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第1篇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

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要诀:同图等距)

3.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

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要诀:重叠为崖)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要诀:密陡疏缓)

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6.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

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

(1)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

(3)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原则

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则为山丘。

3. 判别地势

可根据海拔判别。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4. 判别河流的流向、分布与类别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流向;

(2)判别内(外)流河。如右图所示,此河流为内流河。

5.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若海拔在200米以下,表示为平原。若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为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为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在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需要将比例尺与等高距结合起来考虑。

6. 判别坡度

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比较,若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7. 判别相对高度

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

8. 判别凹坡与凸坡

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集,低处稀疏,则为凹坡;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稀疏,低处密集,则为凸坡。如上图所示,C处东坡为凹坡,C处东坡为凸坡。

9.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别地表形态

10.判别陡崖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

11.各种地形部位在同一等高线图的表达

三、几种特殊的等高线地形图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 点的选址

(1)确定水库坝址的位置: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水库库区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时,这些地区不仅库容重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而坝址选择在峡谷处,以利于施工和减少工程量。还应注意水库蓄水高度对库区居民、农田等的影响,注意修建的水库具有防洪、灌溉、调节气候、养殖等综合效益。

(2)确定码头的位置:港口建设应选在陆上等高线稀疏、水下等深线密集且避风良好(即“港阔水深、风平浪静”)的地方。

(3)机场:应选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面平坦开阔有利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降时有净空保证;与城市有一定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地势较高的地方。

(4)气象站:应选在海拔较高、地形开阔的地方,以取得较为准确的气象数据。

(5)疗养院:应选在坡度较缓、空气清新的地方,以保证优美的环境。

2. 线的选择

(1)公路、铁路: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主要在坡度平缓的地方修建,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同时距离要短、弯路要少且要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断层区、沼泽区、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以降低工程量和施工难度。

(2)管道、水渠:应顺着倾斜的地势让油或水自流,尽量避免通过山脉、河流。

3. 面的选择

(1)工业区:应建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较为开阔的地区且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易造成水源污染的企业应建在城市河流的下游;易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易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建在居民区的下风向、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若是生产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等的厂,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2)农业区: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原则。例如,在山地或坡度较陡的地方,以发展生态林为主;在丘陵或坡度较缓的地方,以发展经济林为主;粮食作物和蔬菜生产,应安排在坡度平缓且最好有灌溉水源的地方;花卉等园艺业要安排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3)居民区:应建在地形平坦、靠近水源、向阳背风的地方。(注意考虑街道方位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注意考虑主要街道走向与盛行风的方向一致,以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注意远离污染源,居民区应建在污染企业的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4. 其他方面的应用,如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判断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会形成瀑布,河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四、高考链接

【例1】(2013年高考四川文科综合・地理卷)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7~8题。

7.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

8.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56米 B. 178米 C. 220米 D. 255米

【解题思路】本组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黄土高原是一个过渡带,从湿润半湿润向干旱半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森林应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山谷地区地势较低,水分条件较好。阴影部分为山谷,图中最高与最低处之间间隔了7条等高线,根据(n+1)d>H>(n-1)d计算可知高差应在180―240之间。

【答案】7.B 8.C

【例2】(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第2~3题。

2.(略)

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是集水线,即山谷位置,利用口诀“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判断山谷和山脊。山谷积水面积广则水源最丰富。b、c为山坡,d为山脊,水源条件差。

【答案】A

【例3】(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如图12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势较缓。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度采伐。完成59~61题。

59. 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E处低于F处

B. 图中 G处高于H处

C. 图中E处海拔高度大于300米

D. 由E处到F处地势逐渐上升

【解题思路】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能力。由等高线图推知等高距为25m,所以E>275m、F>325m、75m

【答案】A

60. 该区域遭遇较强降雨时,东侧的J处很快流下浑浊的径流,而西侧的G处则过一段时间才流下相对清澈的径流,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处所在的小流域

A. 岩性不同 B. 海拔高度不同

C. 坡度不同 D. 植被覆盖率不同

【解题思路】考查等高线图判读、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结合题干信息:“东部森林遭到过度砍伐”(植被破坏)、“较强降雨”(天气气候),结合丘陵地形坡度较缓(地势),该流域“浑浊的径流”即水土流失东西差异最有可能“植被覆盖率不同”。

