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特色创建方案

幼儿园特色创建方案

幼儿园特色创建方案

幼儿园特色创建方案范文第1篇

近年来,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驱使下,课程决策民主化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下,特别是在国家教育纲要和地方教育纲要相继出台之后,我国各地的许多幼儿园开始在实践中努力争取自身的课程决策权,不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尝试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方案,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管理系统。然而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之后,幼儿园的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例如,由于园长面对课程改革时无所适从,导致在课程管理上的消极等待;由于园长对课程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课程管理的失控;由于园长缺乏课程管理能力,导致教师对本园课程的困惑,教师难以把握课程实质,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概括地说,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课程改革的被动与无序,课程设置的超载或缺失,课程编排的无结构与无系统,课程管理的“放羊”与“游击”等。由此产生的“园长迷惑”与“教师困惑”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和课程改革的进程。

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严峻态势已经向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课程管理的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方法,针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现实需要,探寻和建立一套相应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方法。幼儿园可以依靠幼儿园的“自组织能力”,编制并利用自己的课程方案进行文本化管理,推进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有序进行。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编制的基本内涵

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是指幼儿园按照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根据本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编排、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梳理与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课程认知表达形式。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实施教学和进行课程管理的依据,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行动纲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等对本园课程进行选择、策划、重组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策划与课程设计的课程管理活动过程。对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以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为基础,以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成员为主体,以幼儿园的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为保障的课程管理过程。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编排,而且承载了课程园本化、系统化、文本化和结构化的管理功能。〔2〕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课程信息的分析与选择,对课程内容的归纳与提炼,对课程方法的探索与梳理,对前期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其最终目的是将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已经认同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行为,并在实践层面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编排,最终实现课程编排的最优化。〔3〕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对本园课程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策划与设计。课程方案的编制应该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的现实需要和课程资源的实际状态,完整地表达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行为和课程体系。为了确保课程方案的可操作性,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分为“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正本)和“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副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作为正本的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主要是从宏观视角对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关系、课程依据、课程编码和课程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描述,大致包括编制背景、主体内容以及实施与管理三个部分。作为副本的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实际上是幼儿园的课程执行方案或工作计划。只有当幼儿园课程方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课程执行计划时,才能确保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背景

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时,首先应该对课程方案编制的背景性条件作分析。分析越充分,方向越明确,课程方案的针对性越强。每个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各有特点。在编制课程方案之前,幼儿园先要对本园的课程背景、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背景因素作全面分析,从中找出课程方案的编制依据,确立设计课程方案的起点。编制背景信息通常包括课程方案的主题或名称的确立、幼儿园的课程现状与现实条件分析、课程方案编制的宗旨与指导思想、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2.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依据、课程功能、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序度、课程编排、课程类型、课程编码等方面的阐述。

3.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为了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组织成员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知晓度与认同度是课程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课程方案中还应该有关于课程方案及其实施问题的说明,以及对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方法的阐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提高课程方案的执行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方案承载着多种教育价值与管理功能。对幼儿园来说,编制课程方案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幼儿园具有基本的前期课程资源条件,组织成员对课程方案编制高度认同,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课程管理能力等。这些基本条件关系到课程方案编制的实际成效。

三、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

众所周知,完成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重任的实践主体是幼儿园。〔4〕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实现取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际成效。尊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吸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建构具有幼儿园本体特色的课程方案,形成适合幼儿园的课程管理系统,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1.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是课程管理的需要。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对本园的课程实践进行解读、梳理和重组。这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进行课程规划的管理过程。〔5〕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方案的编制实际上是一个制定与执行课程决策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最直接目标是要使幼儿园课程管理文本化,以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一个真正适合幼儿园自身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方案。

2.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者角色定位

为了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管理者应该承担课程方案的决策与规划、课程方案的研究与设计、课程方案的修订与完善等方面的管理职责。管理职责的有效行使取决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园长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是保障课程方案编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

(1)决策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课程决策和课程规划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不断强化课程决策者的角色意识,自觉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责任,确立幼儿园课程发展方向,形成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流程,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发展进行有效管理。

