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创业对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对社会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创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创业对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1篇

一、研究文献回顾

1.大学生新创企业成长研究。新创企业是以获取盈利和实现成长为目的,组建新事业以生产产品及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Gartner,1985;Sandber,1986)。普遍认为,新创企业的成立时间不长、尚未步入成熟阶段。Stinchcombe(1965)认为刚刚成立的具有新进入缺陷特征的即是新创企业;Kazanjian(1988)将企业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概念化发展期、商品化期、成长期和稳定期,企业仍处于前三个阶段就属于新创企业。Weiss(1981)将新创阶段限定为企业成立的前7年;Wong(1993)和McDougall等(1994)将8年作为新创企业和成熟企业的分界线;由于创业者需要投入较高的时间成本,本文将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新创企业界定为成立时限小于8年的自主创业企业。多数大学生新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汤文仙和李攀峰(2005)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规模扩展、知识积累和制度建设的互动过程。王凤荣(2006)认为企业成长的金融实质是企业追求实体价值最大化与虚拟价值最大化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刘井建(2011)则认为,新创企业的成长实质上是通过新业务而进入新的或现有市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企业成长阶段演进的创新与创业活动。从以上研究来看,国内外文献对企业成长的定义突出了几个特征:第一,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的成长不是现在或过去的某个时点状态,而是一种历史演进的过程,是一种发展的趋势;第二,企业成长受到企业内、外两个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成长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企业成长除了表现为一些可测指标在数量上的增长,更多是反映产生这些增长的内在源泉,即质的方面的改变。大学生新创企业的成长同样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由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经验、资本的不足,资源的获取相对更加困难,面临更大的挑战。2.社会网络研究。社会网络是一群人之间的特定关系结构,是个体获取社会支持和资源的途径。在新企业创建初期,由于正式网络的不完善,企业严重依赖于基于信任构建的创业者网络,创业社会网络的变化与发展依赖于网络中信任程度的发展(SminthandLorhoke,2008);随着企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地位声望,在产业链条上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时,创业者网络便成为企业发展的辅资源。但是,创业者网络是新企业初始网络的基础和雏形,不仅在创业构想和概念化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创业机会的甄别与资源的获取,而且在新企业创立后的一定阶段内发挥着主导作用(HiteandHesterly,2001)。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从网络结构和网络质量两个方面展开。网络的结构学说主要从社会网络中行动主体之间的关系来映射其网络结构。利用“结构等效”的假设来解释真实社会网络中的行为。具体来说,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理论:其一,社会网络的资源特征——社会资源理论。以Barney(1991)为代表的资源基础理论强调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难以替代的异质性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将网络与资源联系起来的代表人物为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其在对弱关系理论观点的补充时首次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肖冬平,梁臣,2003)。其二,社会网络的关系特征——强弱关系理论。强联系指的是亲戚朋友这类较为亲密的联系,而弱联系意味着一般性的联系(林嵩,2009)。1973年,马克-格兰诺维特认为弱关系力量在社会网络中充当信息桥梁的作用,弱关系对于创业者的资源获取和经济决策更为重要。其三,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结构洞理论。罗纳德•伯特提出所谓结构洞是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可以传递信息。他认为一个人的网络越多越好,而在此网络中不重复的网络越多就越有效率。其四,社会资本理论。第一位对社会资本进行相对系统的现代性分析的是法国学者布尔迪厄(张其仔,2000)。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1988)的研究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系列不同的实体,这些实体都具有社会结构的某些特征,且能够促使结构内部的参与者行使某种行为。3.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近30年来,研究普遍认为,创业研究应该从剖析创业过程入手,并揭示新创企业的产生与持续成长机理。从创业过程来说,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资源获取、机会开发与利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MarlinoandGender,2007)。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不仅为企业诞生创造了条件,而且影响新创企业绩效。因而,创业者的个人社会网络关系对新企业创建及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张秀娥,201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相关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社会网络对创业成功、新创企业成长和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一些学者从网络关系方面研究社会网络对创业的影响,认为弱联结比强联结分布的范围更加广泛,对新创企业来说也更有价值。还有一些学者从网络治理方面研究社会网络对创业的影响,指出创业者的个体活动被嵌入于人际社会网络中,Uzzi、Powell、Larson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都认为信任和互惠构成了网络治理的重要要素。不管从哪方面研究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他们都共同指出由于资源持有者更乐意将资源提供给其熟知的创业者,社会关系成为了创业者获取资源的主要途径(BatjargalandLiu,2004)。因此,创业者的个人社会网络关系对新企业创建及成长来说至关重要。4.环境动态性。动态性是指环境中因素变化的频率和不稳定的程度(LiMandSimerlyrl,1998)。动态的市场环境主要表现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客户需求不断变化和竞争不断加剧。相对于成熟企业来说,环境动态性为新创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带来了更多的威胁。环境动态性提高时,新创企业为适应外部的需求、技术和竞争的快速变化,必须快速获取新的资源、构建新的能力来实现组织变革。Sharfman和Dean指出动态性反映了创业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率和这种变化的不可预期性,增加了新创企业的创业者获取重要资源的难度。因此,创业者需要协调外部关系,调整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外部网络联系,努力获取资源。综上,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网络、新创企业成长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本课题的后续展开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现有研究还存在下述不足:第一,少有学者考虑环境的动态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而当今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应该纳入考虑范围之中;第二,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较少,而大学生是创业活动的主力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中国当下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本项目希望在中国动态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研究大学生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更好的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

