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纺织供应链

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是世界上纺织产品生产与出口的大国,从1994年至今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的纺织产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信息时代的令天,纺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把满足消费者更高要求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供应链管理。因此供应链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英国著名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强调:“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SCM无疑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建立纺织供应链的基础工作体系

1.树立供应链管理理念

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而言,首先应确立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然后才可能正确选择实施模式。供应链管理提倡合作伙伴之间信用互守、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困难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供应链中,依托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作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通过观念的转变,使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由不了解到精通,再到应用于实践。

2.加强我国纺织供应链管理研究

供应链管理,以前是特指产品生产中物料采购和供应过程。现在则指在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业务流程及业务伙伴之间发生的,贯穿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加工制造到将产品提交给客户的整个过程中物流和信息流所构成的价值链。

供应链管理( SCM)是一门系统科学,是运用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达到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它的应用需要一个精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团队,建立一个科学的研究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

3.进行纺织供应链现状的分析研究

设计纺织供应链必须准确评价作为纺织供应链主体的生产企业的管理现状、信息化建设情况、原材料和设备供应情况、产品需求状况、产品销售状况、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力量等等,这些都是供应链构建的影响因素。对于要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纺织企业来说,要善于抓住内外环境中对供应链的实施有促进作用的有利因素,尽最大努力去化解和改进那些阻碍因素。

4.确定纺织供应链的成员组成

一条供应链上有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也有处于从属地位的企业,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包揽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它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对于纺织供应链来说,纺织生产企业就是链上的核心企业,它的上游企业是纺织的材料设备供应商,下游企业是纺织品用户。

纺织企业应在对候选成员企业的绩效、企业信誉、需求的满足速度与质量、专业化水平、信息化程度及合作精神等诸多方面的考察分析基础上,选出能使纺织供应链整体最优的合作伙伴。

二、构建纺织供应链结构体系

如图所示,这是一条以纺织生产企业为核心,以纺织用户需求为起点向上游企业延伸的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 “拉动式”供应链,链上涉及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客户。

图 纺织供应链模型构建

三、建立纺织供应链信息技术系统

在纺织供应链中,各方成员要做到对彼此需求的快速反应,就必须有供应链信息技术平台给以支持。以 Internet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实现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Intranet联结部门信息系统,共享企业内部信息;Extranet 则实现供应链上信息共享,使得纺织生产企业、物流公司、销售商、消费者,以及相关企业之间联系起来,使信息在整条链上迅速流通,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链上各企业对彼此信息的快速反应,有利于供应链之间的协调管理,提高链整体的综合竞争力。

四、建立纺织供应链组织结构体系

基于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已不适应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讲求牺牲局部利益来保证整体利益最优,因此,纺织企业应根据供应链管理中快速反应的要求建立一种更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有利于员工相互交流与沟通、释放员工个性与创造力的扁平型组织结构或网络状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促进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例如“供应链管理联合委员会”、“ 供应链项目部”等就是这样一种趋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该机构的组成人员由纺织生产企业及其上下游的成员企业各方抽调,基于整个供应链开展工作。

五、建立纺织供应链合作体系

纺织供应链管理要求纺织生产企业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纺织供应链合作体系的建立可借助于纺织供应链信息网络系统来实现,将各个合作伙伴的业务范围、生产经营规模、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状况、销售业绩等资质、信用资料在供应链局域网上予以公布,合作伙伴可以随时查询彼此之间的信息,并进纺织供应链的构建监督。

六、建立纺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包括:外部绩效评价、内部供应链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和综合绩效评价。内部绩效评价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内部绩效的度量;外部绩效评价主要是对供应链上企业之间运行状况的评价;综合绩效评价是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衡量,是将供应链视为一种行业链,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构建一系列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运用综合方法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系列活动。

考虑到纺织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信用,以及运营状况对整条供应链的影响程度,本文设计了运行效率、经济效益、满意度指标和创新能力指标,组成纺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纺织供应链绩效考核。另外, 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的评价和指标设定应根据具体的发展远景和战略进行;不同企业或不同方式组成的供应链, 其评价侧重点和具体指标也会有别。

