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论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论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论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范文第1篇

融资即一个公司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根据啄食理论,公司选择融资顺序为: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其原因在于对财务信号和信息不对称的考虑。有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以股权融资为主,其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留存收益——负债融资,与“啄食理论”相悖。纵观公司现金持有与负债融资关系的文献资料,大多是针对经济发达国家进行的研究,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负债融资是影响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笔者将从负债结构(分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占负债比重)、负债比重(负债占资产的比重)和债务来源三个方面分析负债融资对泛农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主要包括:

假设1:在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负债水平负相关。Jensen M(1986)研究得出,随着负债比重(水平)的提高,公司持有流动资产的成本也将持续上升,因而公司为了减少资产成本而持有较少的流动资产,自然也会减少流动资产中的现金持有量。基于理论,在负债比重(水平)低而导致外部监督较弱的情况下,经理人可能趁机持有较多的现金(Opler T 等,1999)。因此,笔者提出,在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随负债比重(水平)的提高而不断降低。

假设2:在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流动负债比重正相关;与非流动负债比重负相关。按负债期限的长短不同,负债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有文章指出,公司的流动负债比重越高,公司就越不易得到外部债务融资,因此公司可能需要持有越多的现金以备当务之需。当然流动负债中有部分由于商业信用而形成的短期债务,没有债务成本,财务风险较低,例如: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而笔者注意到这部分债务在泛农业上市公司中占流动负债的比重较低,在此不进行特别处理。由于流动负债近期(一年之内或一个营业周期之内)必须偿还本金、支付利息,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而,公司的流动负债比重越高,其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为了避免高的财务风险,公司可能会持有更多的现金以解决近期财务危机(杨兴全和孙杰,2007);非流动负债的偿还期限较长(一年以上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近期不会形成较大的财务危机,公司面临的到期效应问题也较轻,因此公司不会持有大量的现金,基于以上观点,笔者提出本假设。公司债务主要来源于商业信用、银行借款、公司内部信用(例如应付职工薪酬)和公司借款。仔细阅读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笔者发现,泛农业上市公司债务的主要来源是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因此笔者又考察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并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3:公司银行债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假设4:公司商业信用的比例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问题会导致较高的间接融资成本和外部融资限制(武晓玲等,2007)。从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的所有制来看,大部分属于国有公司。这种国有性质和国有银行之间的“约束”很难起到“硬”限制作用。因此,国有公司发生财务困境时,较容易向(或再次向)国有银行谈判,取得资金。基于上述我国金融市场的特征,笔者提出假设3,即公司的银行债务水平越高,其持有的现金量就可能越少。商业信用指公司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公司常见的信贷关系。商业信用属于流动负债,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公司的商业信用水平越高,关于公司质量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就越高,公司获得外部债务融资的难度就越大,自然成本就越高,因而公司会持有更多的现金,以满足以后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钟田丽等,2006)。因此,笔者提出假设4,即商业信用比例越高,公司就持有更多的现金量。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笔者用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中的泛农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检验公司负债水平、流动负债比率、非流动负债比率、银行债务比例、商业信用比例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本文通过筛选,并剔除了泛农业上市公司中营业范围与泛农业无关的的公司,最终取得29家上市公司、87个样本。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中信建投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等数据库。笔者将利用统计分析常用软件(SPSS、Excel)等工具,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变量定义 笔者仔细研究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后,采用了一批较成熟及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经济指标,具体见表1。

上述五个模型中, Cash表示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因变量);?茁i表示待估回归常数,?准ji表示待估偏回归系数,?着i表示随机误差,其他变量名见表1。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示了29家泛农业上市公司2006年~2008年现金持有水平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中可知:(1)泛农业上市公司这三年现金持有水平的平均值0.1492、0.1712、0.1691;(2)这三年现金持有水平不一致,2007年水平最高;(3)同年度,各泛农业上市公司间的现金持有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2008年,最低水平为0.0191,最高达到0.5911,相差幅度较大。从表3可知,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总负债水平均值为47%左右,此水平与经验标准值(50%)比较相近,说明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比较适中,偿债能力比较好;流动负债比重均值为90%左右,说明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的负债中绝大部分是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比重均值不足10%;银行债务比例均值为49%左右,商业信用比例为21%左右,说明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在举债中,主要对象是银行。

