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品运输管理制度

药品运输管理制度

药品运输管理制度

药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品经营 药品质量 管理分析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的坏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药品经营企业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提高企业自身质量管理水平,规范药品经营管理的制度,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现状

药品的质量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药品经营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存在漏洞。首先表现为对药品经营管理质量把控不严,管理制度相对较为混乱,而且有弄虚作假的不法行为,缺乏相应的药品质量监督机制,过多的注重企业的利润,忽视药品的质量。其次药品采购把关不严。很多药品经营企业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在进行药品采购时,缺乏相应的监察手段,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入库,从而留下巨大隐患,一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第三由于药品行业的特殊性,难免因运输、储存不当等原因造成药品质量的下降,例如运输路程过长、运输方式选择不正确、天气原因等。

二、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药品经营的监管力度,并规范经营管理

要想从源头上保证药品的质量必须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使其进行规范化经营,从药品原材料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再到药品的经营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检测,以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并且药品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GSP相关标准进行操作,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药品质量管理有关法律和法规,并且进行规范化的经营。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并完善监督制度

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可以按照企业自身经营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的制定,并保证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而且要在药品经营过程中注意对药品的保养,合理储存药品,对需要冷冻、冷藏的药品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要求药品管理人员要熟悉每一类药品的特性以及储存要素,严格按照储存标准进行储存,并掌握适当的储存温度,以免因储存和保养不当而引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质量不合格轻则影响企业的信誉度,重则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相关药品经营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监督,促使员工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来执行。

(三)做好药品质量的查询工作,完善药品质量档案

近年来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事故不计其数,所以做好药品的质量查询工作相当重要。企业可以对经营的药品按照用途和种类进行分类,设置相应的编号,以方便查询,质量管理部门严格对企业经营部门的质量查询和监督,对发生事故的经营企业严肃处理,明确权责,要求其限期整改,甚至是停业整顿等。并且建立并完善药品的质量档案,质量档案的建立既可以方便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对药品质量的查询,又使得经营企业对自身的药品质量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且有利于经营企业对药品质量的管理和优化等。

(四)药品经营企业要加强药品的验收和管理,以保证入库药品质量

药品经营企业在对购进的药品进行验收时,要严格按照GSP的相关要求进行审核和验收,严把入库药品质量关。药品验收人员对合箱药品要进行分别检验,尤其是双批号的合箱药品必须分别进行审核和验收。对于从未出现过合箱的药品,应该加大审查力度,可以追踪到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查询,而且要加大对该品种药品的检验,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停止购进该类药品,降低药品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以保证入库药品的质量。

(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以及做好跟踪

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需要冷藏或者冷冻的药品。而且不同的药品种类和数量也有着不同的运输方式,这就需求企业根据药品的质量要求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求尽可能采用快速有效的运输方式,减少中间的中转过程,以缩短运输时间。有条件的企业尽可能采用直接运输的方式,直接送达到客户手中,而且要尽量采用冷藏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还应注意天气的变化,时刻掌握天气动态,并根据南北温度差异来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此外,做好药品运输实时动态的跟踪,对药品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需要冷藏的药品。要求企业必须做好药品发运之后的跟踪工作,以便随时监控药品质量。

(六)加强冷藏药品出库包装的质量控制

加强冷藏药品出库包装的质量控制能够保障冷藏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药品经营企业在对冷藏药品进行运输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具备完备的密封冷藏措施,对需要保温的药品进行保温包装。而且药品还要注意对药品的防虫、防潮处理,以免因质量问题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七)加强药品经营企业员工质量管理意识

药品生产经营离不开员工的参与,所以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的好坏,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员工生产经营的质量意识,加强员工对于药品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药品质量的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食品药品经营质量以及经营企业管理的不断加强,一方面促使药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使药品经营企业加大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质量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并且促使药品经营企业制定药品经营的标准化体系,从药品的原材料到出库包装,再到运输都严格把关,以确保药品的质量,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丽凤.关于药品质量管理措施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

[2] 李英丽,齐文波.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10(13).

[3] 李秋涛.浅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J].今日药学,2010(10).