【答案】D

61. 土地利用方式与地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列四处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是

A. E处 B. J处 C. K处 D. L处

【解题思路】考查等高线图判读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种植业适宜发展在平原、低缓丘陵地带。

【答案】B

五、跟踪训练

1.若下图为等高线图,a>b>c>d,甲、乙均在等高线闭合中,两地的地形最有可能的是

A.甲为洼地,乙为山丘 B.甲为山丘,乙为洼地

C.甲、乙均为洼 D.甲、乙均为山丘

2.据图,判断下列关于我国河湖叙述正确的是

A. a图所示河水流入湖泊

B. b图所示湖泊肯定为淡水湖

C. c图所示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D. d图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读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5题。

3. 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

A. ①河 B. ②河 C. ③ 河 D. ④湖

4. 图中虚线是居民点a和b,b和d之间公路选线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e和g B. e和f C. f和g D. f和h

5. 若a居民点遭受泥石流威胁,最佳逃生路线是

A.aK线 B.aL线 C.aM线 D. aN线

【答案】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考地理 图表系统 分析判读

图形化是地理教材改革的一大特色,在现行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中很多地理信息都是通过图表形式表达的。为了更好地在日常教学中指导提高学生读图析表能力,笔者对2009年~2013年安徽高考地理图表进行统计和总结。

一、高考地理图表系统的分类

1. 分类依据

本文根据地理图表结构的相似性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方法的相似性,按照现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给出的图表,以其表现形式和性质加以分类,共分5大类:地理分布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数据表格。

2. 图表系统构成分析

2009年~2013年安徽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共35组题,对应35组图表,平均每年7组题,对应7组图表,每组图表则由至少1幅地理图表组成。统计结果如下:

从安徽高考五年试题图标系统构成来看有以下特点:

(1)图表种类比较齐全,除地理景观图外其他类型图表均有出现。

2009年~2013年安徽五年高考地理试卷图表系统种类构成比较齐全,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数据表格均有出现。其中地理分布图在每年考试中均占较大比重,点状、线状、面状分布图均有出现,点状分布图占33%、线状分布图占53%、面状分布图占14%;地理统计图除了2010年外,其他年份均有较高出现频率,而且以坐标统计图为主,占到69%;地理示意图除2013年没有出现外,其他年份均有出现,但2010年出现较多;地理数据表格在2009年和2010年各出现过一次,其他年份没有出现;地理景观图没有在安徽五年高考中出现过。

(2)图表考察各有侧重,地理分布图和地理统计图是考察重点。

根据每年各类地理图表出现频率的高低统计发现,高考每年考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地理分布图和地理统计图出现频率最高。地理分布图在2009年~2013年高考安徽卷中出现频率每年都很高,每年均是考察重点内容,出现频率分别是28%、42%、42%、33%、57%,地理统计图在除2010年以外其他年份的高考安徽卷出现频率很高,也是每年必考查的内容,分别是42%、14%、42%、33%、42%。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理图表系统在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是绝对的重点,而且每种地理图表的读取技巧和方法均需要掌握。根据高考试卷分析可知,高考图表系统复习重点应放在地理分布图和地理统计图上。

二、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

1.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1)地理分布图的判读程序

①读图名:认真阅读,从中提取已知条件;②读图例:只有先阅读图例,才会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③定位置: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④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联系题设和所学知识要点提取答题所需信息。

(2)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技巧

① 判读图名图例:图名信息可能以文字信息标注于图的下方,还有可能在图中由具体的图例进行标识。图例是对地理事物的形象简化,是阅读地图的钥匙。这些符号表示的意义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

②区域定位:进行区域定位时应注意图中给出的经纬网与脑海中的关键经纬网进行对比,注意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根据典型自然要素特征及特殊地理事物进行定位。

③判读等值线:很多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在地图上是以等值线呈现的,等值线图是高考地理分布图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判读等值线的时候,一般要掌握“五读”,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疏密程度、读延伸方向、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的闭合。

