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气污染专项应急预案

大气污染专项应急预案

大气污染专项应急预案

大气污染专项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市局:

2017年我局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府应急办的指导下,围绕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大局,按照《2017年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工作,强化了应急能力建设,提升了应急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了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保障了区域环境安全,应急工作取得了实效。现将全年应急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应急机构和队伍建设

我局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已成常态化。一是成立了以副局长为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应急监测、监察和信息报道组,增加专业技术人员1名。三家医药化工企业和涉危企业按照应急管理工作要求配备了兼职应急员,负责企业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二是加强了应急人员培训,今年我局共有6人次参加了省市环保系统举办的3期应急培训,组织重点企业参加了2期应急培训。三是添置了应急设备,今年7月份添置移动执法系统、快速应急检测仪、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装置9套。

2、监督检查企业风险防控和应急保障体系

按照应急管理工作任务清单,我局一是开展了涉及石油、天然气、造纸、机械制造加工、热镀锌、医药化工等21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和两个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保障体系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编制报备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更新应急物资和添置应急设备。二是与安监、交通等部门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三是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对8家重点企业的风险情况记录在册,随时备查。

3、加强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管理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有关要求,编制了《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XX县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批准实施。同时督促8家重点污染源企业编制、修订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全年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备案的企业37家,开展应急演练的企业3家,针对医药化工企业开展专项应急演练2次。

4、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

落实专人负责“12369”环保热线的接听、记录和上报各种环境安全信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干部带班制,保证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信息传递畅通。督促医药化工企业、涉危企业完善应急预警体系建设,设置废水废气在线探头监控5处;车间、围墙应急探头12处,针对重点风险源企业开展预警和信息报告培训。

5、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结合“环境安全月”活动、联合公安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突出环境问题大整治“百日攻坚”活动、环境安全大检查、双随机监管和汛期环境安全生产要求,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点涉水、涉气、涉危企业进行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分成3个检查组,出动检查人员192人次,车辆64台次,检查涉大气污染建设项目26个,涉废水项目24个,工业企业41户,饮用水源6处,乡镇污水处理厂28家,落实环境信访问题整改122件,对23户涉嫌环境违法的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对7户存在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的企业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决定书和实施了环境监管后督察。

二、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1、应急能力和设备水平滞后。我局虽然添置了部分应急器材,但与目前面临的工作形势相比,专业应急技术能力和设备水平还严重滞后,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应急工作的要求。现目前我县的监测能力只能应对三、四级风险事故的常规应急监测,还不具备对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能力,无法实施对苯系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检测,影响应急监测响应的及时性,监测人员、监测资质和可视化应急平台建设还需加强。

2、应急联动还有待加强。我县参与过的环境应急预案的演练还只限于环保系统内部,重点污染源企业每年轮流开展一次例行应急演练,而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还未进行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综合演练,因此,有待加强和开展多部门综合协调演练。

三、来年工作计划

1、加强与上级应急组织机构的联系,磨合上下级和各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的联动机制。

2、结合制定的预案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方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锻炼应急队伍,提升应急能力。

3、加强培训和技术学习,建立更专业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队伍。

4、进一步落实专职人员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建立政府、环保、部门、企业应急网络。

5、进一步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的应急预警、风险防范、报告、响应、处置、监控能力建设,确保零风险事故。

大气污染专项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保障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城市大气重污染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降低大气污染危害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环保部关于印发〈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和应急减排措施修订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17〕86号)、《关于印发<2017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的通知》(鲁厅字〔2017〕35号)、《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大气函〔2018〕875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省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实施细则的通知》(鲁政办字〔2018〕217号)、《省环保厅关于切实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函》(鲁环函〔2018〕503号)、《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市工信局《关于印发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重污染天气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滨工信字〔2019〕3号)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1.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在县区域内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应急处理。

1.4方案体系

主要包括总则、应急预防、预报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公开、组织领导、监督问责7部分。

l.5工作原则

配合环保部门,加强协调联动。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督促全县经信系统及时启动响应措施,加强工业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源应急管理,协同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重污染天气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影响。

