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促进企业运营

促进企业运营

促进企业运营

促进企业运营范文第1篇

摘 要 现代运输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现代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有效手段;运输规模经济是促进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规模经济、集约化经营出发,分析研究了运输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新途径和举措。

关键词 运输 规模经济 集约化 举措

中图分类号:F550.6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实现实质性的飞跃,道路运输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改善的力度在日益加强,不断地出现新的运输服务项目和服务类型,同时运输需求多样化程度不断增加,因此,道路运输业的改进是巨大而深刻的。在运输业的发展过程中,大量地存在着规模经济现象,推动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合理、适度的促进运输业规模经济的发展。运输企业对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进行投资,只要提高自身运输能力、拓展与相关同类企业的合作,加强运输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巧妙地采用现代运输组织技术并加强现代技术应用等,实现运输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发挥运输规模经济效应。充分发挥运输规模经济效应,加速运输企业规模化的发展,实现运输企业的集约化经营,从而推动整个运输业高速发展,是今后发展运输业的重要的思路和趋势。

1运输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而最终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公司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运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运输总产出的扩大,平均运输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运输业规模经济的概念与一般工商业的规模经济的概念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规模经济都是指产量增加会引起平均成本降低,不同点是由于运输产品的特殊性引起的,而这个特殊的多产品行业使得其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几乎无法分开,并使它们通过交叉方式共同构成了运输业的网络经济,因此,将运输企业的规模经济可概括为:随着运输企业经营规模或服务区域及密度的增加,服务的平均成本逐渐降低,盈利水平明显增强的现象。

2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

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粗放型是指企业投入产出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扩大资本投入、劳动力的投入,而不是主要依靠应用技术的改进,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种资源耗费大、资金周转期长、社会损失浪费大、生产效率低下的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主要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不断提高、要素含量的逐渐增加和要素投入的不断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不断优化,从而使得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的经营方式。

具体到运输企业的集约化经营是指,通过对运输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将运输网络、运输工具、运输场站设施、资金以及劳动力等各项生产要素的更有效的组合,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具有发达的专业分工水平和高效协作运转的综合经营方式,使运输企业最终实现管理集中化、经营高效化、生产专业化、运转统一化、发展规模化。

运输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主要是以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为主,企业的发展以严重的资源消耗和较高的成本为代价,导致规模经济效应较差,因而盈利能力较低,发展缓慢,所以,集约化经营以其自身的合理性和明显的优势,成为了现代运输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集约化经营的合理性和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集约化经营的核心是提高运输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2)集约化经营必然要求运输体系内运输结构的不断合理优化,促使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3)集约化经营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3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新举措

3.1提高运输市场集中度

我国运输市场集中度偏低,规模经济效应较差,为适应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按照相关的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增加市场壁垒;提倡经营者联合发展,以便实现运输市场的集中化;促进大型运输企业的形成,使其成为市场竞争机制下的经济主体,逐渐实现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运输市场集中度越高,运输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就越能更好发挥,通过对运输市场结构优化,充分发挥运输规模经济效应。

3.2鼓励运输企业向综合运输集团发展

在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的前期下,以现有运输企业为基础,鼓励企业联合发展,组建大型综合运输集团。统一企业的管理行为,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发展,使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企业要从整体和长远着眼,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通过有效的资金整合、资源的共同利用、良好的分工协作、相互的密切配合实现共同提高经济效益。

3.3实现运输企业网络化经营

应该加快运输网络化建设,形成快速、高效、优质的运输网络体系,改变运输市场独立经营的现状,提高运输效率。鼓励运输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向全国拓展,形成以干线运输为主,各种服务一体化的多功能运输网络体系。充分应用现代互联网、通讯技术,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运输企业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引社.我国道路运输的规模经济问题[J].综合运输,2004年第06期.

[2] 马煜华.道路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3] 郝敏.运输规模经济与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J].知识经济,2013.8.

