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调查分析;防范建议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06-01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出现更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1]。因此,研究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方法可以使供应链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困境问题中发挥更大作用,减少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融资方面的的损失,促进中小企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辽宁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状况,我们对辽宁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情况展开了调查和分析。

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调查概述与结论

(一)调查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包括电子版网上调查和现场采访记录。实际回收334份,但由于部分问卷表达不清晰或填写有误,有效问卷为312份,本调查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8.0%。调查问卷对被调查对象的从业年限、单位性质、从事工作、和工作职称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制造业占15%,建筑业占8%,批发业占12%,零售业占16%,住宿餐饮业占10%,交通运输业占8%,物流仓储业占14%,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占9%,其他占8%。

(二)辽宁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的概况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五大风险,即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信用风险的所占比重为43%,操作风险所占比重为25%,法律风险所占比重为15%,运营风险所占比重为12%,道德风险所占比重为5%。信用风险比重较大,达到43%,其次是操作风险,占总体的25%,法律风险、运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三)辽宁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因素概况

调查问卷中列出了影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几种主要因素,分别是政府因素、金融机构因素、企业自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所占比重分别为14%,37%,43%,6%。由此可见,影响辽宁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最主要的风险因素是企业自身,其次是金融机构,这两种因素占总体影响因素的80%,政府因素和其他因素只占总体影响因素的20%。

(四)结论

本次调查,我们对辽宁省大连、沈阳、锦州三个城市的企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其他四个因素来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进行分析得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可以降低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可以降低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中小企业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保证自身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良好可以降低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完善供应链参与者的监管程序和建立市场商品信息收集等可以降低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

三、辽宁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因素错综复杂,供应链融资风险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意识普遍薄弱

根据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辽宁省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意识薄弱,供应链呈现出松散的特征,并且边界模糊,中小企业在对供应链成员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对供应商缺乏综合性的评价措施。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对资金的引入没有适当的采取利益激励行为,导致供应链成员对企业存在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对其的信誉感也很难建立。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淡薄和能力有限,致使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停滞不前。

(二)信用体系尚不完整

根据对辽宁省部分中小企业的调查可知,很多中小企业不知道资金管理体系和健全的信用关系的重要性,导致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以及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用得不到保证。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无法完全的准确了解企供应链的整体情况,只能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去考虑是否要贷款给企业。这样一来,金融机构就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经营和决策的情况去决定是否贷款给该企业和调整自身的信贷决策,必定会加大资金的使用风险。

(三)供应链整体潜在风险较大

从调查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供应链融资本身存在很大风险的。因为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缺乏抵押与担保和信息透明度低等特征,金融机构考虑供应链的稳定性,为其提供缩短应收账款、提供担保、延长应收账款期限等帮助,但这也会是自身的发展受到了资金的束缚。另外,中小企业没有真正的站在供应链所在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利益方面考虑,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供应链融资整体存在的风险增大。

(四)信息技术滞后

由调查分析可知,目前辽宁省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缓慢,导致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和技术含量偏低。另外,辽宁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单证、出账、赎帐等环节上需要人工确认,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增大了风险率。另外,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其他供应链参与者技术应用水平的不一致造成了供应链所要求的信息流不能共享以及与资金流对接不上,影响了供应链融资的效率,也使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大大增加。

四、辽宁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的防范建议

(一)政府方面

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加大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设立专项基金或建立专门的融资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采用供应链融资模式,从而降低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政府要建立社会信用系统,创造公正的法制环境,保证金融机构能够在依法维权方面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把金融机构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金融机构方面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把信用等级、信用评估和信用作为信用制度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降低供应链融资条件,推行“1+N”的营销模式。

(三)企业自身方面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企业应及时公开自己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建立一种良好的银企关系,从而有利于维持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使中小企业更易获得融资。

参考文献:

[1]陈荣.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现状及对策[J],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2008,(16):168-168.

[2]牛敏敏.浅析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2):70-71.

