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推动产业链发展

推动产业链发展

推动产业链发展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1篇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9日从工信部获悉,我国区块链技术持续创新,产业初步形成,逐步在供应链金融、征信、产品溯源等领域应用。工信部将加强与各地各部门衔接互动,营造良好的区块链产业发展环境,积极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工信部信息中心此前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已超过450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随着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产业应用的实际效果逐渐显现。工信部提出,区块链应用正逐步从金融领域延伸到实体和服务领域,包括电子信息存证、产品溯源、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

诸多平台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尝试用区块链技术改造现有场景和服务。以旅游为例,不久前,星牛旅行宣布上线区块链旅游综合平台,通过去中心化服务体系构建透明可信的旅行生态链。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领军企业分别在金融、公益等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

工信部提出,区块链产业仍处在初期阶段,技术的正向价值逐步显现,但发展过程中仍伴随不可忽视的风险,比如可能对现行制度规范产生挑战,存在技术层面的漏洞等。工信部提出,将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特别是加强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以及融合渗透能力提升,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推动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来源:新华社 文/张辛欣)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2篇

摘要: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链自身的结构和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支撑着产业链的运行,动力结构的分析维度,进一步揭示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1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国,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环境一直受到严峻的考验。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备受瞩目。

 

一、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与动力结构

天然气产业链是指处于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利用等不同环节的节点企业之间,基于特定技术经济关联,围绕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利用以及相应配套服务,以天然气及相应服务的价格为纽带,以供需关系为核心,形成的具有价值传递和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关联结构。

 

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是需要相应的动力因素支撑的,这些动力因素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力体系,称之为动力结构。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由产业链外部动力因素、产业链主体行为动力因素以及政策性因素组成。外部动力因素从根本上影响天然气产业链的建立、运行和发展,主要有资源性因素、能源安全因素和环境因素。天然气产业链主体行为动力因素是基于天然气产业链主体本身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长输管道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因素和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因素。外部的动力因素通过政策性因素对内部动力因素发生传导性作用。同时,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产业链受到政府规制。政策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是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的核心因素。

 

二、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框架下的动力因素分析

如图所示,支撑天然气产业链运行和发展的动力结构是由天然气产业链的外部动力因素、政策性因素以及天然气产业链内部相互关联的动力因素组成。在动力结构中,动力因素之间通过一定的动力传导路径相互影响,最终推动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从天然气产业链外部动力因素来看,除了传统的经济因素之外,能源安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链的主要影响因素 。

 

天然气产业链作为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产业,受到需要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政府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动机,出台相关政策,扶植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作为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传统的外部动力因素,其对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经济因素——政府因素——天然气产业链主体行为”动力传导途径实现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许多国家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能源安全问题凸显,作为应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实行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丰富的优质能源,本身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的近似性质使得其在国家的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中备受重视。因此能源安全因素也是推动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因素之一。其动力传导途径表现为“能源安全因素——政策因素——天然气产业链主体行为”。

 

在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初期的主要外部动力无疑是环境保护,特别是降低地方性的大气污染。而低碳经济的时展背景使得环境因素对于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同其他的外部动力因素一样,环境因素对于天然气产业链发展推动作用的动力传导途径也是通过政策因素对天然气产业链的主体行为施加影响,进而推动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具体的动力传导途径为“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天然产业链主体行为”。

 

天然气产业链运行和发展实质上是通过天然气产业链的主体行为实现的。从天然气产业链内部的动力因素来看,主要包括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长输管道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因素和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因素。(注:目前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比较特殊,具有上中游一体化运营特征,即石油公司具有天然气生产商和中游长输管道运营商双重职能。)由于天然气产业链主体相互关联,某个环节主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其他环节主体的行为动力。

 

在天然气产业链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作为天然气产业链的主体,石油公司行为直接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产生影响。在天然气产业链中,石油公司行为主要包括: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销售。石油公司的主体行为动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从根本上讲,石油公司的行为动力在于追求利益{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利益)——石油公司行为}。从另一层面来看,石油公司的行为动力是通过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其他动力因素通过动力传导途径产生。在动力结构中,其他的动力因素会使石油公司产生获益预期,从而影响石油公司生产活动,这些因素亦可以称之为石油公司的行为动力因素,例如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政策因素——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利益)——石油公司行为},天然气用户市场的迅速扩张{用户行为——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利益)——石油公司行为}等等。

 