二、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将新创企业资源获取引入到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中,试图解决大学生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成长影响机制。通过对资源获取、环境动态性的研究,理解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同时本项目还考虑到中国转型经济下社会网络以及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相关量表设计中体现中国大学生创业者及创业企业所关注的网络主体的特点。带着这些研究目的,本项目从新创企业角度出发,通过证实分析,考察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内在关系,并深入探析资源获取对于二者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在此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依据社会网络理论及资源获取理论构建出社会网络、资源获取、环境动态性以及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研究框架。1.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成长。社会网络是企业高层管理开拓和发展与外部主体的社会联系、接触和关系的过程。在一项针对企业家的调查中,企业家们在10项影响企业取得长期商业成功的因素中,关系是唯一具有一致性的成功因素(IreneYeung、RosalleTung,1996)。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与其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Dollinger,1985;Reese,1993)。Brüderl和Presisendrfer(1998)研究发现网络化程度和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从网络中获得支持的程度显著提高了新创企业存活和销售额增长。国内学者(边燕杰、张磊,2006;张玉利,2008;张青、曹魏,2010)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其本身所拥有的资源、经验比较有限,只能通过社会网络来探索、获取资源,以保证创业企业的成长,对于社会网络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提出假设:H1: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2.社会网络与资源获取。创业是创业者识别、获取和配置资源从而谋求机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由此,资源是企业创建和成长的基础(Alvarez、Barnry,2007;Brush、Greene,2001)。新创企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资源持有者更乐意将资源提供给其熟知的创业者,因而利用社会关系成为创业者获取资源的主要途径(Batjargal、Liu,2004)。边燕杰(2014)的研究也表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商业情报、创业资金、首份订单等关键资源均来自其社会网络。因此提出下述假设:H2:社会网络对资源获取有正向影响3.资源获取与新创企业成长。资源获取的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朱秀梅,2008)。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如果拥有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异质性资源就有获得竞争优势和良好绩效的可能性。资源是新创企业竞争和存活的基础,也是企业绩效的基本保证。因而资源获取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发展,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产生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资源获取是新创企业提高绩效促进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下述假设:H3:资源获取对新创企业成长有正向影响;综合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成长、社会网络与资源获取以及资源获取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提出下述假设:H4:资源获取在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成长中起中介作用。4.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动态性是指环境中因素变化的频率和不稳定的程度。动态市场主要表现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客户需求不断变化和竞争不断加剧(Dreyer、Gringnhaug,2004)。相对于成熟企业,新创企业对资源需求较多,资源对新创企业的成长影响较大。决策者在这种动态环境中需要承担更为繁重的信息搜取的任务,对社会网络的要求更高。综合环境动态性对社会网络、资源获取以及新创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下述假设:H5:环境动态性作为社会网络、资源获取以及新创企业成长各维度之间调节变量。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2篇

