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促进农产品上行

促进农产品上行

促进农产品上行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第1篇

第一,加强要素创新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结构调整。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推进原始创新、引进再创新、集成创新,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继续搞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切实搞好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筛选;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力度,搞好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和技术对接。二是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引导企业加大企业管理力度,实现节本增效,以拓展利润空间:倡导加强行业管理,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恶性竞争问题,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三是加大人才素质创新力度。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现代管理水平;加大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着力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职工的在职培训和职业技术开发力度,提高其操作技能。通过加大要素创新力度,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由原来的以损耗资源能源劳动力资源为主转向以要素创新为主的发展轨道。

第二,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型行业,促进农产品加工结构调整。从总体上看,战略性新兴行业为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新能源就是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新材料促进产业发展的新的特殊材料,新产业就是由新技术产业化而形成的新兴行业。对农产品加工业而言,新能源就是要突出搞好生物质能源,特别是液态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新材料就是用普通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出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海南的椰果集团用生物技术能够从椰子汁中制成人造皮肤和用于航天的材料等新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同样可以从农产品中提取出其他特殊材料;新产业就是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应用所形成的新兴农产品加工产业。要十分注重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促进农产品加工平衡式、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要高度重视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通过对副产物的三大利用,以利于三大安全,即食品化利用可增加食物总量,有利于促进粮食安全;能源化利用可增加能源总量,有利于促进能源安全;资源化利用可减少三废排放,有利于促进生态安全。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新兴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比重,从而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

第三,注重集群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结构调整。加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建设力度,引导以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为核心,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式集群;加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加工园区、开发区和小城镇集中,从农产品加工的企业集中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集群发展,并为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业支撑;加大东西合作力度,引导东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在促进区域发展中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更大范围上的集群发展。通过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式发展,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布局结构。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第2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小康进程,现就2014年全镇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总体达小康,建设新”的总体目标,以“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小康为中心,突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新环境打造、全面小康帮促和农村基层建设“四大工程”推进,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开拓创新,狠抓措施落实,为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的实现再创新的业绩。

二、工作目标

2014年,扎实有效推进“四大工程”,“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有新的提高,农村全面达小康。

1、促进农民增收工程: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5%,达到小康“民富”目标要求。

2、加快农村新环境打造工程:通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和长效管理新机制的建立,使得全镇所有等级河道清洁整治100%达“三无”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实现全覆盖,农村道路管护有全新面貌,绿化覆盖率达全面小康指标,总体实现“村美”目标。

3、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工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培训管理、完善服务、加快发展,使“双强型”干部队伍不断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村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风气好”焕然一新。

4、全面实施小康帮促工程:通过落实奔小康帮促措施,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挂钩帮促全覆盖,帮促机制进一步健全,帮促内容进一步丰富,帮促成效进一步显现,新农村建设得到全面推进。

三、重点工作

1、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

当前,我镇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的历史时期。要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要求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思路,审时度势,切实加快全镇农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的进程。

(1)坚持科学规划。要根据全镇产业布局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为目标,科学制订全镇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为农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支柱产业的发展明确方向,腾地转劳为全镇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在空间布局上,积极实施由中心向周边的转移,引导、鼓励蚕桑、畜禽业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到远郊村建立基地园区。在生产规模上,逐步减少小而散、生产居住混杂的种养小户,鼓励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基地园区、养殖小区,逐步实现生产居住的分离,促进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

(2)推动产业升级。大力提升传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农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农业内部的加工、流通业,促进支柱产业的前延后伸,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型流通业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进军,提升产业的层次和综合竞争力。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实现由品种到品质到品牌的新跨越。

2、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

把发展“一村一品”和主攻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强化规划引导,加快结构优化,促进特色经济不断壮大。2014年建成“一村一品”专业特色村3个。

