综合评价

1引言

配电网规划工程建设可用来指导电网建设和发展,为电网安全运行及经营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它能使所规划设计的系统能灵活、稳定、可靠地运行,最有效地供应电力并取得最经济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因此对配电网规划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是有意义的。

2影响因素分析

2.1技术水平

电力技术水平落后所导致的供电可靠性降低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尽快的提高技术水平。因此电网规划项目能否满足当地电力负荷需求,能否提高供电可靠性等问题,是电力规划是否需要进行的最根本判断评价依据。

2.2经济效益

电网规划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问题,而且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2.3环境因素

城市电网规划工程一般都要涉及线路架设和变电站的修造以及挖压占地。以变电站为例,变电站中的变压器和电抗器在运行中都会产生噪声干扰,变压器和电抗器本体发出的铁磁噪声为低频噪声,其传播时间久,并难以消除。

3基于综合评价法的配电网工程项目综合评价

3.1建立指标体系

在对配电网项目进行影响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技术水平、风险因素和社会综合效益五方面考虑,建立配电网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3.2配电网工程项目综合评价研究——以某市配电网工程为例

(1)计算指标权重向量

配电网项目综合评价

按照评价等级高低,将配电网项目评价等级分为很差、差、一般、好、很好五个等级。聘请专家分析输变电工程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风险因素、社会综合效益等内容,并针对B1、B2、B3、B4、B5五个方面分别进行打分,总分为1分。对某市电网规划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将二级指标权重向量ω=(0,.06,0.21,0.18,0.09,0.03,0.02,0.13,0.06,0.04,0.02,0.02,0.04,0.02,0.001)与R评价矩阵进行合成,就可以得到系统的综合评价。

从以上的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10%的专家认为某市配电网规划效果综合评价情况很差,19%的专家认为该配电网整体规划效果综合情况有些差,33%专家认为该电网规划效果一般,26%专家认为比较好,9%专家则认为很好。依据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该电网规划效果综合评价结果介于一般与好(0.33-0.26)之间,根据上述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此项目综合效益较好,可极大推动社会经济效益,缓解环境压力,总体来讲,配电网整体规划效果是有效的。

4结论

电网规划与用电技术、经济、风险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对电网规划效果进行评价时,需与技术、环境、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联系在一起进行整体分析。也就是说电网规划项目是一个风险、经济、技术等多因素的综合体,电力供给对经济、环境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同时又受制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的宏观政策等变化因素。因此配电网工程必须保证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锡凡.电力系统优化规划[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2]陈章潮,唐德光.城市电网规划与改造[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3]麻常辉,薛禹胜,鲁挺瑞.输电规划方法的评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2):97-101.

[4]刘伟,郭志忠.配电网安全性指标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8).

[5]胡安泰,肖峻,罗凤章.经济评估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供用电, 200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