划分区域,企业主导。根据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污染区域内的重点排污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按照污染响应等级实施限产限排工作,应对重污染天气;经信部门配合环保部门督导企业实施限产限排工作。

2.应急预防

各镇办经委、开发区经发局、高效经济区招商与经济发展科(以下称各相关单位)应当根据辖区内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社会敏感度,列出限产、停产、停工企业和工地名单及应急响应优先次序,并与相关单位签订应急责任承诺书。列入限产、停产名单的企业要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减排方案并报环保部门审核、备案。

3.预报预警

3.1预警分级

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统一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标,AQI日均值按连续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计算。根据重污染天气的严重程度,预警分为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3天(72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

3.2监测预报

县工信局根据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环境空气质量为实施方案决策依据。

3.3预警与解除

3.3.1预警

以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预警情况为依据。

3.3.2预警调整与解除

根据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信息及时调整或解除。

4.应急响应

4.1响应分级

对应预警等级,实行三级响应。由轻到重依次为III级应急响应、II级应急响应、I级应急响应。

1、当黄色预警时,启动III级响应;

2、当橙色预警时,启动II级响应;

3、当红色预警时,启动I级响应。

4.2响应程序

(1)接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预警信息通知后,县工信局第一时间将预警通知转发至各相关单位,并按照预警级别要求督促各镇办、开发区、高效经济区立即启动响应措施。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办经委、开发区经发局、高效经济区按照预警级别要求,与环保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法行政,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确保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按照程序督促和落实相关企业采取相关停、限产等响应措施(限产、停产、停工企业和工地名单及应急响应优先次序由县及各镇政府、开发区经发局、高效经济区根据辖区内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社会敏感度确定)。

(3)预警响应启动后,各镇办经委、开发区经发局、高效经济区招商与经济发展科要与相关企业及时沟通,确保应急措施采取的同时,企业设备运行和人员安全。

(4)接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预警解除通知后,县工信局需汇总各镇办、开发区、高效经济区预警响应情况,并及时总结向县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4.3响应措施

达到响应预警启动条件时,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将统一预警,预警信息后,县工信局及各相关部门须按照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的职责分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切实落实并监督相关企业和单位采取响应措施。

(1)黄色预警(Ⅲ级)响应,工业企业减排措施。按照“一厂一策”,通过停产或停部分生产线的限产方式实现减排,优先选取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能够快速安全响应的工艺环节,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落实错峰生产调控措施;铝冶炼行业、火力发电行业通过严格执行减排清单中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实现减排。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医药行业在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限产10%.涉VOCs排放的金属制品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设备制造业及家具制造行业,喷漆工序停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除错峰生产企业外,其余企业铸造工序、彩涂线限产50%,橡胶和型料制品行业中的装备制造业限产20%,塑料包装容器行业限产50%。

(2)橙色预警(Ⅱ级)响应,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医药行业在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限产10%或20%,部分企业停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除错峰生产企业外,其余企业铸造工序、彩涂线停产。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中的装备制造业限产30%

(3)红色预警(I级)响应,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医药行业在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限产20%或30%,部分企业停产,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限产50%。

4.4响应终止

具体负责科室及各相关单位应根据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预警级别及时调整预警级别、响应级别及响应措施。预警解除后,自然终止应急响应。

4.5后期评估

各相关单位要组织对每次重污染天气应急情况进行总结、评估,除Ⅳ级响应外,其他应急响应终止2个工作日内,应急响应情况报送县工信局,评估报告应包括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

5.组织领导

5.1组织机构

工信局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办公室(简称“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工信局局长担任,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成员名单见附件)。