促进企业运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营销策略;热力企业;营销;应用

一、营销策略理论的提出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影响企业营销目标实现的因素可分为卖方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两大方面。单就可控因素方面而言,也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企业可控的价格方面的因素有:基本定价、价格折扣、调价、付款方式、商业信用等;企业可控的销售渠道方面的因素有:中间商,销售方式等;企业可控的促销方面的因素有:广告、营业推广、人员促销、公共关系及其他促销方式。

二、城市集中供热市场

置身于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市场中,热力企业的主要产品是蒸汽,终端产品是广大市民所享受到的服务。在这一特殊的营销环境中,如何使我们的热力市场更为广阔?是值得热力从业人员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将以上可控的产品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并在实际的企业生产经营中以合适的价格,通过适宜的促销方式,用有效的销售渠道向顾客提供最优的商品;并且在实施应用后加以评估总结,查遗补缺,以最佳的服务方式满足顾客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热力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加快热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营销策略在热力企业中的应用

1.热力企业的产品策略

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石,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应明确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要解决产品策略问题。前者的特点主要是受一些物理性质的限定以及安全性,后者的特点体现出一种舒适性、及时性、方便性和有效性。针对这些特点,所以热力企业营销中的产品策略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首先,就生产而言,生产蒸汽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努力做到节能降耗,提供出符合标准的蒸汽,供用户安全使用。其次,是调度,要保证对用户正常需求的供应调度;遇到用户有特殊合理需求时,尽力满足用户需求;遇到停汽,保证按时恢复供汽。再者,是管网运行管理部门,在巡网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积极组织抢修,尽力减少用户用汽的损失和公司的耗损。最后,是供汽服务,就是让用户享受到冬暖夏凉,对用户这方面的需求要加以正确引导和使用指导,让用户能正确操作家中装置;接到用户的报修要求,要及时组织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有效地为用户解决用汽困难,让用户安心用汽;特别是冬季供暖期间,要扩大维修队伍,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报修需求。只要热力企业能切实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定能达到用户和企业的双赢发展。

2.热力企业的价格策略

企业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就是商品,价格是商品交换的尺度。如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侧面就是价格的竞争,合理的定价既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又能实现企业的高效盈利。而对于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企业而言,其企业性质是市政公用事业企业,其定价措施的实施有其自身的特点;政府性、稳定性、统一性,服务性。

针对以上的定价特点,热力企业营销中的价格策略可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对热力服务收费标准进行统一公示。热力企业的产品是蒸汽和服务,收费价格是由政府物价部门统一规定的,在工作中,热力企业应该将收费标准进行统一公示。其次,在执行收费标准时,热力企业必须严格统一,公正公开。

由于,这种行业的产品价格标准是由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制定的,每一次调整都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所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是必须的,不能轻易变动。这样的定价,使热力企业在进行价格调整时,就非常被动。但热力企业可以从管损的标准上来间接调整价格:一是采用边际效用递减的方法,来让用户分用量段承担管损,用量越高,管损越低,可以促进用户多用汽,以降低热力企业供热主管网的管损,提高热力企业的公司效益;二是分商业经营用户、政府公用事业单位、普通居民等不同的用汽客户类型给予不同的管损标准;三是采用先进的分时段计量,以提高用户在低谷时段的用汽量,从而降低管损。结合以上价格标准,通过直接调整管损的间接调价方法来实施公用事业企业的价格策略,一定能达到企业利润的最优化。

3.热力企业的销售渠道策略

市场营销中的销售渠道指的是一种产品或服务由生产方到达目标顾客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方式。这一过程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顾客,中间环节是各类批发商、零售商、商等。广义上来看,这其中的生产者与顾客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但就热力企业来说,企业本身是主营产品蒸汽的生产者,同时又是销售者,而企业到目标顾客是随着城市供热管网敷设的区域而确定的。

目前,所热力企业正在进行的销售渠道是客户经理制,通过企业设置的客户经理与用户进行一对一的接触和向顾客提供全程式的服务来进行公司主营产品的销售。前期由客户向热力企业市场部门提出用热需求或由客户经理通过市场调研,发掘潜在用户,主动联系客户用热。通过客户经理向客户宣传集中供热的优势以及给用户进行实际的测算来向用户明确展示集中供热的建设及使用情况。继而与用户达成集中供热一致意见,签订热力建设合同。之后进行设计施工与安装,待工程竣工后,由热力企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和调试,达到用热条件后,热力企业与用户双方签订《供用热合同》,热力企业按合同约定向用户供应合格的蒸汽。实践证明,这正是销售渠道策略在热力企业市场营销中的成功应用。通过客户经理制)这一销售渠,让更多的市民了解了集中供热,熟悉了集中供热,不断开拓热力企业新的供热市场。

