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首先,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渗透的以人文本原则主要体现为以生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包含很多要素,如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人始终是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所以转变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将推动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育管理目标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其次,行为规范原则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当前我国各个地区中的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方面的准则、规章以及规范中都存在操作性欠缺的问题,如果贯彻以人文本是从软要素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作出创新,那么遵循行为规范原则则是从硬保障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作出创新。在每一个高职院校中,教师以及学生都必须在统一的制度下开展学习、生活以及工作,而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其行为规范制度应当体现出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共同的利益和意志,让学生在具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对的义务,这种制度所具有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是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依托,所以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制定符合时展、符合学生特点、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且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行为规范、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让学生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做出合理安排。

2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作出创新

2.1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可以分为管理方法的创新和管理技术的创新两个方面。在管理方法的创新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做到人性化、规范化以及差异化。人性化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功利工作应当体现出多层面、个体化、强调双向互动与交流的指导方式,不仅要重视通过直接的教育管理来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同时要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来实现隐形教育。规范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利用学校内部的制度规章以及学校外部的法律和道德来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对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差异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以学生资质与条件的差异对学生开展分类别、分层管理;在教育管理技术的创新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使用现代化教育管理技术来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对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以及应用来推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成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包括学生后勤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综合素质评测系统等。

2.2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中,不仅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同时要强化学生管理干部的参与,从而体现出学生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要认识到辅导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对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辅导员队伍应当从人员的聘用、使用和辞退三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在聘用中,有必要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包括学历要求、从业资质要求、基本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等。其中基本素质要求应当体现出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职院校有必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学习意识,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以及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肯定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同时对学生干部所具有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强化,让学生干部发挥出模范作用。另外,干部选拔制度以及干部培训制度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通过树立教师监督制度和学生监督制度来对学生干部行为以及工作作为做出评价,从而推动学生干部在参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2.3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自考学生日常管理欠缺。自考学生考试科目的通过率高低直接决定了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学生报考数,所以一些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为了提高学生报考率,追求办学规模,学生管理也紧盯自考学生考试。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管理也剑走偏锋,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为目的,而是到处组织教师猜题、押题,组织进行集中复习,对于学生的日常课堂管理和教学效果不加过问。学生的到课率和自学效果不再是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的重点。学生是否到课,教师是否按照自考学生培养目标进行了授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都被部分继续教育学院忽略。自考学生的文凭仅仅是一种学习经历的证明,不能作为自考学生的能力证明,自考学生在就业、工作实践过程中,无法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甚至有些自考学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参加自考,自身能力根本没有提高,从长远角度来看,继续教育学院不重视自考学生日常管理的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

(二)自考学生管理机构不健全。目前,高校的全日制学生管理机构都很完善,有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团委、各个二级学院等等管理机构,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到跟踪服务,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并且管理人员都是有着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对全日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大程度的指引作用。继续教育学院办学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自考学生的规模也不具有长期稳定性,所以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管理机构也不够健全,有临时设立的,有些机构人员是返聘退休人员,有些机构人员甚至是临时聘请,工作人员责任心与全日制学生管理人员的不可相提并论。这样直接影响到自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自考学生没有归属感和存在感,对学习的兴趣也随之递减。

(三)管理制度不到位。相对于全日制学生而言,从国家到学校都有一套严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但是,同样作为学生,自考学生的管理制度就严重欠缺,很多继续教育学院对自考学生的管理制度没有系统性的全面的规定。部分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学生管理沿用全日制学生的管理模式,这样无法有的放矢,做到有效管理自考学生。

(四)自考学生评介模式不科学。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学生的评介。对于自考学生而言,考试通过率是一个重要的评介指标,但绝对不能是唯一的指标。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对自考学生的评介大都局限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介,这种评介模式仅仅只对学生的考点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评介,无法衡量一个自考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学生管理模式,提高自考学生综合素质

