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中心板块模式

财务共享中心板块模式

财务共享中心板块模式

财务共享中心板块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

中D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6日

一、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基本理念

财务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动传统财务管理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财务信息化是公司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公司技术中心和财务中心联合推进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司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规范、及时、透明、共享的集团财务信息化体系。一般包括如下历程:第一阶段会计电算化,用电脑代替手工记账;第二阶段采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将集团发展过程中由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的信息化环节集中联通,即:将分散在各环节的财务模块、存货模块、固定资产模块、采购模块、销售模块等各个系统进行集成;第三阶段是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阶段,实现财务系统与计划、生产、供应链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使企业内部决策的基础信息流传递更加及时、准确、通畅,为企业决策和外部相关方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有利于深化监管,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升级,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强化集团财务监督作用,防范集团财务风险;有利于整合集团财务信息化资源,实现财务数据的规范、及时、透明、共享。

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提升财务管控力度,有效实现管理规范化、流程化,实现内部控制手段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人为干预,极大地提高了集中管控和监督能力,实现事前管控,而不是事后控制。信息化过程中也可以优化各种流程,缩短企业决策链条,恰当而及时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有利于实现集团业务与财务一体化,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信息化可以降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的成本,提供更加准确和权威的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财务共享中心把传统的会计记账变成“会计工厂”的流水线作业,可以一键式输入自动生成凭证,甚至实时出具报表,为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数据分析提供统一平台;通过集约化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标准,合并报表、数据分析等工作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将分散的活动和资源有效整合,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进一步提高,打通业务与财务的最后结点,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整合。

(三)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有利于成本控制,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升财务人员素质。通过标准化流程操作,可以减少重复岗位,使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成本可控,从计划、生产、供应链、销售等与财务实时互通,可以使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财务信息化促进财务转型,把财务人员传统80%以上时间用于核算转换为主要工作时间用于财务分析,促使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加深对行业和业务的理解,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方式及步骤

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既要立足集团当前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又要着眼集团的长远发展;既要保证集团层面的监管需要,又要符合企业的经营需求。推进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升级工作必须遵循四个原则:整体计划、分步实施;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合理合法、规范运行;统筹规划、上下联动。

从系统规划角度,集团的信息化方式是:以预算为核心,以预算执行为基础,以资金集中统一管理为原则,建立公司整体预算管理和财务监控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化建设除了系统之外,还涉及到业务的变革,所以财务实现电算化之后,在实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一般将业务模块也在系统中上线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再结合管理提升需要进一步进行系统优化。

(一)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模块。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模块,是管理的一次提升。通过对日常工作的筛选,将可重复、可大批量操作、具有共享属性和服务属性的工作汇总起来,放在任务池内,由专人负责进行批量处理,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也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这一过程包含了财务集中的思想和理念。财务集中的下一步骤就是财务共享,即财务转型是向共享方向扩展。财务共享将引发组织变革、制度变革,将传统业务抽离出来以专业化共享中心的效率,控制流程,提高服务业务。

整个公司只有管理员知道各个项目/业务的进度,并且在流程设计上可以自动将任务量由任务多的团队/人员向任务少的团队/人员转移。这种调配和转移的前提是:标准化和可衡量,并且共享团队的指标也可量化,例如:两个人管理应付账款,那么每个人每周审批多少笔应付账款合适,就要通过实际操作一段时间后的大数据分析,从而将共享团队的指标予以量化。

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模块,还可以实现理顺工作思路的作用。通过模块,对于各个板块负责的工作展示在工作台上,财务工作以任务推送的方式展现到服务前端,所有工作计划和待完成清单一目了然。

(二)建立共享中心,实现信息集成,建立财务一体化信息流程。财务共享必须从有财务属性开始就进行规范化、流程化、共享化。例如:从采购申请时就有财务属性在里面,那么从采购申请开始就进行标准化。标准化流程一定要抽取出来,不能还是多样化,否则就无法进行。

对财务共享工作要进行培训,要转变观念。不是只有财务部的人员才可以提供财务共享,公司各部门的人都可以协作共享。例如:销售发票由销售人员处理并且上传至财务共享中。财务系统根据财务共享中的销售发票和自动转账分录模板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并将结果放在财务共享中。

财务共享不仅仅是打通各个部门,而且将工作流程合理审批,将工作任务合理规划。集团公司管控目标:战略业务协同、战略资源共享。管控重点:预算、资金管理,财务集中与共享,人力资源集中与共享,采购集中与共享。财务共享是实现集团公司管控目标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全面共享、智能共享、精益共享,要注意以下h节:(1)扩大现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覆盖更广的区域(境外)、更多的业务线;(2)寻求财务共享流程的扩展,端到端(延伸到业务前端);(3)关注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在数据积累过程中发展为大数据中心,为业务决策提供增值服务;(4)关注标准化,不断把标准化的事项自动化,进而智能化。规则化、标准化是智能响应的前提。

