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气压强练习题

大气压强练习题

大气压强练习题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第1篇

先由学生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学生的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完善学生物理知识结构,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重点、难点以例题形式出现。如对力学中的难点《浮力》的复习,首先要深化对浮力公式的理解,F浮=ρ液gV排中,ρ液不是物体的密度,是物体所浸入的液体密度,V排也不是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只有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才等于V物。其次举例分析,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用弹簧称二次称重法测物体所受浮力,漂浮物体的计算等,最后对浮力与压强,简单机械有联系的简单的综合题也要涉及一些,这样既让学生尽早接触综合练习又能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二)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三)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四)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精讲巧练的教学模式。采用精讲巧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练习,去感知知识,获取知识,发现疑难并提出,教师针对学生发现的疑问去精讲点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三、复习安排

1、第8章力

(1)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怎样表示力和怎样测量力

(3)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4)重力和质量关系

(5)知道磨擦的现象,知道滑动磨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磨擦。

(6)知道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

2、第9章力和运动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现象。

(2)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3)理解什么是合力,掌握用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知道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3、第10章压强

(1)理解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以及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2)掌握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1)知道液体压强的原因

(2)知道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压强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

5、10.3连通器及其应用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及其原理

(2)了解连通器的应用实例,船闸的作用和工作过程。

6、10.4大气压强

(1)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及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了解气压计

(2)知识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知道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减小而降低,随大气压增大而升高。

7、浮力

(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8、简单机械

(1)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作用、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9、功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2)知道功的原理。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血压测量;实训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69-01

血压是临床患者病史资料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血压,而且此方法也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血压测量实训课中,即使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仍有部分学生在实训课结束后反馈没有听见搏动音,现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出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1级护理大专2个班为研究对象,总共99人,均为女性,身体健康,平均年龄为20.3岁。2个班级为平行班,由同一名任课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无明显差异。

2.方法

上课前教师严格校队过台式水银血压计,由同一任课教师遵循《常用护理技术》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进行示教后,每个班分成20组,2~3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仿真训练,统一测量右上肢肱动脉血压。实训课结束后随机抽考2名学生测量肱动脉血压。

二、结果

从教师巡回辅导及学生随机抽考中发现,测量血压最主要的问题是搏动音听不清。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训练时周围环境嘈杂;二是听诊器胸件没有放在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三是学生放弃速度过快。

三、对策

1.保持测量环境安静

血压测量主要是通过搏动音来识别收缩压和舒张压,学生们刚开始学习测量血压时都很积极,讨论声音很大,环境嘈杂,再加上听诊器胸件放置位置不准确,声音必然很小,甚至是没有,初学者一般难以很快辨别搏动音。所以在练习测量血压时尽量要求学生们小声讨论,不要发出很大的声响,有利于听清楚搏动音。

2.回顾肱动脉解剖位置

肱动脉解剖位置在《正常人体结构》已学过,但是由于该课程距离《常用护理技术》相隔时间较长,大部分同学都遗忘了。在上课前提前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教师在示教时应再次回顾肱动脉解剖位置,让每位同学触摸到肱动脉搏动,感受搏动,强调听诊器胸件应放置于肱动脉最明显处[1],并用左手拇指轻压固定,听诊器胸件不可接触袖带,更不可塞于袖带下[2]。在学生进行仿真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重点触摸听诊器胸件是否放置于肱动脉搏动点上,并询问学生是否听清搏动音。

3.掌握充放气速度

(1)充气速度

测量血压时气袋加压充气速度要均匀,充气速度过快,会使测量者来不及听汞柱上升时的搏动音消失,易导致充气盲目,高低难定。充气过高,会造成收缩压偏高,反之则偏低,因为听到的可能不是第一声搏动音。充气过慢会导致肢体淤血,舒张压升高[3]。

