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广播新闻编辑;稿件编排工作;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012-02

不见面只闻声是广播这一媒体的弱势所在,这就需要发挥其它方面的优势来增加这种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在广播新闻环节,加强稿件编排工作是提高广播新闻影响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1 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工作选稿要把握舆论导向,并满足受众需求

1.1 广播新闻编辑选稿应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一项基本要求。新闻工作是,更是人民的传声筒。只有把正确导向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始终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人,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方针和路线,充分及时地反映人民的心声,才能使广播新闻工作真正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

同时,播报的新闻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弘扬符合时展特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唱响时代主旋律;对待新事物,要在观察与认知的基础上,以利于社会健康发展和安定团结为前提加以报道;必须使广播电视媒体发挥更好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用健康、向上的主流积极思想来引领舆论,并用强有力舆论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广播新闻编辑在稿件的选择和编辑过程中,要以严格的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来把关,首先从政治上着眼,把握好广播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1.2 广播新闻编辑的稿件要紧扣主题,尽量满足更为广大的受众需求

广播新闻媒体在始终进行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还应想尽一切办法去贴近广播析闻受众,以满足更为广大受众的需求。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极为明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人们的欣赏水平、视听兴趣和审美观念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通过广播新闻不仅要对衣食住行等基础物质生活有所了解,还逐步对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形势、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因此,要提高新闻节目的收听率,不但要在衣食住行上做好文章,还要千方百计使广播新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环境和时展需求,为受众提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信息,从而贴近受众、满足受众的需求。

2 广播新闻要求对稿件的编辑要有一定的专业技巧

广播媒体对新闻稿件进行编辑的目的是要让更多的受众接收到最新的有用信息,并在接收信息的同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对新闻节奏加以把握是新闻编辑在进行广播编辑时需要重视并重点把握的问题。通常在广播新闻播出的整个过程中会分割成许多板块,且不同板块都应当具有其独特的特色,所以不同新闻间的联接或是新闻板块段落的变化也必定会受到新闻编排节奏的影响。例如:几条篇幅较长新闻信息连续播送,极易让听众产生疲倦感。因此编排新闻稿件时,应当注意几条篇幅较长新闻间应注意适当穿插几条短消息,这样可使其节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节目段落的起伏感。此外,在进行新闻编排中,要使文章色彩鲜明,适当运用对比或排列式方式,能使文章声势产生交相辉映的效果。

广播新闻稿件的编辑工作兼容艺术与技术,编辑必须明确在基于编辑技术的前提下,还要对新闻语言进行一定的艺术化处理,才能将新闻信息更为公正、客观地传达给广大听众。广播特技手法为广播编辑提供了一个更富有想象空间和发展的平台,使广播节目日趋完善。

3 广播新闻稿件应通过高效编辑使语言更能为受众所接受

广播传媒与受众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是以语言信息的传递为主。语言是否更能为受众所接受对新闻传播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广播新闻的语言必须要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

3.1 广播新闻语言要通俗易懂

如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所言“语言越通俗,越亲切,越有劲”。广播这一媒体是以“说”给受众“听”为主的形式,所以语言更应通俗易懂。可能某个词语、句子对于新闻编辑记者而言意思是十分清楚、明晰的,但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或文化程度有限的受众,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而言就很难听懂了。所以广播语言应尽量通俗化,也就是说,要用广大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和方式和他们所习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把事物或问题讲解明白。为使广播新闻受众一听即懂,稿件中形容词应少用,生僻字词尽量不使用,同时,还要尽可能避免使用技术性、专业性过强的术语。在必须使用的情况下,要对此进行注解或说明。

3.2 口语化应是广播新闻语言的主形式

广播新闻稿不仅要做到“赏心”,更要做到“悦耳”,也就是说其语言既应该有书面语言那样较为严密的逻辑性,还要使语言更具群众性,即多用浅白的口头语言。有些广播新闻稿件中的词话听起来文绉绉的,这刊载在报纸上可能是很好的形式,但在广播中播出就可能不太顺口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僵化了的公式化广播语言,只能起到弱化信息真实性,拉大与受众间距离,极大地削弱传播效果的不良作用。所以,编辑在稿件整理、遣词造句时要把符合群众的语言习惯做为重要的工作标准,尽量多用口语形式,使广播新闻稿件读出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顺耳。这样的广播语言使人真正喜闻乐见,才能真正地让受众入脑、入心。

