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诚信 缺失 研究

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诚信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及发展,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但是,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意为心意真诚,不欺骗,“信”意为人言谓定。做人要讲诚信,“言必信,行必果”,是人与人之间行为处事的基本要求。诚信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更加重要,朱F基总理曾经为三个国家会计学校亲笔题写校训“不做假账”,对会计诚信问题做的最好的诠释,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原始凭证进行账目记录、制作会计报表及审计等。会计诚信是对传统诚信的延伸,在现代经济市场上,我们要从会计的职业层面去考虑,会计诚信注重的是互利双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诚信的缺失情况时有发生,做假账、会计信息失真等等,这些情况往往会迷惑使用这些会计信息的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就损害了会计服务对象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如果会计诚信问题一直存在,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水平,维护会计诚信原则势在必行。

会计人员造假一般是为了局部利益,企业授意会计部门制作虚假的财务报告以欺骗报表的使用者从而获得利益。所以会计诚信概念应该是企业的管理层及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利益相关者的会计责任承诺。这就要求会计从业者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运用娴熟的会计技能和完善优质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相反,企业管理者和会计行为主体如果在会计信息产生中违反会计道德和行为规范,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这就是会计诚信的缺失。

二、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追求利益

利益的驱动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最根本原因。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重大变化,对物质的追求、对权利的渴望往往使人迷茫,很多人铤而走险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利用金钱腐蚀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使一部分会计人员偏离职业规范,为了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局部利益不讲事实、不顾客观公正故意伪造变更原始凭证做假账、假报表,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还有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完成指标授意或强制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上做文章,以营造企业盈利的假象,为个人的任职期间业绩骗取荣誉,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

(二)缺乏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在客观上是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维和大家的合法权益,因此被称为“经济警察”,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地位必须完全独立。注册会计师在接受了委托人的委托后对其进行审查,必须真实客观的对被审查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报表等情况进行评价。然而选择谁进行审计的权利在委托人手中,因此一些会计事务所会为了生存去跟委托人“合作”,对被审查单位的财务问题避而不见,丧失了审计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当前会计事务所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获取更多的咨询服务费用,注册会计师也会与企业管理者形成不正当的合作关系,为图一己之利无视国家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三)制度不健全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的运营模式也各种各样,面对这样的瞬息万变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调整速度远远跟不上这种变化,因此会计制度就出现了许多漏洞,而一些企业或个人便利用这些漏洞大打球。例如企业每年以不同的成本结算方法进行结算,这就违背了会计指标应口径一致的原则,由于企业的提取比例、成本结转方法不同,企业的易耗品和包装物一次摊入和分期摊销也有了很大的灵活性,着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的意图。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会计制度产生了漏洞,而这些漏洞就给某些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不诚信和欺诈的机会。

三、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一)加强企业监管

许多企业的监事会都是由公司内部成员组成,这就使得监事会只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加强监事会的制度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提高监事会的地位,使其行政和财政都独立出来,高于董事会,直接向股东大会负责;再次要完善任命制度,对监事会成员的选任有着专门的规章制度,认真考察,避免出现由大股东、董事会等直接任命的现象。

董事会是公司能够正常运营的核心,公司经营的重大决策及监督管理层都是由董事会来执行,要想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并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就要进行制度上的完善。首先要保证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董事会成员不能由股东任职,这样才能更好的形式其监督权;再次加强独立董事制度,使独立董事参与公司的经营,能够使其更好的行使监督权。

(二)加大处罚力度

结合我国实情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造价的情况施以重罚。首先,加大造假人员处罚力度,对造假单位或个人处以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进行刑事处罚。其次,增强行政监管力度,税务、工商、审计、财政等部门都对企业有监管职能,完善这些部门的监督制度,使其规范化。再次,推行诚信保险制度,国外很多国家要求公司投保诚信险,当公司因为诚信问题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时,保险公司要进行相应赔偿,保险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必定会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会计诚信 信息不对称 监管 诚信建设

会计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美国、韩国等经济强国正深受其扰。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障碍。国务院前总理朱基对会计人员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要求。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如果市场失去了诚信,那么,经济活动将会遭受沉重的打击,必将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内,探讨金融会计诚信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会计诚信的涵义

进入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以后,诚信对于我们广大的金融会计行为者来讲,就是要求诚恳待人,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义务,也就是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为金融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偏不倚的会计信息。具体来说,金融会计诚信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行为