以高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合肥市六所高校学生做抽样调查,研究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都能够对其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个体的创业资本不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而是直接影响其创业意向。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创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

一、引言

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最好预测指标,是了解创业行为的中心点。因此,个体创业意向的研究理应成为对其创业研究的最佳切入点[1]。Krueger构建的创业意向模型表明,具有创业意向的个体才有可能会采取创业行动。同时,个体的创业意向越明显,其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综述发现:围绕个体的创业意向,国外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测量量表的设计、实证模型的构建和影响因素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国内学者则主要从个体背景因素、人格特质、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等视角分析了其对个体创业意向的影响[3]。然而,当前学界对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考虑到中国是个注重关系的社会,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帮助其获得创业资源和发现创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4]。同时,筹措创业资金难是个体创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对个体创业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支持,但仍不能满足他们创业对资金的延续性需求,导致他们面对创业望而却步。因此,关于个体社会网络的强弱及其筹集到的创业资本多少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创业意向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研究群体,选取了合肥市六所高校的学生,通过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获得的最新一手数据研究了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因变量(创业意向)和自变量(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创业意向相关理论基础

1.创业意向的概念Bird是最早提出创业意向这一概念的学者,他认为创业意向是讲创业者的注意力和行为引导至某个特定目标的心理状态[5]。Thompson认为创业意向是个体准备创办新企业的一种信念并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自然而然将其付诸实施[6]。2.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的元素彼此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联系,网络中的人们不需要彼此认识,他们只要属于同一个社会网络就可以共享这一网络资源和信息。Aldrich认为社会网络同时考虑了个体及社会因素,适用于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创立和经营企业方面做得更加成功[7]。3.创业自我效能理论Chen等学者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抓住机会创业,并且更有可能在应对困难和风险方面做出持续的努力[8]。Luthans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创业者对其自身是否有能力能够影响周边环境并获得创业成功的信心[9]。

(二)社会网络、创业资本对创业意向的主效应

Westerberg认为创业者个体的社会网络会影响其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10]。创业资本是投放于创业企业的一切货币资本,如创业主体的自有资金、创业主体的家庭成员或朋友提供的资助以及银行担保贷款等[11]。Kim和Aldrich通过研究发现:创业者个体获取资源的能力高低决定了其创业活动能否成功启动,创业者常常可以借助社会网络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而那些拥有丰富社会网络的创业者往往可借此得到他人难以获取的资源[12]。个体的社会网络情况和创业资本筹集情况如何,它们是否会显著影响其创业效能感及创业意向,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1a: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b:个体的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Zhao引入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构建的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模型证实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前提与创业意向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13]。吴晓波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高低,取决于其创业自我效能感和能否有效获得创业所需的资金和信息等。同时,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也会受到社会网络成员的思想上的影响[14]。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于是提出如下假设:H2a: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H2b: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本文选择了合肥市的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和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六所高校在校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从高校的层次来看基本涵盖了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四个层次。同时,所选择的六所高校专业结构也基本都涵盖了经、管、文、理、工等几大类主要专业。实际问卷发放时间在2015年9月-10月,通过进入各样本学校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共发放纸质版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2份,回收率为90.5%;剔除无效问卷43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19份,有效回收率为79.8%。对问卷的剔除有严格的标准:(1)问卷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题目未回答;(2)问卷大部分题目的答案相同;(3)答案有明显乱填或前后矛盾的情况。符合以上剔除标准的问卷全部视为无效问卷。

