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范文第1篇

一、英语中的饮食类汉语借词类别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我国饮食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西方国家得到发展,中国特色饮食类词汇的翻译越来越多,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也越来越多。参考该书中餐饮词汇分类以及《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所收录的相关内容,目前英语中的饮食类汉语借词主要有以下两类。第一,关于食物的汉语借词。与西方相比,中国食物丰富多彩,特色食物品类也很多。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饮食类汉语借词的使用不仅仅是我国和其他国家进行食品文化交流的载体,还体现着我国食品企业的形象和对外贸易实力。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和食品出口量增大,我国越来越多的特色食物进入西方国家,英语中食物类汉语借词的数量随之增多。比如果蔬类的词汇有litchi(荔枝)、longan(龙眼)、Pe-Tsai(白菜)等,肉食类的词汇有Pekingduck(北京烤鸭)、hoisin(海鲜)、Shanghaichicken(浦东三黄鸡)等,面食类的词汇有mee(面)、wonton(馄饨)、jiaozi(饺子)、howmein(炒面)等。此外,还有许多特色食物类汉语借词,比如springroll(春卷)、hotpot(火锅)、ginseng(人参)、stinkytofu(臭豆腐)等。这些食物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饮食文化特色,代表我国饮食文化走向西方国家。第二,关于中国饮品的汉语借词。茶是我国大众化的饮品之一,随着茶文化的逐渐推广,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绿色饮品。随着我国特色茶产品出口量增加,我国独有的茶品种和茶文化已经在西方国家生根发芽。英语中关于中国茶的借词有很多,例如congou(功夫茶)、oolong(乌龙茶)、bohea(武夷茶)、peloe(白毫)、twankay(屯溪茶)、yumcha(饮茶)、Darjeeling(大吉岭茶)等,由tea引申出去的茶类汉语借词也逐渐应用于一些非品种茶的名称上,比如comomiletea(甘菊茶)、minttea(薄荷茶)等等。饮品类的汉语借词除了茶相关词汇以外,我国酒文化也在国外有所传播,例如有着“世界蒸馏名酒”称谓的Maotai(茅台),此外amshoo/samshu(烧酒)被纳入了牛津英语词典。

二、英语中的饮食类汉语借词特征

通过《英汉·汉英餐饮分类词汇》一书所收录的词汇可知,英语中饮食类汉语借词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由音译法而来,即直接按照汉语发音翻译成英语。这类饮食类汉语借词主要有两个语音来源:一是来源于广东话,例如dimsum(点心)、yumcha(饮茶);二是来源于普通话,例如kaoliang(高粱)、jiaozi(饺子)等。二是由意译法而来,即根据汉语原词汇意思,用相对应的英语词将其翻译过来形成新词汇,较为常见的比如dragon'seye(龙眼)、theGreartLeapForward(珍珠米)、mooncake(月饼)等。三是由音意结合法而来,也就是根据汉语单词引申而来的汉语借词。例如tungoil(桐油)一词中,tung是音译词,oil是纯英语词汇,与此类似的饮食类汉语借词多数与“tea”相关,例如teatray(茶盘)、teacup(茶杯)等。英语中的饮食类汉语借词关联着中华饮食文化,其不仅是其他国家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载体,还体现着我国食品文化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受到使用场景的影响,英语中的饮食类汉语借词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区别,其各方面特征与其他汉语借词存在着差异性。参考《英汉·汉英餐饮分类词汇》一书所提供的饮食类汉语借词及解读,结合饮食类汉语借词的实际应用,笔者总结其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特征是针对性较强。这种针对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在于我国饮食方面的名词多为特指,一般是长期以来的饮食操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专业性词语,比如Driedfish(鱼干)、Silknoodles(粉丝)、tenderboiledchicken(白斩鸡)、odd-odourbeancurd(臭豆腐)等;第二个特征是菜名构成规则较为简单,一般为“烹饪方法+主料+配料+风味”,比如stir-friedricewithegg(蛋炒饭)、freshcucumberwithbeansauce(拌黄瓜)、noodleswithslicepork(肉丝面)、potatowithvinegarflavor(醋溜土豆)等;第三个特征是这些饮食类汉语借词应用进语句中,一般表达较为严谨和正式。不论是国际性餐饮环境还是食品领域对外贸易,饮食类汉语借词的应用都要以体现彼此尊重饮食文化为核心,因此在交流中要明确饮食类汉语借词的构词规则,以严谨、明确为原则,避免出现应用错误。英语中的饮食类汉语借词都是我国长久以来的饮食实践中所形成的特色食品,如果翻译人员没有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将难以掌握和理解原文意思,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翻译失败。

