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业管理的基本制度

物业管理的基本制度

物业管理的基本制度

物业管理的基本制度范文第1篇

一、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二、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制定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政策问题,确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框架,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和调整的原则、范围、程序和工作方案,审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委员会由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卫生部。承担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三、制定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障能力的基础上,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要求,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品种(剂型)和数量。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四、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管理。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疾病谱变化、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科学技术进步等情况。不断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必要时。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适时组织调整。

五、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整合。

六、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药品配送费用经招标确定。其他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基本药物采购方式由各地确定。

七、各地应重点结合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和保障能力,具体制定参与投标的基本药物生产、经营企业资格条件。药品招标采购要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坚持全国统一市场,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逐步形成全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信息网络。

八、完善国家药品储备制度,确保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

九、加强基本药物购销合同管理。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合同法》等规定,根据集中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履行药品购销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合同中应明确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回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检查。

十、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制定零售指导价格要加强成本调查监审和招标价格等市场购销价格及配送费用的监测,在保持生产企业合理盈利的基础上,压缩不合理营销费用。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原则上按药品通用名称制定公布。不区分具体生产经营企业。

十一、在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形成的统一采购价格、配送费用及药品加成政策确定本地区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具体零售价格。鼓励各地在确保产品质量和配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并探索设定基本药物标底价格。避免企业恶性竞争。

十二、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各地要按国家规定落实相关政府补助政策。

十三、建立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初期。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需配备、使用非目录药品,暂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并报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备案。配备使用的非目录药品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和规定。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使用比例,具体使用比例由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十四、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使用非目录药品品种数量。应坚持防治必需、结合当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从严掌握。具体品种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价格)、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甲类)范围内选择,确因地方特殊疾病治疗必需的。也可从目录(乙类)中选择。增加药品应是多家企业生产品种。

民族自治区内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民族药,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十五、患者凭处方可以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或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对处方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依据处方正确调配、销售药品。

十六、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具体办法按医疗保障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基本药物生产、配送质量规范,对基本药物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加强和完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药品召回管理制度,保证用药安全。

十八、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完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价格和报销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监测评估报告等相关信息,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

十九、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要加强合理用药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全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物业管理的基本制度范文第2篇

一、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

抓住投入补偿、采购供应、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等关键环节,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开展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资金考核结算。分析解决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充实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

(二)促进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拓展

有序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没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确保每个社区都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

(三)完善基本药物采购供应机制

全面实施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坚持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协调机制,对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从供应、使用、结算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定期了解基本药物采购供应情况,建立药品采购供应责任约谈和不良记录公示制度,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保障基本药物及时供应和资金支付。

(四)加强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监管

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合理用药培训、《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推进处方点评工作,定期公示处方点评结果,将基本药物学习培训和规范使用情况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内容,促进基本药物合理应用。

(五)扎实推进基本诊疗路径管理

继续落实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增加基本诊疗路径管理病种,扩大路径实施范围,开展路径知识培训,开展以路径管理质量和数量为对象的绩效考核,建立路径管理质量监测和绩效评估体系。

(六)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

落实医疗机构入网登记,扫码器和数字证书的配置,完成系统联调联试和操作培训,实现扫码药品(疫苗)信息数据上传到国家药品监管网。依托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使药品(疫苗)信息能够及时流转,并能与药品采购使用、阳光医药网上监管等现有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药品(疫苗)生产、供应及使用全程电子监管。

(七)加强药政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推动贯彻“十二五”药师人才发展规划,落实药学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注重执业素质培养,提升药学人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八)统筹协调做好其他药政工作

按照医改工作要求,对全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评价考核,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协助有关部门和股室贯彻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政策信息,沟通交流经验做法。

二、着力推进基层卫生改革发展

(九)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独立法人设置。开展全省乡镇卫生院名单重新确认工作。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开展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十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2014年3月—11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及信息共享化活动,不断提升全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四化一提升”活动。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对2011、2012年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三、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十二)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

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发放时间节点和发放比例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经费交付给乡村医生。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由每人次6元提高到每人次9元的补助政策。确保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十三)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按照国债资金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要求,对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设备购置进行标准化建设,努力消灭“空白村”。