作者简介:

张霞,(1976・12)女 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13年1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工作单位:潍坊隆德医药有限公司,职称:中药师,执业中药师。

药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疫苗事故折射断链风险

针对疫苗运输、储存,《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如下的规定: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C至8°C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在-20°C至8°C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其他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运输。

疫苗一旦脱离规定的存储环境,即使是质量过关的疫苗,也可能成为质量异常疫苗。

在部份医用药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应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也就是说,从生产到交到消费者手上的过程里,药品应该全程处于低温之中。然而,医药冷链各环节存在容易忽视的地方,引起医药物流断链的现象。简单假设这样的物流过程,药品生产以后,经过了:药厂——(运输过程)——仓库/配送中心——(运输过程)——医院/药店——消费者。从管理药品最长时间的仓库或者配送中心(以下以仓库为例)的角度,冷链管理中有可能出现的盲点包括:入库过程中药品的高温暴露问题、储存环节仓库的温度控制问题、发运环节药品包装的规范性、运输配送环节冷藏车的监控。那么,针对这些盲点,物流企业有哪些管理方法?现行监管条例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入库,药品高温暴露

仓库接收从药厂运来的药品,可以自行派车,也可以由药厂运输。记者采访国药控股广东物流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陈杰烽副主任,了解到国药物流在收货的时候,以上两种方式都会采用。作为第三方的物流公司,陈先生坦承,国药物流能做好的就是管理好自身冷库运作和收货、发货的环节。对于上游药厂的储存环境、冷藏温度的情况,还未能监督到。

针对这一盲点,在现实中,仓库如何见招拆招呢?

今年4月,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修订草案)》(简称GSP)发出了征求意见稿,对冷藏药品验收入库有这样的指引:“冷藏药品到货时,应当对其运输方式、运输过程温度记录、运输时间等质量控制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对不符合温度要求运输的应当拒收。”

那么,仓库有权要求提供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数据,并且验收时检验药品温度。陈杰烽先生表示,一般来说,自行派车提货的车厢会按照每一批次放置一个温度记录仪,入库检验也比较省心。而药厂运输的冷藏车,部分配备温度记录仪、部分则没有配备,而温度记录仪的放置数量也有差异。这时,利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冷车的温度,用冷藏箱放置药品测量冷藏箱的温度,从而完成冷藏药品的验收,药品是否遭受过高温暴露的情况,便一清二楚了。

储存,仓库温度控制

冷藏仓库是药品存放最长时间的地方,但也是相对而言较安全的地方。得益于固定的存放位置、稳定的人员配备和设备运作,冷库的安全系数大大飙升。要维持2-8°C的库温,实时的温度记录和灵敏的温度报警系统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药物流的冷库里,根据三个冷藏库的不同面积,在内放置六到八个温度探头。

冷库门外的显示屏幕上实时反映每个探头记录到的温度和湿度大小。只要情况一出现异常,现场的指示灯亮起、报警声响动实现声光报警;随之电话报警系统启动,将异常信息即时传达到二十四小时值班的监控人员处。另外,监控人员每两个小时巡查仓库,定期验证冷库的温度储存条件。

每年,温度计都会送到权威机构进行校准。有了这一系列措施的辅助,冷库可以常年维持2-8°C的条件,达到GSP的温度控制要求。

发运,药品包装

根据GSP标准,药品出库前要核准三项内容,包括:

(一)发运前应当检查冷藏运输设备的启动、运行状态,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发运,并记录发运方式、运输工具和发运时间等内容;

(二)使用车载冷藏设备运输药品的,应当在冷藏库内完成药品的装箱、封箱工作;

(三)车载保温和冷藏设备使用前应当符合相应的温度要求。

另外,出库的时候还需要核对药品的基本信息,例如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发货数量等。冷藏药品的包装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到运输过程中温度的保持情况,还关系到药品所处环境的卫生清洁条件。

冷藏药品的包装按照一定的方法。举例来说,需要航空运输的药品按照存放的温度需求,选择不同数量的“软”“硬”冰排。“软”冰指代-5°C的冰块,“硬”冰指代-18°C的冰块。冰和药品的接触距离要有讲究,药品紧挨着冰块将会对其保质情况有负面影响。货物外包装十分清洁。在冷藏药品的发货清单上,明确记录每箱货物的包装情况,例如“软”冰、“硬”冰的数量。还分段标注药品所需的温度要求,监控人员必须在相应的时段测量并记录货温、并签名确认。完成包装的冷藏药品货物暂存在发货区等待,期间发货区保持20°C以下的温度。

运输配送,冷藏车的监控

市面上的冷藏车都会在车身有温度计、车头有温度控制器,从事干线运输的冷车会装上GPS。记者采访过第三方冷链运输服务商以利物流。他们的GPS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辆车的行驶情况。利用系统中实时跟踪的功能,查询到每辆车的位置、时速、车厢温度、发动机温度、油量;出现异常情况,司机启动报警功能向公司请求协助;回放轨迹可以查询过去三个月保存的数据,还原某辆冷车在一段时间里面的状态、行驶线路。