三、英语中饮食类汉语借词出现的原因

结合该书内容可知,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虽然一直以来都不少,但饮食类汉语借词的大量出现,开始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快速提升,逐渐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外餐饮从业者开始用英语表达这部分菜品。由于我国食物种类过多,且不同行业主体使用这部分词汇的目的不同,因此饮食类汉语借词较为繁杂多样,音译借词和混合借词相互交叉,比如最为常见的ginseng(人参)、tofu(豆腐)、jiaozi(饺子)等。除了经济原因之外,政治因素也极大地推动了英语中饮食类汉语借词的出现。例如G20峰会等国际性会议,都会将“国宴”作为招待各国首脑的关键环节,而国宴上的菜单也一般都有中英双语名称,例如HangZhoustyle(杭州笋干卷)、Beggarschicken(新派叫花鸡)、WestLakefreshwaterfish(西湖鱼)等,这些菜名一般采用的是翻译借词,将我国饮食特色保留的同时,也说清了菜品的大致内容。最后,时代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英语中饮食类汉语借词的出现。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观众展示了我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当国外媒体引入该纪录片后,大量美食名称的翻译便促进了饮食类汉语借词的出现,如Braisedduckwith“eight-treasures”(八宝扒鸭)、drunkencrab(醉虾)、SaltedDuckEgg(咸鸭蛋)等传统美食,都随着相关文化节目的输出进入了英语国家并频繁使用。

四、饮食类汉语借词的翻译思路以及技巧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范文第2篇

方法:将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类,即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给自拟愈疡汤和洛赛克治疗,与组洛赛克进行对照治疗,而且在临床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中西结合治疗组合西药对照组的溃疡近期临床治愈率比较有特别的,显著性差异(P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让消化性溃疡治愈率的得到提升,降低溃疡再次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益气愈疡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14-01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愈疡汤合西药洛赛克治疗本病总共50例,均在治疗中体验到了不错效用,总结叙述如下:

1临床资料

观察100个病例,都经过胃镜精确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按一对一的比例进行分组,组别的名称是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44例,女6例;年龄20~65岁,40.5岁是平均年龄;治病疗程最短6个月,时间最长30年,平均7.5年;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复合性溃疡的病例数量分别为13例、27例和10例,溃疡的总计面积是0.83cm.2。相对而言另外一半就是对照组,男45例,女5例;年龄21~63岁,平均40.3岁;治病疗程最短8个月,时间最长29年,平均7.35年;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9例,平均溃疡面积0.82cm.2。中西医结合组的性别、均龄、治病疗程、溃疡类型和溃疡面积与西药组存在许多的相同之处,没有什么特别的组间不同(P>0.05),能够进行实验的对照。

2治疗方法

在中西医结合组的病人自己制定治疗疗程,基础药方:黄芪20g,白术15g,白芍15g,桂枝6g,麦谷芽各15g;嗳气胀痛加旋覆花10g瘀血刺痛加蒲黄10g,五灵脂15g等等。每日1剂,水煎400ml,早上和晚上分别1次且要求空腹温服,药洛赛克20mg,每日1次,每日早上空腹温服。在西医结合组病人每天采用三联疗法,使用洛赛克20mg/d,克拉霉素500―1000mg/d,阿莫西林1000―2000mg/d。早上空腹内服。中医结合组和西药组都把30天当做一个疗程。在治疗期间,禁止使用与该病相关的其它药物,告别疗程后,两组病患需要对胃镜进行复查,以此来判断药物的疗效。

3疗效观察

3.1关于近期疗效评定是否治愈的标准:胃镜复查溃疡面渐渐开始愈合,临床症状体征逐渐不见。显现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溃疡面基本愈合或缩小三分之二以上。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得到减轻,胃镜复查溃疡面缩小二分之一以上。无疗效显现: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在使用了胃镜复查后,我们发现了溃疡面缩小不足二分之一,甚至没有变化。

