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第1篇

主题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监控

一 引言

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工序管理与岗位责任制度,对施工各阶段的质量进行检查、控制、评定,达到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对实行监理制度的项目,除承包商进行自检外,工程监理按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查与认定,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及工程建设单位(业主)应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应包括工程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以及各施工工序间的检查及工程交工后的质量检查验收。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实行监理制度的公正项目,监理工程师或质检监督人员亦进行抽检或旁站检验,并对施工单位的质检结果进行检查认定。当施工人员、监理工程师、监督人员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或追加试验检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二、质量控制图

1.施工单位应以试验检测质量的变异系数(或标准差作为施工水平饿主要评价指标,任一施工单位都应总结施工经验,按规范要求建立各项施工质量指标变异系数的允许界限值,作为企业管理的目标,施工单位的施工目标,应不底于规范规定的要求。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宜利用计算机建立工程质量数据库,随时将检测结果输入数据库,同时分阶段(一定日期或距离)计算出平均值(期望值).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汇总整理。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取样地点.试验员.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及合格与与否的评定等。

3.施工单位控制宜采用平均值和极差管理图的方法,将试验结果逐次绘制管理图,同时随着施工的进展,绘制施工质量直方图或正态分布曲线的方法。管理图可供有关人员随时检查。当发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有增大时,应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4.在管理图中应以平均值X作为中心线,并标出质量控制上限 和质量控制下限,表示允许的施工正常波动范围。当有超出质量控制上.下线范围时,应视为施工异常或试验数据异常。

5.在直方图中可标出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线或允许偏差范围。当有超出此范围,即施工不合格时,应予以处理。

6.在直方图可标出企业管理目标的允许范围,当有超出此范围,即施工水平下降时,应研究对策。

7.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宜汇总全部数据,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绘制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方图或正态分布曲线,作为下一个工程的企业管理目标。

三、压实度计算及标准密度的确定:

(1)沥青面层的压实度按式1-1计算:

K= ×100%(1-1)

式中:K-沥青面层某一测定部位的压实度,(%);

ρ-由试验测定的沥青混合料实际密度, g/cm3

ρ0-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标准密度, g/cm3

(2)对一个评定路段的平均压实度、标准差、变异系数按式1-2 ―1-4计算:

K0 =(1-2)

S=(1-3)

CV= (1-4)

式中:K0―该评定路段的平均压实度,%;

S―该评定路段的压实度测定值的标准差,%;

CV―该评定路段的压实度测定值的变异系数,%;

K1,K•••••,Kn-该评定路段内各测点的压实度,%;

N―该评定路段内各测定的总数,其自由度为N-1.

(3)对一个评定路段的压实度代表值按1―5计算:

K´=K0-taS/ (1-5)

式中:K´―一个评定路段的压实度的表值();

ta-t分布表中随自由度和保证率而变化的系数;

(4) 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以沥青拌合厂取样试验的马歇尔密度为准。沥青拌合厂必须按要求每天取1次或上、下午各一次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试件的密度,以实测的马歇尔试验密度(试件数不少于4―6)的平均值作为该批混合料摊铺路段压实度计算的标准密度使用。

(5) 对沥青碎石及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可以将试验段钻孔试件的平均密度作为标准由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与施工单位一起参加,在温度及采用的压路机合理的情况下,反复辗压致无轮迹,用核子密度仪定点检查密度不再变化为止,然后取不少于15个的钻孔试件的平均密度作为压实度计算的标准密度。

(6)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宜利用计算机实行动态质量管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方法为:

四 施工单位自检自评

沥青路面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将全线以1―3k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随机选取测点,对沥青面进行全线自检,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向主管部门提供全线检测结果及施工总结报告,申请交工验收。

(1) 工程完工后应全线测定路面平整度、宽度 、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等,提出竣工图。

(2) 对需要钻(挖)孔取样才能检查的厚度、压实度、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等。为减少对路面的破坏,经主管部门同意,可利用施工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当需要实测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时,可将一个评定路段钻孔放入混合料何为一个式样抽提。

