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环保总结

节能环保总结

节能环保总结

节能环保总结范文第1篇

我们都知道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保温隔热,保温隔热从墙体和门窗开始,随之我们到了门窗和幕墙的店面,询问了和了解了这些材料的保温隔热情况。做好了建筑的节能自然也就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经过第一天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了真正的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紧密结合。

我们的社会实践就这样开始了,接下来我们做了问卷调查、走访建筑工地、访问了设计施工人员、走访市建委以及和科教处人员做了交流。虽然在走访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通过队员一致的分析和讨论,我们都一个个克服过来,虽然我们的实践算不上圆满的完成,但也还算顺利。

在做调查问卷的时候,我们遭到了误解,大家都对发放传单或做调查问卷的举动比较反感,我们好多队员在做调查的时候遭到拒绝,可是大家都不放弃,当然也有好多市民在了解我们的目的以后也很热心的填写了问卷,我们一起努力完成了初定的调查问卷量。但是问卷统计总结后的结果不尽人意,现在的市民对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措施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何为节能,为何要做节能,当然我们在做调查问卷的同时,也做了很好的讲解和宣传,相信接受过我们问卷的市民一定对建筑节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走访杭州市建委的时候,碰巧赶上了省里有领导过来检查建筑节能减排这一块的事项,所以第一次没有成行,经过多番协调我们终于见到了市建委科教处的黄教授,他给我们概括地讲,节能就是“四节”,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大多数人对建筑节能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建筑材料、水电气等方面的节能,而最重点的采暖、照明等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往往被忽视掉。其实,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建筑设备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把建筑围护结构做好,建筑材料选好,只是创造了节能的条件,使房间的负荷变小了,但真正的能耗还是在用能设备的使用上,如采暖、空调等。

在目前,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是广泛的运用太阳能,如果太阳能能够在浙江普遍使用,那取得的效果已经不可言喻了。我们又谈到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这些新科技要下乡必须得要一个途径,新农村建设就是这个媒介,他能很好的将新科技带到农村、城乡,并将它们用的得当。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我们的调研项目是建筑环保节能,所以我们的重点依然围绕着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如何推广建筑节能,如何推广太阳能等一系列问题。

节能环保总结范文第2篇

一、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突出重点,扎实推动减排

今年是“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决战年、结算年。今年全市污染减排项目10个,其中COD减排项目7个,其中完成6个,未完成1个;SO2减排项目4个,100%完成。自治区和玉林市今年分给我市的减排指标任务是:COD削减1251吨,SO2削减1951吨,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完成COD削减900吨,SO2削减1380吨,分别占任务的71.6%和66.7%。今年以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制定了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部署分解指标任务。2010年3月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印发市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北政办[2010]13号)明确了今年COD、SO2总量减排的目标任务,今年COD削减1259吨,SO2削减1956吨。今年3月5日,市政府召开了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会上丘书记、何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周涛副市长作了工作部署,并与各镇、街道办和有关部门、企业签订了2010年减排责任书;二是抓好重点减排项目的实施。今年以来,我局大力推进十大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列入自治区减排计划的项目3个,其中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广西益利陶瓷有限公司已通过环保验收,广西铜州水泥有限公司已拆除了立窑。对列入玉林市、市减排计划的市氮肥厂、广西市第二水泥厂、市龙门水库管理所纸厂已实行关闭,生产设备已经全部拆除。顺达造纸厂、明华皮革公司、燕华淀粉厂已完成生化处理工程,投入正常营运,民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正抓紧施工,已完成80%以上,争取尽快建成并试水运行,达标排放并通过环保验收;三是认真抓好上半年迎检工作。最近环保部召开了减排督查工作会议,环保部张力军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全国派出20个督查组,对减排工作进行督查,我局已集中减排办人员,深入企业检查督促,加班加点,完善档案,争取迎检过关;四是做好“十二五”减排规划编制,从明年开始减排从工业、生活源扩大到农业源,从COD、SO2减排增加到氨氮、氮氧化物减排,目前已对“十二五”减排的潜力、项目和措施作了分析和安排,并形成初步计划。

