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1.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100102;2.日本顺天堂大学大学院 113-8421)

[摘 要]  简单回顾了日本针灸教育的历史沿革,从教学机构、学生来源、入学考试、课程设置、 使用教材、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国家考试、毕业去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现在日本针灸教育 的状 况,认真分析了日本针灸教育持续升温的几个主要原因,如广阔的老人市场、稳定的经济收 入、诱人的国家资格、独立开业的可能等,指出日本的针灸教育重视法制法规教育,规范师 资培养等措施有可供我们借鉴学习之处,同时也提出了过于注重国家考试,而专业教学不足 、实习机会缺乏等缺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主题词] 教育,针灸 日本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Educ ation in Japan

Liu Xiaoyan1,Tao Huining2(1.The Acupuncture Dept.of Beij ing College of Acupuncture & Orthopedics ,2.Dept.of Medical History, School of Medicine of Juntendo Universi ty,Japan)

[Abstract] The authors gives a brief review on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e ducation in Japan.They present a detaile d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apanese acupuncture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Educational organizat ion,student sources,entrance examination ,curricular setting,teaching materials,w ays of education,qualities of teachers,n ational examination,and students employ ment after graduation.They also provide extensive analysis why acupuncture becom 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Japan.The ma in reasons include a large amount of age d patients,stable income,national acupun cturist license,possibility of opening i ndividual clinics,etc.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emphasis of rules and laws on acupuncture education in Japan and st andardisation of teachers in-service tr aining will be very valuable in Chinese acupuncture education.But at the same ti me,the authors warn that we should avoid some o bjections that Japanese acupuncture educ ation overemphasises the national examin ation,but the authors do not pay suffici ent att 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acupuncture an d moxibus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ducation;Ac up Mox;Japan

日本的针灸教育始于701年,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当时的《大宝律令》规定了以针灸为业 者 必须在主管医事的宫内省典药寮参加为期7年的学习[1]。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 熟、完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介绍和分析。

1 日本针灸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机构

目前,日本全国各地有20多所针灸培养机构(盲校除外),这些机构主要分为由文部大臣 (相 当于中国教育部长)认定的学校(大学、短期大学、盲学校)和由厚生大臣(相当于中国卫 生部长)认定的学校(针灸专门学校)两类。

大学:现有位于京都的明治针灸大学1所,全日制4年。

短期大学:现有关西针灸短期大学和筑波技术短期大学2所,均为全日制3年。

盲学校:系为盲童、重度弱视儿开办的学校,共有70所。高等部(高中部)的理疗科主要 进行针灸师、按摩指压师的培养。

针灸专门学校:系指开设针灸学科的3年制专门学校,全国现有23所,占针灸培养机构的 绝 大多数,本文拟以此类学校(1999年度的统计资料)为重点介绍日本针灸教育的现状。

此外,日本的医科大学或综合大学的医学部(医学院),以及一些齿科大学也开设有一定针 灸内容的讲座[2,3]。

1.2 学生来源

考生不受年龄及职业的限制,但必须是高中毕业生。其生源主要为刚毕业的高中生;希望成 为针灸师的大学生;自己或家人有患病经历而矢志学习针灸者;以及由于日本经济的不景气 ,想从一般企业改行者。此外,也有不少是退休后想开业的老年人。

允许盲人或弱视者报考部分针灸培养机构,是日本针灸教育的一大特点。

1.3 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由各校自主决定,大多分为学科考试(语文、生物、英语、社会、古典、常识、数 学等,部分可选考)、作文(小论文)、面试。

1.4 课程设置

厚生省制定的教学大纲,规定了统一的开设科目及课程设置,对教学内容也提出了详细的标 准和要求。经多次调整,针灸专门学校现在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基础科目:类似于大学的一般教养范围的科目,各校可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3 类中自主选择开设2门课程。

专业基础科目:为现代医学科目,学习范围广泛的现代医学知识。

专业科目:为东洋医学、针灸、按摩、指压等专业科目,分理论课和实技课。

1.5 教材

基本上都采用了社团法人东洋疗法学校协会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计有《医疗概论》、《医 事法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概论》、《卫生学・公共卫生学》、《临床 医 学总论》、《临床医学各论》、《康复医学》、《经络经穴学》、《东洋医学概论》、《东 洋医学临床论(针灸篇)》等。