[3]廖美玲.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2012,(5):16-18.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 融资 问题 对策

产业集群,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使得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具有稳定和持续的竞争优势,其融资优势十分明显,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仍未能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分别从中小企业自身、政府与金融服务体系和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供应链融资角度来探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及其对策。

一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具体在以下三方面:(1)信息透明度低,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多为非上市公司,其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是政府有关部门(包括税务部门)和贷款融资机构,没有上市公司那样的信息披露制度约束,也缺乏第三方监督的方式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问题较大企业严重。例如,许多中小企业对外融资时设法隐瞒各种不利信息,取得资金后又违反融资协定的规定,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难以与银行进行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加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2)缺乏品牌效应,信用记录不良。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由于经营历史短、信誉积累不足、缺乏品牌和信用历史所能发挥的间接传递信号的作用。企业到期贷款不还或无法偿还导致银行拒绝贷款是当前贷款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由此导致的信用记录不良则更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的拒贷,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资金紧张、旧贷未清、信用记录不良、贷款被拒、资金周转更加困难。

(3)经营者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财务人才缺失,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企业经营者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其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导下,财务人员素质和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很难吸引所需人才,财务管理人才缺失。同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更愿意选择传统管理方法,而舍弃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

2.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原因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优惠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力度不够。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专门的机构,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金融支持手段。虽然我国2003年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2)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匹配。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贷款的规模经济和经营风险角度,主要是针对规模大、实力强、内部治理、资信状况和抗风险能力较好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且有一套繁琐的融资手续,与处于规模、实力、信誉和抗风险能力都处于较低层次的中小企业的具有融资数量少、频率高和手续便捷特点的融资需求不匹配,因此挫伤了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又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主渠道融资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3)抵押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只有极少数3A以上的黄金客户能在授信额度内享受30% 左右的信用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一是企业原来大多是依赖银行的信贷资金起步发展,原有的有效资产已向银行抵押,新建企业不动产规模大多较小,也难以提供足值抵押,加上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较低,企业难以通过抵押获得融资;二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大多数都在大城市,中小城市较少,而且担保机构的实力和规模不够,金融机构基于风险因素,不愿意与其合作。因此,中小企业也不容易通过担保获得贷款。

(4)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资本市场。我国目前只有上海和深圳两个“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即使深圳证交所在2004年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但其上市标准和信息披露要求也与主板完全相同,中小企业仍被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我国资本市场结构扭曲、层次简单,交易品种过于稀少。一方面相对充裕的社会资金因有限的投资渠道而闲置,另一方面大量需要资金的企业却无法进入资本市场筹集所需资金。而国外的实践表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集群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以美国为例,其资本市场包含了全国性证交所、地方性证交所、第三市场(上市股票的场外交易)、第四市场(大机构和投资家直接交易的市场)、纳斯达克全国市场、纳斯达克小型市场、小额股票挂牌系统、粉红单市场等多个层次,其中后三个层次的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的资本交易提供服务的,入市标准也逐层降低,在最低层的粉红单市场,企业原则上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上市。

3.产业集群中供应链融资难的原因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已成为发展趋势,它是指众多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并在某一地理空间高度集聚而形成的产业组织。基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思想,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对中小企业个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主导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水平的评估。其融资优势相对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较明显,体现在可以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增大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范围。

随着近年来对供应链融资认识的加深,部分企业也开展了供应链融资计划,但是我国供应链融资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发供应链融资新业务方面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才有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开发和应用,而且仅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少数银行试运行,这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巨大需求;其次,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的管理缺乏制度化手段,成员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信誉链”难以建立,在银行评估供应链内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时不再具有优势;再次,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信用等级普遍较低、信息透明度较差,很难符合银行贷款抵押与担保的相关要求。目前也还没有关于供应链融资的法律条款和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以依据,供应链融资整体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最后,国内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供应链融资中信息技术的含量偏低,银行的授信业务操作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严重滞后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制约供应链融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1.中小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是解决其融资难的基础。第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树立企业诚信形象,打造企业诚信品牌;第二,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中小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学习、实践与总结,努力使自己成为不断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家;第三,规范公司财务管理,加强企业资金控制,健全财务制度,为银行提供客观准确的财务信息;第四,建立自有资产补充机制,提高企业内源融资的能力;第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一方面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地方政府要积极利用财政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针对集群内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对中小企业优惠的财政、税收及金融政策并增强各种优惠政策的覆盖面,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同时,政府还应扶持社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引导、组建各种盈利或非盈利的行业组织,使其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贷款担保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为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深化金融改革,开发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产品