(1)实行规划统领,显著提升“一村一品”发展水平。一是制定实施“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根据镇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按照“一村一品”建设规划全覆盖、特色产业上规模、发展水平上层次的要求,所有村都要按照全镇空间产业布局规划和立足本地、面向市场、依靠科技、项目带动、整体联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实现规划方案的全覆盖,并有序组织推进。二是进一步拓宽“一村一品”发展领域。在进一步提高蚕桑、畜禽等专业特色村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二、三产业发展专业特色村,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带和农村经济增长极。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依托工业片区和村级创业园,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专业特色村。要顺应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实行村企挂钩,积极发展与大工业、大企业相配套的零部件加工业,尽快形成产品集聚,打造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优化提升“一村一品”发展层次。增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市场意识、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推广和标准化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品牌经营,显著提升“一村一品”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一村一品”的科技含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加强质量标准建设。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推广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实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药残的监控,组织开展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产地认定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一村一品”工业品的标准化工作,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鼓励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不断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品位,进一步提高我镇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

(2)主攻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突出大基地、大园区、大龙头的重点骨干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实施,不断增强重大项目的示范、辐射、带动和支撑效应。一是做大做优基地园区。围绕壮大农业支柱产业,提高特色基地,放大板块效应,对一批重点基地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扩大规模,做响品牌。蚕桑业要围绕区域布局调整,逐步缩减桑园面积,提高基地建设质量,重点建设标准化示范桑园,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园区建设,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重点加快推进新康德现代化蛋鸡养殖等已开工项目,促其不断做大优优,增强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开发利用里下河水面资源,重点抓好204国道水产科技园等项目建设。二是做大做强龙头加工项目。围绕优质畜禽、桑蚕副产品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招引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以农产品深度开发加工带动优势农产品产业群、产业带建设,全镇新增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5000万元,其中新建成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三是做活做特市场流通项目。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加强各类农产品市场建设。全镇要建成初具规模特色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3个,发挥市场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

3、推进三资进入农业

(1)加快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一是继续强化农业龙头企业主体地位。2014年,全镇所有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50%以上的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均要建成自己的原料基地,并将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建基地园区的成效与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相挂钩。街村要积极与相关企业搞好衔接,主动做好服务,为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园区创建良好平台。二是积极引导非农企业加快进军农业。引导非农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实力、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优势,加快进军农业领域,投资兴办农产品深加工、高效规模农业基地、生态休闲和观光农业,加快工商企业资金、项目、人才、信息等资源不断向现代高效农业领域进行配置,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三是推进村企挂钩反哺支持农业。鼓励和引导工业龙头企业与远郊农业村和专业特色村结对合作。根据农业资源与产业特点,推动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与企业的资本、信息、人才、管理等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共求发展。

(2)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力度。一是实行多路并进,在招商组织形式上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整合招商力量,健全招商网络;实行目标考核,落实奖惩措施,组织引领农业产业招商向纵深推进。要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围绕扩能增效,主动以商招商,实现自身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双赢”。要积极鼓励能人招商,采取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本镇能人、在外创业人士参与农业产业招商活动,回乡创业投资开发农业。二是突出招大商招大项目,在资源深度利用上有新突破。围绕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进一步强化招大商的意识,在现代设施栽培、良种畜禽养殖、现代化规模养殖等种养类大项目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大项目的招商建设上有新的突破;2014年,要有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落户。三是紧抓市场发展机遇,在新兴产业培育上有新突破。发挥苏通大桥开通后的优势,利用上海产业升级、功能布局调整和项目转移的有利时机,着力招引一批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打造、旅游观光休闲的新型农业项目。围绕传统特色产品优势,通过资产重组、项目嫁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吸引一批有意投资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开发的客商来我镇投资兴业,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四是坚持内外并举,在资本利用结构上有新突破。要继续强化与上海农业产业的转移对接,加大与山东等地蔬菜、畜禽产品的深加工对接,加强与浙江、广东雄厚民营资本的对接,力争在利用市外民资开发我镇农业上有新的提高。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外向开拓意识,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强化对港台和日本、韩国等境外招商攻势,着力在利用外资投资农业、促进我镇现代外向农业发展上有新的突破。2014年,全镇吸引“三资”开发农业投资总额15亿元,其中,市外民资6630万元,注册外资1300万美元、到账外资1150万美元。

4、扎实抓好“四村”建设

(1)以富民强村为重点,打造小康村建设新亮点。全镇18个村在2007年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标准的基础上,2014年要确保超过全面小康的标准。要围绕“民富”目标,加快发展村级经济。村级集体年净收入超过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并力争3-5个村达到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80%。要围绕“村美”目标,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达到“六化”要求。要围绕“风气好”的目标,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达到一类标准、村规民约健全、社会风气良好,村风正,民风纯,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活动参选率达到90%以上。村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素质好,村级班子统一协调,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各项工作运转有序,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要求。