(三)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高端人才。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对财务人员和IT人员的培训,注重让IT人员中对接财务系统的员工多了解财务基础知识,熟悉公司财务系统的业务规则和逻辑;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不仅会涉及到企业现有财务系统的规则和操作,也须注重对其流程和系统设计的培训和意识的引导,并从中选拔一些流程和系统设计思维较好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参与并牵头信息化项目,形成财务一侧复合型人才的中坚力量。通过财务人员参与信息化项目、IT人员参与财务实务,培养精通财务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财务信息化项目的运作过程中,财务人员和IT人员充分沟通,密切合作,业务和财务系统良好融合,也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四)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间的资源实现同时共享。对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来说,各个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资料是涣散不集中的,要想把这些有用的资料都收集起来,相对于人手有限的集团公司财务机构来说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必须重视采用敏捷的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包括像看板、迭代计划会、评审会、回顾会等敏捷实践,在快速支持财务系统相关开发的同时,也不失系统化的管理,高效灵活与规范并重。

软件供应商协助牵头部门建立知识库和运维库,通过知识库来分享知识、通过运维库来跟踪问题处理时效,方便使用。软件供应商在知识库中,提供系统操作手册,并且随系统升级及时更新,确保版本最新;提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库,而且很容易检索出共通的问题,从而帮助使用者快速解决问题;设置系统管理员角色,及时处理公司提交的应用问题,并且软件供应商在接到任务后对问题进行分类并承诺解决时间,并由牵头部门监督软件供应商的工作时效。

四、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高层重视,解决现在的问题,着眼于未来长期应用。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目标需要由集团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予以确定,并责成牵头部门(例如:信息部或财务部)主导开展工作,各个部门及分子公司密切配合。集团公司的高速发展,源于整个集团的核心文化理念和高层对企业管控与信息化的高度重视,集团公司与软件供应商应全力以赴推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快速上线、应用和推广。

(二)落实责任,过程把关,确保如期实现财务信息化系统升级任务目标。要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小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责任到人和过程把关机制,为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过程保障。

避免集团公司和下属的子公司、分公司间财务信息沟通不畅,打破组织分工边界,合作的过程中坚持和倡导集中办公,通过及时高效的沟通,快速解决、快速响应。

(三)注重创新,营造跨部门沟通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财务人员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工具,掌握新方法,以促进企业发展。财务管理要以公司整体为单位进行思考和提升,积极与各部门、各个公司、子公司协作,努力营造跨部门沟通的企业文化。财务部门的构成可以是横向职能部门的财务组合,也可以是纵向的职能部门的财务小团体组合,并得到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五、结束语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程,需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产业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有管理模式支撑的商业模式才是持久的。企业“互联网+”转型五部曲包括:(1)具有连接云端的业务系统;(2)具有内部连接能力,连接员工、激发创新能力,移动工作、分享协作型组织;(3)外部连接能力,连接企业与用户、上下游伙伴的连接能力;(4)企业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增强分析、预测与决策能力;(5)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利平.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财务共享中心板块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风险 防范 化解 财会内控机制 构建 提升举措

近年来,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内控机制在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完整,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合法合规以及企业战略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财会内控机制的构建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且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所采取的一种必要的管控手段。所以,为了更好的防范和化解企业的风险,构建有效的企业风险防范体系,促进企业合理健康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合理的建立及完善财会内控机制。

一、企业财会内控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财会内控机制的构建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战略目标,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健全的内控体系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只有不断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内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才能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只要是存在经营管理活动,就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财会内控机制,且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当前企业财会内控机制的现状与不足分析

(一)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人员管理模块

1、运营策略

现状:大众联合公司现实行的是财务负责人委派管理制度,委派范围涵盖下属所有战略管控企业;下属企业非委派财务人员的管理是以下属企业自主管理为主。

短板:未形成大众联合公司整体的财务人才规划与战略,其中对公司未来财务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规划也需要包括在内。

2、组织和人员

现状:总部和下属企业分别根据人才的特点为财务人员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并建立了财务人才储备计划与后备人才管理机制,总部组织了如全体财务人员培训、执业资格培训、财务主管级、科经理级及厂部级领导级等个性化的集团层面财务管理培训,并对考勤进行考核。总部和下属企业分别制定了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说明书,对财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能力进行了规定,并定期对财务人员的资质情况进行梳理和评估。总部负责统筹协调委派财务人员的调配工作。

短板:下属企业财务人员的选拔与任职资格都是由企业自行设置的,总部并未参与审议与备案,从而未能使企业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水平基本一致得到有效保证。总部非委派财务人员的轮岗机制与企业间财务人员的协调和调配机制并未正式形成,偶尔会有财务资源不足的问题出现。

3、绩效管理

现状:总部建立了联合公司整体的财务人员考核机制,并对总部一般财务人员和委派财务人员建立了考核标准,同时要求企业备案本企业的考核机制和考核方案,做到了对考核机制和方案的统一管控。

总部一般财务人员和委派财务人员的考核方案、流程和方法等由总部制定,下属企业一般财务人员的考核方案、流程和方法等由下属企业自行制定,由总部对其进行备案。

总部对正式财务人员和试用财务人员有各自相应的绩效考核表,考核内容各不相同。

总部对委派财务主管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业绩考核和个性化考核,其中业绩考核包括重大事项报告、业务管理、考勤管理、财务风控管理;个性化考核包括团队建设考核。