(二)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按照环保部等九部委局要求,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2010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北政办发[2010]67号),明确了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二是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周涛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工作会议;三是对重点违法排污企业挂牌督办。今年富荣造纸厂被列为自治区级挂牌督办企业,已完成了生化处理工程;四是集中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违法问题。市政府组织环保、工商、经贸、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关停取缔了新圩镇白鸠江村非法收购废旧蓄电池提炼铅金属的宏达铅业有限公司;五是对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查处。华东造纸厂非法建设造纸中浓制浆系统,被国家审计署通报,我局依法责令该厂停止生产建设,并责令全部拆除违规安装生产设备;六是依法查处非法造纸厂,防止生产反弹,我市已召开了会议,传达贯彻玉林市小纸厂整治百日行动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土纸厂整治工作,督促乡镇监督土纸厂,对生产反弹的依法查处,巩固小纸厂整治成果。国家审计署、玉林市政府到我市明察暗访小纸厂关闭取缔情况,对我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加强项目环评和验收,保障项目健康发展

严格环保审批制度,推行优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区环保厅、玉林市环保局文件精神,适应审批权限调整要求,不受项目投资额度限制,按照项目备案属地审批管理,项目审批工作更科学、更高效;二是成立项目行政审批办公室,负责项目报批、办证等工作,开通绿色通道;三是抓好环评审批。本着有利经济增长、有力节能减排,有利改善环境质量的原则,按照产业的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环境容量的要求,科学健康引导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扩大内需项目、重大项目和工业项目的发展,控制污染严重项目,上半年审批项目53个;四是加强项目竣工验收。成立项目竣工验收组,上半年验收项目60个,确保确保环评审批措施到位,提高“三同时”质量。加强四类项目环评审批。即污染严重项目、扩大内需项目、工业发展项目和重大项目。如今年元旦后集中审批13个项目,一个星期内全部办结,对扩大内需的项目跟踪搞好环评,如交通局的公路项目,我局多次到环保厅、玉林市环保局协调,终于办通了环评审批手续。以发放排污证抓手,加强项目监测验收。

(四)强化环境监察

一是加强排污申报登记。严格排污许可证发证管理,把环境监测、项目竣工验收、减排指标、环境容量和依法缴纳排污费作为前置条件,从严把关,新发和年检排污证个;二是切实加强排污企业的监管。上半年现场检查近200人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0份,通过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确保了全市无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加强危化品和放射源管理。对全市13家涉及危化品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加强环境风险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放射源送贮管理,做好改制停产的铜州水泥厂、第二水泥厂4枚放射源的移交送贮,发放放射源上岗证40个,实行“三铁一器”管理;四是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全市13家国控污染源,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备,通过玉林市比对验收,并与玉林市环保局在线监控中心联网;五是认真开展环境纠纷的调处及环保案件的办理。我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环境污染纠纷的调处工作,上半年共办理环保件30件,结案率达100%。

(五)扎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努力开拓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我市环境监测站去年取得了自治区计量认证,在环境监督管理、环境执法、污染减排、项目发展、污染纠纷调处和环境应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完成污染源总量监测任务52家(次),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基础监测13家(次),完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96家,做好了区域内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完成了基础数据124个,完成各重点污染源监测,并按时上报。

(六)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市

在加强工业环保的同时,不断推进生态市建设。我局组织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确定了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步骤和措施,划定了生态功能区,通过了自治区和玉林市专家论证,对我市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划定了圭江和龙门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通过了自治区专家论证。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农村环保建设,民乐镇罗村风貌改造获自治区环保厅、财政厅项目资金60万元,建设农林污染湿地处理工程。支持中奥养猪项目、凉亭有机鸡项目、新城畜牧发展公司申报广西生态建设引导资金,支持园区周边污染严重村、养殖污染村和生活污染严重的5个村申报农村环保资金项目。

(七)抓好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为“十二五”提供依据

根据国家环保部对这次更新调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组织机构不变,重新制订了污染源普查更新调查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会议,从市环保局、水产畜牧局、各乡镇兽医站和企业站抽取了相关的工作人员按属地原则进行了分工,做好农业源、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源的更新调查工作。我市已完成273家企业动态更新调查,其中工业源150家、生活源25家、集中式2家、农业源96家。通过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摸清了我市环境现状,为“十二五”污染减排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严重不足。我局现有职工人,其中局编制12人,现有9人,抽调1人。2008年以来,退休、调离、死亡人数9人。年龄偏大,专业人员偏少,难以适应环保工作要求。