(十四)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在“行政业务统一管理、技术流程统一规范、药品器械统一采购、绩效考核统一执行”基本型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向人员、财产、财务统一管理的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鼓励各地村卫生室由政府或集体举办,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实行聘用制管理,乡村医生社会保障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十五)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

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并按要求做好注册信息备案工作。

四、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十六)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继续健康档案电子化、规范化管理工作,并由当前以个人为单位的电子档案逐步过度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为规范纸质档案管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康档案室,购置档案柜,由卫生局统一印制健康档案盒,对健康档案装盒进行管理。

(十七)做好重点人群的管理工作

一是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二是将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与孕产妇信息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与专业机构信息共享结合起来;四是将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筛查与临床工作结合起来;五是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落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体检、巡诊、健教”三方面10项防治措施;六是做好重点人群的动态管理与服务。

(十八)继续推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到2014年底,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乡镇卫生院达到50%,以县为单位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

(十九)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机构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职责、任务。加强日常监管,做到县级综合督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县级业务主管单位指导每季不少于一次;乡镇卫生院督查村卫生室每月不少于一次的“111”督查机制。同时继续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展监测、月度报告和月通报制度。

物业管理的基本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降本增效;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不足;对策;制度

中国有句俗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企业中所谓的“粮草先行”就是物资管理,特别是对于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物资管理先行一步,并确保物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高效,满足项目建设高速发展需求,按计划开展项目内容。

一、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概述

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包含以下几点重要内容。第一,建筑企业对于资源需求较大,资源合理规划控制工作也至关重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确保资源合理配置,规范物资管理过程,注重管理结果。在充分结合不同业务类型构建物资配置明细台账过程中,需要结合公司标准进行各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物资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方面。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物资精细化管理。第二,建筑企业在物资保供及时的基础之上,更追求降本增效,对资产管理实施主动靠前服务,确保深入工程项目一线及时了解物资需求与使用状况,确保项目启动前结合跟踪掌握物资信息内容,把握物资管理关键环节,追求实现物资无障碍、高效率保供。第三,建筑企业有必要构建一套紧急物资预案,切实保障生产需求。在针对应急抢修,物资需求跟踪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与内外部构建联系,做好相应沟通跟踪服务工作。在信息畅通条件下,要切实保障日常生产运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与物资供应合理到位。第四,建筑企业必须思考如何盘活自身闲置物资,进一步追求降本增效,这是企业发展关键。具体来说,就是要定期清理闲置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实施动态绩效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由于物资闲置所造成的资金占用与浪费问题,做到及时、高效调配处理物资。这要遵循“应调尽调、应用尽用”的基本原则,争取做到进一步消化存量资产,有效缓解资产压力,降低生产成本[1]。

二、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不足之处

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现存不足之处还是相当多的,为强化物资过程管控,追求实现降本增效,下文简单谈几点。

(一)制度保障问题首先,在制度保障问题方面,建筑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未能规范物资行为,未能做到循序渐进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其中在逐步完善管理制度过程中未能有效遵循《物资计划管理办法》,导致规章制度完善修订过程出现偏差。简言之,企业利用制度约束物资采购行为过程中未能做到对建筑企业项目利益的有效保护,进而出现了物资管理降本增效不到位问题。其次,企业在提升控制风险能力方面有缺陷,这容易导致企业降本增效过程中个性化需求内容的严重减少,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也会因此而大幅度降低。

(二)企业人员和作业人员问题客观讲,某些建筑企业中负责物资管理的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在成本意识方面还是相对薄弱的,他们不懂得如何合理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对保障企业降本增效策略有效实施方面也有所欠缺。在日常物资采购过程中,企业人员未能逐步建立、健全供应商资料库。另外,在业绩引导方面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订货机制,导致了订货倾斜问题出现。结合上述两点问题展开分析,会发现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应该从人和制度两方面展开思考,发现二者所衍生问题并思考有效解决策略,确保建筑企业在物资管理降本增效过程中能够大展拳脚[2]。

三、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策略探讨

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有效实施策略需要结合三点展开。首先,就是要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合理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其次,要编订降本增效制度,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再者就是要落实企业降本增效制度的有效执行监管。下文主要结合这三点来展开探讨。