作为天然气产业链下游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配气公司行为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直接推动作用。配气公司行为主要包括:上游获取资源、发展城市天然气用户以及城市管网的修建和维护。同石油公司一样,配气公司的行为动力分为两个层面,追求利润的根本动力和由动力结构中其他动力因素通过动力传导途径产生的动力。配气公司的收益由代输销售天然气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两部分组成{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利益)——配气公司行为}。除了传统的代输业务和销售业务外,新的天然气用户群体的形成也是推动配气公司主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例如城市cng汽车的发展{用户行为——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利益)——配气公司行为}。

 

在天然气产业链主体中,天然气用户通过需求牵引,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天然气用户行为表现为对天然气的消费行为。天然气用户的消费行为动力除了消费天然气带来的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还受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其他动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可获取资源的便捷性{配气公司行为(修建管道)——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和资源利用的比价优势{政策因素(定价规制)——石油公司行为(售气定价)、管输公司行为(配气费率)——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等。

 

参考文献:

[1] 刘贵福.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 2006,25(4):9.

[2] 傅国华.运转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系统效益[j].中国农业经济,1996(11):24-25.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林业 产业链 整合 发展

林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曾经一度以林业作为支持性资源。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对于林木资源的依赖已经有所减轻,但是在客观上对林业发展更提出新的要求。这种新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强调林业加入我国经济发展大潮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更强调了林业的生态特征。在这样的基调之下,基于生态观点的产业链发展出现在林业发展的环境之下。

一、林业生态产业链相关概念和发展特征

产业链的概念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最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傅国华教授提出,目前尚处于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但已基本明确其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从本质上看,产业链的实质在于产业间及产业内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于林业领域而言,产业链更要注重整体生态性。这一方面是要求实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在对林业产品进行消耗的同时,还需要确保林业执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职能,即维持生态平衡。

从结构角度看,林业的产业链结构参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整个林业生态产业链的构造,从林地以及相关资源的供应开始,经过相应部门的育种工作,在林地范围内开展种植养殖,在有效维持和改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林业生产。对林业产出的产品进行深加工,相应的产品包括木材以及相应在林地上开展的生产工作所得,对于非人工养殖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开采,但必须谨慎展开,注重其本身生态环境的维持和保护。而后将经过深加工的产品送入市场,展开营销活动并进行消费。

在整个产业链环境中,首先应当明确其支持系统,包括监控、研发、人才、金融等方面。此类活动根据林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需求不同,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林业生产和销售活动。并且此类活动多以公益或半公益的形式存在,以政府和相应的产业环境建设和推进力量为主导加以展开,这些支持性活动可以说是林业产业链得以发展的基础,通常在宏观角度进行支持,虽然不能直接对产业链施加影响,却是林业发展的必要基石。其次还包括林业产业发展各个环节需要的各类辅活动,诸如在育种和种植养殖环节涉及到的对林地生态环境的维持工作、在林产品深加工环节所需要的木加工以及脱水等工作,以及在市场服务环节中所需要的物流和调研等活动。这些活动通常都在产业环境中通过市场调节作用自发形成和实现,并且对于林业产业链能够起到较为直观的推动作用。

二、林业生态产业链的发展分析

林业生态产业链同一般的经济产业链不同,首先其生态特征十分突出,不仅仅要求完成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对其发展扥健康状态进行监控,以实现林业资源本身的生态作用;其次林业产业链虽然并不长,但是其具有相对宽泛的二维特征,不仅仅从时间轴上看得到延展,在横向方面,更是存在于其他产业环境不同的紧密特征。基于如上林业产业链的特征,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其发展进行完善。

1.纵向延伸

从纵向上看,从生产到消费,我国林业产业并不发达。这种不发达一方面源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以及人均量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则是源于我国早期经济发展的计划态度对林业影响的遗留问题。基于此种情况,从纵向上可以考虑重点通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推动,建立行业典范,进而对相应的产业环节进行拉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群众林业经济发展参与态度的跟进。

2.横线延伸

从横向上看,林业产业链的主链,只有与两侧辅链保持良好的契合状态,才能够确保林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和向前推进。目前的状况,是两侧的辅链与林业产业并不属于同一领域,因此难以达到完全合理的状态,因此应当针对这种情况推进两侧辅链对于林业产业链的合作状态。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并不容易,应当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找到合作之路,对于一些难以合作的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调动经济主体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投入扶持,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4篇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已成功举办3届,会议已成为政府深入了解行业状况、推动冷链市场信息流通、提高企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引导企业奉行绿色冷链与低碳节能的良好产学研交流平台。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以及国内多家冷链企业、食品成品企业领导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全国政协原常委、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国有企业监事会解思忠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通过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走势及冷链产业政策的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政策理论依据;知名生产商贸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共同总结盘点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2012年的发展前景并进行规划;围绕当前企业迫切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专题演讲和互动交流,为各企业释疑解惑,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质量。通过本次年会,也让我们看到了目前冷链物流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我国冷链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冷链体系,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