4.热力企业的促销策略

市场营销中的促销是指企业以各种有效方式向目标市场及潜在顾客传递有关商品信息,影响、启发顾客对企业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并激发其潜在的购买和消费欲望,最终达到购买行为的发生等一系列综合活动。常见的促销方式有价格让利促销、有奖销售及赠品促销、服务促销、演示促销、免费试用促销、广告宣传促销、公共关系促销等。针对城市集中供热市场而言,热力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促销和服务促销等策略来推动热力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的发展。首先,在广告宣传方面,热力企业应着重介绍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势,不仅可以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更能够消除分散使用低型号锅炉的安全隐患。从而突出集中供热的安全、节能、环保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消除潜在用户的忧虑。其次,服务促销是热力企业营销中的重中之重,用户选择使用城市集中供热, 最担心的就是是否能够随时使用上合格的供热服务,以及在使用城市集中供热中遇到问题能否及时得到解决。这就给热力企业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热力企业必须有完善的运行服务措施,保证用户及时用汽。服务促销策略主要就是要求热力企业做好管网运行维护及险情抢修工作,确保管网正常供汽及用户维修服务工作。通过宣传产品及服务促销方式,让用户能够更好了解集中供热,同时在使用集中供热时消除顾虑,这样可以有效拓展热力企业的新市场。

综上所述,在热力企业的营销工作中,根据热力企业的行业特点,综合运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一定能促进企业不断前进,推动热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泰.市场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宗成.现代市场营销学[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周万森.物流配送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促进企业运营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 重要性 管理应用 财务管理 模式更新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节的实现,离不开对其现金流量表环节的应用,促进其实际运作效率的提升,通过对其现金环节的应用,促进其现金流量表的有效应用,满足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实现对其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测偿债能力等的有效应用,促进其现金量表环节的有效优化,通过对此编制环节的应用,促进其财务现金运作环节的完善,促进其内部结构的健全,促进企业的财务活动的稳定运行,实现企业的运作质量效率的提升,确保企业的资金利润率的有效提高,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环节的稳定运行。

一、现金流量表的应用满足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1. 企业的资金管理环节的优化,离不开其现金流量表的有效编制,为此我们要进行企业的资金流动环节的规范,促进其资金环节的稳定运行,实现对其资金支出、资金回收环节的有效应用,满足企业的未来财务运作情况的发展需要,确保企业的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中,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控制,确保企业的资金活动的稳定运行。企业的投资环节的协调运行,离不开其现金流量表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这需要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引起相应的重视,进行财务管理风险评估体系的健全,促进其投资活动的深化,以实现企业的日常运作效益的提升,确保其的整体财务环节的稳定运行。实现对其投资环节、筹资环节及其经营环节等的应用,以满足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的有效应用。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应用,实现对企业的收支情况的反映,促进企业的日常运作环节的完善,实现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环节、债务偿还环节等的优化,促进其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以提供一系列的现金动力,这一系列的环节的应用,都离不开对现金流量表环节的有效应用,进行企业的管理决策的深化,促进企业的日常运作质量效率提升,促进对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有效反映,对于企业对日常资金运作环节等展开深化分析,满足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的需要。

为了踧踖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优化,我们要进行企业的收入环节的规范,企业的收入扩大环节的应用,离不开对相关资金环节的控制,这就需要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现金流量的有效控制,通过对其资金整体运作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现金流量环节的控制。促进其现金流入环节和现金流出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企业的日常资金活动的有效管理,促进其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其现金流量的控制,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现金流量环节的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其相对于盈利环节的分析,现金流量的分析更具重要性,这是企业的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我们要进行企业的现金流量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企业的内部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满足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企业发展潜力的挖掘,促进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为此,我们要进行企业的现金流量环节的控制,确保其利润环节的控制,保证企业的资产流动性的提升,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

