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出纳工作总结

幼儿园出纳工作总结

幼儿园出纳工作总结

幼儿园出纳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情况

(一)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学前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在编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时,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发展规划,“十二五”末我县规划民办幼儿园31所,在园幼儿约5,900人,约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40%。我县为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健康稳步发展,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纳入学前教育整体规划,重点发展规范性的小区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合理,改善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为适龄幼儿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二)在县级财政教育总投入中,设立县级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60余万元用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教育行政部门报财政部门批准后使用。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办园质量高、信誉好,有发展潜力的民办幼儿园,优先给予补助或者奖励。

(三)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合法资质、良好信誉的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建设用地,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政策。对民办幼儿园报经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的收费标准范围内收取的保教费,按照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同时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普惠,对规范、合格、低收费的民办园给予扶持,对办园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给予的奖励。

(四)加大财政投入,扶持民办幼儿园。2014年我县共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2所,在园幼儿6,542人。2014年对提供普惠的民办幼儿园,按幼儿园购置设备设施、资助贫困学生等,总投入资金73万元,其中:中省奖补资金17万元,县级财政资金56万元。

(五)2015年工作安排。一是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办园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幼儿园要取消办园资格。二是改善办园条件,中省奖补资金和县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园舍维修和教玩具购置、教师培训,鼓励举办者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三是加强资金管理,要求民办幼儿园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严格资金管理和使用,特别是财政奖补资金要专款专用。

二、“三儿”资助情况

(一)落实川财教〔2011〕224号关于“三儿”资助的政策。春季资助880人,占在园幼儿总数7.8%,秋季资助1,120人,占在园幼儿总数10%。

(二)将“三儿”资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014年县财政预算资金54.8万元先行资助,中省资金到位后,实际支出54.8万元。2015年县财政年初预算资金54.8万元用于幼儿资助,待中省资金到位后结算。

(三)2015年工作

1.进一步完善幼儿资助制度,成立幼儿资助基金,解决“三儿”因家庭经济困难入园难问题,保证每个幼儿都能接受学前教育。

2.将学前教育资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计划安排资助资金60万元先行资助,待中省资金到位后结算。

3.严格资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规范资助对象确定、报批、公示及资金发放,财政资助资金全部采取银行打卡的方式发放,避免挪用、克扣。

幼儿园出纳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儿童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学前教育的发展则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发展,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但是政府财政投入规模严重不足始终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柏檀等(2012)在对我国学前教育资金分配的研究发现,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而且生均预算内学前教育事业费大大低于其他非义务教育的水平,学前教育在经费投入上一直受到不公正待遇。虽然我国幼儿教育经费逐年有所增加,但其占比在世界教育经费总量中只占1%,与此同时在这有限的教育经费当中常年只有1.3%的部分才被用于学前幼儿教育的发展建设,可见政府在幼儿园建设发展上的财政投入是多么不足。

研究者认为当代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和制约因素就是政府财政投资的欠缺。广大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乡镇农村的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均处于融资来源少,经费严重缺乏的现状。与发达国家幼儿园相比,我国幼儿园园所硬件条件普遍较差,设备设施严重老旧缺乏。社会福利保障和工资待遇水平的低下也是幼儿教师的流动性极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为资金的缺乏幼儿园不得不降低办园成本,很多幼儿园也不得不聘用资质不合格的教师并缩减教师数量,造成园内班额过大,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办园成效低下。政府投资少又难以获得社会资金,幼儿教师倦怠感普遍偏高,恶性循环。

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幼儿园若想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办园成本必定随之上升,那么幼儿园的开办者也会通过提高价格的手段维持收益,这将排除掉那些支付不起费用的幼儿家庭。但若学前教育全部由政府投入建设,必定会引起一些寻租行为的出现,所以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过程中难免在各个环节出现资金浪费、效率低下、分配不均等政府失灵现象。这不仅会导致行业垄断,也会产生教育资源短缺、民众享受不到与纳税额成正比的学前教育服务等现象。而且,虽然这些年政府已大力扶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仍有诸多棘手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如资金投入规模总量长期不足且效率低下,城乡分配不均衡,市场混乱,家庭和政府分担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幼儿群体,严重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加大学前教育事业财政投入的新模式分析

既然从原有政府财政投入中很难获取多余资金用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建设,那么不如跳出原有财政补贴模式,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学前教育建设发展的资金来源。研究者认为有两种渠道、五种资金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的新来源,补贴政府在幼儿园财政投入上的缺口。