(一)加强对自考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领导应当充分重视自考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继续教育学院的经济效益不能作为办学的依据,应当以社会效益为先,让自考学生能够真正得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最终为社会培养可用之才。所以,学校应当为自考学生制定相应的自考学生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同时,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多部门配合,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为继续教育服务。通过合理配置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并且强化各个部门的只能职责,形成系统的、有层次的管理体系。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不能仅仅对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进行管理,还应当从自考学生的到课率、日常学习情况、教师授课方案以及学生反映和评介等各个方面进行管理。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隐性课程;育人模式;意义

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所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随着高等教育民主化、大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育人职能的需求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隐性课程这一理念逐渐被教育者们所认同。无数知名院校的成功经验表明,名校培养出的人才之所以备受认可,其过硬的专业教学水平自然无可非议,而其特有的校园文化底蕴对大学生个性成长的影响,更是在学生今后的生涯中留下了长久的不可磨灭的印记。为此,多数普通高校在大力投入改造物质环境、引进高级人才师资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致力于校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院校自身的品牌特色。

一、当前高校隐性课程现状及潜在的教育资源

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建设常用于价值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三个方面,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即从物质、行为、制度、观念四个层面入手。具体表现为:通过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通过代表性装饰物的设置(如名人塑像、名家名言、校徽校训等),激励学生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感;通过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校园风气等。以上几个方面的隐性课程建设已经趋于成熟,并且在形成校园文化、树立品牌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对教学管理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却较少尝试,学生被隔离于日常教学管理之外,很多方面亟待提高。

1.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程度过低,对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存在误解。目前全体学生能够参与的教学管理活动仅局限于部分教学评价活动,参与面过窄。能够接触到日常教学管理的同学主要限于少数学生干部。而学生干部的参与更多的是在教学管理人员指挥下承担事务性、联络性工作,同样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

2.缺乏相应的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激励机制。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主要体现在“团委”及“学生工作办公室”,其管理内容多侧重学生的课余活动及社会实践,与课业本身相关度不高。由于学校的扶持以及专任辅导员教师的管理,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管理已经趋于完善,而且学生的活动表现在其期末的“综合测评”中还占有很大比重,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很高。而相对应的,学生对教学管理却知之甚少。同时,由于教学管理没有系统的奖励机制,协助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同学多属于临时性、义务性活动,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无法长期维持。

3.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隐性课程因素难以衡量。由于隐性课程本身的特点,通过日常教学管理进行的育人工作其结果难以量化,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学生道德品质、自我管理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需要长期逐步地提高,教育结果无法立竿见影。而形成学院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亦非一朝一夕之功。

二、开发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隐性课程的理论意义

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因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所以肩负着监督保障教学水平的重任,长久以来给人以泾渭分明、严肃刻板的印象,部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上行下效”这一层面。然而,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作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隐性课程资源,对这一隐性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个性化的现实,需要高等学校教育育人途径更加广泛。学校所充当的角色正在逐渐从大学和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和参与管理的引导者。在这种角色过渡中,如何能够使大学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关键在于学校能否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应当与知识能力培养并重。从日常教学管理这些细微处着手开发隐性课程,是扩充育人途径的有效尝试。

2.通过隐性课程的研究,开发教学管理中的教育资源,寻找教学管理融入大学教育之中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的日益丰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也日益繁复庞杂。教学管理工作在服务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发展等方面却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当前的日常教学管理仍停留在“上行下效”的被动层面,教学办的管理模式仍然以传达学校管理精神,监督教师、学生实施为主,教学秘书仅仅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教师、学生多为被动服从。这使得很多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过于机械、被动,教学办公室也成了刻板的职能机构以及单一的服务部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所蕴含的潜在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将刻板的教学管理发展为人性化培养人才的辅助手段势在必行。当前诸多研究表明,吸引全体师生参与,吸收教育者、受教育者几方面的意见进行教学管理改革是教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融入隐性课程研究,是为教学管理寻求发展的积极尝试,会对今后的教学管理改革提供帮助。