1.6 教学方式

针灸专门学校大多在白天授课。有7所针灸专门学校开设了晚班(夜校)。

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约为200天,大多为每天2个单元(1个单元90分钟)的课程。不少 学校从2年 级开始,每周安排1~2次的实技练习时间。3年级的后期,每周有1~2次去针灸治疗院 、诊疗所或医院参加临床见习和实习。实技的总学时为840小时。

1.7 师资力量

国家对针灸学校的专任教师有一定的要求。

专业基础科目任课教师应为:医师;取得盲人学校理疗科教师执照者;由厚生省指定的针灸 教师培养机构的毕业生。

专业科目任课教师应为:医师;取得盲人学校理疗科教师执照者;由厚生省指定的针灸教师 培养机构的毕业生;取得针灸师执照并具有3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在厚生大臣指定的教 师讲习会学习结业者;取得盲人学校理疗科教师临时执照者。

1.8 国家考试

国家规定参加考试者必须在文部省或厚生省认定的针灸培养机构内,经过3年(视觉障碍者 为5年)的学习,才能参加针灸师国家考试。

考试科目有医疗概论(医学史除外)、卫生学・公共卫生学、法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 学 概论、临床医学总论、临床医学各论、康复医学、东洋医学概论、经络经穴概论、针理论( 针 师考试科目)、灸理论(灸师考试科目)、东洋医学临床论等13科目。针师、灸师考试的 试题数均为150题,同时参加针师灸师考试者为160题。国家考试不进行实技操作考试 。

日本在针灸执业资格制度上,分为针师执照和灸师执照两种。对国家考试合格者,由厚生大 臣颁发针师、灸师执照。具有针师或灸师执照者才可以从事相应的针灸工作。

1.9 毕业去向

针灸学校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为开业针灸师和成为医疗小组成员。

2 日本针灸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日本既有培养专业指导型人才的4年全日制针灸大学,培养专业型人才的3年全日制针灸短 期 大学,又有培养实践型人才的3年制针灸专门学校[4],多层次办学满足了不同层 次 人员的需求。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现代日本针灸教育,与我国现行的针灸教育相比较,具有一 定的特点,试作以下归纳分析。

2.1 重视法规教育

日本针灸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满足了对针灸师培养的需要,其中颇有特色的是开设法律法 规课程,讲授与针灸从业人员有关的国家法律、政策法规,如针灸师执业资格制度、医疗法 、医师法,以及与卫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有关的法规,具体到如何开业做广告都有讲解 ,这对针灸师将来从业十分有益。随着我国有关法规制度的健全,特别是医师法的颁布和实 施,我们的学生将来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类似的必修或选修 课,普及、介绍有关与学生切身相关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2 规范师资培养

日本文部省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较高,师资管理比较严格,对针灸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也 有具体的要求。日本现有3所针灸培养机构按照文部省的要求和规定,专门开设有2年制的 针 灸按摩教员养成科(即师资培训班),招收针灸学校的毕业生或即将毕业者。经2年在校学 习,由学校组织毕业考试,对合格者由国家发给教师执照,允许从事针灸教学工作。

我国近年来也已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规范了教师管理。但如何结合针灸教学的特点 ,为针灸教师开设一些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和内容,以提高针灸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值得 探讨、研究。

2.3 专业教学不足

在日本,能正确进行辨证施治的针灸师很少。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日本现行的针灸教育指导方 针不无关系。

日本政府所制定的针灸教学大纲的重点在于现代医学课程。以这一教学大纲为基准进行的针 灸师国家考试,专业基础课目(现代医学科目)占总题数的60%,而专业科目(含针灸内 容)仅为40%。这对学校的针灸教育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大多数的针灸学校,3年所修课程总计在2865~3165学时之间,专业课程(东洋 医学课 程)虽有1335~1770学时,但其中包含了实技学时(约840~1290学时), 所以,实际 理论科目的学习只有420~480学时,具体到针灸理论课只有195个学时。而现代医 学(西 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达1005学时,中西医理论课相比较,相差悬殊。在现代医学 飞速发 展的今天,加强西医内容的教学理所当然,但过于忽视中医(东洋医学),特别是望闻问切 、 辨证施治的教学,对将来以针灸为毕生所从事职业的针灸学生来说,确实给人以本末倒置的 感觉。事实上,在日本,由于有非常严格的医师法,针灸师实际接触现代医学受到很大的限 制。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专业科目的教学不能得到加深和充实,与部分学生(指参加国家考试的 考生)是盲人,受学习条件限制也有一定关系[3]。

