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环保工作计划

生态环保工作计划

生态环保工作计划

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jhyyy”为你整理了这篇生态环境分局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生态环境分局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我局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中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深入贯彻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协同推进疫情高标准防控、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加快实施污染治理项目,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度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整治生态环境问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县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安全事故,2019年、2020年我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连续两年在全省14个同档考核县排名第一,考核结果评价岳阳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好。

空气质量方面:2020年1-12月,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9%,较2019年同期增加7.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72名,县城空气质量排名同比上升9个名次,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5,同比改善13.4%;其中PM2.5浓度34ug/m3,同比改善10.5%;PM10浓度51ug/m3,同比改善12%;其中优良天数340天,同比增加29天。水环境质量方面:2020年1-12月,全县4个地表水质监测考核断面(新墙水库、扁山、鹿角、八仙桥)水质优良率93.75%,达到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考核要求。土壤质量方面:土壤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无高风险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要求。

二、2020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岳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订出台了《岳阳县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工作方案》《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暨夏季攻势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岳阳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0修订版)》,划定了岳阳县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完成12家企业炉窑深度治理工作并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完成20家涉VOCs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完成42家涉锅炉企业锅炉企业特别排放限值升级改造,完成4家企业的天燃气锅炉改造工作;完成91家涉气企业岳阳市大气污染源信息填报;将全县233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录入APP监管平台。2020年12月18日我县首次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和II级应急响应,制定(12月18日至31日)大气污染防治应急减排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的工作领导,着力强化工业企业污染、道路扬尘污染、施工扬尘污染、交通源污染、餐饮油烟、露天秸秆禁烧等方面的管理,全力改善我县大气特护期空气质量。2020年1-12月,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9%,较2019年同期增加7.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72名,县城空气质量排名同比上升9个名次,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5,同比改善13.4%;其中PM2.5浓度34ug/m3,同比改善10.5%;PM10浓度51ug/m3,同比改善12%;其中优良天数340天,同比增加29天。

(二)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方面大力推进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指示精神,强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大专项行动”。采取全面实行砂石禁采、关闭砂石码头、砂石堆场、清理砂石尾堆、封洲禁牧、退出畜禽养殖场、拆除矮围、浮吊船舶经营秩序整治、清理欧美黑杨、引导造纸企业退出,开展排污口专项整治和复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改善了洞庭湖水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在铁山库区开展“六控一治”专项行动,采取拆除违章建筑、解体或拖离采矿砂船、关停农家乐餐饮店、关闭竹木加工厂,完成库区一、二级保护区规模养殖场退养,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入库河口拦污闸(排)工程以及“四池净化”及生活污水处理厂,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的保护了集中饮用水源。2020年1-12月,全县4个地表水质监测考核断面(新墙水库、扁山、鹿角、八仙桥)水质优良率93.75%,达到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考核要求。

(三)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加强土壤环境监管。摸排并核定土环境重点监管企业3家,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土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等7个点位进行了常规监督采样工作;做好全县16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第五轮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工作,对新开镇3个遗留石煤及钒矿盗采点、2个地下水井、3个水库共8个点位进行了采样监测;积极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成2家有机肥加工厂、3家沼液收运公司、10个沼肥大型种植基地,升级改造15家规模生猪养殖场;对化肥农药、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4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总量减少12%以上;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建成城区(含麻塘片)压缩式垃圾站20座,乡镇垃圾中转站42座;新开垃圾场渗滤液处理系统体制改造顺利完工,大力开展矿山集中整治行动,推进矿山植被生态恢复、尾矿库环境污染和安全整治。