第一种渠道,设立代记账户,新生儿的父母每年义务性地向该账户内缴纳一定资金,缴纳年限截至孩子进入小学为止。代记账户顾名思义,政府将每年出生的新生儿统一在中央银行建立一个账户,缴纳金额的比例需根据每个家庭的年收入和资产拥有量来制定,过于困难的家庭无须向该账户缴纳资金。

缴纳的资金用途:一是用作该家庭幼儿入园的一切费用,也就是幼儿家庭无须向幼儿园缴纳任何费用即可入园就学,直到幼儿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为止,在幼儿园产生的一切费用如保教费、住所费、伙食费、校车接送等一系列费用均由园所和政府承担;二是按比例补助同年出生幼儿的困难家庭在学前教育和孩子抚养产生的费用;三是政府统一管理,作为国家学前教育建设发展的基础资金,如新幼儿园的建设、幼儿教师福利待遇的补贴、幼儿园基础设备设施地提供、全国不同地区园所的补助等;四是按照当年缴纳资金的比例,作为该家庭资金缴纳者退休时的养老金。

王晓军、任文东(2013)依据《社会保险法》作为制度约束条件,通过精算评估发现我国未来50年之间基本养老金缺口折现总值高达35.3万亿元。刘学良(2014)采取精算评估测算我国公民全口径的养老金缺口,折现到2010年总金额高达57.5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43%。我国养老金处于着显性和隐性缺口并存,缺口、债务、空账等问题交叉并立的情况,而且随着年代的推移,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会逐渐靠拢,这会使养老金缺口问题进一步扩大,大大加重年轻人的生活工作压力。但从教育投资回报率上来看,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早在2004年就是用大量的实验证明:社会公共资金对幼儿的投资回报率是117.07,其中对公共事业的回报率是112.9。当年为幼儿缴纳资金的家长,在几十年后都已经成为已经退休,安享晚年的老人,利用学前教育投资上的高回报率将代记账户中的资金按比例作为养老金返还给缴纳者,既可以让国家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学前教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可以补缺养老金的缺口,减少社会矛盾,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第二种渠道,累进制四税。四税分别指的是遗产税、房产持有税、金融资产税和资本利得税。累进制遗产税是指只有超过一定数额的遗产需要交税,遗产价值过低不需要交税,遗产价值较低少缴税。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1993年12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税务总局《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到开征遗产税;同月的《国务院关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还把遗产税列为地方固定收入。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提到开征遗产税。我国目前税收方面的法律、政策均没有规定对于遗产继承收取遗产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相应的规定出台,但是目前是不征收的,因此政府可将遗产税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的新来源。

房屋持有税,更浅显一些应该称之为房产累进税,即只要拥有一定价值以上的房产按年交税,交税的比例也按照房产价值的提升而提升,拥有较低价值房屋的家庭不交税,拥有较高价值房屋的家庭多交税。

同样,金融资产税是指个人根据自身持有金融资产,如股票和债券的多少进行纳税,纳税方式和房屋持有税一致,个人持有股票和债券越多纳税则越多。研究者认为对持有房屋和金融资产的个人或企业免税是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一大弊端。当然如果个人或机构对幼儿园或国家学前教育事业投资或建设,那么可以对其实行金融资产的免税政策,这样可以大大刺激我国学前教育基础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资本利得税是指凡是利用一些金融资产或不动产等财产如房产、股票等赚取的利润均需要缴税,换句话说凡是不是靠上班工作、创业等行为赚取的均需要交税,而靠日复一日工作所赚取的少缴税甚至可以不交税。另外,财政部也可以专门发行非流通的定向的学前教育国债,利用4%或5%的高回报利率鼓励社会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投资。

来自家长缴纳和政府征收的税款全部存入代记账户当中,或至少有一定比例的资金纳入代记账户之中用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政府也履行自身职责,做学前教育事业资金投入的领头羊和监督者,充分发挥对社会资金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吸纳到学前教育领域中来,规范行业标准制度,使更多的家长和幼儿从中受益。

三、结语

幼儿园出纳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陕政发〔2010〕51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宝政发〔2011〕6号)精神,加快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步伐

1、重要意义。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镇政府、区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逐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改善学前教育办园条件,重点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着力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努力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步伐,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2、目标任务。从2011年秋季开始,逐步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到2013年,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结合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扩建区中心幼儿园,改扩建、新建14所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扶持支持村级幼儿园发展,建成学前教育区、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区、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启蒙教育。

