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路基的设计要求

路基的设计要求

路基的设计要求

路基的设计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路基路面;市政;设计理念;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目前 ,由于现代城市交通通行量、行车速度、行车载重量等要求的提高,我国新时期市政道路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通过新型道路建设材料、施工技术、设计方式的应用,能够满足现代交通需求,通过科学的路基路面设计,能够满足市政公路所在地域气候条件及行车需求,降低市政道路建设后病害维护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延长市政道路使用寿命。通过科学的路基路面的设计,保障市政道路建设目标的实现。

1新时期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设计需求分析

在现代市政道路设计与使用中,市政公路路基需要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另外,在汽车行驶速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市政道路路面平整度要求日益提高,以路面平整度及路面防损性能为基础,满足汽车高速行驶需求。而且在现代城市建设及发展中,道路的维修势必对城市交通通行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在路基路面设计中必须注重道路使用寿命,针对道路通行设计标准确定设计内容及设计方式,增加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耐久、舒适性及安全度,以此保障城市通行能力。

2市政道路路基科学设计分析

2.1 市政道路路基科学设计新理念

在市政道路路基设计中,根据道路所属区域的特点可以分为一般路基设计以及特殊路基设计两类,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需要以路基基础及道路标准等内容确定设计思路。路基边坡设计主要针对道路两边存在农田、空地等情况,通过填高设计满足道路排水需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按照要求的不同确定路面边缘标高与地面的高差,并注重周边基础的碾压。同时需要针对行车道路路基及人行道路床需求的不同,确定回填土厚度及碾压要求,以此满足不同的需求、降低工程综合施工成本。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常会面对特殊路基情况,例如:道路在河流及鱼塘旁边、软土路基等情况。对于此类情况,应针对软土路基及河塘道路路基的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技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固结排水、震动排水、强夯、高压喷射注浆法等方式,保障路基承载力。

2.2 以实际需求为基础确定路基宽度与高度

在市政道路路基设计中,路基宽度与高度是构成路基结构的重要组成。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根据公路等级确定路基宽度,并根据路中心线的填挖高度、路基边坡高度等确定路基高度。在路基高度的确定中还需要考虑地形和公路纵断面设计要求,并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满足路基稳定性需求。

2.3 市政道路排水设施科学设计分析

在市政道路路基设计中,排水设施是保障路基稳定性、降低路面及边坡渗水影响路基承载力的重要系统。因此,需要注重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根据实际降水情况及地质条件的不同,按照要求确定路基是否设置排水系统。例如:对于路基土及周边环境具有较强渗透吸收沙层时,可以不进行排水设施的设置。否则,则需要根据降雨量、路基土及周边环境特点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针对实际因素及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排水系统的设置与设计,保障道路设计使用寿命的实现。

2.4 试验段数据为基础检验设计科学性

在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设计中,除强化对基础要求及规范的分析与掌握外,还需要对工程路基施工前试验段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试验数据为基础检验并复核设计标准及数据的科学性,保障市政公路建设施工质量。在试验数据校核及分析中,不仅要对施工后的质量进行检验,还需要对施工后路基的实际情况、与当地气候的适应情况等进行科学评价,以此为基础确保设计科学性、确保路基施工后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5 地下市政管线的科学性设计

市政道路路基范围内的管线一般有电力排管、给水管、照明电缆、雨水管、污水管、电信管道、燃气管道等。各种管线大多采用直埋式,横穿管相互穿插,管线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易导致管节脱开。若管线埋深较浅,进入道路结构层,该部位路表的控制压实度和弯沉指标检验往往达不到要求,为保证城市道路的路面性能,可采用水泥混凝土外包,提高管道受压能力并有效保护管线。此外,各类管线的设计单位、接收单位往往不同,这造成了地下环境的错综复杂,在编制管线综合设计方案前,应及时与各单位衔接,做好协调、优化工作,保证路基施工质量。

3市政道路路面科学设计分析

3.1 市政道路路面科学设计新理念

市政道路路面设计是对路面结构的组成及断面集合尺寸进行综合设计,根据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各层面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在市政道路路面设计中需要进行综合计算与分析。首先根据公路等级要求,对路面各层功能及结构组合进行分析,并通过各层面厚度设计,满足公路交通荷载及路面自然环境下的功能需求,提高路面对路基基础的保护,延长市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维护等工作对交通的影响。