2.4 培养目标单一

日本针灸教育的目的比较单一,主要培养能通过国家资格考试,从而成为能够从事针灸工作 的针灸师。即3年的在校学习,就是为了取得一个能够参加国家考试的资格。从某种意义上 说,针灸学校是针灸师国家考试的预备校。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也是围绕着国家考试的范 围进行,因此,社会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否受欢迎,也往往在于看该校的国家 考试合格率如何。由于学校过于注重国家考试的合格率,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 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得学生毕业时,望闻问切不会,辨证施治不懂的现象十分普遍。

2.5 缺少实习机会

针灸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没有一定的临床实习机会,就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 量。日本针灸学校的针灸教育,没有象医师的培养那样建立正式的临床实习制度。不少针灸 学校受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自己的附属诊疗所,不能为学生提供临床教学基础。所以,许多 学生往往是一边在针灸学校学习,一边在针灸治疗院打零工,既挣学费、生活费,又获得一 些接触临床的机会(主要是见习及一些辅助工作)。毕业以后,则在就职的诊疗所或医院一 边积累针灸临床经验,一边再继续学习。

3 结语

日本的针灸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完善。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针灸市场的需 求,针灸学校或针灸学科正在不断地增加,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从对日本针灸教育的 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针灸教育重视法制法规教育、规范师资培养等措施都有 可供我们借鉴学习之处。当然,由于受日本特有的针灸师执照制度、国家考试制度的影响,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注重国家考试、专业教学不足、实习机会缺乏等。随着我国医师法的 颁布和实施、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推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碰到类似的注重国家 考试合格率,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等问题。取长补短 ,未雨绸缪,是我们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 石原保秀.东洋医学通史(汉方・针灸・导引医学の史的考察). 东京:自然社,1979:29

2 黑川清等.医学生に对する汉よ医学毙育を望する(医学部・医科大学教 育现场から考ぇる).汉方医学,1999;(1):2

3 戴昭宇,等.日本传统医药学现状与趋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74~380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PBL;针灸推拿美容学;应用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指通过引入“真实生活”情境或案例学习,要求学生运用手头的主题内容和方法来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1]。

LBL (Lecture Based Learning) 指传统教学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PBL 与LBL教学模式不同,PBL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PBL 教学方法被认为能够明显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这一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1993年被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2],并先后在全世界200余所医科院校推广应用[3]。21世纪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美容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无形中加大了医学美容教育的压力,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所以医疗美容教育必须适应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迅速与世界接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术的医疗美容人才。PBL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将会促进医疗美容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依据现有研究成果,结合针灸推拿美容学这门课程的实践,对pbl教学法在医疗美容类课程中的应用模式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促进医疗美容教学改革的发展。

1 对PBL教学法的认识

PBL模式以医学案例或者包含基本原理的学习假设来刺激学生学习,教师改变传统所扮演的占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只是引导学习者参与到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有意义、复杂、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去。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主要通过学习者自我指导的学习获得。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必要的知识,并得到能力的提升。

2 PBL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2.1 对象

本校2010级和2011级针灸推拿(美容方向)专业共53名学生。其中2011级学生为实验班共28人,2010级学生为对照班共25人。全为女生,其平均年龄和入校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将实验班再随机分成4个讨论小组,每组7人。

2.2 教师和教材

所有学生先后由同一教师授课,相同的2位老师辅导。教材均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针灸推拿美容学》。

2.3 教学方法

2.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按针灸推拿美容学常规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授课。

2.3.2 实验组

采用PBL教学法的设问-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主要程序及实施步骤为:

1)前期准备

在具体实施PBL教学方法前,向实施教师和学生进行PBL教学法的知识培训,通过介绍,使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目的、内容和具体操作,并且给学生介绍如何在学校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资料查询。

2)问题的设计

PBL方法实施之前一周引入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紧扣教学目的及要求设计问题,应全面包含本次课需要重点、难点知识。

3)学生查找资料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习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到图书馆、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4)分组讨论