3.3 广播新闻的语言还应把握准确规范的准则

广播稿的语言要准确。广播新闻稿件语言是对大千世界本来面目的反映,这种反映不应该是虚假、模棱两可的,而应该真实而客观。广播新闻稿件要通过语言使受众相信,文中所言都是确有其事,并非随便说说而已,这就要使编辑的语言准确、严肃、庄重。

广播稿的语言必须规范。普通话的推广是广播媒体的任务之一,所以在广播稿件中应当尽量不使用方言土语。如果为了保持相关人物的语言或性格特点,不得不用时,必须及时加以清楚的解释。

3.4 广播新闻稿的应当是响亮并富节奏感的

广播稿的语言要求清晰宏亮掷地有声。字音响亮,抗噪音干扰力强,易于听得明白,响亮而有感彩的语声,能提高信息刺激强度,易于引起倾听。

4结论

做好广播新闻编辑的稿件编排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措施、方法以外,还必须不断提升编辑能力,这不仅要培养其胜任编辑角色的能力,还要重视编辑能力的长期积淀和内化。目前来看,面对网络化的冲击,广播新闻编辑除应具备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具备的采写编评各种能力外,还要胜任跨媒体联合传播竞争的复合能力。

参考文献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新闻传播途径因为科技的进步、市场的需求得以快速发展起来。这种传播方式相较于传统新闻的传播路径,尤其在网络新闻传播上,有着交互性、时效性更强以及信息量更大等优势,进一步满足了当前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传统新闻媒体的升级发展。但由于网络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发稿、审核、监管的盲区,使得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不利影响。

一、网络新闻传播在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缺乏有力的监管

网络新闻舆论传播本身具有极强的目的性,主要是通过网络点对点的方式传播,进而使得网络新闻覆盖更广泛的网络受众,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但因为当前部分网站平台在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管控方面没有按照要求采取合理、规范的措施,导致网络传播舆论出现一定的偏差,无法充分发挥新闻传播过程中舆论引导的正面效应。舆论引导的偏差会引发过激和影响社会安定的舆论。

(二)不实负面新闻的恶意传播干扰社会舆论场

近年来,时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经由网络媒体炒作之后引起网民的热议。这类突发事件,一是因为相关网络资讯平台等没有按照要求确保稿件的真实性、建立严格的稿件审核制度所致;二是有相关组织或个人为了商业利益等目的,不顾是非对错进行舆论炒作,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量,故意以煽动性的语言来报道。这类不实的负面新闻容易诱发网民群体攻击或者言语过激的评论,却使得真相被掩盖,给整个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场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扰乱社会秩序。

二、加强网络新闻传播正确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新闻渠道成为引导和传播舆论的“根据地”。传统新闻传播是单向性的,发稿、审核机制健全,舆论引导和把关方面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而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则不同。一方面,网络让新闻传播方的主动性更强,人人都有言论自由,并可在网络新闻和个人言论,与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在这种网络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早期因为匿名,人们无需为个人的言论负责,所以产生了大量不良言论,但在有关部门加强网络实名制的监管力度后,这种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另外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类虚假、不真实的网络新闻层出不穷。互联网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交互系统,人们获取网络新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部分信息却丧失了真实性。因此,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在这种环境下,必须重视并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的正确舆论引导,督促各机构对新闻、审核、编辑平台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打造正能量的舆论空间。

三、加强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舆论的相关策略以及建议

(一)提高网络新闻信息者的综合素质及其职业道德

目前,大多数网站新闻编辑以青年人为主,对资讯热点的盲目追逐、对流行语的滥用、对点击量的过于看重,都是网站编辑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网络新闻没有一套规范、长效的编辑、、审核机制的话,就容易导致新闻舆论的失控。青年编辑在新闻基础理论方面需要不断加强训练与学习,提高自己对新闻素材的敏感度,对于未经考证的线索要反复求证。一旦错误的资讯开始传播,在网络上经转载之后会呈现几何级的扩散,这是导致不良言论肆意传播的根源。所以,应重视并加强对网络新闻信息者进行有关网络新闻信息理论基础的教育培训,提升其思想上的严肃性,加强职业道德素质,为整个网络新闻信息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保障。

(二)正确把握并平衡好网络言论自由和舆论引导的关系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也就导致人们对于新闻传播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被动阅读,到现在的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这就要求网络新闻平台在尊重网民言论自由的同时,严格控制错误、不当、不实的言论,作为当前舆论引导的重点。如果言论自由和舆论引导间发生冲突,应根据“两权平衡”的规则来协调。一方面,要防止违法、错误、不实、恶意舆论的传播,同时又要保证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允许网友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多方发声、客观辩证地评论问题。也就是说,严格净化网络舆论中存在的各种不当言论,应依法追责相关责任人,同时确保网络言论的自由,使两者关系达到一种平衡发展的状态。