2.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地理坐标图

①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判读程序:

读图名读图例读坐标读数据分析数据。

②地理坐标图判读技巧

直角坐标图:在读取直角坐标图中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时可以借助直尺、三角板画辅助线,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准确地读取对应的数值。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在判读时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方向画出三个箭头,然后读出箭头与三个坐标轴上的数值。平面正三角坐标图读取的三个坐标表示地理信息的数值之和为100%。

(2)地理结构图

①地理结构图的判读程序:

细读图通过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认识各个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在结构上的差异或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资料综合分析评价,提出相应对策。

②地理结构图判读技巧

圆形结构图:常见圆形结构图有扇形统计图和饼状统计图,在读图时首先看图例或者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哪些地理项目,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在大脑中呈现相关知识点,根据读图思考每一个图例或主要图例对应的地理项目比例大小的排序关系,从而得出统计图揭示反映的问题,并做出科学的评价。

柱状结构图:柱状图是采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柱表示地理数据大小的图形,它能直观表现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别。分析柱状结构图时要注意了解坐标柱的含义,特别出现左右纵坐标时要仔细观察、辨析、思考各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柱的高低进行分析,解释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读图析图能力是地理科目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日常教学和练习过程中要重视读图能力培养,重视对不同种类图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图表的判读方法,为进一步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玲. 高一地理教材图表系统的分析与应用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第3篇

太阳光照射地球,形成昼夜半球,结合经纬线的维系。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就形成不同的光照图形。在地球运动意义之中,它牵连的知识点很多,在对地方时、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等地球运动意义知识考查时,一般就以光照图作为题设条件来提供。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所以,提高判读光照图的能力,成为学好地球运动意义的关键。

光照图是复杂多变的。太阳光线照射方向和观察角度(也即制图方式)都是可以变化的。如果说要把所有能形成的光照图罗列出来分析记忆,是不可能的,也违背教学的目标。正确的方法与知识本身结合起来才是正途。林林总总的光照图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而“其宗”就是光照图的立体图。能对立体图的特点把握下来,也就能更轻松学好判读光照图了。立体光照图的特点,可以通过用其中八个位点来掌握。

一、确认“八点判读法”中各位点的位置及其意义

在立体光照图中(如图1),赤道圈和晨昏圈的6:00、12:00、18:00和0:00的位点,共六个位点把它们平分为四等分,各相邻位点经度相差90°。其中晨昏圈的0:00和12:00两位点在整个晨昏圈中纬度数是最高的,并与直射点纬度数互余。另外,还要注意两个重要的位点,一个是表明太阳光线来向的直射点。直射点的意义很重要,它与上述的六个位点有联系,可以相互判断;还有一个是观察点,即指光照图是从哪个角度来画制或在哪个角度观察立体得到平面图效果的方向点。如果在判读一幅平面光照图时,有意识地分析该图是从立体图中哪个观察点得出的效果,必能更全面和更正确地判读它了。当然,观察点并不是图中某个点,而是在我们读图时思维中要有存在这样的点。

二、通过“八点判读法”,立体图和平面图更能相互“翻译”

在判读平面图时,无论侧视图、俯视图和平展图,还是局部图或组合图,它们的图形特征,都能在立体图中找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注重立体图中的六个位点,及其与直射点的关系。(如图1中的ABCDEF和p点),并通过不同视角来注意它们的经纬线和晨昏线的变化。这样,自然而然地转化到平面图中了(如图2中的ABCDEF各位点)。

反之,在判读平面图时,找出八个点来,则自然也能将之转化到立体图之中,从而更正确地把图判读出来了。

三、“八点判读法”的用法

1.找准点,画光照图。

画光照图,一般要注意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和最高纬度点的纬度值,以及太阳光线的来向。

例如,请在图3中画出北京时间6月22日11:00时的太阳光照图。

在画此题的图时,先要确定晨昏线与赤道的两个交点的经度和北半球晨昏纬度最高点的经纬度,再连成晨昏线,画出太阳光线。其实,这里要确定的三个点,都是“八个点”之中的点。根据八个点的联系,只要确定出一个点,其它两个点就自然知道了。图就更容易画出来。