由于民营银行的实力与中小企业的实力相当,具有机制灵活、决策程序简单、运行成本低等特点,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质;租赁对担保要求较简单,租金支付方式较灵活,因此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相对容易,对于解决其融资问题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优势。因此,金融机构应深化改革,改造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制度,加快集群区域民营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应改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满足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

4.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第一,地方政府应支持在集群内设立担保公司,可以采取由地方政府出资或中小企业和政府合股的方式成立担保公司;第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由于集群内企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保持频繁的业务往来和稳定的交易关系,这样企业间的信息会比较透明。因此,集群内中小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互助担保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融资担保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三,充分利用集群中行业协会的信息优势,发挥行业协会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用评级、担保贷款等作用。因此,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将会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能力,减少银企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地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5.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过于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融资的比例非常小,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一方面要促进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的发展。2004年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块设立。2009年创业板的首次开市,为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政府应鼓励创业投资公司积极为中小企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提供辅导,并适当放宽其发行上市的条件,简化发行审核程序,扶持龙头企业上市,推动该集群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中小企业仅依靠内源资金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债务融资是必要的补充方式。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交易品种。

6.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途径

第一,银企共建规范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拓展,除了需要银行等机构设计出更完善的供应链融资方案与技术,提供更有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同时还需要企业积极参与,银企共建规范的、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第二,企业应从内部提升资本运营效率,核心企业应树立并强化集群化管理理念,对个产业链进行价值重构与组合,优化财务供应链。同时应强化引入供应链融资的激励机制,增强成员企业的归属感,尽快形成相互依赖的“信誉链”;第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随着产业集群的加快发展,近年来供应链融资业务开始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融资质押物验收、价值评估和控制。银行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和运营能力,将一定的授信额度授予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直接负责融资企业贷款的运营和风险管理。这样既可简化流程,提高融资企业的产销供应链运作效率,同时也可转移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降低经营成本;第四,实施信息协调战略,构建数据信息共享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供应链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水平,而国内供应链企业大多各自独立发展,信息标准化程度不高,构建数据相互流转共享的公共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及时做出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实现链上企业现有资源的高效整合、优化配置,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其内源融资能力;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完善相关政策和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广阔和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在产业集群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并解决制约集群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因素,使产业集群的供应链融资优势得以更大发挥,从而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启标.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完善对策[J].东南学术,2008(3)

[2]杨汉波.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融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5)

[3]叶秀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现状、优势与完善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0(3)

[4]戴志杰.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武汉工业学报,2007(2)

[5]荀文峰、刘杰.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1(5)

[6]吴晶妹、李诗洋.中国企业信用担保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07(12)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第3篇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交易的高风险性,难以满足当前金融机构的各类风险偏好,财政资源和农业生产过程的配合失调,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产业化倾向和中国金融服务供应链的兴起,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已经减轻了中小农场和农业企业的金融困难。

二、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业务供应链为出发点,以供应链、财务物流等资源整合为基础,为供应链管理现金流业务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供应链活动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中的应用。农产品供应链与耦合行业的供应链进行比较,包括产前期农业生产和供应方面,配送区域,后处理加工部门,收获,交通和消费部门。随着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单一产业链连接的传统模式逐渐演变为一个大型农业企业,作为农产品供应链多维成员围绕形成的核心领先农业企业网络连锁功能的整体结构。通过农产品供应链呈现网络组织及其网络功能衍生品的特点,银行侧重于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整体财务资源,具体取决于大型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中的实际交易信贷水平因此,农民或农业企业将未来现金流量作为直接还款来源,与短期金融产品相关联银行和封闭贷款做法,为农产品供应链成员提供财务支持和服务。