二、财务管理比率理论环节的深化及其现金流量环节的应用

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我们要进行现金流量环节的控制,测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其现金流量表结构环节的控制,确保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运行,确保其现金净流量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投资系统的不断健全,促进其下序环节的稳定发展。为此,我们要进行现金流入结构的分析、促进其资金流入流出比环节的深化,促进其整体运作结构的深化,满足总现金环节的优化。通过对现金流量结构的深化,我们可以得出其筹资管理活动、投资活动及其经营活动的实际应用,满足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的需要,促进其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内部经营活动的有效应用,特别是其现金净流量结构的控制。发展良好的企业其内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成正数的,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活动的方向恰恰相反。其筹资环节的现金流量方向是正负之间的。企业要想得到稳定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控制,确保其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的深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市场的积极开拓,促进其债务环节的稳定运行。企业的现金能力环节分析,是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应用的需要,通过对其现金环节的应用深化,促进其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健全,促进其经营现金净值流入环节及其投入资源环节的优化,促进其财务比率环节的优化,其获取现金能力的财务比率包括主营业务的收现比率、其营业现金流量等。通过对其相关销售净利环节的分析,促进其现金环节的有效管理,促进其企业的实际运作效率的提升。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净现金流量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运指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比如: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该比例越大,表明企业盈利质量越高。如果该比例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收入,即应收账款和存货挤占利润。

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需要,我们也要进行财务弹性环节的深化应用,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而进行相关措施应用的能力。通过对其支付现金环节及其现金流量环节的控制,确保其财务弹性的有效衡量。反映财务弹性的财务比率主要有:现金派现率、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现金满足投资比率等。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该指标属于财务弹性分析比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

促进企业运营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资金;生产成本;信息化;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7-0005-02

一家企业的运作就像一台机器的运作一样,有效的经济管理就是促进这台企业机器高效运转的操作。在企业经济管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确保企业拥有大量的保障资金、有效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实现信息化企业经济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促使企业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以下结合具体的企业经济管理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确保企业拥有大量的保障资金

如果说企业是一只动物的话,那么资金就是维系这只动物生存的血液,能够维持它正常的生长。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首先就要确保企业拥有大量的保障资金,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确保企业不发生全局性的金融风险问题。具体而言,维系一家企业的健康发展,相应需要大量的保障资金,理论上企业账户上拥有不少于注册成本30%的保障性资金储备,才能够确保企业不发生全局性的金融风险。也就是说,在企业的资金链条构成中,只有具备大量的保障性资金,才能够帮助企业应对不同规模的经营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保障性资金储备数量也要有序增加,利用宽裕的资金储备,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发展企业规模等等。

例如,A企业是一家中小型贸易公司,一直以零保障性资金储备开展经营运转。由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了货款拖欠问题,致使企业资金链断裂。A企业在融资失败之后,因缺乏相应运营资质,无法再正常运转,最终倒闭。

因此,企业具有较多的保障性资金,才能够在企业经营范围转型、扩大生产规模、扩大企业员工队伍等方面拥有更加过硬的保障。在企业面对资金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有效利用保障性资金,化解金融风险,帮助企业克服各种因资金短缺出现的经营问题。值得企业管理者注意的是,这些保障性资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流动资金”,是处于企业总体经营范围中的一种特殊的预留资金。保障性资金的预留目的,是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因为资金短缺而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在通常情况下不得轻易动用。

二、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控制生产经营成本不单是减少资金的投入,还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有效地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结构,促使企业的运作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契合。在国家乃至国际的市场大变革之中,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更加敏感地重视外部市场的发展走向,在控制自身生产经营成本的过程中,有效地削减不符合外部市场发展方向的投入。在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要有效确保对于新兴项目、自主科研、员工工资等资金的投入,确保企业能够将每一笔资金都运用到“刀刃上”。

为了更好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自身企业的投入进行全面性的统计,统计出其中所有资金投入的比例,并利用持续性的资金投入统计对比,发现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发展趋势。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发展趋势,有效地节约不必要的资金投入,稳定关乎企业基础运营的资金投入,并且适当增加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资金投入。