二、明确职责,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3、管理体制。落实“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成立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全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镇政府要将幼儿园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负责落实农村幼儿园建设用地及村级幼儿园建设,做好幼儿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4、部门职责。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学前教育的审批、登记、注册及日常管理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按照相关标准,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改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学前教育发展经费。住建部门负责制定城镇小区配套托幼园所的规划建设审批、验收等办法,加强对小区配套托幼园所的建设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学前教育发展所需用地,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城乡配套托幼园所教育用地性质不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工信部门(驻区办)要积极协调落实驻区企业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和日常管理。物价部门负责制定托幼园所收费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综治、公安、文化广电部门负责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净化幼儿园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负责培训考核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人员,指导、监督和检查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业务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

三、加大投入,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5、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从2011年起,区财政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逐年增加。积极争取省、市幼儿园建设专项资金,推进我区幼儿园建设进度。

6、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财政、教育部门要积极落实项目资金,支持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作。各镇人民政府根据区域内人口流动与增长变化,坚持“就近入园、扩大规模、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原则,科学编制覆盖镇村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内幼儿园布局,并将其纳入本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1年启动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完成慕仪、周原、贾村等镇中心幼儿园新建及改扩建任务,年内改扩建区中心幼儿园,2012年新建其它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网点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和其它富余资源建设村级幼儿园。采取以奖代补政策支持村级幼儿园发展。鼓励镇中心幼儿园举办分园,加强对边远山村民办幼儿园的指导管理,方便群众子女就近入园。逐步建立以公办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级幼儿园为补充,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7、加强城镇配套小区幼儿园建设管理。住建和发改部门要加强对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监管,确保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建议上级规划部门不予审批。不具备配套幼儿园建设条件的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商应向区政府上缴幼儿园异地建设费,由区政府根据全区幼儿园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用于幼儿园新建或改建、扩建项目。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建成后交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8、支持集体和企业举办幼儿园。现有的企业、集体幼儿园要继续加大投入,办好幼儿园,不得随意转制、停办或撤销幼儿园。企业、集体不得向已经剥离的幼儿园收取租赁、管理费用。具备办园条件的宝啤、渭阳、群力、双鸥等企业要理顺体制,规范办园,以满足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

9、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逐步采取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对办园行为规范、收费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转的规模较小的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助;对规模较大、办园行为规范、保教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予以一定的奖励。

10、开展早期教育服务和指导。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领导小组要统筹教育、卫生、妇联等力量,积极研究探索0—3岁婴幼儿教育规律,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面向0—3岁婴幼儿家长开展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对开展公益性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效果良好的学前教育机构给予支持。

11、认真落实幼儿园优惠政策。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建设用地,按照公益性事业用地办理相关手续,实行优先安排,并按照中小学建设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对幼儿园按标准收取的保教费,按照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幼儿园的用水、用电、用气等按照中小学标准收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逐步免除烈士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的保教费。着力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

四、加强培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

12、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面推行公办幼儿园新进教师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制度,实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全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采取中小学富余人员培训转岗和公开招聘幼儿专业教师等办法,逐步为各镇公办中心幼儿园配足配齐幼儿教师。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要按照相关规定聘请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到幼儿园任教。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民办幼儿园教师聘用情况纳入审批和年检范畴,加强监管。

13、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方案,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从2011年起,每五年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建立城乡幼儿教师交流机制,实施幼儿园“名园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五、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14、强化学前教育管理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严格执行办园标准,规范学前教育审批程序。建立幼儿园(班)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健全幼儿园(班)年检工作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年检结果。对年检不合格的幼儿园(班)责令限期整改、停止招生或吊销办学许可证。对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15、规范学前教育办园(班)行为。各级各类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儿童的基本权利,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寓教于乐、保教结合的原则,提高保教质量。加强与家庭、社区合作力度,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幼儿科研课题管理和指导,不断提升幼教工作水平。

16、切实加强幼儿园安全卫生管理。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和卫生保健工作,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健全各种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定期对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安全、卫生保健及食品管理检查。各幼儿园要强化保教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坚持开展园内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

17、严格规范收费管理。幼儿园要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物价、教育等部门及社会监督。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认真做好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工作,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

幼儿园出纳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

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三)幼儿园托班与亲子班有着巨大的潜在生源

笔者对部分尚未开办托班与亲子班的幼儿园进行了低幼儿童生源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回答“肯定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75.73%;回答“可能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14.56%;回答“说不清”的只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9.71 %。为了证实幼儿园低幼儿童生源预测情况,笔者还走访了一些私立的儿童早教训练中心,发现其生源的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当问及家长为什么不送幼儿园时,接受访谈的家长大都回答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从其生源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路程较远的其他社区。如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就曾见到一位年纪大约50岁的老奶奶,她家距离孩子上的早教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当问及为什么带孩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时,她说早期教育这么重要,付出些辛苦也是应该的,居住小区的幼儿园只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她的孙子1岁半了,找关系托门子,小区里的幼儿园就是不接收。类似的J情况不胜枚举,从这些家长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不招收低幼儿童感觉很无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开设托班或亲子班的潜在生源的确很充足,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