不过,对于冷藏车的管理,市面上还存在没有统一规范的地方。例如车厢内放置温度计的数量和放置的位置、车厢的洁净程度有哪些衡量标准等等,令冷藏车的管理存在隐患。

新版GSP全方位鞭策业界

药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实施新版GSP的效果

1.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岗位人员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新版GSP“ 第十四条 企业负责人是药品质量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负责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质量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人员有效福星职责,确保企业实现质量目标并按照本规范要求经营药品.”这一条款从法规角度明确了企业负责人的质量职责,对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风险管理部门赋予质量风险管理职责,业务相关岗位人员的一部分职责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授权管理得到实现。

2.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的业务流程保证企业经营行为更客观、更规范、更具可追溯性。新版GSP对计算机系统提出具体要求“第七章 计算机系统”,“附录2 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系统”将企业采、销、储、运四大环节的经营行为内化到计算机系统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在业务关键控制点设定质量控制,通过系统控制规范人员操作行为,企业经营使用的基础数据(有效时限、经营范围)受到系统自动控制,保证了企业经营过程数据使用的有效性,可以避免供应商、销售客户超时限、超范围经营行为。企业经营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系统设置锁定功能,相关货品关联的业务流程即时受限,高效管控经营过程。药店系统的销售终端对处方药品自动识别控制提示、含麻黄碱的复方制剂单次销售数量自动控制等功能将一系列的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到企业经营系统各环节,各种违反业务操作行为受到计算机流程控制,规避人为操作的随意性。可以说新版GSP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在实质上实现了药品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真实。

3.仓储硬件设备设施的配备,实现储运环节温控的有效性,为保证药品储存运输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附录3温湿度自动检测”对企业药品存储环境、冷链运输过程提出自动监测、记录、报警要求,保证药品存储及运输全过程处于温控状态,改变原有药品仓储温湿度人工记录的不及时、不真实的状况。企业通过硬件环境改造达标后,能够做到在入库环节药品按照存储条件分类存储,出库环节低温药品冷链运输。仓储环境出现异常系统启动报警功能,提示养护人员干预温控环境。能够保证企业储存运输环节的药品质量。

4.运用质量风险评估管理方法,识别、评估、控制企业经营过程的质量风险,发挥企业实施新版GSP的实效性,进一步保证企业经营药品的质量安全。

二、实施新版GSP的难点及不足

关于冷藏药品的全封闭冷链管理过程有待药品经营企业进一步的调整适应。

新版GSP要求冷藏药品在收货、验收、储存、出库、包装、运输、信息处理等环节,保证药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必须的可控温度环境下,从而满足用户要求。企业经营实际过程,受到冷链设施设备及物流配套行业现状限制,难以购置到在动态冷链运输过程中完全符合实时监控实时数据传输要求的保温箱;同一冷藏设施(车、箱)多客户送货,过程温控数据波动明显(尤其在极限天气条件下),销售客户难以理解接受;药品经营企业本身对冷链管理的认识有限,缺少一系列实践数据的积累和验证支持,不能很好的把控冷链过程关键环节,一味硬性强调要求过程温控数据不可超标,使得企业冷链管理难以符合经营实际。

药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版GSP 物流 信息

引言

为进一步加强药品市场监督管理,做好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08年7月18日向社会公布有关旧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目前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仍处于修改讨论中。专家表示,新版GSP标准针对医药物流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将是未来药品经营行为的行动标杆。

一、新版GSP标准与旧版GSP标准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严格规定。

(一)、特设物流管理部门

药品的质量直接关乎大众的安全,企业必须按照严格的要求存储和养护药品,避免药品的质量从药品生产企业到消费者这段时间内受到破坏。新版GSP标准对药品的存放和码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药品应按规定的温度条件储存。药品包装上标示具体温度条件的,按标示要求储存;常温2-30℃、阴凉2-25℃、冷藏2-8℃。

药品的码放要求是:药品应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与仓间墙、顶、温湿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药品与非药品、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应分开存放。

新版GSP标准规定药品应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要求规定待确定药品为黄色,合格药品为绿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另外,新版规范还规定了储存药品应避免阳光直射,并采取通风、防虫、防鼠措施。

相对于药品存储条件和管理的硬性要求,新版GSP标准对企业药品仓库的要求则宽泛得多。该规范要求企业储存药品的仓库应与经营规模和经营品种相适应。仓库内外环境整洁,无污染源,室内储存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应分开或隔离,室外装卸、搬运、发运药品时应有防止天气影响的措施。企业储存药品的仓库应有符合储存作业要求的照明设备;有包装物料的存放场所和存放不合格药品、销后退回药品的专用场所。