3.2长期评估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检查评断治愈病人的工具是胃镜,停药1年进行随访。临床上没有产生溃疡病的症状的人为不复发,而溃疡病的再次发生是出现在停药期间,若出现胃疼痛、胃气变暖、胃酸分泌过多等现象,且使用胃镜察看,则为产生溃疡特征的人。

3.3治疗结果。

3.3.1对比临床治疗的效用:治疗组50例,治愈43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对照组50例,治愈34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6例。治好的几率分别为86%和68%,二者有明显性不同,(P

3.3.2溃疡再次发生的对比:选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愈案例进行停药1年后随访,结果:治疗组的所有案例中有4例溃疡再次发生,对照组34例中复发9例。再次发生溃疡的概率分别为9.3%和26.5%,这两个对象相比有明显的不同,P

4饮食护理

4.1饮食护理的重要性:饮食因素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因素。合理饮食能够帮助止血,维持生命所需,恢复体力,满足身体的特殊需求。饮食不当会造成出血变多,病情加重,导致再次发生溃疡。因此使用药物治疗时应该配合食物治疗,加快身体健康的恢复[1]。

4.2饮食的心理治疗和病人加入饮食的决定。

(1)饮食的心理护理: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因素对是否病发具有特别的意义。患者由于在知识上的缺乏,易出现害怕的心理。加上心情沮丧,自信心降低,自律能力减弱,这一系列症状导致了患者饮食不当或拒绝饮食,给患者正确的饮食暗示,积极配合,战胜疾病。

(2)让病人自主饮食:患者要多理解饮食在对疾病恢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了解饮食护理的基本方法,针对不同的背景,年龄,生活习惯定制食谱。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促进身体的早日复原[2]。

4.3针对不同的出血情况对患者定制不同的食谱。对于溃疡的护理,有着新旧两种方法的不同,如今的主张是采用新的分期饮食疗法,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而各个部分起到的作用均不太一样,有通过饮食的护理保护胃粘膜、缓解出血、减少胃溃疡面的刺激。

5讨论

消化性疾病溃疡是中医学胃脘痛类型,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体外感染风寒、不注意节食、情感不得志、倦疲内伤,寒、热、虚、郁皆能滞气而致血瘀,溃疡而痛。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必能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化瘀,调节阴阳,标本兼顾,希望达到脾旺四季不受邪的效果,以确保治愈的溃疡不复发。中、西医治疗溃疡病各有优势,但是长期服用西药,其副作用及耐药性使病人的依从性下降。而中医治疗本病不只是重视局部病变,还需要调整全身脏腑功能和气血阴阳,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溃疡病复发[3]。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的,周期性,节律性的疾病。饮食与周期性、慢性、住院次数、医疗开支等之间的联系是相当的紧密。如今,人们已经能够从只重视治疗转变为护理、饮食。饮食和护理的不当会造成病发病概率的增加。因此,做好关于消化性溃疡的营养和护理十分重要。现总结如下:

饮食方面:

(1)发作期饮食次数增多,食量变小。在缓解时段和恢复时段应该定时定量。

(2)恢复时段多多吃些粗纤维食物,食物中纤维素不足时引起溃疡病难愈和再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纤维素可以起到增强食物的粘稠度,削减胃酸的分泌且中和胃酸,能降低胃内的胆酸的浓度,使胃子排空加快。一种脂溶性因子和较多的营养因子有防止溃疡发生和复发的特别作用。

(3)细嚼慢咽,但是不适用与细软的食物。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唾液的分泌增加,帮助消化,起到中和胃酸和提高胃粘膜屏障的作用。食物的软细程度是把双刃剑,其一是会造成营养素破坏,机体营养缺乏、免疫力下降,越容易让溃疡再次发生。其二是细软食物在口腔中的咀嚼减少,唾液不能充分分泌,不利于愈合。

(4)多吃卷心菜和紫菜有好处。卷心菜中有少量维生素U,能够保护粘膜的,对胃溃疡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卷心菜还有一种硫化物成分,可提高人体免疫。而紫菜中的维生素U的含量是卷心菜中含量的70倍。溃疡患者多吃是有利于溃疡的恢复。

