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富管理调研报告

财富管理调研报告

财富管理调研报告

财富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10月26日下午,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一番讲解,一语道出各家私人银行客户争夺战烽烟四起之时,客户在认知、了解甚至选择私人银行的转变趋势。当天,民生银行与麦肯锡联合《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下称报告),对中国“高净值人士”(可投资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即650万元人民币或以上的人士)市场规模及潜力做出了权威分析和预测。

高净值人士五大“中国”特色

报告指出,未来亚洲将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其中约有50%的成长来自中国。据估计,未来三年中国高净值人士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0%,到2015年,高净值人士人数将达200万。

在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高净值客户的行为特征和中国私人银行业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报告提炼出国内高净值人士的五大“中国”特色。

其一,中国的高净值人士以40~60岁年龄段的中年人士为主,多为“富一代”,企业主和公司主管占比达73%,企业性质以民营为主。他们得益于近20年中国经济的繁荣,在短期内快速积累财富。其二,高净值人士的理财目标以财富增值和财富保值为主,其资产配置以不动产和基础类金融产品为主,分别占比31%和26%,有62%的高净值人士希望增加创新产品例如信托、PE等的投资比重,57%的人士希望增加海外投资比重。 其三,他们的关键购买因素主要包括金融产品种类、投资咨询、渠道和便利性、非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定价五个方面。

其四,中国高净值人士按需求、人口特征等多维度要素可以细分为六个群体,其中以金融产品为选择私人银行首要购买因素的传统保值型、业余投资爱好者占比近半,以投资咨询为首要购买因素的专业创新型、精明生意人占比近30%,剩余20%分别为时尚金领和企业主导型,其首要购买因素为渠道和便利性。

第五,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竞争将更加激烈,未来私人银行业务应以产品的广度、深度为业务起点,逐步提升投资咨询服务能力,定制非金融服务,发展专属和远程渠道,优化费率定价,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主张。

真正聚焦客户需求

有关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报告并不鲜见,为何民生银行仍要着力与调研和这份报告? 《投资者报》了解到,市场上已有的财富管理报告,常见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如年龄、职业、地域及社会地位等人口特征进行分群;调研样本的选取上多以本行客户为主要调研对象。

而据民生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事业部总裁张胜介绍,这份报告从调研初期就立意创新,将研究重点放在高净值人士的关键购买因素和细分群体上,是目前为止,业内首份真正聚焦高端客户需求的私人银行市场报告。

从报告内容看,高净值人士人口统计的一些特征耐人寻味。如从受访者的教育程度上来看,高达49%的人群在大专或以下,36%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仅占8%,博士研究生或以上学历仅占2%,MBA所占比例为4%。从职业背景看,这些人士可归纳为企业主(占比40%)、公司主管(包括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占比33%)、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占比11%)、s自由职业者(如艺术家等)、家庭主妇以及退休人士等六大类。

高净值人士中,以刚刚跨进高净值门槛,即650万元至3000万元的群体为主,占所有受访者总人数的84%,尤其是650万元至1500万元的群体,占总人数约60%。可以说中国的富豪财富等级,还相对偏低,这可能与中国的财富积累时间较短有关。

在资产配置的风险回报匹配上,调研发现,高达71%的受访者,倾向于配置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产品。

调研同时表明,有64%的高净值人士会通过自己调研的方式来决定是否选用某一家银行作为自己的私人银行。而品牌广告和产品宣传则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分别占48%和43%。

刮起私人银行“财富成长风暴”

面对高净值人士市场的庞大规模及发展潜力,众多金融机构已纷纷进入私人银行领域。

《投资者报》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参与者主要有四类:一是本土银行的私人银行,主要利用在零售和中小企业网络中与高净值人士建立的现有关系;二是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他们在欧美国家已有丰富的私人银行业务经验,在离岸银行业务和客户咨询服务领域有竞争优势;三是证券公司。主要采用开放式架构,提供多种第三方产品及提供专业的组合产品服务;四是信托公司。借助充足的产品为高净值客户服务,区分产品性能是信托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财富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定向增发 股东财富效应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定向增发作为借鉴海外资本市场一种成熟再融资方式,具有发行门槛低,程序简单,操作方便的优势,满足了上市公司巨大的再融资需求。定向增发“登台”以来受到了广大控股股东的热烈追捧,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两年之内,我国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就达到了196家,募集资金约3541.31亿元,定向增发成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然而,定向增发作为重要的融资手段是否给股东带来短期和长期的财富效应,是否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定向增发对企业的融资意义在于“圈钱”还是获得更大的股权收益?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有赖于对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本文以西飞国际定向增发短期和长期股东财富效应为研究课题,采用事件实证研究法,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和分析。

