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汇报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汇报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汇报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汇报范文第1篇

一、认真做好全省行业决算报表工作

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局计财司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全省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省林业行业会计决算报表数据质量明显提高。总体来看,我省的行业决算报表工作主要是分四步走:

(一)领导重视,及时部署报表工作

林业厅高度重视林业行业会计决算编报工作,每年国家林业局计财司会计决算工作布置会结束后,厅计财处即形成会议的贯彻意见,并分别向厅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厅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对报表布置工作作出明确指示,提出具体的要求,计财处立即落实,组织召开全省决算报表编报培训会,厅分管领导亲自到会指导,传达林业会计决算工作的新要求和报表系统的新内容。及时加强培训工作,并明确各市县由专人负责,确保报表编审工作有序推进,及时完成。

(二)确定口径,创新报表填报方式

林业行业决算报表工作涉及的项目和资金数据较多,为确保稳步做好决算工作,全省已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1.细化资金,制作对账单。全省每年从资金下拨时就开始制作对账单,根据资金来源分为中央财政专项表、省财政专项表、基建资金表和政府性基金表,将资金分解细化到县一级,年底根据国家局下发的资金对账单和报表格式,将每个项目资金定位到报表具体的行列,确定口径,减少填表时的不统一问题。

2.创新报表填报方式。省厅在前两年的报表审核中发现,因单机版报表表格无固定功能,在填制报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行的现象。在全省财会人员集思广益下发现可以利用Excel表格功能来避免错行现象,将报表格式导出到Excel,通过Excel表格的公式功能,制作一个模板,使报表和对账单联系起来,报表数据直接从对账单提取,完成报表的Excel模式后,再将数据直接复制到报表系统中,这样可以减少人为的差错。

(三)加强审核,提高报表数据质量

为了提高决算报表的数据质量,省林业厅着重加强了审核环节。

1.市县自审。由各市林业局按照省厅下发的对账单,对所辖县市区进行指标审核,同时与造林、林场、苗圃等主管部门核对面积、个数等相关指标,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再上报省厅。

2.互审。省厅选取业务娴熟的财务人员成立互审组,将全省报表任务分解到互审组成员,每个成员将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相关市县,督促改正。通过互审,既加强了各市之间的交流联系,又使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召开汇总会。全省每年召开决算报表汇总会,因近年财务人员变动较大,在汇总会上特意安排“老带新”环节,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带新人对报表进行审核,以此提高新财务人员的水平,使他们能尽快上手。同时对之前审核发现的错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决算工作水平提供依据。

(四)做好分析,加强报表数据运用

省厅每年都对汇总的报表数据进行仔细研究和深入分析,形成详尽的分析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帮助领导了解全省林业当年的资金投入、使用以及产业发展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如通过决算报表,能够看出各地为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投入资金已超过100亿元,在核对国有林场改革基础数据时,也优先同报表数据进行比对,从而最大限度利用报表数据。省林业厅也参照国家林业局计财司的表彰方式,在决算报表布置会上对报表填报优异单位发放表扬信,促使各市奋勇争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计财处领导在与市县林业局单位负责人工作交流中也会对工作表现较好的单位提出表扬。通过这些方式,不断促进市县林业局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

二、切实加强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一)增强预算意识,争取财政政策

省林业厅党组着眼全省林业建设大局,超前研究策划部门预算工作。每年就部门预算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进行全面谋划,深入分析下一年度全省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厅主要负责人以“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的原则,加强对部门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次做出批示、提出要求,并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全厅干部职工大会等会议上强调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带头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新形势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新常态。在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前,分管负责人召集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会议,具体布置落实部门预算编制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保证预算不留硬缺口,要求把项目支出预算初步方案编制作为单位的中心工作、项目申报的源头工作,按照越来越早、越来越细、越来越科学的要求抓紧、抓实、抓出成效。2012年以前安徽省各类营造林资金只有3000多万元,经过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决定自2012年起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省财政专门拿出5个亿用于支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并且连续扶持5年。2016年在对人工造林进行全面补贴后,将结余资金1.2亿元专项用于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中幼林抚育。截至目前,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已累计投入16.61亿元。2016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即将到期,省厅又积极谋划启动实施林业“双增”行动,从而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资金盘子继续用于林业“双增”行动。