(5)多吃富含锌的食物。例如:瘦肉、虾、鱼、苹果等。

(6)适量吃含辣的食物。低辣能增加胃粘膜血的流量,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起到保护的作用。

(7)饮食中不宜过咸的食物。过咸的食物会对胃粘膜造成直接的伤害,降低其抵抗力,受损而产生溃疡。

(8)饮食方式应量少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不好的饮食习惯及便秘。

(9)戒烟,戒酒,勿滥用药物。

(10)切记少喝浓茶,咖啡等。

饮食护理在该病的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促进溃疡的愈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特别的作用。进行相关饮食方面的护理的准则:减少食用那些对胃粘膜存在化学和物理刺激的食物,多吃哪些含有高蛋白的食物以及多含维生素之类的食物,通过少量多餐的方式缓解胃的压力,听从医师的嘱咐,从流质食物(如牛奶、藕粉、稠米汤)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在患者身体恢复后在进行正常的饮食。最好不要吃那些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HENVY TEA 、COFFEE、WINE等。阐释饮食在身体恢复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示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对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有深远的意义[4]。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所以它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其中饮食护理是溃疡患者综合治疗中的至关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指导患者更改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的饮食习惯,帮助其建立全新、科学、系统的饮食观点与习惯,合理饮食、定时定量、注意营养搭配,对于促进溃疡患者愈合恢复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对溃疡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承优裕.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调养[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5):2230

[2]蒋必巧.饮食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1(8)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范文第3篇

墨西哥街头的大街小巷中,体重肥胖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的报告统计,当前深受肥胖影响的墨西哥儿童已超过500万人,几乎每三名儿童中就有一名儿童属于超重或肥胖症之列。墨西哥的成年人群中,则有将近70%左右属于体重超标或者患有肥胖症,其肥胖率已达32.8%。然而在1989年时,墨西哥仅有不到10%的成年人体重超重,当时甚至没人会谈及肥胖问题。但在短短的二十来年间,墨西哥已是世界上肥胖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当前,其已一跃超过美国31.8%的肥胖率而成为世界“最胖国家”。

造成墨西哥人高度肥胖率的主要原因,即喜欢久坐不动、缺乏运动锻炼与经常过度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者更容易引发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结肠癌等多种疾病。但遗憾的是,有九成以上的墨西哥肥胖人群仍未意识到上述问题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性。据墨西哥卫生部门所作的调查显示,从1984年至1998年,有将近30%的墨西哥人摒弃了原有的健康饮食习惯,沉沦于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及含糖饮料等垃圾食品中。在墨西哥的一些地区,人们往往很容易地就可以买到各类软饮料,但却很难买到一瓶普通的饮用水。

面对如此众多的肥胖人群,部分墨西哥人也时有怨言。由于肥胖率的大幅提升,载相同乘客人数的地铁,与过去相比已显得愈发拥挤。而在墨西哥的部分服装市场内,那些美国进口的、专门为肥胖人士所定制的服装常常出现脱销且供不应求的状况。面对愈发严重的肥胖问题,墨西哥全国营养学会也备感担忧。该学会的专家表示:“当前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儿童们正在不断变得肥胖。体重超标的儿童之中,有4/5可能终身将难以摆脱超重问题的困扰。”

垃圾食品所引发的肥胖困扰

墨西哥当前的肥胖现象,和其民众过度摄入垃圾食品等不甚健康的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几十年前相比,墨西哥人现在更偏向于加工食品,而对于蔬菜与谷物的摄入则明显偏少。众所周知,油炸类食品、碳酸类饮料等均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定的垃圾食品。此类食品除了能提供高热量外,一般就无其他营养成分存在。而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重压下的工作环境,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方便、迅捷的垃圾食品。然而,垃圾食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亦显而易见。此类食品的过度摄入,令墨西哥人日常饮食中的热量含量普遍偏高,而大多数墨西哥人又极为偏好碳酸类饮料。据世卫组织的报告显示,墨西哥每年含糖饮料的人均消费量超过150升,已成为当前世界最大的软饮料消费国,并超出第二名的美国40%左右。