另外,市政路面设计分为刚性路面设计及柔性路面设计两类,目前刚性路面及柔性路面在我国市政公路路面结构设计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水泥混凝土面层、基层结构,提高市政公路抗弯拉强度、提高公路施工寿命;利用沥青及改性沥青性能,满足低强度道路低成本建设目的。通过经验法及计算设计法的运用,对不同道路使用情况下的路面情况进行设计,满足市政公路运行需求。

3.2 市政道路路面设计科学取值

按照我国市政道路设计规范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5 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寿命为20~30 年。但是在实际的道路使用中,许多道路路面在不到10 年的使用中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损坏。这一现状一方面与逐年增加的汽车保有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设计人员对经济发展考虑不足、对设计参数取值计算及分析不足有关。因此,在现代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设计工作中,不仅要按照规范要求对各级公路进行设计,同时还应对公路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汽车通行量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地基地质水文情况适当调整各层面取值,保障设计规范中对道路使用寿命的要求,满足地域经济发展中对公路基础设施的要求。

4结论

在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及发展中,市政道路担负着城市公共交通、物资运输的重要职责,加快市政道路的建设,关系到城市形象、市民出行安全及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我国汽车保有量现状及城市交通现状,我国必须加快对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的研究,以科学的设计理论为基础,以精确计算为依据,通过科学的取值及设计,满足市政道路运营期使用耐久性、舒适度及安全度要求,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及我国各城市基础城建奠定基础。另外,在道路设计基础上还需要加入综合因素的分析与评测,满足道路实际使用需求、达到我国市政道路设计规范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晋阳. 市政道路设计思路及技术要点的探讨[J]. 城市交通资讯,2012,10.

[2]马海军. 市政公路设计要点及参数取值的分析[J]. 交通科技时代,2012,12.

[3]周伟. 市政公路路面设计与施工管理[J]. 路桥信息,2012,4.

路基的设计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问题与建议;设计要点;注意事项

引言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城市道路的建设迎来了黄金时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在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中,原有的道路设计理念以及规范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给我们的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者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道路的设计不仅要依据科学,与时俱进,更要有人性化的设计方案。

一、道路工程设计的要求

1.1道路工程的设计必须反映出道路的功能特点。

在现代城市中, 对道路而言,不仅需要满通运输的功能,还要对城市起到美化作用, 兼顾周边居民的生活、娱乐的便捷性。

1.2道路的设计需要突出城市的特色。

一个城市留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城市特色, 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会让人感觉耳目一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城市个性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 所以在设计中, 设计人员应该考虑市民对城市个性化的需求, 尊重城市的文化, 注重城市整体的构造, 这样不仅仅可以突出当地特色, 也能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带来不小的收益。

二、结合实例对道路工程设计要点的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道路工程全长约2285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在交叉口范围内直行交通的计算行车速度为25km/h;最小纵坡0.3%,最大纵坡2.3%;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900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3500m,最短竖曲线长度95m;路拱横坡为1.5%,采用直线联结抛物线型路拱曲线;人行道横坡采用单面横坡,横坡度为2%。横断面布置为4.5m(人行道)+21m(机动车道)+4.5m(人行道)。

本工程的路面结构设计上面层采用4cm厚的SMA-13沥青玛蹄脂,6cm厚的AC-20C沥青混凝土以及8cm厚AC-25C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30cm厚的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20cm厚4%水泥稳定石屑。底层和基层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按规范应要求分别不小于3.5MPa和2.0MPa。基层的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最大粒径按照要求应不大于31.5mm,其中,小于4.75mm 的颗粒含量要不大于50%,小于0.075mm 的细粒含量要小于5%,塑性指数不宜大于9%,细粒土的液限应小于28%。

2.2路基设计

路基的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的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机械施工方法以及新的材料。路基排水、弃土、防护等综合设计要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气象、地震、地质等资料并且结合环境景观,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成来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要求本路段土质以及土石混合填料路堤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土石路堤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40cm。路基填料的压实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强度设计要求见表1所示。

