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形测绘方案

地形测绘方案

地形测绘方案

地形测绘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各行业生产技术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提升。其中以测绘行业的发展更为突出,其发展进程可谓是空前绝后,但是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的新问题。地形测绘作为目前测绘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整个测绘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无论是设备、技术还是理念,其变化都非常的明显。

一、测绘工程概述

目前,尽管国内测绘工作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但是普遍存在着测绘技术不合理、不达标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中更为突出,使得整个测绘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不仅无法及时的满足现代化施工技术要求,更是在整个管理环节存在严重的缺陷。

1、测绘工程概念

所谓的测绘工程主要指的是以测量空间、地形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地形图,是以地球以及其他行星的形状、重力为主的研究对象,它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十分广泛,包含了对各地地表动植物、地貌、地形构造、水文、矿藏的勘测与研究。通常来说,在一个地区建设和发展之中,必须要通过地形测绘师提前对该地区的地形条件、地理结构进行调查和统计,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来说,测绘工作的开展极为重要,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点环节。

2、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测绘工作

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测绘工作与传统的测绘技术并不是对立的矛盾,它只是在传统的测绘技术基础上对特殊地形进行勘测的一种新技术,其在工作中主要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都来源于测绘学。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无论是采用现代测绘技术还是传统的测绘技术来进行工作,其基本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数据采集以及地形、地貌做服务的,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工程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的主要手段。

二、地形测绘工作要点

我们在地形测绘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地形条件,这种条件下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根本是无法实现预计工作目的,使得整个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常见的特殊地形主要涉及到隐蔽地区、旧城镇内部所存在的房屋、泥泞地区等等,这些地区因为工作人员无法直接在测绘区域通行测量,使得整个测量工作开展一筹莫展。对于这些地区的测量,我们必然需要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控制。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特殊地形也是一样,它只是相对于普通的地形结构来说是特殊的,因此在测绘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用符合当地测绘要求的技术理念,从根本上转变特殊地形这一概念和要求。测绘工程的最本质工作在于测量高度、角度以及距离,这一特点和内容无论是在哪种地形结构中都是可行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工作重点。因此在特殊地形的测量中,我们要本着这一要求进行,是为了实现这一本质目的进行的,也只有在工作中深入的理解了这一本质目的,那么整个工作的开展也就出现了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勘察。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整个工作开展都无法摆脱测绘方案、理论验证平台以及保证基础,这就要求在工作中针对特殊方案和传统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优势互补。

目前,全站仪数字测图和GPSRTK数字测图是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主要方法。但它们均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都存在观测局限性等缺撼。具体表现在:测绘工作中,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测绘仪器在测量工作中就要求测站与测点间必须通视,其弱点是测量精度不均匀.精度随距离增加而降低:而使用RTK仪器测量时虽然不需要基站和移动站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但只适用于视野开阔、地势平坦或较高的地形区域。由于实际工作环境有不可预知的复杂性,即使CORS站网或者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往往都无法避免障碍物(如高山包、房屋、室内、树林、各类发射塔、高压线等)对电台通信和差分信号质量的影响。受高度角限制等一般在较隐蔽地区实施困难。因此如何在具体的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传统测绘技术和现代高新测绘技术的优势互补.达到最有效的生产高效率,是测绘增值利用理念和我们测绘生产的目的。从以上各技术的优缺点得出,将其有效的技术整合,从而大量减少内外业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且能最大可能的提高测量精度。

三、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首先,野外草图的绘制。不难发现.经过规划设计过的村庄测量时,其野外草图的绘制较清晰直观。草图布局也合理完整。但没有经过规划的村庄其野外草图绘制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会感觉杂乱无绪,经常造成因为测定的点图不符,使室内编图出现差错;甚至在野外测量时还容易丢失地物。为有效改观这一现状的重复发生.建议此时干脆不绘野外草图。只在设立测站后测定能看到的各房角点。等所能测的碎部点都完全测定后.再室内通过电脑把所采集的相关海量数据和信息的流程处理简单化.并且成直观汇总展现后以一定比例尺打印出来.再去野外实地根据点位量画草图。这样能确保草图及室内编绘图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同时保证了测量精度不会损失。