(二)强化预算管理,深化资金改革

省林业厅在实施财政预算改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刀刃向内,改革创新,牢牢把控“三个确保到位”。

1.专项资金整合工作确保到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预算改革要求,逐年加大力度,对林业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归并。2015年预算编制中林业厅严格按照“两个1/3”的要求,压减了专项资金个数,压减后专项资金为18个。在编制2016年预算时,我厅经协商省财政厅,又进一步加大了整合力度,将省级林业专项整合为5个,较2015年减少13个,压减率达72.2%。

2.资金提前下达工作确保到位。根据《预算法》的要求,省厅在编制2016年部门预算时就将林业专项资金全部细化到具体单位和科目,并提前下达到市县,2016年专项资金提前下达率为100%。

3.落实绩效奖罚措施确保到位。在保障各二级预算单位中心工作的同时,进行奖优罚劣,对预算管理较好,支出进度快的单位进行奖励,优先安排增加项目资金额度;对年度支出进度较慢,年底结转结余资金较多的单位,压缩其项目资金额度。

(三)规范预算行为,创新管理观念林业部门预算收入来源渠道较多,涉及面广,有中央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拨款、一般预算拨款、一般转移支付、政府管理非税收入等,资金总额达数十亿元;预算支出涵盖了种苗、造林、抚育、湿地、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管好、用好预算资金是保障事业发展和稳定的关键。

1.健全管理制度。省厅对经常性的专项资金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安徽省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中央专项资金,《安徽省省级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省级专项资金,在制度上保证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2.明确支出责任。预算一经下达,省厅即将每个项目明确到处室、单位,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和经办人员,并要求各单位列出时间表,限期支出,对中央转移支付必须在一个月之内下达。

3.规范资金分配。对造林、抚育等专项资金,按照国家林业局下达的任务、省林业规划及扶持重点、林业财政资金政策、年度林业任务等要求,选择客观因素,全面采取因素法进行分配。对确需采用竞争立项的,采取下发立项指南、组织专家评审、在网站公示、厅办公会议研究等程序,保障了项目“公平、公开、公正”。

4.改革下达方式。由过去的一个文件下达一个专项,改变为项目打包、统一下达的方式,既加快了支出进度,也减少了文件办理数量,方便了市县查询。5.加强信息公开。将所有专项资金的分配结果均在林业网站上进行公开,便于监督。

6.定期通报进度。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督促预算执行。一方面将预算执行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另一方面与各单位年度考核挂钩,有效保证了预算执行的科学、高效与安全。

7.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每年开展林业财政资金专项检查,全省林业系统通过自查、抽查、重点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全面查找和整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研究创新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促进建立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总结推广各地和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提高林业财政资金监管水平。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汇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地位作用;建议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林业大有作为,在制定低碳经济规划时,要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现阶段,要生产和发展,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碳的排放。低碳经济的背景其实正是气候问题。而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占有特殊地位。发展低碳经济,既要重视节能减排,也要重视碳汇。因此,低碳经济要求在尽量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挥森林的固碳作用。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遏制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碳吸收和固碳;保护森林,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的征占用,减少碳排放;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积极培育和有序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经济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空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我国和平发展[3-4]。笔者就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效途径和建议等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有关决策者和公众对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供认识和参考。

1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由于受制于能源结构、资金技术等,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障碍:一是现阶段中国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局面很难迅速改变。实施低碳经济需要比较长的周期;二是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需要技术的创新、技术进步和突破,才能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三是高排放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中国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尽管通过优化结构和节能能够相应地减少碳的排放,但是总体低碳仍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因此,对于现在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热炒作和许多省(区)和城市提出建立低碳省(区)、低碳城市的构想,专家提出要防止“新瓶装旧酒”,避免“赶时髦、贴标签”等现象的出现。

目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试点和讨论大都集中在工业特别是能源领域,而最有潜力的林业(增汇固碳)却被忽略了。面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障碍和专家的告诫,根据中国的现实,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应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低、综合效益好,而且不会像有些所谓的低碳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又会造成新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林业措施是安全的,可以真正实现吸碳和减排,因此林业措施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证人类福祉的“低碳”选择,而不是“低碳假标签”。因此,积极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的“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增强碳汇能力。继续推进植树造林,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增强森林碳汇功能”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目前,许多地方在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划中,考虑最多的是工业部门,如果考虑林业,也只是把增加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纳入其中。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低碳经济中大有作为。林业纳入低碳经济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碳吸收和固碳;保护森林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的征占用,减少碳排放;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包括生物质能源林;森林作为生态游憩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低碳的休闲娱乐场所;使用木质林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保护湿地和林地土壤,减少碳排放。此外,森林固碳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能够增加绿色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等,还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