我国冷链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冷链物流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和科技手段。

3.缺乏冷链行业标准推广和执行方面的监测监管

由于政府对冷链的重视程度不够,冷链的行业标准制定缓慢且没能有效普及推广,可以说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标准体系。此外,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国家冷链物流监管体系的建设速度也有待提高。因为只有对冷链各环节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才能使得标准得以更加彻底的实施和推广。

4.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缺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需要先进的设施和严格的管理,食品企业通常把产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但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行业的规范,引起各物流企业间进行恶意的价格竞争,不利于冷链的发展。

5.对冷链的认识程度不够,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小

当前,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主要是从节约的角度考虑冷链物流的发展意义。而对于完善冷链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建立开放的冷链物流系统,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维护我国人民权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意义则认识不足。对于建设冷链物流系统,还涉及到能源节约、需要系统合作等问题,更没有多少考虑。此外,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超及零售终端等冷链的各环节对冷链的认识也不够全面,而民众对冷链的认识也还只是停留在冷藏车和冷库的层面上,民众在购买农产品、肉类、乳制品等一系列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一般只考虑产品是否物美价廉,并没有认识到冷链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要性,自然不愿意为冷链食品支付较高的费用,对冷链建设的参与性也就不高。

6.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目前仍处于力量分散、竞争无序的起步阶段

因为冷链物流的服务对象涉及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医药生物等不同领域的多个品类,而我国相关行政管理体系划分具有产业所属、部门所属的特点,这些都造成行业资源分散、竞争无序等问题。

关注冷链物流推进我国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要解决冷链物流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构筑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鼓励相关企业建立、运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医药冷链信息平台等,运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各职能实时监控。政府通过创新基金、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要先期引导,加大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产业应用。在涉及民生领域、有政府监管需求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如药品、食品的冷链物流等领域应用上先行先试,再逐步应用到公共服务市场、到行业与企业应用市场、到个人家庭市场。由政府先期引导,逐步发展到成熟并具有规模的市场,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还要完善监管体系,形成安全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药品编码统一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技术实施标准化,严控冷藏链各环节的运行状况,保证各环节食品质量安全。

此外,政府还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为了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中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

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5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natural resources are extorted constantly by people, which cause th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affect our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achieve harmony with nature, circular economy comes into being, and it is implemented in a number of businesses and distriparks. The value chain is the carrier and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how to understand and construct value chain of circular economy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his paper, connotation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value chain of circular economy was analyzed, and its operating mechanisms,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working mechanism, were explained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which can make a contribution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realizing all-win situation of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关键词: 循环经济;价值链;运行机制

Key words: circulation economy;value chain;operating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13-02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导致自然资源将近匮乏,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地处理人与资源、环境以及整个地球的关系,解决经发展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不要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经济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一种全新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和实现途径。自从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他们通过强化循环经济法、调整税收政策、开展企业零污染排放、扩大废物回收等措施不断推动和深入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更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如何使我国经济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我们对循环经济加以重视并贯彻研究。而价值链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载体,其运行机制是否合理与完善关系到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推动。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循环经济及其价值链的运行机制,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循环经济与价值链的含义

循环经济可分为“狭义循环经济”和“广义循环经济”两个概念。“广义循环经济”是指将经济活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在这个反馈式的流程中所有的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持久的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而“狭义循环经济”是指利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的重复循环利用及再生来发展经济的过程。无论哪种概念范围的循环经济,它的本质都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经济活动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还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经济循环系统与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过程的生态化与循环化,以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价值链的概念是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是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体,这些经济活动虽然互不相同,但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构成了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企业的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的概念。循环经济产业之间的价值链是以它们之间存在的合作的收益空间为价值基础。因此,循环经济价值链即指在循环经济的反馈式流程中实现资源价值增值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动态长链过程。

2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模式分析

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是指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价值链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关系和过程的总和,是循环经济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的内在规律。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包括三部分机制,一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机制,指的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的原因、方式及规律;二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传导机制,是指循环经济价值链持续循环的作用方式与内在规律;三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工作机制,包括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目标实现方式和适应外部因素影响的动态规律。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工作机制三部分机制各不相同,从三个范围分别控制着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不断促进循环经济价值链的持续发展,实现价值增值。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随着价值链的动态变化也发生相适应性的改变,所以政府或企业应因时制宜地梳理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使之与循环经济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及时实现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目标,推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研究