据2012年墨西哥健康与营养调查统计表明,该国目前已有1000万左右的人群患有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以上。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34个成员国之中,墨西哥的糖尿病发病率亦位列第一。当前,由肥胖所引发的糖尿病已成为墨西哥人因病死亡的“头号杀手”,每年20%的死亡人数均来源于此。可以说,肥胖引发的糖尿病,对于墨西哥国民的生命安全已埋下严重之隐患。

持续处于高位的肥胖率,不仅令墨西哥各界为之苦恼,其更成为了拖累国民健康与财政支出的一大累赘。由于肥胖症往往容易引起各类疾病,这也令墨西哥政府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花费了大量政府资金。仅2008年一年间,墨西哥政府就在治疗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方面耗费了超过400亿比索(1墨西哥比索约等于0.48元人民币)。这一巨额支出,不仅是同年墨西哥GDP的1.3%,更占到了2008年墨西哥公共医疗费用总数的13%之巨。预计到2017年时,墨西哥在上述领域的支出还将继续翻番。

墨西哥政府开征垃圾食品税

面对垃圾食品所引发的肥胖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墨西哥政府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墨西哥卫生部门胡安·洛佩兹表态称,当前肥胖已成为墨西哥卫生领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其直接拖累了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为此,墨西哥政府已在全国开展了预防与控制体重超重、肥胖及糖尿病等专项计划,并限制垃圾食品广告的播放。同时,限制学校内销售不健康的食品及饮料。

除了上述已采取的措施外,墨西哥政府近期又对垃圾食品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2013年10月底,墨西哥联邦议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一项对垃圾食品及含糖饮料征收特别税的专门法案,以应对国内日趋严峻的肥胖问题。根据这一法案内容,墨西哥政府将对每百克含275卡路里以上的垃圾食品开征8%的特别税,对每升含糖饮料则征收1比索的税金,以减少国民对此类食品的需求与消费。除了上述两类商品的特别税外,墨西哥也对其他一些属非基本膳食类的高热量食品,如巧克力、糖果、奶油花生等征收食品税。

上述税改措施,是墨西哥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于2013年9月提出的税制改革的一项组成部分。开征垃圾食品税,不仅是为了减少墨西哥国民对于不健康食品的摄入,以应对垃圾食品的过度消耗而引发的肥胖率及糖尿病发病率,更可提高政府税收并充实国库,以便于为改善基础社会与社会安全提供资金保障。

该法案在墨西哥参众两院的最终通过,也揭示出了该国政府对于遏制超重、肥胖问题的决心。在这一垃圾食品征税法案的基础上,墨西哥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还于2013年发起了一项全国性的遏制肥胖症与糖尿病的专门行动。其呼吁墨西哥国民都能多走楼梯、多散步,并每天坚持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涅托说道:“面对这场严峻的超重与肥胖流行病,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数以百万的墨西哥人的生命正在遭受威胁,我们必须为此采取行动与措施。”除了呼吁国民加强锻炼外,涅托还呼吁强化对于国民健康生活与饮食方式的宣传,推广健康且合理的膳食搭配,并鼓励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能改良配方,多生产高纤维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

垃圾食品税带来的连锁反应

墨西哥此次通过立法形式开征垃圾食品税,已充分彰显出该国政府对于抵制肥胖问题的坚定决心。然而,墨西哥社会各界对于这一法案的反应也差异较大。对于该法案究竟能否收到预期效果,不少人士依然存在不同意见。如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医学会公共卫生系主任路易斯·杜兰则认为,征收垃圾食品特别税对于解决肥胖问题的实质效果十分有限,且只会对那些生活贫困的人群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肥胖问题的根本解决,还需要从源头上扭转当前墨西哥人不甚健康的生活习惯与饮食文化。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范文第4篇

历史上,泡菜是韩国草根阶层代表性食物。由于寒冬使贫穷家庭得不到足够的肉、蔬菜和水果,因此当时的韩国祖先发明了泡菜,在夏天蔬菜收成时把食物用腌料放在瓮中保存,待冬天时也有基本的蔬菜供应。正因如此,泡菜反映出韩国人勇于创造的精神面貌。由于日本殖民入侵和西方的文化入侵,使韩国人的民族自信深受打击,但泡菜往往使他们认为是取得优胜的唯一元素。韩国人深信,泡菜最可贵的意义在于取之自然、用于自然的健康形象。

