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形测绘培训

地形测绘培训

地形测绘培训

地形测绘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高职 地形测量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39-03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自2012年举办以来,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测绘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岗位规范设置竞赛项目,及时反映市场和企业对测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为高职院校测绘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指明了方向。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根据该赛项的竞赛项目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折射出的“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高职“地形测量”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改革成绩考核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措施,达到“按需培养”高素质测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结合。

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简介

(一)赛项设计原则。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对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目标,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实际生产项目任务为载体,依托测绘技能竞赛引领我国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等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积极探索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坚持测绘地理信息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高职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体现竞赛项目的普适性、实用性,以及测绘新技术、新技能的应用。

(二)竞赛目的。检验学生现场分析与处理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及团队协作能力、职业教育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技能水平;检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和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的具备情况;通过竞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竞赛项目及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具体如下:

1.竞赛项目。高职组的测绘赛项自2012年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其竞赛项目见表1。

2.高职测绘赛项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由表1可知,“二等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一级导线测量”这三个来自实际生产项目、学生就业上岗的主要技能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认证考核项目分别举办了5届、5届、4届。而这三个项目即是分别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中的“三等、四等、等外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紧密联系的内容。高职“地形测量”课程中的“三等、四等、等外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分别为高职测绘赛项的“二等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一级导线测量”竞赛项目打下测量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实践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基础,因此,如果“地形测量”课程中的“三等、四等、等外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未能很好地学习、理解、掌握,是很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中取得佳绩的(甚至在本省省赛中都难以出线,不能够获得国赛参赛资格),也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测绘人才的需求。

二、技能大赛视阈下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形测量”是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是测绘核心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主干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小区域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具有绘制地形图及应用的技能,是学习后续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专业课程的入门课。我们通过多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发现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职业性不明确,忽略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能够根据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要求设置课程知识内容,从而培养出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地形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忽略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难以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

(二)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脱节。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理应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现行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大部分与市场需求脱节,理论性过强,过于注重原理的推导及结论的得出,忽视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工作岗位的实际不一致。因而导致比赛过程中,有的参赛学生面对新仪器操作不熟练,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成绩不理想。

(三)课程考核方法不够完善,不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现阶段高职“地形测量”课程的考核方法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一是考核内容不全面,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轻视或忽略实践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考核的现象;二是课程考核方法简单:多采用书面考试,很少采用动手操作等其他考核方式。期末成绩评定主要以一次期末书面成绩进行评定,严重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学生的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测绘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投入少,导致购买的测量教学仪器数量不足、质量差、更新慢,造成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效率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也使学生对测量作业单位普遍使用的新技术、新仪器的掌握只能停留在概念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技能大赛视阈下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自2012年高职组测绘赛项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针对该赛项折射出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加强课程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把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测绘人才作为高职工程测量专业的培养目标,而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工作主要是地形测量、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等。因此,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其岗位需求,明确“地形测量”课程教学目标的职业性为:加强课程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重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对接,帮助学生熟悉现代测绘仪器,掌握测量的基本理论、常规方法与操作技能,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小地区控制测量的外业测量与内业计算方法以及测绘与应用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的能力,具有合作默契、计划周详、处事沉着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从事土木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进行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及施工,从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

(二)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测量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为实现高职测绘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测量工程实际作业一线的需要,我们在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竞赛项目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企业专家参与以及毕业生反馈意见,针对“地形测量”课程的特点及专业的需求,结合测量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修订教学大纲,彻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并确定“地形测量”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为:面向职业岗位群,以应用为目的,以“高等职业技能应用必需”为教学核心,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对测量学传统知识和最新知识进行融合,紧跟时展,使课程内容结合测量工作实际,注重和实际应用技术水平的对接,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地形测量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独自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依据以上原则,我们确定了由“四个代表性测量任务和七个知识模块”组成的课程内容。四个代表性测量任务是:图根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地形图应用。七个知识模块是:模块一“地形测量基础知识”、模块二“水准测量”、模块三“角度测量”、模块四“距离测量”、模块五“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是图根导线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内容)”、模块六“高程控制测量(主要是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内容)”、模块七“数字化测图与应用(主要是全站仪数字化测图与地形图应用)”。优化后的课程内容,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适应高职测量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生产岗位技能的需要,具有鲜明的“产学结合”的特色。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果。我们改革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知识”考核中,注重课外作业和期末卷面考试:加强对学生课外作业的批改,并按照完成的质量进行等级评分;期末卷面考试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试卷,由于教考分离又有标准答案,这项措施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考核”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果和实训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实训成果质量占30%,实训考核占40%。(1)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组织纪律、实训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爱护仪器工具、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实训成果:主要反映在实训报告的质量上,包括外业记录手簿的格式是否规范、书写是否工整清晰、数据更改方法是否正确、数据计算是否正确,各项限差是否符合要求,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以及实训总结的撰写是否认真、深刻等。(3)实训考核:分为外业操作与内业计算两个部分。外业操作考核根据天气等客观因素采取灵活的方式。根据实训期间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各个项目的全面考核或单个项目的抽考,可以采取仪器操作和口头问答相结合的方式等。内业计算是根据实训内容,考核重点计算部分,以卷面形式进行。这样的课程考核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的效果。