(二)问卷设计变量的测度

本文各变量所采用的测量量表主要来自国内外核心期刊所发表的学术界公认的量表,并立足我国的语言环境对量表进行了翻译和修改后得出最终量表,从而保证了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整个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以社会网络测度)、创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等变量以及调查对象的基本背景信息。一般而言,5分制已经足够包含比较广泛的被调查者意见且不易引起其填表过程中出现厌烦情绪[15]。问卷中各变量的测度工具与方法如下:1.创业意向的测度创业意向的测度主要应用Thompson(2009)的个体创业意向量表(IEIS)[16]。该量表由6个题目构成,其中第二、四、五题为反向计分。该量表已经过国内外学者多次实证检验并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和采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意向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66。2.社会网络的测度本研究选择国内外社会网络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测量题目并采用自我中心网络分析法测度社会网络这一变量[17]。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网络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37。3.创业资本的测度创业资本主要通过设计的一个题目来进行测度。问卷同样采用李克特五度打分法,用不同分值来体现题目中的问题反应程度,来揭示变量变化程度的强弱程度。具体题目为:如果打算创业,您大概能够筹集多少创业资本VC(含自有和融资资本)()。4.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度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度主要应用了立农(Linán)设计的量表[18]。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769。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SPSS19.0和AMOS统计软件对31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有助于发现其内在规律。本研究主要从学校、性别、生源地和学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主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

1.主效应分析

根据问题的性质,本研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来验证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所涉及的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如表2显示,个体的社会网络与其创业意向的回归系数为0.392,其显著性水平为0.000<0.01,表明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显著,假设H1a也得到了验证。个体的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的回归系数为0.088,其显著性水平为0.087<0.1,表明个体的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显著,假设H1b得到了验证。

2.中介效应分析

当原模型中加入创业自我效能感变量以后,新的模型所对应的调整后的R2值从0.158显著性地提高到了0.199,模型解释力增强。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为0.251,其显著性水平为p<0.01,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个体的社会网络回归系数由原模型中的0.392减小为0.251,且其显著性水平为p<0.01,表明个体的社会网络与其创业意向的关系在加入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也证明了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是部分地通过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来实现的,即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2a得到了验证。个体的创业资本的回归系数数据不符合传统研究的预期,说明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资本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假设H2b未被得到验证。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集了合肥市的六所典型高校的在校学生有效问卷获得319份有效样本,分析了社会网络、创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都能够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有效提升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进而影响其创业意向。个体的创业资本状况却不能对其创业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而是直接影响其创业意向。这是对社会网络理论、创业自我效能理论在创业研究应用中的进一步丰富和细化。同时,这也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代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良好的社会网络可以提升大学生在获取创业所需资源、识别市场机会和应对创业风险方面的信心,最终提升他们创业意愿。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经营自身社会网络的水平是一个值得未来继续研究的问题。同时,创业资本的多少虽然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不可否认筹集资金难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问题。当前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一系列支持,但仍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措施已实施几十年,众多大学生创业企业已发展为国际知名企业,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借鉴其先进经验使其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意愿及创业绩效同样需要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2]马占杰.国外创业意向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4):9-15.

[3]林嵩.创业倾向模型评述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55-160.

[4]解蕴慧,张一弛.谁会成为创业者?———主动性人格及社会资本对创业意愿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2014(2):148-156.

[11]裴平,胡道勇.创业资本:创业企业发展的推动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4(9):127-133.

[14]吴晓波.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2):104-110.