其次,体现在野外数据采集。特别在地物密集地区.传统测绘技术如(全站仪)测距速度快,测距镜头灵巧,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地物点需要采集数据的点位,具有GPSRTK测量无法相比的优点。因此,一般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用全站仪补测RTK不能采集数据的区域.以保证数据精度。但总会因为居民区(或工厂等)经常出现锁门等现象,测量人员无法直接进入其院内实地测量作业。这时无论使用GPSRTK仪器或者普通全站仪都会失去作用。为保证测量精度而等联系到主人回来会延误时间.此时建议在测区其它高处(如楼顶等)用GPS肌(设立测站.再采用免棱镜全站仪(如拓普康免棱镜全站仪Gm002N仪器)进行测量碎部点,这一方法比较省时、方便和快捷、高效率,且能保证测量精度。尤其在地籍测量中对困难地区隐蔽界址点的测定最显效果。

四、结束语

我们在倡导现代高新科技测绘的同时。扎实基础理论。利用传统测绘生产技术的优势,区别对待一些特殊的地形.采用一些相对的特殊测绘技术方式进行的高效率测绘生产工作。从而最大的减弱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作业时间等。其技术同样应在长期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

参考文献

地形测绘方案范文第2篇

测绘成果资料是测绘生产活动过程的直接记录,是具有使用价值的成果资料,是进行社会决策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随着测绘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测绘档案管理的手段和技术的更新也成为必然。而且随着测绘活动的不断开展,测绘资料的不断增加,科学确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测绘档案管理方案是提高测绘档案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已有测绘资料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需要。虽然国内也有一些档案管理软件,但要做到完全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分析。

2测绘成果信息的特点

2.1测绘种类

目前我国的测绘行业中种类可谓繁多,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门类。就目前而言,测绘行业的分类大致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遥感测量与其它方法地形测量、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工程测量、科学研究等。而这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多种小的类别的测绘信息,如不同的比例尺、各大类下的多种专业活动等。如大地测量中的三角网、导线网、长度测量、水准测量、GPS测量等。

2.2测绘载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成果一般以多种载体的形式出现。按载体形态可分为:观测手簿、软盘或光盘、底片、航测内外业原图、清绘原图、二底图、印刷纸图等。而且随着测绘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新的测绘载体还会不断出现。

2.3时空分布

测绘成果总是伴随着不同的空间地域特性而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形的变化,测绘成果的更新又成为必要,这样就有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测绘成果。

3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

以上测绘成果信息的特点具有普遍性,在进行测绘档案管理方案的确定时可以借鉴。但具体到某一个测绘生产单位,则仍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最适合的测绘档案管理方案,以达到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效果。

3.1测绘档案管理的原则

测绘档案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4个:①统一管理原则;②独立管理原则;③档案标准化原则;④共建共享原则。各类测绘资料档案均应及时归档,并由档案室采用统一的分类方案、归档细则对单位内的各种测绘资料档案进行统一管理,任何产生档案的各部门都不能擅自占有、使用和管理各类测绘档案。完成归档后的各类测绘档案将可以通过本局的局域网进行查询,实现资源共享。

3.2测绘档案管理的目的

通过制定合理的适合本单位的测绘档案管理方案,能够使档案管理人员非常熟练地查阅相关资料,使非档案管理人员在较短的时间里熟悉测绘档案管理方案后也能方便快捷地查阅档案资料,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对单位内的各种测绘资料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达到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说到底测绘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测绘档案的利用,而非单纯的保管。

3.3测绘档案管理的功能

3.3.1测绘档案立卷归档功能

一项测绘项目结束后,必须将所有相关资料提交给档案室,由测绘档案管理人员立卷归档。组卷时一般是按测绘项目进行立卷归档,同时按载体的不同进行分开管理。大致分为纸质类、地图类、电子文件类等分别存放,并考虑到档案资料管理的密级和期限。

3.3.2测绘档案查询应用功能

应该说测绘档案的查询应用是任何测绘单位进行测绘档案管理时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测绘档案管理方案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查询的方便快捷程度,也涉及到所要查询的档案资料能否齐全准确。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能够进行单位局域网内直接查询也是一个方向。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已经这么做了,效果很好。

3.3.3测绘档案后期维护功能

测绘档案的管理不光是立卷归档和查询应用,在这以外还包括档案的移交、鉴定、密级管理、统计以及催还、续借、归还等。统计项目主要包括测绘档案工作基本情况、年度统计汇总表、各季度测绘资料汇总表等。