总部和下属企业在对财务人员考核后,均能与被考核人员进行沟通,考核结果能与绩效奖金直接挂钩。

总部在绩效管理方面相对而言是比较成熟的,且处于领先阶段。

(二)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组织管理模块

1、运营策略

现状:大众联合的财务职能是以集团整体的定位与策略来制定的,并以集团的经营需求与环境变化为依据进行必要的调整,总部财务组织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明确,对会计核算与报表的制定、控制与管理职能基本能全面覆盖,而且企业的财务组织架构是由企业自行设计的,并由总部进行备案。

短板:尚未形成正式的管理性标准与文件,以明确财务组织的会计核算与报表制定职能、控制职能与管理职能等,没有起到对企业财务组织架构设置的指导性作用,到目前为止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尚未进行建设。

2、制度和流程

现状:财务组织相关制度与流程由下属企业自行制定,总部进行备案。下属企业财务负责人能够就财务组织相关问题与总部之间进行广泛且有效的沟通,且总部和下属企业财务负责人的职责得到合理确认。

相对而言,财务组织管理中的制度和流程现阶段是成熟的,暂无短板。

3、组织和人员

现状:总部和企业各自进行财务职能设置和编制岗位说明书,不实行集中化管理。总部对企业职能设置情况进行备案。

短板:在组织与人员中,有的财务管理职能的条线管理较弱;在财务组织的绩效管理中。

4、绩效管理

现状:总部成立部门绩效管理专项工作组,负责设定、跟踪、评价各部门绩效管理的年度指标中的财务类指标,建立了财务组织绩效管理体系。财务组织绩效的管理条线清晰明确:总部负责总部部门考核中的财务类指标考核,下属企业自行组织对企业财务部门的考核。下属企业财务部门的考核由企业管理层进行。

短板:下属企业管理层在考核企业财务部门时未考虑总部的意见。

(三)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制度及流程管理模块

1、运营策略

现状:总部制定公司整体制度,由下属企业在总部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细化。备案下属企业建立的制度,审核下属企业制度与总部制度有无冲突。

短板:财务制度建设规划未形成书面性文件。

2、制度和流程

现状:总部制定了大众联合公司整体的财务类制度,且基本覆盖了全部财务管理领域。且对财务管理类制度能够进行定期梳理、优化和更新。

3、技术和数据

现状:通过邮件和信息化平台下发各项制度,并设置专职对制度进行维护。

(四)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治理、风险、合规与财务监管管理模块

1、运营策略

现状:联合公司主要通过财务人员委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定期开展财务检查,统一化财务管理系统等方式初步构建了财务管理架构。总部财务建立了联合公司标准化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总部财务部主导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内部控制检查。

短板:大众联合公司尚未基于不同企业组织特征(规模、发展阶段)组织架构建立起系统化的财务管控架构,对总部与下属企业财务部,以及下属企业财务部与管理层,在各财务管理模块中权责分配作出系统性机制设置。且绝大部分下属企业尚未建设自身内控体系,并独立开展内控自我评估工作。

2、制度和流程

现状:总部财务管理部建立《财务内控手册》,对各与财务相关的流程内控要点进行了明确。

短板:下属企业尚未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内控与合规控制手册,对内控与合规性要点进行细化与明确。

3、技术和数据

现状:总部建立了财务风险指标检测指标库并设定了风险阀值。

短板:财务风险阀值的更新和维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绩效管理

现状:总部财务部已经将对企业内部控制检查结果纳入对企业财务负责人KPI考核之中。

短板:绝大部分下属企业管理层未能将财务部内控与合规性检查以及自我评估结果纳入财务部门整体KPI考核之中。

5、组织和人员

现状:财务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职能建立在总部。

短板: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职能。

(五)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战略与决策管理模块

1、运营策略

现状: 财务部门为集团整体战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并参与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

短板:设定了年度财务目标,但未设定中长期财务战略目标。

2、制度和流程

现状:总部财务部每年制定年度计划,并按月度跟踪执行,工作流程已经明确和规范。

短板:尚未制定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度和流程。

3、组织和人员

现状:总部财务设置了财务规划与风险控制的专门科室,进行财务战略管理相关管理工作。总部财务部门对下属企业进行条线管理,定期收集企业完成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

4、绩效管理

现状:总部财务依据设定的年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考核总部财务各科室和下属企业财务主管,并与绩效挂钩。

短板:尚未将创新工作的成果与绩效考核进行挂钩。

三、企业财会内控机制构建改进的有效提升策略

(一)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人员管理的提升

大众联合公司将财务人员的目标管理状态分为了短期、中期与长期三个目标状态,首先短期将制定财务人员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并结合联合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规划、财务转型发展方向以及财务管控职能定位等依据进行制定,对集团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财务人才质量与数量进行综合的考虑,制定短、中、长期的财务人员发展战略与规划;在短期目标状态达成之后,就正式形成总部非委派财务人员的轮岗机制,将财务资源的灵活调配有效提高,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在中期目标状态达成后,就要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财务人员能力的统一管控,保证集团内同质企业同质岗位的财务人员任职能力水平保持基本一致。