(四)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早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就家长希望低幼儿童进人幼儿园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0.68%的家长说不清原因外,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是主要原因,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69.90%;其次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孩子,此类情况占33.98%,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对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挑战;再次是因为孩子不好管,希望儿童人园接受教育以改变在家形成的一些坏习惯,此类情况占4.85%(注:对此问题的回答,家长可以进行多项选择)。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家长认为送孩子人园是其理想的选择,雇保姆不仅开支较大,而且多数保姆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幼教。这说明幼儿园教育在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家长之所以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一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而社会竟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由于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尽量向下延伸;二是随着家长文化层次和教育素养的不断提高,对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访谈过程中,当笔者谈到低幼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关键期时,家长都会兴高采烈地交谈个没完没了,这与20年前做家访或讲座时,教育工作者必须花很多时间向家长解释这些陌生名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可见,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政府应重视大力发展低幼儿童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低幼儿童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三岁前低幼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尚未形成,如果采取集体教养方式,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师资规格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教养方式,也不是幼儿园已有教育模式的简单移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私立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如亲子园在大中城市应运而生。进人21世纪以来,不少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举办亲子教育,招收3岁前低幼儿童。但总体来看,目前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私立托幼机构看准家长舍得投资的心理,从硬件上高投人,人托年龄过分低龄化,教育形式上则是“洋”字当头,盲目引进外国教育模式,作为吸引生源的招牌,以获得经济上的高回报。这使低幼儿童教育明显地贵族化,有失教育公平;二是从事低幼儿童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早期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使低幼儿童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二)幼儿园普遍开展低幼儿童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

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全省2004年学前一年在班幼儿620929人,占全省在园(班)幼儿总数的57.21 %。这也就是说,河北省以学前一年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使政府目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得不放在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上,而没有太多条件支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投入不足,现有幼儿园在满足学前三年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布局不尽合理,或过于集中,或出现盲点。相当数量的农村幼儿园还处于初级办园阶段,“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玩教具、图书短缺,卫生保健工作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幼儿园目前的师资力量也普遍明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幼儿园没有单独的公办教师编制,还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社会力量办园又往往以营利为目的,无视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擅自办园,影响了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都无暇顾及低幼儿童教育的科学开展,往往不得不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把0~3岁低幼儿童教育纳人国家教育规划,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因此各地的教育政策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0-3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这一阶段的教育纳人政府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而贵州、宁夏等不发达省份到目前都尚未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不过,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与深人.0-3岁低幼儿童教育有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当前提出如何保障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问题,是非常及时而值得关注的。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对策

(一)把低幼儿童早期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非常迫切地希望把低幼儿童送人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但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幼儿在内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国家规划”,这使幼儿园开办低幼儿童教育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往往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以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河北省为例,在我们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大多数城镇以上幼儿园都开设了托班或亲子班,加上没有开设但近期打算开设的幼儿园,基本上接近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80%。面对这一迫切的社会需求,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分步发展战略”,率先在大中城市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人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并加大各级政府对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投人、扶植和监管力度,为将来全面普及和规范0~3岁儿童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二)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

解决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从长远考虑,建设一支观念领先、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形式,一是学历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是学历教育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专业理论系统、扎实、深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三是学历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理想、专业倾向,能够对将来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三)建立低幼儿童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针对低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家还有必要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认证制度。除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证外,还可以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规定科目的培训与考试合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获得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资格证书。设置专门的资格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早期教育师资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早期教育师资的来源,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对建设高效、合格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四)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育婴师资格培训

幼儿园出纳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园 绘画教学 评价理念

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理念影响其评价目的的确定、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采用,也引导着幼儿园绘画教学发展的方向,决定着幼儿园绘画教学改革的成败。新的评价理念有助于引导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绘画教学向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幼儿园绘画教学应坚持以下评价理念。