七、建立供应链上成员企业的文化学习体系

供应链是由成员企业构成的一个虚拟组织,每个成员企业原有的企业制度、文化、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和谐,不利于企业间的合作与发展。为此,构建纺织供应链过程中,尤其注意文化方面的和谐管理,建立供应链上成员企业的文化学习体系,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样才能高效地实现供应链中的价值,从而求得纺织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八、结语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目标是把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具体地说,SCM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及用户之间,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行的一种集成化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第2篇

[摘要]指出了传统库存策略在供应链环境下暴露的弊端,分析了VMI策略提出的背景及条件,介绍了VMI策略的两个典型的应用层面,最后指出了实施VMI策略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VMI策略供应链应用层面必备条件

一、传统库存策略在供应链环境下暴露的弊端

传统库存控制策略虽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是从本企业自身的角度进行库存成本最低的优化管理,每个企业都独自运行,只负责自己的库存、生产、分销和采购等活动,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订单或现金形式反馈物流和信息流。图1为传统库存控制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状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分销商、零售商、顾客六个节点,共五个层次。

而在如今供应链的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供应链整体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将库存成本的负担转嫁给供应链中上游或下游的其它企业,增加了供应链体系中的整体库存,给供应链节点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负担。在供应链环境下,传统库存管理策略暴露的问题主要包括三大类:供应链运作问题、信息问题、供应链战略规划问题。

因此,如何突破传统库存控制策略的束缚,建立适合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VMI策略的提出

供应链上存在着由各种不确定因素形成的库存,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库存策略也应随不确定性的来源而发生变化。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客户价值,这就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活动同步进行,对库存管理职能进行必要的整合,以集中管理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在此背景下,一些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便是其中一种。

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得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在VMI策略下,各节点企业共同帮助供应商制定库存计划,要求供应商来参与管理客户的库存,供应商拥有和管理库存控制权,本质上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为单级库存管理问题。

三、VMI策略的两个典型应用层面

以制造型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有两个典型的VMI应用层面:一个应用于供应链上游层面,即制造商与其供应商之间,被称为前端VMI,与制造商的采购物流体系有关;另一个应用于供应链下游层面,即制造商(供应商)与分销商之间,被称为后端VMI,与制造商的销售物流体系有关(如图2所示)。

四、实施VMI策略的必备条件

1.目标的一致性

VMI的顺利实施依赖于一个共同的平台,即供应链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在这个平台上,供应商和下游企业才能很好地实现集成与合作,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共同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2.利益的共享性

互利性是VMI实施的动力源泉。VMI直接使客户因库存消除受益,供应商则可能通过长期调整和重新分配库存而受益。但供应商也可能因承担客户的库存成本而增加自身的管理和处理成本,这时需要实现VMI必须存在其他的动因,如满足客户零库存的要求、竞争压力等。

3.操作的协同性

实施VMI,要求双方在合作时采取积极响应得态度,以实现快速反应(QR),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的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努力降低因信息不畅而引起的库存过高的状况。

4.客户库存状态的可视性

供应商为了能随时跟踪调查客户的库存状态,必须建立能够实施处理海量信息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和通畅的信息通道,对业务处理进行实时记录,以使所有参与整个业务流程的人员能够实时查询到货物的每一次位移或加工转换,保证客户状态的透明。

参考文献:

[1]王瑛孙林岩: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黄胜延:基于供应链下游企业间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6

[3]黄翔: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经济效果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4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协同的方式,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讨论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概念,然后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概念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如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第二种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化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第三种概念采用增值链的方法,是一种范围更广的观点,如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通过分析供应链的定义,我们认为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参与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等;(2)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送达客户;(3)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4)供应链的拓扑结构:网络、链条、网链。

同样供应链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如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在这里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以6r为目标对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网链结构上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应将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该集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外部集成阶段。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集成以后,已经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

2. 敏捷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借助敏捷制造战略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当代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3. 绿色供应链。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由于公众、法规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这种压力,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供应链流程,把环境问题融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供应链的设计。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即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反应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边际利润高、需求不稳定的革新型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

5. 供应链伙伴选择。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能力的协同,来有效地实现各种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供应链的伙伴选择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加工能力、运输距离、企业信誉、批量柔性、技术实力、资金状况等。大多数关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在本质上是定性的或实证的,考虑经济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适用。目前,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主要分成三类:线性加权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统计/概率方法。