2.3 路面设计

选择路面设计方案要本着技术先进、合理选材、经济合理、利于养护、方便施工等原则来进行。对于路面的设计,应该采用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使用年限为15年。初步设计推荐的路面结构方案要在施工图设计的阶段进行优化,考虑交通量、交通增长率、交通组成、前后路面结构的协调一致等因素,在经过计算来确定路面结构以及厚度。

2.4、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对于道路路基排水设计应当采取防、排、疏结合形式,并且与路面排水、路基防护以及桥涵构筑物等相应协调,形成完善的道路排水系统。本道路地下水位较高,处于路床下30cm至路面结构底基层范围,要使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需将地下水位降至路床下50cm以下,采取如下措施解决:在道路两侧设置截水盲沟,路面结构下设置透水层,疏导地下水排向道路两侧的盲沟,透水层上设置隔水层,阻断地下水对路基的侵害。

2.5道路横断面设计

在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避免人防工程、管线以及各种构筑物之间的相互干扰。要考虑沿街建筑性质以保证与沿路的建筑取得和谐,提倡公交优先的同时要考虑到小汽车工业的发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置港湾式车站及公交专用道。

2.6道路纵断面的设计

纵断面对工程质量、景观、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影响比较大。设计中除了要满足组合关系、坡长、坡度、竖曲线半径等规范规定的指标之外,还应考虑与现状道路标高的关系、地形要求、桥隧引道线形的要求等因素。

交叉口纵坡方面:城市道路相交的现状和规划道路比较多,规范要求交叉口范围的纵坡宜≤2%,困难情况下应≤3%。规划路相交位置的纵断面应预留实施条件。以中线里程和长度确定的纵坡在交叉口的内外侧坡度是不一致的,内侧会大一些,内侧曲线长度小,外侧大,在采用极限纵坡时要保证不利位置的内侧的坡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

三、道路工程设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1传统设计思路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集中资金建设干路、立交,忽视支路尤其是贯通性支路的规划建设,支路不成网络、不成系统,自行车、行人均汇集到几条贯通性干路上,不仅加重交叉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相互干扰程度,而且行人过街很不安全,大大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2横、纵断面的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

在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中,很多道路的宽度都高于道路的规定值,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值来设计道路, 这样不仅降低了成本, 而且也有利于我们的交通安全;对于纵断面的设计, 很多道路的设计都不能及时的排水, 我们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 优化设计相应的排水设置, 确保道路和周围环境能够相协调。

3.3交叉口竖向设计的问题。

关于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工作,需要根据相交道路等级、线型、横断面形式及交叉口所处地点的地形情况,本着保证迅速合理地排除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同时力求交叉口的平、立面构成良好景观的原则,对交叉口进行竖向设计。

3.4在道路设计工作中, 很多设计人员都把道路设计的美观性给忽略了, 只是更多的去关注道路的安全以及结实程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美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一个具有美的设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我们应该多注重道路设计的美观性。

结束语

道路是城市的血管,城市的道路铺设情况直接反映出城市的建设水平,城市道路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为了满足新时期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道路工程设计前,要对影响道路设计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道路设计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把握设计要点。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道路设计才更为科学合理,才能建设出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道路。本文为笔者拙见,希望能对设计人员会有借鉴作用,不当之处,还望同行不吝斧正。

参考文献

路基的设计要求范文第3篇

关健词:城市道路设计;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其他方面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city road design and its basic requirements, analyzes the design of route, roadbed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designs of othe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Keywords: city road design; route design; roadbed design; designs of the other aspects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概述

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过于重视后期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针对前期研究总体深度不够。在以往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工程方案侧重于支撑土木工程建设,并未从整个交通系统的角度去考虑,而规划阶段只是侧重于道路红线控制,对道路的交通功能并未阐述清楚。因此,现有的道路规划方案很难做到量化分析,不能全面反映道路建设涉及的交通系统问题,致使对工程实施方案的指导性不强,这一问题在重大工程建设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而工程方案设计着眼细微之处,无法从宏观上对整个道路建设产生的影响进行估计,并且缺乏对交通问题的研究,因此方案设计重点不明确,得出的结论缺乏有力度的研究支持,并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路网规划与土木工程设计之间缺乏必要的环节――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在国外工程建设中非常普遍,是沟通规划和土木工程设计的桥梁。概念设计不同于简单的工程方案设计,其运用系统学原理,以上位路网规划为依据,采用一体化设计思想,联系规划和土木工程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规划意图。结合前文提出的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以目前中国城市道路基本设计流程为基础,融入概念设计思想,提出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新思路,见图1。