一、发展性评价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评价的发展性,这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教师、课程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及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对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具有很强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种鉴别一直影响着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在这种评价制度影响下,过去的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主要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为目的,重视评价分等鉴定的功能。20年来,社会迅速发展带来了人才观的转变,也对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即评价应以发展为目的,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在发展性评价理念指导下,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教育而评价,为发展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全面的发展。在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中,评价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了解幼儿现有水平,更关注其可能达到的水平,了解幼儿发展的速度、特点和智能倾向等,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还应关注教师、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发展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幼儿、教师、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幼儿园绘画教学自身的发展,所以,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应支持发展,促进发展,为发展服务。美国教育家斯塔费尔比姆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这也体现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二、多元化评价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以来,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由于智能组合不同,所以个体体现的聪明类型也不同。后现代主义认为,课程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最后才能形成一体化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应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念相互碰撞、融合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多元智能理论与后现代主义虽然有很大差别,但都承认多元性。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也应体现多元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应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幼儿园绘画教学内容非常广泛,要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必须使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师、幼儿、管理者、家长以及相关人员都应参与到评价中来,坚持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作为幼儿园绘画教学实施主体的教师,通过参与评价,了解幼儿园绘画教学发展过程的全貌,深入理解其性质与目标,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各项任务, 这是十分有益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改变我国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各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全面、真实,也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发展。

近年来,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也在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评价实践中。例如,教师评价中教师本人也成为评价主体,幼儿发展评价注重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提倡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介入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已成为学前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趋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四条已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改变了多年来园长评教师、教师评幼儿的单向评价制度,评价主体由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幼儿园管理人员、同行教师、幼儿、家长及教师本人的共同参与,幼儿园绘画教学的评价主体也逐渐走向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多角度对幼儿园绘画教学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教师也由原来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有利于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效度,进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评价方法多样化

幼儿园绘画教学类型复杂多样,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如质化评价与量化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的结合,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缺点和不足,使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更客观、公正,更容易发现幼儿园绘画教学方案的不足,便于及时修订。

幼儿园绘画教学应综合运用质化评价与量化评价。过去,由于盲目认为量化就是科学、客观、严谨的代名词,使得追求客观化、量化一度成为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的发展特点,但是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单纯以量的方式进行评价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评价对象发展的丰富性、个性特点、努力和进步等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数据中,反而丧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内容。因此,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强调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尤其强调科学应用质化评价,对评价对象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质的分析和把握,并与量化评价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准确地再现评价对象的发展状况。

幼儿园绘画教学应进行形成性评价,还应辅之以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不断了解课程实施状况进行的评估活动,及时调整与改进课程方案,以便向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课程。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观察、交流、档案记录、儿童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幼儿园绘画教学的适宜性。总结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中积累的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估信息为依据,形成性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参考,对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发展做出新的评价。

三、情境化评价理念

加德纳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评价是用非情境化的考试系统外加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往往与课程、教学相分立,通常是在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后,在特定时间、地点进行,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截然分离,它并不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而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加德纳提出了“情境化评价”的理念,以此来改正学校教育评价的功能及方法。加德纳把情境化评价作为“标准化考试”的替代方案,他认为,真实的评价应发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即学生掌握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他称之为“学徒模式”,如学会演奏、表演、运动、绘画等的过程。以此理论为基础,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也应放置于情境中进行。

幼儿园绘画教学应坚持情境化评价理念,有利于把幼儿园绘画教学与幼儿园的生活联系起来,也有利于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发展。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与幼儿园的生活相脱离,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福谢依认为,教育上的一个最古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教育同儿童的现实挂钩,如果教育无视儿童的生活现实和社会状况,那么这种教育及课程就不能适应社会。因此,幼儿园绘画教学应提倡评价的情境性。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是发生在具体情境中的,牵涉到儿童、专业人士、父母和其他成人,极为关注家庭环境、文化差异、社会的复杂性等。个体间的差异不是被忽视,而是被视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情境性评价理念关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互动和过程,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个体间的差异有它的功能,它们被用来刺激更高水平上新关系的产生。也就是说,接受不同长处和弱点的儿童,可以对每个儿童的长处和弱点加以反馈,从而使每个儿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不同于其他人。儿童间的差异被作为一种资源,使将来的成功有稳定的基础并更加丰富。幼儿园绘画教学应让幼儿去真实的体验、感受、表现自己,幼儿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创造能力,表现出它们的情感、态度、能力。因此,幼儿园绘画教学评价应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四、结语

幼儿园绘画教学已经注意到评价理念的导向性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新的评价理念。本文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认为幼儿园绘画教学应遵循上述新的、更科学的评价理念,希望能给教学评价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万国,刘苹苹.哲学视域中的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J].教学与管理,2009,(7).

[2]JoeL.Kincheloe编.霍力岩,李敏谊等译.多元智力再思考[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

[3]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

[4]张祥明.新课程的实施倡导发展性教育评价[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0).

[5]陈翠荣,胡成玉.后现代视野下的教育观念变革[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