(2)以全民创业为重点,放大城郊村发展新优势。继续发挥城郊村区位、经济和政策优势,以全民创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城郊村经济,确保城郊村经济总量和集体收入增幅全县最大、三产服务业全县最强、社会保障全县最全。全面建成村级工业小区,年内平均进园项目不少于10家。要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确保年内要有30%的农民入住新区。要围绕促进社会公平化,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要达到95%。通过推进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使人均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增长20%以上。

(4)以瓶颈破解为要点,开创边界村工作新局面。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发展“一村一品”为主线,以化解村级债务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落实发展措施,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瓶颈问题着手,切实改变交通不便、设施落后、信息不畅的局面,促进边界村发展。要坚持村为主体、镇为主导、部门帮扶的原则,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使边界村在现有基础上村级班子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村级经济进一步发展。

5、全力打造农村优美环境

围绕农村优美新环境的打造,提高农村生态文明程度,进一步强化河道、路道、垃圾处置“三位一体”环境管理有机整合,建立镇、村、组、户整体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组织网络健全、资金有效保障和长效管理规范的环境管理新机制,促进农村环境的新改观。

(1)围绕清洁水源,强化推进农村河道整治工程。结合组织疏浚各级河道,进一步加大河道清理整治力度,确保达到“三无”标准。结合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工程的实施和河岸绿化美化,切实加强河道水面和岸线利用管理,2014年,全镇所有等级河道清洁整治100%达到“三无”标准,全力打造18条碧水、蓝天、绿树和宁静优美的河道风景线。

(2)围绕清洁村庄,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置工程。2014年全镇所有村建立“农户收集、街村清运、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理机制,确保硬件设施到位,保洁队伍齐全,垃圾日产日清。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围绕清洁生产,积极推广循环农业生态工程。以“一控两减三提高”为目标,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达标排放率、秸秆综合利用率。

(4)围绕美化村庄,全面实现绿化达标工程。2014年,通过挖掘圩堤、道路、河道两侧、城镇新增公共绿地、农田林网等绿化造林潜力,扩大绿化使用权整体流转开发试点范围,不断提高经济林连片种植面积,完成绿化造林2500亩。同时,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制,提高林木保存率。全面实现造林绿化覆盖率达20%的小康目标。

6、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以“三大合作”为主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组织形式和良好制度环境。

(1)有序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试点。在全镇选择农村经济相对比较发达、高效规模农业建设推进较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较多、基层组织健全有力的地方,积极引导、先行推进土地股份合作试点,在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使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使承包经营权变为资本,资本变为股本,农民变为股民,在更深层次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为高效农业规模化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2014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个。

(2)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继续开展“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一手抓创建,一手抓规范,推动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序、快速发展。要围绕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鼓励和扶持农民结合本地高效产业,联合组建有产业优势和产品发展潜力的专业合作社;要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加工优势,建立市场连接机制,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围绕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加工流通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要落实扶持政策,依法加强管理,抓好优质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2014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

(3)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在坚持资产集体所有前提下,按照股份制基本原则,采取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折股量化、按股分红等措施,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障农民长期稳定得益。2014年,全镇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1个。

7、不断加强基层建设

(1)围绕村级班子建设,打造“双强型”干部队伍。完善“分级培训”制度,加强村干部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双带富民”的本领。要注重加强后备村干部培养选拔,采取多种形式推荐选拔优秀农村青年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由镇、村统一培养、管理和使用。

(2)围绕村级经济发展,增强村级集体实力。要拓宽思路,多渠道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盘活存量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级收入;通过加快发展村级工业园,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形成稳定收入渠道,增加村级收入;通过成立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带服务,增加村级收入;通过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行集体经济规范发展和资产保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收入增长。要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负担。要规范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减少村级开支。

(3)围绕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村级服务中心。建成后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要围绕“六有”建设要求,突出做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配套,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使之成为为村民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村组织凝聚人心的主要阵地、广大村民共有共享的公共乐园。