(四)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1.依托政策支撑,加快攻坚步伐。在驻村工作中,我们主动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多方寻求政策上的支撑,做好结合文章,确保帮扶到位。今年来在教育助学帮扶方面,争取教育助学补助资金7.2万元;在安居改造帮扶方面,全村90户贫困户享受了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实现了所有贫困户住房有保障;在医疗健康帮扶方面,大病医疗救助的家庭3户3人,解决10户12人医疗补助资金21万元;在就业帮扶方面,已落实扶持67人外出务工。2.坚持多措并举,增强“造血”能力。我们多次与村委会召开产业扶贫专题会,研究产业扶贫工作。今年累计发放15万元产业奖补扶持资金,投资6万元建设小港大米加工厂,投资30万元为30户贫困户建起了小港村艾叶种植基地;邀请帮扶企业岳阳县长风电磁铁机械有限公司实地察看红薯加工厂,创新村红薯加工厂经营模式,将红薯加工厂承包给有生产经验和销售平台的企业经营,使红薯加工厂能长期为民造福。3.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投资30多万元拓改公路3条,投资20多万元清理修整河塘4个,投资26万元改造了八宝安置点饮用水源。

(五)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今年相继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同时结合岳阳县实际,全面开展了“涉矿企业专项整治”“涉危(涉化)企业专项整治”“建设项目环评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调配车辆1000余台次,排查企业180余家。截止12月,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9份,罚款269.592万元,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8件,限期治理决定书1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件,行政拘留1人。通过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环保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县企业主体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

(六)强化环境监测工作。1.加强污染源执法监测。进一步加强监测监察执法联动,对全县96家污染源企业进行了179批次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获取有效数据11116个,为环境执法监管、污染减排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2.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每月对新墙水库、小饶港水库、铁山水库及5条入库支流、备用水源六合垸等点位进行每月一次、农村饮用水源每季一次的监测,对国控断面漆市大桥都保持每月一次的监测,共出具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单 124份,监测数据显示我县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3.加强其他重点区域环境质量监测。一是开展国控断面预警监测。今年3月收到市局下达的预警函后,我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精干力量每月对八仙桥、鹿角、扁山三个国控断面开展预警监测,及时将数据上报市局,做到信息互通有无,便于及时有效掌控国控断面水质变化情况;二是开展各项专项行动水质监测。完成“洞庭清波”专项行动中我县30处精养鱼塘的水质监督性监测工作,完成2处县城黑臭水体和15处乡镇黑臭水体的水质监测采样工作,确保整治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七)积极争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今年我局超前谋划,主动对接上级环保部门,围绕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源污染治理、新墙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沟渠塘坝清淤疏浚等方面包装和申报项目,争资引项5481万元,其中城乡生活污染治理资金2288万元;农村生活源污染治理资金1140万元;沟渠塘坝清淤疏浚奖补资金1073万元,饮用水水源地整治项目及奖补资金735万元;这些项目的争取和实施,有效改善了我县环境质量,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八)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一是全力整治环保突出问题。截止12月18日,我县涉及中央环保督察、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省级环保督察、省“蓝天保卫战”专项督察、“洞庭清波”专项行动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市级验收销号。围绕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督办件、交办件和信访件,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整治进度,所有问题都在有序办理中。二是妥善处置环境信访投诉。今年共受理各类污染纠纷和投诉事件518起,其中12345公众热线工单456起,县信访办信系统16起,市局交办2起、县长信箱6起,市微信平台投诉件38起,目前受理的信访件已全部按时办结,处理率达100%,满意率95%以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九)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今年,我们制订印发了《岳阳县202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方案》,联合县人大环资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文联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和“美丽岳阳县,我是行动者”环保征文启动仪式,在宣传活动现场,市生态环境局岳阳县分局、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分别设置了咨询台,为市民派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资料、相关法律读本和环保手袋,接受环保法律政策咨询,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共发放《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手册》《污染防治攻坚战宣传手册》等宣传图册6000余份,发放环保购物宣传袋1000余个,环保宣传围裙500余条;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务,营造全民共同参与、共护蓝天白云、共筑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

(十)加强司法保障,建立司法保护联动协作机制。为贯彻落实视察岳阳时提出的“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岳阳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2020年11月27日岳阳县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络室正式挂牌成立,至此,我们已经建立了公安、检察、法院与生态环境监管部门信息共享、沟通顺畅、办事高效快捷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动协作工作机制,推进环境联动执法的常态化、制度化。