(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地形测量实践是该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大量的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构造、性能及其使用方法,正确地使用测量仪器进行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而进一步掌握地形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要保证地形测量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其先决条件和有效保障就是拥有先进充足的仪器设备以及实效的实训场地。为此,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多年来加大对测量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购买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平台软件,如GPS、系列全站仪、数字化测图软件以及数量充足的多种常规仪器设备;同时,签有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广西第一、第二测绘院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对校内实训场地进行完善,重新制作、埋设控制点。这些仪器设备和实训基地,充分保障了“地形测量”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及效果。另外,还多方面实现多形式多维度的“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测绘生产任务的实施与管理、国家测绘技术规范及标准引入实践教学过程,将地形测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及时纳入实训内容中,营造贴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环境;聘请测绘行业的资深专家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组成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各种形式参与实习实训活动,实现教学目标规划上的产学结合;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实现互动式的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与生产单位签订长期稳定的产学合作协议,保证校外教学实训的稳定;寻找机会使学生直接参与生产任务,实现产学结合并改变学校实训仪器设备滞后于生产单位的现状。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视阈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多次参加全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充分表明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改革与创新是行之有效的,对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将工程测量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丽蓉,陈帅.以测绘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

[2]任文静.职业技能竞赛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J].四川水泥,2016(1)

[3]葛雨霞.浅论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12(7)

[4]王金玲,周无极.《地形测量》精品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

[5]李召旭.试论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Z120);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156);桂林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工程2013年立项项目(2013JG46);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建设项目(2014KGA10)

地形测绘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零部件测绘;实训

《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画图)和识读(看图)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工科高等院校很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看图和画图的本领,利用图样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以及指导生产工艺等。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零部件测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技能训练。通过零部件测绘的教学实践,可培养学生图示表达、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因此,零部件测绘实训的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呢?

一、测绘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一)根据学生和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

好的教学形式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零部件测绘实训的教学模式有多种类型,可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课时量多少以及现有模型的不同进行选择。如课时量比较少,可选择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同时进行,零件测绘所取的对象则来自于所要测绘的部件本身;如课时量充足,则可选择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分开进行,各选择自己的测绘对象,零件测绘中选择典型零件作为测绘对象绘制零件图,部件测绘属于第二次实践训练。

(二)典型零部件的选择

为了克服以往教学模式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测绘部件应采用生产实际中常用的含有多种机械零件的齿轮泵、一级齿轮减速箱等,而典型零件则可选择轴、端盖、叉架和箱体等四类。应尽可能使学生测绘到每种不同类的零件,每种零件的选取要考虑结构上具有代表性,复杂程度适中。如轴类零件应该有键槽、轴肩、螺纹、退刀槽、倒角和中心孔等典型结构;盘盖类零件应是扁平状回转体,具有螺孔、光孔等结构,且不应太复杂,用两个基本视图能表达清楚为宜,如端盖。

(三)制定实训大纲以及任务书

实训之前拟定好实训大纲,内容包括测绘实训内容、任务、课程进度安排以及考核方式,同时应给学生下发相配套的指导任务书。任务书里内容应包括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过程的分阶段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