(2)引领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园长除了要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外,还需要以引领者的身份带动全体员工进行课程方案编制工作。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一项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管理者的带领与推进是很难完成的。幼儿园管理者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发挥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观念引领、过程引领、培训引领、研究引领、实践引领等。管理者的引领作用通常会决定课程方案编制的质量。

(3)组织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一个组织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方案编制的组织协调与过程控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等,都是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组织不力,必然会造成课程方案编制过程的混乱和课程实施的种种问题。

(4)主持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员工始终是实践的主角,而管理者只是编制活动的主持者。如果管理者偏离了主持者的角色,过分夸大管理者的作用,就会发生课程角色错位、课程角色替代等管理问题,导致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的实际效用大大降低。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的任务是为员工提供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平台,引导员工参与课程研究的实践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走向有序化的管理保证。

3.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基本管理策略

从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实践看,坚持从实际出发,引领全体员工参与课程方案编制,把握课程编制平衡,保证课程相对稳定,实现课程设计创新,这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策略。

(1)从实际出发

幼儿园课程方案是每所幼儿园为自己度身定制的课程运作系统,幼儿园必须以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现实条件为依据来编制课程方案,确立本园课程的发展起点与发展方向。如果课程方案偏离了本园的实际情况,那么课程方案的适宜性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应该从分析幼儿园课程现状入手,正视幼儿园课程的实际问题,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发展路径,通过对本园课程实践的研究,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方案。

(2)引领全员参与

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不是管理者的专利,不是园长的个人行为,也不是少数骨干教师的特殊权利,而是幼儿园的组织行为。课程方案的形成是组织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组织成员能力互补的产物。管理者应该从传统的只有少数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实施全员化的课程管理。〔6〕全员参与的实质是调动幼儿园组织的一切力量,包括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性通常取决于员工的参与数量和参与程度,而员工的参与程度也是决定课程方案的质量和执行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应该建立全员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接纳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全体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

(3)把握课程平衡

把握课程平衡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重要管理原则。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为幼儿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新的课程内容层出不穷,幼儿园没有找准自己的课程发展定位或缺乏课程的选择与重组能力时,非常容易陷入课程超载的误区。另外,在面对各种课程资源时,幼儿园也可能偏离儿童发展的需要,只是从非常狭隘的角度选择课程内容,进入课程缺失的误区。所以,在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防范课程失衡现象的出现。如何把握课程管理的方向,确保课程的平衡性已成为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管理者应该始终关注课程目标的平衡、课程性质的平衡、课程结构的平衡、课程内容的平衡、课程方式的平衡、课程类别的平衡,提高对课程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分析、选择与重组能力,以保证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平衡性。〔7〕

(4)保证相对稳定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为幼儿园提供了自由实施课程的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可以无目标、无依据地随意更改。可以随意更改的课程通常显示了其价值的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提倡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正是针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极不稳定、经常变换的游击战状况而提出的一种加强课程管理的应对性策略。通过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可以解决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混乱现象,建立一个适合幼儿园操作的、相对稳定的课程系统。管理者要通过课程方案编制保证幼儿园的课程发展方向、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运作流程、课程内容和方法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幼儿园课程管理系统的相对稳定。

保证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并不是说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劳永逸、不可更改的。事实上,课程方案是课程发展的产物,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只是在课程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稳定。这种阶段性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

(5)实现课程创新

实现课程创新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决课程问题、实施课程创新的管理过程。没有创新的课程是没有生命力的,难以适应现实教育的发展需要。实现课程创新是课程方案完善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课程创新仅仅理解成一味追求时髦和摒弃传统。课程创新主要表现为课程的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课程方案的编制不是对过去的、他人的课程进行机械的模仿、抄袭或者摒弃,而是根据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去转换课程理念,完善课程行为。管理者应该把课程创新作为课程编制管理的重点,协调课程传承与课程创新的关系、课程稳定与课程发展的关系、全局创新与局部创新的关系、组织创新与个体创新的关系,在幼儿园内形成一个课程创新的管理平台,及时提出课程创新的管理目标,提供课程创新的资讯信息,开展课程创新的研讨活动,开展课程创新的设计活动,以此增强课程创新的适宜性,不断推动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2〕〔5〕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4〕上海市教委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幼儿园特色创建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22-05