3.将隐性课程理论结合日常教学管理实践,探索隐性课程实施的途径。隐性课程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个人气质、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是高校培养人才所不可缺失的一环,是一所大学的个性名片。然而,也由于其实施过程和手段的不可量化和随意性,使其在大学教育中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目前,在隐性课程方面普遍受到认可的多为知名高校,其在大众眼中最明显的标志便是“名校风范”,其表现不仅仅在学校的氛围、教学环境以及严谨治学的风气、规范管理的作风上,同时也表现在每一位从名校毕业的学子身上。

三、建设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隐性课程的实践意义

1.从学院管理层面看,打造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隐性课程,是促进学风建设、形成学院特色的良好途径。纵观国内外知名大学,通常具备良好的校园风气,其校风的个性化也成为了大学给人的最直观的印象。从院校本身教学管理实践来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专业建设往往通过全方位的课程调研,修改完善本科生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逐步个性化,为发掘学生潜能、培养研究方向、发挥个人特长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但积极健康的学风建不仅要靠教学内容,还要靠学院的制度管理、学习氛围以及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来营造。将日常教学管理发展为教育学生的隐性课程,使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共同获得提高,是打造学院品牌特色的一大有效途径。

2.从教学管理本身看,师生共同探索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隐性课程,可以促进师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使教学管理人性化。多年来,由于教学管理的特殊性质――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工作标准,监督并协助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及结果,使教学管理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严肃而刻板的。师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遵守的位置,对日常教学管理缺乏了解和认识。从全面培养学生、促进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科学、理性地研发日常教学管理中蕴含的隐性课程,一方面,可以使教学管理更加人性化。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参与教学规章的制定和实施,使教学管理更加了解师生的切实需求,从育人的角度为教学服务,发挥日常教学管理的育人功效。教师、管理人员也可以了解学生之所以犯错所存在的常见误区,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管理的工作方式,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互相理解,也便于发挥教学管理的育人作用,使教师、学生了解教学管理中蕴含的深层含义,理解制度规范的制定与实施的困难,促进学生了解教学管理意图,体谅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不易。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第一步:建制——常规管理的依据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建立的学生常规管理的规章制度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为行为规范,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类为检查量化制度,如《学习共同体量化办法》、《公物损坏赔偿办法》等;第三类为激励评价制度,如《小组合作学习标兵评比制度》。学生明确并遵守这些制度就可“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确保了学校尽快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二步:检查一落实常规的手段

学生的日常规范管理是长期工程,其关键的落脚点是抓好常规的落实,而检查则是督促抓好常规落实最直接、最强有力的手段。为此,学校构建起了“值日干部一政教处一值周班级一学生干部”4级检查网络。努力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对班级和学生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量化并及时反馈。

1.政教处检查:政教处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对班级的常规考核以及学生在校秩序的管理。

2.值日干部检查:为了强化学校管理,学校每天安排两名干部值日,每天早来晚走与值周学生一起维持上学、放学、午休的秩序等,让每位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3.值周班级检查:学校在管理中实行《班级值周制度》,安排班级参与学校管理,每班一周,维持学生上学、放学秩序,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检查班级卫生等,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4.学生干部检查:学校在管理中构建起“学校分层管理,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模式。特别重视发挥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如卫生、“两操”、自习纪律的检查等,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

第三步:指导——落实常规管理的关键

学校在落实管理制度时。要求班主任手把手教给学生如何去做、怎样去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还要指导学生召开班干部、团队的各种会议,教会他们具体的工作方法,做到边指导,边纠正。通过班主任对各项常规管理的指导,既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提高了管理的实效。