一、文献回顾

( 一 )国外文献 Wruck(1989)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事件期窗口存在4.41%的平均公告效应,认为私募发行带来的财富效应归因于大股东监督效应。Hertzel和Smith(1993)研究表明,在时间期内样本公司存在显著为正的股东财富效应。类似地,日本Kato 和Schallheim(1993)发现私募发行宣告日当天出现了显著的财富效应,而宣告日后财富效应则逐渐下降。相反地,新加坡Chen(2002)得出了新加坡上市公司私募发行存在负的超额收益率的研究结论,并且将这一现象归因于新加坡的定向增发制度规定。机会窗口假说认为,上市公司利用了投资者对于定向增发公司未来不确定而产生的过于乐观情绪,在股票价值高于企业价值时定向增发。因此,长期回报率下降是对定向增发公告时市场过度反应的修正(Hertzel,2002)。管理层通常会通过向那些承诺按照管理层意愿投票的消极投资者定向增发股票,以巩固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从而导致长期回报率的下滑(Managerial Entrenchment,2007)。Chou(乔)等从公司成长机会的角度研究公司定向增发的长期业绩后发现,托宾Q较高的定向增发公司长期回报率较低是由于投资者对高成长性公司的盈余预期过分乐观,因此结果表明高托宾Q与低长期回报正相关。

( 二 )国内文献 章卫东(2007)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具有正的财富效应,并且上市公司宣告定向增发新股的累计异常回报率要好于宣告公开增发新股的异常回报率;并且上市公司通过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定向增发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宣告效应要好于向其他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陈石清、谢璐(2009)研究表明,定向增发上市公告当日股东超额收益率取得最大值;定向增发无论是在单边上涨以及单边下跌市场中均获得了累计超额收益率,存在短期财富效应。何丽梅、蔡宁(2009)研究表明,融资非理性和股权融资偏好使其长期回报率出现了长期恶化趋势;长期持有回报率与反映控股股东利益输送动机的控股股东认购比例与原持有股比例差额均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耿建新、吕跃金、邹小平(2011)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回报下滑的原因不是对定向增发公告过度反应的修正,而是定向增发公司未能在定向增发后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所引起的股价的下跌和回报率的下降。相反,章卫东、赵安琪(2012)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有正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并且向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要好于向非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耿建新,吕跃金,邹小平(2011)认为长期回报下滑的原因不是对定向增发公告过度反应的修正,而是定向增发公司未能在定向增发后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所引起的股价的下跌和回报率的下降。综上,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长期股东财富效应为负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二、西飞国际定向增发案例分析

( 一 )西飞国际定向增发背景及简介 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改制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为适应我国航空工业发展,2008年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组建方案》。中航工业集团的组建,对我国航空工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将进一步激发我国航空工业内生动力,显著提高产业发展软实力,促进航空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西飞国际本次发行股份购买陕飞集团公司、中航起、中航制动和西飞集团公司航空业务相关资产,是执行中航工业集团“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航飞机公司专业化整合规划的重要战略举措,将实现国有股东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上市公司的研制能力、制造能力和盈利能力。西飞国际拟向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拥有的航空业务相关资产(含负债)。本次发行的股份为人民币普通股(A 股),每股面值1 元。本次发行以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各特定对象均以其拥有的航空业务相关的资产(含负债)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本次发行数量的上限为22760万股,下限为11380万股(对应15—30亿元的预估值)。本次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得转让。本次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为公司董事会首次审议本次发行相关事项的会议决议公告日。本次发行价格为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即13.18 元/股。本次发行股份拟购买的标的资产,以具有相关证券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经国务院国资委核准/备案的评估结果为交易价格。公告称,以拟进入资产2008年模拟财务报表数据和预估值数据为基础初步测算,标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后,西飞国际2008年每股收益将由0.36元提升至0.41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由4.78%提升至5.54%。