(二)初步回归分析 如表4所示,以现金持有水平(CASH)为被解释变量的初步回归分析结果:(1)总负债水平(L)与CASH负相关,但并不显著;(2)流动负债比重(CL)与CASH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3)非流动负债比重(LL)与CASH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4)银行债务比例(LB)与CASH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5)商业信用比例(LAP)与CASH在5%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另外,表中还呈现了可能影响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其他因素与CASH之间的相关关系。(1)在模型1与模型5中,现金股利(DIV)哑变量与CASH负相关,在其他模型中却与CASH正相关,但极不显著;(2)在模型1至模型5中,其他流动资产(OCA)与CASH负相关,但在模型1和模型4中,极不显著;(3)在模型1到模型5中,投资机会(MBR)与CASH负相关,但极不显著;(4)在模型1至模型5中,现金流量(CFLOW)与CASH负相关,但极不显著;(5)在模型1至模型5上,公司规模(SIZE)与CASH负相关,但极不显著。

(三)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分析 表5列示了设计矩阵X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诊断结果:在各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的最大值为1.491,矩阵特征根的条件指数最小为113.76,由此可知自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均小于10,而矩阵特征根的条件指数均大于100。这说明从模型1至模型5设计矩阵X均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为了克服多重共线性对研究结论的影响,笔者对前面所用的五个模型进行了改造,将其中的非负债融资解释变量,包括现金股利(DIV)、其他流动资产(OCA)、投资机会(MBR)、现金流量(CFLOW)、公司规模(SIZE),全部从模型中剔除掉,作了进一步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6:

如表6所示:(1)总负债水平(L)与CASH在5%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2)流动负债比重(CL)与CASH在5%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3)非流动负债比重(LL)与CASH在5%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4)银行债务比例(LB)与CASH在1%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5)商业信用比例(LAP)与CASH在5%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

上述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论断结果,如表7所示:(1)五个模型的VIF值均为1.0,小于10;(2)条件指数最大的为13.39,远远小于100。因此,笔者认为剔除了非负债融资变量后,回归分析结果可能更为可靠。

四、研究结论

(一)总负债水平(L)与CASH在5%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 这符合理论,即在低负债水平导致较低的外部监督背景下,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经理人员会持有较高的现金量。

(二)流动负债比重(CL)与CASH在5%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非流动负债比重(LL)与CASH在5%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 在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中,流动负债水平越高,公司就越难获得外部融资,因而持有更多的现金;非流动负债的期限较长,公司面临的到期效应问题也较轻,公司持有的现金也就越少。

(三)银行债务比例(LB)与CASH在1%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商业信用比例(LAP)与CASH在5%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 该结论符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及理论,也与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所有制类型有较大的关系。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大部分属于国有公司,这种国有性质和国有银行之间的“约束”很难起到“硬”限制作用。因此,国有公司发生财务困境时,较容易向(或再次向)国有银行谈判,取得资金,符合笔者假设。

基于这部分实证分析 ,得到结论:在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中,低的外部监督条件下,公司经理人员会持有较高现金量;国有性质的公司较容易向(或再次向)国有银行取得资金;公司负债几乎都是流动负债,说明公司偿债的压力较大;公司取得债务融资首选银行借款,其次是商业信用,这说明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而出现的“啄食顺序”在我国泛农业上市公司无法得到验证。

论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对称安排免疫资产负债管理

一、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商业银行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Asset-liabilitymanagement)[1]重大历变过程。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多种管理模型,其中不仅有效率前沿模拟、久期匹配(或称免疫)、现金流量匹配等单一目标模型,还有动态财务分析模型、随机规划与随机控制、多重限制决策模型等多重目标模型。这些模型都从资产负债合理安排的角度对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指导建议,但很少涉及现有资产负债非对称安排的风险评价;如何对资产负债结构非对称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损失的数量和症结所在,对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达到合理经营目标会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面临非对称的风险

资产负债管理重要目标是在股东、金融管制等条件约束下,使利差最大或利差波动幅度最小,从而保持利差高水平的稳定,以便更好的实现最大化收益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银行管理者一方面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即运用利率敏感性、期限结构、VAR分析等理论作为依据,适当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减少或避免损失;另一方面是运用金融市场上金融期货、期权、利率调换等保值工具,弥补资产负债不合理安排的损失。银行在对资产负债调整过程中,出现结构不对称是不可避免的,由此而产生的风险成为了困扰商业银行的难题,也是商业银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从资产与负债的结构来看,可以将不对称划分为期限不对称和规模不对称两种形式,而且这两种情况还经常相伴而生。期限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与负债的寿命或距到期日(重新订价日)的实际时间不一致,规模不对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资产与负债比例安排不合理。无论是期限不对称还是规模不对称都会使得商业银行极大的风险之中,本文从期限不对称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的风险,从而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安排给出较为合理的指导意见。