(3) 车行道面层检查的质量指标应符合规定。对厚度和压实度还应按“沥青表面层压实度计算及标准密度的确定方法”计算每一个评定路段的平均值和代表值,并进行评定。

(4) 人行道沥青面层的质量检查与验收与车行道相同,其质量指标应符合相对的要求。

(5) 大、中型桥梁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的检查与验收,以100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要求。

(6) 路缘石的质量与验收与车行道相同,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要求。

五、建设单位检查与验收

工程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接到施工单位的交工验收报告,并确认施工资料齐全后,应立即对施工质量进行交工检查与验收。检查验收应按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评定路段进行实测检查,每一检查段的检查频度。试验方法及检测结果符合规定。当实测检查有困难时,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利用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结果,随机抽查一定数量,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此种,情况下,仍应复测部分路段的平整度,并利用施工中保存的钻孔试件对厚度及压实度进行复校。

六、工程施工总结

工程结束后,施工企业根据国家竣工文件编制的规定,提出施工总结报告及若干个专项报告,连同竣工图表,形成完整的施工资料档案,一并提交工程主管部门及有关档案管理部门。

施工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包括设计及变更情况)、工程基础资料、材料、施工组织、机械及人员配备、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试验研究、工程质量评价、工程决算、工程使用服务计划等。

工程管理与质量检查报告应包括工程管理体制、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目标、试验段铺筑报告、施工前及施工中材料质量结果(测试报告)、施工中工程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工程交工后质量自检结果(测试报告)、工程质量评价以及原始记录、像册、录像等各种附件。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

中图分类号:TV442文献标识码: A

1.现场热再生技术原理和技术

现场热再生的技术原理实际上就是在沥青中加入再生剂或者适当的沥青材料,使得重新调配的沥青可以满足其路面的使用要求;并且根据其重新设计的集料的配合,然后在进行加热和拌合形成的再生的沥青的混合料,最后在通过摊铺和辗压形成新的路面。

1.1、整形型

整形型的工艺因为其自身不改变原路面的设计特点和施工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这种设计的工艺方便于治理麻面、松散、网裂及沉陷等路病。

1.2、补强型

补强型工艺需要加入大量新沥青混合料,所以施工成本相对较高,适用于破损严重或承载能力不足的路面或旧路升级改造工程。

1.3、复拌型

复拌型工艺具有不改变原路面的设计标高、施工后的路面面层材料的路用性能显著提高等特点,其施工成本较整形型热再生高,适用于维修中等程度破损路面和原路面材料级配不合适的情况。

表1:现场热再生工艺适用的路面破损形式

2.现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现场热再生沥青施工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对待工程的时候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考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设计。

2.1、旧路面评价

对于旧路取样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针对现场进行取样,测量其旧沥青的含量和旧料级配与性能之间的相互评价。

2.2、外掺材料的确定

生剂掺量的确定主要是通过不同掺量下沥青性能的恢复情况而定。针对于其所选的集料的性能必须要满足其《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相关的要求,必须要满足其沥青混合料的生产。

2.3、配合比设计

旧料的配合比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在掺加其不同的再生剂的数量下进行马歇尔实验,并且需要结合其旧沥青的性能试验,而且还必须要确定其再生剂的添加。然后在进行成型试件,然后在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车辙试验,全面确定其旧料是否可以满足路面的使用性能。

2.4、生产配合比设计

再生热再生的混合料的实际施工情况和室内的试验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目标配合比的设计之后,还需要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3.现场热再生施工质量的管理

再生沥青混凝土和普通的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都不相同,在对于施工的方法基本上都相似,但是对于其施工的环节和技术上都有所不相同。因此,相对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的路面来说,再生路面的施工更加复杂,需要综合管理和控制的关键性环节较多。