( 二 )西飞国际定向增发新股短期财富效应分析 2009年西飞国际公告宣称,公司拟以13.18元/股的价格向特定对象进行定向增发。本文选取西飞国际定向增发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法建立正常收益模型,计算事件期样本股票是否存在显著为正的股东财富效应,以此评价本次定向增发后短期内上市公司的财务后果,作为研究我国国企定向增发短期股东财富效应的一种借鉴。(1)研究方法。事件窗口和估计期:选取定向增发预案为公告日。如果预案公告日停牌,则选取下一个交易日为公告日。选取公告日前后各20天为事件窗口,即[-20,+20]。估计期:选取公告日前120天至公告日前21天作为事件估计期,即估计期为[-120,-21]。具体可见图(1)。建立收益计算模型:选取西飞国际定向增发公告日前120天至公告日后20天期间内每日股票收盘价以及市场综合指数收盘价为原始数据。利用个股和指数建立正常收益模型,即Rit=α+βi*Rmt+?着it。其中Rit表示股票i在t日的收益率;Rmt表示市场组合在t日市场综合指数的收益率,本文为深证成指的收益率。模型参数估计:利用估计期窗口[-120,-21]期间Rit和Rmt数据,对模型中参数α和βi进行估计。确定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常收益率:超常收益率为事件期间的实际收益率和期望收益率之差,累计超常收益率为事件发生的一段时间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即:ARit=Rit-E(Rit);CAR=■AR。其中ARit表示股票i 的超额收益率,E(Rit)表示事件期期望收益率,CAR表示累计超额收益率。统计检验和结果分析: 对累计超额收益率进行显著性检验,以确定时间对股票整体收益的影响。最后,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此事件对股东财富影响。(2)实证检验。本文重点研究定向增发过程中西飞国际股票是否存在超额收益率,以检验定向增发对西飞国际的短期股东财富效应是否显著。原始数据进行了相关处理,并建立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图(2)表示了定向增发事件在窗口[-20,+20]的超额收益率(AR),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公告日当天超额收益率为负值,在公告日后一个交易日开始增加,并于公告日后第一天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虽然在事件期41个交易日中共有16个交易日维持正的超额收益率,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取正值的超额收益率从数值上远远大于取负值的超额收益率。因此,定向增发事件在[-20,+20]窗口的累积超常收益率大于零,说明其获得了显著为正的短期财富效应。具体来看: (1)在窗口[0,+20]公告日后的第1, 5, 8,11,17,

19日出现超额收益率峰值,其中以公告日后第一个交易日峰值最高,说明事件在公告日后第一天对股东财富产生的效应最大,随着时间的推后,事件对上市公司股东财富增加所起的影响逐渐变小;(2)公告日前后两天市场反应显著增强,在时间窗口[-2,+2]样本公司累计超常收益率显著为正;(3)公告日后时间窗口[1,2],[4,6],[10,12],[16,18],公告日前[-14,-12],[-9,-7],[-2,0]时间窗口样本公司累计超额收益率均显著为正,最大为0.1119,最小为0.0101。 在整个事件期内,定向增发获得了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0.0961,并且在公告日后两日内累计超额收益率取得最大值。说明定向增发事件对西飞国际产生了显著为正的财富效应,尤其是在公告日后两日股东财富效应最为显著。从图(3)中可以看出,西飞国际定西增发累计超额收益率以公告日后第2天为分界点,窗口[-20,+1]累计超额收益率全为负值,[+1.+20]窗口期累计超额收益率均为正值,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值有明显上升趋势。这说明,西飞国际定向增发在事件期后期市场反应较为强烈,并且持续到事件期最后一天,取得了显著为正的股东财富效应。