我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来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经验和课程资源。但是,由于各个幼儿园的自身条件不同,他人的课程经验和课程资源通常无法在幼儿园里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每个幼儿园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选择和重组,形成适合本园的、本土化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严谨的课程方案和课程管理系统。加强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问题。〔1〕

近年来,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驱使下,课程决策民主化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下,特别是在国家教育纲要和地方教育纲要相继出台之后,我国各地的许多幼儿园开始在实践中努力争取自身的课程决策权,不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尝试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方案,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管理系统。然而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之后,幼儿园的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例如,由于园长面对课程改革时无所适从,导致在课程管理上的消极等待;由于园长对课程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课程管理的失控;由于园长缺乏课程管理能力,导致教师对本园课程的困惑,教师难以把握课程实质,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概括地说,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课程改革的被动与无序,课程设置的超载或缺失,课程编排的无结构与无系统,课程管理的“放羊”与“游击”等。由此产生的“园长迷惑”与“教师困惑”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和课程改革的进程。

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严峻态势已经向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课程管理的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方法,针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现实需要,探寻和建立一套相应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方法。幼儿园可以依靠幼儿园的“自组织能力”,编制并利用自己的课程方案进行文本化管理,推进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有序进行。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编制的基本内涵

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是指幼儿园按照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根据本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编排、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梳理与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课程认知表达形式。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实施教学和进行课程管理的依据,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行动纲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等对本园课程进行选择、策划、重组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策划与课程设计的课程管理活动过程。对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以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为基础,以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成员为主体,以幼儿园的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为保障的课程管理过程。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编排,而且承载了课程园本化、系统化、文本化和结构化的管理功能。〔2〕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课程信息的分析与选择,对课程内容的归纳与提炼,对课程方法的探索与梳理,对前期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其最终目的是将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已经认同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行为,并在实践层面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编排,最终实现课程编排的最优化。〔3〕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对本园课程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策划与设计。课程方案的编制应该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的现实需要和课程资源的实际状态,完整地表达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行为和课程体系。为了确保课程方案的可操作性,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分为“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正本)和“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副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作为正本的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主要是从宏观视角对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关系、课程依据、课程编码和课程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描述,大致包括编制背景、主体内容以及实施与管理三个部分。作为副本的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实际上是幼儿园的课程执行方案或工作计划。只有当幼儿园课程方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课程执行计划时,才能确保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背景

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时,首先应该对课程方案编制的背景性条件作分析。分析越充分,方向越明确,课程方案的针对性越强。每个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各有特点。在编制课程方案之前,幼儿园先要对本园的课程背景、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背景因素作全面分析,从中找出课程方案的编制依据,确立设计课程方案的起点。编制背景信息通常包括课程方案的主题或名称的确立、幼儿园的课程现状与现实条件分析、课程方案编制的宗旨与指导思想、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2.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依据、课程功能、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序度、课程编排、课程类型、课程编码等方面的阐述。

3.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为了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组织成员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知晓度与认同度是课程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课程方案中还应该有关于课程方案及其实施问题的说明,以及对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方法的阐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提高课程方案的执行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方案承载着多种教育价值与管理功能。对幼儿园来说,编制课程方案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幼儿园具有基本的前期课程资源条件,组织成员对课程方案编制高度认同,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课程管理能力等。这些基本条件关系到课程方案编制的实际成效。

三、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

众所周知,完成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重任的实践主体是幼儿园。〔4〕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实现取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际成效。尊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吸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建构具有幼儿园本体特色的课程方案,形成适合幼儿园的课程管理系统,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1.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是课程管理的需要。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对本园的课程实践进行解读、梳理和重组。这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进行课程规划的管理过程。〔5〕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方案的编制实际上是一个制定与执行课程决策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最直接目标是要使幼儿园课程管理文本化,以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一个真正适合幼儿园自身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方案。