3.1、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

在对于施工前期首先应该对再生路面的使用材料进行检查其来源和质量的关键,对于重要材料需要正规的试验报告。在正式开工前,还应将材料的试验报告,及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向业主和监理方正式报告,经正式许可后才能使用。此外,还应调整施工机械,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

3.2、施工后质量检查

在完工之后,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测的时候,必须要检测其压实度、构造深度、摩擦系数、渗水系数等。在使用阶段的时候,需要定期的对使用的情况进行测试。综合评价其再生后路面的状况和质量的影响,为再生后的路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4.旧料热再生关键技术

4.1、旧料性能分析

旧料性能分析包括对旧沥青主要针对于其沥青的含量和综合的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对旧料进行抽提的实验之后,可以得出对回收沥青的延度和粘度的试验,从而可以辨别出沥青的老化程度,从而对再生剂进行选择。

4.2、再生剂的选择

造成其路面沥青老化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其沥青各个组成成分的氧化缩合和聚合之后的反应,使得沥青中不稳定的化合物变成了稳定性的化合物,较低分子量的化合物转化为具有高分子化合物,油分向胶质转变,胶质向沥青质转变,最终使胶质减少,沥青质增多,致使沥青变的更稠硬,塑性降低,脆性增大,粘性减弱,综合性能差。

4.3、旧料的破碎和筛分

旧料的破碎和筛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旧料再生之前最重要的步骤。破碎的阶段可以分为两个环节,其一,现场的破碎或者现场的预破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必须要将其老路的沥青混凝土的铣刨或翻挖,方便于将沥青混凝土装入到卡车中,这个破碎的过程直接就会影响到运输的效率。其二就是工厂的破碎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旧料应该按照其规格进行破碎筛分,以便于形成用于生产的各种破碎的规格。由于其旧沥青混合料的来源都不相同,在进行挖掘或铣刨的过程中就会打破原有的材料。为了保证其破碎后的旧料具有良好的级配,必须要事先进行筛分。

4.4、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和配合比设计

旧料的掺配比例可以通过经验公式估算一个基本值,然后根据以下因素进行确定:①旧沥青混合料的品质。旧料沥青老化程度越小,则旧料掺入量越大。②再生混合料的用途。如果再生料使用在一级以上的高度公路中,要求其再生料必须要有良好的材质,其旧料的掺加量应该尽量减少。如果使用在二级或者三级的材料的路面或者路基量,就会减少其交通量的多少。③基于经济性的考虑。如果工程所处的砂石料的短缺,由于其沥青的价格相对于较高,为了减少其工程的成本,应该注意其施工的工艺和设备的改造。

4.5、旧料热再生工艺

目前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方法主要有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连续式再生方法热效率高,生产率高,污染少,但骨料、沥青计量精度低,对新骨料质量要求高。间歇式再生方法计量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但旧料掺配率比连续式再生方法略低。因此,在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旧料掺配比例和旧料沥青老化程度,严格控制新集料加热温度,将其调节在最佳温度范围之内。

结束语

充分利用旧沥青混合料,可以节约大量矿产资源,有效减缓因使用新石料、开采矿石造成的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破坏,避免了沥青路面旧料对环境的污染,其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王颖.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9:122-126+12-13.

[2]张清平.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

[3]韩慧仙.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5.

[4]韩青春.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第3篇

 

 

2007年10月20日至10月22日通过试验段试铺,对SMA-13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验证试验,现对配合比验证说明如下:

在SMA-13配合比设计中,通过对原材料试验、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试验后,得出配合比参数如下:

矿粉:细集料(0-4.75mm): 粗集料(4.75-9.5mm): 粗集料(9.5-16mm):木质素纤维=11:14:35:40:0.3。

在此配合比设计基础上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镇胜公路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对其进行了各种使用性能检验,具体如下:

1、通过调整确定该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为5.8%。经马歇尔试验得出该混合料的各项参数为:实际密度2.420g/cm3,沥青体积百分率13.6%,空隙率3.7%,矿料间隙率17.3%,饱和度78.7%,稳定度9.06KN,流值26.7(0.1mm),沥青混合料飞散损失5.1%,沥青混合料沥青析漏损失0.06%。