(2)放气速度

测量血压时气袋减压放气速度要均匀,不可过快或过慢。放气速度过快使各期血管音听不清,易导致测量结果偏低。放气速度过慢,肢体压迫时间过久,可导致末梢血管淤血,使舒张压结果偏高[4]。笔者认为学生刚开始学习时由于测量技术不熟练放气速度可以保持在2mmHg/s,技术娴熟后可以在2~4mmHg/s之间自由把握。

4.增加护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常用护理技术》教学大纲要求血压测量为4学时,学生们通过4学时的训练,只能大致掌握操作的步骤但不熟练。这就需要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可以通过开放实训以及临床见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反复训练测量血压,最终使学生熟练、规范、准确地掌握该项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陈红,李秀川.不同方法测量血压教学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7,(35):91-92.

[2]张树基,王巨德.诊断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3-125.

[3]王百合,徐美玲,吴盈江,等.简明基础护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267-287.

[4]高广芬,魏玉玲.浅谈影响血压测量值的相关因素[J].齐鲁护理杂志,2000,6(4):300-301.

[5]景秀绒,周梅,侯雯莉.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07):80-82.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蛙泳;换气;问题;针对性;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72-02

众所周知,蛙泳的主要动力源来自腿脚,划手抱水虽然有辅助游进作用,但其主要还是为出水换气服务的。在比较多的初学者中,往往被卡在换气技术环节上。

一、蛙泳手换气出现身体下沉很深

1.常见问题

蛙泳作为周期性运动,我们把蹬腿夹拨脚滑行划手抱掌抬头伸臂低头收腿简称为一轮动作。

初学者划蛙泳手头面出水换气之后,出现身体下沉,影响下一轮动作的游进和换气。现象有:腿脚下沉触碰池底、头肩部下沉较深、整个身体下沉水下等。我们试从动作对水流的力学作用上,分析问题的原因。

(1)收腿错误。

主要错误是蛙泳手配合头面部出水换气时,紧接着屈髋收提大腿了,致使后半身下沉。因为人在换气时往往是处于上半身高、下半身低的“扬起角”状态,一旦大腿收到小于120°~130°这个位置,就形成水流的反作用阻力,压迫大腿面,致使停滞下沉,同时还影响头面出水换气。这是最常见的错误。

(2)蹬水方向出错。

这往往发生在一些蛙泳脚蹬水效果比较急的学生身上,即蛙泳脚的作用力偏向水面。当完成换气伸臂后,紧接蛙泳脚“侧翻”“蹬、夹”,而这一蹬一夹,往往腿脚还没向后蹬踢伸直,就立即用脚底拨水夹推。因为此时当膝关节没伸直时,脚底方向有些偏向上方,这就往水面方向拨脚夹推,把人往前下向方推,再加伸臂向下、扎头向下的原因,就往潜泳方向去了。

(3)后续动力不足。

蛙泳手配合换气时,继续前进的推动力不够,产生不了“托”力。原因是换气时,手臂的辅助前进动力没有,又没有马上跟进蛙泳脚的连贯动作,或者蛙泳腿侧翻角度、蹬踢方向不正确造成推力不足,再加上在换气时已经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向前的力只有向下的力,自然就要沉一下。

(4)抱水动作不正确。

①划手太过于向下向后。产生这种动作的心理原因是,换气时头面部出水不高,怕来不及吸气而呛水;还有就是蛙泳脚动力不足,想以手向后划水弥补。这样,换气后,手臂还来不及前伸,身体已经下沉,等伸臂时,变成手臂从胸前往前面抬伸。

②少了动作环节,在向外分划水 向后下方屈肘拉水 向内夹肘抱水合掌向前伸臂几个环节中,缺少后面两个动作,弯肘抱压水后直接抬臂伸手向前。

以上的两种动作致使伸臂方向向水下插或水下抬臂向前伸。动作非但产生了水流阻力,反而在水流反作用下,水流“压”手臂导致身体下沉。

(5)扎水中太猛,低头太过。

换气后,头面下颌含胸,向下扎水,造成越游越深的潜泳状态。

(6)身体背弓反屈,挺腹抬身。

划蛙泳手抬头换气时,为了出水高,嘴离水面远,有的初学者往往挺胸仰抬头,使身体“竖”起来,产生上浮托力夹角变大,前进阻力增大,而导致整个身体坠沉。

2.解决方案

透过现象看本质,归纳以上问题:现象第(1)~(3)看似是手上问题,实为腿上问题,蛙泳腿协调性做得还不够到位;现象第(4)、(5)为手的问题,蛙泳手配合抬头低头的动作方向错误;现象(6)则是身体的问题。一切问题是关联的,源于紧张,导致水感、感相对不协调。