2.强烈的敬业意识和职业荣誉观

3.真实准确的金融会计信息质量

4.精湛的会计技术和熟练的会计技能

5.优质高效的金融会计服务

6.有强烈的守法意识、政策水平和制度观念

二、金融会计诚信的现状及缺失的原因

(一)金融会计诚信的现状

当前,金融会计诚信面临严峻形势,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2006年,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报告,显示了我国金融业会计信息失真较为严重。事实表明,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普遍存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

(二)金融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

1.信息不对称是前提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享有不相同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

2.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某些企业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只要按照融资条件做出一份漂亮的报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上市公司丰乐种业从1997年上市直至2005年上市8年造假6年,持续虚构业绩,而其受聘审计事务所为上述年度会计报表均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监管不力,成本效益失衡

我国目前涉及会计诚信问题的法律很多,但在执行中真正受到处罚的却很少。对个人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惩处最重的是,对披露信息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由于造假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加之监管不力,造假之风愈演愈烈,形成了“不假反而假”的怪现象。

4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追求虚假经营业绩

在我国,尤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都是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形成了一大批“官员企业家”,某些企业的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考核指标,强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虚列收支,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

5.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我国现阶段,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实事求是,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依法办事。另外,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监督失控,内部管理混乱造成有些企业对财产物资缺乏严格控制,从而导致很多财物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

三、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

(一)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失误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经济业务合规合法,并提高经营效率。新《会计法》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财政部在今年年初又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若干规定》两个征求意见稿。从今年起,对于商业银行,除了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外,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出具评价报告。

(二)制订和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防止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来粉饰会计报表

在当前,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目的的做法主要有关联方资产置换、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关联方购销等,通过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巨额差异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可以通过修订和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遏制这种“会计报表重组”现象:一是完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二是在资产交换市场尚未有效建立的情况下,缩小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三是改变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的确认方法;四是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

(三)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处罚力度,发现和处罚会计舞弊行为

1.扩大“会计委派制”的范围,减少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人员的人身依附,使其敢于抵制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强令的会计舞弊。

2.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

3.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不经审计,不得提拔”。

4.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置会计舞弊者。

(四)完善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一是提高现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标准;二是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增强其职业荣辱感;三是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金融领域的会计舞弊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而这些损失,如果通过早期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会计舞弊的治理和诚信的树立过程中,毫无疑问会出现一系列难题,然而,我们坚信,只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它所带来的收益最终将远甚于最初所付出的代价。

参考文献:

[1]金融企业新会计准则应用与讲解.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2.

[2]卢振基.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 [J].会计之友,2006.

[3]蒋玉娟,刘斌.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 [J].上海会计,2006,(3).

[4]王广明,张奇峰.注册会计师“诚信”的经济学分析 [J].会计研究,2007,(4).

[5]郝向荣,赵莹.重塑会计诚信之我见 [J].山东审计,2007,(5).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诚信;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的发生,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更加国际化,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我国在转型的市场经济中,幻想财务造假的消失,是非常不现实的。近年来,随着会计信息的失真,及银广厦、琼民源、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企业造假案的曝光,基于对诚信的期待,人们寄予了厚望的“市场经济的警察”――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的诚信也失去信心,造价与信誉危机的疑云笼罩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上空。这就要求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首先要使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核算和披露符合国际化惯例,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相关、可比。

一、我国注册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市场运行机制不合理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先天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关系失衡,从而使审计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要素,即独立性。在审计活动过程中,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着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与审计人机构三者之间的特殊关系。被审计人(上市公司)主要表现为公司经营管理层,是替委托人(股东)管理公司资产的人,而审计机构则是替委托人(股东)鉴证经营管理层业绩的人。以上两者均是受托人,服务于同一委托主体(股东),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契约,利益关系。按照委托理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是人监督人的过程,可以保证其公正性。但在我国现阶段,极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上市公司审计中原本存在的三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实质上简化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现在一般是由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来委托审计机构对自己进行审计,并且有其决定相关的审计费用等其他事项,从根本上破坏了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的制衡关系,使得审计机构难以保证独立性。

2.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从国有企业转化而来。根本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在短期内被包装上市,只能靠作假账。注册会计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迁就上市公司,默许其造假,几乎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理性选择”。此外,为了解决地方上的就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问题,为了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往往有意无意支持和包庇了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从而引发一连串的审计责任。