大学生创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教育社会认知

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概念。创业精神也是组织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和变革环境中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对创业的影响,是促进经济成长与发展的一个主要元素[1],提高全社会创业水平,发展创业型经济与构建创新创业型社会,关键在于创业教育的水平和内容结构。创业教育不仅是促进创业行动的重要途径,同时其重心和关键是培育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这在实质上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创业政策和措施、发展创业教育,促进创业行动是一个引起社会各方面所关注的问题,并提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工作日程。而关键之一在于对创业者为何选择创业的心理认知机制以及动力源的洞悉。本研究将以高年级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创业自我效能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创业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关注的内容、重点和方式等问题。

一、创业自我效能溯源与特征研究

(一)社会认知与自我效能理论

什么是创业者的原动力,创业者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创业等始终是创业教育研究充满魅力的几个命题。早期的研究者试图通过对创业者人格、态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考察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差别,在解释创业行为和创业过程时只能获得有限的结论,难以用一些稳定的个人特质对创业做出普遍意义上的解释。

创业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反映了认知的过程[2-4]。从认知角度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点和研究创业者的新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创业者思维,解释创业原因、动机与意向,为创业教育提供思路方法和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将认知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的理论及观点引入创业研究,并在90年代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Mitchell、Busenitz、Bird等学者在2007年共同建议未来的创业研究应围绕社会认知的范畴展开[5]。

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社会认知理论中,人类动因是在一个包含三元(环境、认知、行为)交互因果关系的相互依赖的因果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人的心理预期或信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班杜拉把自我效能定义为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6],这种信念一般是针对新的、无法预测的、困难的情形。

着名创业学者Krueger(2007)指出,一个理解创业背后涵义的关键是对认知结构、创业吸引、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行动背后深层信念的探索[7]。自我效能作为这样一种深层信念,正是揭示关键创业活动的重要概念[4,8-9]。自我效能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自我效能是在综合了来自行动者本人、特定任务和他人等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而产生的(2)自我效能涉及到动机成分(3)自我效能是一种动力结构,会根据新的经验和信息不断地变化。自我效能会导致对个人效能的预期,这一预期又会决定下列过程因素:(1)在特定背景下执行特定任务的决策(选择行为)。(2)将会投入多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个任务(动机性努力),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下去,即使出现问题、不利的证据和逆境(坚持不懈)。(3)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二)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受到四方面信息的影响[10]:(1)个体行为的结果/个人经验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2)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影响也很大。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但看到与已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觉得自己成功的希望也不大。(3)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劝导。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告对形成自我效能效果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劝说、鼓励,效果最大。(4)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比如紧张、焦虑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三)创业自我效能研究

创业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ESE)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创业领域的应用,与创业动机及创业行为密切相关,因而可以用来很好的预测创业行为的选择、维持和最终结果。Chen等人(1998)定义创业自我效能为:创业者对自身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9]。创业自我效能由于个体和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显示出差异性,目前有关的观点或结论主要来自于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的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与之有较大文化差异的社会是否同样适用?本研究在总结理论研究及国外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对创业自我效能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归纳为4类11个统计变量,以在校高年级(三、四年级)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检验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在这11个变量上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以及这11个变量是否对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着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描述与测量工具

调研对象为河北、天津四所高校(6个院系)抽取的在校高年级本科生(三、四年级学生),回收率为71%,共回收有效问卷659份。根据问卷调研得到的一些结果,并进一步对其中一部分被调研者进行了电话访谈和面对面访谈。

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是借鉴DeNoble开发的量表,经修订后题项为12个对认知风格的测量选用了Kirton的KAI(KirtonAdaption-innovationInventory)量表,Bagozzi和Foxall在1995年公开发表的改编版,共13个题项对学习风格的测量采用科尔伯的LSI(LearningStyleInventory)学习风格量表(version3。1),共12个题项对环境劝导采用Lián等人在2009年的EiQ问卷(version3。0)的相关项目,为8个题项[11]。使用以上量表均为公开发表或得到了开发者或版权公司的许可。除LSI量表外,其他测量项目均为五点李克特式量表。

(二)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高年级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差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使用Excel和SPSS13。0软件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

三、研究结果

根据对回收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学习风格、家庭人均月收入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而在专业、是否受过创业教育、生源、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及其他亲属有过创业或下岗再就业经历、亲朋好友劝导、社会环境劝导、认知风格上存在显着差异。