2.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者角色定位

为了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管理者应该承担课程方案的决策与规划、课程方案的研究与设计、课程方案的修订与完善等方面的管理职责。管理职责的有效行使取决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园长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是保障课程方案编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

(1)决策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课程决策和课程规划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不断强化课程决策者的角色意识,自觉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责任,确立幼儿园课程发展方向,形成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流程,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发展进行有效管理。

(2)引领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园长除了要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外,还需要以引领者的身份带动全体员工进行课程方案编制工作。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一项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管理者的带领与推进是很难完成的。幼儿园管理者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发挥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观念引领、过程引领、培训引领、研究引领、实践引领等。管理者的引领作用通常会决定课程方案编制的质量。

(3)组织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一个组织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方案编制的组织协调与过程控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等,都是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组织不力,必然会造成课程方案编制过程的混乱和课程实施的种种问题。

(4)主持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员工始终是实践的主角,而管理者只是编制活动的主持者。如果管理者偏离了主持者的角色,过分夸大管理者的作用,就会发生课程角色错位、课程角色替代等管理问题,导致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的实际效用大大降低。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的任务是为员工提供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平台,引导员工参与课程研究的实践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走向有序化的管理保证。

3.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基本管理策略

从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实践看,坚持从实际出发,引领全体员工参与课程方案编制,把握课程编制平衡,保证课程相对稳定,实现课程设计创新,这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策略。

(1)从实际出发

幼儿园课程方案是每所幼儿园为自己度身定制的课程运作系统,幼儿园必须以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现实条件为依据来编制课程方案,确立本园课程的发展起点与发展方向。如果课程方案偏离了本园的实际情况,那么课程方案的适宜性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应该从分析幼儿园课程现状入手,正视幼儿园课程的实际问题,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发展路径,通过对本园课程实践的研究,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方案。

(2)引领全员参与

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不是管理者的专利,不是园长的个人行为,也不是少数骨干教师的特殊权利,而是幼儿园的组织行为。课程方案的形成是组织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组织成员能力互补的产物。管理者应该从传统的只有少数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实施全员化的课程管理。〔6〕全员参与的实质是调动幼儿园组织的一切力量,包括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性通常取决于员工的参与数量和参与程度,而员工的参与程度也是决定课程方案的质量和执行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应该建立全员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接纳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全体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

(3)把握课程平衡

把握课程平衡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重要管理原则。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为幼儿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新的课程内容层出不穷,幼儿园没有找准自己的课程发展定位或缺乏课程的选择与重组能力时,非常容易陷入课程超载的误区。另外,在面对各种课程资源时,幼儿园也可能偏离儿童发展的需要,只是从非常狭隘的角度选择课程内容,进入课程缺失的误区。所以,在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防范课程失衡现象的出现。如何把握课程管理的方向,确保课程的平衡性已成为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管理者应该始终关注课程目标的平衡、课程性质的平衡、课程结构的平衡、课程内容的平衡、课程方式的平衡、课程类别的平衡,提高对课程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分析、选择与重组能力,以保证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平衡性。〔7〕

(4)保证相对稳定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为幼儿园提供了自由实施课程的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可以无目标、无依据地随意更改。可以随意更改的课程通常显示了其价值的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提倡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正是针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极不稳定、经常变换的游击战状况而提出的一种加强课程管理的应对性策略。通过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可以解决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混乱现象,建立一个适合幼儿园操作的、相对稳定的课程系统。管理者要通过课程方案编制保证幼儿园的课程发展方向、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运作流程、课程内容和方法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幼儿园课程管理系统的相对稳定。

保证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并不是说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劳永逸、不可更改的。事实上,课程方案是课程发展的产物,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只是在课程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稳定。这种阶段性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