(二)利益的驱动使注册会计师不遵守执业道德

我国的会计中介机构市场供大于求,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为拉客户,争市场不惜竞相压价,甚至会满足被审计单位得不合理要求(包括造假)。为了维持或者提升盈利水平,有的事务所为降低成本而减少甚至省略必要的程序,弱化甚至放弃诚信谨慎的基本原则,从而漠视或纵容上市公司虚增利润、隐瞒债务等重大财务问题,某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为了一己之利,不惜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不能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

(三)影响注册会计师主动查找纠错舞弊的积极性因素

按照现行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能够发现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和舞弊。同时有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审计,并非专为发现错误和舞弊,如果委托人要求对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舞弊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自身能力和审计风险,并另行签订业务约定书。这些规定是影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不能主动去查找错误和舞弊的重要因素,因为事后一旦发现会计报表存在严重的错弊而注册会计师有没有揭露出来,“我们的会计报表审计并非专为发现错误和舞弊”这一规定就成为注册会计师推卸责任的借口。

(四)常规审计程序的弊端

如果上市公司做假而没有被注册会计师所发现,通常只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注册会计师由于自身专业胜任能力的局限,没有严格遵循会计与审计专业规范标准。另一种情形就是公司做假的手段太高明,超越了当前会计与审计专业规范的约定。近年来,造假者的手段愈来愈高明,愈来愈隐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程序一般包括;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及分析性复核。我们注意到,这些程序主要是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去展开,如果被审计单位蓄意作假,这些程序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年报审计中销售收入的审计为例,销售合同的审查、发票的开具、税金的申报、货款的收回是注册会计师确认销售收入是否真实的关键程序。如果被审计单位与购货单位串通,订立合同,开具发票,申报相应的税金,应收账款的询证函均可以取得。以常规的审计程序,很难发现其中的舞弊现象。

(五)注册会计师执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发展历程比较短,素质不高,经验不够是不争的事实。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在我国会计造假案中,有些会计界专业水平很高的高级人才和经营人物也深陷其中,主要原因是这些注册会计师不能坚持职业道德的操守。目前,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节省执业成本争夺会计服务市场,在执业过程中临时招聘兼职人员或让高校会计系的实习生来执行审计业务。这些人员一方面业务能力普遍较差,另一方面则缺乏注册会计师的及时督导,其往往随意省略必要审计程序,规则等,审计报告的规范性较差,审计结果缺乏可信度。

二、应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危机的策略

(一)创造有利于提高审计独立性的市场环境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中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客观公正原则及其他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能否保持独立性,即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及其自身进行改革,也取决于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的支撑环境培育。第一,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监管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用,杜绝有经营者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做法;第二,应培养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大多数投资者不重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不关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投资者应理性地运用经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投资决策,广大投资者就会迫使公司管理当局聘请独立性高的事务所进行审计鉴证工作。

(二)加大对注册会计师造假的处罚力度

追求经济利益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放弃独立性的根本原因,承担违规责任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违规代价。当二者差别巨大时,违规者便会不顾一切地去实施违规。因此,只有增加违规成本,使违规者承担的责任大于预期的违规收益,才会有效地遏制和威慑违法行为。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行业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惩戒制度,赋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惩戒权,可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成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专门负责监管处理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二是抓紧建设包括企业管理当局,证券承销机构、法律顾问、大股东。内幕交易及股份操纵者,甚至政府证券监管机构在内的行为规范,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氛围;三是司法机关要抓紧研究和制定具体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民事赔偿责任细则,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四是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性的司法介入力度,追究违法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五是建立以赔偿制度为主的事后惩罚机制;六是对严重丧失独立性的违纪违法案件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众曝光,使全社会参与监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

(四)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

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根本措施,随着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技术。一是要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科技含量,扩大审计覆盖面,挖掘审计深度,提高工作效率。注重运用计算机和局域网、互联网、提高采集、处理和专递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开发设计计算及辅助审计软件中注意加大审计作业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成分;二是在传统审计方法的基础上,把心理分析、系统分析等一些方法引入审计中,同审计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五)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性

通过加强独立审计监督机制建设,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为注册会计师防范利润操纵提供技术支持。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诚信 缺失 收益成本 对策