3建议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作用已得到公认,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及森林蓄积量,是控制温室气体减排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现实,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

[1] [2] 

”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启动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中国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汇报范文第3篇

内蒙古政协主席任亚平在3月11日《人民政协报》答记者访谈时指出,要切实把推进科学发展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把握和跟上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节奏,与党委、政府的工作合拍合力,为内蒙古的历史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对政协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此,下一步政协的工作应把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围绕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履职建言,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我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上来,共同把“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前几年内蒙古政协在“草原生态保护和新能源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案建议,得到全国政协的认可。贾庆林主席的工作报告,在回顾去年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取得丰硕成果时,列举了6项重点工作,其中第2项就谈到“关于建设内蒙古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和发展绿色矿业建议,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这几年政协在保护草原调研和提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内蒙古政协及内蒙古四大班子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从今年起,草原上的牧民每年可以得到国家的补偿费了。

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联组讨论时讲到:“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民族生存的根本基础,坚决反对各种只图短期经济利益,不惜破坏环境的错误做法。努力形成人人注重节约,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温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十二五”和今年工作时都强调了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推广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

近期来我们看到,日本大地震核危机增加了核电的不确定性,核电的前景不明朗。煤电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我区是产煤大区,随着电力通道建设逐步加强,煤电产能会逐年加大,二氧化碳等排放随之增大,节能减排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为此我感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生态建设、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区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发展与美丽双赢。下面,结合我在政协的分工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与大家交流。

一、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的讲话首次把生态环境提高到“民族生存的根本基础”的高度,我感到非常深刻和准确。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状况整体恶化态势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但生态状况依然十分脆弱。生态保护与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一是湿地生态。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湿地对于人类的服务价值是最高的,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草原相互依存,维护着生态平衡。草原的退化、森林的减少首先是从湿地的萎缩开始的。这次两会呼吁尽快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使湿地保护有法可依。我区地处高原,远离海洋,又无冰川雪山,水资源除黄河过境之外,主要靠天降水,湿地涵养着这些十分珍贵的水分,调节着气候、栖息着鸟类,形成美好景观。我区湿地总面积列全国第3位,占全国湿地的11%。湿地是我区生态的大家闺秀,特别脆弱,我们一定要格外呵护,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湿地保护,特别要执行贯彻好今年全国和自治区关于水利水资源的两个一号文件。去年我们在湿地调研后提交了《关于我区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几点建议》,在此不多赘述。

二是保护草原生态。草原占我国国土面积40%、我区70%以上,是我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近几年政协和一些派连续提出保护草原建议提案,受到国家重视,前年我陪同全国政协提案委联合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等五部委组成的调研组,在我区西部和甘肃甘南地区进行了调研,去年夏天又陪同全国政协李金华副主席为团长的保护草原视察团在我区东中部进行了视察。调研报告和视察报告都受到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做了重要批示。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今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40.4亿元资金用于我区草原生态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生产性补贴和牧民教育培训。这是我区“三牧”的福音,我们要抓好落实,把好事办好。特别要以此政策为契机抓好“双权一制”的落实,充分调动牧民自觉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社等新型体制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牧民增收政策。

三是加强森林的维护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及遏制沙地、沙漠扩展,这点下面还会提到。

二、重视碳汇价值,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我区是碳汇资源大区,有3.6亿亩森林、13亿亩草原(草原占全区土地面积的74%),还有5.6亿亩可利用的沙漠、荒漠化土地,其中1.2亿亩可以种乔灌木,有2.8亿亩可以种草。据国新办2009年11月新闻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区森林固碳释氧价值量每年为1334亿元,加上我区13亿亩草原的年固碳释氧价值,现在我区森林草原固碳释氧价值每年近1500亿元,超过了2009年我区的财政收入。同时我区又是碳排放大区。今年国家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作为新的管理约束性指标,主要污染物控制种类由原来的2项增加到4项,这对我区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碳汇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资源,如果弃之不用,则形同虚无;如果健全我区碳汇机制,使碳汇资源有形化、产业化、货币化、市场化,真正进入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则对我区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扩大农牧民就业,惠及民生将产生重要作用,同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间接减排即碳汇资源作为商品进行产权交易比起直接减排(工业减排)成本低,两者的成本之比为1:30,直接减排的特点是见效快。两者都要积极推进。今年我们把“节能减排”列为人资环委的重点调研课题。