3.3.4测绘档案高级管理功能

在建立计算机局域网查询系统时考虑到测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包括访问操作权限和数据操作权限等。访问操作权限包括用户需不需要登录才可以查阅、数据操作权限指用户查询档案资料后可不可以对档案资料进行更改、删除等。

3.4测绘资料档案编目方法的确定

一个好的测绘档案管理系统必然会有一个好的编目方法。但是按照通常的测绘档案编目方法来进行本单位的测绘成果目录编制并不一定适合。因此需要制定一个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的编目方案。按照我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对纸质材料进行立卷归档时,我们按表1进行立卷归档。我局按照测绘项目所在地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照测绘大类(诸如大地测量、遥感测量等)进行分类的,再次分类按照测绘资料类别进行。其他测绘单位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或扩充。这样就比较方便查询,只要你知道所要查询的测绘资料位于哪个地区,就能比较快地确定查询范围。或者直接到档案室的哪个地区档案柜内去取相关资料。

3.5测绘资料档案的查询

3.5.1信息文件的建立

将每一个测绘项目的纸质材料如技术设计书、选点埋石资料、外业观测、内业计算成果、技术总结、验收报告等进行卷内目录登记。将每一个测绘项目的电子文件材料按测绘项目和年代进行存放,统一管理。而对于地图类等大幅面资料则按测绘项目的年代存放在地图柜内,并在柜外标注起始年份。同时按每个测绘项目进行相关信息的登记建档,如卷内目录文件、电子目录文件(即一个测绘项目文件夹内包括的电子文件名称)、地形测量成果目录统计表(该表内包括测区、名称、比例尺、测区面积、分幅方法、图幅数量、作业依据的规范、细则、图式、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施测时间等)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又在地形测量成果目录统计表内加了起算点坐标、高程等栏目。

3.5.2测绘档案的查询

在建立了上述3个文件后,我们设置了两个关联文件。在查询时分两步可以查询到用户需要的所有该测绘项目的信息。第一步:只要用户输入要查询的地名或类别(也可同时输入这两个信息,查询速度会更快),这时可以显示该地名或该类别的所有测绘项目名称。第二步:输入要查询的具体的测绘项目名称,这时通过关联文件信息可以显示该测绘项目的档案盒内文件目录、所有电子文件名称以及该测绘项目的其他属性(即地形测量成果目录统计表内的信息)。用户即可根据需要到测绘档案室调阅档案盒内文件或电子文件或纸质图形等,非常方便快捷。

地形测绘方案范文第3篇

测绘档案服务是通过提供测绘档案成果资料及地理空间信息分析服务,以测绘档案信息为纽带,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为测绘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支撑。测绘档案服务既具有社会公益性,又具有市场价值,是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重大社会持续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本信息手段。

近十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航空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测绘行业3S技术不断发展,测绘档案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管理、交通管理、国土与房地产管理、基础设施管理以及位置服务等。测绘档案服务也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发展,由传统的提供图纸、成果观测数据簿册等单一的原始服务,向提供各类电子测绘成果、地理空间信息分析服务等多元化服务转变。

当前的测绘档案服务需求

1.测绘档案服务的高密度和高强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城乡规划、国土管理、生态环保、抗震救灾和国防建设等领域,都急需大量的基础测绘成果和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服务来支撑其科学决策,这需要具备强大的测绘档案资源信息储备、过硬的测绘成果档案处理技术和高效的利用方式,才能使测绘档案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强度。

2.测绘档案服务的现势性

现势性就是所提供的地理空间信息要尽可能地体现当前最新的情况。国家建设飞速发展,地物地貌和各种信息数据日新月异,各种专业测绘及地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数字区域和数字城市建设、各种实时地理空间应用服务系统的运行,都凸显了对测绘档案信息资源的现行效用,迫切需要现势性好、精度高和大范围的测绘档案数据服务。

3.测绘档案服务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在不断加强测绘成果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加快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多元化建设过程中,不同行业和领域对测绘档案信息利用都具有其专有特点和属性,要求测绘档案服务由提供原始测绘档案成果的传统方式,向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深层次服务转变,并注重提供个性化的测绘档案服务。

加强测绘档案服务

1.正确定位,把握测绘档案服务方向,满足社会测绘档案服务需求

测绘档案服务应以测绘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为基础,理顺现有的测绘档案资源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服务技术,形成测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平台,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3个层次的用户,提供开放式的测绘档案服务,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测绘档案的迫切需求。