6. 供应链库存技术。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vmi是以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该方法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相互协调,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可消除供应链上的需求变异和放大现象。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同时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

7. 供应链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edi、基于internet、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8. 供应链建模技术。研究供应链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供应链模型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各项分析和决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应链建模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法、近似方法、基于仿真的方法。网络设计方法一般使用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和求解问题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盖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领域,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模型存在着求解困难的问题,另外模型考虑随机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于供应链多级库存问题,研究在考虑多级库存情况下建立库存控制策略及确定控制参数,该方法在降低库存、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相当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稳随机因素的存在、忽视了生产和运输问题等。基于仿真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全面的供应链模型,由于不存在数学求解上的问题,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包括结构上的和参数上的随机性,比较适于评价现有策略。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就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总结近几年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这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是目前另外一个得到广泛研究的领域。为了提高企业供应链运行的绩效,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优化与重建,以获得更加精细的、敏捷的、柔性的企业竞争优势。供应链重建的原则应该是从市场竞争全局出发,站在供应链系统的高度,为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工作流的快速响应和敏捷通畅,调整企业内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3. 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有较大差别,在绩效评价上也有所不同。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应该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供应链绩效定义,如何应用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为企业的业务提升服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处于初创阶段。建立系统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各子系统的绩效必将是未来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陈国权.供应链管理.中国软科学,1999.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第4篇

著名旅游学者Richard Tapper 和Xavier Font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将供应链概念应用到旅游业,提出旅游供应链包括旅游产品供应体系中所有用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这些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与旅游经营商、旅游零售商或仅提供住宿的供应商合作,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直接向其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目的地其他供应商,包括住宿、交通、酒吧、餐馆、纪念品、吸引物、手工艺品、食品生产和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其他对旅游业的发展起支持作用的目的地基础设施。旅游业是关联性非常强的产业,旅游供应链更强调组成要素之间数量和质量的协调,因此如何保持供应链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强调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现在学者对于旅游供应链的研究形成以旅行社为核心、以旅游景区为核心、以网络平台为核心的三种观点。通过对我国旅游现状的研究,认为旅游景区和旅游网站还不能替代旅行社更好的衔接食、宿、行、游、娱、购等环节。针对现在因旅游散客出现较多而形成的组团社、旅游网站可以作为旅游中间商,一方面与旅游消费者联系,一方面与旅行社链接。因此,本文仍以旅行社为核心企业构建旅游供应链,如图所示。旅游供应链中存在双向流动的信息流,在旅行社和游客之间引入中间商,中间商主要指组团社、旅游网站等旅游批发商、商。

二、旅游供应链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基于系统可靠性工程理论,把可靠性界定为:供应链可靠性是指对系统无故障工作能力的量度。它是指供应链基于完全竞争市场,在一定时间内能正常运行的能力。供应链可靠性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供应链管理的有效进行。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物的总和。旅游产品的特征决定了旅游供应链必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需要核心企业协调、管理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强调服务理念的一致性。

旅游供应链是个多行业合作的复杂系统,根据旅游供应链的框架模型,旅游供应链的可靠性受以下五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 环境因素

在旅游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因素中,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有水灾、火灾、地震、风暴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因素一般都是难以控制和预测的,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

(二) 协调因素

旅游供应链的产品是服务,链上的所有节点都是竞争合作关系,各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季节的变化、政治因素以及突然发生的不可抗力影响,协调不同企业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因此各旅游企业的协调与合作是影响旅游供应链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协调因素从以下几方面对供应链可靠性产生影响:信息传递可靠性、供应链企业合作度、联盟可靠性和核心企业控制力。

(三) 关系因素

旅游企业应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开发、提供相应的服务,创造自身的旅游品牌。而要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就要做好关系管理。旅行社和顾客的关系是影响旅游供应链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旅行社与顾客的关系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顾客满意度、跟踪和反馈能力、信息连接能力、顾客抱怨解决时间、沟通频率和层次、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能力、游客向其他顾客推荐旅游品牌的程度。