我区前几年的实践为碳汇机制下的间接减排奠定了基础。植树造林,保护恢复管理好森林、草原、湿地、农田、淡水等陆地生态系统,治理好沙漠,就是在创造碳汇价值。鄂尔多斯和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等地区多年来在荒漠化土地种植灌木、半灌木和牧草,这些草木植物都是本地品种,适宜干旱缺水、寒冷多风的自然环境,成活率很高,这些灌木平茬后嫩枝条可以加工牛羊过冬饲料,平茬剩余物用于生物质发电,发电余热和清洁二氧化碳用于螺旋藻生产。经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和理论研讨,我们认为这些年我区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乔则乔”因地制宜,在项目区实现了沙地绿化、生态恢复,碳汇增值,牧业增收,牧民就业,取得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为实现碳汇机制下的绿色发展总结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一)积极筹划构建“碳汇大区”

从今年起,我国将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我区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把发展低碳经济上升为我区发展战略,积极筹划构建“碳汇大区”,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专门研究班子,由官方、民间社团和相关专家学者组成专门研究机构,进行前期调查、研究论证。

(二)积极整合碳汇资源,建立符合我国我区实情的碳汇资源体系

即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农田等产生的碳汇价值都计算在内,参与碳汇规则的制定,掌握主动权。这几年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三)建立区域碳汇交易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首先要建立“自愿碳市场”,自愿碳市场是指不受国际、地区或行业限制的市场,现在国家正在制定《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基于我区实际,我们可以先试先行,尽快启动自愿碳汇交易机制,我们每年近1500亿元的碳汇资源可以就地发挥价值,比如鄂尔多斯的煤电企业超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与东部兴安盟、呼伦贝尔等地创造的碳汇进行交易。其次要积极开展国内、国际的碳汇交易,在总结敖汉旗等地成功实施CDM项目经验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成功做法,建立我区碳汇交易市场。这是一项前景广阔的绿色创新思路,做好了可以改善我区资源配置方式,即以绿色产业换资源,以地上绿色碳汇置换地下煤碳矿产资源。

(四)明确市场经济中环保与减排的责任主体

按照国际规则和贯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实行谁开发、谁受益则由谁来承担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责任。即市场主体、开发主体、消费主体同时也是环保主体和节能减排的主体。在十二五期间应该通过税制改革,征收资源开发企业的相应税利,收取能源消费方税利和费用,用于环保和节能减排。现在实行的把责任简单地分摊到地方政府的考核和统计方法是落后、有失公平的。地方政府不是市场主体,当能源企业把丰厚的利润交到他们设在外地总部的时候,给地方留下的往往是一片狼籍,而地方还要承担环保和减排的“数字压力”。特别是像我区这样的资源富集区,应该呼吁改变这种状况了。在改革过渡期内,应引导煤电企业积极参与自愿碳交易,这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五)筹建节能公司,加强工业减排(直接减排)

节能公司是专业从事节能减排的市场主体,我区要尽快成立内蒙古节能公司,同时,各盟市也应建立节能公司,也应鼓励社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积极寻求工业减排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六)推动基地建设,健全保障体制,促进技术推广

一是大力推动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发展新能源,加大建设“智能电网”力度。二是建立健全体制保障,成立相应机构。三是增强政策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四是加强碳汇科学研究,促进碳汇技术推广与应用机制。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汇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碳汇 森林碳汇 内蒙古

森林碳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受到各国的关注。作为被认为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综合效益较高而成本却最低的一种碳汇方式,各国都希望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同时减轻工业等领域的减排压力。在我国,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提高对森林碳汇的认识,发挥森林碳汇优势,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而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碳汇和森林碳汇

(一)碳汇

1992年的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汇”的定义是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其前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1997年的《京东议定书》对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规定,碳汇的概念由此产生。归纳来讲,碳汇一般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二)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一般指凭借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减少毁林,保护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经过认证符合相关标准的林业碳汇可以在国际和国内碳市场进行交易。