(5)实现课程创新

实现课程创新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决课程问题、实施课程创新的管理过程。没有创新的课程是没有生命力的,难以适应现实教育的发展需要。实现课程创新是课程方案完善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课程创新仅仅理解成一味追求时髦和摒弃传统。课程创新主要表现为课程的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课程方案的编制不是对过去的、他人的课程进行机械的模仿、抄袭或者摒弃,而是根据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去转换课程理念,完善课程行为。管理者应该把课程创新作为课程编制管理的重点,协调课程传承与课程创新的关系、课程稳定与课程发展的关系、全局创新与局部创新的关系、组织创新与个体创新的关系,在幼儿园内形成一个课程创新的管理平台,及时提出课程创新的管理目标,提供课程创新的资讯信息,开展课程创新的研讨活动,开展课程创新的设计活动,以此增强课程创新的适宜性,不断推动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2〕〔5〕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4〕上海市教委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阎水金,张燕.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钟启泉.国外课程改革透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Yan Shuijin

(Preschool Education Depart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幼儿园特色创建方案范文第3篇

2005—2007年发展规划

现状分析:

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在2004年的9月彻底转型为幼儿园,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要进行转型。新楼的建成使我园的硬件建设以逐步完善,,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但我园现在的软件建设还相当薄弱。

首先,我们在目标管理、计划管理上还没有形成幼儿园的管理体系,在保教工作方面存在着轻游戏重上课,轻德重智等倾向,忽视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忽视对幼儿多元智力潜能的开发,幼儿社会性发展较差,在课程改革上还刚刚起步。我们的教师队伍在不断的学习中精神面貌已有所转变,但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消极因素,大部分教师在思想上还很陈旧,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更新,另外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还没有经验,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我园现在的大环境以初步完善,但内部环境如走廊文化、家园联系、班级环境、墙刊设计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为了使我园能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在较短时间内能走向正规,成为市级、省级一流的示范园,特制定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总目标:

沿着一条主线:实现科学规范的幼儿园管理,争创省级示范园;

创建两大特色:课程生活化、管理特色化;

遵行三个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健康第一

瞄准四个目标:建立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协作型团体、以全面实施和谐教育为主线,努力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注重幼儿多元智力潜能的开发、三年内达到市内创示范、地区争排头、省内有影响的一流幼儿园水平。

分步实施目标与计划:

2005年3月—2005年7月

阶段目标:全面的实施和谐教育,完善生活课程建设,进一步完成新楼的内部环境布置,提高教师自身建设,逐步完善幼儿园的管理体系,建立起我们自己特色的协作型团体,

措施与计划:

一、搞好生活课程建设,生活课程是幼儿园基础中的基础,所以要放在首位.

二、搞好教师的队伍建设,要建立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协作型团体.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为我园的发展释放能量。

三、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各种规章制度上墙的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还要把规章制度牢记在心,用它时刻的约束自己。并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四、完善园内内部环境,如走廊文化、家园联系、班级环境、墙刊设计等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五、走课程改革的第一阶段,把主题活动全面的引进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六、组织教师进行“纲要”培训,深入学习《纲要》解读的第三章、第四章理论部分。吃透“纲要”精神,转变教育观念。用自己培训自己的方法,用各种交流活动或每月一文、案例分析、教育随笔等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七、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设计好每月一次的“家长园地”栏目,包括教师承诺、家长须知、育儿知识、各种计划、安排等,做到家园教育相互配合。

八、带领教师深刻领会其和谐教育实质、掌握其和谐教育内涵,让全体教师都尽快把和谐教育引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学会独立思考、自由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快乐的获取知识,结合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我们的“和谐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化,以实现我们的办园宗旨。

2005年8月—2006年7月

阶段目标:提高保教质量,进行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注重挖掘幼儿的多元智力潜能,进行多项课题的试验与研究,完善内部环境,健全、修改完善各项制度,抓好园风建设和教师自身的提高,扩大我园教师在省、市的知名度,争创省级示范园。

措施与计划:

一、进一步健全、修改完善各项制度,尤其是教师和幼儿的评价制度,把各项监督机制落实得更细更实。

二、提高保教质量

1、进行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进行主题探究活动的全面开展,以"科研为突破口"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研究,创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特色。学期末召开主题探究活动的汇报会、总结会。

2、根据我园幼儿的特点按小、中、大制定不同班次幼儿教育目标。从各个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争取把我园建立成全语言幼儿园。