一、引言

会计诚信的实质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属于制度范畴中的非正式约束,它属于一种企业行为。近些年来国际国内会计丑闻不断,严重影响了会计界的声誉,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给消费者、投资者、债权人甚至企业自身等造成了巨大损失,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损害。企业作为会计行为的主体,其诚信的缺失不仅归因于企业内部的深层次原因,也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企业是社会契约关系的一份子,故其诚信缺失给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政府、其他企业主体等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会计诚信缺失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预算执行情况,而且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的决策和调控,严重时将会导致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

二、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理论分析

( 一 )会计诚信缺失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对企业而言,企业丧失会计诚信,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可获得的额外收益是多方面的。由于失真信息虚化夸大了企业的效益,投资者自然会被企业扩大化的虚假效益所蒙蔽,由此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另外,为了减少应纳的税款,企业可通过会计舞弊,调整账面会计利润,从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会计主体个人而言,扭曲会计信息能够使内部人员获得更多额外收益,如虚高的经营业绩能给管理者带来更多绩效奖励,职务升迁,有更好的发展前途;直接从事会计的人员则可能违背职业道德而中饱私囊。会计诚信缺失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上市公司而言,可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企业的股票价格出现大幅缩水,甚至导致其破产、倒闭,这些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是永久性的。大唐电信股份公司业绩“变脸”就是会计造假事件最好的佐证。毫无疑问,会计个体逐利也是存在成本的,并且这一成本很昂贵。对经营者而言,将严重影响经营者的声誉,使其在市场中造成不良影响,且这一影响很难短期内消散。这种市场惩罚是最具有实质性的惩罚,决定着他们很难在进入相关的领域。法玛(Fama)认为,经理市场的竞争对经理施加了有效的压力,意味着有着不良声誉的经理很难再进入经理市场的行列。对直接从事会计的人员而言,将承担如降薪、解雇、罚款、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免职等对其违法逐利行为的法律制裁。