另外,在新版规范的附则中还规定了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负责物流中心的运营管理。物流中心仓储用地与仓储设施应为自有,仓储区域(包括储存区、拣选作业区、集货配送区等)应能满足物流作业流程的需要,仓储作业面积不少于15000m2。这些要求提高了药企的准入门槛。

(二)、运输配送更注重细节

新版GSP标准规定:应使用厢式货车运输药品,并针对运送药品的包装条件及道路、天气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对有温度要求药品的运输,要有冷藏或保温的措施。该规范对冷藏药品的运输有更细节的规定:应专人负责需冷藏药品的发货、装箱和发运工作。发运前应检查冷藏运输设备的启动、运行状态,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发运。俨然药品冷场运输的行动守则。

另外,在运输的过程和程序上,新版也有相应规定:发运药品时,应检查运输工具,并记录发运方式(自送、委托、自提)和运输工具、发运时间等。如发现运输条件不符合规定,不得发运;另外还规定:企业应与供货方签订明确药品质量责任的运输协议。委托运输时,应对承运方的运输能力进行考察,索取承运工具的相关资料,并签订明确质量责任的委托运输协议;另外,销后退回药品应凭销售部门的退货凭证核对实物,货单相符方可收货并放置于退货药品专用场所。这些规定涉及运输过程和程序的每一步骤,为企业的行为提供指导。

(三)、全程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医药流通领域越来越开放,跨国医药流通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的医药行业注入资本的同时也促使医药经营模式的改变,利用信息手段追踪药品进出仓库、在库管理、销售流向的信息逐渐成为药品监管的趋势。因而,在药企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管理上,新版规范也有了针对性的规定。根据规范中的规定,企业应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能覆盖药品购进、储存、销售等经营环节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应对购销单位、经营品种和销售人员等建立数据库,对其法定资质和经营权限进行自动关联控制,对库存药品进行有效管理;有实现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条件。在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每个经授权进入系统操作的使用者应有唯一的用户身份,使其操作活动能追踪到相应的责任人。

在新GSP标准规范中的《现代物流药品批发企业》认证标准,对物流中心建设的要求更是全面细致:物流中心应设置自动仓库(AS/RS)或高架仓库存储系统、零货及整箱拣选设备、自动输送设备、条码扫描复核设备等设施、设备。自动仓库堆垛机不少于5台;高架仓库总高不低于8米,货架不少于3层,货架层高不低于1.5米,托盘货位不少于2000个,货架叉车不少于2台;拆零拣选应选用数码拣选系统(DPS至少300枚)或无线射频技术(RF至少20台)等。对现代物流药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包括软件和硬件的要求。

另外,该规范还规定:物流中心业务系统与物流系统均应配备企业级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应配备核心三层交换机双机热备,二层可网管交换机、工控机、安全的网络环境以及可靠的不间断电源等;物流中心计算机管理软件应与物流规模相适应,满足物流中心运营要求,应包括:业务系统软件、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网络安全与应用安全管理软件、操作系统软件等。

以上这些规定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对药企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无阻有助于整个供应链节点企业效益的提高,也有助于对药品流向的有效监控。通过信息系统的打造和信息平台的构建,实现信息共享,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二、新版GSP区域性配送机构的要求

区域药品配送机构,应是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中继续向一定区域内本企业延伸配送药品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区域药品配送机构不能独立存在。区域药品配送机构根据药品批发企业的指令对一定区域内服务用户进行药品配送活动,不得在指令以外进行单独的药品购、销、存和配送活动。药品批发企业对区域药品配送机构的经营行为负责。区域性药品配送机构应与药品批发企业建立一致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平台,实现质量管理及业务经营全过程的数据共享和实时交换。区域性药品配送机构应对药品批发企业的业务指令建立专门的记录。

三、药品仓库环境温度的控制

药品应按规定的温度条件储存。如药品仓库环境温度超出药品储存温度的范围,应及时进行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按以下方法进行:

(一)、温度的自动监测和记录。企业应设置温度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对库房环境温度的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对库房温度实行24小时连续、自动的监测和实时记录。

(二)、温度监测设备的设置。每一仓间(或库房)应设置多个温度监测设备,用于库房温度状况的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监测设备的设置应考虑到仓库结构、出风口、门窗位置等因素。平面仓库一般每500平方米不应少于2个,立体仓库应均匀分布在库房的上、中、下位置,数量不应少于9个。

(三)、温度的调控和记录。仓库应设置能有效调控温度的设备。当库房内温度平均值接近规定的临界值或超出规定范围时,应能启动温度调控设备进行有效调节,直至使库房环境温度达到药品储存的规定要求。温度调控过程应予以记录。

(四)、温度监测和调控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或精度校验,并记录。温度监测记录、调控记录及设备校准记录应保存3年。

药品批发企业通过认真贯彻执行GSP标准,严格控制物流各环节,从而确保药品的质量不因物流环节而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1]梁毅,蒋蓉.我国GSP有关内容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药学进展,2006,30(10):469-472.