三、非对称风险分析模型建立

1.模型中主要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适用范围

(1)模型中主要参数的确定。期限:模型中期限的确定利用了“持续期”的基本概念,模型中用D来表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持续期是指一种有价证券的寿命或距到期日(重新订价日)的实际时间,是衡量利率风险的指标,即金融资产的现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反映。②持续期中体现了净值的观念,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机构,业务中包含了一系列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构成了银行的负债和资产,银行的净值为某资产现值与负债现值之差。③持续期直接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程度,同时包括了价格风险和再投资风险。④许多专家主张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不应以资产负债的到期日作尺度,而应以资产而负债的期限作为标准。

数量:在期限确定之后,资产与负债的期限会出现一定差额,期限短的负债(资产)将对期限长的资产(负债)产生影响,期限短的负债到期后需要长期限的资产来保证支付,因此对期限长的资产产生收益潜在损失,由此模型中风险资产的数量主要由负债数量期限组合与单项资产期限对比关系来确定。

C(风险资产数量)=(约束条件:单项资产期限Cdi<组合负债期限)

风险系数:与数量确定一样,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出现差额后,期限短的负债(资产)将对期限长的资产(负债)收益产生影响,短期内到期的负债项目需要动用长期资本项目保证支付,因此对期限长的资产产生潜在收益损失(应该收入而不能收入的损失),损失的系数为C涉及资本的组合利率,用RATE表示。

(2)模型的适用范围。在资产负债期限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负债先于资产到期,需要用其他资产或提前变现资产的方法来弥补资金缺口需要,因此出现资产不能得到全部收益而产生的潜在损失。

2.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上述参数分析,确定如下模型公式:

其中(1)

表1模型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3.关键指标值的计算方法

资产、负债的持续期的计算

其中分别为第i项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权重和持续期

其中分别为第j项资产在总负债中的权重和持续期

组合利率的计算

其中分别为第i项资产在目标总资产中权重和利率。

四、非对称风险分析模型验证

表22004年12月31日xx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单位:百万元)

资产负债非流动性分析:资产项目中9、10、11、12项是基本不具有流动性的,负债项目中9、10、11项是不具有流动性的。

资产负债高度流动性分析:资产项目中1、2、3、4、5项都具有非常强的流动性,第7、8项具有中等流动性,第6项(贷款)具有较差的流动性。负债项目中2、3、4、5、6、8项具有较强的流动性,1、7具有较差的流动性。

资产负债抵补分析:

流动资产项目:1+2+3+4+5+7+8=4931(百万)

流动负债项目:2+3+4+5+6+8=3437(百万)

流动资产项目-流动与负债项目=1494(百万)(2)

从上表来看贷款占总资产的54%,长期投资占总资产的24.5%;存款占负债的82%,同业及金融机构占比8.4%。由于长期投资流动性非常差,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存贷款管理。这家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存期比例如表2所示。

由于(2)式中差额与负债中活期存款基本一致,因此在进行风险分析时不考虑活期存款对贷款资产的影响。

计算模型中的关键指标值:

(3)

(4)

按照模型中组合利率的确定原则,贷款资产项目一年、三年期持续期限均小于负债组合持续期,因此在利率确定时不考虑此两项资产,因此组合利率仅涉及五年、十年期贷款资产,结果为:

风险资产组合利率(5)

风险资产数量(6)

根据公式(1)百万元

表32004年12月31日年末存贷款及长期负债结构表(单位:百万元)

结论分析: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由于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期限安排不合理,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巨大的潜在损失;上述模型中因期限安排不合理而造成的潜在损失约占利息收入的13.75%(如果商业银行得到全部贷款收益为4038百万元),对于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60%~80%的商业银行来说,损失近六分之一利息收入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可能将商业银行置于亏损的边缘。工商银行2005年利息收入达到约1300亿元,利润为约330亿元;如果按照损失五分之一利息收入测度,盈利状况将大打折扣。