二、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根据第七次全区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面积2487.90万公顷,居全国第1位;活立木总蓄积14.84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3.4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5位;森林覆盖率21.03%。可以看出内蒙古的森林固碳能力是非常强的。而且近些年来,内蒙古努力建设国家北方重要生态防线和生态经济功能示范区。在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内蒙古是唯一全覆盖省区,人工造林面积在全国居于前列。同时开展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环境的活动,使内蒙古森林碳能力得以持续增长,森林碳汇能力前景广阔。

在森林碳汇项目上内蒙古也取得了显著成果,2007年获批的赤峰敖汉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是我国的第一个森林碳汇项目。而在2010年开展实施的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林业碳汇项目是内蒙古又一个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注册、交易并获得气候、社区及生物多样性(CCB)标准金牌认证的森林碳汇项目。

但我们应该看到,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开展森林碳汇CDM项目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虽然森林碳汇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来看,开展森林碳汇CDM项目却受到诸多因素(如规则的复杂性,实施周期长,收益的不确定性及不稳定性等)的制约。而且CDM项目的审核批准的程序严格,需首先完成制订方法学,避免碳泄露等复杂事务,还需实施国家政府批准,在有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认可的指定经营实体多次审查,最后由EB批准。项目存在不被批准的风险。另外,各种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会导致森林损毁,使森林的碳储量发生改变,从而使森林碳汇项目的参与方在交易时得不到预期收益,增加了碳汇项目交易的风险。

(二)企业和公众对森林碳汇的认识不足

公众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如何通过碳汇节能减排等问题的了解尚不足,企业和个人参与碳基金的积极性也不高。具体的讲,碳汇认知的不足表现在:(1)相关概念不了解。公众对森林碳汇,碳汇项目交易等术语了解不多,虽然对温室效应有所认知,但对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减排方式却知之甚少。(2)没有认识到森林碳汇减排的巨大优势。森林碳汇是最有效,最安全,低成本,操作简单的减排手段之一。发展森林碳汇还可以提高林区居民收入,解决当地就业,碳汇交易的经济效益开发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三)森林生态建设资金缺乏

发展森林碳汇的基础是森林生态体系的不断建设,碳汇项目在开发前期也需要投入较高的造林资金,另外现有适宜植林的地区一般条件较差,导致造林难度增加,造林成本也越来越高。虽然这些年国家也加大对造林资金的补助,内蒙古自治区也不断增加森林建设资金的投入,但建设资金缺口依然很大。参与植树造林的企业和个人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弥补剩余的缺口。加上碳汇交易的不确定性和收益的不稳定性使金融机构也不能对这部分的需求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投入资金的不足是森林碳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

(四)相关规则的制订和实施前景不清晰

《京东议定书》对碳汇,森林碳汇概念以及发展中国家开展的造林,再造林项目获得的碳信用指标的使用等做了一些规定,但第一承诺期已结束,还有许多未解决的工作存在。在第二阶段:减排如何实施,土地变化和林业后续规则的完善,如何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及激励机制的设计尚不明确。相关规则的不明确,使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困难重重。

(五)森林碳汇市场体系不健全

由于缺乏统一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标准,全球碳汇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其中森林碳汇交易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而我国也尚未建立一套和国际接轨,针对森林碳汇的科学计量和监测体系,也缺乏对林业生态补偿的标准。碳汇交易的各方对森林碳汇的数量和效益的评估由于缺乏统一计算的标准而难以确定,进而增加了交易的风险。

三、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的途径

(一)加大对碳汇知识的宣传,培养内蒙古本土地区碳汇专家

碳汇经济作为新生事物,其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公众的了解程度是非常低的。政府应重视碳汇知识的传播,通过各种方式在社会各界积极宣传普及碳汇知识,提高公众的碳汇意识,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碳汇实施的机制和规则,也可以认识到森林碳汇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碳汇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碳汇领域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科研成果,推进内蒙古地区碳汇研究发展。

(二)国家应积极参与森林碳汇国际规则的制订

森林碳汇项目的规则较复杂和不确定,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碳汇项目的申报。鉴于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在发展森林碳汇方面有巨大潜力,我国应积极推动森林碳汇在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更广泛认可,在碳汇项目规则上,对基准年线,发展中国家森林管理等方面要求提出修改,并要求简化森林碳汇项目的申报流程,使我国的更多造林活动可以达到森林碳汇项目的标准。