[2]于惠杰.医院药剂科管理浅析[J].黑龙江医药,2001(14):31-32.

药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风险防范

医疗机构药品风险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医院的各个环节分析了药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医院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防范药品风险提出解决措施。

1 药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药品质量风险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药品生命的各个环节,开发、注册、生产、销售、流通、应用[1]。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庞大,竞争激烈。为寻求利润最大化,部分药品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主要含量,降低药品质量。还有部分人员违法乱纪,故意生产假药。这些行为从源头上降低了药品质量,造成不良反应增多,药品疗效出现明显差异。齐二药,欣弗,浙江铬含量超标“皮革胶囊”等事件,突显出当今药品安全问题之严峻。

1.2 运输、贮存保管不当 生产厂家为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利润。一般采用集中运输。药品互相叠放,运输过程中难免产生碰撞,严重者可造成松盖,导致药品污染。如不及时发现,可能流通到临床,给患者生命带来危险。药品有效期受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的影响[2]。若不按其适宜的条件保存,即使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也同样会使药品失效,如破伤风抗毒素(TAT)在冰箱中冷藏(2~8 ℃)可保存3~5 年,抗毒素单位无下降,而在室温保存,抗毒素效力每年平均下降达20 %之多。

1.3 注射剂辅助剂的问题 注射剂中,除药物本身成分外,还有辅助剂,如增溶剂,稳定剂,赋形剂等,化学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产生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而诱发各种过敏反应。

1.4 中药注射剂的问题 中药注射液是我们中医的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结合[3]。近年来由于发生了双黄连、刺五加等一些不良事件。但是正确认识中药制剂本身特性,改变中药无毒的观念,严格遵照说明书,选择适当的溶媒、适当的剂量和浓度、控制滴注速度,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规范操作,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高的疗效。

1.5 医务人员的因素 临床安全用药涉及诊断、给药、监测、评价的整个用药过程,与医务人员的工作密切相关[4]。医师缺乏药物知识或对新药及临床用药选择不当,都会给患者用药带来不安全因素。药师发药时审方失误或对患者的用药疗法解释不明确、药物监测不力等也会给患者用药带来影响,护士执行医嘱不正确、操作不当、观察不细心都会给用药带来危害。

1.6 静脉输液问题 静脉输液治疗中应注意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溶媒选择不当、不溶性微粒数累加、热原量累加、输液方法不当、输液配伍时限、输液环境及器具影响等问题。

2 药品风险防范

2.1 加强监管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机关定期监督生产企业现场;严厉打击地下假药生产窝点。从源头上彻底杜绝药品质量问题,保证药品安全。

2.2 完善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机制,排除用药隐患。医院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管,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信息反馈制度。医院管理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医师合理用药进行监督管理。

2.3 重视药学工作 医院调剂工作是技术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调剂人员应掌握药物学、生物制剂学、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等,还应懂得以药品管理法为中心的各种药政法规。调剂工作除常规的收验方、调剂、配方、核查、发药外,调剂人员还需要掌握药物的用途、剂量、用法和主要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

2.4 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 建立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诊断是否正确,给药的途径是否正确,用药时间、适应证等,还要提示禁忌和存放的时间、温度等。还有就是对中成药的联合用药、中药和西药,或者是中药与中药联合使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2.5 加强人员管理 在当前医疗质量管理中,要特别重视培育职工素质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吴阶平教授指出,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完美服务艺术,是一个好医生缺一不可的三项素质,这是提高医疗质量时刻不忘的大事。有了这样的医务人员群体,才能真正做到高质量,不出事故。

3 小结

如何构建一所平安医院是市场考验医院管理层的一个难题,只有严格把好医院药品安全关,医院才能不断发展。药品安全部门通力合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健全药品风险管理体系,才可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良明,陈永志.医院药品安全性问题探讨.当代医学, 2009,15(24):31.

[2] 《中国药典》2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