五、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风险免疫策略

以上模型仅仅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对称的损失分析,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还要面临利率变化而产生的资产负债净值变化的损失;因此资产负债的风险免疫策略还应该重点考虑期限限不对称潜在损失和利率变动资产负债市值的损失两个方面。

商业银行为规避上述两项风险,可以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期限结构最大限度的合理配比,尽量减少结构安排导致不对称损失和市值变动损失的可能性。同时商业银行要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创新,稳定负债资金来源和期限来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以将短期存款用于发放中长期贷款的“短存长贷”现象比较普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现象非常严重;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具有被动负债比例高、主动负债比例较低、短期负债占比过高、中长期负债占比较低等特点;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特点,商业银行要从自身负债业务特点出发,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借鉴国外创新成果,积极地开发新型金融产品。通过吸引新的客户群体、拓展业务领域、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手段,资本业务创新、存款证券化、利率浮动型存款、个人理财产品开发工具创新,保持负债业务的相对稳定性,避免资本市场、利率市场化、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诸多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约翰·马歇尔[美]:金融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黄宪陈春艳赵伟: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模型的新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6,3:79~83

[3]娄祖勤: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资产风险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程乐砚刘胜会: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论自律性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及组合优化模型[J].科技与管理,2004,1:69~71

论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负债融资;治理效应;交通运输业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6803

1引言

公司治理有效性与公司融资结构密不可分。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负债融资可以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债务融资具有重要的治理效应。首先,负债融资可以有效发挥监督约束作用,抑制经理的非效率投资;其次,负债融资也是一种担保机制,可以使公司管理人员更投入地工作,更谨慎地进行投资决策;再次,负债对经理人员形成一种压力,如果经营失败,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经理人员会丧失企业的控制权;最后,负债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企业价值信息能通过负债体现。

对于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但研究方法各异,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为此,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的基础上,利用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数据,对负债融资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2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

2.1.1负债融资的激励约束效应

Jensen和Meckling(1976)、Grossman和Hart(1982)、Diamond(1989)、Hirshleifer和Thako(1989)、Harris和Raviv(1990)、Stulz(1990)从激励的角度解释了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

Meckling和Jensen建立了成本模型,他们认为因为经理人并没有完全掌握企业的所有权,于是股东和经理人就会有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会导致成本的产生。

Jensen(1986)进一步指出由于企业要用现金来偿还到期债务,所以债务会使得经理能控制的现金流减少,另外,债权人的监督也能降低成本。

Diamond(1989)认为好的声誉能降低成本,所以为了避免丧失声誉而带来的成本增加,声誉好的企业就会选择投资一些安全的项目。

Hart(1982)和Grossman认为负债作为一种担保机制,能够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做出对的决策,从而使得成本降低。

Hirshleifer和Thako(1989)也认为经理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也会选择投资一些相对安全的项目。

Stulz(1990)也认为债务的存在可以产生硬的约束,限制经理人能够控制的资源,抑制经理人过度投资、缓和股东和经理人的矛盾。

2.1.2负债融资与控制权竞争

Harris和Raviv(1988)、Harris和Raviv(1988)、Aghion和Bolton(1992)、Dewatripont和Tirole(1994)等从控制权角度解释了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

Harris和Raviv(1988)考察了投票权的经理控制。他们认为,负债水平的提高可能会导致经理人取得更多的委托投票权,经历的股权比例也会增加,那么尽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Stulz(1988)也认为负债水平对经理人的投票权有影响,从而对公司控制权竞争产生影响。Israel(1991)则认为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同时出现在一个收购行为中,收购企业的股东利益会随着债务比例的提高而减少,那么一旦发生兼并,目标企业股东的收益就越高。最优的负债水平就取决于债务提高目标企业股东收益与债务减少收购企业股东收益而导致的兼并可能性的减少之间的权衡。

Dewatripont和Tirole(1994)指出外部人拥有一定的控制权对经理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当外部人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他们就会提供一些对企业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控制决策。

Aghion和Bolton(1992)认为当企业破产时,股权能顺利地从股东转到债权人手上,说明此时的负债水平是最优的负债比例。债权人拥有控制权对经理人而言是不利的,他会是经理人存在失去职位的危险,所以债务对经理人的行为有很好的约束作用。

