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一.抓住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请听中央电视台邓鸣贺的童谣《节日篇》: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贴窗花点鞭炮。回家过年齐欢笑。摇啊摇,看花灯,我们一起闹元宵。清明节,雨纷纷,大地开始冒春苗。赛龙舟过端午,粽子艾香满堂飘。七夕节看今朝,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蟹儿肥。十五月圆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转眼又是新春到。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福星高照。”

每当听到这首童谣我都感到传统节日特别亲切,所以,每当遇到一个传统节日,我都会把学生分为四大组做与该节日相关的活动:一组搜集名人故事、古诗词;一组搜集民间工艺:陶瓷、剪纸、布艺……;一组搜集民间艺术:戏剧、国画、书法……;一组搜集民俗风情:传统节日各种活动及饮食。时间提前两周,然后到节日当天的语文课上,让各组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还可以进行竞赛,请几位老师当评委,并给优秀组奖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将展示的情景写成作文,有时也让学生办一份与节日相关的手抄报作展评。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节日传统文化,而且有了很好的作文素材。

二.加强学生对中国经典名著的阅读指导

每学期指导学生读一到两部经典名著。在学习经典名著的节选篇目时,我把课本中的节选作为读懂原著的钥匙,指导学生进行选读或全读中国经典名著。教学过程中分解式讲授和训练很少,更多地是从整体着眼进行诵读训练,在诵读中感悟其中蕴涵的博大思想,然后指导学生读经典名著。如在学习名著《水浒传》的节选《李逵见宋江》、《红楼梦》的节选《贾芸谋差》时,我采用课本中的节选作为读懂原著的钥匙,指导学生课外选读《水浒传》和《红楼梦》,并举办讲故事、写读书笔记、召开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积极阅读,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渗透了传统文化,还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三.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挖掘渗透区域传统文化

西北的传统文化有秧歌、安塞腰鼓、剪纸、石窟壁画、脸谱等等,是我们的祖先政治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存状态及人文积淀。她以其丰富性及独特性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我们充分挖掘这些传统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她,从小扎下民族的根。

课文先行,主线清晰。先让学生学习教材中具有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古诗、词、神话传说等课文篇目后,在教学中,利用语文综合实践课,我从西北由古至今的诗、词、文、楹联、风俗习惯、剪纸、民间戏曲、脸谱、饮食文化等方面设置了专题,进行系列性开发,然后根据每个专题性文化课程的特点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整理开发。在“语文综合实践”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这样,在本次综合性活动中,由教材先行引路,一脉相承,主线清晰。语文由此拓展开去,不断为语文教学注入鲜活的地方课程资源,从而铸造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魂。

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人们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对生活经验的升华,是社会习俗和民族精神的结合,也是民族心理的表现方式。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代表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还与当今的文化相契合,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与现代尊老爱幼的精神文明风尚一致,也能通过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形式体现。

一、小学阶段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1.在德育教育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是目前小学教育中的一个主要议题,各小学使用各种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形式,即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以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宣传为教育手段,通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自然形成美德。

2.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是目前小学教育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另一个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宣传,还有些学校专门开设国学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专门教育。

3.小学阶段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在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当中,蕴含在中国的文化典籍和日常生活当中,“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九九重阳登高思乡之情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完满和隽永都在古代诗歌中体现;人们在清明节时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在端午节时回味古代诗人的情怀,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但小学阶段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却显得过分“刻意”而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久而久之,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门学科,而并不是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教育。

二、在小学教育阶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1.教师以身作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在小学教育阶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权威他人”,心理学研究显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程度甚至超过父母,因此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盛行,则学校教育的主力――小学教师,其群体本身就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和师表管理,鼓励教师以身作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如,鼓励教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并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在教学中能够用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并且研讨应用方法;严格规定教师在校的行为举止,务必使教师本身做到行为礼貌、举止得体,禁止教师在校吸烟、饮酒,给学生作出品德修养榜样;指导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的弘扬从校园延伸到家庭中去。

2.利用艺术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都包含在美术、书法、音乐等艺术作品当中,因此,通过艺术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小学教育值得应用的一种方式。学校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艺术类教育,如,在美术课上开设国画艺术作品赏析和作画专题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由自主地爱上中国传统文化,主动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又如,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展,使学生在民族音乐表演现场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另外,艺术学科的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班级活动中,帮助学生编排在班会上表演的传统民族舞蹈、教学生演奏中国传统乐器,使学生在实际应用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和舞蹈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获得关于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认知和感受。