(二)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组织管理的提升

首先大众联合集团公司要明确财务组织职能定位,将正式的管理性标准与文件制定出来,对财务组织的会计核算和报表制定职能、控制与管理职能进行明确,并指导下属企业设置财务组织架构;其次加强条线管理,通过健全集中管理机制、健全监控保障机制与加强财务信息归集等措施,来加强条线管理成熟度较低的管控领域;再其次将下属企业财务组织考核纳入总部意见中,总部能参与到下属企业对自身财务部门的考核中,并将考核的意见传达给下属企业的管理层;最后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共享中心共享服务的详细流程与组织架构进行确定,并将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制度文档编写出来,然后进行试点实施,使整体财务共享最终得以实现。

(三)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制度及流程管理的提升

首先,要提升管理成熟度。对于制度建设成熟度较低的管理领域,通过补充和更新制度内容等方法,完善现有制度体系和内容。

其次,细化对下属企业的指导。部分管理领域的制度指导性较弱,通过规范流程和制定操作手册,细化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指导。

再次,促进财务转型。在明确重点财务转型方向后,根据转型目标进行配套制度、流程和手册的建设。

(四)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治理、风险、合规与财务监管管理的提升

首先大众联合公司要对财务管控模型进行推广,根据不同企业组织的特征,如发展阶段与规模等将系统化的财务管控架构进行组织架构与建立,并明确总部与下属企业财务部,及管理层与下属企业财务部在各财务管理模块中权责的分配;其次,对财务风险管理阀值进行维护更新,在联合公司层级与企业层级分别建立财务风险监控体系,对联合公司整体财务风险监控指标及关键行业与关键企业风险监控指标与监控指标阀值等进行明确;最后,将下属企业内控与合规自我评估能力进行建立,在下属企业建立内控员合规测试底稿、内控手册、整改工作方案以及跟进报告体系等,使下属企业内控与合规自我评估结果与总部的内控检查相结合,并与让与下属企业财务部的绩效考评挂钩。

(五)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战略与决策管理提升

其短期管理目标状态为:财务参与战略规划目标的讨论和审批,确保最终的战略规划目标从财务的角度可实现,主导建设战略规划中量化指标,并从风险的角度进行提示;完善规划的相关内容、制度和流程,并确定岗位分工和岗位说明书,编制财务战略规划,要确立明确的财务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工具,并滚动执行和持续更新;总部每年检查战略规划的企业执行情况,并在企业KPI指标中予以反映;财务部联合其他部门,组织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从财务的角度持续监控可能影响规划目标实现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并定期进行分析,形成正式和规范的分析和汇报机制;财务部建立对财务战略规划进行调整的机制,并及时调整规划。

在短期目标状态达成的基础上,建立财务创新激励机制,明确财务创新提案上交的渠道,根据财务人员的创新提案给予激励。.建立收集、跟踪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提案的流程,定期将财务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提案进行公开,并能协同职能部门和集团管理层,促进转化。

四、结束语

经过探索与实践,大众联合公司在建设及完善财务内控规范体系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不断推进及完善。致力于大众联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构建并完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联合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既可为大众联合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积累宝贵经验,更可为大众联合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实现集团财务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中心板块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150-03

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SSC)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共享服务中心按照企业中的各项职能划分,设立电脑系统(IT)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HR)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采购共享服务中心、供应链共享服务中心等。福特公司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设立SSC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其就在欧洲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90年代初期,惠普、道尔、IBM和Allied Sig-nal公司也相继采用财务共享服务。目前,道达尔油、BP,诺华公司(Novartis)、阿苏克一诺贝尔(Akzo-Nobel)、拜耳、陶氏化学、科勒、巴斯夫(BASF)等全球500强企业都在中国设有亚太区共享服务中心。国内大型企业如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国网通、中兴通讯等也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根据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在欧洲的调查,30多家在欧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的财务运作成本。财务共享服务的出现改变了财务工作的面貌,无论在财务工作的内容、服务方式方面,还是在财务工具的运用及财务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方面。

一、财务管理方式的比较

1.传统财务管理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按内部需要、外部需要及结算需要分成三块,如果集团公司或跨国公司下属很多的子公司、分公司的话,下属子、分公司也基本上根据业务内容的多少及其复杂程度也做同样的职能划分。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的扩大与发展导致它需要越来越多的财务人员,而这些财务人员在费用收入、支出、员工报销、资产折旧核算、薪金支付、凭证录入等方面都做着相同的、重复性的工作,唯一的区别可能仅是处理的时间、地点不同而已。