应急指挥部的办事机构为县工信局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工信局

办公室主任担任。

5.2机构责任

主要职责包括:1.编制本部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专项实施方案。2.配合县环保局督促各镇(街道)、开发区及高效经济区落实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工作。3.重污染天气应期间,参与落实和督促各镇(街道)、开发区及高效经济区应采取限产停产的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4.完成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大气污染专项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管控 环境治理 雾霾天气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近几年来,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围绕长江经济带“一主两副、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布局,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伴随而来的大气污染逐步显现。2013年年末,“宜居宜旅、山清水秀”著称的宜昌市开始出现之前从未出现过的“雾霾”天气。2014年-2015年上半年,累计44次进入全国城市单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前十。频频上榜,引发了人民群众及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大新闻媒体、社交网站及新媒体频繁报道,搜狐网、腾讯网专题报道宜昌市“雾霾”天气,网友评论戏谑道“随手一张黑白照”。 恶劣的大气环境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带来城市居民的困惑和恐慌,同时也让宜昌市面临“环保模范城”摘牌和涉气项目限批的双重危机。面对环境危机,政府如何应对,怎样治理,是广大群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到爆发极端的重污染天气,宜昌环境空气质量在2013年到2014年间骤降, “长期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只是表层客观原因,对于治理和管控,应将宜昌本地区地理环境、气象特征及污染源解析进行综合分析,精准出击,“对症下药”。不断改善治理手段,优化环境管理体制。

二、宜昌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分析

(一)地理地貌特征

宜昌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量充沛,冬季易干旱。冬季受逆温、静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之在地理地貌上,属于典型的“口袋型”地貌,同样形成了污染物扩散缓慢的不利条件。

(二)近3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

2014年下半年以来,宜昌市采取新的应对机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全面升级更新,实现全国联网动实时监测,循环采样,每小时更新监一组监测数据。

从图表中得知,宜昌市细粒物、颗粒物浓度进入冬季开始攀升,到12月至次年1月达到峰值。外部因冷空气入侵和北方供暖季输入性污染物作用,加之本地区冬季受逆温.静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造成污染物浓度攀升。

2016年1月环境空气质量首要污染为pm2.5,二次无机源比重最大,其次为机动车船尾气。据气象台提供气象资料分析,该月逆温现象严重,监测期间逆温日数为27天,在逆温层下,气态污染物难于扩散、稀释,因此大量聚积并发生反应转化为颗粒物pm2.5。2016年7月PM2.5平均浓度为24μg/m3, 图2可知,在pm2.5成分中扬尘及机动车车船尾气贡献的比重达到了70.8%。

宜昌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企业发展上表现尤为突出。引进一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涵盖专业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加工、化工等9大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至喜长江大桥、西陵二路快速路、城^BRT工程建设等多个项目同时动工,无疑对环境空气质量也带来巨大压力,此为内因。一方面多个工地同时施工带来的扬尘污染,以及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大量交通改道带来的通行障碍和交通拥堵都会带来污染物浓度的短时间急剧上升。

三、当前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和管控现状

(一)“七个方案”和问责体系的建立

宜昌市政府委托中科院环境研究所制定《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明确建四大设目标和整体环境架构,划定了大气环境质量红线。随后,通过对颗粒物成分及来源分析结合地区实际情况, 2015年宜昌市逐步出台了涉及全市工业企业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船)排气污染、燃煤污染、油气污染、秸秆露天焚烧污染、城区饮食业油烟污染管控共7个专项管控方案和《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工作方案》、《宜昌市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工作方案》、《宜昌市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办法》、《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考核办法》、《宜昌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等14个规范性文件。重点突出落实管控责任、实施综合监管、实现社会共治、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通过建立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将具体规范性文件和工作目标衔接起来。按照“党政同责”原则,采取了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列入政务督查、执行力检查的重点,按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工作方案》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问责办法》,对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地方和部门,进行通报、督办、问责,并在媒体公开公开曝光。市环保委每月在网站和媒体通报各地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对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高、增幅快的地方直接点名曝光,实行约谈、预警限批,接受社会监督。2015年8月,市委市政府配套出台了《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问责办法》,对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履职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自《问责办法》出台以来,累计问责干部108名。