3、加强班级管理扩展特色课程的实施,争取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色。特色课程增设微机课,并加大英语课的比重。

4、注重挖掘幼儿的特长,开展英语、美术、钢琴、舞蹈各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双语教学,创办、舞蹈、美术、英语特色班,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5、坚持保教结合,抓好膳食管理、园内清洁、班级卫生、环境创设、餐眠护理、健康检查、病幼照顾、放学候接等工作,做到分工名确人人有岗、人人有职、奖优罚劣,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6、认真做好预防、接种、体检等卫生工作,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幼儿开展各项活动,做到安全,无事故发生。

7、抓好园风建设,重教师和自身道德行为的示范性,不断完善各个中心的职责,要求人人明确规范,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氛围,增加教育和发展自身活力。

五、继续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做到课程“绿色”化、生活“绿色化”、环境“绿色”化,并在年底开展“绿色教育”的展示活动。

六、做好教师培训计划,重点放在“纲要”第三章、第四章的实践部分。

七、加强家园合作,在提高自身建设的同时用多种手段来转变我们身边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搞好我们的主题探究活动的研究。

八、从不同方面为我园争创省级示范园做充分的准备,争取在本学期达到省级示范园的标准。

2006年8月-2007年7月

阶段目标:形成我园系统的管理体系,继续进行我园的课程改革,注重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挖掘幼儿的潜力,开发幼造力,用网络系统把幼儿园的档案材料信息化,建立我园自己的网站,不断创设一流的办园条件,推进幼儿园的发展,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措施与计划:

一、加强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并形成系统的幼儿园管理体系。

二、进行课程改革的第三阶段,具有我园自己特色的主题探究活动逐渐形成,完成生活课程、特色课程及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三、运用网络系统把幼儿园档案材料信息化,进一步管理、加工、利用、建立适宜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起我们幼儿园自己的网站,扩大我园的知名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园内生活和社会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愉快、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形成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五、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完善园本课程。在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的精神。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六、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家庭、社会的联系,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形成相互发挥积极影响的“一体化”教育思想。

幼儿园特色创建方案范文第4篇

NOC活动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支持下,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一项集教学探讨研究、教学交流推广于一体的全国性公益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

活动开展以来,积累了大量有关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成果,在学前教育领域实现创新理念再实践,实践成果再创新,NOC活动的教育研发机构——北京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历经三年研发,完成了这一使命。

研发工作的基本思路

为促进幼儿园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作为北京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学前教育研发团队,我们在多年前就提出幼儿园教育需在学习和教学形态上进行创新的思想。经过三年研究,设计出完整的“幼儿园学与教形态创新与实践方案”(以下简称“学与教方案”),并研发完成了方案所需的创新产品和实践路径。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我们把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保护其好奇心和兴趣,创设丰富的学与教形态作为研发工作的基本思路。并依照这个基本思路,进行具体的“学与教方案”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强调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由此,我们将研发重点放在:如何将信息技术、多种载体的传播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运用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幼儿园教育资源获取、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资源共享、体验式教学中,改变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再现生活情境,建立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学习手段。由此,将幼儿园传统的教育发展成为新型的教育,促进幼儿园学与教形态的不断创新。

“学与教方案”的内容设计

基于基本思路和研发重点,我们将“学与教方案”设计划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指南》要求,研发全新的与《指南》要求一致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开发与活动内容相匹配的数字素材,以及具有广泛兼容性的幼儿园教育多媒体平台,组成“三位一体”形式的幼儿园教育创新产品——“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是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专门研发的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学与教方案”的开展提供了内容基础,形成下列内容构架: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活动指导方案+数字素材库+多媒体平台

在这个内容构架中,活动指导方案是主体和核心,数字素材库是对信息化教育活动的资源支撑,多媒体平台是帮助幼儿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活动的工具和载体。

1.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

《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内容如下页表所示。

《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所编写的900个独立活动,活动内容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忠实遵循了《指南》的具体要求。全书在整体结构上分为5个领域,即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每个领域设置180个独立活动,每个学期有30个活动。