( 二 )会计诚信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模型衡量 由于会计主体都是理性经济人,故其会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假如收益小于成本,则理性人是万不会冒此风险的。但事实情况是,经济社会环境中规制会计主体的成本明显低于收益,企业内部规制和外在环境约束都远远不足。利益主体是否会选择会计失信取决于他的决策函数和对决策变量的预期,是在他对会计失信的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基础上的。(1)是否选择会计失信:个体决策的基本模式。对于潜在的会计主体个体而言,他从事会计失信类似于一项“风险投资”,注入了时间、精力,承担一定的风险以牟取预期的非契约利益。会计失信与其他可能的行为选项一样,都是其都为决策集中的一项。会计主体的个体决策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Rn=R(1-pi,mi,ni)-Lr(pi,fi,mi)-L0,其中,Rn为会计失信行为带来的净收益;R为会计失信行为的总收益,它取决于会计失信得逞的概率1-p,会计失信的次数n和失信包含的腐败金额m;Lr为会计失信的风险成本,即一旦被查处后,会计主体的总损失。它与会计主体被查处后的处罚程度f,被查处的概率p和财务腐败金额m正相关;L0为会计失信的操作成本,包括会计主体在财务腐败行为预谋阶段,实施阶段,行为掩盖阶段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各种成本。pi为会计主体i的会计失信行为被查处的概率;fi为会计主体i的会计失信行为被查处后所受到的惩罚,包括经济,心理,权力等的损失。mi为会计主体的财务腐败金额,一般腐败金额越大,被查处后所受惩罚也大,即Lr越大;ni为会计失信的次数。从这个基本模型可以看出,会计主体决定是否采取腐败行为的标准有两个:其一,Rn0,即会计主体从事会计失信行为时的预期收益必须大于预期成本,主体能够得到正的非契约利益。如果某种会计失信方式或是风险成本Lr过高或是由于操作成本L0过大,使得总收益小于总成本时,潜在的会计主体就不会采取会计失信行为,因为那样意味着“得不偿失”。其二,Rn机会成本。符合第一个标准的“有利可图”的会计失信行为也有可能被潜在的会计失信主体放弃。因为作为“经济人”,他要把会计失信的收益与其他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如果同样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其他方面比会计失信能带来更多的收益时,他就不会进行会计失信而会选择其他的能最大化增进其效用的行为和途径。因此,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条标准的财务腐败行为才会被会计主体所接受,具有现实意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决策主体,对于R,Lr,L0,pi,fi有着不同的预期值,也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风险偏好主体的选择行为也是不一样的。可以看出,激励不足也是造成经营者非法取利的重要原因,激励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成本的高低。经理人在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往往在决策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决策,为自己谋取私利,损害股东的利益。(2)会计失信数量的决定:总体分析。个体处于社会的大范围内,个体的决策受到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同样,社会环境是由个体构成的,因而,基于上述个体决策模式的个体会计失信行为在加总后会形成社会财务腐败总量。社会总体会计失信数量的决定可用如下方式表达:Q=Q(p,f,u),其中,Q为社会总的会计失信腐败量;P为会计失信行为被查处的平均概率;f为会计失信行为被查处后受到的平均惩罚;u为其他影响会计失信数量的因素。在p,f,u三个变量中,潜在会计失信主体最敏感的是p,因为一般的会计主体都希望在失信后能逃脱处罚,而不是希望少受处罚,因为从逃脱转化为被查处的边际成本为无穷大。而一旦被查处,所受惩罚的程度已相对无关紧要。会计失信主体当然也关心所受处罚,但从较轻处罚到更严厉处罚的边际成本已经减少,不再为无穷大,因此Q对于p的偏弹性大于Q对于f的偏弹性。增加反腐力度、会计披露制度等的推行会增加会计主体被查处的概率p。与此类似,调整处罚力度f也可以控制会计失信财务腐败数量Q。而u代表其他影响会计失信行为数量的因素:如个人会计失信的内疚程度、社会风气、社会诚信教育等。可见,从系统的角度看,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仅缘于内部会计制度不完善,也包括市场制度不完善这个大的外环境。由于缺少了外在的规制,制度不完善使得当前会计行为经常寻租。在会计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基于盈余管理和会计诚信目标不能平衡的矛盾。由于现实中会计准则不完善,有着一定的自由操作空间,便出现会计实务的“超规范”内涵,管理者以利润为最终目标扭曲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作假问题。基于这一事实,在会计主体的逐利性的本质下,会计主体甘愿冒这个险,从而做出失信的行为。马克思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非常胆大起来••••••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 三 )委托链条监管的弱化是会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委托人和人都是理性人,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委托人追求企业财富最大化,人则追求在一定努力水平下的高报酬和低惩罚,但双方都有避免风险的心理,尤其是前者。在两者目标不一致情况下,必然造成利益冲突。这个时候,会计(包括企业内部会计、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有独立的第三方加入到了委托关系之中,他的职责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处于委托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在关系中,其首先受托于企业经理,其切身利益自然也受控于委托人,企业管理当局作为授权者,直接影响会计的行为选择。会计要承担对外传递真实财务信息的义务,其提供的经营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会计需要同时对企业内部的委托人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负责。但是通过博弈分析,我们发现,当企业委托人和人发生利益冲突时,会计人员就会站在人的这边以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偏离了作为第三方的公正性。人和会计人员就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对外提供不真实、不全面的会计信息,从而获得自己的最大收益。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委托框架下的两个重要表现。

三、会计诚信治理系统再造

( 一 )提高违规成本,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1)信息监管机构改革。成立一个独立的、并拥有传唤权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财会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道德标准,以及竞争进行监督,确保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禁止审计公司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加强财务信息披露的可用性,增加披露内容,并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对财务报告进行个人担保。为了保证法律能够得到贯彻执行,政府还应增加市场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预算。(2)处罚加重的具体化。禁止公司为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提供内部个人贷款;要求公司的CEO(首席执行长官)和CFO(首席财务官)对公司财务报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承诺;对故意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故意销毁、隐匿、伪造财务报告,证券欺诈等犯罪行为处以重刑。(3)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首先,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忠诚度和经营者的道德,直接决定了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己有不少公司在探索、尝试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权激励机制,制定较长期的经营者经营绩效评价标准,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以增强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减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其次,声誉机制对会计诚信的影响。声誉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诚信的直接后果。同时,声誉也是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无形人力资本。声誉在消除信息非对称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质是在市场的交易各方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防止或减少“失信”的发生。但是目前会计诚信缺失却反映出会计领域的不良声誉。良好的声誉有利于经营者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高的报酬,不好的声誉可能断送与人进一步交往的机会。因此,声誉能够满足人们追求长期利益的需要,尤其是那些对未来收益期望值较大的职业经营者,对声誉的欲望更强烈。总之,声誉的价值体现在声誉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它既给拥有者带来社会成就的满足感,又能给拥有者带来经济上的长期利益,因而,声誉能够成为重要的激励手段。会计实质上是一种制度,会计制度的不完备性需要信誉机制补充,即信誉是会计制度安排的基础。会计诚信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信誉危机导致了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遭受严重的破坏。而会计信誉危机既是会计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企业信誉问题和社会信任问题,只有深入到会计系统以外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制度变迁之中,才能寻求全面合理的解释。