(1)针对蛙泳腿出现的问题练习。

①单纯的蛙泳手配合收腿动作反复练习,每次从蹬漂滑行开始,做划水抱水合掌――屈膝收腿,停止……强制克制习惯性收大腿的问题。

②以侧翻脚的姿态,让矫正者坐垫子上压小腿,使其横脚掌,脚随小腿斜向两侧,强化向体两侧勾翻脚的感觉,同时提高柔韧性。

③臂扒池沿,下半身在水中,向斜下方做蛙泳脚练习,不妨以倒序叠加递进方式练习:分腿夹水体会脚底趾拨水,体验“脚踝由背屈勾――发力做绷脚面”的水反作用力。然后加上蹬水前的收膝侧翻背屈勾住脚板动作,旋转膝带动脚底板侧横向地用脚跟蹬踢。这样,也让学生理解每个细小动作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的反推力。练习时,同伴之间相互检查,小腿、脚踝侧翻、背勾的姿态及脚底方向。

④在练习蛙泳脚游进时,强调慢收、慢翻、慢蹬、快夹水,甚至教练可在学生漂浮状态下,在其身后用“手把脚”纠正脚部动作。

⑤指令法引导学生不断转换注意的部位。因为对初学者来说,往往到了水中,由于水流动和浮力的影响,容易关注其他而做多余动作,因此,在开始练习手脚配合时,从岸上到水中,都要有口令指挥,可以是一对一同伴,也可以是教练,用口令引导很必要。频繁的循环口令可以是“翻、蹬夹歇歇划手换气、收腿伸手放平翻、蹬夹”。

建议每节课在岸上趴俯在垫子练习蛙泳腿作为常规热身练习。

(2)针对蛙泳手的问题矫正性练习。

①岸上把手练习。矫正者俯卧在出发台或叠高的体操垫上,两手在头前,手掌心与教练(同伴)手掌心相抵,给予练习者一定阻力方向引导:往两边偏下方直臂分屈肘向后压拉胸前夹大臂靠小臂合手掌快速伸出,将手掌搭放到教练(或同伴)的掌中再低头。目的是让练习者体验前伸手的正确方向。

②半水扶助练习。让矫正者单脚站齐于肩、胸位的水中,后伸另一脚,由同伴在其身侧扶住,在俯漂水中姿态下,做双手头前划手配合抬头换气练习。同伴可在练习者完成换气换手时,助其屈膝收小腿,在其伸臂浸入中时,放平其腿。

水感状态好一点的,可以双腿胯下夹扶板进行蛙泳手自主练习。重点体验划压抱水产生的反作用力,注意蛙泳手划至肩胸前抱合前伸与头部的配合呼吸。

(3)针对身体协调平衡问题矫正练习。

①矫正者双手推扶板,做水中蛙泳腿抬头呼吸换气练习。注意引导:蹬漂时,将肩胸部浸入水中,保持身体挺拔与平衡;换气时,手臂压板抬头,屈膝沉臀,使下半身没入水中,改变肩下部分与手臂的夹角――再压肩低头蹬漂。

②“忍者神龟练习法”矫正翘背挺胸仰头换气。即背至臀之间上绑一块长方形浮板,使得矫正练习者在游泳时换气,被限制身体过分地挺腹屈背及头部过分高抬后仰。同时体会放松,轻滑畅漂的感觉。