(三)制定完善的网络新闻审稿制度

我国目前一些网络新闻信息平台还没有完善的审稿制度,导致新闻内容的制作流程比较随意。再加上部分网络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部门在版权上缺乏法律意识,针对新闻线索没有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导致出现盲目争抢热点而发稿,对新闻稿件没有作规范而严格的审稿与校对,导致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中出错的概率大大提高,从而影响了稿件的真实性,也损害了平台的公信力。所以,相关责任单位必须制定完善的网络新闻审稿制度,加强新闻编辑对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必须按照要求发稿、审稿,禁止各类虚假、不当新闻的传播,从根本上保证网络新闻的客观真实、正确导向,从而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获得广大受众的信任和对网络新闻信息的支持。

四、结语

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我们应意识到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并通过建立完善的传播制度来正确而规范地引导新闻传播舆论,不断提升网络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可靠性、导向正确性,以此来促进我国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与团结。

参考文献: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范文第3篇

1 播音的时代语言形态和语速

广播新闻播音过程中,根据单位时间内发出的音节数量体现播音的快慢,它属于语言节奏范畴之一,在随着根据播音内容、情感、节奏、对象等变化中,播音语速也在变化,但是在变化过程中是有“度”的,“度”是事物本身质的数量界限,在界限内,质不受量的增减而影响自身的本质,当超过一定范围时,则就产生了质的变化状态。本文针对在新闻媒体界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进行分析。播放的收视率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该栏目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气派的播音风格,体现播音语言形态和适度的语速。在内容和形式中表现的特点是:庄重大气、态度鲜明、逻辑严谨、节奏明快等。为了提高新闻播音的传播质量和效果,对于标志着权威性的重点新闻节目,其新闻播音语言速度的变化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在上个世纪的文革期间,中央台半个小时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大约5700字,平均下来每分钟180字左右,然而到了80年代,每分钟大约播出210字。近几年中,每分钟大约在270字左右,甚至达到300字。因此,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新闻播音的语速也在不断加快。这体现了播音的节奏感。在逐步变化中,突出了“快”字,在语速的不断提高中要结合新闻播音语言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将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形态基本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探究。

1.1 朗读式

朗读式播音,在新闻媒体中又称为播读式或者是表情朗读式。该语言形态的特征是:语言规整、吐字清晰、声调高中有强、亲切自然。有助于观众在收听中根据语调以及语法结构很清楚地听到,语言停顿具有明显性。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促进政治、经济等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广播新闻语言基本采用宣读式播法。在适应听众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将播音员看成了党和政府的代言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语气庄重大方,在合适的语速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例如中央台的资深播音员夏青、方明就是当时的代表。

1.2 报道式

针对日常生活语言特点,报道式播音它吸收和借鉴了朗读式播音中的语言规整以及吐字清晰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独有的语言形态,具体特点表现在:语式稳健、节奏明快、吐字清晰以及语言规整等。在播报过程中,广播播音员自然洒脱,顺耳入心,语句组织“突出”和“带过”巧妙结合,语气基调适度,将“饱满”与“和平”融为一体,提升了播报的影响了。另外在播报速度中,采用适当加快并且稳健,播音员做到松紧有度,整个过程体现了亲切自然,稳健轻巧的表现力,该语言形态在播报过程中,语速在逐渐增快。例如成都新闻广播的《998快讯》就是采用播报的方式,为听众每十五分钟传递本地和国内外重大消息。

1.3 说新闻

新闻媒介中,播音员主持人和听众已形成良好的传播关系,因此,传播的形态也发生了调整和改变,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和交流。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有些广播栏目还设置了和听众在线互动交流的形式,这其实也回归到人际交际语言的形式中,从而产生了说新闻。其基本形态有: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以及地域新闻三种。例如成都新闻广播的《998有报天天读》节目,就是一档以说话的方式读报的栏目。听众还可以打进热线点播要听的新闻,并且和主持人交流发表对报刊新闻的看法。这样的“说新闻”广播栏目其语言表现形式基本采用的是“口语化”,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并且具有说服力的基础上,体现了消息语体的风格,如此播音员主持人对于语速也能更容易掌握。说新闻的语速相比宣读式、播报式有所提高。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当下,广播说新闻节目在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下,就应该多说百姓喜闻乐见的话,多讲百姓能听懂的话,把说的话说得更“接地气”,如此广播节目的影响力和收听率才能提高。