2、资金难以保证。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分别成立了减排办、污普办、生态办、环保专项办,这些专项的工作,基本没有专项预算安排。按照自治区和玉林市要求财政收入3亿元以上的县市区,要落实减排经费200万元,目前尚未落实。另外项目环评、环境应急监测和环境突发事故处理经费也十分紧张。

3、环保装备条件较差。车辆不足,目前6辆车,其中2辆接近报废,环境监测站缺乏仪器设备,很多是从玉林市监测站废旧部分捡回来的,没有大气自动监测仪,没有重金属监测仪器,没有快速监测仪器设备,严重制约工作开展。

4、污染减排形势严峻。减排空间和潜力越来越小,“十一五”该减的已减,“十二五”减排难度相当大,水泥、陶瓷难以形成新减排量。“十一五”减排指标完成有很大变数,主要是项目小,核算非常严格,不易过关。

5、大气污染严重。主要是陶瓷城,民安工业区和鑫山工业区,烟囱污染严重,主要是三个“不同步”,即规划、工艺设备和环保设备不同步,形成环保缺口。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抓好污染物减排工作。重点是抓好“十一五”减排攻坚战,编制好“十二五”减排规划,抓项目、抓核算、抓攻关,确保“十一五”指标完成,确保经济社会发展。

(二)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超标排污、未批先建、未执行“三同时”、环境污染严重、危及饮水安全等环境违法行为,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节能环保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

1.EPC总承包模式概要

EPC总承包模式以单个总承包企业为主体,将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采购环节以及施工环节全部交由总承包企业负责,而总承包企业必须以工程合同为依据,严格控制工程建造工期及工程造价,并保障工程质量,从而满足业主需求。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能够通过相关合同对工程各环节进行约束,包括工程材料供应商资质、工程开工时间及工期、人员调配等,所以能够更好的监控整个工程环节。在这种模式下,即使业主对建筑工程相关环节不够熟悉,总承包企业也能够较好帮助业主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有效减轻业主的负担,帮助业主更好的监控工程建设环节。

2.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

2.1做好设计环节管理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具体实施中,设计环节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也是需要重点把关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具体到设计环节中的管理工作来看,其需要重点关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1明确设计管理职责。由专业的设计项目经理负总责,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合理的调动设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地设计,进而确保设计工作团队分工的落实;

2.1.2明确设计目标。要在进行具体设计工作之前切实保障相应的设计目标得到较好的明确,从而更好地提升设计效果,促使其满足于工程项目的各项需求。

2.1.3做好设计限额管理。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设计工作还需要重点从限额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目的是保障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得到较好的控制。一旦出现超预算问题,则需要进行恰当的设计方案修改;

2.1.4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核。为了提升具体的设计实效性,还需要重点从设计图纸的审核入手进行严格的把关,要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进行全面的审核,才能够较好的完成由设计环节到施工环节的有序过渡,避免出现任何的遗留问题。

2.2做好采购环节管理

2.2.1明确采购环节管理内容。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采购环节管理主要涉及到了分包以及具体物资的采购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把关;

2.2.2规范招投标流程。对于采购环节的全面管理和控制,首先就需要严格把关分包工作,主要是围绕着招、投标工作的执行进行控制,切实保障招、投标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确保所选择的施工单位能够承担起相对应的施工建设责任。

2.2.3做好施工物资的采购管理。物资采购的全面管理和控制主要就是在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压缩价格,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高效实施。当然,对于各类物资的数量及其采购、入场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同样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管理要点所在。

2.3做好实施阶段管理

当项目进入到执行阶段的管理控制,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部应特别注重并落实如下重要事项:

2.3.1目标管理: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实施应该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为依据,避免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制定项目目标后,工程总承包项目部经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实施部门及人员,并应将项目目标通报给所有项目人员。

2.3.2计划管理: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和基础,对于项目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项目实施、进行项目控制、成本控制、激励项目团队。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中,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都应该特别坚持和重视项目的计划管理。

2.3.3组织管理:项目角色和职责在项目管理中必须事先明确,为了让每项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将每项工作分配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明确不同的部门(或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的职责,而且每项工作只能有唯一的部门(或负责人)。在项目实施前期应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人员配备管理计划,做到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节约项目成本,提高项目运行效率。