(4)围绕新型农民培育,营造农村良好风气。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全面加强农民培训。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深入开展“和谐村镇”、“五好家庭”和“十星文明户”等评比活动,继续广泛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反对崇尚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陋习,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殡葬管理,推行骨灰进公墓集中安放。不断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理事制度和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民主和谐、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8、全面落实小康帮促工程

(1)健全帮促机制。围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要求,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定报企业、党员干部”组合挂钩帮村帮户的“三位一体”帮促新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小康建设,实现帮促工作的全覆盖。各帮促机关事业单位要制定好帮促计划,落实好帮促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按序时和要求推进。各帮促企业要把回报社会作为企业文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力支持被帮促村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努力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挂钩帮促党员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各村要主动加强与各帮促单位、人员的联系,积极协调好与各挂钩单位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阶段工作。

(2)创新帮促方式。在帮促力量的配置上,要确保每一个村都有一个机关事业单位、1-2个定报企业、若干名党员干部共同参与帮促工作,使每一个村、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得到需要的帮助和扶持。要积极实践和探索帮扶工作方式,一是村级经济薄弱的,要落实具有较强帮促能力的机关事业单位重点帮促,落实实力雄厚的企业挂钩帮促,落实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党员干部参与帮促。二是村级支柱产业或产业特色明显的,要落实具有行业带动力、牵引力的相关企业参与对口帮促。

(3)明确帮促任务。各挂钩帮促单位和人员要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帮促计划。帮促内容要由过去单一的物质帮促向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等多方面拓展。要着重培育村级主导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努力创造整洁、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争做新型农民;落实扶贫济困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落实生产经营项目,增强造血功能;帮助有就业条件的困难家庭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及时救助特困农户,保证贫困户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4)落实发展扶持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对“三农”补贴扶持政策,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监督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范管理,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服务,扎实推进村级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好村级债务的化解工作。总结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经验,稳步扩大保险品种和范围,逐步建立农业保险补偿机制。积极推动农村社会救助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五保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面,显著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农业标准化;安全问题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管理工作中,农业标准化是一种较为统一的生产管理模式。近几年,我国居民食品中毒事件多发,社会对于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个给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科学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与管理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减少农产品生产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为我国的广大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的健康食品。

1.我国农产品生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农药、化肥等有毒有机物的大量使用,威胁人们的健康

近几年,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农业生产者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上认识不足,并且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在农产品的生产中使用大量农药、化肥,而这些农药大多都是有毒有机物,在除去农作物害虫的同时还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中,一旦清洗不彻底被人们误食,就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很大危害,威胁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1.2农业生产模式落后,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不够

在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工作主要是个人承担,对于农业生产的大规模企业化管理模式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且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占有率严重不高。相对于企业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来说,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在资金投入方面明显不够,对先进生产设备的引入产生一定的阻碍,使得我国大量的农业生产工作只能依靠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技术,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阻碍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实施,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1.3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到位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质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甚至出现相关管理部门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使得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2.农业标准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起到的作用

2.1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当前,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食品安全成为较为重要的问题。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对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监测与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进行生产活动,严格把好质量安全关,严禁出现通过使用恶劣的手段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现象,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行限制与规范,对农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严格控制,以更好地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2实现农产品生产管理过程的统一

现如今,我国农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农业生产的内容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只有实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统一生产的技术标准,将参与生产与加工的人员整体组织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统一。实施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能够将良种供应、作物插播、作物灌溉、产品加工、产品储存、产品包装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协调统一管理,避免由于生产管理过程的分散进行而产生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效地扩大了农业的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

2.3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随着农业国际化发展的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销量,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中的地位严重下降。我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顺应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国际化的生产标准,引进国外的优良作物品种,运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科学规范,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3.促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策略

3.1依据效益农业的发展要求制定生产标准

随着效益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种类逐渐多样化,农产品的生产模式逐渐规模化。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对于农产品的经营、质量管理等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所以,生产标准的制定,要跟随效益农业的发展步伐,依据效益农业的发展要求,突出生产重点,对生产行为与经营行为进行统一规范,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标准,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