3.利用生活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之一,学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将知识实践于生活,因此,要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将课堂局限于学校,而应该以活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拓展,使学生通过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感悟。另外,学校还应该积极与学生家长交流,请家长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多提及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方面,如,“食不言、寝不语”的生活习惯教育,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在小学阶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1.学生能够尽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传统文化教育中蕴含着许多哲理性教育和个人修养教育,如,“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展现了诚信的重要性;“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展现了友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三字经》以朗朗上口的韵律阐释了做人的基本原则等。很多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宣扬“读经三年终身受用”,虽然具有做推广的夸张性质,但学习传统文化对学生品德修养发展的影响,确实是能够持续一生的。

2.学校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然不是那些刻板、老旧的方法,单从教育过程来讲,学生能够提起兴趣,学校教育也更加高效;另外,传统文化教育蕴含在语文知识教学当中,则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行为本身产生新的认知――在校学习并非单纯的知识、能力学习,也是传承文化、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有了这种认知,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会发生改变,学校教学的效率自然会提高。

3.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实现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

虽然小学学校教育处于我国学校教育系统的初级阶段,但小学教育所面临的却是学生毕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小学学校教育的效果将影响到学生成为社会人之后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接受到比较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则学生的品德修养更高、价值观建构则更为合理,当他们成长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之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值得期待的,因此可以说,在小学教育阶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传统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传统文化的实际表现形式来看,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强调教师以身作则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生活教育等方式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并实现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

参考文献:

[1]叶小钢.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于美育[R].中国艺术报,2014(03).

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文化;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44-01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音乐文化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影响

我国具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和结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发扬和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促进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比较强的辨识度和灵活性,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独特的表演技巧;通过引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帮助。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主动地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能够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声乐教学的长远发展[1]。传统的音乐文化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声乐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方法研究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近年来一些民歌大家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在这方面也出现了不少的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应当选择一些优秀的民歌大家的作品,例如考虑教材内容的知识背景和对于音乐文化素质的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又便于学生接受。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对于戏曲、民歌、说唱艺术等的接受度,在考虑传统的艺术歌曲的同时,也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具有原始性特点的传统曲目,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受到全面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还可以结合声乐教学的实际,选择当地的一些传统音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声乐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传统音乐文化。

(二)加强情感与教学的结合。传统的音乐文化以及现代音乐文化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关键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来说,也应当重视情感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从精神和艺术上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美感,这对于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帮助。在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比较有名的曲目,例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曲目的传承时间比较长,而且具有不同的演绎方式,能够更好地打动人心,触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中体现的方式,找到情感共鸣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使学生重视从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营养[2]。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等,通过这种体验的过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加深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

(三)重视歌唱方法的讲解。传统音乐文化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对于教师来说在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歌唱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表演技巧和方法等。在歌唱方法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观念,向学生多介绍从古到今的多种唱法。现代民族唱法传承了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又借鉴了国外的唱法,由此可见,重视歌唱方法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在传统音乐文化中提出了大量的歌唱方法和技巧,在呼吸、气、发声等处理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完善,教师可以加强这些传统歌唱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歌唱习惯。在歌唱方法讲解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吸收和发扬传统唱法中的科学方法,并且指出不同唱法的异同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知识。

三、结束语

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将传统声乐文化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掌握表演的技巧具有重要的帮助。在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情感、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融入到传统声乐文化中,吸收传统声乐文化的营养。

参考文献:

[1]侯芸莉.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音乐时空,2016,(10):121-122.

[2]周戈,李巧伟.浅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2016,(06):166-167.

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1)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学

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灌输式”的,在课堂上将大量的民俗传统点交给学生,或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上的例文或进度进行,使得老师不能对学生的民俗传统掌握情况做到实际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并未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有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只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又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发展。因此,要老师正确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引进传统文化教学机制,全面发展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2)由于在语文教学中不重视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学手段,学生对语文学习中的民俗传统了解不够深刻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历史中,课堂传统文化教学的手段一直没有被实际利用起来,没有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民俗传统的了解,更能有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安排之后的教学计划。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明显受到老师的轻视,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深刻,对民俗传统的了解也不充分,是造成我国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探究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手段与措施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增加相应的趣味民俗传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

我国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身学习控制能力较差,本身的语文基础不牢固,需要传统文化性的语文教学来带领学习,需要激起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但是语文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学习,所以要引进从传统文化出发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民俗,形成固定学习体系。

(2)积极进行初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尝试,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域问题;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影响,帮助青少年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道德标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传达有着决定性意义。针对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研究是针对高校新课程改革出现的不同思路,是基于民族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关系衍生出的内容,研究内容更加具体,拥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本文主要从论域、论域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与现代教学实践结合,确保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了解传统茶文化,使我国传统茶文化焕发全新活力。在思想政治课中不断加入新的文化元素,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增加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量,有助于学生形成符合核心四项要求的“三观”。