2、对该混合料进行了水稳定性检验,结果为浸水48小时后的稳定度为8.3KN,残留稳定度为91.6%。

3、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6mm的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其动稳定度为:(次/mm) 7975 、(次/mm)

8077 、(次/mm)7683。

4、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件进行了渗水检验,得出渗水系数平均值为:54 ml/min。

5、通过对试铺段试验检测:外观质量,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无离析现象,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压实度代表值为:98.9%,渗水系数为138ml/min,路面构造深度0.97㎜,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经试验室验证,该SMA-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验证指标满足规范验证要求。

 

试验: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资源 区域共享 虚拟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73-02

《道路工程实验》是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实践能力。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然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包含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且由于沥青材料科学发展迅速,导致该学科内容更新很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安排中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其必要的动手能力,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是当前“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课程授课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1~2]。路基路面实验室是承担“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课程的教学单位,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大量研究性实验无法开展,授课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按既定的程序验证已知的结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也很难完整地完成实验。因此建立一种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虚拟教学平台实验教学模式十分必要[3]。

1 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校08版本科教学大纲安排,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是《公路工程试验》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沥青针入度试验、沥青延度试验、沥青软化点试验、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沥青混凝土中沥青含量实验;该课程在08版教学大纲中列为道路工程及铁道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2011年开出第一届,选课学生达到了154人,开出实验16组。主要是使学生能获得公路工程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其具备初步的科研、设计和施工等基本实验检测能力,同时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截至目前该课程没有固定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但是该课程的特点是技术专业性较强,实验前必须先要深入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所以仅仅靠有限的上课时间是不可能高质量的完成,必须要求学生有合适的教材或虚拟教学平台让其自学巩固,因此,《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实践环节虚拟教学平台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实验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实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到了实验室后,先听老师讲解或观看演示实验步骤,当要求学生实践时,因为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仅有少数学生能够动手做实验,其他的人在旁边观看,待实验做完就把别的同学处理好的实验数据去完成实验报告,对待实验过程敷衍了事。这样即使完成了实验课,因为有的学生只看不动,结果是操作过程不熟悉,对整个实验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稍复杂的实验数据也不会处理。这样就浪费了实验教学所占用的宝贵教学资源,更不要提教学效果了。

1.2 对实验教学的轻视

在现在学生的观念中,实验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如何操作都有明确的条条框框,实验教学反映的内容在书上也有详细的解释,只要按照相应的程序操作即可,无从发挥学生自己单独思考的潜力。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只看重考试分数,对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均有着轻视的心理。

1.3 对实验形式的畏惧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内容都是与沥青有关,现在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基本没做过家务事,看到沥青很黑、沾手,还有异味,都不愿意动手,特别是沥青混合料又是高温搅拌,还要进行马歇尔击实,许多学生对混合料心存畏惧,不敢动手。但是如果不是自己动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内容基本上很难掌握。一些学生就心存侥幸,自己将来反正也不搞这个,敷衍了事的很多。

2 实践环节虚拟教学平台的建设

高校实验室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包括仪器设备、教学软件和实验室管理制度等方面。实验室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对提高我国高校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教育部在2005年8号文件中明确提出[4]大力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共享。本文从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实验室24h开放制度、教学模拟软件的开发和区域内教学资源共享几方面来谈谈《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实践环节区域共享虚拟教学平台的建设,期待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2.1 网络资源共享

网络教学资源是开展《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实践环节区域共享虚拟教学平台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网络的逐步拓展,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虚拟教学平台建设的关键。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为老师提供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从而提高有限的教学资源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网络资源数据库按实际使用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子库: 案例库: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各实验存储案例。

试题库:包括历年试题、主要知识点的考题。

常见问题库:经过整理组织的教学相关问题与解答,包括常见的错误和疑点、难点问题,由教师根据历届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组织提供。