二、划蛙泳手头面出水,换不到气

1.常见问题

归结为两方面,蛙泳手动作不能使得头面充分露出水面;没有做好出水换气的准备。具体原因:

(1)蛙泳手收肘平面“抹”水。

这些动作,往往发生在相对于脑袋大而肩膀比较窄的胖孩子身上,开始划水就屈臂,分掌后没有屈肘后下方拉水。瘦弱的孩子无力直臂分掌再屈臂划抱水,导致过早屈肘拉大臂,手掌心和小臂内侧抱不到水的反作用力。

(2)换气时腿的动作没配合好。

换气同时收腿或紧张地绷直腿脚,都影响胸部出水仰角,再加上蛙泳手夹抱动作无力,致使换气时头肩部出水费劲,影响换气。

(3)手与头没配合好。

其一,过晚的抬头或臂还没前伸就过早低头,错过换气时机;其二,甚至没有抬头就想换气。

(4)呼吸习惯没形成。

出水前一两秒的水中呼气,下颌离水瞬问的快速张口吸气,还没养成动力定型。这也是因为动作技能形成阶段,注意力要求不断转移,调控不及导致的。

2.解决方案

针对呼吸问题,首先要检查学生单纯的换气技巧有没有掌握。让矫正者扶池沿漂浮,做头面埋放水中,闭口鼻屏气3秒,接鼻吐气2秒――抬头露高脸面,用1秒钟“啪”唇张口喉咙吸气。指挥的口令节奏为“屏屏屏吐吐上吸下”,反复20~30次练习,无停滞节奏混乱,就说明基本达标。一定要让抬头即张口换气,成为自然反应。水中练习时,强调出水换气前水中的吐气准备。

如果是手划与抬头配合问题,可做:(1)岸上模仿划手抬头配合练习。(2)单腿站水中俯浮,配合蛙泳手伸臂埋头――抱手抬头换气练习。(3)双腿胯下夹扶板蛙泳手配合抬头练习。

三、手脚协调配合的问题

蛙泳是手脚协调配合相对较复杂的泳姿,对初学者而言,注意力转移分配、动作协调次序,是练习中慢慢形成的。除了上述针对性的分解矫正,整体上也要讲究动作配合的动力定型。

在蛙泳的后半个教程中,我们就把“手头脚配合操”热身操作为岸上模仿练习,并让学生理解在水中游进时的一次周期性循环就是如口令“手-头-脚(略慢),手-头-脚(较紧凑节奏)”所示,即:划手屈拉抱水抬头屈膝后提小腿靠臀,紧接合手伸臂低头压肩脚做侧翻蹬拨。建议开始姿势为:弓步前俯上半身,向前上方伸举双臂。以前面微蹲腿作支撑,后面腿模仿蛙泳腿的收与蹬踢,然后换脚做支撑练习。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第4篇

1加强实验探究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并受到实验检验。而实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因而在复习阶段,还应加强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训练,让学生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从而顺利答题。此外,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从中适时给予指导,以开拓学生思维。

例如,在复习“用伏安法测电阻”这一实验时,当被测电阻的阻值无法正确估计,则需通过试接的方法(如图1所示),将电压表一端先后接至6点与c点上,仔细观察两电表的示数,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较大,那么待测电阻的阻值跟____表的内阻可比拟,电压表的两端需正确接于a、____两点上;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较大,即可待测电阻阻值跟____表的内阻比拟,电压表需接在a、____两点。

在解答此实验题时,教师就应让学生分析题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在复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先了解伏安法的定义,伏安法测电阻时要用到的实验器材,该实验的原理等,让学生边实验,边分析,教师从旁指导,学生最终就能得出最终答案,即第一个应为电压表,且电压表的两端应接在a、c两点。并得出可待测电阻阻值跟电流表内阻可比拟,电压表应接于a、b两点。

2分析试题特点、摘录集合各省市试题展开针对性训练

分析近三年物理高考试题,将其进行分类汇总,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物理过程,构建物理模型,教师可以引导,使学生真正了解物理本质,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例1 如图2所示,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约17 s后到达地面,求物体脱离时气球的高度?