(1)面向政府的测绘档案服务,应突出档案服务信息的全面性、宏观性和应急特点。测绘档案服务,应注重与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整合,实现与地理位置相关信息的电子政务地图静态、动态互动链接。通过搭建政务平台,整合各职能部门测绘档案信息资源,定制、专题测绘档案信息,实现政府各职能部门测绘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动,并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针对各职能部门的需求能及时把握,提高测绘档案服务质量,满足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实际需求。

(2)面向公众的测绘档案服务,应突出档案服务信息的智能剖析和简单明了。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对测绘档案成果目录进行,拉近测绘档案服务和社会公众的距离,实现测绘档案服务的在线互动,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建立点对点的测绘档案及地理空间框架的分析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对测绘档案的需求。

(3)面向行业的测绘档案服务,应突出服务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搭建测绘档案成果数据库、专题档案数据库和应用平台,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大地测绘成果档案、卫星遥感影像档案、控制成果档案等基础测绘成果档案进行整合完善,建成水平空间连续、垂直尺度有机链接的测绘档案资源系列。通过对多种比例尺以及不同类别的测绘档案数据的科学构建,面向行业提供专业测绘档案服务。

2.实现网络环境下测绘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测绘档案服务的现势性

(1)建立测绘档案标准规范体系,实现测绘档案在网络环境下的共建共享。受旧体制的条块分割制约,测绘档案资源分布在测绘、水利、交通、民政、林业等不同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的测绘档案资源又分散在部级、省级、市县级等不同级别的档案管理部门内,加上各类测绘档案持有单位的服务政策、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各不相同,造成了测绘档案互通渠道不畅,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制约着测绘档案集成服务的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面向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测绘档案标准规范体系,统一的标准体系,对测绘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等进行规范,才能解决测绘档案服务中存在的系统林立、技术成果互不通用等弊端,并实现测绘档案资源在网络环境下最大程度的共建共享,互通互用。

(2)加强对测绘档案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实现测绘档案现势。依托测绘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档案部门注重与生产单位沟通协调,强化对测绘档案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跟踪测绘档案的完成情况,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完成测绘档案的收集,对收集档案通过既定的质量管理及档案管理流程,以最快速度完成档案数据的整合,通过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快捷提供利用,保证测绘档案资源的现行效用。

3.突出地理信息资源的多层次建设,丰富测绘档案服务手段,满足社会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1)加强测绘档案资源多层次建设。测绘档案资源建设,应根据社会对测绘档案多元化要求,加强层次建设:突出宏观和微观的层次划分,既要反映概况或发展趋势的宏观信息,也要反映详细情况的微观信息,在宏观决策时需要总体的、宏观的、趋势性信息,在项目具体实施时需要尽可能详尽的信息;增加面向电子政务的文本、统计类测绘档案信息,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时相、综合性的面向不同需求的测绘档案数据库体系;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测绘档案资源变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系统更新,保证档案信息的现势性。

资源层次建设,既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要符合实际情况和需要,将测绘档案资源建设、测绘档案服务和社会需求三方面紧密结合,才能相互促进。

(2)丰富测绘档案服务的方式。测绘档案服务应从传统的一对一的窗口办理服务方式,向网络化、流程化的服务方式转变:通过在线和离线方式查询、下载、订制测绘档案产品以及通过网络获得空间数据分析服务;实现地理目标的浏览查询,包括对地图的操作(显示、缩放、漫游等)、地名查询、简单定位、地图基本背景元数据信息查询等;通过政务和社会网络平台,可公开的测绘档案信息;为企业用户实现加载兴趣点的互动和可操作性,实现测绘档案的增值服务。

(3)实现测绘档案服务的互动,提供个性化服务。以互联网、政务网为纽带,连接测绘成果档案汇交系统,测绘成果档案目录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各类政务、社会交互平台,实现测绘档案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组织在网上测绘档案信息资源流转、网上签署、信息叠加,信息需求反馈等,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需要测绘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系统具备友好的界面,和较强的智能分析能力。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在平台上进行叠加和编辑,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测绘档案服务订单,通过与用户的交互,为用户度身定做,提供周到体贴的测绘档案服务。

随着测绘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对测绘档案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优化测绘档案服务框架,让测绘档案资源在社会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岳峰,测绘档案服务概述[J],地理信息世界,2004,2(6):26-45

[2]孙晓生,何风良,测绘档案服务网格及其技术构架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6):28-50