三、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类型以及其成因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金融产品农产品供应链的差距实际收入与预期收益相符,或者如果资金可以没有完全恢复机会造成损失。商业银行开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交易的主要风险已面临信用风险,所有权风险和质押经营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不能对实际收益偏离的偿债商业银行的预期回报负责的可能性。与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活动相关的信用风险主要是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供应链成员缺乏农产品,特别是中小农场和农业企业将或将恢复违约违约的能力造成商业银行亏损的可能性。参与者为农业金融服务供应链,包括银行,农业企业,农民,中小农业企业和物流公司,这些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联动问题可能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偿还意愿或偿还供应链成员的能力。具体来说,农产品供应链的金融活动,形成了信用风险的主观客观原因。从主观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信贷意识供应链成员缺乏可能会带来信用风险。在订单进入金融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提供者在从其他贸易伙伴订单(主要是农业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收到价值估值的依据和相应的订单风险后,将会作为供应商提供一定数量的关闭生产金融。在这种模式下,执行农业订单,保证银行贷款快速复苏。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供应链之外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往往影响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还款能力。首先,自然环境的影响。受到严重干旱,洪水,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影响的农业生产将导致农业生产的损失,而中国目前的农业保险并不完善,使得这些损失可以由企业节点农产品供应链传播到整个供应链。其次,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直接国家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发展的影响,指导农业产业政策和扶持力度。农业生产和投资基础设施,生产周期长,当农业政策发生变化时,农产品供应链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影响其成员的还款能力。最后市场风险的影响。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变化,企业不能在预计销售的产品中产生还款的风险。生产增值产品,技术和管理的农民和中小农业企业的衰退并不科学,市场波动较大,市场风险较大,竞争格局无序。如农民或农业企业由于缺乏正确预测市场可能导致农产品供应过剩,从而阻止农产品销售,这可能使供应链农产品链中断市场风险将转为信用风险。

2.物权质押风险

认定资产的风险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金融活动,作为信贷支持的应收账款,应付一般动产债务人,股票和其他物流公司的货物质押由于风险,抵押品风险自担风险,并使仓单成为可能会偏离银行的预期回报和实际收益。农产品供应链农民金融金融信贷产品小农经营困难,其最大特点是强调自我清算信贷,通过网络物流链供应农产品,资金流动,信息流量监控交易,为了避免因为农民和小农场的信贷业务,缺乏参与的风险。鉴于此,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削弱了成员对农产品供应链主体权重的评估权,加强了债务重估法,应收账款,动产总帐,股票等货物更多的关注这些可移动抵押资产是农产品供应链直接或间接来源的重要金融产品之一,质押选定不合规或疏忽管理的动产增加供应链农业金融风险。资产抵押风险主要来自物流业务的商业风险,抵押风险和自身风险。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失败和其他人为经营损失不适合带到银行。农场供应链金融公司采用自动清算技术?a生一定数量的“盾构风险”效应,但在一定程度上信用风险也造成操作风险“转移”。因为在农业供给的财务模式链条,农产品供应链流动信贷部件的实施,信贷总量动态信贷,银行到期到期每个农场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每一个未来现金流量管理应该全面完善内部运作模式,并确保严格的内部员工对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做法刚刚开始,农产品供应链的金融模式不完善,风险管理缺乏经验,人才短缺关切,使开发风险更大。