2 新闻播音与语速构建

新媒体的发展,自媒体的介入,让整个信息社会急速发展。作为广播新闻节目信息传播最后一关的播音员,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要根据文稿内涵和外延、听众群等情况合理调配语言和语速,体现时代语言的需要。二者在构建过程中,应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2.1 从新闻内容中把握

广播新闻播报时,播音员要根据稿件内容、深挖主题,确定新闻内容重点,对其进行立意,从而把握播报的尺度。运用鲜明富有特色并且充满激情的语言形态和适当的语速,传播内容丰富的稿件内容,提高新闻的影响力。让听众更容易接受新闻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因此,新闻播音语言形态和语速是新闻内容表现的重点。新闻语言表达要加深听众对新闻内容的认可和易于理解。另外,根据内容播音员要适度情况下,放慢语速,给受众以思考和揣摩的时间。

2.2 具备高强度的听众意识

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要结合听众的具体反应,换位思考和感受,真切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情绪等变化。在受到思维的驱动中,创作更具有影响力的有声语言创作,有助于把握好语速,增强观众的认同感和满足感。

2.3 职业技能

播音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表达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方式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播报中准确把握有声语言的语气、语调以及语速等,融入自身的感情,在规范语言形态中,体现播音内容的重点和时效性。做到运用自如,表达和理解统一。

2.4 用“心”创作

播音员的情绪对于听众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因此,要求播音员要深挖新闻内容,感受稿件的内容实质和精神品质,在播音主持过程中采用更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适合听众的语速,最终将稿件的精髓体现出来,提升 稿件传播的效果和质量。这样,观众才能够用心去感受,提升播音员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提升传递信息的效果。在符合听众心理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播放语速,体现新闻播放的鲜明性特征。  

3 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新闻播音的时代语言和语速,必须要结合新闻稿件的内容和体裁,做到与稿件内容相协调,语言形态准确,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必须要把握语言表达的“度”调整好语言形态和语速,根据听众心理来满足受众的要求,提升新闻播报的影响力。在体现新闻内容和形式新鲜性的前提下,达到更有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其播音主持的形式完全符合时代广播的要求,促进我国广播新闻媒体事业不断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文字编辑;受众心理

电视新闻是新闻编辑工作者技能与思维的综合表现,为了能够表现鲜明的主题,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闻的内涵性,说服力和受众性,这就需要编辑工作者能够把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新闻主题想结合,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乐于接受的电视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离不开文稿,把单一的文稿通过某种方式使其完整的结合在一起,表现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仅是文字编辑者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其思维能力的重大检验,关系整个新闻节目的成功与否。电视新闻的存在基础就是电视新闻中体现出来的编辑思想,没有这种统一的编辑思维,整个新闻节目就没有系统性,没有编辑思想作支撑,新闻节目就会灵活性,显得死气沉沉。文字编辑者要具备宏观把握时事新闻的敏感性,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新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仅要对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还有熟知其出台意义和影响。除此之外,对近期发生的某些社会焦点新闻事件做到及时准确的信息追踪,在把握大量时事新闻的基础上确立独特的新闻观察视角,及时准确有深度的解读新闻,所以,文字编辑者要善于把握当前社会最新动态,把最新最有用的信息传播给大众群体。

除了编辑思想影响新闻节目的受众效果之外,电视新闻还有重要一环就是文字编辑,文字编辑主要就是对文稿的修改、增删与组合,能够合理有序的安排组合新闻文稿,是零散的新闻文稿表现出较大的可观赏和可接受性,唯有这种方式,才能把文字编辑工作者的思想传达给受众。

二、文字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具体体现

(一)电视新闻首先要能吸引观众眼球,不单是画面的表现,同样对于文字编辑来说,最主要的吸引之处在于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是进入观众眼球的第一道关闸,标题包含了所要传达的信息与所要表达的思想,对引导受众群众作出正确的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由于受标题本身特性的影响,标题不可能长时间的停留在电视荧屏上,一般只有几秒钟的时间,这就对标题的制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既要准确、简洁、生动,又要亲切、朴素、活泼,使之能有更大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大众接受电视新闻的方式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耳听。对于文字编辑来说,其主要表现为内容摘要、新闻导语等方面。用能够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简述新闻摘要,对新闻导语的制作要能充分把握好播音时间,给观众留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去思考、去接收信息。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新闻稿之间的串联工作,适当的进行小结或概况,减少听众的大脑负担。