学生交流各自通过自学所掌握的新知识,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课堂阐述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及存在的疑难问题,阐述该组在自学中形成的观点。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同学可提问。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使课堂充满质疑、探究、讨论和争辩的氛围。

6)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阐述的观点和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讲评,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解惑。对病例进行正确分析并回顾相关知识。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7)问卷分析和成绩分析

完成教学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考试成绩分析。

3 评价

3.1.1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其对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发放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1.2 知识掌握测评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理论考试。

3.2 评价结果

3.2.1 实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93%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PBL教学法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热情,提高综合分析、逻辑思维能力92%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PBL教学法可更好掌握教学内容、巩固基础课程知识。通过交流也发现,个别学生出于对长期LBL教学法依赖,不习惯独立思考、探索,对PBL有畏难心理,担心没有教师长时间讲解及反复的强调重点,这种学习法是否能牢靠地掌握知识。

3.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测试结果比较(见表2)

测试结果显示,两个班级学生测试成绩有显著差异,在改卷过程中发现两个班班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论知识成绩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病案分析诊断的准确性、处置的合理性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4 讨论

学生对PBL教学法普遍呈认同的态度,认为该方法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探索创新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PBL教学法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时最大的缺点、另外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低、课堂讨论不积极也会影响其实施。其次,如果所有章节全面使用PBL教学法,对于高职高专的医学教育来说教学时间远远不够。所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医学教育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在适合的章节小范围安排一些PBL的课程。使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结合,既可以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又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互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针灸推拿美容学》的课程教学中,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将会使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Lambert V,Clacken M.clinical education facilitators:A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7,14(4):664-673.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针灸推拿;课程安排;人才培养

针灸推拿专业作为能够培养高级中医学人才的热门专业,要求学生兼备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针灸推拿专业操作技能。因其专业性强,就业前景良好,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应届高考生。而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与否则直接决定了未来培养的人才质量。本文就某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1.理论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的安排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

①公共基础课,又称通识课。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外语,体育等全国高等教育通用课程。

②医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又分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外、妇、儿等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在内的中医基础课,和以解剖学,诊断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为代表的西医基本知识。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旨在令学生们培养医学思维,掌握系统规范的医学知识,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③专业课。专业课即为本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本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为: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推拿练功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本科生理论上应该具备独立诊断疾病并进行有效治疗的能力,是针灸推拿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阶段。

1.1理论课程设置的优势

①循序渐进。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的不同教学阶段,合理地安排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令学生们逐步了解并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知识。大一以通识课为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锻炼,目的是令学生们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思想转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素质,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在通识课的基础上开始加入医学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等,使同学开始接触医学,了解基本知识。大二则逐步减少通识课所占比重,加入更多的医学基础课。此时学生们开始接触中药学,方剂学等,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常识,初步培养了中医学理论思想。大三已经基本完成了本科阶段通识课的课程安排,开始加入了基础性的专业课,如推拿手法学,推拿练功学等,主要以推拿手法的训练和学习为主。此时针灸推拿的专业特点开始显露,学习重心由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向针灸推拿操作技能转移。大四则完全以专业课为中心,进行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并辅以针灸医籍选读,从经典入手,参考课本内容,系统地进行针刺,艾灸,拔罐,耳针等针灸特色疗法的技能学习。大五时期理论学习完全结束,主要是进行为期一年的医院实习安排,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论述。

②中西医结合。从上述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安排都是中医学和西医学同时进行,学生们在逐步深刻地认识中医学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西医学基础知识。中西医结合地学习不但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还能应用西医学理论解决某些中医问题,更便于理解和加深记忆。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西医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一些先进的辅助检查方法,如MRI,CT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诊断,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1.2理论课程设置的缺点

①学生主动性差,思路局限。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过多地局限于课本内容,大部分学生学习都存在以考试为目的的现象。期末考试难度不断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临时抱佛脚,考前疯狂背诵课本和重点,凭借短期记忆往往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这样记忆的知识太不扎实,没有理解掌握,只是死记硬背,不但遗忘速度快,还无法联系前后所学,将相关知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感悟活学活用。而关于中医经典背诵的相关课程太少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以本专业来说,仅仅开设了内经选读和伤寒论,还仅仅是作为选修课供随意选择,虽然经典的背诵看似与针灸推拿专业技能没有必然联系,但内经思想却始终贯穿其中,对于中医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做到主动积极地阅读经典,所以现阶段本科生学习主动性差,中医思维局限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②与临床应用脱节。目前大部分理论课程都是采取课堂授课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于某些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生理学等学科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对于以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治疗学等为代表的中医临床课程来说,仅仅实现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只记住了课本知识,等到真正需要应用到临床的时候才会发现治疗疾病远远没有课本叙述的这么简单。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平时基础授课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学生们接触临床的机会,可以边学习边见习,这样才有利于将课本知识和临床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真正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