二、测绘过程的具体实施

按照人才培养计划,我校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学生的《零部件测绘实训》时间为一周,时间安排在学生全部学完《机械制图》课程以后。学校有专门的制图教室,各类零件和部件模型种类齐全,测量工具等硬件设施完备,可根据学生人数多少、专业不同以及课时安排多少灵活选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测绘任务,在正式测绘之前需安排两个学时集中讲课,讲解测绘实训的内容安排及方法步骤。可以一个典型零件的测绘为实例,从了解零件结构功用到零件草图的完成,给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零件测绘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任务的实施更加明确。

在一周的实训时间内,可安排测绘内容为一台典型部件,如齿轮泵或机用虎钳。采用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同时进行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5-6名同学完成一个测绘对象。完成测绘部件的步骤是:(1)了解测绘对象;(2)拆卸部件;(3)绘制所有非标准零件草图;(4)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完成零件测绘的步骤是:(1)了解和分析测绘对象;(2)确定表达方案;(3)绘制零件草图;(4)根据零件草图绘制零件图。要求一组学生必须完成一张装配图和所有非标准零件图的绘制,每个学生至少独立完成一个零件的测绘任务。在实训期间,要求学生每天到实训教室,教师全程辅导。

三、测绘辅导过程中应该注意事项

(一)测量尺寸要准确

测量尺寸是零件测绘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尺寸测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零件的制造质量以及机械的装配和工作性能。因此,测量尺寸要谨慎,要注意教导学生测量工具的正确选用、测量基准的合理确定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等。如测量时,应根据对尺寸精度要求不同,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常用测量工具有钢直尺、内外卡钳等;精密量具有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等;专用量具如螺纹规和圆角规等,都要注意各种工具的测量精度和正确使用方法。

(二)如何确定零部件最佳表达方案

在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过程中,如何确定零部件的最佳表达方案是一个难点,它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画零件图时,在选择视图之前,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归类,判断是属于轴类、盘盖类、叉架类还是箱体类,然后进行形体分析和结构分析,了解零件的工作和加工情况。其次是主视图的选择。主视图选择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主视图与工作位置一致;主视图表示零件的加工位置;主视图应尽量多地反映零件的结构形状特征。主视图确定以后,对其表达未尽的部分,再选择其他视图予以完善表达。所选视图应具有独立存在意义及明确表达重点。根据零件复杂程度、结构特点和表达需求要,将各种表达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恰当重组,要求学生表达正确、完整。而装配图的表达方案与零件图有所区别。装配图的主视图选择应符合装配体的工作位置,尽可能反映部件的结构特征,能反映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装配线,以及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上。抓住装配主干线,一般画成剖视图。而其他视图则补充主视图尚未表达清楚的地方。

(三)尺寸标注的正确、完整、合理性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和装配图有所不同,学生在绘制图形时必须注意,在正确对零件进行测量以后,标注图样尺寸时必须遵循正确、完整、清晰、合理的原则。首先所标注尺寸必须为零件真实所测得的尺寸,其次需标注完整,能够反映出零件所有结构的定型和定位尺寸。标注尺寸要有合理性,如正确选择尺寸基准,避免注成封闭的尺寸链,按加工和测量要求标注尺寸,以及注意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标注。而在装配图的尺寸标注中,仅仅需要标注几类重要尺寸,如性能或规格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以及外形尺寸。

四、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为了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将考核结果分成三个部分,平时成绩20%+图面成绩50%+答辩成绩30%。平时成绩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情况、测绘进度和纪律表现为依据。图面成绩评改依据包括视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的准确度以及图面整洁度等。采用口头答辩形式则可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完成的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答辩,介绍所绘零件的结构、特点,以及表达方案的选用,尺寸标注和基准的确定等。而教师可针对每位同学不同的情况进行提问,如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如何确定?装配体的拆卸顺序是什么?零件图的尺寸基准是什么?组成装配体的零件之间连接关系如何等等。

通过零部件测绘实训,使学生既巩固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接触到实际零件,培养了学生的生产实践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进行仿造设备、设备维修以及技术革新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开展零部件测绘实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文位,《机械制图课程测绘教学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地形测绘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 必要性 质量管理 系统控制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要提高质量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配套规章制度,加强质量控制,规范作业程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一、测绘工作实施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近年全国测绘工程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重点测绘工程的质量合格率高达93.1%,不可否认,测绘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及开放程度的加深,测绘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严重,所以测绘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测绘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一)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三)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

1.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2.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3.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4.记录和标识。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