(四) 结构因素

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模型有线状模型、链状模型和网状模型三种。旅游供应链为网状模式,旅游产品制造商与多个旅游产品供应商、多个旅游产品的分销商相关联。如果链上某企业财务状况不够稳健,将会导致对自身及整条供应链的致命打击。因此链上每一个企业的能力都会影响整个旅游供应链的可靠性。

(五) 供应链柔性

旅游供应链的柔性是衡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变化中,旅游供应链企业面对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灵活性。供应链柔性可以从时间柔性和产品柔性两方面来考虑。时间柔性:是指顾客因故要改变出游时间时最多提前通知旅行社的天数,反映了旅游供应链适应顾客要求的能力。产品柔性:反映了旅游供应链灵活安排旅游路线的能力。

三、旅游供应链可靠性管理

(一) 建立评价机制

借鉴工程技术领域的可靠性分配的思想,将规定的供应链系统可靠性指标,按一定的方法分解细化到供应链的每一个旅游企业,从而可以确定供应链每一个企业各自要达到的可靠性目标。

(二) 建立统一业务流程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旅行社及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加,企业间必须保持业务过程、理念的一致性。由于旅游消费的过程中为给旅游者提供服务,经常出现交接工作。这就要求供应链成员之间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消除多余的交接工作,将不可靠性和延误降到最少。

(三) 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

从利益分配着手,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合理解决各节点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保证供应链的管理能有效地执行。

(四) 建立信息平台,加强沟通

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符合旅游需求向个性化、定制化转变的趋势,建立高效、快捷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统一标准的各种数据库,加大信息共享程度,使供应链实现无缝连接。

(五) 建立联盟

以区域旅游发展和行业协调发展的思想为中心,为旅游企业跨行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结成战略联盟,以联盟关系约束个别危害供应链行为,协调供应链上下游环节的关系,辅助解决行业障碍和壁垒。

(六)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由于旅游产品的一次消费过程要多个旅行社、多个供应商合作完成,难以避免出现风险事件。风险必然导致供应链的可靠性降低,因此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尽量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减少风险发生或提早预测风险的损失程度。

(七) 建立旅游消费者信息反馈机制

通过收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对新产品的需求等信息来发现供应链内企业的不足之处,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是旅游供应链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供应链可靠性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课题,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起步,本文通过采用可靠性工程的角度提出一种研究旅游供应链可靠性的思路,构建了旅游供应链可靠性模型,今后研究中应进一步建立起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协同的方式,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讨论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概念,然后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概念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如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第二种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化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第三种概念采用增值链的方法,是一种范围更广的观点,如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通过分析供应链的定义,我们认为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参与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等;(2)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送达客户;(3)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4)供应链的拓扑结构:网络、链条、网链。

同样供应链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如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在这里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以6R为目标对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网链结构上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应将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该集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外部集成阶段。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集成以后,已经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

2. 敏捷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借助敏捷制造战略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当代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3. 绿色供应链。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由于公众、法规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这种压力,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供应链流程,把环境问题融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供应链的设计。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即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反应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边际利润高、需求不稳定的革新型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

5. 供应链伙伴选择。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能力的协同,来有效地实现各种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供应链的伙伴选择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加工能力、运输距离、企业信誉、批量柔性、技术实力、资金状况等。大多数关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在本质上是定性的或实证的,考虑经济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适用。目前,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主要分成三类:线性加权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统计/概率方法。

6. 供应链库存技术。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VMI是以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该方法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相互协调,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可消除供应链上的需求变异和放大现象。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同时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

7. 供应链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EDI、基于Internet、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8. 供应链建模技术。研究供应链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供应链模型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各项分析和决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应链建模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法、近似方法、基于仿真的方法。网络设计方法一般使用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和求解问题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盖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领域,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模型存在着求解困难的问题,另外模型考虑随机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于供应链多级库存问题,研究在考虑多级库存情况下建立库存控制策略及确定控制参数,该方法在降低库存、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相当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稳随机因素的存在、忽视了生产和运输问题等。基于仿真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全面的供应链模型,由于不存在数学求解上的问题,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包括结构上的和参数上的随机性,比较适于评价现有策略。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就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总结近几年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这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