改变“环保孤军奋战”模式,开创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深化“大环保”概念。依照“7个方案”开展了建筑工地扬尘专项检查、餐营业专项整治、老旧黄标车专项整治,查累计查处违法企业、单位820家(次),淘汰黄标车14000余辆。环保部门对火电、化工等重点行业实行严格监管,将全市430家涉气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对华润电力及兴发精细化工园、宜化集团V亭园区内等19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市政府对13家重点废气(粉尘)排放超标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公安、环保、交通联合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

(二)冬防模式和应急管控措施

通过修订完善《宜昌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将每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最后1日定为当年度冬防期,在冬防期间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协调机制,冬防期期间依据环境空气状况实施分级管控。通过PM2.5源解析系统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评估实时重污染天气预警,提前进入临时应急管控模式。

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能够确保短时间内环境控制质量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三峡城市群国际研讨会”“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现场会”等议期间开展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通过制定特定时期内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保障会议期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为重污染天气应对锻炼了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人工干预实施增雨

2015年7月22日,宜昌市成功实施首次人工降雨。但由于常规的发射降雨火箭、飞机播洒等方式较为复杂,还需要申请空管手续。8月起,采取了更先先进的降雨措施--远程遥控地面撒播系统。在长阳、秭归、夷陵区等多个县市区建设了20多个遥控地面撒播系统,只要满足增雨条件后,遥控地面增雨系统工作,系统主要由燃烧炉和远程控制系统组成,采用遥控地面撒播系统,安装预置焰条,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远程数据采集,程控的距离不受限制,通讯信号覆盖的区域均可使用,通过碘化银烟雾撒播即可实现人工增雨。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建议

(一)防”成果显著,“治”任重而道远

当前,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颇有成效,冬防期期间大气环境质量趋于平稳,整体环境上稳重趋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应急管控得力,长效治理偏弱,“防”成果显著,“治”任重而道远。人工干预方面,常态化的人工增雨和限产限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污染物浓度,起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但常态化的增雨受成雨条件和成本的限制,长远看来,只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和调解手段。另一方面,阶段性停产限排也不能作为一种长期频繁适用的减排手段。通过阶段性限产、限排倒逼企业改进技术手段增加防护、降尘措施,从而减少因停产带来的经济损失,进一步淘汰落后企业,更具有长远意义。

(二)执法力量薄弱

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政府公权力的介入,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其应尽的环境保护责任。当前,宜昌市对环境空气污染的执法力度仍不足,缺乏大气污染防治的联合执法机制。对于大气环境的行政执法往往停留在建设项目的审批立项上,缺少全方位长效的行政执法机制。客观上的确存在涉气案件专业技术性强和取证困难等原因,但联合执法是薄弱环节。

2015年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其中包括2016年1月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当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黄金时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环境违法成本低”的问题。目前,在实际的案件处理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的对接中。

(三)分散“建设”,优化布局

由于宜昌市地理地貌特征及气候气象条件因素的制约,不适于过于集中的化的城市布局和建设工程的集中施工,应根据气候特征实施季节性建设。产业布局上,谨遵“大气环境质量红线”,禁止在红线区域内建设排放工业大气污染物的项目,实施生态保护。

参考文献:

[1]德利克・埃尔森.烟雾警报[M].田学文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曹国良,张小曳,龚山陵等.中国区域主要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J].科学通报,2011,(56).

[3]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07).

[4]夏顺丽.环境污染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5]新华社.谁来拯救我们的空气――详解雾霾天气成因和对策[J].理论参考,2013,(02).

[6]张小曳,孙俊英,王亚强等.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J].科学通报,2013,(58).