三、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

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二)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

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三)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四)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五)文件化质量体系要实施动态管理

测绘质量体系文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可操作性逐步增强,确保测绘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这就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测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文件规定不明确、规定与实际不符或文件未规定以及采取纠正措施而引起文件更改的情况,要按照文件规定的修改程序及时修改完善,使文件更加严格,达到质量体系运行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目的。文件修改程序要根据测绘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定合理,进行有效控制,便于文件的控制和修改的渠道畅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总之,测绘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的工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3S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行业的发展压力与日俱增。要提高测绘行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参考文献:

[1]赵向方.浅谈测绘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

地形测绘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形测量;高职;课程改革;一体化教

P217-4;G712

一、引言

地形测量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学生对测量的认识也是由本课程开始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测量的本质、原理和方法、测量仪器的操作。为控制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等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地形测量课程改革应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改革实现地形测量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地形测量基本技能、专业基本素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地形测量教学应该面对社会发展和各项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够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分析;设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践项目,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二、《地形测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建设

(一)建设思路

1.理论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工学结合、体现技术发展的前沿性”为原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够用为度,能够将“生产”和“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体现测绘技术的新发展、新知识。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岗位分析,本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核心技能:①基本测量仪器和方法的使用;②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内业;③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④地形图的绘制;⑤地形图的应用。

2.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应当更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坚持做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课程实训、仿真性综合实训。

(二)建设主要内容

1.教材改革

教材的选取应体现以下特点:①体现高职的教学特点,在内容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测绘基本技能的训练;②增加测绘学科发展趋势、新仪器及新方法介绍;③每个项目章节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为了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还应选用与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该教材能详细列出每个项目的实训目的、实训仪器设备、实训方法、实训步骤、实训要求等,并配有专门的实训记录表及成果整理表,此外,还针对实训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留有思考题,力求使实训项目与真实的生产项目相一致,有助于学生在校实训与社会岗位要求的紧密结合。对于以上教材的选取要求,在教学中可以试着自编教学讲义,做到因材施教。

2.课程内容改革

在广泛调研、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以及毕业生献计献策的基础上选取的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侧重技能培训、兼顾知识的连续性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课程内容体系,保证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选取的原则是:①以地形测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现真实的测量工作流程”;②以地形测量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引入工程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项目,引人测量规范、技术标准;③课程内容适度拓展,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以上内容的选取原则,体现了学习过程情境化,工作任务项目化。

3.教学模式改革

以往的 《地形测量》教学先理论、后实验、再实践。从时间上讲,这种方法衔接不好,往往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差不多了,再去实验或实习,效率不高,另外,有些内容

单纯在理论课上讲针对性不强,如水平角测量,如果把这部分内容和导线测量实践练习起来,则针对性很强,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目的明确。再如,关于中误差的理解,可以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测一个角度十几个测回或几十个测回,根据数据去计算,去理解,这样效果会比传统教学好很多。

4.测试和考核机制改革

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在平时测试中,多出一些个性化的试题,杜绝抄袭现象,在考核中,要改变考核模式,试题多出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内容,适当增加实践内容的权重。此外,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也是评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尺。

(三)建设中预计突破的难点

1.测绘项目的选取:如何更合理的选取测绘项目作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教学的主导,需要通过与企业、与毕业生的深入交流,课程团队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遵循“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原则,归纳出具有代表性、通用性较强的测绘项目。

2.知识点与项目的对接问题:限于课堂的学时数,项目不可能选的太多,但是这些项目中必须涵盖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如大比例尺测图项目包含坐标正算,坐标反算、水平角观测、竖直角观测、水准测量等重要内容。如果选择几个测绘项目,还会出现测绘项目涵盖相同内容的情况,因此要组织好项目与知识点对接的问题,既要做到项目全面包含知识点,又要做到相同知识的适度重复,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3.成效的评估:成效评估有两项内容,其一是考评学生的成绩,可以采用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客观标准;其二是等效性评估,即评定一体化教学与理论和实验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中,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 《地形测量》教学,等效性评估是重新审定三者的关系,理想的评估结果是:一体化教学 > 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三、结束语

《地形测量》课程改革是基于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在《地形测量》课程学习中站在主动位置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老师由始至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倒置,在既定的测绘项目之下,由实践引出理论,实践为主体,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最后,在教学形式上模糊了 “理论”与 “实践”,即实践和理论是一体的,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攀,王倩. 浅谈测绘工程专业《地形测量》精品课程的建设―以高职高专教学为例[J]. 矿山测量, 2012.