3.2将市场促进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推行农业标准化

农业化标准的实施要强化质量管理措施,不仅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还需要各级政府对其进行积极推进,坚持标准化原则,对于符合市场需求与制定标准的,要进行积极推广,坚持以重点基地建设为中心,促进绿色农产品的大力推广。另外,要积极运用行政手段加大对标准化生产的扶持力度,结合市场的运行机制,鼓励专业的龙头企业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标准化的发展进程。

3.3强化农业标准化实施的监督力度

对于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强化对标准化实施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有效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另外,要在实施过程中,加大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在加快农业的标准化建设进程的基础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我国农业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4.结语

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上,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是其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兼顾生态环境,根据我国居民的需要,对生产方式进行改进与提高,严格采用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科]

【参考文献】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精神,加快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现就农业部门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紧迫感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面向市场,搞活流通。做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是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实现对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城乡市场,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重要载体;是农业部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内容。

(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随着农产品市场的逐步放开,各级农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农产品市场流通这一成长性业务,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尤其在定点市场建设、农产品营销促销、农产品交易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产品市场流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农业部门要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全国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各级农业部门务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时期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务必创新思路,转变职能,强化措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生产与市场流通并重的轨道上来;务必按照职能配置,切实履行研究制定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规划、组织协调菜篮子工程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提出有关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大宗农产品市场流通的政策建议、预测并农业各产业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等农村经济信息等工作职能,开创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新局面。

二、更新观念,明确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思路与原则

(三)随着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农村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形势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立足服从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心工作,全面提升农业部门抓好市场流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必须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在工作思路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市场建设重点要由数量扩张向内强素质、提升功能转变。二是流通方式要由过分依赖传统的有形市场向有形市场与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等现代流通方式并重转变。三是由注重保障数量充足向保障数量充足与质量安全并重转变。在工作布局上要狠抓“三项重点”:一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等现代流通方式为先导,推动建立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相衔接、现货市场与无形市场相配套、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呼应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二要全面强化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促进发挥我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大国效应,加快构建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和衔接国内产销的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体系。三要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优化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制度环境。

(五)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要注重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好调控、支持、规范、引导与服务。二要注重因地制宜。围绕产地抓市场,狠抓流通促生产。产地市场建设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防止“有场无市”;要整合市场资源,避免市场建设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三要注重务求实效。特别是在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中,对“节、会、展”等展览展销活动要进行事前调研,突出产业、产品、区域特色,确保产销衔接有实效,避免盲目贪大、求洋、求全。四要注重统筹安排。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要有机结合,相互协调。

三、突出重点,加快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六)积极搞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近期,各地农业部门要尽快开展一次农产品市场流通状况调查,结合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认真做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逐步构建数量适度、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七)加快推进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在市场建设规划上,要重点扶持建设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构建起全国统一的批发市场网络,使之成为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递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重点加强信息系统、质量检测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加工、储藏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档次,增强交易功能。在市场运作模式上,要鼓励支持传统市场加快改制步伐,通过明晰产权、实行股份制等形式,进行公司制改组改造,提高运营效率;扶持鼓励传统市场组建农产品物流和营销公司,将市场由物业型经营主体改造为营销型经营主体,真正发挥农产品市场在流通中的龙头作用。

(八)重点加强产地市场建设。围绕产地抓市场建设,以市场流通促产业发展,这是各地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中的成功创造。要把产地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主导产业、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突出建设与完善龙头市场、核心市场,有效促进主产区农产品的对外流通。

(九)认真筛选与管理定点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已成为各级农业部门做好市场流通工作的信息采集点、工作联系点,对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意义重大。要继续做好定点市场的选定工作。既注重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又注重市场规模、运作模式和发展前景,逐步把全国各区域、各产业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市场纳入定点市场范围。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市场的管理。开展定点市场工作考核、流通能力评估等工作,建立对定点市场的动态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近期要集中开展一次定点市场清理工作,对功能退化、工作开展不力的市场予以摘牌。要加大对定点市场的扶持力度。适当向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倾斜,同时兼顾中西部地区,推进定点市场升级改造。

(十)不断强化市场信息服务。要在发展现代电子信息网络的同时,充分利用电话、电视普及率高的优势,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模式,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要重点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发挥市场信息对引导农产品跨区域有序流通的重要作用。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对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对农民生产经营的引导作用。