2.3.4过程控制:科学安排设计、采购、施工进度,合理衔接交叉,有效使用项目资源,确保项目能够按期完成,并降低项目成本。通过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结构、网络图和关键路径、资源平衡、资源优化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如认真审核设计图纸,了解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确保能够实现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正确分析设计变更的目的,确保设计变更有利于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安全度和可靠性。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确保设计目标、采购目标、施工目标的统一性。

2.3.5沟通和协调:良好沟通和协调是保证组织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从事不同的技术专业或管理岗位,常常来自不同企业或部门、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程度加大了项目实施中沟通和协调的困难,因此此项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3.6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公开公正: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时,应特别注意根据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的原则,在项目实施中,对勘察设计、采购供应、施工等环节必须纳入考核机制,针对不同人员的劳动强度、个人能力、工作态度、专业知识等进行综合评比,做到公正公开透明,不能有任何的偏袒或轻视。对于不合格或者不适合某岗位的人员要坚决清退。充分激发和调动项目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2.3.7重视项目总结和项目积累:总结应该包括技术经验总结、管理经验总结、人员评价等。技术经验、管理经验是进一步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水平、加强项目管控的宝贵财富,应针对项目人员的能力和特点在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要实行专人进行整理和总结,最终这些成果实现共享。

3.结语

基于EPC总承包模式自身的特性,总承包企业须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设计环节、工程采购环节、工程施工环节进行全权负责。为了更好地保障工程质量,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符合合同要求,总承包企业必须对各项目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加强对各环节质量的审核,这样才能更好满足业主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学利.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2]韩宇.工程项目管理中的EPC模式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

[3]韩杰.浅析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要点[J].项目管理技术,2014,01:20-24.

[4]李明明.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节能环保总结范文第4篇

低碳理念下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设计,应合理选择绿色建材。其在生产阶段以及应用过程,均会导致能量的明显消耗,并会对环境产生较大作用。一些混凝土发出来的氡气会影响环境质量,而人造板材含有的甲醛对人身健康形成较大威胁。对城市建筑工程来讲,其通常更多的应用钢筋混凝土系统结构。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水泥材料,能耗较为明显,污染环境程度也较大,应用水泥材料阶段中形成的CO2总量较高。该类结构系统建筑,每个平方形成的CO可高达三百千克至四百千克。

特别是在拆除工程结构阶段中,较难做好建筑垃圾处理。为此,由建筑材料应用来讲,合理优选建筑材料,对于建筑工程的应用与维护管理会增加较多麻烦。为此,在应用选择建材环节中,应尽量应用能量消耗不大的建筑材料。该类材料体现出一定的可循环利用性,进而可符合低碳理念下节能环保设计标准。例如,在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可就近选择黄土进行加工生产,将产生的生土材料加入到麦草以及芦苇之中,进而可明显的预防建筑工程开裂现象。对生土建筑工程来讲,其显现出明显的优势作用。首先,施工操作处理较为简单,同时该区域储备材料多样丰富,因而可节约选材、运输投入成本费用。另外,该环节应用处理能耗水平较低,取材环节更为方便。对土坯砖加工生产来讲,需投入的成本费用较低。而对于混凝土来讲,则可节约百分之八十的费用。倘若将土胚转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结构,则可全面符合混凝土应用材料达到的舒适可靠效果。甚至在加工生产土胚转阶段中,不需要进行煅烧操作处理,因而将明显的预防环境污染现象。该材料可循环重复应用于建筑工程内部结构的装修中。由此不难看出,基于低碳理念下,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应全面注重分析研究材料具体性能特征,尽可能的优选功能优质、应用便利高效的环保节能材料,进而可为维护施工处理提供便利,并可良好的发挥建筑室内环境的优化调节功能,达到双赢目标。

低碳理念下,节能环保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关注节约材料的规划设计。由控制建筑垃圾总体排放量做起,最大化的实现资源、成本的节约,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应在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阶段中,有效降低建筑结构的各类要素,控制材料损耗以及建筑项目总体能耗。再者,应全面了解掌握材料各类属性特征,进而可激发其应用优势,同建筑工程可紧密的连接起来。另外,应优选较强耐久性的节能型、环保型建材。例如,钢结构系统构建,该材料便利的实现搭接,操作施工快速简单。在节约投入成本的同时,可预防应用材料的不良浪费,抑制排放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形成的不良影响。