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我们特别为《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分别设计了教师手册和幼儿手册。其中的幼儿手册在内容上与教师手册中的每个教育活动相匹配,采取图配文的表现方式,让幼儿通过视觉发现和听觉辨识来理解活动内容,并根据活动要求设置了幼儿动手动脑的项目,如连线、选择等。同时,幼儿手册还考虑到亲子教育因素,设置了“小贴士”便于家长使用时了解教育活动要求,使幼儿手册成为一个幼儿园活动向家庭延续、实现家园共育的媒介。

2.NOC幼儿园活动数字素材库

NOC幼儿园活动数字素材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配套数字素材库、通用数字素材库,以及两个补充部分:多媒体数字课件库、家园共育素材库(如图1)。

(1)配套数字素材库(如下页图2)

素材采用积件形式,以PNG格式呈现,拖拉方便。便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平台时随需随用、任意摆放,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和画面。

便于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调用、组合。在活动中随活动环节渐次叠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幼儿可以借助素材和多媒体平台,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情节再现、情境搭建、创意延伸。

包括各种造型的幼儿与成人形象,丰富的幼儿园、日常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情境设计,以及活动内容所涉及的各类物品设计等。

(2)通用数字素材库

通用数字素材库除具有上述配套素材库的文件格式特点外,涉及内容更为广泛,设计风格多种多样,为教师备课及开展活动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来源,共分为十二个类别(如下页图3)。

(3)多媒体数字课件库

多媒体数字课件库收集了多家幼儿园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是幼儿园教师开展学与教活动的参考资料。课件素材选自幼儿园一线教师集体讨论和精心设计的课件,以及历年参加NOC活动的幼儿园教师课件,集中体现出在幼儿园学与教活动中对多种传播载体的灵活运用。素材的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特色鲜明,便于幼儿园教师进行借鉴和学习。

3.NOC多媒体教育教学平台

NOC多媒体教育教学平台由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组成。

(1)备课平台

自动记录和管理教学备课,能简便编辑备课课程及灵活储存备课过程和资源,自动生成备课文件包,并具有将备课转换为授课的功能。

具有同步搜索新闻、图片、音频、视频、百科、网页和本地数字素材库资源的功能。

具有音频、视频编辑的制作功能,文字书写、编辑和文字转换声音的制作功能,挂图和卡片编辑的制作功能,调用PPT、Flash等软件的制作功能。

具有远程视频教学交流功能和照相机功能。

(2)授课平台

具有电子白板书写、彩色绘画,影视、音乐和PPT、Flash等多种格式文件载体的同步播放和同步切换功能。

轻松实现互动学习和远程教学交流。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推动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提供了保障;激发了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园间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搭建了有效平台;连通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顺应了幼儿园教育中“学与教”形态变革的大趋势,促进了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学与教方案”的实施平台

“学与教方案”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发展NOC实验幼儿园,创建实施“学与教方案”的平台。NOC实验幼儿园将使用《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开展活动,实现所有NOC实验幼儿园都是在同一平台上以相同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在同一环境下展开学与教形态的创新和实践,用同样的素材进行交流和探讨,接受专家的统一指导。

NOC实验幼儿园自2013年开始设立,目的是结合NOC活动组织、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幼儿园学与教形态创新与实践。通过组织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创新开展;通过专家指导,提高园长和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与教形态的创新实践能力。

设立NOC实验幼儿园,还有助于协助各地加快幼儿园教育学与教形态创新的区域整体发展,提高幼儿园在教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为幼儿园教育创新与实践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为家园共育搭建交流平台。

指导和培训

“学与教方案”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通过不断的指导和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帮助幼儿园将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为此,将借助“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开展,依靠“学与教方案”研究团队、课题组专家、NOC活动组委会及高校的学前专家,在NOC实验幼儿园中持续不断地开展指导和培训工作。使幼儿园教师在应用《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育活动的同时,有机会在学与教形态的创新与实践中得到专家的指导,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环节是实现“学与教方案”整体目标的有力保障,因此,将从七个方向对NOC实验幼儿园教师进行充分的指导和培训。