( 二 )完善信息披露渠道 (1)完善信息的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应进行实时披露,即要求及时披露导致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信息;上市公司应披露对公司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重要的表外交易和关系,且不以误导方式编制模拟财务信息;加强相关信息的披露,如战略、风险管理、薪酬政策、公司特有的业绩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这些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披露制度;四是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以适应新的经济事项和业务的发展。(2)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处于信息时代的会计系统也应该跟上信息化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能让各种信息在企业中畅通无阻,对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很大帮助,也将降低信息私有的程度,使那些利用信息优势的个体在谋取自身利益中增大难度和风险,因为信息已经公之于众,随时在接受内部和外部监督。企业外部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指企业与社会相连,让社会(包括政府机构、相关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等)通过这种畅通无阻的信息来随时监督审视企业,让那些缺乏诚信的企业和个人,最终将付出沉重代价。(3)完善外部独立审计市场。审计市场的初衷就是作为第三者,保证信息披露的公正、公平和准确,然而由于审计服务的付费人可能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或者是政府、股东等,使得其独立性受到扭曲和干扰。审计市场与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具有密切关系,因而作为这一市场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对其行为负责,一方面,其从业人员应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做到行业自律。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对审计机构评价的机制,如组成受团体成员支持的包括资信评级、认证中介的机构。在这个机构还可以考虑赋予仲裁功能,在法律缺失情况下,此机构可以利用团体中的重复接触来实现仲裁作用,最终通过声誉机制实现对这些主体的约束,克服审计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环节中的人为操作的现象。

( 三 )公司治理的改善(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要完善我国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关键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责权利,使之相互独立、相互制衡。从而能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使管理当局不能随意操纵会计数据。在股份制公司制度下,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董事组成的常设决策机构,它要对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和职工代表组成的企业监督机构,它要对股东大会负责;经理层由董事会聘任,是执行层,对企业董事会负责。他们构成了一个整体,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一是加强独立董事的建设。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对于监督公司管理部门和会计人员舞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中,大部分董事为执行董事,难以对经理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为此,应注重于建方董事会结构的制衡机制,一方面,要在内部董事中增加非执行董事的比例;另一方面,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并创造出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独立董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里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新建议规定,公司须定期召开无管理层人士出席的董事会会议:审计、提名,薪酬委员会成员必须全部由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必须单独负责招聘或解聘CAP(注册会计师),且对CAP的非审计事项进行备案,这无疑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及其披露质量。二是完善监事会制度。监事会是公司企业确保股东权益的重要机构,由于其职能决定了其运做和行为必须保持独立性。根据我国目前公司企业现状,监事会在行为的独立性上受到制约,因此其维护股东利益的作用被弱化,也就无法有效监督披露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无法制止违法、违规的会计行为,也无法确保公司企业的会计诚信。由于独立监事与公司利益联系松散,且不易直接受公司直接利益所有者的限制。为了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我国在大股份公司在独立监事方面可以进行有益尝试,有必要通过立法在我国大股份公司引入独立监事制度,并扩大独立监事在监事会的比例。《公司法》应对大股份公司中独立监事人数规定一个硬性比例,这个比例应该占监事总数的一半以上,才能发挥独立监事的作用。通过这种办法可以保证监事会整体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当然,独立监事除应当具备一般监事的任职资格,还应当具备一些特殊资质,如经济方面、法律方面的知识等,才能真正发挥到监督和制约的作用,确保经济行为诚信。三是明确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从狭义上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一些问题。因此,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几乎是同一个意思。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关注的不仅是一系列属于股东的有形资产,而应该是所有参与人的利益。不同利益主体由于投入企业的要素结构和数量的不同,其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产权安排这种产权制度的安排控制着为企业贡献了专业化资产的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产权制度安排下的不同个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要求,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前提是不能损害相关利益的效用。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就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契约,通过这种契约来维持企业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和效率性,而公司治理结构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2)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一是健全法制建设是会计诚信建设的基本保障。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并且提出依法治国,不可否认,其效应已逐渐显现,但问题仍然有很多。一方面,法制环境较差,主要表现为法律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另一方面,法制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坚持人治大于法治,不按法律、规章办事,不能依法行政。因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遵守诚信不利、违背诚信受益的局面,从而影响了社会风气及其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尽快完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法律,提高国民的诚信水平与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快速、和谐的发展。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从源头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利益,并经常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单位负责人、会计等有关人员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自觉避免会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会计执法检查,有效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使造假者不敢以身试法,从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二是建立诚信档案,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建立诚信档案,实行全程信息记录。为强化诚信意识,记录诚信行为,可利用现有会计从业人员资格数据库建立“诚信档案”,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三部分。基本信息由会计人员的奖罚情况、职称、业务技能等项指标构成;提示信息主要记录会计人员尚未被处罚或未严重到需要处罚程度的违规行为,以及对判断其诚信状况有一定影响或关联的其他信息;警示信息主要记录已经作出的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行业惩戒的结果,所有信息全部网上公示。使做过假账的会计人员将被终身记录在案,从而受到有关部门的监控。因此会计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促进行业诚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诚信 职业道德 法规制度