具体来说,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业,银行业信贷调查阶段需要根据供应链链条信用信息对象的信用状况来评估整体交易,以评估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交易风险重点是供应链物流和现金流。鉴于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农业的新的财务模式,除非贷款人员对农产品供应链,经营,信用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估,因此由于信贷人员的监督和判断错误导致的步骤。另外,银行也面临外部欺诈成员供应链农业和物流的风险,虚假文件为,在开发阶段和操作流程设计方面缺乏信用协议,合同条件和不完善的过程将影响银行和信用对象跟踪相关资产,也容易导致操作风险,信用审批阶段,内部欺诈,业务能力信用人员,审批流程将引发操作风险,贷后管理,存储质押,监管账户,抢占账户等不合理因素,其他部门经常产生操作风险,影响银行债务的有效实现。

四、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措施

从上述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类型的财务风险及其原因,我们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财务风险的影响有很多因素,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政府、银行、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几个方面,物流参与者双方企业之间的合作与配合。

1.信用风险的控制

对于由主观原因引起的信用风险,有必要提高农产品信用供给链成员的意识。为此,首先需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有效手段,将农产品信贷信息供应链成员纳入银行,同时也增加成本农产品供应链的默认成员;其次,提高农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和能力,探索和完善系统内的利润机制农产品供应链,通过实施资本流动控制体系违约,甚至排除成员意味着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功能和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合理合规;最后积极探索保护合同农业稳定的机制,充分发挥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的作用,避免农业风险。

对客观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有必要引导农业保险机制技术和机制的引入,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业高等院校农业机构,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强农业技术人才文化,农业生产,减少科技创新遇到的自然灾害威胁,进一步加强减少农业保险机制,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灾害和其他损害,供应链成员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还款能力,同时制定国家农业定向政策。供应链成员应充分利用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利用生产政策的利益,及时调整政策制定变更调整政策,避免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产品风险,降低回报能力越多越好;三要积极避免市场风险。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应加强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加强研究和市场预测,通过技术创新,市场降低风险,积极提高农产品的技术价值。

2.物权质押风险的控制

一方面要加强与高品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目前,中国物流活动数量众多,专业水平达到国际水准。选择银行的库存管理水平和信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水平的大型专业物流公司的资质。同时,在选择物流公司避免单一情况下,综合应根据竞争原则确定物流公司的数量及其活动的有效规模。为防范风险,银行应与物流公司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物流公司必须定期提交监管报告,定期进行现场验证参与监控,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质押。银行应根据农业生产,加工的特点,市场的高市场份额选择,市场容易保持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作为质押产品。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和市场信息准确评估担保的真实价值,并与物流公司根据农产品的性质,信用等因素建立合理的担保率,以信贷水平为目标,以利率贷款,再次统一仓单。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中小企业发展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供应链金融的有力支撑,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也极为有利的推动企业的发展,这也正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我国中小企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实现其对经济发展所贡献的巨大力量,就有必要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进行实至名归的研究,通过市场调研法、文献分析法以及访谈法等加深对其的理解,实现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的最优化、最大化。

一、供应链金融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优势

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供应链金融是指在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金融参与,也就是在供应链服务的过程中集中了金融服务的项目。具体而言就是在金融产品出现并在市场运营的过程中对物流行业相匹配的需要而产生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既有金融服务,也有物流服务,甚至有金融方面的物流服务,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可以降低金融准备标准,对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撑力度的加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二是可以有效缓解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中小企的基本资产运营成本;三是可以有效的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实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捆绑,提升企业信用水平。通过建立供应链模式的中小企业发展体系,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中小企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阻碍因素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构成威胁,对其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金融管理政策不健全。

在我国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较为成功的发展案例,但是在发展政策上仍然缺乏一定的支撑,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虽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计划合作框架》、《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等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规范,但是总体来说仍然是不足的,仍然将企业与银行相联系,这就导致国家政策层面对供应链金融这个新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促进,但是仍需加强,实现应用过程中的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二)我国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

虽然我国的信用体系经历了长时间的建立健全,但是在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信用体系,不能有效的与银行信用机制相衔接,造成“脱钩”的现象,此外,作为银行金融机构,也没有完全建立起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在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一定的信用障碍,中小企业无法搜集到银行的融资信息,银行业无法在没有信用机制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这样就形成了信用风险的存在,影响供应链的应用。除了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没有达成一定的衔接,在政府机构中间也没有形成一定的信用评价体系,尤其是金融管理机构,这就造成了信用体系整体上的盲点,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缓慢,并且缺乏规范的物流操作程序。