三、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举措

重点任务是:一是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二是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三是持续实施“五大行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四是构建土壤风险防控体系,促进土壤环境稳步改善。五是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六是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环境。七是加强自然环境监管,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八是实现“三大提升”,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九是提升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环境监管现代化。

关键举措是:

1.持续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坚持采取随机抽查、“零点行动”“暴雨行动” “假日行动”等工作方式结合上级各类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加大对涉危涉化、矿山开采加工、混凝土(沥青)搅拌站、陶瓷企业、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单位等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环境保护守法意识,维护环境安全。

2.持续抓好水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抓好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地表水水质保护工作,确保2021年度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达到96.5%以上,确保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加强对国控、省控断面地表水体的监管力度,确保国控、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持续稳定达到95%以上,确保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

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我市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了在2010年创建生态市的发展目标。生态市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含副省级城市)行政区域,是地市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继续、发展和最终目标。

(一)生态市的主要标志:

生态市的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二)生态市的基本条件:

1、制订《生态市建设规划》,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颁布实施。

2、全市80%以上的县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城市建成区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获命名。

3、全市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4、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5、全市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三)实现生态市的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共30项指标(具体见附表)。

(四)编制背景。

我国于1994年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郑重承诺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一项基本国策和战略方针。199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纲要》,并将其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了“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也要求“以营造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为主要内容,加强生态省建设为主要载体,全面建设绿色浙江”。今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复函浙江省人民政府(环函〔20*〕31号),同意将浙江省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并纳入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统一进行指导和管理;认为浙江省提出创建生态省,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提升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省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浙江率先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求参照生态省建设指标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以及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要求编制《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按照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管理的有关要求,目前,创建浙江生态省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成立了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省有关部门组成的生态省建设试点领导小组。20*年3月18日,《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的专家论证,即将实施。

按照《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要求,全省80%以上的地级市以上(含地级)城市要达到生态市建设指标。省政府要求我市抓紧编制生态市规划,率先创建生态市。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以及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要求,根据《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我市应及时编制和《*生态市建设规划》。为抓紧做好此项工作,市政府已确定由市计委、环保局牵头,组织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在杭的大专院校的有关专家学者,抓紧做好《*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起草工作。各部门要在市计委和市环保局的主持和协调下,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人员,积极、认真地参与做好编制工作。

二、《*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机构

主持人:董建平(市计委);陶柏文(市环保局)

协调人:孙专(市计委);刘国才(市环保局)

编制组组长:卓信宁(市计委);副组长:高建中(市环保局)

编制组成员根据工作需要,从市计委、环保局、规划局、经委、建委、国土资源局、科技局、农业局、农办、林水局,*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与聘请的在杭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家共同完成编制任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聘请参与起草《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领导和专家担任顾问,指导编制工作的开展。编制组办公室设在市计委发展规划处(市府大楼19*室,电话:*。

三、《*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要求、内容和工作步骤

(一)编制要求。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以及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要求,按照《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生态市建设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对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划定生态功能区,制定生态保护规划。

2、按照自然生态学和工业生态学的要求,统筹考虑一、二、三产业的关系和布局,通过不同类型产业的组合和连接,形成共生互动的生态工业网络体系和社会经济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发展模式,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循环传递和多级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3、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促进生态工业体系和循环型社会的建立,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产业;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快污染防治进程;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规划》的编制应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及国家、省和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落实《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把有关内容和任务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二)根据上述要求,《*生态市建设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1、前言(包括规划编制的背景、依据、组织、规划范围和期限等)。

2、生态市建设的宏观背景和现实基础(包括生态市建设的宏观背景、现实基础、必要性、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

3、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4、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步骤[包括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目标、建设步骤等。实现目标分为总体目标、近期(2005年)目标、中期(2010年)目标和远期(2020年)目标]。

5、生态市建设的现实条件和能力(包括区位功能、社会经济水平、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等)。