方向一:幼儿园信息技术的环境建立及发展趋势。

方向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怎样引导幼儿体验和参与。

方向三:信息技术运用如何与教学深度融合,现代电子设备与教学怎样结合,信息技术运用怎样推动教学资源的创造和整合,如何适度运用信息技术设备。

方向四:幼儿园信息化及网络建设对教学管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

方向五:信息技术环境对幼儿学习与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

方向六:信息技术如何与家园共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方向七:幼儿园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案例的分析与交流。

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并派专家和研发人员进入各NOC实验幼儿园进行入园指导培训。

“学与教方案”的整体设计思想体现了幼儿园教育变革的大趋势,申报的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堂学与教形态变革的研究》获批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目前,课题指导组已经将《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作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幼儿园的教学材料。

“学与教方案”的构思、策划和研发历经三年,在此过程中,我们有幸得到教育部相关领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以及多个省、市、区教育部门有关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多位学前教育专家,多媒体教学专家,优秀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教师都亲身参加了具体的研发工作,他们为本方案的成功完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此深表敬意。

幼儿园特色创建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年龄差异;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

要。”可见,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发展。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泛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人的成长是在环境中,同样幼儿的成长也需要一定的环境,而且幼儿时期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幼儿园环境是幼儿依赖和接受的硬件设施。如果不重视环境的建设,就无法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内的良好环境建设,不但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可以促进孩子对各种信息的接受,形成各种信息的刺激。环境也是幼儿获得情感体验的途径,直观、形象的环境因素,可以启迪幼儿的思维,启蒙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目前幼儿园环境建设的问题

1.环境创设的目的不纯

部分幼儿园由于管理工作的缺陷,对环境建设没有从促进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强调环境的整洁和美观,没有从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角度着眼。追求装饰效果,注重外在的感觉,没有将环境作为幼儿教学的一部分去对待,不注意发挥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环境创设单一片面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内容存在单一片面的弊端,缺乏整体设计和布局,没有一个系统性,更没有科学性。只是为了追求环境的布置而进行创设,没有考虑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和教育因素。

还有一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单纯考虑了室内和墙壁,园内的其他空间则相对考虑较少,尤其是一些隐性环境因素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使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育作用减弱。

3.环境创设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都是大人的作品,是老师和学校的单方面心愿,没有体现学生本位的主题。幼儿作为一个从属,没有机会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幼儿只是环境的读者,由成人随意处理和安排。这种环境创设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更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1.体现幼儿特色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的成长服务的,所以创设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为主,同时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特点。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无意注意是心理特点的主要表现,所以,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应该体现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新异多变、生动直观的设计特点,以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为主。比如,那些色彩鲜艳的游乐设施,夸张的、卡通的人物形象,都会让幼儿耳目一新,并且身心愉悦。购置的儿童游乐设施,一定要注意色彩,醒目鲜艳才是

首选。

2.注重艺术化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环境艺术化,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对于年纪尚小,懵懂无知的儿童而言,更应该注意环境的艺术性。所谓艺术性就是要将园内环境创设成一种符合幼儿审美的意境。给幼儿创设一种花园般的氛围中,怡怀愉性,在美中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3.重视三维空间的创设

所谓三维空间是指幼儿园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接受熏陶和教育的环境与机会,满足幼儿无意识学习的需求,利用园内环境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教育。比如,在室内外的地面画上各种图形、迷宫,让学生走迷宫,开发智力;在走廊地面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让学生随时辨认,启迪思维。利用节日促进环境的变换,各种不同的节日来临之际,在园内的墙壁上画上不同的特色图案,让幼儿根据图案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学生感到环境的常换常新,避免长期不变的乏味感。

4.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在教室内设置涂鸦板,学生可以自由涂画;设置活动角,学生可以在此期间自由拼图;让学生绘画四季不同的景色,春天的小草、夏天的树叶、秋天的果实等。学生亲自参与的环境创设,才更具有教育的实效性。

幼儿阶段是人体发育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早期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产生的暗示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影响幼儿的成长。为此,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一直将环境创设作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园长的管理水平、教师的专业程度。

参考文献:

[1]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