如图4,根据题中条件,求出12:00的经度,把在“八点”中位于赤道和北半球的位点找出来,再画出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就不易出差错了。

2.结合图形特征,利用“八点”正确解题。

只有把图形的特征找出来,才能正确地解答出问题,利用“八点判读法”更能抓住图形的特征。

例如,图5中A点(68°N,100°W)为晨昏圈纬度最高的一个点,O点为图中晨昏圈的中心,a为一条纬线。求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当看到这样的图时,一般认为,O点就是直射点了。但是,把晨线和昏线位置关系结合起来分析时,发现并不如此了。把这平面图“翻译”成立体图,利用“八点”来分析,就很容易将之解答了。

根据立体图(图6),①只要顺着或逆着太阳光线方向来观察光照图,都可以看到晨昏圈为圆形;而太阳光线可能直射南半球或北半球,这样就有四种情况了。②从观察点角度而言,昏线要在西侧,晨线要在东侧(结合图5),则只能是逆着太阳光线观察了。所以,图5中O点应该是观察点而不是直射点了。这样,排除顺光观察的两各可能情况。③结合图5中a纬线与晨线和昏线的两个交点位置,可知,a纬线为赤道。观察点在南半球,直射点就只能在北半球。也就只有这一种情况了。再根据A点的坐标求出直射点的坐标。

从这题可以利用晨昏圈与赤道的交点(6:00和18:00时点),晨昏圈最高纬度点。并要着重注意直射点与观察点的关系。多次讨论和排除多种干扰的可能情况,利用了八个点的联系和含有的条件。

3.熟悉八点,理解地球运动的时空性

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时,其实并不是很难掌握其运动规律和特点。但把太阳光线加入到地球运动之中,则难点就很多了,这就是地球运动意义知识学生学起来不容易的关键。近几年高考考查光照图都选很小范围的局部图来出题,提高了考生对空间想象要求。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第4篇

一、地理分布图的判读

在各种分布图中,比较常见的是以政区图为基础的包括地形、河流、矿产、城市、铁路等要素的综合地图,其他还有气候类型分布图、水系分布图、资源分布图、洋流分布图、工农业分布图等。地理分布图的判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地理位置,提取有效信息

首先,通过经纬网确定图示区域为哪个国家或地区。特别要注意典型的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经过的大洲、国家和地区。例如赤道经过非洲的中部、南美洲的北部,本初子午线经过欧洲西部和非洲的西北部。可以灵活地利用一些典型"参照点"进行空间定位,例如30°N的纬线与30°E的交点位于尼罗河入海口附近、与120°E的交点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与90°W的交点位于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附近。其次,根据图中国家 、海域、岛屿、湖泊、河流及地形区等地理事物的文字信息确定地理位置,如果没有给出地理事物的名称,可以根据其轮廓、形状去判断,例如,呈"十字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酷似"秦陵跪俑"的 陕西省,地理位置确定后就能够调用已学知识提取丰富的地理信息了。