一、会计诚信问题的表现

(1)原始凭证失真。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目前,很多企业、公司的原始凭证都存在失真现象。部分员工出差,在缺乏自律、诚信的情况下,在商场购买生活必需品、酒店的选择、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及用餐地点等,都会选择高质量的服务,尤其是在商场购物中,部分商场为了提高业绩提供特殊的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特殊报销的需要,导致企业、公司的外来原始凭证严重失真。比如,某员工外出办公,在超市消费100元,但在报销的单据上表明的是200元或更多。

(2)记账凭证造假。记账凭证是指财会部门根据审核确认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载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确认会计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记账凭证造假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是由于原始凭证的失真导致的记账凭证的造假;二是在利益的驱动下,高管层要求财务人员私下做两套账,有选择的进行披露。

(3)真假算账。真假算账主要分为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假账真算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公司为完成上头分派下来的利润指标或隐瞒利润私设小金库,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虚构收入从而造成利润虚假;真账假算主要表现在成本费用的胡乱结转和分摊。

(4)会计鉴证失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鉴证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鉴证机构,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社会服务。然而,近几年来,会计鉴证失信越来越严重,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高管人员的要求下,对单位财务有选择的进行审计,发表审计意见。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经济利益驱动,失信成本过低。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对企业高管层而言,虚减收入可以少交税金,虚增利润可以增加贷款的机会,因此,会计造假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对政府人员和部分分公司的高管层而言,为了所谓的政绩或业绩,必须进行会计造假;而对于公司职工而言,会计造假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奖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会计造假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之所以会变严重,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失信成本过低造成的。我国对于会计造假“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

(2)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会计制度和准则存在漏洞为会计诚信缺失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的滞后为会计造假带来便利。企业领导人或会计人员往往利用会计制度和准则的漏洞为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收益。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会计法》不具备强制力,没有明确制定惩罚制度,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完全无法可依,以至对该行为从轻处罚。监督乏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单位进行会计信息审计的过程中,为了与企业能够长久合作而听取会计单位的“建议”;另一方面,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往往由于人情世故等原因而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对违法人员进行口头警告或罚款处理,并不执行较为严重的处罚,由此使违法人员更加胆大。因此,监管力度不足是造成会计造假的原因之一。

(3)“公民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失。会计人员往往重“契约意识”而轻“公民意识”,他们听从于企业领导人,哪怕明知是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在会计人员眼中,拥有签约合同的企业领导才是“再生父母”,对于他们而言,“公民意识”是非常淡薄的,不懂得公民履行基本义务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从而造成了会计诚信缺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诚实守信是精髓,客观公正是灵魂,坚持准则是核心,而会计人员往往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无法做到以上几点,例如,企业领导人要求财务报表造假,会计人员往往为了不受到领导人的打击报复而进行会计造假;会计人员挪用公款等。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必须强化会计诚信教育。首先,使会计人员和企业领导人明白自律的重要性,自觉履行义务,可以建立会计诚信自律机制;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最后,建立会计人员的信誉档案和品行记录,对违法违纪的行为进行曝光,根据档案和记录,进行会计人员的升迁和处罚。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诚信规范的执行主体,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一方面,最好从学生时代的教育抓起,在校生并未完全进入社会,可塑性较高,在校期间,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另一方面,会计后续教育也很重要,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会计人员而言,每年的后续教育是必须的,可以时时督促他们进行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当然,会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技能,用更丰富更规范的专业知识来为企业服务,降低因技术问题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