图 1城市道路设计流程

交通设计是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指导道路系统设计的核心环节。路网规划条件确定的道路红线是保证道路空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交通设计是从交通功能出发,通过详细的交通需求分析明确系统中各部分组成元素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功能衔接。道路系统方案依据交通设计的相关要求逐步落实交通系统中的元素,合理分配空间资源,同时做好与相关专业的配合,形成可以实施的方案。因而,以交通设计指导道路系统设计,提出设计要点和具体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交通设计流程见图2。

图 2交通设计流程

图 3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流程

道路系统设计作为概念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在交通设计的指导下,针对道路系统中包含的具体设施进行设计,属于微观层次的内容。道路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道路空间综合布局及道路附属设施设计两部分内容(见图3)。传统的道路系统设计只是将地面部分作为重点考虑对象,未能从道路地面、地下、高架空间综合考虑。道路空间综合布局是以交通设计结论为基础,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出发实现道路各部分空间资源(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空间,公共交通空间,机动车空间,道路其他空间)合理分配,系统功能最优,这实际上优先保证了道路主体功能的实现,突出了工程方案设计的重点内容。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进行道路附属设施设计,主要包括传统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道路其他市政设施、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等,结合项目工程投资,最终确定工程实施方案,从而能够较好地保证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

2.1 用地要求

良好的道路设计应紧密结合城市用地和功能区,根据用地性质和功能区的要求提供不同的交通服务模式。

2.2 空间要求

城市道路空间应充分考虑地面、地下以及高架立体空间的综合使用,以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综合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除承担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功能,还应承担生活功能、管线载体功能及景观功能,统筹考虑整个空间范围内道路所承载的功能,合理布置各种设施(包含高架、地面、地下空间设施),这一点与传统的道路设计内涵有所不同。依据空间功能,将道路空间划分为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空间,公共交通空间,机动车空间,道路其他空间,实现空间划分与系统功能的紧密结合,见图4。

图 4城市道路空间划分示意

2.3 路权分配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应从以机动车交通为中心转变为综合考虑行人、公共交通、自行车、机动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应根据道路等级及服务对象优先权的不同,合理分配各种交通设施的路权资源(见图5),保障各种交通参与主体的安全,体现路权资源分配公平、公正、合理。

图 5不同城市道路等级的路权分配示意

2.4 交通设计要求

交通设计不同于交通工程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交通功能。交通功能作为城市道路最基本的功能应在道路设计中予以重视,传统的道路设计过于强调单个设施的功能而缺乏对各个系统的详细量化分析,致使道路方案设计重点不突出。交通设计通过量化分析各交通系统设施的供应能力,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为后续道路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2.5 风貌控制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中应加强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的衔接,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根据规划提出的远期控制目标和近期实施指导性要求,针对空间组合、景观风貌、建筑特色、道路宽度甚至断面布局等进行综合设计。通过对道路路面结构、主题色彩、照明、绿化、小品等设计,使道路与建筑物间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达到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水平的目的。

2.6 精细化和人性化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人,设施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如无障碍设施、行人二次过街、交通稳静化设计等要求,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获得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且美好的感受;同时注重细部构造物设计,如挡土墙、台阶、树池等,体现精细化设计的要求。

3 路线设计方面的若干问题

3.1 平曲线半径的取用

平曲线半径的取用,最重要的是考虑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及其前后衔接的线性指标的均衡性及连续性,并非越大越好。

3.2 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的问题

在老路改造工程中,过分强调6v 的最小直线长度将浪费大段老路,造成新的拆迁量,使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大幅提高。