名词术语库:按实验种类组建,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

参考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包括电子文档、图书资料等多种载体资料的相关信息。

共享软件工具库与资源网址库: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共享软件下载与网址资源信息。

课件库:是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组织课程教案的时候,需要以课件库内的课件为主体,组织扩展成适合本课程使用的教学件。

2.2 实验室24h开放制度的确立

实验室对学生24h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实践环节教学平台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科研和探索性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实验室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专科生开放。在满足教学使用的前提下全天24h开放。

(2)实验室将每学期和假期实验室开放的实验项目、时间、地点等在相关网站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按规定预先向实验室报名登记。开放内容为本课程的选修项目和学生的自行设计性、创新性项目。

(3)实验室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和实验内容做好准备工作,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开放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与技能、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培养。

(4)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前应阅读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准备好实验实施方案,做好有关实验准备工作。学生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或实验结果。实验室及时总结和交流工作,如组织“开放实验交流答辩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实验小组之间的沟通,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报告能力。

2.3 教学模拟软件的开放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教学模拟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实现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践环节教学要求的场景范围进行整体仿真,并通过常规软件播放出来。可通过键盘和鼠标在场景范围内的三维模型中身临其境般地进行混合料拌和、制作试件等科目,同时,系统配以解说词和操作要点,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模拟场景中进行技能培训、授课、考核等工作。

(1)大幅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热情造就最好的学生。对场景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使学生们仿佛徜徉和沉浸于真实的场景之中,让学生享受视觉的盛宴,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传统的书本教学和普通的多媒体教学,可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大幅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软件互动教学系统可以帮助教师从多角度演示,即景生情的授课讲解,极有利于学生的正确理解、快速掌握和长期记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自然得益良多。

(3)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虚拟教学软件使学生由单纯的文字记忆变成视觉记忆和文字记忆的结合,记忆保存程度高,保存时间长;尤其是高仿真的互动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替代大量学生的实地培训,节省了大量时间。

2.4 区域内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

区域内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发展的特色也不同,因而各高校拥有的资源也是不尽相同。另外随着各学科的快速发展,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出现,更新教学设备是满足现代教学的关键。然而经费短缺和资源缺乏一直是困扰高校发展的一个瓶颈性因素[5]。国家和地方政府倾向于将大部分经费投入985、211等重点高校,而对一般性地方院校则较少。此外,区域内各高校的发展特色不一样,一些学科是某个高校的特色和优势项目,但是对其他学校又是待发展专业,因此如何在各高校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区域内现有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缓解高校资源的不足具有现实意义。正如原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言:“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发挥制度上的优越性,集中建设,广泛共享[6~7]。”

3 结语

通过《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实践环节区域共享虚拟教学平台的建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手段,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区域内高校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目前高校资源不足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汪海年.《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 叶群山.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优化实践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3] 陈晟.对建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3).

[4] 教育部[2005]8号文件,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

[5] 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场热再生 目标配合比 抽提 筛析 性能评价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41-01

沥青混凝土现场热再生是指通过对破损路面沥青混合料进行现场加热、耙松、加入部分新料及再生剂、搅拌、摊铺、碾压等工艺重新生成新路面的节约、环保型技术。

沥青混凝土现场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需由具备现场热再生配合比设计经验的试验检测中心负责。经过对旧路面进行现场取样、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和抽提、旧沥青混合料级配分析、旧沥青回收试验分析、再生剂最佳用量确定、温拌剂最佳用量确定、再生沥青性能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等一系列试验,最终确定再生沥青混凝土试验报告。

1、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和抽提

在试验中将抽提的沥青溶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去除矿粉,然后再进行旧沥青回收。用离心分离法测定旧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在对沥青溶液进行离心分离的过程中,滤纸很难将沥青溶液中的矿粉完全去除干净,但多批次试验结果接近,说明试验的系统误差变异性较小。所测得沥青含量偏高,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确定油石比时要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2、回收旧集料筛析