2.实验课程设置

2.1优势

①实验课时充足。现阶段的生理学,实验针灸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等学科都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实验课程,与课堂授课相比,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手法技能的训练完善。更加自由,开放,有利于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②形式多种多样。学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安排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实验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生理学实验就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动物实验,通过对小鼠,家兔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印证某些课本上面提到的机能特点,自己动手所得到的结果,更加便于理解,有利于加深记忆。而刺法灸法学和推拿手法学则主要是侧重于进行手法和操作技能的练习,通过同学两两一组互相进行操作练习,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不但能够发现自己手法上的缺陷和不足,还能够从同学的身上学到他们手法的优点和长处。

2.2不足

实验课程安排的不足就在于实验器材数量较少,需要同学们轮流使用,不利于充分利用实验课的宝贵时间。或许是由于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课时总会出现器材稀缺,需要学生轮流使用的情况,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对学生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分批次地安排实验课,加快上课效率,尽量避免出现时间的浪费。

3.总结

合理的课程安排对于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上文主要从优势和缺陷的方面,辨证地分析了现阶段针灸推拿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根据社会需求和临床应用方面合理的安排课程,使更多的针推学子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不但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还有利于推动针灸推拿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现代继承和逐渐发展。

[参考文献]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发生明显变化;有效地干预神经肽水平,对VaD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目的:以艾灸头部穴位为主治疗VaD,观察其改善临床症状和调控脑脊液中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水平的作用。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65例VaD患者均为安徽中医学院针灸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33例)和西药组(32例)。艾灸组患者给予隔附子饼压灸,反复灸20 min;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0.8 g,3次/d。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智能检查量表(Hasegawa’s Dementia Scale, HD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积分变化,以及脑脊液中SS和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和ADL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艾灸组HDS、MMSE和ADL量表积分治疗前后差值较西药组有所改善(P<0.05,P<0.01)。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和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艾灸组治疗后SS和AVP升高水平较西药组明显(P<0.01)。结论:艾灸能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积分,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是治疗VaD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疗法; 生长抑素;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随机对照试验

Design, setting, participants and interventions: A total of 65 VaD patients from Acupuncture Hospital,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moxibustion group (33 cases)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32 cases). Patients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direct moxibustion with common monkshood cake for 20 min. Patients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piracetam tablets, 0.8 g for three times a day. One treatment course was 4 weeks, and they were treated for 4 treatment courses.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scores of Hasegawa’s Dementia Scale (HDS),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as well as the levels of learning and memoryrelated neuropeptides from cerebrospinal fluid such as somatostatin (SS) and arginine vasopressin (AVP)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otal respons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than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P

Conclusion: Moxibustion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and regulating the levels of neuropeptides associated with learning and memory in VaD patients.

Keywords: vascular dementia;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somatostatin; arginine vasopress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定位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为主,可引起患者明显的记忆力、认知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情绪和行为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研究表明,VaD患者的血浆和脑脊液中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发生明显变化,如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和β内啡肽(betaendorphin, βEP)等,而这些神经肽的变化又参与了脑缺血致脑神经损害的过程,是影响学习和记忆过程的重要因素,而有效干预神经肽水平的变化,对VaD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1]。我科自2005年至2007年,采用化瘀通络灸法,以艾灸头部穴位为主治疗VaD,并从神经肽类相关物质变化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检测脑脊液中SS及AVP的水平进行对照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65例确诊为VaD的患者均为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安徽中医学院针灸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例。

1.1.2 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神经病学会《神经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2]关于VaD的诊断标准,采用修改的Hachinski缺血计分法[3]区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与VaD;智力障碍程度依据改良长谷川痴呆智能检查量表(Hasegawa’s Dementia Scale, HDS)[3]。VaD分级标准按HDS评分分为4个等级:正常31~32.5分;轻度痴呆(边缘状态)22~30.5分;中度痴呆(疑痴呆)10.5~21.5分;重度痴呆(痴呆)0~10.0分。