解决这道题时学生经常理解错误,认为物体从气球上掉下地面的距离即为要求的高度,根据公式h=1/2gt2,得h=1445 m。这种错误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惯性定律不够理解,物体离开气球后由于惯性继续以10 m/s的初速度继续上升,达最高点后下降,如图2所示,整个过程可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

另外,在此题的解答中,还可根据物体从脱离气球到落地期间的υ-t图来求解,画出图像进行求解。

在高考复习时,教师可以类似例题进行归纳汇总,针对学生的易错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讲解,让学生经历了过程,也总结了结论,达到拓展思维结合实际的效果。

3限时训练、提高解题效率

高考复习中往往有这样一批学生:平时作业做得非常好,但考试的成绩却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做题的时间不集中,针对性不强,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进行针对性测验,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做好一张仿真试卷,教师严格按高考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分。这样可以以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也让学生明确高考评分规则,有利于平时解题的规范性,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质量,落实了物理知识,对学生解题效率得到了有效的训练。此外,学生可以课后自己进行训练,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习题或某一试卷,训练解题速度,增强解题思维,提高解题效率。

4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为备考奠定基础

在复习阶段,除了新知识的学习,旧知识的巩固外,教师还应不断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物理过程有时很抽象,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学生能顺利解题,但当学生自己解题时就显得很困惑和迷茫,找不到突破口,这就是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缺乏的表现,因而教师在复习阶段,应强化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训练,并有意识地引导和点拨学生,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形象思维,确保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解答问题,学生只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在考场中发挥出来,否则考试时极容易被繁琐的文字干扰,找不到解题突破口,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

例2 如图3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 kg,取g=10 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2)轻杆BC和绳AB所受的力。

首先,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因给出的图较复杂,研究对象较多,尤其第二问学生不知道如何求解,找不到研究对象,无法受力分析。那么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同时受到BC和AB这个两个力的质点在哪,学生可以回答出B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在B点画出共点力的受力分析图,于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所以在平时训练时应多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5强化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为学生备考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功能;排球;教学训练机

1 前言

现代竞技体育是高科技、高训练水平和有效的管理团队作为基础的系统工程,传统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排球运动,需要在接近比赛的情况下或超过比赛的情况下进行多球训练,用传统的人力打练的方法不能够保证训练的质量,训练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何提高排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排球训练的效果,保持我国排球运动在世界排坛的第一集团,需要引进先进的训练器材与训练方法。本研究项目是为提高运动队训练水平,接近或超过比赛的条件下进行训练,解脱训练人员的劳苦,节省更多的精力研究、观察、分析其他的重要内容,提高训练水平与质量;由于训练机条件可以控制,教练员可以让运动员将注意力向其他注意因素转移,这将成为运动员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由于训练条件的固定,对研发新技术、新战术提供平台,对提高我国男女排球水平,提高国家队的训练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我国排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加速培养青少年和提高排球教学水平提供物质保证;为备战2012年英国奥运会,我国男、女排取得好成绩创造条件。

本研究的仪器可以练习防守、接发球、接扣球、拦网、扣球等技术战术的练习。对排球教学训练有着直接的意义,它不仅仅单纯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而且对运动员的使用技术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创造接近比赛或超过比赛的条件训练,以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提高整体和个人竞技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保持我国女排在国际排坛的霸主地位提升我国男排的世界排坛的地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机器的使用,出球的条件可以控制和固定,这样教练员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运动员注意力的分配,并有目的的使用技术,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减少使用技术、战术的盲目性,提高运动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动员的智商,使得运动员打起球来,更加聪明,并加速运动员的成长;在纠正错误和改进动作时,由于条件固定,使得运动员可以集中注意力,更有效地提高效率;对技术、战术的创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初学者更是百利无一弊,使得初学者在学习阶段,化简学习条件,缩短学习时间,减少错误动作的重复次数,更加容易地掌握技术动作。