6、生态市建设的生态功能分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划、重点建设和保护区域等)。

7、生态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建设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

8、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9、创建生态市的政策措施。

10、附件包括相关图表。

(三)工作步骤。

第一步,抓好10个基础研究,为规划编制奠定基础。根据《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编制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在规划编制前重点抓好以下基础研究:

1、*生态市发展战略和生态建设目标研究(由市计委、环保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2、*市生态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研究(由市计委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3、*市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体系研究(由市计委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4、*市生态景观规划研究(由市环保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5、*市环境质量演变及调控研究(由市环保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6、*生态市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研究(由市环保局、计委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7、*市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区划研究(由市环保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8、*市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及可持续发展模型研究(由市环保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9、*市生态建设管理体系及体制创建研究(由市环保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10、*市城市生态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研究(由市环保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第二步,根据基础研究成果,形成各分项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由规划编制组起草规划文本,在分别征求省市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形成送审稿。

第三步,规划文本送审稿提请市政府组织国家和省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论证,经修改后形成草案。

第四步,市政府将规划文本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

四、《*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和部门分工

20*年4月下旬,拟订编制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20*年6月,编制组成员部门确定参与规划编制的处室和人员,6月10日前报规划编制组办公室(市计委发展规划处);6月15日前规划协调人主持召开编制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开始10项基础研究的准备工作,落实研究单位、人员和经费,启动基础研究。市有关部门(编制组成员)根据规划编制内容和要求,收集本部门掌握的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送交规划编制组办公室。

20*年7月—12月,开展基础研究,分别由市计委、市环保局负责,市有关部门(编制组成员)配合和参与。

20*年1—3月,规划编制组提出规划编制提纲,集中力量完成规划文本初稿。

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引言

在我国房地产行业日益兴旺的今天,园林景观的设计至关重要,一定要将环保、生态、低碳等新时期的生活理念要求作为设计考虑的基础,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现代化绿色生态的观念,实现“生态规划”的功能性,进而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是在协调社会环境、人口分布、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对某一定区域进行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规划,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为该区域的人群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生态规划是在宏观的范围内进行的长期规划,规划的相关依据主要是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规划人员在充分了解人口、自然、社会等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保护生态环境且适合该区域发展的规划计划。

三、生态规划理念的应用现状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生态思想就被规划框架所引用;但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能量流和物质流,而景观规划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空架结构,生态规划和景观规划之间缺乏连接的共同点,所以目前而言,要想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引入生态学的相关理念是十分困难的。此外,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十分不足,不仅自然资源严重匮乏,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十分落后,所以我国目前的条件很难给生态规划提供更好的支持。生态设计还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段,传统规划设计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依据进行的,在功能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等多重原则的前提下,进而满足人们的各项生活需求。生态规划设计与传统规划理念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态规划设计在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的同时,还不损坏后代人的生活资源;而传统的规划设计则很少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生态规划设计最大的优点就是弥补了传统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欠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改良主义手法,即在满足近期城市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通过与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相结合,进而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综上所述,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的理念将会逐渐得到重视,但是生态理念的引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四、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一)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结合科学、艺术、社会三个方面的要求,应该把生态设计思想当做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在生态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协调的协调性,遵循生态循环的规律,进而大大减小对环境的破坏性。

(二)要保证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在进行实际的生态景观设计中,重点不应该是单一的设计或者自然,而应该是设计和生态的结合体。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注重对自然提供潜力的应用,而且在遵循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的前提下来实现对园林的整体规划。例如设计者在进行园林的整体规划时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的生产原料,实现原料的循环使用,而且尽可能的减小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能源、原料的消耗。

(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应该处理好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从外表看,多数的景观设计都体现出了绿色生态的需求,但是许多绿色工程进行的背后还有许多能源的浪费,这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而且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在绿化过程中,应该多加选用乡土植物,这是因为与人为的植被相比,自然群落不仅富含活力,而且更加健康;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经济上,人类的活动都会对整个景观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充分考虑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要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五、结语