我们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的物流信息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较之国外的先进技术而言具有极大的落后性,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来看是比较滞后的,这也就决定了在供应链发展过程中的落后局面,银行、企业之间不能在发展进度上保持一致,势必造成供应链金融在应用上的孤立,而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灵活以及不对称都对供应链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此外,在我国物流发展的监管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金融监管固有的缺点加之物流行业监管的弊端,就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程造成了连环反应,严重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等业务的发展,制约企业的发展和长远规划的形成。

三、实现我国中小型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的若干建议

基于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拟从制度和具体操作上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完善制度建设,实现供应链金融常态发展。制度是保障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有效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策略,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中介机构要制定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制度,在上层建筑层面上实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实现有据可依,监督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小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强化实践操作,实现典范作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使银行、中小企业、物流单位之间建立完整的衔接模式,并且树立典范,规范操作程序,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弊端,并且不断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操作中推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四、小结

综上,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要在政策与实践层面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实现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的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1班)

参考文献:

[1]祝文峰.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及对策建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199-202页 .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第5篇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国家对政治和经济政策进行调整,比如为了协调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状况,支持或限制一些产业发展,就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最终蔓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金融机构,从而构成风险因素。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未能履行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也就是因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这种风险的产生可能由于主观上不愿意还款,也可能是由于客观上企业确实没有还款能力,从而构成金融风险。

3.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等导致金融机构在决策上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在规模日益扩大、结构错综复杂的供应链中,极有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等问题,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判别和准确、及时提取有用信息,从而导致风险产生。

4.市场风险

这种基于供应链上关系密切的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方案,可以极大地控制和转移银行的信用风险,但由于是一项新兴业务,相应风险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所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风险控制问题,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提高业务效率。

二、对策及措施研究

在现阶段,大企业向银行融资的谈判能力不断提高,银行为大企业提供融资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银行势必需要开拓新的获利渠道。供应链金融各种业务模式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的主要途径和发展趋势。

1.立足于中小企业的角度

作为整条供应链的辅助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信用额度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支持。所以要想获得发展生产所必需的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小企业必须提升自身在整条产品供应链中的信用水平,与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建立密切的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①建立良好的信息体系。中小企业想要通过供应链金融获得融资,必须要有即时畅通的信息渠道,完善信息体系。对于自身的原材料短缺量和需求时间要有准确的数值指标。对于产品销量和产品存货也要有明确即时的数值信息。这是满足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条件的必要前提。处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建立起自身良好的信息体系,有助于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息收集成本,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为其提供贷款的热情。②进一步提高信用度。中小企业为了确保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信用水平。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是一个大家庭中的小成员,只有保证自身商业信誉,才会获得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也才能依此为条件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进而保证自身业务的顺利运转。如此循环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2.立足于商业银行的角度

①适当放宽授信条件。由于商业银行在考察该供应链上申请融资的中小企业的信用指标和还款能力时更倾向于综合考察该供应链上与待融资中小企业有紧密协作关系的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运营状况以及担保还款能力等,所以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放贷时,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对待融资中小企业自身授信条件的要求,降低中小企业融资准入门槛。

②健全精细化风险管理机制。鉴于目前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灵活多样,商业信誉总体水平不高,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的特性。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用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实行贷前调查、贷后管理一体化、整个监管过程精细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对参与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所有企业,包括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提供监管服务的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等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监察,以确保各个环节安全无误。

③开发新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目前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最明显的成效的就是为产品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在对以往供应链金融成功业务模式进一步优化改革的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对供应链运作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努力开发更多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模式。现阶段,我国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企业加快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金融市场融资供需两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业将不断深化融入供应链金融的进程,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将保持长久平稳的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