2有效提升建筑空间利用率,优化建筑形式

建筑低碳环保的设计,应有效提升空间利用率,进而令建筑总面积有效下降。针对集群建筑以及建筑空间要求较大的工程,则需要最大化的提升空间利用率。另外,对面积标价应科学管控,进而利于降低能耗标准。该过程中应灵活考量,体现良好的可变性,分析改变功能的可能性,进而可令建筑工程寿命合理延长,并可最大化的降低建筑工程垃圾总量。为实现节能设计目标,应在墙体处理环节优选具有优质保温性的材料,把握这一关键节能指标。同时,应合理处理结构方式,优选设计颜色。可引入立体化的绿化网络结构模式,例如,屋面保温系统的隔热设计,通过架空处理、蓄水管理以及覆土种植环节,令墙体绿化以及屋面绿化有效集成融合。在美化处理建筑的同时,应全面应用洁净环保的太阳能以及雨水进而合理的调节建筑室温以及湿度水平,真正实现低碳、环保、节能的设计目标。

节能环保总结范文第5篇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长江和淮河流域的下游,本地水资源严重不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20亿立方米,人均432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世界平均水平的1/20,而且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但过境水资源丰沛,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总量9496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量的30倍。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经过50多年的规划建设,我省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备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实现了长江、淮河和太湖三大水系的互调互济,“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然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一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我省万元gdp耗水量285立方米,远高于发达国家50立方米的水平,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65立方米,是日本的3.5倍、美国的1.7倍;二是水污染问题突出,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废污水的大量排放,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社会成本越来越高;三是水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全省近三分之二的河段劣于ⅲ类水标准,局部地区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因此,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看,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是属于可以再生的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相互转换、自然循环,为人类永续利用。但是,水的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限度的,如果过度地开发利用,破坏了水资源自然循环的生态系统,就会影响她的可再生和可利用性,甚至危及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安全。*多年平均社会用水总量已经达到500多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的当地水资源仅占三分之一,除了利用河湖拦蓄流域上游部分来水外,越来越多地利用水利工程体系调配水资源。江水北调多年平均引江规模40亿立方米,最多年份引水70多亿立方米;引江济太多年平均调水20亿立方米;江水东引多年平均引水18亿立方米;加上沿江地区的引水,我省多年平均跨流域调水的抽引江水规模已达122亿立方米,最大年份(1978年)高达302亿立方米。随着流域上游治理力度的加大,淮河断流的年份明显增加;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外供水量的增加,*扩大利用长江水的空间越来越小。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末*的gdp总量将达到2.9万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6倍。如果不提高用水效率,成倍增加水资源消耗总量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通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调整一、二、三产业用水结构,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把水资源消耗和废污水排放有效地控制在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保证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来看,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省苏南地区乡镇工业的大量发展,导致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高峰时期每年抽取地下水规模达到5亿立方米,结果导致大范围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严重的地质性灾害。为此,这个地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花费了十年时间,投入上百亿巨资,通过五年限采、五年禁采,实施供水替代工程,累计减少地下水开采量9亿多立方米,并形成2亿立方米的社会节水能力,才有效控制了地质性灾害的发展。目前,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和稳定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地下水漏斗面积从*0年的55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1468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水网地区,河湖众多,相互贯通,一条(个)河(湖)的严重污染往往波及到一个水系的水生态环境,一个点源的严重污染常常影响到一个地区的水资源质量。*年平均工业耗水58亿立方米左右,按照每消耗1立方米清洁水源,产生0.7~0.8立方米废污水计算,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就是48.3亿立方米。此外,城市生活污水20.3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现实情况表明,这些大量废污水的直接或间接排放,已经明显超出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破坏了水资源自然循环的生态条件,这是导致我省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实践表明,越是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人类越是要控制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建立人水和谐共存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从资源占用成本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人类的任何生产活动都是以自然资源的直接或间接占用为基础的。在一定程度下,自然资源占用成本决定经济增长方式。从水资源占用的直接成本看,我省苏南水多,苏北水少,特别是在缺水比较严重的淮北地区,每年都要依靠江水北调工程系统,抽引长江水资源来缓解该地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据测算,从长江抽引一吨水送到徐州、连云港等地,仅花费的电费成本就达0.12元,如果再加上其它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成本,每吨水资源成本在0.30元以上。如果用这样的水价计算成本,按每亩水稻耗水800立方米测算,再加上末级电站直接送水到田的成本,每亩水稻的供水成本在300元左右。只不过这些供水成本大部分是由政府买单,而不是生产者承担的。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高额消耗不仅直接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必然带来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需要兴建大量污水处理工程。据有关方面测算,每处理1立方米污水大约需要1.2元左右的成本。可见,节水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十分显著。