上世纪50年代爆发朝鲜战争,韩国虽然与美国结盟,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现在,但自尊心十分强烈的韩国人对美国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往往把两国的关系理解成强与弱、主与从的关系。韩国人以食物为喻,美军的力量来源于牛油和肉类,与韩国军人的泡菜和辣酱大不相同。此外,他们认定泡菜的辣,代表着力量与男性化,这与西方饮食文化对肉类和蔬菜的理解不同。西方饮食文化认为,肉类的力量象征性应该凌驾于象征和平、和谐、自然和较女性化的蔬菜。

韩国人一直以来把泡菜奉为民族食物,在于韩国人把自身形象塑造成一位个子小但强悍的民族。泡菜的象征意义是辛辣,同时辣椒也是愈小愈辣,正因为外国人吃不下辛辣的泡菜和辣椒,这种饮食优势便成为韩国人自豪的民族特点。

对于韩国人而言,泡菜不仅是一道小菜,更是民族力量和文化的体现。将泡菜打造成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韩国特色文化品牌,是韩国人多年以来苦苦追求的目标,这就是“泡菜世界化”战略。2009年4月,在首尔成立了“世界泡菜协会”。2010年1月28日,在瑞士达沃斯的斯克维瑟霍夫酒店,韩国政府邀请出席达沃斯论坛的800多名人士参加“韩国之夜”活动,餐桌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皇帝泡菜”。与普通泡菜不同,这是在萝卜里加入海带、梨、松子制作而成,虽然维持了韩国食材和发酵食品的特征,但是抛弃了辣味的固定观念,成为外国人也可以放心食用的食品。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范文第5篇

而这番演变,除了早期无文字时代,都在后来各个时期的饮食类专著、农书、艺书、笔记以及诗词歌赋中体现至深。本文虽无法详尽论述饮食文化,但试以时间为脉络,择选一些特色典籍以归纳各个时期饮食文化的不同特征。

原始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处于茹毛饮血的阶段,尚未形成饮食文化。后燧人学会钻木取火。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入石烹时代的开始,从最初的炮(钻火使果肉而燔之)、煲(用泥裹后烧)、煮(用烧红的石子置水中烫熟食物),到后来以陶器和铜器来煮食,到商代又始有蒸法。

陶具作为炊具和容器被使用,为制作酒、酪等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而商周作为中国青铜制造鼎盛时期,也意味着中国油烹的开始,而后铁器、瓷器的出现,又有高温爆、炒之法。

先秦时期

及至先秦这一时期,中华饮食文化的主体构成基本形成。

虽先秦诸子百家之书中并无饮食专著,但《诗经》、《论语》、《左传》、《楚辞》等都无可避免地对饮食这一生活现象进行了描述。例如根据《诗经》中的内容可大致总结出古代产麦区域集中在黄河中下游、陕西渭水等区域。而《楚辞》则详尽地记载了楚国精致的菜肴,反映烹饪技艺在春秋战国达到一个高峰。

汉至南北朝时期

汉代,内地与西域之间的饮食文化交流促进了胡汉各族饮食文化的融合,丰富了饮食文化。如今我们日常所吃的一百六十多种蔬菜,一半由域外引进,比如苜蓿、菠菜等蔬菜,葡萄、西瓜、安石榴等水果,胡椒、沙糖等调味品。与此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如奶酪、胡饼、羌煮貊炙、胡烧肉、胡羹、羊盘肠雌解法等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到魏晋南北朝时逐渐在黄河流域普及开来,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青睐。包括胡床的传入,也改变了汉族跪坐的传统姿势,饮食方式随之改变。

此前尚未有饮食类专著,这一时期则有了史上第一部独立、饮食学专著:曹操的《四时食制》。可惜,此书已经散佚。《齐民要术》虽是农书,却有几卷内容集中于饮食方面,包括食物的加工、烹饪;《食珍录》则记载六朝帝王名家珍贵烹饪各物,以及《博物志》、《搜神记》等笔记类作品。