3.3 城市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不能仅考虑造价

暴雨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近期全国出现的强降雨使很多城市的道路积水严重,有些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有些城市的道路在水位较高的季节会出现雨水倒灌现象,如图6 所示,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道路纵断面设计偏低造成的。

图 6 高水位时雨水倒灌

3.4 超高问题

混合交通路段设置较大超高,易造成低速行驶车辆的倾倒事故。

(1)

其中,为超高模坡,为行车速度,为平曲线半径,为横向力系数。

由式(1) 可知,横向力系数值的选用是关键,从行车安全角度考虑,横向力系数 不超过0.15 即可。该方法在江苏省很多干线公路中已经使用,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3.5 老路改造中的平纵组合

条件受限时,尤其是在老路改造中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时,不应片面强调“平包纵”。

3.6 路线设计改进建议

平曲线半径超过8 km,则与长直线类似,容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感和疲劳感,一般平曲线长度宜控制在1~3 km。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取值建议: ①可以将大于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长度归入直线段考虑。

②降低6要求,最小可至3 ( 实践检验可取) 。城市道路由于其特殊性应更多地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防洪、排水问题,不应过于考虑减少造价而降低纵断面设计的标准。

车辆在城市中行驶时,往往达不到道路的设计速度。因此,当道路条件受到限制必须设置超高时,横向力系数μ 的取值不超过0.15 即可。老路改造应尽量以拟合老路为原则,条件受限时可以不“平包纵”。

4 路基路面的设计

4.1 路基拼接

目前为保证新老路面拼接质量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挖台阶、提高新填土压实度标准、铺设土工格栅等。但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不均匀沉降设计处理不到位的地方,经常出现纵向裂缝,如图7 所示。

图 7软基新拼接道路出现纵向裂缝

4.2 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经常会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若这些裂缝不能及时处理就很容易导致路面破坏。

4.3 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但桥头跳车的直接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处理桥头跳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加强地基(软基) 处理、提高压实度、设置大尺寸搭板、设置过渡路面结构等,本文同时建议设计时可以加强搭板处路面结构和路基顶层的处理。如图8、图9所示。

图 8传统的桥头搭板处理方案

图 9桥头搭板优化处理方案

4.4 路基路面设计改进建议

当存在路基拼宽情况时,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1) 根据理论计算和近几年道路实际使用情况分析,要控制道路拼接问题的出现需要控制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建议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增加值不应该大于0.5%。

2) 采用间接拼接方式,新老路基平面不分离,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设计,将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放宽,按照新建路基处理。既降低了填土高度,减少新征用地,又降低了软土地基处理费用。

3) 土工格栅在路基拼接中应用时,为了保护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20 cm 处铺设的格栅,设计时应该提出合理的施工注意事项,在压实95 区路基时不能使用路拌机进行现场拌和,只能另找场地拌和后再运来摊铺压实。另外,土工格栅在铺设时有张紧、绑扎等要求,如果不能较好地落实,将影响其效果。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问题,由于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2]中对石料要求过低,而对水泥稳定混合料强度要求偏高,导致必须采用高水泥剂量以满足强度要求,这就很容易造成基层开裂。如果不降低强度标准,应该提高石料品质,粗集料要降低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细集料要减少含泥量,提高砂当量(建议60以上) ,级配宜采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选取应该谨慎,水泥稳定碎石过高,基层容易开裂;若过低,在行车的作用下就会造成松散。当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也要注重早期养生等等。

5 其他方面的设计

5.1 车道宽度的设计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已迅速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大车、客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小车、私车为主。由于目前使用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制定的,当时城市道路上行驶的主要是大车,行车道宽度和转弯半径等指标的数值都偏大,这对中心城区,特别是繁华地段的土地利用很不合理。如,城市道路小车车道宽度统一规定为3.5 m,相对现在是不合理的。

5.2 人非共板的设计

人非共板就是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并成一条道路,称之为“人非共板”路。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并成一条道路,主要是为了满足机动车道道路通行的需要,减少车辆堵塞现象。但这给行走在“人非共板”路上的人们增加了许多交通隐患。特别是现在出行骑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电动车不仅行车速度快且无声音,这样就会对行走在共板断面上的老年人更危险。另外,如果道路的出入口较多,非机动车行驶在人非共板断面上将会随着车道不断的上下起伏,影响车辆行驶的连续性和骑车人的舒适性。