( 三 )西飞国际定向增发新股长期股东财富效应分析 定向增发作为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长期业绩变化对我国证券市场、控股股东以及中小投资者至关重要。在我国现有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研究中,研究长期股东财富效应为数不多,且研究结果不一。本文以西飞国际定向增发为例,对其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进行研究,全面揭示西飞国际定向增发事件对股东财富的影响。国外研究长期股价效应有两种经典方法:累计超额收益率(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CAR)和持有超额收益率(Holding period abnormal return, HPAR)。本文研究西飞国际定向增发长期股东财富效应采用事件研究法,选用累计超额收益率衡量长期股价效应。本文研究西飞国际定向增发长期业绩时间跨度为26个月,通过计算此期间内西飞国际股票月收益率以及市场月收益率得出累计超额收益率。(1)超额收益率分析。图(4)显示了西飞国际定向增发后26个月超额收益率变化趋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研究期间内折线图呈现明显的锯齿状,西飞国际定向增发后超额收益率波动较大。在[1,26]时间窗口期间内有14个月份超额收益率取负值,且数值变化区间较大。这说明,西飞国际定向增发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公司股票价格不稳定的情况,市场反应变化较大。(2)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从图(5)我们可以看出,西飞国际定向增发后26个月内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西飞国际在定向增发后26个月内,只有第1,2,11三个月份累计超额收益率取正值,其他月份累计超额收益率均为负数。在[1,11]窗口期间,西飞国际累计超额收益率取值较为集中,波动幅度较小;之后的[11,26]窗口期间西飞国际CAR值明显大幅度降低,相比[1,11]窗口波动幅度较大,虽然存在短期的上升,但整个窗口期间均取负数。因此,西飞国际定向增发后26个月内存在显著为负的股东财富效应,长期处于负超额回报状态,定向增发事件并没有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带来良好的投资效应。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西飞国际定向增发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西飞国际定向增发存在显著为正的短期财富效应,但其长期财富效应显著为负。由西飞国际定向增发的短期和长期财富效应影响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机会窗口说”和“投资者过于乐观”的假说。西飞国际通过定向增发获得大量中航资产,投资者从短期来说,显然受到这一消息的“刺激”,促进股价的大幅上升,而产生短期的正向财富效应。然而,定向增发而带来的股本扩张,资产规模扩大是否带来企业长期绩效的同步提高,还具有相当不确定性。据业内人士所说,西飞国际定向增发对象之一陕飞集团的业绩相对较差,此次资产重组为公司的业绩正面贡献并不大。由此可见,市场对于西飞国际长期绩效影响作出相对负面“评价”效应,显示股东财富长期效应为负。由此可见,监管部门在推动定向增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再融资主流模式的同时,要注意定向增发对股东财富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对注入资产质量的评估,减少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行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参考文献:

[1]邓路、王化成、李思:《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市场表现:过度乐观还是反应不足?》,《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6期。

[2]陈石清、谢璐:《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短期财富效应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

[3]朱红军、何贤杰、陈信元:《定向增发“盛宴”背后的利益输送:现象、理论根源与制度成因——基于驰宏锌锗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6期。

[4]黄明康、胡吉祥:《沪深A股上市定向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研究》,《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5]贾钢、李婉丽:《控股股东整体上市与定向增发的短期财富效应》,《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6]余丽霞、赵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财务效应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4期。

[7]何丽梅、蔡宁:《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股价效应的实证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8]Wruck H,Wu Yi lin. Relationships,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private placements of commonstock.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9.

[9]Marciukaityte D,Szewczyk S,Varma R. Investor over-optimism and private equity placements.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2005.

[10]Hertzel M,Lemmon M,Linck J,et al. Long-run performance following private placements of equity. The Journal ofFinance,2002.

财富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 公司财务 硬财务资源 软财务资源

1 引言

知识经济对公司财务观念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主要有:

2.1 泛财务资源观念

一般来讲,软资源对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硬资源是被动的,软资源是主动的,人往往利用软资源来开发和利用硬资源。工业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战略性资源为硬资源即传统的自然资源和财务资源,而知识经济则将战略性资源转移到知识、信息及其创新能力上来,软资源或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位资源。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型企业,而对知识型企业来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硬资源而是知识资源。因此,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软资源第一”的观念,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培育和扩张软资源,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2.2 风险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对公司财务目标的影响

公司财务的目标是公司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普遍的观点认为,公司财务的目标从“产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发展到“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现财认识上的一大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公司财务的目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般来讲,公司财务的目标也就是将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配置什么资源,二是将资源配置给谁,三是如何判断配置优化的实现?

财务资源配置内容

公司财务所配置的资源应包括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硬财务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对价值下降,而软财务资源的作用和相对价值在上升。因此,企业的理财应在尊重硬财务资源的同时,重视软财务资源的战略作用及其对硬资源的调控作用。

财务资源配置主体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司财务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里,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同企业之间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如出资人(股东与债权人)、员工和顾客,也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所在社区、特殊利益团体和社会公众等。企业在配置财务资源时,必须考虑其全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投资者期望其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等等。企业的理财,应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这样定位财务目标,既考虑了出资人的利益,又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既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