2.熟悉并充分利用图例和注记迅速找到并提取有效信息

每一幅分布图一般要给出几个常用的和特殊的图例,图例和注记往往隐藏着大量的信息,因此,能准确利用图例和注记提取信息是读图的最基本要求。例如,可根据海拔高度的数值,推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可根据沙漠图例,推断图示区域的气候特征;可根据铁矿图例,推断图示区域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及发展方向;可根据河流图例,推断图示区域河流水文特征及开发方向;可根据城市图例,推断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当然,通过图例和注记获得的信息是否为有效信息,要充分结合题目要求,要避免出现答非所问。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图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一般有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等值线的"新面孔",例如反映雪期、人口潜力指数、干旱旬数的等值线。判读等值线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看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2)看疏密程度,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3)看走向,判断影响等值线走向的因素;(4)看弯曲,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例如高气压区的弯曲部分为高压脊,低气压区的弯曲部分为低压槽,易形成锋面,可进一步判断锋面类型及形成的天气状况; (5)看闭合,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6)看递变,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7)看特殊,关注等值线图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流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三、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根据地理数字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叫地理统计图,一般可绘制成柱状(或线状)、扇形(或饼形)、曲线(或折线)等。它直观而简洁地表现地理事物数量及其变化趋势。柱状图是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方柱表示地理数值大小及其变化的图,在此类图中,以横轴表示时间、地点或事物类别,以纵轴表示数量,根据柱的高度可以比较事物的数量变化。有的表示随时间而变化的。如各月降水柱状图;有表示空间变化的,如世界各洲人口总量比较图;有表示随时空变化和发展的,如各洲人口增长趋势图等。判读此类图的方法是:首先,看图名,了解横轴、纵轴表示的内容,认清图例。出现多个纵轴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其次,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第三,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轴表示内容和横轴表示内容的关系;第四,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折线统计图是在曲线统计图的基础上,以折线方式显示数据变化趋势的统计图。该统计图简化了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突出了各时间段内的数据变化,显得更加直观。折线统计图中的一些明显的转折点,常常因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成为解题的突破口。判读此类图的方法是:①读图名:通过图名了解统计图反映的内容。②读坐标、图例:通过坐标、图例了解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大小。特别是要看清纵坐标表示的单位数值,不能简单地以柱的高低等来比较大小。③读数据(大小、变化趋势):一要读读数据大小,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④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准确地把握事物联系发展的变化特征,思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寻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⑤图表(图图)转换: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能力。

四、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第5篇

一、高中地理课堂实施地图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图表等进行空间概念、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以及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达,所以,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表现在地图学习上,它是地理知识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和手段。地图中包含了许多隐性或显性的地理知识,很多地理特点与规律都可以通过地图观察与分析而得出。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应始终有地图相伴左右。地理课中的很多原理、事物等都占有大篇的叙述且重在理解,而一般的口头讲解又不利于学生的接受。所以,充分利用地图教学,可简化较难的知识,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静态转化为动态,以其高于文字的准确性、形象性、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高中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地图能力,能够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或地形剖面图进行判读,能够绘出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区等,同时,应熟练掌握各种示意图、等值线图、各自然要素、统计图标等,并能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地图教学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学习,掌握读图的正确方法和能力,培养观察力、注意力、思考力、记忆力和判断力等,同时展开地理知识的联想,拓展其思维方向,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地图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1.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地图使用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读图兴趣的激发。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需要将大量的图片插入多媒体课件,营造多姿多彩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提高其学习效率,引导其养成地图阅读、运用的好习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读图,培养其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例如:利用地图学习某个地方的经纬度、海拔、交通、气候、地形等,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同时将这种思维方法渗透于学生心中,便于其感知、理解并形成良好的应用习惯。

2.引导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地图一般都会涉及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因素,所以地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所给的图表特点,对其所属类别如原理图、景观图、分布图等进行判读,进而采取恰当的读图方法。

例如: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压线图和等温线图,需要关注等值线的疏密、弯曲程度等关键点。等高线图的判读,就需要从等高距的多少、山谷位置、山峰位置、山脊线和集水线等方面进行判断。阅读地图时,也应关注地图的名称、图例、重要地理界线等因素,以对地图的类型和地域范围等进行判定。同时,有针对性、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并进行积极思考与研究,以便对图像的内涵进行准确地理解,抓住地理特征与规律,获得正确的结论。

3.培养学生地图分析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阅读地图需要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高中地理课堂的地图教学,也是学生图表感知能力、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学生就可以独立进行一幅全新地图的判读,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以及地图表象经验的积累,地理思维能力的加强,其信息量会越来越丰富,其知识深度与广度都会得到拓展,其地图判读、分析及运用的综合能力也会随之而不断增强。

地图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学生从图中的显性信息挖掘、分析出隐性信息。比如,根据某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交通线路、河流以及资源等显性信息,可引导学生分析出此地的气候特点、人口分布或流动特点、植被和水文状况、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布局等隐性信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图教学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与概念性,很多知识都体现在各种图表之上,所以教师应合理充分地利用地图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积极思维的启发,清晰、准确地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积极引导学生读图、用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其识图、用图的能力,使其对地理知识与原理有良好的掌握,并能准确把握地理规律,增强地图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