2.财务外包服务

财务外包服务(Financial Outsourcing),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节约成本是促使这种管理模式产生的直接原因。企业将总账核算、往来账款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等模块中企业不擅长管理、基础而又附加价值低的部分外包给那些在该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准的专业机构代为处理,如将财务资金管理外包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将应收账款包给收账公司去管理,将票据处理外包给会计公司管理等。财务外包可以使企业集中力量于其核心财务管理事务,有助于强化公司治理能力,改进效率。近年来,外包的发展也逐渐从业务处理型外包转向决策支持型外包,这表明财务外包业务并不单纯强调分割的业务操作,开始注重各财务模块的连接,从而为发包方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持。财务外包虽然能够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但也存在诸多风险,如企业内部信息、商业机密外溢所造成的风险,企业自身丧失了财务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和改善的机会,因与第三方的沟通及信息传递环节增多可能导致沟能不畅、时效性差,从而影响服务的质量。对于跨国公司的离岸型外包,因各国的财务准则、法律标准、文化等存在差异,对接包公司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不能合理地处置,可能会使企业财务活动无法正常地进行,从而对其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反而会起到负面的作用。所以财务外包对企业来讲是一种“快速瘦身”方法,为实现短期目标可为之;但如果对其未来的核心控制能力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就不宜实施外包的策略。

3.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是在信息及网络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新型财务管理方式,企业集团将下属各业务机构所有与财务会计处理有关的工作,或将不同国家、不同地点重复的、业务量较大、附加价值较低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进行处理。与财务外包模式相比,共享服务中心仍属于企业集团内部,它服务于企业内部,采用企业通用的一种语言,为内部客户提供专业、标准化的高效服务,可有效地克服外包模式的不足;又可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财务职能重复投入而带来的运营效率低下的弊端,标准化的服务还可保证会计记录的统一性、规范性,通过市场运作的机制,通过提供服务来创造价值,使用其服务的业务单位需要支付服务费用,改变了传统模式中财务部属于后勤、属于非价值创造部门的观念,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则专注于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核算和经营决策分析等战略性的财务管理。

二、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整合专业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

1.集中服务,降低成本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各地分公司都设有自己的财务部门,要求每个财务人员都熟悉整套财务系统,能独立完成所有的账目处理。但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大量人力资源及人力成本被节约,每个财务人员只需完成整个账目处理中的一个或某几个环节。比如应付账款一项,对中国、美国、新加坡的分公司处理业务内容及方式都是一样的,一个财务人员就不需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全套账目处理的方法,而只需要处理某几个国家的应付账款一项。这有些类似工业化的流水线,将全套账务处理拆分成独立处理的模块,这种集中服务有利于资源的集中,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在规模中实现效益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2.服务专业化和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集中服务,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利用专业分工提供专业服务,减少和避免以前分散在各业务单元中的财务部门因会计处理业务工作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偏差,保证了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的服务也可以采用量化的计算,如每月平均处理凭证数量、处理业务单位的查询所花费用时间、平均单笔会计记账的成本、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周期、开票失误率、平均服务请求响应时间等,从而制定合理激励制度,有助于员工的绩效考核,提高服务的质量。

3.提高效率,聚焦战略

共享财务服务中心集中了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因此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集团如新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他公司,中心也可随时为新公司提供服务,从而促使企业战略实施更迅速。企业整合能力大大提升。随着共享中心服务的日趋成熟,也可以发展成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有偿服务的独立公司,获得利润。

三、信息技术发展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影响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信息技术是基础,因为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网络信息之上的。只有当应用信息技术能实现数据集成,使跨地域的远程服务与支持成为可能时,共享的管理模式才可能产生,所以说财务共享服务是顺应科技发展,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产生的。目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广泛采用的技术包括财务处理系统(以SAP和Oracle的ERP系统为代表,国内用友及金蝶也有类似服务系统)、财务票据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网上银行与银企互联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消除了会计事件发生与核算之间的空间距离,而且还消除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时间冲突,即一张凭证不能多人同时处理。

Enterprise Resource Project,即我们常称的ERP系统,对大量规范业务的计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记录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报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过系统设置而自动完成。另外,ERP系统的集成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保障了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质量。系统的实时性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财务票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如富士施乐的FAS财务管理服务,可以将实物票据E化,并根据时间、供应商名称、内容等核心信息设定检索关键字,存入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为每张发票生成相应的电子凭证后,便进入财务审批流程。电子化的发票归档后,可以实现便捷的管理并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并和电子报账系统对接,实现多人同时调阅一份凭证,异地借阅,且后期数据存储至影像档案系统作为电子档案管理,从而将发票作为一种资源共享起来。

网络报销系统是从ERP模块衍生出来的,是共享服务中心的一个热点。报销环节所涉及的人员最为广泛,发生的频率也最高,是导致财务审核的工作量巨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并且这个环节对时效和满意度的要求也颇高。网上报销系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它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实现了报销流程的E化,所有的费用支出、业务审批都可以通过网上报销系统,从而实现收集数据、规范数据、完成数据的共享和集成,当费用审批完成后,与该笔费用相关的所有信息同时进入资金账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银行接口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核算的效率。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流程

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管理、存贷管理、总账、财务报告、财务支付和财务收款等多个流程,并不是所有的流程都适用于共享服务。通常企业会选择交易量高、重复频率大、占用人力资源多、处理过程中文件密集、且处理过程容易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的环节作为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据统计显示,企业有70%-80%的交易量集中在财务支付和财务收款上,合同、发票、订单、收货记录等附助的文件量也最多,这些文件在企业中一般都是以纸质方式存在,这些纸质文件在支付及收款前都会归拢到财务部门进行相关的处理。所以,企业财务共享受中心通常将其服务内容集中在财务核算业务方面,主要有应收账款服务、应付账款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以及费用支付服务(报销)。