2.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负债融资治理效应的研究主要是考察西方经典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在我国,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并不一致,有一小部分学者认为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负债融资具有治理效应,而另一大部分学者认不存在治理效应,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当负债融资在一定水平上时是有治理效应的。

汪辉(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负债具有治理效应,能够使企业价值提高;于东智(200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负债不具备治理效应;徐向艺(2006)的实证研究表明负债融资与治理效应存在明显的的二次关系,当负债低于某一水平时会导致公司绩效增加,此后则会导致公司绩效的降低;李世辉、雷新途(2008)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负责能降低显性的成本,而对隐性成本却不存在影响;胡援成(200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负债融资在我国不存在治理效应,但增强对预算的约束能降低成本;马君潞(2008)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治理效应取决于其他治理变量和公司性质,同时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债务治理正在逐渐优化;储成兵(2010)的研究则得出在不同的负责区间下负债比例和公司绩效的关系是不同的;田侃(2010)通过实证研究得发现虽然负债融资不能是成本降低,但对抑制大股东剥夺小股东很有效。龙建辉(2012)认为,银行负债和非银行负债的治理治理效应是不一样的,非银行负债会导致成本降低,而银行负债则会导致成本增加,这种差异是因为产权性质不同。

因为中国的制度背景特殊,近年来有一些中国学者开始考虑制度背景变量,如金融发展、市场化进程以及政治联系对负债治理的影响如:唐松(2009)通过实证发现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负债融资与公司的价值是正相关的关系;罗正英(2010)发现市场化程度对发挥银行债务的功能有显著影响。

2.3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论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负债融资治理效应方面的研究很多,但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结论也不一致。国外学者的研究是基于西方发达资本市场,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我国不一致。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模式与西方有很大不同。最根本的是,我国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所有制机构,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因此,需要从我国实情出发,在借鉴国外成熟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债务融资治理理论,以期指导公司治理实践。

3实证研究

3.1研究设计

3.1.1研究假设

(1)负债期限结构对成本的影响。

负债融资的成本理论认为,负债融资可以减少经理满足个人私利而造成浪费,以及不努力工作所造成的成本。负债融资中的短期负债融资可以减少经理人掌控的自由现金流,降低经理谋求私利造成的成本。然而,我国交通运输业企业特殊性,例如,债权主体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小,还没有完善的破产机制,对经理人员股权激励不足等。因此,负债融资的成本效应可能失效,即短期债务与经理人谋求私利造成的成本不一定存在负相关关系。另外,企业的经营者受到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约束,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短期负债需要在短期偿还,出于偿还短期负债的紧迫性,经理人决策失误的风险要大于长期负债。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短期负债与经理人谋求私利造成的成本正相关,并且短期负债比长期负债对成本的影响更显著。

(2)负债来源结构的治理效应。

一般来说,企业的负债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即银行借款、商业信用与企业债券。负债融资的最主要来源是银行借款,银行借款的金额较大、期限长,另外,债权人是专业的借贷机构。银行拥有较多的内部信息,便于对融资企业进行监督评价,对债权人形成较强的约束力。与银行信贷相比,债券融资的债权人比较分散、债权规模小,另外,债权人获得的信息较少,加上能力有限,经验有限,很难对企业实现较强的监督。所以债券融梓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远不足银行贷款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商业信用具有短期负债的特点,能缓和经理人与股东的矛盾,降低经理人的决策失误。但是,商业信用具有融资规模小、使用方向不确定的特点,债务人受到债权人的约束力也不够。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银行贷款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债券融资,商业信用对成本的影响最小。

3.1.2样本选取

本文以2010年至2014年中国沪市和深市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消除了异常样本数据。研究样本排除发行B股与H股的上市公司,仅限于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剔除ST与PT类上市公司样本,避免这类公司财务数据异常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有效样本共387个。本文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数据的分析处理软件为Excel2013和eviews7.0软件。

3.1.3变量设置

表1变量定义

变量名称变量代码计算方式因变量管理费用率COST管理费用/年末总资产自变量长期负债率LFZ长期负债账面价值/资产总额短期负债率SFZ短期负债账面价值/资产总额银行借款

融资比率LOAN(长期借款+短期借款)/资产总额债券融资比率ZQRZ应付债券/资产总额商业信用

融资比率SYXY(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

/资产总额控制

变量公司规模

变量SIZE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大股东占总股

本的比例HLD公司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1)因变量:成本(cost)。指股权成本,本文采用管理费用率表示。