第四步:反馈——落实常规管理的抓手

及时反馈是为了让班级了解本班与他班管理工作中的差距,经过反思来改进班级的各项管理措施,查漏补缺,通过反馈为班级工作的开展提供抓手和切入点。

1.反馈的原则是快速和准确。快速是为了趁热打铁,班级可以及时查找责任人并实行问责;准确是指反映问题要具体详细。

2.反馈的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如每日公示栏、小黑板、小纸条、一周通报等,视情况而定。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校教学秘书;运用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注重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对细节的把握,这种理念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理念。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精”指的是教学管理人员应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岗位职责具体化、明确化;工作分解精细,重点突出;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细”指的教学教务事项繁多,要做到工作覆盖每一个教学环节,工作做细,流程做细,管理做细,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实施。“化”指的是将精和细的要求通过制度、考核等体现出来,强调制度化、程序化、数据化和信息化。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一般包括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务管理工作,常规性工作很多,大体分为毕业设计管理、教学任务下达、教材征订、课时费计算、科研管理、学籍管理、考试安排、教学质量检查及其他各项工作。事项多且重要,怎么才能分清工作轻重,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证工作质量,在教学教务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精细化管理要求工作分工明确、责权分明、流程细致化、科学化、规定制度化,这些都要求管理工作更加细致、更加完善。这个措施的实施是对管理工作的一个升华,会使得工作细分,流程清晰,制度规范。

三、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中的运用

(一)教学教务管理目标精确化

教学教务事项繁多,教学秘书首先应对教学教务的常规工作有细致的划分,其次分清事项的轻重缓急,再次对所有划分好的工作进行精准定位,明确工作内容,明确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教学教务管理制度健全化

教学教务管理涉及到日常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常规性工作较多,教学秘书应该主动工作,制定各类相关制度,使得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如制定《教师上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考试管理规定》《论文指导教师考核制度》等等。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要求教师提交相关材料等,应根据学校相关要求,针对不同的工作特点,制定工作材料规范,明确材料要求,保证教师所提交相关材料的规范性,减少不必要的二次返工,确保材料的高质量,减少教学秘书的工作量。

(三)教学教务管理流程清晰化

教学秘书在工作中,应将各个工作环节的流程控制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工作环节流程,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做到每一个工作、每件事情都有完整的环节,在每项工作中制订出具体处理流程,流程科学合理,符合学校要求,责任固定。在工作中,可以专门针对教师和学生常见的问题,制订手册,列出事项的处理流程,更好地服务教师和学生。

(四)教学教务管理过程痕迹化

教学秘书的工作事项繁杂,有些时候仅仅是一些通知,但是某些通知如果相关老师或学生没有接收到,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学秘书在工作中,应该实行工作情况登记制,分门别类记述自己的工作情况,如时间、办事内容、处理的后续结果等,一方面在年终总结中,有数据有凭证,做到有痕迹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晰知道自己的待办事项,不至于在忙碌中忘记相关事宜。

(五)教学教务管理手段信息化

教学秘书在工作中扮演的是“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角色,在工作做细、做精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办公软件、网络软件等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一建立日常工作数据库,应将平时常规工作中的相关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通过分析数据进行总结,发现日常教学教务管理中数据所反映的问题,更好地利用数据进行思考,进一步提升工作高度和深度;二充分运用各软件,提高工作效率。教学教务工作要和教师、学生以及教务各个部门打交道,信息的畅通性、正确性对于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要充分利用QQ、微信、邮箱、各类教务信息系统,做好工作信息的传达、资料的整理,同时也应协助领导推进精品课程、微课等网络课堂建设,建立课件数据库,帮助教师积累课程资料,充实完善课程内容,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等。

(六)教学教务管理考核实际化

在教务教学制度健全、目标精准、流程清晰的基础上,还应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这样才会形成职责明确、规范清楚、考核完善一套完整的体系。每个学校年终都会对员工进行一定的考核,而教师除了完成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还应对教师的日常进行考核,提交相关材料的速度和材料的质量,以及是否有重大的教学事故等。考核制度的设立,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教务工作中,教学秘书、教师、学生等有效的配合,能提高教学教务工作的时间效率和材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