我们以应付管理为例来看一下共享服务中心是如何提供服务,完成相应环节的会计处理的。应付业务流程(AP)是共享服务中实施最为普遍的业务流程,主要解决公司外部供应商的货款支付、供应商查询、信用管理等服务,在系统上主要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ERP系统、银企直连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支持来实现。应付款管理流程通常分为申报、业务审批、支付账款三大块。

应付账款业务带来的付款和发票信息在进行业务处理的同时系统形成的记账分录,会通过过账的方式进入总账业务循环中,总账业务作为核心和应收业务、应付业务、资产业务及费用报销发生紧密的交互。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对集团公司、跨国公司整体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是将财务管理从职能部门向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型角色转换的过程。从项目论证、设计和构建共享服务模式到正式的实施、运营及时时更新与改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规划,并且在构建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变革的挑战

财务共享服务满足了高效、多维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它是对传统的分权式和集权式财务结构的融合,既避免了分权管理所造成的资源的浪费,流程与制度的繁杂;又避免了集权管理中的呆板、与实际业务分离的不足;既吸收了分权管理中以客户为导向的优势,又吸收了集权管理中的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所以作为一种整合的服务,势必也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变革。如原有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人员安排、操作流程、财务制度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原有组织和流程中某些角色和职能都将发生变化,且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原有内部利益格局和权责的分配。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中最复杂和最困难的变革是对组织和人员观念的转变。

2.信息系统的整合

实施共享服务,信息技术是基础。如果集团原本使用多种财务系统,那么必须先在集团内推行统一的ERP。统一的ERP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搭建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作用在于,将所有财务制度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由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设定,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与外包模式相比,建立一个共享服务中心的启动成本可能相当昂贵。

3.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的标准化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即使进行组织架构改革和系统整合,在提供共享服务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较大的风险及其控制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统一规范的财务作业标准,并把制度、政策的要求切入到系统中去,由系统保证流程的顺畅。因此,完善的标准与流程的制定是有效的信息系统整合的前提条件。此外,还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以保证与前端业务部门运营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4.共享服务中心自身的实务

财务共享中心板块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金融生态;协同效应;资源优化配置

2020年9月1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国发〔2020〕12号),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了明确界定。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市场的深化、金融创新的提速及金融监管政策的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正逐步转向集商业银行、证券保险、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商业保理、资产管理、产权交易、基金管理、实业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于一体。金融控股公司的资产管理与运作模式未来也将随着国家监管制度的出台而进一步规范,传统的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①、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②和全能型金融集团③并存的局面,未来也将出现相应的变化。通过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④既有效支持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又面向地方金控公司未来的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一直都是地方金控公司关注的重点。

一、国有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的现状地方金控一般指由地方国资委或财政厅出资成立,通过控股或参股地方金融或类金融企业等而形成的综合性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地方金控公司是地方政府主导整合地方资源的重要抓手,治理完善、布局合理的金融控股平台,能以丰富的金融和产业资源,为打通地方融资通道、服务地区产业发展以及助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等提供全面支持。以上海国际集团为例,通过归集浦发银行、国泰君安等市属金融机构股权,以及发起设立、投资参股、整合重组等方式,逐步形成了涵盖银行信托、证券基金、金融服务和保险、资产管理、海外业务,以及实业投资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先后为上海虹桥机场、轨道及磁浮交通等重大市政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有力地支持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我国4个直辖市、20个省份和4个自治区均建立了金控平台,部分市、区县也建立了金控平台。地方金控公司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控股股东,是多种金融业务的汇集体,其股权结构、组织架构、运营方式上的特点,决定了其面临各种类型的风险,例如关联交易风险、资本重复计算风险、传递性风险、透明度风险等。而且由于各子公司有着独立经营的范围,其合规审查流程、业务规范亦存在差异,各业务之间存在同业竞争、资源分散、协同性差及无法整体性形成行业生态等问题,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容易放大金控公司的整体性风险,导致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有效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目的。