对抽提后旧沥青混合料进行筛分,通过筛分结果确定混合料各粒径所占比例并绘制级配曲线,当出现某种规格料缺失情况时宜采用外加新料的方式填补该规格料的不足,使总体混合料级配满足设计级配要求。

3、旧沥青回收试验分析

为规范沥青回收方法,在沥青提纯过程中通过空白试验确定提纯时间和温度,具体方法为:

对离心分离后的沥青溶液测定其沥青的浓度;

按照这一浓度配制新沥青三氯乙烯溶液;

测量新沥青的针入度为61.3;

对配制的新沥青三氯乙烯溶液进行提纯,不断测量其针入度,直到与原测量标定针入度相当,记录提纯时间和温度;

按照这一方法提纯旧沥青,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行。

当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变化明显,而针入度接近50,运动粘度、软化点指标均符合要求时,可以通过就地热再生的方法很好的恢复沥青的性能。

4、旧纤维性能评价

由于纤维在SMA混合料中使改性沥青复合材料化,对混合料起到增粘、增韧、增强的作用,同时增强混合料的疲劳耐久性,鉴于纤维在混合料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评价旧纤维的性能。

5、再生剂最佳用量确定

将老化沥青加热,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老化沥青的再次老化,加入不同剂量的再生剂,充分搅匀形成再生沥青。由于沥青的针入度和粘度有一定的关系,再生沥青的针入度与旧沥青、新鲜沥青的针入度之间有如下关系:

以针入度90(0.1mm)为标准,确定再生沥青中再生剂相对旧沥青所占的掺配比率。

对抽提所得旧沥青添加确定比例的再生剂,根据再生后沥青的技术指标,评价再生效果。将旋转薄膜烘箱加热后的沥青试样按照规范规定的方法测定针入度、软化点、延度。

当再生后沥青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关于聚合物改性沥青SBS类Ⅰ-B型的技术要求时,可以用于路面施工。

6、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从抽提的旧沥青评价其老化后的指标、分析并确定再生剂用量、再生效果评价、再生沥青路用性能的评价。确定了再生剂用量,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检测(旧料百分百利用)。如: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等。使再生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1)、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再生后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指标,必须保证该指标满足配合比设计或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

2)、高温稳定性

再生前后的沥青混合料在外部使用条件上大体相同,但两者高温性能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混合料本身的结构上。再生沥青混合料由回收的老化沥青混合料、再生剂组成。回收旧料中的沥青己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老化,其粘度大、劲度高的特点仅对改善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益,当旧沥青与再生剂共同工作后,所组成的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则很难确定。试验表明:拌和的均匀性对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在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给予关注的同时,应加强对现场设备拌合功能的重视。

3)、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沥青路面水稳定性,即抵抗受水侵蚀而破坏的能力。对于沥青路面来说,除荷载和水分等外部条件外,水稳性主要决定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沥青膜厚度和混合料的空隙率等。采用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进行评价。

4)、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

沥青路面在使用期间的开裂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寒冷地区由温度骤降或温度疲劳引起路面发生裂缝后,在车辆荷载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加剧裂缝的发展和扩大。早期路面的局部开裂使路面使用性能降低,影响行车舒适性。

采用低温弯曲破坏试验,通过测得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破坏弯拉应变,计算破坏时的弯曲劲度模量,来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5)、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沥青析漏试验

当再生剂与旧沥青不能充分混溶的时候,就会出现自由沥青。在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检验中加入此试验项目,一方面判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有无多余的沥青,判断沥青用量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也可以观察拌和过程中再生剂、新沥青与旧沥青之间的混溶状况。

6)、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肯塔堡飞散试验

在交通荷载和低温共同作用下,由于集料与沥青的粘结力不足,可能引起集料颗粒的脱落、飞散、坑槽等路面损坏,是常见的比较严重的沥青路面破坏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破坏,在配合比设计中,应通过飞散试验予以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2]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