(一)个体特征因素

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这与国外的同类研究有所差异,在国外的大多数研究中女性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男性。本研究中,创业自我效能的专业差别显着,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要高于工科背景样本,其原因可能在于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创业相关课程教育,从而提高了其创业自我效能程度。同样,受过创业教育或培训的样本其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没有受过创业教育的样本,这其中原因也可能由于学生样本主要受到替代性经验的影响,而创业教育或培训起到了正向强化的作用。

(二)家庭因素

1。生源。来自农村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最高,其次是城市,而乡镇最低,出现了分离效应。经过进一步访谈调研,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由于经济水平与城市存在差异,来自农村学生和乡镇学生到大城市求学后所体验到的心理落差有关,农村学生体验到的心理落差高于乡镇学生,从而对情绪和身心状态的影响要更高一些,情绪和身心状态信息是自我效能的来源之一,这种落差感可能带来的是一种正向的强化作用,使得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强度要高于其他两类学生而城市学生虽然没有农村学生或乡镇学生所体会的心理落差,但在城市中接触到更多信息,对自我和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受到替代经验信息相对更多一些,因此其创业自我效能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

2。父母、亲属创业相关经历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在调查中,父母及其他亲属有创业、下岗再就业行为高低组在创业自我效能上存在显着差异,可以解释这是由于替代性经验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样本,在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中,父母文化程度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其原因的解释需要结合对生源和替代性经验的解释,由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而城市中低收入者也正是失业下岗的主要人群。来自于这类家庭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因此比较高。

(三)环境劝导与认知因素

1。环境劝导。创业自我效能在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环境劝导上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社会环境劝导、亲朋好友劝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2。认知因素。在代表认知控制的认知风格水平上,创新型认知风格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适应型认知风格的样本而在代表认知输出的学习风格上,四种不同学习类型的样本,顺应型、发散型、聚敛型和同化型不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的相关性检验也证明了认知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而学习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不存在显着相关。

四、创业自我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多元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个体特征因素中,专业(是否经济管理专业)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着影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所体现的是个体所受到的创业教育水平,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强度显着正相关(2)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环境劝导(包括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劝导)和认知风格的显着影响。环境劝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所体现的是一种与社会的互动,因此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劝导和亲朋好友劝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不同,社会环境劝导的影响要高于亲朋好友劝导。(3)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认知风格的显着影响,而环境劝导与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对创业自我效能没有显着影响。

通过对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创业教育是有效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手段之一,尤其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育,是他们获得替代经验、了解各类信息、树立良好情绪和心态、坚定创业决心的重要途径。当创业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巨大推动力,而创业教育也是其根本所在,关系到国家民族腾飞大计。以创业教育为中心,与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及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密切相关。

1。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人类的创业活动总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因素必然会通过创业主体对其创业活动与创业过程产生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培育创业文化有助于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内源动力。社会环境劝导,代表了社会舆论、社会文化对创业的一种承认和赞许,它是推动创业的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促使创业由一个个的个体行为上升到全社会的热潮。创业文化的塑造,需要三层力量的相互配合与综合作用,由外到内分别为:(1)创业者的社会典范作用,其基础在于创业者自身的业绩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2)社会导向的强化,社会导向是社会价值观的风向标,社会价值观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础,其深层原因简言之就是要将创业放在何种位置的问题(3)社会机制的改革和构建,不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还应包括社会信任机制、教育和政府机制等等。

2。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创业过程充满了各种未知情况和问题,需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变革。认知风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正向影响说明个人对各种问题处理方式越多,越适应创业的复杂情况,从而更加有信心去应对,反之则缺乏信心,降低创业自我效能。由于创业任务的复杂性,在适应--创新的认知连续区间内,创业者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认知状态。