(二)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方金控公司内部业务之间集约化协同存在不足。目前多数地方金控公司层面,除了日常的管理职能外,往往还有经营性业务职能,涉及银行、证券、公司理财、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等。从管理角度看,这些经营性业务分属于不同的组织单元或管理团队,每个不同的组织单位或团队又分属于不同的条线和领导分管,为了最大化实现各个组织单元或团队的经营目标和绩效,经常存在重复性的人员招聘、信息库建设等内部资源配置及外部客户资源、中介机构、行业信息等资源的重复建设等问题,导致了金控公司内外部资源未能有效地实现集约化、价值最大化的建设和使用。2.地方金控公司母子公司之间体系化协同未能有效构建。地方金控公司多数是地方政府为了打通地方融资通道、服务地区产业发展而通过对当地市属金融机构股权进行重新归集而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在组建过程中,存在着重组前原母公司与新归集的公司业务之间的重叠、客户资源重复、人员编制重合以及业务之间相互分散,尤其是一些行业跨度较大、非相关多元化的实体产业的归集等问题。从而导致地方金控公司本身的业务、资源、信息等各种资源与旗下各子公司的相关资源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体系化协同,明显存在“各自为战”、“仅履行出资而不负责管理”、“对下属企业管控模式不清晰”等现象。一些金控公司的资管体系,缺乏信息化手段,基础积累较小、指标体系不统一、流程过于繁琐,以致于资管体系没有紧跟公司业务的发展,甚至与业务脱节,出现了重管理轻服务与赋能不足的现象。3.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行业生态化协同打造还有较大差距。地方金控公司拥有较丰富的金融业态和牌照,较完整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体系,较全面和忠实的企业和个人客户。鉴于地方金控公司的资产形成的独特性,同时不同资产板块之间的融合时间不长以及不同板块之间的信息化和金融科技化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一方面在地方金控公司内部业务集群之间的无法打造生态化协同,另一方面从金控行业大的资产管理集群生态化协同更是差距甚远。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渗透,依托金融科技,搭建共享平台,构建“资管生态圈”,提升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行业生态化协同日益迫切。

二、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的创新协同模式

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主要存在的内部业务之间集约化协同、母子公司之间体系化协同及资管行业生态化协同三个方面的问题,是驱动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的原动力。为有效推动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做大做优做强地方金控公司,不断提升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实现服务地区产业发展以及助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分别从资产管理的集约化协同、体系化协同和生态化协同三个协同角度提出了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的创新协同模式,如图1所示。

(一)发挥地方金控公司内部业务协同效应,提高集约化协同水平发挥地方金控公司内部业务的协同效应,即围绕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充分发挥内部各业务板块之间的跨业务、跨部门协同,提升地方金控公司价值。对金控公司内部原有的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基金管理、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各业务板块发挥各自客户渠道优势,深入挖掘客户需求,通过构建内部业务之间横向沟通与资源共享模式,不断提高内部业务的集约化协同水平。地方金控公司可通过搭建内部共享资源平台,降低业务之间的沟通成本,减少内外部重复资源的建设,从而实现公司内部业务之间的有效集约化协同。内部共享资源平台的搭建,是通过公司内部业务板块之间的沟通协调为出发点,通过各业务组织或单位之间的核心决策与协作机制的建设,并通过核算和绩效管理创新实现项目资源的高效对接和运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共享平台以公司相关业务板块为参与主体,以全流程的有效协同服务,促进地方金控公司内部业务的集约化协同水平。

(二)精准集团管控,串联集团核心能力,实施体系型协同发展从整体层面看,首先地方金控公司应该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找准母公司与各子公司的发力点,厘清金控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的管控模式,加强对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融资产管理于服务与赋能活动之中。其次地方金控公司与各子公司应按照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动作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母子协同与运作机制。第三是地方金控公司应指导子公司建立和完善其业务机制、规模相匹配的公司治理,杜绝“不当激励”和不合理的考评指标。要完善治理机制,在加强“三会”监管和日常审批的同时,做好资源的对接、导入与增值服务,积极赋能各子公司,提高各子公司的活力。从核心能力资源角度看,通过串联地方金控母子公司的核心能力资源,协同集团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资源整合等核心能力及下属公司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集团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为集团发展提供支持,构建地方金控公司体系化协同发展模式,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

(三)依托金融科技,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资管行业生态化协同以客户中心的资管行业生态化协同由内外部多个生态子系统构成,涉及地方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客户、个人客户、中介服务机构、评级机构及内部各业务板块。可以依据板块和条线划分为若干个业务子系统,各业务之间共享协同、开放统一,形成点、线、圈相互关联的价值网络,并以客户价值创造为纽带。各业务子系统与外部利益相关方通过业务往来产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形成战略联盟、业务合作伙伴。从整体来看,以客户为中心的资管行业生态化协同打造主要涉及外部环境系统、内部业务系统及支持系统等几个部分。其中,环境系统是生态圈相关参与者与外部相关影响因素构成,如政策监管、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支持系统是资管生态化协商的支持性活动,如管理系统、研发系统、信息科技系统等。内部业务系统是基础,也是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过程中重点打造的核心支撑要素点,通过生态延伸、利用交易活动,实现对内外部业务资源和客户资源的生态化协同。

三、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创新协同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同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弄懂悟透监管政策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应加强同国家及省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联络,及时了解政府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监管政策文件。在积极拥抱监管的同时,通过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内部研讨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政府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的研究。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推进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提升地方金控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加强市场环境的研究,健全风险控制体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面对外部复杂多变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应加大对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与规划研究,从服务地方产业实际和自身发展阶段等因素出发,深入分析行业竞争格局,研判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开发符合产业与市场实际的细分产品与服务。同时,不断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优化业务布局,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创新体制机制,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专业化、实干型精英团队地方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模式,以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方式,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同时有针对性开展相关政策及金融、法律、财务、贸易、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逐步构建一支专业、高效、精干的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财务共享中心板块模式范文第5篇