隋唐五代

古代物质文化在隋唐达到的鼎盛之态,为饮食文化的兴旺提供了客观条件。此时期的食物品种繁多。北方以粟、麦为主食,仅仅饼的种类就有煮饼、汤饼、蝎饼十数种,亦有中亚的面食传入;南方以稻米为常食之物,比如唐朝“青精饭”。陈藏器在《本草拾遗十种》中说:“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瑿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杜甫《赠李白》诗也云:“岂无青精饭,令我颜色好。”“胡风饮食”也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尤其盛行“胡姬酒肆”,一派异域风光。

后来宋人陶谷所撰的《清异录》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两代宫廷与官府筵席唯一较为齐全的食单。另外,这一时期比较多地出现了《食经》、《崔氏食经》、《严龟食法》等食经类著作。谢讽的《食经》成书于隋代,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约五十种名目。而食疗、饮食养生的著作,也从医药学中独立出来,如《食疗本草》,不仅记载食宜、食忌和食疗方剂,而且反映当时的食疗经验,强调食品卫生问题。

宋代

宋代的商品经济为饮食业提供了发展背景,南北地区饮食文化交流活跃。北宋期间,南方的烹饪技术传入北方,改变了北方的饮食习惯,宋室南渡后,东京的饮食习俗流入临安,形成“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梦粱录》)的局面。尤其是开封、临安等大城市,北馔、南食、川饭等几种菜系互相竞争,酒楼、茶肆、食店、饼店林立。

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的记载来看,两宋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高超,有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酒、冻、签、腌、托、兜等几十种,每一种都可以做出二十多个品种。林洪所撰的《山家清供》记载了包括当时流传的104个食品,在每个饮馔名目下都有名称由来、掌故,用料、烹饪方式和评价。其中的食品以素食为中心,多以蔬菜、水果野菜制作而成。其实瓜果进入菜肴,也是素菜在宋代兴起的原因之一。

这一时期,《茶录》、《酒经》等其他饮食内容的书籍也较为丰富。

元代

蒙古人与汉人的饮食风俗大不同,不仅一日两餐(汉族已普遍一日三餐),主食肉类,饮料是牛羊马乳,调法也以烧烤为主,移主中原后才开始改善。而且,元蒙统治者对宴会的重视,使得元代宴会之风甚盛,如在蒙古贵族和官僚间盛行的“诈马宴”。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将从海外引进的蒸馏技术应用于酿酒工艺中,制烧酒和白酒。

但因元代统治时间相对较短,著作不多。《饮膳正要》是古代食疗专著之一,除了阐述各种饮馔的烹调方法外,更注重阐述其性味与补益作用,对饮食与营养卫生的关系的着重,是该时期一般食谱中所未有的。并且,书中并叙蒙汉饮馔。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亦有收录女真食品以及一些特殊的食品制法,例如先前鲜有人记载的“生鱼脍”。但此书跟《中馈录》相似,实是一本家庭日用大全式的烹饪类书,只是后者更多地反映江南民间风味。

明清时期

明清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菰米被彻底淘汰,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而且,明代大规模地引进马铃薯、甘薯,同时提高了蔬菜种植的水准,使之成为主要菜肴,而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明代《金瓶梅词话》对明代北方城市家庭中大小筵宴便餐的描述,成为研究明代势豪的参照;《遵生八笺》为明代学者高濂辑纂,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一部养生书;《醒园录》记载一百二十多种关于调料、饮馔及食品制法。书中所收菜点以江南风味为主,有些虽属山珍海味,但制法相对简明,甚至收录了西洋菜点的制法;西餐在明后期随着传教士与洋商来华,在通商口岸流行起来。1909年出版的《造洋饭书》,是中国最早的西餐食谱。与传统食谱、食经不同,开篇则是教导厨子如何维持厨房的整洁和秩序;《野菜博录》书成于明末饥馑年段,意在备荒救民。作者评定自己隐居黄山之时所尝的野菜味道,详细介绍调制方法,进行绘图、编纂;也有专门辑录山东沿海鱼类资源的地方水产动物志的《记海错》。

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而且,鲁、川、苏、粤四菜系已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地方菜。四菜系又相互渗透和促进,在清末,加入浙、闽、湘、徽四菜系,合“菜系”,后增京、沪,便有“十大菜系”之说。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