1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

我国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史、传统茶文化传承与两者内在联系三大论域。

1.1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品茶作为文人雅士娱乐、社交的重要内容被赋予了丰富文化内涵,其中茶道提倡的君子之道(例如:礼仪、谦让)等优秀品质,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大量交叉的。传统茶文化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古代名人的哲理小故事可以被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生活化场景阐释理论内涵,使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血有肉。我国作为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对个体的道德修养有着很高要求,全面学习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精华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1.2传统茶文化的传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挑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过分教条和完全排斥都是片面的。在充分了解传统茶文化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传统茶文化中强调的和谐有礼,茶艺文化中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是与时代精神相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针对地从中汲取养分。

1.3两者内在联系

我国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是以传统茶文化思想内涵为基础,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交叉。茶叶的冲泡、饮用过程有的礼仪环节和操作技艺,蕴含着我国传统君子对生活的态度和与人相处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与教育,这和传统的中华文化中的君子之道是相通的,先贤故事的引导侧面激励学生自发严格要求自己,知行合一、谦谦君子等传统观念对当代道德观念的塑造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因此,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都是教人向上。

2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域存在的问题

2.1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没有明确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网络信息,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独立包装的快销饮品受到校园欢迎,品种多样的饮料选择使学生忽视茶叶,由于缺乏充分了解特色传统文化的环境,大学生对传统茶文化认识普遍不足。青少年是发扬传承传统茶文化的重要预备力量,但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影视作品,即使少数喜欢茶饮品学生也更愿意选择简便快捷的茶包。对传统饮茶风俗不够了解,是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工作开展的最大障碍,一些人认为两者结合就是单纯地把茶文化学习列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这种错误的理解使一线教师不相信茶文化理论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作用,面对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问题大多老师持怀疑态度。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传统茶文化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长期以来采取相对刻板的理论教学和单一的应试考核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固化,学生大多通过背诵方式记忆知识点获得好成绩,对测试之外的知识缺乏学习动力。授课教师对常规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工作主要依靠课本“照本宣科”,没有了解过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片面采取“老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学生对教学新元素的引入比较排斥。授课教师需要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茶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如何应付考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2.3研究方法存在误区

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我国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存在着一些方法误区。首先,传统茶文化涉及范围广阔,单纯以学科建设角度分析会存在偏差,一些学者将传统茶文化割裂对应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断章取义的理解无法触及传统茶文化的真正内涵。其次,文化的创新和融合应当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上,单纯强调理论的逻辑性忽视传统茶文化所处时代背景,无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茶文化传达出的时代精神。受错误研究方法的影响,我国传统茶文化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口径不一的研究结果无法很好融入常规教学中,为研究理论的实践造成很大难度。

3解决论域研究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明确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法

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通过文化的碰撞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两者结合需要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不断内化,使两者达到有机统一。现阶段,针对高校对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关注度不够,应当在具有可操作性基础上,通过教研活动、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考虑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高校教学实践稳步展开,使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充分参与到学科改革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传统意义上比较“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发挥出最大效果,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3.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传统茶文化

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增加传统茶文化元素,以课后课题活动、著名典故分享等形式使学生具备基本茶文化常识,逐渐对茶文化产生兴趣,避免生硬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添加传统茶文化理论知识。教师应当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再学习,定期组织茶艺工作者在校展开讲座及实践教学,帮助在校师生对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有所了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要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实施开展教学实践必须的经费和活动场所,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传统茶文化的理解。

3.3针对研究方法误区不断修正

意识到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就要带着问题不断纠正调整方法,开拓学术事业全面看待传统茶文化。传统茶文化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对已有理论的支持和解释,其本身依然具有学习价值,需要我们不断通过研究发掘出有价值的部分。在研究中引入实证,避免单一逻辑推断可能带来的谬误,从实证入手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传统茶文化中更广泛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4结束语

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及对策,可以在帮助高校进行特色学科建设的同时对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丰富。这种结合利用传统茶文化涉及的多种知识,寓教于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加深大学生对传统茶文化了解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为弘扬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教育结合提供全面的帮助和可行性平台。

参考文献

[1]康韻,刘毅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1):80-82.

[2]白莹,李永勤,喜超等.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7-81.

[3]刘晓乾,任淑红.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9(1):683.

[4]董盈盈,都晓琴.价值认同视阈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9-12.

[5]王红.现状、不足与未来展望———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1-4+8.

[6]王红.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3):88-91+97.

[7]胡万年,伍小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归与融合[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46-51.

[8]赵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为例[J].华夏教师,2016(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