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

前言

城乡规划是在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加快城市文明的途径,城乡规划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乡村居民,旨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城乡规划一般由政府投资、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使城乡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对于城乡规划来说,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涵盖的文化、习俗也大相庭径。生态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较大,生态建筑设计是未来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它符合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生态建筑设计对城乡规划来说至关重要,是城乡发展的推动力量。

1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述

城乡规划主要是对经济、空间、资源等多方面进行规划,以刺激城乡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城乡规划的范围较大,需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不仅包括空间布局,对它的经济结构、文化底蕴以及政治管理均会造成影响。城乡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的需要,因此,需要以人为本,落实可持续性发展。1.1建筑应适应环境生态建筑设计主要考虑了环境因素,它要求建筑物应该适应当地的环境,如果违反了生态法则,则会对城乡规划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城乡规划过程中,理应注重创新,但需要结合自然环境。绿色建筑是城乡规划的主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自然环境应该与城乡规划互相作用,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与此同时,建筑风格需要与环境相适应,在进行建设时,尽可能的降低对原有环境的破坏。1.2采用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生态建筑的前提,只有保证建筑材料的环保性,才能打造绿色建筑。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原材料不能达到国家标准,从而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污染,也会使工程质量大打折扣。施工材料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大审查力度,务必采用绿色材料。生态建筑设计将环保渗透到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这能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1.3营造和谐氛围由于社会的大力发展,经济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生活在现代都市,人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城乡规划致力于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消除人们的精神压力和物质压力。人文环境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谐的氛围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这种方式可以从精神层面对人们起到促进作用。1.4颠覆了传统的观念对于城乡规划来说,具有一定的规划制度,但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该不断创新,使其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生态建筑与以往的建筑工程不同,它能够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使建设区域更加理想。生态建筑设计不仅增加了人文、环保理念,还能使城乡规划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实现对空间的节约。生态建筑设计是加速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力量,它并非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优化、补充。

2生态建筑设计的分析

生态建筑是时展的产物,利用生态建筑设计能够达到人、社会、自然的平衡。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充分了解自然生态环境,采用相关的技术,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以提高城市的舒适度,优化城市的格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生态建筑能够缓解城乡规划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案需要对实际施工具有指导意义。从多个方面对建筑进行优化,既保证效率,又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关系

3.1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区别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城乡规划主要对城乡的发展发挥作用,要考虑规划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规划更加注重区域的总体发展,旨在增加效益。而建筑设计是一个相对单一的过程,它主要注重工程质量。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它们高效的结合能够促进城乡建设和社会进步。3.2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统一城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城乡规划能够指导城市建设,也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相互独立,但它们的统一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损耗,进而促进生态文明。由于贫富差距日益突显,城乡一体化刻不容缓,而城乡规划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生态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相辅相成,它以城乡规划的需求为依据,能从根本上减少生态破坏现象。

4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1生态意识不足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周围环境进行掌握,并结合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规划,从而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将生态与建筑相结合,能到达到一定的平衡,既能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资源利用率,又能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生态建筑工程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但现阶段的生态建筑设计普遍生态意识缺失,没有充分融合生态理念,使生态建筑工程流于形式,因此,取得的效果也相对不明显。生态意识不足和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生态建筑设计不能充分发挥作用。4.2理论与实际未能良好的结合生态建筑设计是城乡规划的指导性理论,它需要长期的经验、总结,并且处于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的生态建筑设计需要一定的环境作为基础,脱离了实际,生态建筑设计不过是空中楼阁。目前,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结合并不紧密,这是未来发展生态建筑的难点。城乡规划如果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会影响工程的效率、进度和质量。通常,有两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①理论知识的研究匮乏,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不能设计出科学、高效的理论依据;②不能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变通性较差,这也同样影响着城乡建设的步伐。