五、创业自我效能研究对创业教育的启示

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并非将受教育者塑造为一个个齿轮,而是培养独立的人格与自主的精神[12]。结合Ridding的认知模型和教育理论[13],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对个体认知的促进是通过认知资源、认知控制(认知风格)和认知输出(如学习风格等)三个层次进行提高的。而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素质教育或专业技能教育。从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角度出发,创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对受众认知风格形成与塑造丰富受教育者的认知资源、优化认知资源的结构。创业自我效能作为一种基于能力的信念,它是可塑的,其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包括主体经验、替代性经验、劝导信息和情绪心理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源是构个体认知资源的重要部分。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最终也是一种信息方式对个体认知资源的构成产生影响。

大学生创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5?0096?06

一、引言

当前宏观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严重威胁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开展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大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充分就业,给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就成为一个颇具紧迫感和时代感的命题。在校大学生群体作为潜在的未来大学生创业的生力军,其对创业的认识与意愿有助于加深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本次调查研究是在上海地区进行的,上海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化较高,代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较具典型性,能让我们对目前中国的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1]

二、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

(一)调查方法

本文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是指大学生选择在未来是否创业的可能性。调查在上海的10所地方高校进行,一共发出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调查对象是上海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鉴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我们选择了一个二分变量,根据对问题“你认为你未来会创业吗?”的是/否的回答,来表示是否有创业意愿。笔者认为,创业意愿作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它的形成和改变可能受到家庭、学校的教育环境、社会关系等一切可能接触到的外界事物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可以统称为社会网络。[2]

(二)数据分析

主要对200份有效问卷的应答数据进行统计,对其中138份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者问卷进行重点剖析,从大学生的创业想法来源与创业动机、专业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学历对创业意愿的分析影响、兼职工作经历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亲友创业经历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创业教育参与程度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学校和政府鼓励措施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进而了解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

1. 创业意愿的现状

我们把创业意愿设计为一个虚拟变量,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统计,笔者发现,在200份有效问卷中,有138人选择“未来会创业”,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9%,有62人选择“未来不会创业”,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1%,如表1所示。

2. 创业动机的现状

创业动机,通过对问题“准备创业的最直接原因”的回答来测量。从表2创业动机中可以看出,在138位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者中,有69人选择的准备创业的最直接原因是“就业压力大”,占到了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者总数的50%。大家通常可能会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主观自愿的,但是调查结果反馈回来的信息却告诉我们有半数的大学生创业是迫于客观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压力而不得不为之。而在没有创业意愿的62名被调查者中,有19个人选择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会准备创业,占没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者总数的30.6%。大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是一件易事,在严峻的社会压力下,大学生的思想在渐渐转变。创业,是他们走出校园,立足社会的一种新的方式,见表2。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机就是,“有资金或项目”会增加被调查者的创业意愿。在138位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者中,有23人选择的准备创业的最直接原因是“有资金或项目”,占到了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者总数的16.7%。在没有创业意愿的40名被调查者中,有27人选择在“有资金或项目”的情况下会准备创业,占没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者总数的43.5%。这反映出大学生的务实需求,资金或项目的确是大学生创业的第一需要,是一个有待突破的客观瓶颈。再者,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以及准备创业的朋友带动也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反映出社会网络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在本次调查中还是比较客观地存在着。[3]

3. 创业想法的来源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想法的来源进行统计,笔者发现,朋友对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影响和传媒影响,再者是学校创业氛围的影响,见表3。

如表3所示,在138位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者中有43位被调查者选择创业想法是受朋友影响,占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者总数的31.2%。无独有偶, 2010年的《北京青年创业基本状况调查》报告也指出,30%的被调查者认为对自己创业意愿影响最大的是朋友,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相似。作为大学生,假如周围同学有准备创业的,这就会带动了其他人创业,或者合伙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朋友也会在精神上给予支持鼓励,有些有经验的朋友更会在技术上支持,因此每个大学生的朋友网络对其创业意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5篇