财务资源配置规则

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观点,当企业资源配置有利于股东财富增长时,就被认为是优化的,否则就认为是非优化。如果没有合理的财务资源配置规则,难免会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因此,财务资源配置规则应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应包括社会规则、人的规则、经济规则、资源规则和环境规则等方面,并使几方面达到协调和统一。

知识经济对公司财务内容的影响

资本是公司经营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传统财务的研究对象,公司财务的主要内容是解决财务资本的合理筹集与配置,即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收益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公司财务的内容应进行调整与拓展。

将知识资本纳入公司财务

公司要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需要财务的有效配合。一方面,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另一方面,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公司财务所筹措的资本,应当既有财务资本,又有知识资本,应尽可能多的吸收外部知识资本来改善企业的软资源环境,并通过传播、扩散、对外投资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资本的潜能。知识资本比财务资本更具有增值性。知识资本化后,企业应研究知识资本所有者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与方法,并且还要研究知识资本的价值和运作效率的指标,来构筑一套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将资本经营纳入公司财务

知识经济加剧企业的技术竞争与商品竞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公司应善于寻找和开拓新的盈利空间和机会,资本经营就属此类。资本经营是对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其类型有三种:一是资产重组,即通过调整资产存量和增量结构及资产功能来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具体方式有多元化经营、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等;二是负债经营与债务重组;三是产权重组,即通过产权主体的换位、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产权功能的分割等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资本经营活动中,收益、成本与风险并存,因此应研究对资本经营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并将其纳入公司财务体系,研究制定一套资本经营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4.3 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知识资本所反映的是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公司,尤其是英特尔、微软等高新技术企业在股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往往比其账面价值高3—8倍;而有些公司虽然其账面价值巨大,但其市场价值却每况愈下,以致最后陷入破产的绝境。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必将成为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评估”作用,即反映一个公司的发展潜力情况;二是“导航”作用,即指明公司存在的缺点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公司的管理当局,还是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顾客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公司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知识经济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报告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根据知识经济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和要求,不同于以往财务报告模式的新型财务报告观念将会大量出现。

按需提供财务报告成为可能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范围要比工业经济条件下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范围广泛的多,而且他们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和变化的。比较经济地、大规模地按需编制的财务报告模式有两个基本条件:会计信息模块化和会计报告自动生成模块化。而这两个基本条件在传统经济手工账务处理环境下,在技术上是很难实现的。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因特网、信息技术及管理方法的进步使得许多行业中企业可以大规模快捷地按顾客需要提供财务报告。

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兴起

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任何时点,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才可获得。电子联机适时系统可以使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实时计量,信息使用者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报告,从而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可以预见,随着未来会计信息和传输逐步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一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会计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将形成。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建立,是对现行报告模式以及围绕现行报告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概念、观点、会计规范、审计规范等进行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未来会计信息披露迈向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5.3 强调投资决策信息

传统财务报告存在着重财务分配表述、轻投资决策分析的倾向,而在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报表的有用性要求会计面向未来,提供与更多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强调与财富相关的会计信息和投资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并重,并在会计原则上权衡考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5.4 财务报告目标进一步转向以顾客为中心

传统的财务报告目标侧重于具体的实现和配比规则所形成的净收益的计算和呈报,即关心的是数据的收集程序和财务报表的格式。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FASB)发表了詹金斯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这一报告的特征是彻底以顾客为导向,即提高信息使用者的满意度。该报告建议的关键问题是:第一,推荐未来信息和预测信息的揭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化,企业的将来并不是过去事物发展的延伸,即依靠过去的信息预测企业的未来状况以及未来现金流量是不十分充分的。现行的公开信息报告将面向顾客,而且将变得更大,更具长远性。第二,外部财务报告与内部财务报告谋求融合。第三,不局限于财务信息,还要求揭示与企业经营环境和竞争状况、且反映行业发展动向相适应的非财务信息。

6 结论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知识经济对公司财务观念、财务目标、财务内容及财务报告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企业管理中心的财务,只有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光远,吴联生. 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会计研究,2000, 10: 8-12

财富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调研目的

紧紧围绕我厅、我局需要解决的预算执行的绩效性不高、财政监督的有效性不够,会计核算准确不实,资产管理可行性不强,服务大局的主动性不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探索,着力提高我局科学发展、深化“三项改革”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财政会计职能作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支出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我省和谐财政。

二、重点调研课题与人员安排

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带领一个调研组赴市县和省本级重点预算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具体分组和人员安排如下:

(一)针对预算执行绩效性不高的问题,研究探索财政工作和会计工作的有机协调,重点解决财政会计工作与财政管理的衔接问题,建立和谐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调研组人员:方光荣、陈学才、王雅林、王元庆、吴晓姗。

(二)针对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协调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我省集中核算与集中支付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调研组人员:王富贞、陈宙、金泗海、郭广胜、严薇。

(三)针对“金财工程”的全面性不足、业务流程的优化性、工资统发的推广覆盖性等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GFMIS系统,更好地为财政会计管理服务,做好全省工资统发工作。调研组人员:吉兆民、罗品、吴和平、段美茹。

(四)针对会计监督的有效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服务的优质性、支出审核的规范性、财务分析和信息汇总的及时性等问题,研究如何协调会计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构建支付局与预算单位的和谐关系。调研组人员:贺敬平、张克明、朱奕、马喆、何文平。

(五)针对服务大局的主动性不够、对市县会计管理中心的联系指导不强等问题,研究如何加强对市县会计管理中心的联系指导,推动市县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深化。调研组人员:苏庆明、邱东明、罗清明、王广群、王兴新。

三、一般调研方法和内容

(一)走访调研。各处,各核算站站长结合本站工作安排和单位实际情况,在学习调研阶段开展对预算单位的走访调研活动,重点了解预算单位对我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财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二)召开座谈会。分别召开由厅里相关业务处室、省本级重点预算单位参加的两个专题座谈会,重点研究探索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工作三者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财政(具体时间待定)。

四、调研范围与时间安排

每个调研组要完成2—3个市县、3—5个重点预算单位的专题调研。一、二、三、八、九、十站要完成1/3预算单位的走访调研,其余站点要完成半数预算单位的走访调研。调研时间从20*年10月15日至23日,其中15—18日下市县调研,20—22日到省本级重点预算单位调研。28日前完成调研报告。

五、调研要求

财富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作者简介: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原南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证券市场以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为基础。企业会计报告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核心内容。会计报告能否做到可靠、准确、全面、及时和相关,能否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和新的会计制度,其目的就是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然而,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能否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会计报告真的非常有用吗?这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增强会计报告的有用性

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经济主体尤其是企业的经济与财务信息对相关利益集团的决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与有用性与否,是现代信息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石。会计人员从工作本质来说是信息从业人员,其工作的主要成果就是提供信息产品一一会计报告。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价值也主要由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产品的价值来决定,因此,高质量的会计报告是会计工作追求的基本目标。

但是,人们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极少关心会计目标的研究。60年代后,西方会计界(以美国为代表)开始探讨会计目标并将其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才使得会计目标研究如此重要。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虽然没有对会计目标达成普遍认可的结论,但主要的观点有两种: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认为,由于社会资源(主要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源受托者负有对资源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其结果的义务,会计报告就是受托者向委托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情况的说明。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与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报告强调客观性与可验证性。因此,会计报告只确认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并采用历史成本加以计量,未发生以及虽已发生但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的一切经济事项均排除在会计信息披露之外。在目前经济环境中,会计报告要侧重反映企业资源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无可厚非,但是,会计报告只为资源委托者服务,忽视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却非常片面,同时,将目前尚未发生以及虽已发生但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的一切经济事项均排除在会计信息披露之外,也使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十分有限,无法真实客观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从而也无法真正说明资源受托者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情况。

决策有用观源于1964~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它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决策联系起来,认为会计报告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相关性。会计不仅要确认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而且要确认尚未发生但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经济事项;不仅要计量企业资源的历史成本,而且要鼓励多种计量属性并行;不仅要提供三大会计主体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而且要提供多样性的财务信息,以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决策需求。决策有用观并不否认会计报告的客观性与可验证性,相反,决策有用观更加强调会计报告的真实客观和全面,因为,失去真实客观和全面的会计信息将严重损害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上述分析表明,会计工作是信息产品(会计报告)的生产工作,会计的重要性与会计的地位由其提供的信息产品的价值来决定,因此,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报告。高质量会计报告的衡量标志就是会计信息的客观、全面、相关和有用。会计报告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的发展,其基本目的就是增强会计报告的有用性。

二、现行会计报告有用吗?