从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水和谐关系看,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承传人类文明的文化之源。*地杰人灵、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这一切都与*的“水”有着天然联系。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水资源,而且为我们创造了无限的财富和文化;在淮河流域,历史上就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千百年的淮河治理,推动了淮河两岸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建立了我国南北文化及经济联系和交流的纽带,运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天堂”苏州的美丽更得益于“小桥流水”,……。因此,在我们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今天,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建设人水和谐的美好环境,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综上所述,节水,不仅节约资源,而且保护环境;节水,是水资源自身运动规律的内在要求;节水,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初步实践

近年来,我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系良好水生态环境的要求,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为手段,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编制“一个规划”,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

按照国家关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我省组织编制了《*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纲要》确立了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目标;突出了包括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水功能区划制度、排污口审批和管理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建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和微观指标评价体系及考核体系;建立了节水型工业(单位)、节水型农业、节水型服务业、节水型城市(社区)、节水型灌区等各类行业节水载体建设的考核标准。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二)开展“两个试点”,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途径

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的部署要求,我省确定徐州市和张家港市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单位。徐州市是资源型缺水城市的典型,张家港市是沿江工业化城市的代表,她们的试点可以为我省不同类型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经验和路径。我们通过现状调查,认真分析这两个地区不??对性地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方案。在水资源短缺的徐州市,我们重点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与供水保障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在工业发达的张家港市,我们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在推广发展循环型经济、减少废污水排放、修复水生态环境上。明确试点建设“以制度建设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行政推动和典型引导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政府投入引导与鼓励社会投入相结合”以及“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分别指导两市编制完成了符合本地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并报经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今年,我们还根据省政府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统一部署,确定了12个市、县作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推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建立“三项制度”,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

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我省重点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全省新建、改建、扩建的取水项目办理取水许可预申请和申请率达到100%。从*2年起,我省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需按规定通过水资源论证,保证符合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二是施行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制度。在定额管理方面,*2年,我省了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定额;*5年,又组织进行了修订。在总量控制方面,积极推进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地下水可采总量、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取水单位用水总量的“四个总量”控制制度。在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方面,以市县为单位对单位gdp水耗指标进行考核,并列入生态省建设的考核体系;在地下水可采总量控制方面,重新划定了地下水超采区,制定了5年压采方案,计划在2010年底前将全省地下水开采总量压缩至可采总量范围以内;在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方面,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实施纳污总量控制,依法向环保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在取水单位用水总量控制方面,对企业(单位)用水实施计划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有奖,超计划用水加价”的考核奖励制度,同时普遍实行用水的“四个一”(一表、一牌、一证、一卡)管理制度,并积极推广ic卡、超声波流量计等智能化计量管理手段,推行“先交费、后用水”的管理模式。三是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我省从1994年开始征收水资源费,并先后四次调增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今年,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再次对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行调整,地表水资源费由每立方米0.13元调整至0.20元,地下水苏锡常地区按当地自来水分类到户价,每立方米平均2.0元,其它地区由每立方米0.50元相应调整至0.80元左右,加大经济手段对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力度。

(四)抓好“四大载体”,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措施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关键是要抓好节水型载体建设,落实全社会节水措施。我们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具体分解为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等不同类型的载体,实行分类管理、行业指导,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工业。一是突出重点治理。主要抓好火电、石化、造纸、冶金、印染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管理。近年来,全省累计完成了扬子石化公司、东海粮油公司等667家重点耗水大户的节水技术改造,形成3.8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并树立了一批低耗水、零排放节水型企业的典型。二是突出重点监测。对用水的重点大户逐步实行在线监测,对长期耗水严重超标的企业,不仅累进加价,而且提出限期实施节水改造的要求。三是突出重点控制。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重点项目,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和节水“三同时”管理,促进节约、高效用水,充分挖掘企业节水潜力,促进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在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严禁在水资源短缺地区新上高耗水项目。