(2)自变量:负债融资结构指标。

短期负债率(SFZ)=短期负债账面价值/资产总额

长期负债率(LFZ)=长期负债账面价值/资产总额

商业信用融资比率(SYXY)=(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资产总额

银行借款融资比率(LOAN)=(长期借款+短期借款)/资产总额

债券融资比率(ZQRZ)=应付债券/资产总额

(3)控制变量的选择。

①公司规模变量(SIZE):以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

②大股东占总股本的比例(HLD):用公司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来表示。

3.1.4回归模型

为了检验假设1和假设2,建立以下待检验回归方程:

cost=α1+β1sfz+β2lfz+β3lnsize+β4hld+u1(1)

cost=α1+β1syxy+β2loan+β3zqrz+β4lnsize+β5hld+u2(2)

3.2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在34%左右,相对于近十年来的44%左右更低,这也符合了上文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整体较低的描述。流动负债比例的平均值为17.6%,源于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周期长的特点,这一比例较为合理。资产负债率低也说明了其融资的股权偏好,对于负债融资的忽视有碍于治理效应作用的有效发挥。而银行借款融资比率,商业信用融资比率和债券融资比率的均值分别是19.2%,7.8%,4.5%。银行借款融资比率的均值明显高于商业信用融资比率和债券融资比率,这说明交通运输也偏向向银行借款。

3.3回归结果及分析

根据表3,短期负债、长期负债与成本的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0560,-0.0703;显著性水平分别是0,0.0710,t值分别是4.5594,-1.8105。短期负债与成本成正相关,即短期负债越多成本越多;长期负债与成本成负相关,这与假设1相符。短期负债的p值小于长期负债,这说明短期负债比长期负债对成本的影响更显著,这也与假设1相符。

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与成本的关系是正相关,而债券融资与成本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中商业信用对成本的影响最大,而银行贷款最小,这与假设2不符。

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与成本的系数分别是-0.0162,-0.0070。股权集中度的相关系数为负,这说明了当股权过于集中时,会出现投资过度,减少自由现金流,导致股权的成本降低,而且会损害债券人的利益,这反而导致债权成本的增加,所以总的来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大。而公司扩大规模时,不但会导致成本明显降低、自由现金流,减少同时导致公司绩效提高,实现规模效益。因此,上市公司的规模大,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借贷优势,同时也可通过银行监督来加强对公司内部的治理。

4政策建议

从政策选择角度,首先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上市公司的破产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依据,努力使破产退出机制对经营者形成硬约束,充分发挥出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其次,银行作为最大的债权人要充分应用获得的内部信息对融资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为此,应加快完善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使得负债融资能充分发挥治理效应。具体来说,发行债券的方式要改变,信用评价的制度也要及时改进,加强对债券投资者的培养,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挥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要重视债务融资,认识到他是一种融资方式,把融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要优化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债券融资三者之间的融资比例,控制好长期负债比例和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充分发挥治理效应,提高公司绩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债券融资,这不仅能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债务融资结构,而且能降低成本,使公司治理效应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0,(5):5966.

[2]朱清海.企业负债融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04,(23):117119.

[3]王满四.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考虑环境因素[J].证券市场导报,2005,(5):7177.

[4]李桂芝.负债融资发挥治理效应的条件与对策[J].科技和产业,2007,(7):5961.

[5]黄讷新.关于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6163.

[6]戴钰.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762.

[7]彭飞.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1113.

[8]陈馨.浅析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2,(4):5556.

[9]钟海燕.公司治理作用机制下的债权治理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11):6063.

论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范文第4篇

一、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理论脉络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以及为商业银行比例管理提供了量化标准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协议。

在商业银行产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其资本来源主要是存款,而资金运用比较单一,主要对企业发放贷款,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主要在资产方面,通过对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经营目标,由此形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960年以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流通的发展,要求银行提供大量的贷款资金,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升加剧了这一要求;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实施的各种法规和限制,使商业银行通过利率竞争来扩大吸引存款资金越来越困难。面对这种变化,商业银行寻求从非存款渠道即从货币市场引进资金,从而产生了多种新的融资方式。银行交替地使用这些融资方式可以从国内、国外,民间和官方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解决资金需求的灵活性,缓和流动性方面的各种压力。由此,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资产管理理论过于偏重流动性和安全性,在一定条件下以牺牲盈利行为代价,不利于鼓励银行积极进取,促进经济增长。负债管理理论能够较好地解决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鼓励银行家发挥进取精神,但它依赖于外部条件,隐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银行开始认识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把银行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相结合,既概括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优点和长处,又克服了各自的弊端。该理论以资产负债表各种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尽力达到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均衡统一。所谓对称原则,强调资产与负债之间数量期限、利率的对称,要求银行以此为要求不断调整其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以谋求经营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国外商业银行为了达到经营目的,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金汇集法、资产分配法、差额管理法、比例管理法。