[3]张煜明,关于档案利用问题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6,89(3):10-12

[4]李德仁,邵振峰,信息化测绘的本质是服务[J],测绘通报,2008(5):1-4

地形测绘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

引言

当前我国的测绘技术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很多新的技术也逐渐的出现在了测绘工作中。但是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其地形也有着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测绘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其进行特殊的处理,因为地形特殊的地区对测绘技术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测绘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一定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测绘工程概述

(一)、测绘工程概述

测绘工程是一种信息地形图,其测量范围非常广,既包括空间,又包括地形信息,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各种行星,同时重力问题也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测绘工程应用范围比较广,比如地貌、地形、水文等领域。做好测绘工作,可以为多个行业提供信息资料。测绘需要考虑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测绘包括数据的测量、采集、分析与描述等多项工作,其是一项基础的工作,可以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信息,测绘工程应用的测量技术比较多,在选择测量技术时,如果选择的测量技术并不恰当,则测量的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测绘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结合测绘工程中测量到的信息,可以保证其他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测绘工程中,应用比较多的测量技术主要有GPS 技术、GIS 技术、RS 技术等,应用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测量技术,可以保证施工放样的精准性。

(二)、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测绘工作

地形测绘就是需要对各种地形、地势、地貌进行数据采集,而在这期间,经常会遇到地形比较特殊的情况,此时,应用传统技术无法收集到完整的数据,这给后续工作带来了阻碍,为此,需要使用先进的特殊地形测绘技术。

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由于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难度较大,很多人都对现如今的测绘技术和传统的测绘技术存在着误解,认为二者是相互矛盾的,但事实上,这种对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是在传统的测绘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二者都以测绘学为基础,在实际的工作中,测绘的目的和具体方法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对地形地貌以及其他因素进行了解而采用的一种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主要以减少测绘时间、提高工程效率为最终的目标。

二、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测绘技术方案

测绘工作的主要工作点就是要测量三个数据。第一个是高度,第二个是角度,第三个是距离。这三个内容,无论在任何一种地形地貌中都可以进行测量,都能够达到我们在测量工作中的测绘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测绘工作中,要明确测绘工作的方针,了解测绘工作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完成我们的测绘工作。

测绘技术方案的选择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工程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当前我国的测绘工程中大多数都是在特殊地形区进行的,这也使得人们对特殊地形区的测绘工作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案和普通地形的测绘方案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制定测绘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对各个环节的问题予以详细的分析,此外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要保证测绘的进度。以下笔者以城镇村社防区密集区为例,对测绘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绘制野外草图

在测绘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对村庄的野外草图进行设计和规划时,草图一般都是非常清晰的,同时整个草图的布局和设计也有着非常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它能够很好的保证测绘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对于在前期并没有得到合理规划的村庄,就会让人完全没有任何的头绪,测绘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也是无从下手,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地形点漏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通常我们并不是使用在野外绘制草图的形式,而是使用计算机对其进行设计和测定,然后再对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然后再将数据打印出来,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在野外进行测绘工作,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证测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野外测绘数据的收集

在进行野外测量的过程中,遇到地表地物密集的区域,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技术,传统的测量技术有测量速度较快,测量的镜头较易调整的优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靠近我们在野外的测量真实数据,这也是我们想要的测绘数据。依上所述,我们在这种地形时,要采用全站仪来进行测量操作。但是在旧城镇村舍的密集房屋区,会有很多的过往行人,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测量人员无法顺利的进行测量工作。这样情况,建议采用在较高角度的点设置测站,这种方式的操作可以有效的进行测量工作,同时也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保障了测量工作的准确度。我们应该在条件较为复杂和隐蔽的区域推广这种方法来进行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

结束语

特殊地形测绘技术能够以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工程中的技术保障,以测绘理论作为技术支撑,把传统测绘技术的良好一面与一些特殊测绘技术相结合,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能够缩短工程的工期。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提升特殊地形――旧城镇房屋密集区测绘技术的方案的创新,达到提升测绘工作的效率和节约测绘工作的时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严富财,周利,陈亮. 浅谈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J]. 科技创新导报,2012,30:138.