2 研究方法:

2.1.调查法:对击打材料和性能进行调查,筛选出可用的动力系统。

2.2.试验法:对动力系统进行制作与改进试验研究。

2.3.查阅资料法:进行索引查询。

3 分析与研究:

3.1.排球多功能教学训练机在教学训练中使用的价值

排球教学与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有计划、有措施经过较长周期的反复锤炼运动员,而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这些技能是在复杂的情况下使用与实施的。目前我国的各级训练都是通过人力的形式来实施大强度与大难度训练的;就国家队训练而言,女队训练由男教练和男队员陪打与陪练,对提高竞技能力是有着促进作用的,但由于人力所限,训练效果有时难于达到最大化。男排的训练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因为我们比赛的对手是亚洲和世界强队,但是在训练中男排的训练条件很难达到与世界强队对抗的强度,可想而知训练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要想让我国排球腾飞,在2012年奥运会女排夺魁,男排要有长足地进步,光靠人力的形式进行训练,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需要寻找一种方法解决我国男、女排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问题;基于这种现状,通过长期的考虑,推出“多功能排球教学训练机”,借此机会,为我国的排球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多功能排球教学训练机”使用于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将会给排球这项长期以来人拉肩扛人力训练方法带来了革命性改变,提高教学与训练质量,有效地增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保持我国排球运动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3.2.“多功能排球教学训练机”设计目标

3.2.1.它能保持训练条件:由于“多功能排球教学训练机”对发射角度与发射速度可以控制,所以球飞行球速、落点可以控制,这样训练的条件能够保持不变。

3.2.2.能够进行重复:由于可以控制球的弧度与落点,在训练中就可以使用进行重复训练。这一特性是人力难以达到,这也是训练急需;比如说接发球训练,发球落点在底线5号位大角,如何在较长距离的后撤移动时,使用何种步法、采取何种伸臂动作与垫击力量、垫击用力,这一难度的接发球训练,在“多功能排球教学训练机”可以重复练习。

3.2.3.可以有针对性模拟训练:如对俄罗斯女排加莫娃的拦扣球防守训练,对高大队员(或弹跳力突出的队员)拦网是防守反击急需解决的难题。教练员要求的伸过球网拦网,靠近球并罩住,封堵住扣球路线,运动员对此已经掌握,但是针对高大队员击球点高,拦网队员将手伸过,企图罩球,那只能是徒劳的,而且降低了拦网的高度,所以要根据对手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防守阵形解决这一问题;“多功能排球教学训练机”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我们就可以将击球点调整到加莫娃扣球的击球点,进行个人与集体拦网训练,有针对性采用紧贴球网高伸仰腕封堵拦网形式,起到拦阻作用,以减轻后排防守的压力;这样球打手后球飞溅情况与屋檐式拦网大不相同,所以后排防守也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变,只有这样防反系统才能有真正的提高。

3.2.4.可以控制与改变训练条件:整个训练的过程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接近比赛条件和超过比赛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较高的竞技状态和竞技技能,在世界比赛中才能面对强手镇定自若,有备而来。“多功能排球教学训练机”可以做到这一点。

3.2.5.具有可以升降、上下左右旋转、可移动模拟各种击球的功能:“多功能排球教学训练机”可以发球,进行接发球训练,可以传球进行各种扣球和战术训练,可以扣球进行拦网和防守训练。

3.2.6.提高训练效果,有效地节省训练时间:训练是以课的形式出现的,一堂课的训练内容,每个内容的训练要求,以及各项练习的运动强度,都与训练的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应用“多功能排球教学训练机”势必会给训练带来质的变化,在单位时间内可以提高运动员重复次数,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解除教练员的劳苦,提高和控制课的运动强度。

3.3.考察与论证动力系统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调查、走访,初步选定了以下几个方案为参考:气泵为动力,弹簧为动力,电磁铁为动力,电机带动凹轮挤压抛射。