1.1.3 纳入标准

符合美国神经病学会《神经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2]关于VaD的诊断标准;Hachinski缺血计分[3]>7分;改良HDS评分[4]<29.5分。

1.1.4 排除标准

在脑血管病发生以前,已有痴呆症状;影像学检查(CT或MRI)未能证实有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发病5个月以内;有运动性和混合性失语症或精神疾病;除认识障碍外,不伴有其他脑血管病局灶体征。

1.2 研究方法

1.2.1 随机分组方法

65例V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和西药组,其中艾灸组33例,西药组32例。

1.2.2 干预措施

艾灸组:主穴取百会、神庭、大椎。随症配穴: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痰浊阻窍配中脘、丰隆;气虚配气海。穴位定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 123461990)[5]。主穴百会用压灸,穴位上以经制备的4~6 mm厚的附子片作间隔,点燃清艾条,灸火直接压灸在间隔物上,至穴位皮肤局部灼热潮红时立即提起,倾刻再压灸,反复灸20 min;神庭、大椎穴用清艾条悬灸20 min。配穴用毫针针刺。每日1次,每周休息1 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每片0.4 g,上海华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31021433),每次0.8 g,3次/d,疗程同艾灸组。

1.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2.3.1 量表操作及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计算HD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6]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7]积分。为了降低评分操作差异,提问和记录由同一人完成,并在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进行。

1.2.3.2 脑脊液指标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1天和治疗4个疗程结束后次日上午行常规腰椎穿刺术,留取脑脊液2 mL,注入专用试管内,混匀密封置-20 ℃冰箱保存。SS及AVP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药盒购自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操作严格按药盒说明书进行。

1.2.3.3 临床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以MMSE得分为主要参考指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和恶化4级。显效:疗效指数≥20%;有效:疗效指数≥12%;无效:疗效指数<12%;恶化:疗效指数≥-20%,于治疗后进行有效率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所有结果均采用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艾灸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为(64.58±4.28)岁,病程0.5~3.9年,平均病程为(2.49±0.95)年。痴呆程度按HDS积分分级标准划分,轻度痴呆14例,中度16例,重度3例,脑CT示多发性梗死21例,单发性梗死4例,合并高血压28例,高脂血症21例,脑萎缩5例。西药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为(66.42±6.57)岁,病程0.5~4.3年,平均病程为(2.61±1.30)年。痴呆程度按HDS积分分级标准划分,轻度痴呆11例,中度17例,重度4例,脑CT示多发性梗死19例,单发性梗死6例,合并高血压26例,高脂血症17例,脑萎缩4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相关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试验过程中均完成治疗,无中途退出和失访情况,受试者流程图见图1。

2.2 临床疗效分析

艾灸组患者33例,显效15例(45.5%),有效13例(39.4%),无效3例(9.1%),恶化2例(6.1%),总有效率为84.8%(28/33)。西药组患者32例,显效9例(28.1%),有效12例(37.5%),无效8例(25.0%),恶化3例(9.4%),总有效率为65.6%(21/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量表积分

两组治疗前HDS、MMSE与ADL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DS、MMSE与ADL积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治疗前后SS和AVP水平

两组治疗前脑脊液SS和AV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组治疗前后SS和AVP差值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艾灸提高脑脊液SS和AVP水平的疗效优于西药。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SS和AVP水平(略)Table 2 Levels of SS and AVP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略)