节水型农业。调整种植业布局。因地制宜推进节水型农业结构调整,明确提出在丘陵地区和二级以上提水高地,重点发展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有计划调整水稻种植面积,控制发展水产养殖。建设农业节水工程。全省累计建成防渗渠道6万多公里,其中“十五”期间建成2万公里,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对22个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22万亩。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重点推广水稻节水生产技术,使全省农业耗水总量大幅下降。创新农业用水管理。以灌区、干支渠、电灌站为单位,组建农民灌溉协会,加强有政府指导的合同用水管理。

节水型城市。一是对城市用水进行总量管理,建立分行业、分产业用水标准考核制度;二是加强管网改造,降低管网的漏失率;三是发展城市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减少污水排放。

节水型社区。大力开展节水减排、节水增效宣传活动,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对用水量较大的企业、机关和商业经营单位等用水户实行计划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积极开展节水型社区创建活动,制定节水型社区的考核标准,推进节水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

三、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路径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资源水利的发展思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努力追求以最少的水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影响,达到最佳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要着力建设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我省已经提出,“十一五”期间每年单位gdp耗水要下降4%的节水目标。实现这个节水目标,关键在于加快建设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首先,要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下决心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和产品;严禁在水资源短缺地区新上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大力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用水的循环使用率。我省规划到“十一五”末,全省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要从“十五”期末的65立方米下降到45立方米。其次,要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十五”期末我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节水的潜力很大。要通过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到0.55。在工程措施上,要继续推进农业灌区的节水工程改造,整治农村水系,实施渠道防渗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生产结构上,将继续深化布局结构调整,在水资源短缺的丘陵山区和淮北地区,适度调整水稻生产,严格控制水产养殖,积极发展瓜果疏菜、花果林木生产,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地灌、滴灌等节水新技术;在农业用水管理上,积极创新用水管理制度,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考核。第三,要推广节水型社区建设。据有关方面调查测算,一个城市人口的生活耗水量是农村人口的4倍,可见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加强社区的节水潜力很大。要认真规划实施城市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积极推广节水型器具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宾馆、进家庭……;真正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保护河网水系的浓厚氛围。

2、要抓紧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水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将水资源的管理人为地分割开来,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是导致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水资源的管理、节约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体系,明确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责任主体,是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这几年,我省在已经出台实施《水资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出台《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省节水管理办法》、《*省取水许可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通过强化节水“三同时、四到位”管理制度,加大对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取水户用水总量的“四个总量”的监测考核力度。制定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城市等各类节水标准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力度,促进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规范用水行为,强化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3、要重点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利益调节机制。水是自然资源,也是经济资源。《水法》明确规定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多年的实践证明,经济杠杆在调节水资源配置、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水权、水商品理论的指导下,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和价格杠杆,加强对行政区域水资源总量消耗和计划配置的有效监督和考核,加强对高耗水、高排污企业用水计划和排污总量的有效监督和考核,加强对农业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面源污染情况的有效监督和考核,积极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低排放、低污染利用的方向发展,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江河湖库是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我们要节约水资源,更要保护水资源,维护江河湖库的健康生命,保障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必须牢固确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指导思想,真正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作为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为此,我们将努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建立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管理保护的规划体系。我省已先后在全国率先完成水功能区划、湖泊保护规划,今年又启动了全省河网水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主要成果也已经形成。这些重要规划成果相互配套,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将为我省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突出水功能区为重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我省已经完成了按水功能区测算的纳污能力,并且已经完成对水功能区的取水口和排污口的整治,建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水功能区的监督和保护措施。三是认真实施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太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专门为些召开现场会,目前这项工程还在继续深化。这几年,我省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认真实施了城市河湖水系的整治工程,使城市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四是全面推进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近几年我省认真实施农村河道水环境整治,通过疏通水系,恢复引排能力,修复生态,改善村庄环境,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五是制定完成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和水利工程调度预案。积极开展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行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