5.3 人行道的设计

人行道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道路,但是目前有些道路过分追求景观效果,将人行道中的树池设置过大,占用了绝大部分人行道宽度,如图10 所示。

图 10优化前人行道设计方案

5.4 改进建议

城市道路在确定行车道宽度时,建议对用地紧张的路段,除快速路外,可以采用3.0~3.5 m宽的行车道,甚至澳门有2.8 m 宽的行车道。交叉口半径和设计车速也应该根据目前的情况有所调整。城市道路( 尤其是城区繁华地段的道路) 通常需要限制大型车辆通行,这样交叉口的转弯半径就可以适当减小,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除要以车速为依据外,还应该同时考虑该路段是否限制大型车辆通行。

人非共板断面应谨慎选择,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需要设置时可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分边石,防止非机动车越界行驶,以保障行人的安全。人行道需要设置行道树时,建议将树池设置小一些,或者将行道树移至人行道外侧,设置间距大于6 m 行道树,通过相应的设计后,完全可以在行道树之间停靠一辆汽车,这样可以在不影响道路景观且不增加道路用地的前提下解决一些城市车辆的停放问题。

6 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是道路交通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该文从城市道路设计角度出发,客观地指出和分析了城市道路设计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旨在抛砖引玉,扬长避短,改进不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综合性很强,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设计者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同时要有前瞻性,并进行不断学习,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审美水平,逐步掌握城市道路设计的精髓,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37-19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附条文说明)[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路基的设计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 排水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对于市政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显著的影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生活用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采用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②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③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④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2 市政道路边沟排水设计

边沟设计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设计人员都给予高度重视,但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一些施工中的问题,如边沟的尺寸不考虑具体情况,死搬硬套有关规范、规定;又如施工单位大都未能按有关设计要求将原地表土做很好的处理。

2.1边沟尺寸选定 边沟的排水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设计参数:边沟底流水坡度、边沟截面尺寸、形状、边沟的表面粗糙程度。

根据市政道路所处地理位置,采用当地历史最大小时降雨量,以流入边沟的水不溢出边沟为限,并假设市政道路的路基平均填土高度为3.5m,由此,汇水带宽约为23m,则可依据不同的边沟沟底坡度、不同的边沟底宽(或边沟截面积)的排水能力,计算出所能承受的路面排水最大长度。

2.2边沟设计的原则

2.2.1一般路段的路基边沟设计原则:以填筑式边沟为主,尽量减少路基边沟积水现象的发生。这主要是吸取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的教训:a部分路段在汛期内路基水不能及时排除。b地方群众干扰路基水排入灌溉涵洞内。

2.2.2路基边沟纵坡的要求:根据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排水设计规范》要求,采用浆砌片石修筑的边沟为满足排水需要,边沟纵坡应不小于0.12%,由于本项目位于丘陵岗区和冲积平原区,原地形既有较大起伏又有部分平坦地段,本着既要解决路基排水问题,又要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路基排水边沟沟底纵坡一般情况下不小于0.15%。

2.2.3对边沟标高及纵坡方向的问题:根据路线纵断面和沿线自然地形情况综合确定,通常以沿线自然地形为主确定排水方向。边沟底标高控制应以该段路肩边缘最低点标高以下大于1.7m为宜,原因是考虑到路线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不能因边沟积水而引起倒灌。对于个别特殊路段不能满足1.7m要求的,可放宽至1.4~1.5m,若另一侧边沟较低时应优先采用单侧布设横向排水管。⑤对于挖方段边沟:考虑到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排水要求,边沟底标高不低于路肩标高1.2m,同时要求边沟纵坡不小于0.5%。施工期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首先在挖方段边坡顶开挖截水沟以防止路基外侧水进入路基,并且应做好挖方段本身临时排水沟的设置工作。

3 市政道路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主要为排除中央分隔带内积水,可分为施工期间和道路营运期下渗水的排除。