1987年12月10日,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巴塞尔召集12个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专门讨论加强经营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的监管问题。会议通过了“巴塞尔建议”即如何衡量和确定国际银行的资本标准和资本适度比率。巴塞尔协议确定了资本的组成以及资本与资产比例、计算方法和标准比例。协议将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补充资本两档。核心资本由银行的股本和公开的储备构成,股本包括银行发行和实收缴足的普通股和永久性优先股;公开储备指银行公布的税后留成收益。补充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混合债务资本证券以及附属定期债务构成,另外,商誉不能作为核心资本组成部分,且对从事银行活动但并未纳入该家银行系统的附属机构的投资也不能视为银行的资本。协议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和银行“表外”业务进行风险加权计算。风险加权计算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五种不同的加权数,即0%、10%、20%、50%、100%,风险越大,加权数就愈高。在此基础上,巴塞尔协议签字国的银行必须保持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至少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至少为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在1992年,签字国应完全达到上述标准。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对该协议的准则制定了有关规定,以风险权数衡量资产信贷风险,以用资本充足率加强约束。这不仅使各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督更为具体和严格,而且把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如何尽快地向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过渡,是我国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1)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水平,但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拨入的信贷基金当初就不是按比例拨入的,而且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资本金没有得到相应补充,因而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极低,远远低于8%的水平。(2)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贷规模盲目扩张,信贷收支靠拆借和占用汇差来平衡,导致存贷倒挂、超负荷运行严重,与商业银行存贷比例要求相差甚远。(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流动性负债长期资产化十分严重,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比例失衡,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靠借款来维持其流动性需要。(4)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银行资产的80%以上都是信贷资产,且短期资产长期化十分突出,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和多样性要求。(5)资产质量低,安全性差。逾期贷款和“两呆”贷款比例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比例的标准,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上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看,首先是自我积累机制缺失。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分配是金额上缴和少量留利,没有建立起随资产增长而补充自有资金的积累机制,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信贷资金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充,从而影响了自身的资金实力,这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资金运营的约束机制。存贷不讲来源,期限不讲对称,盲目扩张信贷,争规模上项目,不管期限长短和风险收益,这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存量板结,超负荷运行的根本原因。再次是缺乏经营风险消化机制。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经营风险,提取比例过低,且未能真正消化资产坏账,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有增无减。(2)从国家宏观金融运作看,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金融调控采取刚性办法且松紧无常,使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缺乏主动性,在调控中处于被动状态,从而给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带来巨大的负效应。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在资产的流动性方面缺乏必要的第二准备金,如短期证券投资,短期拆放,短期票据贴现等。而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采取规模控制办法,调控时紧时松:松时敞口供应,国有商业银行千方百计扩张规模,行成许多无效贷款;紧时“一刀切”,国有商业银行只得牺牲好的企业压缩贷款规模,这使得好的差的企业都不能搞活。中央银行这种刚性控制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每况愈下。(3)从社会经济环境看,主要是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企业经营机制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约,政府直接干扰金融,企业吃信贷资金的“大锅饭”等,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按照信贷资金的“三性”原则来运作。

三、创造条件,完善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

鉴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现状,如何向规范性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过渡,是个系统的工程。至少包括三方面问题:一是内部条件创造;二是外部环境改善;三是实行性操作方法。

论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经营绩效

市场经济下,金融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及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也对我国银行业自身的管理和经营提出了巨大挑战,研究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成为国内学者们一时研究的热点,研究情况如下。