5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

5.1深化改革城乡规划制度体制改革是城乡规划的驱动力量,城乡规划制度(如图1)应该满足国家政策和时代需求,并严格遵守流程。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制度是其前提条件。不断优化城乡规划制度,能够实现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进而落实生态工程建设,更好的为居民服务。深化改革制度是加强生态建筑设计的途径,它能使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得以体现。生态问题是目前关注的热点,深化改革需要结合城乡规划的实际需求以及施工区域的环境进行,从而使生态建筑设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通过深化改革制度,能够大大节约建筑空间,使资金结构更加合理,也极大的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5.2加强观念和方法的创新要想维持生态平衡,必须不断提高环保观念,在城乡规划过程中也是如此。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建筑设计相结合是提高城乡规划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只有不断改进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可以改善城乡规划的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不断吸收优秀经验并结合实际,从而设计出优质的生态建筑工程规划,以保证建筑与生态、安全、经济等相互融合。不断进行创新应该发散思维,以为城乡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5.3结合城乡规划的实际需求城乡规划的范围宽泛,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规划的效果与交通、气候、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考察,尽可能的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果存在不可变的因素,则需要以生态建筑工程的需求为主,从而使生态建筑工程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从原料到工程成品都必须符合这一原则,以合理规划资源。如果存在矛盾的情况,也需要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具备充足的施工时间和空间,以满足生态建筑工程的最大需求。

6总结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是我国建设的主力军,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能够完成城镇和乡村的良性结合。生态建筑设计体现了环保的意识,为了平衡人与自然、社会间的规律,应该将生态理念渗透到城乡规划中。尽管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只要采取及时的、积极的措施,便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将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能够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姚瑞峰.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54.

[2]李强.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新材料新装饰,2014(8):486.

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切实贯彻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思路,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根本,以强化执法监督、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核心,以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为抓手,以污染物源头控制和污染整治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规划目标

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2010年目标:到2010年,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环境污染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质量稳步改善,达到生态省建设推进阶段的目标要求。

2020年目标:到2020年,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全面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达到生态省建设目标,满足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基本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建设主要任务和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正确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环境、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发展循环经济。三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全面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增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功能区划,明确不同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和发展原则,优先保护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等生态敏感区。四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从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优先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重点工程建设。

四、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做好“十一五”环保规划的保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研究我省环境保护领域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生态省建设及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和指标体系,研究建立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在“十五”规划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内一些总体规划的编制,开展我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重点包括以下7个专题的规划研究。

1.“十五”环境保护计划的评估总结。开展“十五”环境保护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分析“十五”环保计划实施后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十五”环保计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及教训,为编制“十一五”环保规划提供借鉴。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指标体系。研究预测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全面小康社会以及我省提前实现现代化的环保需求,确定规划目标,建立环保指标体系。

3.环境污染防治规划。(1)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在现有的总量控制工作基础上,逐步由目标总量控制转为结合本地区环境实际的容量总量控制,制定总量控制目标、环境质量目标、总量控制项目实施计划等。(2)全省酸雨和流动源污染控制规划。在已完成的“浙江省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完善,加大电厂脱硫、脱硝的力度。(3)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规划。在已有的“杭嘉湖地区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与完善。(4)钱塘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进一步完善钱塘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5)碧海行动计划。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碧海行动计划编制指南》,结合浙江省沿海地区和近岸海域的实际情况,开展《浙江省碧海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6)固体废弃物防治规划。结合《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我省固体废弃物防治规划。(7)辐射管理和应急规划。

4.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结合生态省建设,在已经完成《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5.空间布局和区域规划。在全省三大区域(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地区、金衢丽地区)规划的基础上,提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不同区域的规划目标,编制三大区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6.能力建设规划。(1)环保法规建设;(2)环保科技、标准及环保产业发展;(3)信息化建设;(4)环境监测能力建设;(5)环境监察能力建设;(6)环保队伍建设和环保人才培养;(7)环保宣传教育培训。

7.重大环保工程规划。结合生态省建设重大项目内容,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以项目支撑规划,落实投资”的原则进行。

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