地形测绘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方案设计、地形图、测绘基准、地形测量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地形图测量是工程测量的任务之一。大比例数字地形图测量主要内容有:任务委托、任务分析、收集资料、方案策划、方案设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地形碎部测量、内外业数据处理、数据编辑、成图、接边、图幅裁切、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技术总结、资料整理及资料提交、归档。由此可以看出,工程地形图测量工作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而繁琐的工作。因此,针对地形图测量及工程测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专门规定相应的测绘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对应测绘资质的独立测绘单位承担。

技术路线设计

一般地,数字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路线总体遵循“先设计后实施,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外业采集内业处理”的总体技术路线。

方案设计内容

方案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概述、已有资料情况、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指标、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数据处理软件、四等GPS测量方案设计、一级导线测量方案设计、四等三角高程或四等水准网设计、地形图测绘设计、工程进度设计、安全生产设计、成果整理与提交、归档设计。

方案设计是在用户需求分析,收集、分析测区已有资料,外业踏勘充分了解测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情况,了解测区周边已有高等级控制点情况,结合现有技术设备及数据处理软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实施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的最终输出成果是方案设计书。

设计用图的选择

根据测区大小、形状、测区周边已有高等级平面控制资料,选定方案设计用图,如对1:500地形图测量,可收集测区1:5000到1:10000国家基本地形图作为设计用图。例如,图2是采用1:10000万比例尽地形图作为某测区1:500地形图测量的方案设计用图。

图2某测区的方案用图

测绘基准的设计

对测区内没有足够密度的高等级控制点时需新布设四等及以上GPS作为测区的平面基准。图3为某测区布设的四等GPS网作绘测区平面基准。四等GPS测量数据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1)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的要求:

式中:σ—基线测量中误差,mm;

dS—复测基线长度较差,mm。

(2)异步环闭合差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σ—基线测量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取值为10mm;

b—比例误差系数,取值为5ppm;

d—基线平均边长,km;

n—闭合环边数;

在WGS-84系中对GPS网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σ—基线测量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取值为10mm;

b—比例误差系数,取值为5ppm;

d—基线平均边长,km;

VΔx、VΔy、VΔz—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mm

图3某测区平面基准布设方案

一级导线网设计

在平面四等GPS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的一级导线网应符合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主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一级导线点一般选埋在易于保存,不易破坏的地方。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即2.52km)。

附合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即总长不应大于5.4 km,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

导线相邻边长不宜超过1:3,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超过12条。

一级导线成果应符合表1规定:

表中:1. a、b为全站仪测距的标称精度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

2. D为边长,单位km;n为测站数;

3.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

图4某测区一级导线网布设示意图。

四等三角高程或四等水准网设计

为了方便碎部测量前的图根控制点高程的推算或接测。四等三角高程或四等水准网应在沿四等GPS点、一级导线点上布设四等三角高程网,同时采用四等水准或四等三角高程接测国家三等以上水准点。

根据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主其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四等三角高程垂直角测量应滿足表3的规定。

表3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设计

根据现行相关规范的规定,1:500地形测量,首先以四等GPS点、一级导线点为依据,加密三维图根导线。图根导线的附合次数不超过二次,导线长度不得大于900m,每条导线点数均不超过11点。图根导线水平角观测一测回,测距为单向观测一测回,一测回2次读数,垂直角观测为中丝法往返观测各一测回,仪高、觇高均用钢尺量取至毫米。垂直角指标差较差绝对值应不大于25″,对向观测高差较差绝对值应不大于±80mm,附合路线高程闭合差绝对值应不大于±40mm。平差后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4000。

1:500地形图其基本等高距为0.5m,绘图符号现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

1:500地形图一般地物点点位中误差按表4执行。

表4

由上面二表可以看出,坐标点与一般地物点的测量要求相差极大。

质量控制

为保证测量数据及图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要对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应严格控制进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生产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成果最终检查。对于大型竣工测量工程还应提交具有测绘质量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单位验收检查审核。

总结:

在数字地形图的绘制过程中,应将对质量的控制工作同质量的工作相结合。应严格执行相关国家的标准和规范,认真做好地形的测绘工作。伴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逐渐深入,大量的数字地形图需要测绘,相关的法律标准及过程也应健全起来,确保数字地形图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及营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斌,李雄超.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控制与检查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8(28).

[2]李安群.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质量检测控制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34).

[3]何讽,韩少红.基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检查验收程序[J].测绘技术装备,2011(03).

[4]戴衍友,宫克非.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质量控制和发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04).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5] 《城市测量规范》及《工程测量规范》

[6]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测绘综合能力》。2012年测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