[7]夏顺丽.环境污染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大气污染专项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obee”为你整理了这篇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按照省、市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部署,对照《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民乐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及31个专项行动方案,我县对标对表,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全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实效。

一、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细化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工作,成立了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制定了《民乐县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民乐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配套印发了《民乐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作战方案(2018—2020年)》等31个专项行动方案,全面梳理了中央、省、市关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方案、意见和任务清单,形成《民乐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政策法规资料汇编》,建立了《民乐县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目标任务台账》,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攻坚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及完成时限,建立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月调度、月分析、月报告”工作机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对各部门重点攻坚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月调度,及时分析研判形势、并将进展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对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展缓慢和未启动或开展的任务进行了通报,下发了全县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并将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目标责任的重要依据。同时,为更好地满足全县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设立了民乐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并配备了8名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为全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充实了工作力量。

(二)紧盯环境质量目标,持续巩固改善成果。县委、县政府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污染防治攻坚的着力点,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方面,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2020年全县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分别为48μg/m3、22μg/m3,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4%,完成了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水环境质量方面,地表水考核断面双树寺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水质目标要求,城区总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目标要求,地下水考核点位三堡徐家寨子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年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及核与辐射安全事件,未因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被约谈、通报批评、挂牌督办或被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主要污染物削减方面,2020年全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均达到市政府下达的减排指标要求。

(三)狠抓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突出重点、持续发力。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排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逐一明确责任主体、时限要求,冲刺清零、对账销号,确保整改过程扎实、整改效果真实、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四)突出重点任务指标,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行动计划,紧扣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补短板强弱项。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强化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全县城区燃煤锅炉已全部拆并入网;印发实施《民乐县2020年农村炕烟炉烟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结合生态宜居搬迁项目实施,通过拆除和去功能化等方式,治理炕烟炉烟污染4053户,有序推进餐饮行业清洁能源改造和油烟污染治理,城区餐饮服务单位清洁能源和油烟净化设施使用率均达到100%,继续加强秸秆、枯草、农膜等禁烧管控力度,坚决杜绝“四烧”行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制定出台《民乐县“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印发实施《民乐县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编码登记和车辆抽检工作,建立了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修制度并强力推进落实;修订完善《民乐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制定了工业源、施工扬尘源应急减排清单,建立了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全年未发生人为导致的重污染天气情况。二是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印发实施《民乐县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民乐县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城区总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及“千吨万人”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按要求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水质监测情况;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印发实施《民乐县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建立污染源整治清单,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生产;开展医疗废物排查暨专项整治,全县3家县级医院、疾控中心和13家镇卫生院均建立医疗废物暂存间,所有村卫生室医疗废物均按规定交至镇卫生院暂存,已建立医疗废物转移联单、交接登记内容、台账并按要求归档,各医疗单位医疗废物及时交张掖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编制完成《民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0)》,并印发实施。

(五)推动实施“五大行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实施“五大行动”,有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落实。一是全面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全力做好“最多跑一次”、“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生态环境服务窗口,完善了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流程图,切实履行好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制等要求,实行窗口“一站式”服务,切实方便公民、法人办事;强化排污许可管理,开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完成了甘肃滨河集团清洁生产审核与甘肃瑞丰赛博思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天祁生物有限公司、甘肃爱味客马铃薯加工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企业环境信用和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评价。二是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修订《民乐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民乐县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编制完成民乐县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完成生态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工作,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管理计划备案工作;完善环境应急值守制度,畅通环境信访渠道,确保“12369”环保热线及环境应急值守热线24小时畅通,及时化解环境安全隐患。三是强化生态环境督政督企。我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突出位置,并纳入全县总体工作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推进,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县政府每年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通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举办专题研讨培训班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出台了《民乐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实施细则(试行)》、《民乐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和《民乐县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张掖市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张掖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四书一谈”制度》和《张掖市环境保护执法联动制度》,相关部门加强污染治理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督导评估,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六)强化全县环境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全链条”监管模式改革,深化“三化两分一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实现市级监督检查和县级现场执法检查100%全覆盖,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持续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全面落实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加强环保部门与公安、检察等部门协作配合,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惩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制定了信息共享机制、联席会议机制、各种资源数据库共享机制、联合执法机制、案件移送机制、突发事件沿线保障机制、突发事件现场保障机制等方面快速反应联动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环境监管“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工作,印发了油烟噪声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监管“小微权力”明白卡,着力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取得了百姓点赞、县委肯定、解决问题的良好社会效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思想,扎实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好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集中人力、物力、精力,以强硬的态度、有力的举措、务实的作风,深入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紧围绕“天蓝、地绿、水清”和良好人居环境的要求,建设幸福美好新民乐。