施工期间排水量取决于最大瞬时降雨量及中央分隔带的汇水面积。一般情况下,由于市政道路中央分隔带内设置有通讯、监控用管线的人手孔,因此,中央分隔带排水长度应为两个人手孔之间的间距,一般路段的最大间距为180m。假定当地历年最大瞬时降雨量为28.8mm/10min,根据本次设计中央分隔带宽为2m,计算出中央分隔带施工期需要的最大排水能力为:Q=Aγ=2×180×28.8 式中:A――中央分隔带汇水面积;γ――最大瞬时降雨量横向排水管的排水能力按长管自由出流的流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K――流量模数,与管道断面形状、尺寸和粗糙度有关;H――水头高度;L――横向排水管长度。

由以往市政道路设计经验可知,市政道路横向排水管长为15m左右,横向排水管坡度为2%,采用以上公式计算出施工期最大瞬时降雨量时所需要的横向排水管管径为255mm。如果按有关排水设计规范要求5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管,即排水长度缩短为50m,则需要的横向排水管管径为75mm。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央分隔带是在基层施工后进行开挖施工的,开挖的边沟表面粗糙,沥青不易粘结牢固,不能形成均匀、无破损的防渗层。土工布因有接缝,不能形成整体而达到完全不透水的程度。因此,当盲沟积水时侧面仍将无法阻止水渗入路基。

由于施工质量不易控制,造成横向排水管标高误差或产生淤塞,从而使上游横向排水管排水不畅,大量的水流向最低处,而最低处的横向排水管由于设计时包裹无纺土工布或产生淤塞,使排水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下游中央分隔带积水严重,有的下雨后几天中央分隔带仍有积水,使路基长时间浸泡,影响了路基、路面的强度。由于通讯、监控管线人手孔的设置阻断了中央分隔带排水,造成中央分隔带积水或积水渗入人手孔。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以下办法处理:对于设计底坡小于0.3%的,采用锯齿形纵向矩形碎石盲沟,并于盲沟底部设置软式透水管和每隔30~50m设置集水槽汇集中央分隔带雨水或渗水;根据以上计算,中央分隔带每隔30~5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管,将盲沟中的水排出路基以外;在中央分隔带内设置2cm厚水泥砂浆层、沥青防渗层及土工布防渗层,防止中央分隔带中水从侧面向路基渗透。

4 市政道路路面渗水的排水设计

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土工布)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考虑到排水路径的限制,因此,设计中采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Ф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5结语

总之,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好工程环保方案和措施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城市道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车辆运行的要求,增强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运输成本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这就要求路基、路面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等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夏丽燕、郭兆军沈大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浅析[J].辽宁交通科技.2004.(11).

路基的设计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公路设计;注意的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但是,公路设计及施工也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公路发展的现实问题就是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在公路运行过程中,因为质量问题容易出现,从而影响公路运行安全,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公路设计存在着较大关系。

1 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1.1 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与竖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尽量在公路设计中不设置超高的平曲线半径,避免公路设计中因处理单向排水问题而增加施工成本,公路设计应坚持安全性、舒适性原则;其二,在公路设计中,因填土区质量问题难以有效控制,其设置的路堤挡土墙等结构物填筑质量难以保障,容易对公路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其三,公路平面线形设计应尽量避免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带,因公路施工穿越人口较为密集区域,则会对正常交通通道造成破坏,其拆迁及施工量较大,会增加公路施工整体成本;其四,公路平面线形设计应避开水塘、水库等农用水利设施,否则会增加征地补偿,增加工程造价,对公路施工质量及进度造成影响;其五,公路线形设计应避免横坡较陡位置半填半挖,半填半挖式路基容易出现沉降不均匀问题,引起安全事故。

在公路纵面设计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其一,考虑到零填挖地段水稳定性较差,进行水稳定性处理其成本较高,为此在公路纵面设计中应尽量减少零填挖地段;其二,在公路纵向设计中,应尽量将线路走高,在纵面设计中应不采取明涵结构,明涵结构的应用,容易增加公路施工成本,且容易出现跳车状况,如有条件,公路涵洞设置应明涵暗放;其三,在公路纵向设计中多采取人行通道涵,少应用人行天桥,避免因人行天桥设计及应用影响公路通行能力及施工进度;其四,在紧接互通式立交桥连接线位置,应尽量避免设计出凸形竖曲线,互通式立交桥段其通视条件较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指路标示进行识别,容易走错线路,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其五,严格控制公路高填方,因高填方公路施工后难以控制质量,尤其是在软基地带高填方工程,在无法避免采取高填方时,应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其处理质量。