那么,现行企业会计报告真的有用吗?国际国内会计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许多调查,但调查结论十分悲观或不令人满意:

据C.Frankfort-Nachmias等(1992)调查,对未来信息非常需要的,机构使用者占73.33%,个人使用者占80%;而对历史信息非常需要的,机构使用者仅占10%,个人使用者只占1.1%。AICPA(1995)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对于不便用数据进行反映的财务信息,认为可以用文字说明的,机构使用者占86.67%,个人使用者占82.22%。哈佛终身教授Robert G.Eccles和现任美国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Robert H.Herz等调查指出:只有19%的投资者及27%的分析师认为财务报表在表达企业真实价值上非常有用。而企业高级主管也只有38%的人认为他们的报告非常有用。更为惊讶的是,一个针对美国与加拿大的高科技产业所做的类似调查报告也显示,只有7%的投资者、16%的分析师、13%的企业主管认为财务报表在表达企业真实价值上非常有用。因而,他们发出了进行企业财务报告“第二波革命的宣言”。

吴联生博士(2000)也就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投资者对未来信息的需求远高于历史信息。

我们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任务,了解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及相关问题,也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采用五级记分方法,投资者认为非常有用记1;很有用记2;大部分有用记3;小部分有用记4;无用记5,然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表1。

表1结果表明:

(1)现行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体的三表报告体系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对投资者来说具有有用性。90%以上的机构投资者(资产负债表例外)和个人投资者均认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提供的信息有用,认为无用的投资者不到10%,机构投资者的评价值分别为2.90,2.846,2.687,3.156;个人投资者的评价值分别为2.926,2.925,2.808,3.186。这表明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大部分有用,而财务报告附注提供的信息的有用性相对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2)以企业核心能力信息、竞争地位与竞争优势信息、企业现值与企业价值信息、企业未来成长信息和企业财富变动信息为主体的未来信息对投资者来说更为需要。95%以上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均认为未来信

息和核心能力信息有用,没有机构投资者认为企业核心能力信息和竞争地位与竞争优势信息无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评价值均在2.2到2.7之间,远低于现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的评价值,说明投资者对核心能力信息和未来信息需求的强度大于现行历史成本信息需求。

(3)如果按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强度排队,机构投资者需要的信息依次为企业未来成长信息、竞争地位与竞争优势信息、企业核心能力信息、企业财富变动信息、企业现值与企业价值信息、现金流量表信息、损益表信息、资产负债表、附注信息。个人投资者需要的信息依次为企业现值与企业价值信息、竞争地位与竞争优势信息、企业核心能力信息、企业未来成长信息、企业财富变动信息、现金流量表信息、损益表信息、资产负债表、附注信息。他们的差异表明个人投资者更注重企业现值与企业价值信息,而机构投资者更注重企业未来成长信息,虽然两者是一致的,但反映了两者分析能力的差异。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均将核心能力信息和未来信息置于历史信息之前,这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结论相同。

我们的调查结果还表明,25.1%的机构投资者和28.9%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信息对投资决策的不利影响非常大或很大,认为无影响的只有9.4%和2.4%,评价值分别为3.002和3.028,说明历史成本信息对投资决策有不利影响。同时,没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认为现行财务报告是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大多数机构投资者(81.2%)和个人投资者(85.6%)认为现行财务报告是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或依据之一。评价值分别为3.032和3.011,说明现行财务报告是投资决策的依据之一。

国内外的调查结果不能不令会计理论与实务界深思。会计作为信息社会的主要经济信息的生产者,其生产的会计信息在信息使用者看来并不是非常有用,甚至对其决策还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对会计的价值构成了巨大冲击。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但现行会计就其提供的信息产品的质量和功能而言,很难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满意。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链和价值链中的一环,其重要性和价值是由会计信息产品的价值与质量决定的,会计工作的地位也是由会计提供的信息产品的价值决定。因此,生产高质量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产品是会计人员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基本结论:会计报告亟需革命

由于企业会计报告的有用性下降,现行会计报告遭到了激烈批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委员沃尔曼(1996),他在《会计望》上连续发表了总标题为(《在发展的环境下会计和信息披露的未来:需要剧变》的系列论文,认为传统财务报表现在比过去更不能反映创造财富的资产,财务报告正陷入加速失去其有用性的困境。还认为有相当大数量的资产被历史成本会计低估了,不仅如此,整个资产分类并没有被完全确认,并且问题还在变得越来越糟,且对财务会计和公司报告跟不上商业活动的变化步伐而深感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