(三)多方筹集森林建设基金

政府应重视森林建设的长期发展,持续加大对森林建设的投入,建立森林建设专项基金,完善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在税收,信贷,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政府应引导保险和金融行业进入碳汇市场,建立多重保障制度,降低碳汇交易风险。

(四)推进森林碳汇市场体系的健全

森林碳汇市场要健康有序的发展,就需要设立统一的标准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在现有林业资源调查监测成果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性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体系,制订碳汇造林的技术流程,碳汇交易规则等。内蒙古要利用自己的森林碳汇优势,努力参与到国家的碳汇标准的制订和管理工作中,使本地区的碳汇项目符合要求,顺利进入市场展开交易。

参考文献

[1]吕跃思,赵周华.对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北方环境,2012,2.63-64.

[2]洪东星,修长柏.内蒙古碳汇经济发展潜力研究.林业经济2010.10.92-95.

[3]郭秀艳等.内蒙古碳汇经济发展途径研究.经济论坛.2012.8.36-38

[4]高际玫等.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潜力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60-62

[4]戴萍.内蒙古自治区增加森林碳汇的对策研究.内蒙古林业调查与设计.2013.4.122-124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汇报范文第5篇

一、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基本原则。民生为本、生态优先;林水结合、城乡一体;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战略,以城市、森林、民生为主题,大力推进青山绿地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努力构建以“林带+林区+园林”为框架、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生态**”、“绿色亚运”。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创建森林城市分三个阶段,即三步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年,在各类指标达标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青山绿地二期工程,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取得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举办权。

第二阶段:**年,举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第三阶段:巩固和发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持续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方案,大力发展人本林业和社区绿化,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服务“绿色亚运”和生态**建设。

三、组织领导

成立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和推进我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张广宁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陈国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赵南先副秘书长、市林业局郭清和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公厅,市发改委、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国土房管局、建委、交委、水利局、农业局、文化局、环保局、规划局、市政园林局、新闻出版和广电局、林业局、旅游局、公路局、文明办及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陈国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赵南先副秘书长及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公厅和市林业局、市政园林局的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创建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等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督促,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部署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单位成立的领导小组名单于**年9月30日前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任务与分解

详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附件)。

五、实施步骤

根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考核验收程序,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年11月至**年8月):完成申报、分解及下达工作任务、签订举办论坛协议。

1.**年11月至12月,向国家林业局递交申请报告(已完成)。

2.**年1月至6月:对照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全面检查核实**各项绿化指标;各相关部门及各区、县级市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下达工作任务;完成青山绿地二期工程年度项目设计、用地、拆迁、青苗补偿、施工招投标等。

3.**年7月至8月:由市主要领导向国家林业局汇报情况,并商议举办**年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相关事宜。

(二)第二阶段(**年8月至10月):启动宣传发动及迎接检查。

1.**年8月至9月: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和**“森林与城市群发展”论坛实施方案。

2.**年8月至10月:宣传发动,迎接国家评审专家组考察。

(1)收集汇编材料,包括:技术总报告、城市森林指标体系调查报告、总体工作总结、创建工作主要环节的各类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等;各类林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青山绿地工程规划等;各类法规如生态公益林管理条例、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各部门、各区(县级市)城市绿化建设任务、实施方案、完成情况等。

(2)拟订专家考察和接待工作方案。

(3)制作**城市森林建设宣传片,向国家创建森林城市评审专家组展现**生态建设成就。

3.**年:全面推进青山绿地二期工程。

(三)第三阶段(**年10月至12月):全面开展宣传发动及检查各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积极筹备“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1.各部门、各级政府全面检查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2.制订**年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方案。

3.**年12月,举行“森林与城市群发展”科技论坛。

(四)第四阶段(**年12月至**年3月):积极推进“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前期准备工作。

1.**年1月,全面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2.邀请有关国际组织、国内外城市市长,特别是与**缔结友好城市的国外城市市长。

3.各部门、各级政府继续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与检查。

(五)第五阶段(**年3月至10月):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1.落实各项筹备工作。

2.举行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六、保障措施和经费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