(一)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达到合理减少资源浪费现象,保障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成本意识,如此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实施到位。第一,要保证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分清工作职责,确保理清成本控制思路。在这一点上,应该为企业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建立现场成本控制日检查表,对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与逐一列举,主要是通过现场技术人员每日填写、共享资源进行成本内容汇总,形成工程项目工料设备数据记录库。如此操作的优点在于它有效提升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经营成本管控效率,同时也培养了现场技术人员的成本管理能力。第二,要保证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重视工序自检,杜绝反拱浪费问题发生。建立基于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机制,编制质量成本管控方案。其方案中主要针对工程项目中的限额领料内容进行分析,如在路面结构、砼浇筑、成铺筑等方面都要做好规划,避免材料管理过程出现偏差。简言之,就是要追求保质保量,基于性价比高的材料优化施工中内容,如砼配比、增收支、较好提升增收节支工作水平。在该过程中要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满足优化配合比,节约施工成本[3]。第三,要强化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现场机械设备管理,有效提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具体来讲,就是要首先降低施工成本,合理搭配施工机械设备,保证机械设备生产效率有效提升,提高利用率。第四,要强化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技术方案优化管理问题,基于技术创新追求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明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四新”成果,包括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材料。基于这“四新”提升工程项目降本增效水平。第五,要强化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做好工程项目的开源工作。在工程项目中要追求制定良性奖惩措施,明确合同相关规定,基于员工对总价内容建立约束机制,快速推进施工进度,以间接达到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降本增效目标[4]。

(二)编订降本增效制度,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在编订建筑企业的降本增效制度过程中,要追求相应策略的有效实施。例如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物资精细化管理,大量节约人力成本,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具体来说,应该建立一套建筑企业的工程系统自动统计机制,确保数据准确快速应用到位。在信息化系统中就应该应用到功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内容,结合自动上传汇总内容形成多维度数据分析,确保为建筑企业有效管理支撑优化,明确决策依据。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要编订智能化降本增效制度,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有效实施,项目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物资的管理数据及现在物料验收过程,其项目物资管理往往是滞后的,等到发现问题了,也早已过了补救时机。所以企业应该建立降本增效智能化物料验收系统手机App支持预警提醒、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另外,还可以进行业务数据深度分析,主动识别项目上的非正常情况,自动推送消息至相关决策人,帮助项目管理者随时随地进行智能决策,以求达到降本增效目标。总结来讲,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达到降本增效制度有效编订,时刻保证建筑企业基于实际生产作业发展状况展开成本投入活动,优化物料量与能耗量,有效编制降本增效制度。例如,要针对往期经营投入成本,应用物料量,各类能耗量,进行降本增效的制度编订。之后依据降本增效的编订制度,进行相关作业实施现状的监管,以此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同时降低因降本增效策略实施不完善所造成的降本增效策略实施效果不合格的现象[5]。

(三)落实企业降本增效制度的执行监管在落实建筑企业降本增效制度执行监管方面,还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度分析降本增效的实施效果,应从实际的投资成本、收益量以及生产效率数据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因此在实际发展中落实阶段性的财务审计,则为提升企业降本增效质量,优化降本增效效果的主要举措。具体实施过程中,关于阶段性的财务审计作业实施,企业可通过月审计、季度审计、半年审计、年审计的方式,进行其策略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分析。同时为保障降本增效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前期可通过试点实施的方式进行落实,后期依据试点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估和推广,以此保障企业发展中期降本增效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减少因降本增效策略实施前期调研不足,即全面推广实施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其他不良现象[6]。第二,就是要追求实施经济绩效考核及责任制。从建筑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实施目的,以及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企业在发展中实施经济绩效考核及责任制,对于企业降本增效效果的有效发挥,以及降本增效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具体实施中关于经济绩效考核的落实,可根据部门、施工项目为测评单位,进行独立的经济绩效考核,并指定考核中的负责人,以此进行细节化的绩效考核作业,确保降本增效考核作业的有效实施,并且减少降本增效考核评价不完善所造成的评价结果不客观的现象[7]。