循环经济价值链是以循环经济产业部门间的资源价值联系为基础, 通过产业部门之间一定的经济技术关联关系而形成的链条状的上下产业关联,并以实现价值增值为目标。价值链的形成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价值链是市场自发行为和政府调控行为的结合体。若只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企业将会遵循优位效益原理,形成的价值链会出现孤环、断链和短链现象,给国民经济带来损失。所以还需要政府的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可以在将断链连通并将产业链向外延伸。因此,循环经济价值链的构建和延伸必须以市场为平台、企业为主体,并积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一般来讲,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有如下四种途径:一是通过循环经济产业内某一企业与另一产业的企业之间形成资源或价值的流转与交换关系,从而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连通,这也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主要形成途径;二是寻找某一发展水平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根据市场需求,拉动并衍生出一些新兴产业部门,逐步形成新的链条式关联产业群;三是提升不同地域的循环经济产业部门水平,突破地区边界限制,形成链式一体化;四是将同一地域空间的不同专业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部门联合起来,形成新的产业链。

4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传导机制分析

经济活动的进行都会面临一定风险,在循环经济价值链体系中,价值链的各个主体就形成一个经济价值和经济风险的结合体,面临着经济价值和经济风险两方面的影响,并相互作用,它们的传导遵循一定的机制。现简单阐述如下。

4.1 价值传导机制循环经济价值链主体是指价值链上每一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主体:一是价值链整体部门,即产业部门,是价值链利益主体之一;二是价值链行政部门,是某一产业价值的代表者;三是产业价值链内的各个企业,是价值链经济活动的实际承担者和组织者,是循环经济价值链利益与风险的最终承担主体。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价值不仅包括由于形成循环经济价值链而带来的纯粹经济效益的价值,还包括一些间接价值,如资源再利用价值等,加之循环经济价值链形成后实行专业化分工收益,工作效率的提高会给循环经济价值链主体带来增值价值。这些价值在链上的各个环节上的分布并非均一,一般在某些环节价值较高,另一些则较低。价值在循环经济价值链上的传导遵循一定的方式。价值链主体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有通过不同的竞争方式拉平价值链价值增值水平的潜质,根据经济学原理价值链主体倾向于退出价值增值能力较低的部门,进入价值增值能力较高的部门,这一进程导致价值链内由于产业或企业竞争而引起的价值增值均等化,从而将各循环经济价值链环节串联成为一个联系更加密切、价值更加共享的集合体。

4.2 风险传导机制在经济领域,有利益就会有风险,风险与价值创造共生共灭。价值增值高的价值链环其风险也较高,价值增值低的循环经济价值链环其风险一般较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风险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共同体风险,作为循环经济价值链中的一员,各个主体既然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就必须担负共同风险,可能面临着担当其他主体通过循环经济价值链环传递而影响自身的风险;二是自身风险,经营一个企业必将面临着一些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变革风险等;三是政策风险。由于循环经济产业受政府调控,政策对其影响较大,循环经济价值链持续循环需要政策的支持。循环经济价值链上的各个主体通过不同途径降低自身经风险,并避免其他环节的风险传导到本身。风险在循环经济价值链上的传导一般有两种形式,递层传导和整体传导。递层传导是指风险从价值链的上游环节递次传导到本环节,而整体传导则指整个价值链群体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全部作用于自身。

5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工作机制研究

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工作机制包括价值投入机制、价值物化机制和价值实现机制三个方面。

5.1 价值投入机制区域循环经济是通过投入一定的人力,按照区域的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该经济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资本投入,配置必要的生产要素,还要支付劳动者的薪酬,区域循环经济的价值链过程才能形成。即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价值的投入。在落后地区,由于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来发展循环经济。

5.2 价值物化机制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需要劳动者的参与,他们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劳动技能,通过消耗劳动将物化劳动的价值转移到了价值链中,使价值增殖,创造了新价值,使价值链有新的动力持续运行。

5.3 价值实现机制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持续运行不仅需要物质流、能量流的合理运行,还需要依靠人力流和信息流的运行,而它们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条件的支持。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信息业、金融服务业、物流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会对区域循环经济的价值流能否持续运行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在我国推行与发展势在必行,为了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我们必须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每行每业,落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的方针政策。近年来,一批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及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已初步形成;也已建立了在试点园区和试点省市,不仅探索了针对产业园区等多种经济形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逐步健全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价值链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我们要对其运行机制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探索,只有明确了价值链的理论基础,才能将其不断完善,推动循环经济的长远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多赢。

参考文献:

[1]姜淑华.循环经济的价值链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