(三)电视新闻还有经得起仔细推敲,不能出现任何低级错误。在短时间内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仅要充分表现画面的质感,还有注意语言的修辞表达。新闻用语要正式,标题要新颖,要保证整篇新闻稿词句的正确性,修辞运用要得当,过于注重辞藻则会失去新闻固有的严谨性和严肃性,这就要求文字编辑工作存在撰写新闻稿时,要注意文字的运用,能够根据新闻的性质和特征,正确选用合适的语言风格。

(四)电视新闻还讲究结构性,电视新闻的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新闻传播效果的优劣,只有良好的新闻框架,才能保证新闻节目能够拥有一定的收视率和受众群体。电视新闻的结构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头版头条新闻,这是整个新闻编辑的思想立足点,关系到整个新闻版块的构建和新闻素材的收集与选用,是表现新闻整体性的首要工作;其二,栏目的设置,科学合理的栏目设置也是表现新闻编辑者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增设栏目,可以更好的挖掘新闻的内在价值,表现新闻的完整性;其三,新闻评论,对新闻进行简单而深刻的评述,可以更好地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从而达到提升节目水平的最终目的。文字编辑要善于捕捉新闻中的潜在意义,并据此配发“编后语”等短评,抓住新闻报导中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论述、论证影响受众。

(五)电视新闻文字编辑还要注重创新。任何电视节目都离不开独特的创意,创意是一个节目存在发展的必备因素,是电视节目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文字编辑要把握在把握电视媒体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心理学理论,去挖掘受众群体的接受心理,制定出符合需求的新闻作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

电视文字语言是新闻传播与接受的重要载体,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新闻文字语言,无疑会给传统意义上的枯燥无味的新闻增添更多生机和活力。

(一)电视新闻文字语言编辑的创作

文字是所有电视媒体传播信息最基本的载体,甚至可以说,任何的电视节目都离不开文字语言。各式各样文字充满了电视屏幕,主要分为听的和看的两大类,所以新闻编辑者要能够深入了解新闻节目语言文字表达的要求与需求,要能创作出简便易记,容易理解的新闻语言。大众对以最便捷的方式和手段达到最佳的传播目的,并能在受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新闻语言创作最终目标是要使观众看得懂,听得清,轻轻松松的享受,最后还能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新闻语言的创作,要能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性,把语言的新鲜性、深刻性和可听性、“可看性”集于一体,增加新闻的语言和谐感。

(二)电视新闻文字语言编辑的通俗性

为了保证电视新闻在受众群体中的广泛传播,电视新闻中的文字编辑要规范简洁,以便于快速的传递信息。要满足现代电视信息传播的快捷、大容量、高密度等目标要求,电视新闻文字编辑要做到“言简意赅,辞约义丰”。简单化、口语化是现如今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对于新闻语言来说,更要做到通俗易懂。新闻语言如果太专注于表达的深奥意义,那么很多观众可能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就会导致观众不能及时准确的解读新闻内容。

电视新闻是一种文化类型,不单单是传播新闻,传递能量的载体,还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存在于电视荧屏上的,所以,在新闻语言文字的编辑与组合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其艺术追求,最大限度的挖掘新闻文字语言独特的内在美的价值。新闻工作者要具备独特的的新闻敏感性,能够捕捉到当前事物发展最具特色的东西,结合新闻的试听传播功能,创造并传播符合现代文化精神和心理审美的新闻节目。

总而言之,电视新闻节目的文字编辑直接关系到整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与观众的可接受程度,具体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新闻技能技巧是复杂多样。文字编辑者是整个电视新闻质量的把关人,就要求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职业敏锐感和潜心钻研业务的执著精神,才能给广大的观众打造经典的试听盛宴。

【参考文献】

[1]刘尚东.电视文字工作的能力探究[N].信息传播报,2009-12.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范文第5篇

自其创设之时起,有关用方言播新闻,就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方言说新闻节目不是主流,但是也完全可以走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方言相对于国家规范使用的普通话。短于公共信息的传达,有其劣势和不足,但方言因其地域的局限性,对于特定人群的感情交流,有着特别的亲和性。新闻栏目强调亲和性,方言的出现就遵循了这一新闻规律。

以方言播新闻,重在其言,别具特色的语言是它的立身之本,即新闻语言的独特性。方言新闻重在“地域性”。要体现地域性,就在于新闻语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那么,如何才能使方言说新闻的语言既符合新闻的要求,又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呢?