物业管理的基本制度范文第4篇

1.1从思想意识层面来看,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人”是具体制度的执行者,直接影响“执行力”的高低,如果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贯彻执行的话,成本管理只是纸上谈兵。尤其是基层物业项目的成本管理人员缺乏科学、全面的成本意识,使成本控制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导致公司成本管理整体战略不能有效贯彻实施,成本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1.2从制度机制层面来看,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上,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尤其是缺乏成本监督、考核、评价机制,这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对于成本管理的监督、考核,是实现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物业企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相应的成本的监督、评价机制也就不健全,可想而知,成本管理的执行失去方向,那么成本管理的效果必定不理想。同时,不重视“人”在成本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没有适当的激励、奖惩机制,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不能实现奖优罚劣,那么企业财务人员和成本管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微观上,成本管理的执行原则必须是上下统一、贯彻始终,那么相应的制度保障就是不可或缺的。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渗透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共同性工作。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约束力不够等原因,一些基层物业项目的员工并不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成本管理工作,使成本管理流于形式、上紧下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严重阻碍了物业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

1.3从管理流程层面来看,在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重成本控制管理,轻成本计划管理”的现象

企业的成本管理应由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两部分组成,成本计划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则是对成本计划具体执行、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有些物业管理企业,只片面的注重对成本控制各个阶段的控制和管理,由于理解不到位等原因,对真正重要的成本计划各个方面并不能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做出相应规定,也不能将各项成本指标进行量化,如此一来,成本管理无法进行数据分析、考核,不能达到实效,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会使整个成本管理工作失去意义。

1.4从具体执行层面来看,由于物业管理行业比较特殊、物业项目存在不稳地性等原因,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成本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为了完成目标、突出业绩,成本管理容易出现短期行为。成本管理形成的数据、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可靠,那么,对于制定决策的高层来讲,成本管理是失败的,而且很容易由于误导的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使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令人担忧的是,物业管理企业的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财务人员水平有限,对于成本管理具体执行存在困难,这也造成了成本数据的失真现象。

2探讨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对策

2.1打造物业管理企业独特的成本文化,提倡“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观念

做好成本管理工作要以“人”为切入点、立足点和关键点,要形成和树立成本管理战略观,要以提升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层的成本意识为突破口。物业管理企业有着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企业管理层是企业的主导,更是实施成本管理的关键,对成本管理工作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将成本管理提升到企业文化层面,有利于培养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管理层带头进行成本管理,更是有助于推动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目标的实现。向广大员工积极宣传成本管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成本管理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对全面完成成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知晓过后是执行,要不断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调整成本管理工作,要强化、细化成本管理项目,不断将各项具体事务纳入到成本管理的范畴里来,推进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2.2针对员工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着力加强对基层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推进成本管理电算化进程

成本管理的实施者就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基层成本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成本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不是由高层管理者,而是由他们决定的。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即成本形成点多、成本发生地域面广、成本监控线长,这些特点导致了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监管难。因此,需要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财务信息质量。同时,还要大力推进成本管理电算化进程,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降低人为因素对成本的制约,使成本管理数据更加真实、准确。

2.3结合物业管理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成本考评与激励制度

制度制定的再好,没有落实和执行也只是一句空谈,物业管理企业的效益也就无从提高。成本管理工作应人人参与,其结果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所以要全面推行个人成本管理责任制,为最终实现“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琐碎、繁杂,想很好的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就要不断的想办法、动脑筋。当然,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何群策群力、发动全体员工,光是说是不行的,还要有一套完整的成本考评体系,包含了考评、激励制度,实现了成本管理的过程、结果双重控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成本管理的既定目标。有奖必有罚,这也是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可见浪费之风还是存在的,如何防止成本支出的浪费呢?这就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最大化的促进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有利于建立和形成系统的成本文化。

2.4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不应一成不变,应不断调整和创新

物业管理企业在探索成本管理的道路上,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办法,比如合理配置人员、降低能源消耗等。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方法虽然还对降低成本起着一些作用,但是,对保持企业竞争持续优势的降低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保证物业管理企业长远发展,成本管理工作不能一尘不变,应适当根据经营情况、国家政策、市场竞争进行调整和创新,要不断的开创降低成本的新办法和新手段。在物业管理中,应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市场变化,适当调整人员结构,合理分配人、财、物,在保证物业管理水平不降低的同时挖潜降耗,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关键正向作用。