[2]刘艳,武广臣,李丽. 以项目为基础的高职《测量学》一体化教学改革[J]. 测绘科学, 2012.

地形测绘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0 引言

近年来,在住房制度的改革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作用下,房地产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在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房地产进行有效的测绘,以便提高房地产的质量安全。房地产测绘是专业测绘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调查和测量城镇房屋、其他使用地的位置、权属以及结构等方面的专业测绘。在测绘的过程中主要使用测绘仪器、测绘技术、测绘手段等,并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以及房地产的相关规范进行的测绘,最终通过数据、图片以及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在房地产中,进行有效的测绘可以加强对房地产的管理,促进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房地产测绘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要解决[1]。

1 房地产测绘的概况

1.1 房地产测绘的重要性

房地产测绘主要使用的是常规测绘技术,并根据房地产管理业务进行测绘的。房地产测绘所取得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房地产测绘具有权属、城镇规划以及财政等功能。房地产测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法律方面。房地产测绘需要经过检查验收的环节,主要由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对测绘成果的适用性以及准确性和面积测算的依据进行审核,确定无误之后方可确保房地产测绘的效果,并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能够有效的维护房产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体现在经济管理方面。房地产测绘需要提供大量的准确的图纸资料,以便确保准确的掌握城镇房屋以及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变化情况等,清楚了解公私占有的房产数量面积等,并建立产权产籍和产业的图形档案,通过这种方式来统计各种房屋的数量,以便有效的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为城镇财政以及税收等部门研究确定土地分类的等级和制定税收标准提供有效的依据。

另外,在城市规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作用。房地产测绘的成果具有广泛的特点,城市房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程度,城市规划建设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对城市建设全面的了解,包括城市建设的历史、现状、房屋的分布等情况。房地产测绘的成果在数量以及规格方面具有丰富性特点,通过分类、统计以及整理之后,可以得出较多的数据资料。

1.2 房地产测绘的特点

其一,房地产测绘的比例尺较大。房地产测绘通常是在城市和城镇内进行的,图上的内容较多,房地产测绘需要在图上准确的标注,需要具备较大的比例尺。

其二,测绘的时候需要及时的进行补测和c测等。城市建设需要及时的对房屋以及土地进行补测,当房屋和用地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进行修测,针对没有发生权属变化的土地和房屋需要及时的变更测绘方式,以便有效的确保房地产测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其三,房地产测绘的内容不同于地形测量的内容。地形测量通常是对地表的地貌以及平面位置进行测量,地形测量对测量的对象和区域具有一定的要求,对高程的要求更高。而房地产测绘主要是针对房屋和土地要素进行测量,对高程没有要求。房地产图形主要是表示房地产要素的空间位置、属性等内容。

2 房地产测绘中存在的问题

2.1 房地产测绘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房地产相关测绘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没有进行专业的素养培训。另外,大多数测绘人员没有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仍然沿用传统的测绘方式,对新技术的应用不够深入,对现今的测绘仪器以及设备的操作流程不够熟练。有的地区房地产测绘仍然使用手工测量,严重影响测绘技术的更新和完善,从而导致测量数据不够准确,测绘质量不够高。

2.2 房地产测绘法制建设不够健全

我国房地产测绘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各地的房地产测绘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够平衡,难以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操作性不够强,没有落实到实处。针对房地产测绘的相关权责不够明确,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用性不强。因此,在房地产测绘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给房地产测绘的发展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

2.3 房地产测绘部门独立作业,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大多数房地产测绘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导致相关信息的阻塞,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针对测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解决,从而导致同一个房屋具有多种测绘结果,给监管部门带来了较多的麻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房地产测绘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3 房地产测绘的优化措施

3.1 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专业培训

房地产测绘人员主要包括外业测绘人员、内部计算人员、资源整理人员、产品检验人员等,这些人员均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够正式上岗。要求测绘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同时,需要定期对测绘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巩固原有的专业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先进的测绘仪器和设备。在培训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例如房地产测绘的法律法规、房地产测量的规范、房地产测绘质量的检验方式以及质量管理法规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