三、实现信息化企业经济管理

首先,体现在财会信息化的领域中。企业管理者在信息化财会管理中,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管理企业财务信息,并且节省相应的人力,节约企业的开支。利用信息化企业财会管理,还能够提升企业账目的科学性,方便企业管理者对相应的账目数据进行研究。其次,需要利用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员工绩效考核方面进行改革,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员工绩效考核,对创造价值高的员工加强奖赏、对绩效考核不良的员工实施劝告等等。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变革,能够促使企业管理者在更加便捷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更加有效地把握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促使企业经济管理向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经济管理,还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便于统计的企业发展数据。通过对于不同年份、月份的企业发展数据进行信息化对比,能够帮助企業管理者在全局性的高度,认识企业发展的不同细节,从而为企业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方向。

例如,企业B是一家手机APP运营研发公司,该企业在新款APP的研发与上架过程中,利用互联网采集各款APP的利润走向与市场反馈,通过信息化的观察与统计,帮助企业B逐渐在加大对流量与盈利效益俱佳的APP运营投入的同时,下架流量与盈利能力不足的APP。通过信息化数据的反馈,企业B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推出兼具市场认可度与盈利能力的APP产品,促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运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营改增;交通运输业;财务绩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营业税成为我国地方第一大税种。然而由于营业税是按营业额全额征税,存在“双重”重复征收的弊端。第一,营业税本身存在着重复征税。许多行业提供劳务的同时也会外购其他应税劳务。如果按照营业额全额征税,则已纳税的营业额将会再次征收营业税,产生了重复征收的情况。第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重复征收。现在,交通运输行业和金融保险业,在购进货物、机器设备时,负担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不可以抵扣的,相应的税款只能计入成本,作为营业额的组成部分,进而造成重复征收增值税及营业税的后果。营业税的“双重”重复征收不仅阻碍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机器设备、器具、运输工具等并且能够使用12个月以上的新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就表示在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之后,其外购的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符合税法规定的项目均可以抵减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额。基于以上分析,相对于营改增之前,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降低,且变化是显著的。

假设2:营改增后流转税税负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流转税税负越低,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反之,则降低公司财务绩效。

假设3:公司购进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比例越高,抵扣越充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

假设4: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比例越高,抵扣越充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

假设5:营改增后,公司税率的提高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税率提高幅度越大,公司财务绩效水平降低幅度越大。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所需资料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http://gtarsc.eom/p/sq/)、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cn/)、深证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巨潮资讯网站(http://.cn/)、以及查阅上市公司年度报表手工收集整理得到。所有数据处理都是采用Excel以以及统计软件SPSS19.0完成的。

根据交通运输业的概念,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交通运输子行业,根据研究目的,为了保证数据有效性,消除异样样本对结论的影响,本文根据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如下筛选:

一是在证监会行业分类中,选取交通运输业试点的上市公司,剔除铁龙物流、大秦铁路、广深铁路等刚纳入试点的铁路运输企业,剔除*ST凤凰、*ST远洋、*ST中昌等被进行特殊处理(ST)的交通运输企业;二是剔除亚通股份、招商轮船、华北高速、申通地铁、欧浦钢网、澳洋顺昌等财务数据不全的交通运输企业;三是剔除数据交易不连续的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

本文的研究是针对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展开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筛选后取得沪深两市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样本公司,采用这些上市公司2012年―2014年3年的数据,共计46个样本数据。

(三)研究设计

1.变量选择及解释

2.模型的构建

为了检验本文中的假设,根据相关原理设计以下模型。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运用SPSS19.0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012-2014年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别如下表2、表3、表4所示。

从上述表中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2012-2014年度46个交通运输业样本公司各个变量的总体统计情况。

首先,营改增后,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实际税率从2012-2014年的极大值分别为0.202598、0.176360以及0.166813,从整体上看呈递减趋势。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计税基础下,营改增后有的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下降,即营改增降低了企业流转税的税负。而试点上市公司流转税实际税率从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01967640、0.03379320和0.02330593,说明大部分企业在实行营改增后企业流转税的税负存在“不降反增”的现象。同时该变量2012-2014年的标准差分别是0.087079289、0.036722427和0.039614941。可以看出标准差较小,说明波动性较小。