新闻语言的整体要求

首先,谈一谈文稿语言。

在做到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文稿的通俗化、口语化。一般记者在写新闻文稿时,都习惯用逻辑性强的书面语言,而方言新闻则要求写稿时要把书面语言转化成口语化和通俗化语言,这就要求记者写稿时,在理清新闻线索的同时,尽可能地用生活化的语言叙述新闻事件、说明新闻事理、阐发新闻观点。方言说新闻的记者和一般新闻记者相比,要在本土语言的模仿和学习上再下些工夫。通俗化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句子短小、句式多为单句,少用复合句,语言节奏感强,有鲜明的起伏,富于听觉效果。这样的语言播音员读起来就显得很家常,有一种特有的亲和力。

在语言生活化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的本地化、民俗化、时代化。方言新闻语言的优势在于方言的独特性。除了一般性生活化语言外,俗语、歇后语、俚语等,只要是文明规范的,都可入稿。像一些郑州人口语中经常出现的“老话”、“土话”等。都可以考虑,在新闻中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方言词语的产生、应用有其复杂的历史、地域和时代因素,不少方言词汇特别是一些落后、狭隘、低俗的词汇随着时代的进步被逐渐淘汰,不再使用,因此,要十分注意有选择地运用方言词语。

另外,作为民生新闻,也应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在新闻语言上,就是要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流行时尚,采用一些新兴词汇、流行语等。

语言的叙述性要强。方言新闻以民生新闻为主,多以社会事件作为新闻内容,因此,语言的故事性要强。事件类新闻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环环相扣、层层剥笋,可以设置一些疑问式表述的方式:纠纷类新闻要注意客观、公正,叙述平白,不夹杂主观评述。因此,文稿的语言既要轻松活泼,又要利落干净、清楚明了。

其次,谈一谈主持人语言。

主持人语言既要和整体节目语言相一致,同时,又起着确定节目风格、展示个性魅力、给整个栏目定基调的作用,是方言说新闻的核心。因此,方言新闻主持人要追求主持语言特色鲜明、独树一帜,以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闻所传达的舆论引导作用。一方面要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另一方面,又要谐而不谑,通俗而不庸俗。方言说新闻主持人要用本地方言以及其他轻松化的表现手法,改变传统新闻播音员在播音时“一本正经”或者“不苟言笑”的状态。以轻松愉快的语言主持风格让观众既倍感亲切,又“耳目一新”。

新闻导语的评点和串联作用

方言新闻的“灵魂”,主要通过评述来实现。评述在新闻播出形式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很多电视台的新闻评述节目一般都是播音和撰稿分开,模式大致相似,运作过程有了完整的套路,不会使观众产生太大的疏离感。但是,在方言新闻中,“评述人和主持人合一”是突出栏目特色的重要生命线,新闻叙述和新闻评说要合二为一,浑然天成,否则,就不能营造现场感,不能充分调动新闻评述的亲和力。因此,方言新闻的品位关键在主持人的主持素质特别是语言素质。方言新闻的播音对节目主持人有着特别高的要求。主持人要能“人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是指要注重方言的亲和力,关注百姓的民生:“出乎其外”是指要跳出就新闻说新闻的框框,多表达民意。引导民意。

方言新闻栏目只有把评述作为主要内容,才能脱离普通话以交流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播出模式,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正因为如此。民生新闻的串联词的写作要求是比较高的。方言新闻的导语更要求突出串联和衔接的作用,一段导语既要对上一条新闻进行精彩的点评,又要不露痕迹地引出下面一条新闻。再加上主持人特有的主持风格,使整条新闻看起来连贯、流畅。

点评不需要太长,有时只需三两句即可。衔接语尽可能突出一定的故事性,有悬念感,能够吸引观众往下看。

方育新闻语言要把握好“俗”和“雅”的度

方言直接来自生活,保持着浓郁的原生状态。因此,保持方言新闻俗而不恶、俗中有雅,是决定一档方言新闻是否能长久生存的关键。

方言新闻栏目的由俗入雅,表层上看是语言形式,从深层而言,它却是一个语言的品位问题。作为公共媒体,若仅仅片面强调语言的纯洁性,可能就会丧失方言的生动性,使方言成为工具性的语言,从而失去方言的韵味。只有以提高品位作为纯洁方言的方向,才不致于使方言伤筋骨,失元气,才会全方位提升方言的原生态品质,保证方言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