一、对银行资本结构的研究

纵观国内对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其影响因素及特征、变化的研究。董大伟(2015)选取16家上市银行2008-2013年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实证模型对资本结构的微观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规模、资本担保能力、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对长期负债率的影响显著,不良贷款比例对短期负债率影响显著,而成长率对长期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的影响都较为明显。曹珊珊(2013)通过选取数据进行多元回归认为银行总规模、成长性、非债务税盾、担保资产的能力、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资本充足率、所得税比率、不良贷款率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钟永红,李政(2008)分析了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的变化,负债构成、存贷差等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特征,并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金的方式并没有使得风险转移至银行业之外,我国需正确认识发行次级债的资金补充功能。郭宏斌(2007)利用我国国有商业银2002-2006年财务数据分析了我国银行存款的变化和负债结构的整体变化,认为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对央行的借款比例有所降低,并分析了相应原因,提出了我国应注意培养主动债务资本发展市场,银行应当丰富负债业务的发展,不断创新。

二是对银行债务资本及构成优化的研究。杜后扬,张兰波(2005)分析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股权回报率和平均融资成本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转轨时期的前瞻性资本结构模型,得到了一个为降低融资成本、能够使投资者满意的资本结构管理的指标矩阵。班勇(2014)通过分析我国资产负债的现状,他认为保持银行流动性的优化结构配置是负债结构的核心,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临时性负债作用以优化负债结构,保持银行的流动性。沈晓羽(2011)分析论文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现状,认为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存在着以下问题:主动负债缺乏、存款业务同质化、债券用途单一,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建议。邢学艳(2011)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负债结构在规模的不同的银行之间差别明显,卖出回购占比与银行规模呈负相关关系,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还是过分依赖被动负债形式筹集资金,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依旧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曾铮(2013)通过分析我国与美国的负债资金来源与负债结构分析,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存款方面,要降低占比,走差异化战略,设计多样的存款种类,多发展存款的替代产品。在主动负债方面要增加其占比,如增加借入资金;努力开展回购业务;适当增加金融债券的发行和运用范围等。

二、对银行经营绩效的研究

国内对银行经营绩效的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主要是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对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

对经营绩效的研究无疑表现为宏观因素和影响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傅勇,邱兆祥(2011)认为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因素可以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方面探讨,宏观因素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监管,微观因素包括银行规模、股权结构、贷款集中度、人力资源,通过选取指标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宏观因素对银行经营绩效显著相关;银行资产规模、银行公开上市与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贷款行业分布与经营绩效存在弱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经营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刘莹(2015)认为由于2003年之前银行基本为国家所控制以2003年度为界线,在2003年以前影响经营绩效的因素主要是产权结构,2003年以后由于股份制改革银行经营绩效主要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此外,监管因素(包括政府监管因素和市场监管因素)也对其产生影响。

我国对经营绩效的评价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基本是从财务角度进行的分析。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积分卡法,选取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也各异。张乾,夏芸(2014)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从规模效应,盈利能力及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流动性、安全性六个方面对五家在甘肃大型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改制后银行总体经营绩效总体逐步提升的结论。李会民(2001)采利用用数据位络分析法DEA综合评估了某银行的历史经营状况,并提出基层商业银行应当把发展方向指向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为长期经营战略目标。周挺(2007)选择了5家上市银行2005年的财务数据,比较EVA和传统绩效评价方法之后,认为EVA评价方法比较具有优越性,并根据EVA指标对银行进行绩效评价,得出国内上市银行资本增值都是正的结论。

三、对二者关系的研究

在我国,对于商业银行债务资本及构成与其绩效关系的研究也不少,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但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陆军,魏煜(1999)通过对银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定期存款的比重与银行盈利能力就呈负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是银行存在高息揽存定期存款的情况。户艳领,李丽红(2005)业银行负债结构的简要分析得出商业银行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就是负债业务负债规模和质量结构的优化决定了负债业务的成功与失败,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使资产业务安排更合理、效益增加更快速。张婷(2006)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从存款收入成本差深入探讨了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作用机制,提出要尽量降低存款成本,多吸收活期存款以提高银行效益。庙久芝,董继刚(2011)从盈利性和成长性两个角度着手研究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认为由于存款债务的增加会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进而不利于提高经营绩效,因此存款债务与银行的盈利性成长性呈负相关;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融资时一定程度上偏好股权融资,因此资产负债率与成长性相关性并不显著,但是其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

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的研究状况做出了总结性阐述,但总体还是可以看出国内对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及经营绩效的研究较为成熟,能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发展意义。由于其银行负债率大的特殊性,其研究角度偏重债务资本的构成与其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较为常见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有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资本成本、发展力、运营力、盈利与资产的状况等。(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