四、开拓创新,全面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

(十一)提升农产品展览展销活动水平。近年来,各级各类农产品展览促销活动在国内外蓬勃开展,有利于促进产销对接、培育品牌名牌、提高流通效率,“会展经济”对活跃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作用日益突出。要认真总结办展、参展经验,加强对各级各类展会的统筹、规范、组织和引导,坚持以政府扶持引导启动展会,以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壮大展会,积极培育特色突出、实效显著、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展会。

(十二)积极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促进我国有竞争力农产品的出口工作。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协会进行国外市场考察和调研,通过组织境外参展等活动加强出口营销服务。

(十三)加快完善农产品网上展厅。中国农业网上展厅运行两年来,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农产品营销促销网络平台。各地要在继续宣传、组织、发动企业进厅展览展销的同时,充分利用各地农业信息网络资源,组建地方区域性网上展厅,并与中国农业网上展厅联网运行,使之成为网上永不落幕的交易会。有条件的地区,可研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营销促销提供网络交易服务。

五、着眼长远,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现代化

(十四)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现代流通方式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发育的方向性要求。要重点支持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注重期货市场的培育。近期要继续开展批发市场农产品拍卖交易试点,探索农产品价格形成新机制,总结规范交易模式;做好批发市场电子统一结算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改善交易手段,规范交易行为,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连锁经营,为批发市场与连锁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农民面向连锁经营,发展专业化生产,提高质量规格,形成商品批量;积极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连锁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联系。

(十五)积极推进农产品交易标准化。农产品交易分级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结合我国农产品的品种、特色,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尽快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涵盖主要农产品品种的交易分级分类规格标准体系,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十六)认真实施品牌经营战略。要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组织和企业做好农产品的商标注册、质量认证、标准化生产等工作。要注重拳头产品、优势产品、原产地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注重生产、流通环节的技术服务与指导。要通过市场化经营运作,催生一批品牌、培育一批名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牌覆盖率,把品牌、名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品牌农业。

六、加强引导,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

(十七)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要注重支持引导壮大农民运销队伍,培育农民运销合作组织,积极鼓励生产大户、运销大户领办合作组织。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领办、创办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对各类流通组织、协会的规范和引导,通过加强服务,促进其发展壮大,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十八)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要不断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落实农民经纪人培训制度,逐步提高农民经纪人素质。要优化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扶持和强化服务,帮助经纪人不断拓展销售市场,扩大经营规模,改进技术手段,完善经纪功能。

七、积极协调,优化农产品市场流通环境

(十九)营造顺畅流通环境。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营造公平健康的交易环境。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检测力度,对农药、兽药、添加剂残留超标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不准上市。要加强市场质量监督,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市场信誉。

(二十)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开通全国性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优化流通环境的重要举措。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农业部等七部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交公路发[2005]20号),确保年内开通全国“五纵二横”的“绿色通道”网络,督促落实相关政策,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完善“绿色通道”具体实施办法,尽快实现省际互通。同时,积极推动开通地方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并实现省内外无差别对待,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和优惠政策。

八、摸索规律,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理论体系和制度建设

(二十一)注重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理论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是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形势下的一项开拓性工作,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当前制约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要注重标准化生产、标识化流通、规格化包装、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研究创新。要重点从农民参与流通领域利润分配出发,创新利益联接机制,构建产业化经营理论,探索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理论体系。

(二十二)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制度。要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理论创新制度、市场体系建设与管理制度、流通主体培训登记制度、营销促销活动管理制度、工作体系建设制度、流通信息共享制度等。产区与销区农业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形成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九、加强领导,确保农产品市场流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涉及面广、开拓性强,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充实工作力量。要立足当地实际,不断研究农业部门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促进产销衔接,为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有力支持。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并做好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服务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流通;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09

1农业信息服务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多样化,农产品的产销模式和农业市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市场形势变化、市场需求信息获取不及时、农产品的产销流通不畅等因素抑制和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1农业信息服务的概念