1.2 公路路基软基与提高水稳定性应注意的问题

在公路工程中,如路基通过软基地段,则要求对软基采取处理措施,以保证软基处理后沉降值较小,稳定性较好。在路基水稳定性问题处理中,针对挖方地段路基,应注意以下几点:公路路基挖方地段很容易被破坏,在车辆荷载影响下容易出现路面开裂等问题,水损坏问题尤为严重。在雨水较多的雨季,则会从公路边坡两侧经过护面墙水沟底渗透到露肩位置,甚至渗透到路基中间。在公路设计中,根据公路地下水状况,如存在地下水,必须在设计中体现地下水排水设计,如在挖方地段处理作业中,可以在公路设计采取设置盲沟,阻断外来水源的设计方案。针对零填挖路基,其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为:因其路基较低,水位较高,路基水稳定性不足,在进行零填挖路基处理过程中,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换填或采取原状土处理压实。除此之外,在公路设计中,还应尽量降低公路地下水水位,采取措施隔断地下水源。如在公路设计中,在水沟地下位置设置出盲沟或加深两边水沟,则可以有效将水阻断并引导至路基以外,保证路基稳定性及质量。

1.3 桥涵等结构物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桥涵等结构物设计中,不能简单直接套用标准图,标准图编制一般是在较为理想的条件下完成的,然而在公路桥涵等结构设计中,其实际工程施工较为复杂,耐久性与施工条件较多,在标准图中难以涵盖复杂的施工条件及环境因素。在公路桥涵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保证材料耐久性,因该公路应用寿命较长,为此需要保证材料耐久性;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复杂的施工环境及条件,尤其是在公路施工中,其土方量较大,机械设备较多,桥涵设计与施工应符合规范要求。在分离式立交桥与人行天桥中不应设计为呆板结构形式,应综合考虑公路工程实际地形与景观环境,立交桥净高应符合规范要求,并考虑公路养护路面标高影响等因素;当公路填方较高时,在设计中不宜采取圆管涵,如工程设计需要采取圆管涵,则需要进行特殊设计;对石拱涵与盖板进行防水设计,保证防水效果较好,避免水渗透对涵洞造成影响。

2 公路设计注意问题的对策研究

在公路设计选线中,主要包括地质选线、安全选线与景观选线三种方式,其中地质选线,需要对公路岩溶区、软土底层、崩坍区、断层破碎带等区域进行避让,无法避让时,则应采取多种设计方案,按照实际地质状况,选择出地质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最小的方案,或采取措施降低地质安全隐患,保证公路施工质量;安全选线设计中,要求避让长上坡下坡路段、陡坡路段与高填深挖路段;在路线选择时,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山坡稳定区域进行公路设计,充分保障公路设计的安全性;景观选线,要求公路选线与实际景观相结合,避免高填深坑,在保证公路通行条件的基础上,保证视觉良好,实现公路设计与生态设计的统一。

在公路路基设计中,对公路互通区、服务区匝道等区域设计,应尽量避免占用农田,放缓边坡,合理设计坡率,保证路基高度符合规范要求,综合考虑地基稳定性。在公路设计中,坚持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采取刚柔结合结构,因地制宜,灵活设计;做好路基排水工作;在公路设计中考虑施工可行性及效率;在公路回填作业时,应保证回填材料应用满足填筑要求,合理设计公路路面厚度及其他参数,充分保障公路设计整体质量。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路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证公路后期运营质量及服务水平,设计时就应该从选线、平、纵面设计,以及特殊路基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参考文献:

[1]王剑.关于山区农村公路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7)

[2]冯玲军.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36(3):31-32

[3]李萍.试论公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3(16):228-228.

[4]钟丽.浅析公路设计与各角度控制的有关问题[J].广东科技,2010. 19(8)146-147.

[5]王芳.浅谈山区公路设计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科技信息,2011. (2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