3.3.1气泵为动力的论证:动力性好,但是在连续发射时,需要相对高压的气体,而且要求稳定。气泵压缩气体时噪音较大,体积较大、较重,不易搬运,力量不易控制。对动力进行可行性调查研究,首先找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气泵的论证,以及球需要的速度,换算气泵的大小与重。练习机需要能够简便的在排球场地进行搬运,操作方便的原则;使用气泵,体积与重量要不符合要求,而且气泵的噪音较大,如果气泵在场地之外,需要较长的高强度的压力气管,这一方案不可取。

3.3.2弹簧为动力:弹簧动力可分为两种,压缩弹射与拉伸弹射,弹簧有疲劳期,在一定次数后,弹簧的力量逐渐衰减。

3.3.3.电磁铁为动力:可根据要求可以进行电磁铁的制作,动力源与击打可实现一体。

3.3.4电机带动凹轮挤压抛射。我们查阅大量的资料,获得了乒乓球和发球机的相关资料,可以借鉴。但是仔细分析后,乒乓球与排球的差异很大,从外表看只是一个大小与重量的差异,其实不是;乒乓球重量2.7克,直径是4厘米,是硝化纤维塑料制成的,中文名称叫赛璐珞,英文名称叫celluloid;排球的重量是260―280克,直径是20.02厘米,排球是充气的,气压是0.3―0.325公斤/平方厘米,排球的外层是皮革或合成革制成,内装有球胆(橡胶等物质制成),也就是说乒乓球与排球的弹性相差非常大,重量与大小相差非常大,用乒乓球发球机的原理进行抛射,不能实现。我们也对双凹轮电机挤压抛射进行理论论证,由于排球的直径是20.02厘米,这样两个凹轮的直径相当大,还需要能够上下、左右的摆动,所以太笨拙。

3.4.电磁铁为动力源与力量控制研究

经过论证和在网上查找,认为电磁铁动力源的这种方案为最佳,又与相关电磁铁公司咨询,并实地考察,了解电磁铁的功能,通过实地考察确认可行,电磁铁可直接用作推动力和激发装置,不需要其他的机械附加传动,符合设计要求。电磁铁的工作行程与体积成正比。由于资金缘故,首先购置了小型电磁铁,并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由于原始动力行程比较小,排球的球体较大,力不能推动球的重心,需要用杠杆原理进行增加行程,以解决击球变形问题与对球的推动力。

首先进行小型的实验,这样可以节省经费。考察了电磁铁的性能,订购了一块15公斤力的电磁铁,行程30mm。之后对杠杆传动系统进行试验研究,解决用杠杆加大击打的行程,为了解决电磁铁直线行程与击打行程直线问题,杠杆支点将一般的圆孔固定,改制成长孔滑动,解决了此问题。

由于击打球需要击球的力量变化,将考察使用的电解电容,换成可变电源开关。首先使用10A的可变电源开关,由于电流不够,后换为60A的,击打力量显著增大;但是由于排球是一个充气的球体,在实验中击打的力量,首先让球体变形,之后才能通过球的重心,使得球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有一部分力在使得球体变形的过程中损耗。我们又在击打臂上安装缓冲装置,这样有了显著改善,比以前击打距离提高了三分之一。

4 结论:

4.1排球教学训练可以使用机器发射装置,代替传统的人工击打的练习;

4.2.机器击发可以控制角度速度和落点,可以接近比赛和超过比赛的速度;

4.3.由于击球条件的相对固定,对学习技术、战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4.由于击球的条件相对固定,可纠正错误动作和提高学习效率;

4.5.由于击球的条件相对固定,可发展运动员的无意注意,提高运动员技战术使用的目的性,加速运动员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宁飞,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程引入发球机辅助教学的实验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乒乓球发球机的原理图.省略/tt/dispbbs.asp?boardid=69&Id=44641.

3.王国飞,陈浩,乒乓球发球机在区域练习法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8年6期

4.陈才烈,陈涛,张铖,付豪简易网球自动发球机的研制与应用――《体育科研》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