3结束语

物业管理的基本制度范文第5篇

一、某市烟草商业公司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基本情况

某市烟草公司卷烟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04亩,其中仓库总面积7129平方米,整体实现跨县级行政区域的“一库式”管理和配送,中心拥有全区独一无二的高架立库以及现代化分拣标准线3条和1条异型烟分拣线,集中统一分拣,为辖区内共2.7万户卷烟零售客户实施配送服务。

2.运行现状

该市物流中心负责卷烟的入库、分拣、送货(不包括卷烟的采购和订单的呼叫),实行“今访销,明分拣,后送货”的工作模式,对客户的响应时间为48小时;配送线路288条,每周5天工作日,对辖区内的零售客户每周送货一次。2011年单箱物流费用为269元/箱,居于全区最未位。根据调查,结合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现象制约物流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现有业务模式导致作业等待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库存周转慢,资金占用较大。二是耗材的管理方面,只对分拣设备零配件建立了台帐,对包装物的使用情况掌握不全,耗材使用粗放,核算定额依据不足,且由一人既管实物又管账,成本偏高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在现场管理上虽然采用了6S管理方法,但运行效果不理想,标识不清,物品摆放乱,没有定置、定位、定量,现场管理不足,没有有效运行6S检查制度和激励机制。

3.存在问题

以上的现状给该市烟草公司物流中心的工作产生了制约,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员工思想意识里没有“成本”的概念,没有危机意识,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甚至一些员工认为,烟草属于国有垄断行业,重要的是把卷烟生产经营做好,如今烟草行业的效益好,至于成本,没有必要考虑太多。另一方面,员工的工作状态不稳定,工作效率不高,大部分没有经过相关系统物流知识的培训,精益管理的理念因认识与接受程度不同,对改善现状的意愿不强烈,精益物流的思想没有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该物流中心降本增效的初衷,导致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二、影响精益物流在某市烟草商业公司中应用效果的原因分析

某市烟草公司通过对物流中心2011-2013年各环节的费用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及实地调研,分别从标准化建设、核算管理、流程优化、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影响原因如下:

1.缺乏应有的制度或统一的管理标准

目前,某市烟草公司物流管理还处于较为粗放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不够健全,耗材使用管理粗放,核算定额依据不足,对于各环节的费用核算内容不明确, 造成数据归集不准确;二是没有统一的表单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对成本费用分析的基础数据采集难度较大;三是流程管理不够完善,影响数据收集困难,数据分析无追溯性;四是核算方法和口径上没有统一要求,影响数据分析的可比性。

2.物流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是物流运行的基础数据不能达到全员共享状态;二是财务核算系统的预算管理与报账系统没能实现全面衔接,不能充分直观的体现预算管理对费用开支的约束;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办公平台物流管理模块中的内容来达到提升物流费用管理的水平。

3.定额管理标准体系不完善

2013年4月份开始,某市烟草公司通过调研分析、采集记录、历史数据审核、比对测算等方式,制定了材料消耗、能源消耗、设备维修消耗、车辆能源消耗及修理费五类可控费用的具体定额标准,通过近半年的试运行,除车辆费用定额标准较符合实际情况,能作为日常工作监测的参照值外,其它标准因与实际运用不能结合、定额制定时存在着很大的干扰因素等原因,与实际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而车辆费用定额标准也仅仅为日常参考,并未运用于考核、促进管理提升中。

4.配送线路及人员有待优化

某市烟草公司物流配送人员166人,配送车辆104台,从2013年费用整体情况来看,物流费用合计6668万元,配送费用合计3725万元,占总体费用的55.86%,其中不可控费用3361万元,同比增长9.48%,占配送费用的90.23%,可以看出,主要是不可控费用影响了整体费用的开支情况;剔除不可控费用因素的影响,配送费用占物流费用的比重也有41.84%,这也是影响物流费用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如何从管理流程、优化线路方面着手来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改善精益物流在烟草商业公司中应用效果的对策

1.完善物流工作制度

精益物流的推行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推进和管理制度,制度用来规范全体员工行为,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应包括目标管理流程、培训流程、行为规范流程、监控流程、岗位标准等制度,通过优化目标管理流程,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为推进精益物流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遵循PDCA过程管理,细化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估,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为推进精益物流提供机制保障。具体到某烟草商业企业物流中心,可在上述制度的框架之下,细化物流核算细则,明确物流各环节的费用管理办法和会计科目设置、核算方法,形成统一的核算口径,为物流费用核算提供标准和依据;制定物流物资管理制度。针对物流仓储管理水平现状,建立健全物流库存管理制度,以规范库房管理,妥善保管仓库库存物资,使采购物资入库及领用、产品出入库规范化。