3 讨论

VaD的发生和中风密切相关,中风之后气滞血瘀,脑络不通,五脏经气不足上荣“元神之府”而渐致痴呆。

VaD的预防性治疗着眼于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即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对症治疗主要以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为主,但疗效尚不能肯定。既往研究发现针灸治疗VaD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方面具有肯定的疗效[9]。我院运用艾灸治疗VaD已积累了多年临床经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以头部腧穴为主的灸法,主穴百会采用隔附子饼压灸,神庭、大椎穴用清艾条悬灸,效果较为满意。百会为督脉经穴,是膀胱经与督脉的交会穴,而膀胱经通过此穴“入络脑”,《千金方》更有“百会主恶风邪气泣出喜忘”之说;大椎穴具有通调头部气血,促进脑络气血运行之功;神庭可醒脑调神。因此艾灸百会、神庭、大椎可化瘀通络、填髓益智。本研究发现,经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症状积分、智能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积分均明显改善;与西药组的对比发现,该灸法改善HDS、MMSE和ADL量表积分的疗效突出,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神经肽SS能起到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节剂的作用,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而AVP除具有调节心血管功能,参与体温调节,维持昼夜节律等功能外,还是学习和记忆的调节器,并能有理智地加工信息,巩固记忆和形成条件反射等[10]。本试验表明,两组VaD患者治疗前脑脊液SS、AVP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后,并与HDS、MMSE与ADL量表积分呈正相关趋势,推测VaD患者中枢SS、AVP浓度的低下,干扰了一系列与学习、记忆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代谢,进而导致VaD的发生、发展。两组治疗后HDS、MMSE与ADL量表积分发生显著改变,SS、AVP水平也显著升高,而艾灸头部穴位为主的治疗提高SS、AVP水平的作用更加显著,明显优于西药。本研究结果表明,艾灸头部穴位通过调控患者中枢SS、AVP浓度来改善脑内要害部位学习记忆功能,可能是其治疗VaD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的主要机制之一。我们认为,该治疗方法无论在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具有优势,是治疗VaD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Lu YW, Li ZX, Rong BB. Neuropetides and vascular dementia. Yi Xue Zong Shu. 2006; 12(6): 348350.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卢燕婉, 李作孝, 荣本兵. 神经肽和血管性痴呆. 医学综述. 2006; 12(6): 348350.

2 Baldereschi M, Amato MP, Nencini P, Pracucci G, Lippi A, Amaducci L, Gauthier S, Beatty L, Quiroga P, Klassen G, Galea A, Muscat P, Osuntokun B, Ogunniyi A, PorteraSanchez A, Bermejo F, Hendrie H, Burdine V, Brashear A, Farlow M, Maggi S, Katzman R. WHOPRA AgeAssociated Dementia Working Group, WHO Program for Research on Aging, Health of Elderly Program. Crossnational interrater agreement on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mentia. Neurology. 1994; 44(2): 239242.

3 Li WH. Criteria for clinical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1995). Zhonghua Shen Jing Ke Za Zhi. 1996; 29(6): 381. Chinese.李文慧.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 381.

4 Liang YD. Revised Hasegawa Dementia Scale for diagnosis of dementia. Riben Yi Xue Jie Shao. 1992; 13(9): 420. Chinese.梁亦邓. 用于痴呆诊断的修订长谷川量表. 日本医学介绍. 1992; 13(9): 420.

5 State Bureau of Technical Supervision. National standard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ocation of point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1990. Chinese.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0.

6 Gao SR, Yuan JM.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 of dementia. Beijing: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8: 79. Chinese.高素荣, 袁锦楣. 痴呆诊疗学.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79.

7 Devanand DP, Folz M, Gorlyn M, Moeller JR, Stern Y. Questionable dementia: clinical course and predictors of outcome. Am Geriatr Soc. 1997; 45(3): 321328.

8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Chinese new herbal medicines. Beijing: China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0. Chinese.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康复运动; 针灸; 中风后遗症

The Study on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e/XIAO Yan-hu,GUO Li-ping,KANG We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133-135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e,and to explore their clinical applicability.Method:80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e from May 2010 to July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joint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0.0%(36/40),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0.0%(28/40)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字2=5.0000,P=0.0253),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pain,general health perception,vitality,social function and emotional fun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cupuncture; Stroke sequelae

First-author’s addre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Jishui County,Jishui 3316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45

中风是一类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中风患者后期会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针灸在治疗中风中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已有较为规范的治疗原则[2]。随着康复运动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康复运动也越来越关注,康复运动对中风后遗症可以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3]。本院近期结合自身患者研究了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40例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5~66岁,平均(49.8±16.2)岁;左侧偏瘫10例,右侧偏瘫14例;上肢瘫痪16例,下肢瘫痪10例;脑血栓14例,脑栓塞11例,脑出血6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4~65岁,平均(50.1±16.9)岁,左侧偏瘫10例,右侧偏瘫13例;上肢瘫痪17例,下肢瘫痪11例;脑血栓13例,脑栓塞10例,脑出血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穴位,上肢瘫痪可加肩、肩井、肩贞、曲池、手三里等;下肢瘫痪取阳陵泉、阴陵泉、膝眼、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解溪等;口眼歪斜可取承浆、地仓、颊车、鱼腰、迎香、攒竹、阳白等;语言障碍可取上廉泉、丰隆、哑门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2次/d。