二是不断压实工作责任。重点压实监管部门和经营主体责任,严格实行“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和属地管理原则,督促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密切配合、精准发力,对照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同时,督促经营主体担起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密切关注社会和群众的呼声,有序、有力开展生产经营。

三是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打好“组合拳”,紧紧围绕工业污染、自然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各方面开展好环境保护工作,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弱项,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工作督办力度,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化环境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专项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环境事件 突发性 应急 信息系统

1 前言

环境安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能否及时防范、妥善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对环境部门工作水平的检验。目前我国已进入环境事件高发期,形势十分严峻。环保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的防范工作。

2 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与环境纠纷时有发生,加强对环境突发事件的研究十分必要。据统计,2001年至2005年,某省共发生环境污染事件112起,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4.8万元,其中较大以上事件8起,一般事件104起。

2.1 事件反映的问题

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整治环境事件隐患措施不够落实。有的地方在建立健全环境安全保障机制工作中偏重于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对加强环境监测监控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的任务重视不够,缺乏有效应对环境事件的信息系统,保障环境安全的机制不够完善,应对突发重特大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明显不足。

2.2 事件的特点

环境安全事件可分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两大类。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特点是: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处置难度大,以化学品污染为主。主要发生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事件、(沿江)工业企业的事件性污染排放。

环境的主要特点是:环境污染潜伏,群众长期投诉,污染治理措施见效慢。主要发生在工业企业周边环境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

2.3 引发环境事件的因素

引发环境安全事件的因素主要有:对防范突发环境安全事件的认识仍不够到位,一些企业偷排偷放,没有认真负责地防范企业环境安全事件。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保护环境,为突发环境事件留下了隐患。

应对突发重特大环境事件的能力不高,环境应急监测处置能力依然不足,应急监测处置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2.4 建立健全环境安全保障机制

必须从预防、预警、监控、处置、善后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建成有效的环境事件应急综合信息系统,形成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的环境应急组织体系。

3 系统建设

3.1 系统设计原则

为了充分满足事件应急必须方便、快速的要求,系统应当遵循如下的设计原则:

3.1.1 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体系和系统软硬件产品,采用国际、国内标准,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系统支撑平台、应用基础架构和本项目。

3.1.2 可扩展性原则

项目建设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而且要放眼未来。项目建设前期就应做好总体规划设计,保证系统平台、应用平台不仅能够满足现在的要求,而且可以方便地扩展将来的业务需求,并具有向未来技术平滑过渡的能力。

3.1.3 信息传输交互及时性原则

为了和应急指挥中心实时联系,将现场获得的事件描述信息和监测信息实时传回指挥中心,以便领导第一时间掌握事件的现场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应提供现场与指挥中心的信息交互。

3.2 系统设计要求

通过环境事件的研究、对污染源点位的空间定位,收集地理、社会经济数据、专家资料、危险源数据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急处置方法等资料,汇总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及案例库,建立环境事件应急综合信息系统。

系统通过将常规数据与地理信息无缝整合,实现事件信息的完整表述。系统海量的基础数据库,包括危险源、危险品、应急机构、监测专家、水气自动监测站等环境数据信息,覆盖范围的不同比例尺的数字地图信息,完全满足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参考。系统针对突发事件设计的处理措施向导、领导查询向导,辅助用户对突发事件迅速制定合理措施。系统内置的事件监测分析、地理模型计算,为管理者制定处理措施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系统提供不同用户角色不同的操作模式,将用户的工作效率提高到最大。采用网络共享的方式,数据资源共享,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用户界面友好,所有操作易于掌握。对突发的环境事件,需要有快速、灵活的应急系统对其进行反应,要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为满足事件现场应急反应的需要,建立简洁、灵活、方便的反应系统。在地图的基础上查询与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分析事件的影响范围、影响人口;根据监测值模拟事件的状态;预测事件的发展情况;对事件的发展进行动态模拟。为事件的处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3 系统功能模块