2.导入精益理念,实现精到服务

导入精益管理理念,使员工领会精益管理的意义,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措施,了解精益管理基础知识及价值流程图、作业成本分析法等工具,掌握价值流分析方法,营造浓厚的精益管理氛围。组织全员精益管理相关理念宣贯。一是召开全员动员培训会,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宣传精益管理思想的精髓,强调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全员都要系统了解精益管理理论与操作方法。二是借助外力,公开招标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开展精益管理咨询,组织骨干人员进行深度培训,掌握精益管理工具和实操方法。三是建立精益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制度保障,以制度为杠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推进精益管理实践中。四是形成系统定期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行业内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及考试以及部级层面物流资格人才的送培,形成既有行业内的职业技能人才,又有国家认可的高级物流资格人才,二者结合共同推动公司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体现精到服务。

3.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效协作

通过积极有序开展物流中心非法人实体化运作,建立物流中心自主运行的业务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责权关系、理顺职责分工,实现物流业务、人员的垂直管理,人、财、物的高度统一,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配置水平。一是加快送货线路转型。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加大县级中转站跨区域整合力度。在目前线路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潜能,对辖区送货线路进行整体规划与优化,进一步优化配送资源,形成经济合理、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以达到运送距离最短、费用最少、效益最佳的目的,最终实现工作量满负荷和车载量满负荷。二是合理安排用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对目前工作岗位的精简与优化,合理安排卷烟出入库,杜绝因高架库库容不足而先中转再移库现象,大大提高仓储的利用率;合理安排装卸用工,节省入库装卸班次,减少入库装卸用工人数;整合分拣资源,降本增效,确定3条标准分拣线用工标准和1条异型烟分拣线用工标准,节约临时用工;优化线路,整合资源,合理减少配送用工。三是加快分拣模式转型。实施“今访明送”分拣模式,通过合理采购计划,均衡入库、优化备货、分拣流程,加快物流响应速度,实现24小时送货,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全面推行卷烟RFID应用项目和物流实时分拣监控项目,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应用,精确分配物流任务,精准控制物流作业,实现物流节点的实时控制和物流上下游、各环节的无缝对接。

4.加强信息化管理,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

针对烟草商业企业物流的特点编制物流标准化工作手册,按照流程最短、效率最高原则,重新审视现有业务流程,消除冗余流程与步骤,对现有流程进一步深入优化,构建以“流程标准化、表单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为标志的物流标准化体系,提高运作流畅度。某市烟草商业公可将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可通过对物流各项费用形成的基础来源,设计日常跟踪统计的表单,即根据物流费用核算管理办法对包装材料、耗材等物料核算口径的统一和管理模式的变更,建立统一、规范的物流业务表单体系,建立辖区报表制度,优化流程、开发建立物流系统,按照物流各环节设计出适用的工作表单,依托办公平台完成信息化设置,形成固定的表单、可视化的录入及查询,定期形成分析统计结果,实现费用信息实时采集、全程共享、精准协同,同时也为定额管理的具体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5.加强物流成本核算,实现精算成本

实施物流中心单独核算和物流费用全面预算、定额管理,促进降本增效和管理水平提升。精算是成本管控的手段,精算成本是指针对成本的管控工作,在对整个物流成本运作各环节的成本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物流费用边界,细化物流费用科目。一是做到成本核算统一核算标准、统一核算方法、统一核算内容、统一核算表单。二是采用定额成本法对成本进行核算,自动归集和分配物流成本费用,揭示物流成本控制的关键点。探索和完善预算定额管理,逐步建立与业务管理相结合,全面覆盖实物消耗、能源消耗、人力成本以及费用开支、资产占用等方面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统一制订并严格执行定额标准,科学制订、有效管理和应用各项预算定额标准。三是通过开展岗位分析,准确掌握采集各环节的实际运行数据,在数据中挖掘出对提高管理有价值的信息,精确分析“一费七率”等各项指标数据变化趋势和内在原因,对各环节及整体活动进行“精打细算”,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