1.2.2 试验组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康复运动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选择康复锻炼内容,鼓励其尽可能主动锻炼,减少患者的依赖性,无自主运动能力者鼓励其利用意念指挥瘫痪肢体运动。康复训练在该科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其内容包括肢体和语言的康复训练以及心理康复,如床上起坐、翻身及手指精细活动的功能训练,坐、站及以站立位为中心向不同方向转动的平衡训练,肩、肘、腕等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等。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①基本痊愈:肌力检查结果达V级,语言清晰,能正常与人沟通,生活自理,不良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②有效:肌力提高Ⅱ级,沟通能力及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好转迹象;③好转:肌力提高Ⅰ级,沟通能力及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好转,不良症状及体征部分好转;④无效:肌力、沟通能力、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无变化,不良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有效率+好转率。(2)生活质量量表(SF-36)标准如下: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实施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得分情况,做好记录。SF-36是一个36项条目的结构式问卷。它包括了8个领域,测定与健康有关的8个维度,其分别是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功能。分数在0~100之间,0分为最差,100分为最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00,P=0.0253),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组别 基本痊愈

(例) 有效

(例) 好转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试验组(n=40) 16 15 5 4 90.0

对照组(n=40) 11 14 3 12 70.0

2.2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在生理功能、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风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4]。中风在中医辨证论治中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所致,内风属内伤病证。临床上所见中风多属内风范畴,主要病因多为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5-6]。

针灸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临床研究颇多,运用极其普遍[7]。对于中风患者,一般应及时尽早进行针灸治疗。早期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偏瘫、失语、口歪、吞咽困难、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残风险程度[8-10]。常取的针灸穴位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其他结合患者病变部位、病情等具体可加减相应穴位[11]。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运动锻炼既可有效维持患者的功能肢位,增强肌力,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激发大脑损伤后的代偿潜能,又可以预防关节挛缩等废用综合征的发生[12-13]。对于中风患者,功能锻炼在配合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康复运动的早期规律进行[14-16]。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早期可以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或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等活动,逐渐向步行发展。同时注意上肢的功能锻炼,在功能锻炼早期就可以缓慢进行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主动屈伸手臂,屈伸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逐渐向上肢复杂活动运转[17]。

本次研究发现,两种方法联用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36/40)明显高于单纯治疗方法组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00,P=0.0253),且两种方法联用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方法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生活质量得以提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少方.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40-41.

[2]张贵锋,黄泳,曾统军,等.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薄氏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4,31(4):29-31.

[3]裘亚龙.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96-98.

[4]曾群.针刺康复三步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及血液流变学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83-84.

[5]钟正,李叠鹏,陈俊琦,等.不同针灸方法治疗中风疗效的国内文献Meta分析[J].河北中医,2012,34(7):1071-1074.

[6] Chang H,Kwon Y D,Yoon S S,et al.Use of acupuncture therapy as a supplement to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s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 patients in an academic medical centre in Korea[J].Complement Ther Med,2011,19(5):256-263.

[7]李芳玲.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8]许继宗,李玉华,李月明,等.结合脑梗死定位进行中风的针灸十二经分经施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798-3799.

[9]桑林,金亚香,史勇,等.中风康复操配合川芎嗪治疗脑梗死4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034-4035.

[10] Sun Y Z,Wang Y J,Wang W.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houlder-hand Syndrome Due to Ischemic Stroke[J].J Acupunct Tuina Sci,2012,10(2):109-113.

[11]车革方.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29(10):73-74.

[12]黄劲柏,宋安娜,钟利远,等.温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四肢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8-10.

[13]张艳,刘国成,王金宇,等.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31-633.

[14] Gray V L,Ivanova T D,Garland S J,et al.Effects of fast functional exercise on muscle activity after stroke[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2,26(8):968-975.

[15]连丽英,张江,冀绪,等.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12):1849-1851.

[16] Hyeon M K,Gab S K.Development of a finger-rehabilitation robot for fingers' flexibilit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2013,14(4):53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