集团化财务管理软件能帮助集团企业解决总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由于地域跨度大、管理权力分散、技术平台不统一、信息传递速度慢等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EAS就是能实现以上管理功能的一个财务管理软件。集团财务管理软件又称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或集团财务管理系统,同时集团财务管理软件又不同于普通财务管理软件,因为集团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背景的,是以总部为主导的,它在财务管理对象、管理层次、管理方法以及对资产的调配和资金的筹措等方面都要更为复杂。

依托EAS这个管理平台,我们能很直接的体会它给我们带来的,普通财务软件所没有的优势,在实际运用中其优势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核算方面

(一)统一的科目体系构成

EAS系统中,集团内所有单位是一个虚拟的账套,根据集团公司行业性质、管理要求,各集团公司可以设置集团统一科目体系,在一定的科目级次上锁定权限,除个别辅助核算项目外,各公司不能在账务系统中随意添加科目,使集团内各公司的财务核算更具规范性,财务数据更具可比性。

(二)统一的报表体系构成

EAS中可以根据需要自身需要设置管理报表,并分配到下属各子公司,这样集团内所有单位的报表格式都是统一的格式,当然,子公司也可根据需要在自己账套中设置报表模版,以满足自身内部管理需要。

(EAS集团统一报表模版截图)

(三)结账时点控制

比一般的财务系统,EAS可以对集团内所有单位进行结账状态进行监控,便于整个集团内单位在统一的结账时间点按时结账,方便集团对所有子公司每月数据的提取,且取消结账的权限可以集中在集团总部,子公司结账后将不能再随意进行修改,减少子公司账务处理的随意性,避免了总部提取的财务数据与子公司修改后的数据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EAS集团内各公司结账情况截图)

(四)集团内部往来控制、核对

在EAS中,集团内所有单位的往来科目,在涉及与内部单位的往来发生时,可以生成往来通知单,并发送到对方单位,如果对方不做对应的应收应付处理的话,双方都无法结账处理。单方的往来挂账将无法处理,这样就保证每月集团内部往来一致。集团内往来单位不用再每月对账,对于集团内往来较多的企业集团,将大大节省财务人员的时间及精力,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差错,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EAS往来通知单核销截图)

(五)实现信息及时共享

集团总部可以在需要时,随时提取各子公司的财务资料,大大简便了子公司向集团总部上报送财务资料的工作环节和流程,有利于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方便集团快速提取或调用、查询集团内各公司报表或其他财务数据。

(六)协同平台

在集团统一的协同平台之上,集团建立企业统一信息门户和个性化信息门户,让所有人员能够实现系统单点登陆;实现跨组织、多级业务审批处理,进行灵活强大的工作流管理;实现集团内部单位费用报销过程管理,并与预算系统挂钩协同控制;系统彻底改变传统财务工作模式,提供自动进行推式管理,提高人性化设计,提高协同业务处理效率。

(七)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通过固定资产卡片内容和基础资料的自定义来满足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严格的卡片管理、折旧要素变动处理来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卡片;通过自动计提折旧、自动生成凭证来帮助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并将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完成固定资产与总账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集团内部单位之间固定资产调拨处理;通过丰富的固定资产报表来帮助企业查询固定资产各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我们目前已使用的功能模块,基本上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的大部分职能。

二、预算方面

EAS的另外一个功能模块-预算模块。当集团管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预算模块将为集团管理的集中控制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一)模板的设计

通过预算模板的统一设计工作,可以对财务管理中的主表、辅表进行梳理、完善;表格涵盖范围的确定以及表格之间的数据关系确定,是财务人员是否清晰掌握企业财务情况的反映和检验;母公司对不同业务类型的子公司如何采用统一的模板来实现统一管理的需要是预算模板设计的关键。总之,预算软件是一个开放平台,如何设计模板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财务管理思路和财务管理水平,日常财务管理越规范,预算的模板设计越合理,财务管理经验积累越多,模板自动化取数程度就越高。可以说,一个预算模板的形成,就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积累的标准化与运用化,模板的定型,意味着数据化财务管理的定型,也意味着财务管理经验不再掌握在分散的财务人员手中,而是集中交给了企业,形成了公共的管理财产。

(EAS软件预算编制模板流程截图)

(二)编制的管理

通过开展统一软件、统一模板、统一政策、统一组织的预算编制工作,可以达到规范化、自动化的近期效果以及专业化、效率化的远期效果;

通过全集团所有主要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编制,可以为公司锻炼财务专业队伍,谈论摸索并积累专业经验;

通过分别明确预算的编制主体、考核主体与管理主体,可以体现各子公司的独立核算与独立经营职能要求;

通过明确各子公司法人与财务负责人在预算管理中的定位与作用,可以充分体现预算工作的级别与重要性。

(EAS软件预算编制管理流程截图)

(三)从预算促进其他管理

如果把预算编制工作视为企业迈向数据化管理的第一步,那么企业可以从预算编制过程中,用数据化、集成化的视觉去发现和改善现有管理行为,比如,不同类型的公司、不同地域的公司的同一项目“工资成本”、“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以及“车辆使用费”等在没有统一预算编制管理前,往往由于缺乏全集团统一管理标准,造成各预算单位编制合理性不统一,而在企业实行统一预算编制管理以后,对各种管理事项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和统一,可以使得集团化企业的管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