进入21世纪,随着时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发、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发阶段,越来越多新型信息处理、加工和服务开始设计到农业各个领域,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完善提供保障,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成为建设现代、新型农业的必要,是发展信息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服务是指以农产品的产品优势和服务形式,帮助涉农组织及农户提供农业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相关信息,以农业信息的收集、传播、综合服务等内容帮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经济效益,对农业结构进行完善和调整,促进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对促进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2农业信息服务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农业信息服务的完善有助于优化农产品资源结构。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必须实际市场需求、市场价格波动、总体经济环境等进行准确的把握,而这些信息来源依靠农业信息服务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和搜集。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相关农业信息进行掌握和优化,是农产品发展生产需求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市场消费情形、市场新兴品种、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相关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了解等都是为了准确方便地位农户和农业组织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使农户能够依据市场需求有效地进行自我农业休养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资源优化,提升农产品的市场效益,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农户收入的提高。

各地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会通过互联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对农产品的供需信息进行,能够促进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通,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球化形势的发展过程中,要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准确的市场供需信息,以提升农产品的国内外的竞争力,以产品质量和信誉促进我国农产品世界农业产品的流通中,同时也从产品流通过程中了解国际内外的农产品需求信息,这就是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内在动力。

农业信息服务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我国农业科技研究长期与社会生产之间处于脱节现象,即农业科技成果未被市场投入生产和应用,而我国农业组织长期缺乏科学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支持。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一方面能够帮助农户充分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对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另一方面国家农业科研机构也能通过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对农业种植培训、农业优质种苗信息等信息资源进行,促进了科研与农业紧密相连的关系发展。

农业信息服务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信息优化和整合,扩宽农户信息渠道,提升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方面的推广和应用,也提高了农产品在市场流通的经济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从而有利于国家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的局面的开展,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加快农村建设的步伐。

2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

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资源涉及广泛,而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健全,导致对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的培训机制和培训经费投入较低,使得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的整体工作素质水平较低,信息服务人才缺乏的现象。农业信息服务的建设快慢直接影响了信息资源的质量,导致农产品信息更新慢、信息服务质量差,甚至导致提供过期的农产品信息,影响农业生产,为农户和农村组织带来损失。

在我国“四化”同步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农业涉及的环节众多,其影响面越来越大,涵盖了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单一转移领域的信息不能应对这样复杂的局面,需要从农业全产业链的视野统筹考虑,各类农业信息都要通盘掌握。然而,目前的农业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较为零散,并没有通过有效地信息整合,不能促进农户及农业组织依据价值信息作出准确的科学的决策。

我国城市和农业经济差距和生活水平质量的差别使得接受过高水平高素质教育的人才不愿意进入农村发展,导致农村信息服务系统的工作人员素质较差,没有经过专业信息资源更新的培训,对互联网知识的缺失,对国内农产品信息了解渠道较少,信息采集不及3加快完善和促进农业信息服务

3.1发挥政府职能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指导作用

政府在农业经济和农村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政府必须依据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发展规划,一方面为加大鼓励和支持农业发展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另一方面为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投入必要的资金建设,保障农户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种植计划,促进农业经济的生产和发展。同时提升农业信息服务建设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水平,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农业信息服务建设队伍当中,确保完善农业信息质量。

3.2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促进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建设,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到农业信息服务建设当中,通过新兴媒体扩宽信息搜集渠道,保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扩大了信息覆盖的规模,推进了现代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同时也要利用好传统媒体的优势,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对农业产品信息进行宣传和展示,以媒体的丰富资源为农业企业、批发市场、农业经营组织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建设。

3.3促进农业信息服务多样化

农产品的需求多样化是农业信息服务建设的基本依据,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延伸农业信息发展渠道,满足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方式。通过对国家相关农业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对社会市场动态和需求进行了解,同时还能通过对农业科研机构的生产技术的提供、新产品的培育、社会咨询等进行信息服务,以及向民间私营媒体、农业组织协会提供生产经营信息和产品管理方案等。信息服务不仅能帮助各大农业生产组织对农业资源、市场需求、生产技术等农业知识信息进行了解,更能深入到个体农户的种植生活中,促进农户通过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了解到更多农业资讯,同时也鼓励农户将自身的种植需求和农产品供给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传播,促进农业信息的双向传播,共同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4结语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农户和农业组织针对市场需求等信息进行整合,帮助促进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