其次,从生产成本抵扣效应方面来看,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从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75794400、0.75193248和0.74727483。同时该变量的标准差从2012-2014年分别为0.158889277、0.155777990和0.193439445。标准差较小,波动性较小。该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试点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能够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最后,从固定资产抵扣效应方面来看,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2012-2014年平均值分别为0.45953646、0.43615232和0.35797360。从整体上看呈下降趋势。同时该变量极小值从2012-2014年分别为-9.701342、-3.410956和-8.220398。该统计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营改增后没有刺激试点企业大量购进固定资产以获取进项税额抵扣,相反部分企业固定资产还存在负增长的情况,从而导致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呈下降趋势。另外该变量的标准差较大,从2012-2014年分别为2.017317944、0.743487950和1.534961798。说明波动性较大,即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差异较大。

2.相关指数分析

下表5是基于回归模型得出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Pearson相关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ROE与CTR的相关系数为-0.235**,即在营改增后企业整体流转税税负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税负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营改增对试点企业的财务绩效起到促进的作用,该结论验证了假设2。ROE与MIR的相关系数为0.174*,即在营改增后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原料等生产成本的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在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3成立。ROE与IFAR相关系数为0.042,说明两者之间正相关。ROE与RATE的相关系数为-0.227**,即税率的提高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营改增税率的提高对企业财务绩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绩效,且税率提高幅度越大,财务绩效水平降低水多,验证了假设5。ROE与DITR的相关系数为0.017,说明两者相关。

3.全部样本回归分析

本文将样本企业按2012-2014年的顺序全部进行回归,具体回归结果分别如下表所示。

从表6、表7以及表8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营改增后企业流转税税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实际税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流转税税负水平与企业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2012-2014年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系数分别是-0.849948、-0.718493和-0.697241,即验证了假设2。同时根据表2、表3和表4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即流转税实际税率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02610926、0.02547252和0.02269841,以及表6、表7和表8的回归结果即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实际税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知,营改增后2012―2014年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逐年降低,并且税负水平变化是显著的,验证了假设1。

在外购原材料和服务等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试点企业外购原材料和服务等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营改增后,2012-2014年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每提高1%,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分别为28.9553%、24.0988%和23.8213%,即验证了假设3。

在固定资产投资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根据以上回归结果,营改增后固定资产的投资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不存在相关性。即假设4不成立。分析原因主要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的固定资产,初期资金投入高,回报期长,公司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周详的考察和分析,不会因为营改增的抵扣效应,而在营改增后大量购进固定资产以获取进项税额的抵扣;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试点上市公司总体样本回归的显示结果,营改增流转税率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在流转税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营改增总体上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营改增后,试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生产成本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假设4不成立。

为进一步促进营改增的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更新现有固定设备提高企业业务技术水平。第一,购置固定资产和原材料时要取得专用发票并且单独核算。第二,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购置时期。有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选择固定资产购置时点。第三,固定资产购置时供应商选择中考虑增值税问题。固定资产购置中供应商的选择主要是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的问题。

二是将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专营企业。通过这样使企业附属部门的主营业务和从属业务分离开来。其中如果外包企业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对于外包部分的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作为增加可抵扣进项税的一种方式,在没有外包的情况下,人力成本支出是不能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抵扣的,因此是企业一项不可抵扣的成本。

三是合理定价转移税负。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营改增后,一方面通过适当的价格战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而后迅速抢占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产品灵活合理地定价,既可以让企业转移一部分税负,又可以让其从容应对营改增政策的变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李娟.营改增对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65

[2]王董聪,徐潇鹤,文福生.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税负及业绩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4(5):08-12

[3]叶卫华.关于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5(2):79-80

[4]蒋明琳,舒辉,林晓伟.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5(3):68-77

[5]刘莉.对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贸,2015(1):85-86

[6]王如燕,吴丽梅,邬展霞,吴蔚.对交通运输行业“营改增”试点问题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4(4):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