3.3.1 快速查询

对多种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分类模拟,并将其分为优先查询5类,通过对5类危险品的模拟计算,能够实现对现有危险品在泄漏或超标排放污染事件时,快速准确地模拟分析。

3.3.2 应急预案、环境事件预案生成

预案的生成是通过内建的预案库和用户的操作来完成。首先系统取得内建的预案,提供给用户。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组合各个阶段的实施细则,最后组合成真正实施的预案。整个过程采用向导的方式、可视化的界面,以方便用户生成预案。一旦预案制订完毕,系统保存用户制订的预案,同时把这个新生成的预案也加入到预案库中,实现预案库的自动学习、自动扩充。预案管理主要实现分类管理预案,跟踪并记录预案落实情况,提供预案审批、启动的管理流程。预案管理主要是为预案的制作、调阅、审批等工作提供计算机方式的实现手段。为了规范预案的内容,提供了预案模板管理的功能。在预案制作时可以提供事件的相关信息、环境资源信息、专家信息、法律法规信息等相关资源信息查看的功能,辅助预案的制作。

3.3.3 应急向导

根据初步确定的监测项目,系统自动从监测危化品库里选定监测分析方法,从监测专家库里选定有关对口专家,从监测仪器数据库中确定相应的监测仪器和采样设备,从应急组织人员数据库中调出相关部门应急人员的联系方式,快速生成应急监测指导书。

3.3.4 案例库

可快速查询相关环境事件案例,供现场人员及指挥中心领导参考。例如:2006年发生的某省某制革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环境的典型案例如下:某制革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从2005年3月设备调试以来一直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特别是厂区内及周边恶臭气体(H2S)严重超标,影响了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引发了厂群纠纷。周边群众多次向区环保局投诉该公司的恶臭气体污染问题。2005年10月,周边共有500多名群众联名向区环保局投诉,先后有100多名周边群众以多次反映问题未能解决的名义,相续冲入污水处理厂、两家皮革有限公司、树脂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砸坏了企业的大门、保安室、实验室和部分车辆。

3.3.5 专家库

建立专家库,包括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化学分析、计算机等专业领域的专家。

3.3.6 应急报告

事件完毕后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人员调度情况,生成应急监测报告书。

4 系统技术路线

系统应用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ODBC)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外部环境属性数据的连接,可有效利用现有环境信息数据库,将环境质量查询、统计、评价和预测等结果以表格和专题图的形式直观地提供给管理者。

系统在ERIS系列ARCENGINE上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大量环境污染物扩散、模拟模型,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分析模拟,从而对环境评价、规划提供决策分析支持。

针对目前广为重视的环境事件应急处理,通过对多种危险品的分析和归纳,对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应急处置、现场指挥、应急预案生成、紧急疏散距离、应急储备物资调度进行自动处理分析和生成报告。

系统为了灵活、方便并实现“分则独立、合则一体”的应用模式,采用配置的方式设置数据的连接方式,当需要独立时,可在事件现场独立应用;需要合并整体使用时,如在指挥中心和中心的应急反应平台系统相结合,此时设置连接中心的大型数据库,系统作为整个应急反应平台的事件数据分析、处理、事件模拟模块使用。现场处理事件前,可以将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导出到现场机器中,并可以将现场的数据批量导入到指挥中心的系统中。而空间、业务数据的维护只包含与现场相关的事件信息和监测信息。

5 结语

目前我国各级环保部门非常重视由于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构建集计算机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环境事件应急综合信息系统是符合环境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提高重大事故隐患及重点污染源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该系统的建设将提高此项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