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行为理论中的学习能力,是指“发现错误,并重新建构学习方式”。在社会网络研究中,学者们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扩展,更加强调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主动性。即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网络中资源的信息收集、分析识别,进而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总结、整合以及吸收。在社会交往中,大学生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识别、适应以及解释,进而与环境进行持续的互动。社会交往中,大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表明,社会网络地位不同是造成大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所在的社会网络能够对大学生行为特质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培养与塑造。具有广泛社会网络资源的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把握以及创业资源整合的能力更强。大学生学习能力能够提高创业绩效。在创业活动中,具有良好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对于追求更高的创业绩效具有强烈的导向意识。大学生创业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在组织的能动性、个人学习能力等决定的,即学习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创业意愿的产生。也有一些学者对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将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是以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介的。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可以激发创业激情和动力,还可以促进创业潜力的发挥,加强与相关创业资源、客户以及其他主体的合作关系,进而促进创业绩效的提升。学习行为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作用在初次创业与二次创业中的作用具有差异性。

变量测量。本文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主要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使用过的量表,并根据预调研对问题项加以修改以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调查问卷采用了通用的Likert五点量表形式。其中,社会网络测量量表主要参考了程聪等的研究成果,分为关系强度、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度等三个维度。关系强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更加广泛的人脉”;“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三个问题项。网络强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与研究人员关系密切”;“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与重要伙伴保持频繁联系”;“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快速获得朋友的帮助”三个问题项。网络中心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不断认识新伙伴”;“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在相关行业都有新伙伴”三个问题项。大学生学习能力测量量表主要参考龙永等研究成果,分为机会识别与资源整合两个维度。其中,机会识别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更容易获得创业信息”;“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对创业机会更敏感”;“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会积极寻找潜在创业机会”;“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创业热情更高”等四个问题项。资源整合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素质更高”;“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的知识能够推动企业进步”;“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与客户经常分享彼此的产业信息”;“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有能力与客户、供货商或伙伴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等四个问题项。有关大学生创业绩效主要参考了丁岳枫和杜建华等的研究,分为生存绩效与成长绩效两个维度。其中,生存绩效的测量条目包括“贵公司的产品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成本)好”、“贵公司净收益率(净收益/总销售额)较高”、“贵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三个问题项。成长绩效的测量条目包括“贵公司的产品销售额增长速度快”、“贵公司的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快”、“贵公司的产品资金周转速度较快且资金链稳定”三个问题项。研究样本获取与信效度检验。关于研究样本获取,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以杭州地区的13所高校中展开创业或者有创业意向的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调研的形式主要采用现场发放问卷与邮件发放两种方式进行。本次数据收集活动从2012年9月开始到2013年11月,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486份,回收率为81%,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26%。从调研所收集数据的分布来看,在样本的学校与专业分布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关于样本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在本文中,信度我们通过Cronbach’sα系数来进行检验。社会网络、组织学习以及创业绩效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01、0.813和0.739,所有量表的Cronbach’sα都超过了0.7的标准,测量量表中的问题条目相关度最小的为0.431,高于0.4的基本要求。这说明,本文的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另外,KMO最小为0.793,且因子载荷量的比例也都在50%以上。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综上所述,本文的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水平。

在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中,涉及大学生社会网络、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大学生创业绩效等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我们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对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具体来说,在整体模型检验中,我们采用AMOS17.0对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第一步,构建了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第二步,构建了加入中介变量条件下的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影响的中间变量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直接模型与中介模型的模型拟合指标中χ2/d.f值分别为2.46和2.43,均处于1到3之间,达到理论上的合理水平;GFI指标值分别为0.932和0.929,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CFI指标值分别为0.949和0.951,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TLI指标值分别为0.972和0.989,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RMSEA指标值分别为0.061和0.047,处于理想水平0.01到0.08之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本文中的直接模型和中介模型可以用来检验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直接模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457,且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因此,我们推测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将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即假设成立。在中介模型中,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31和0.325,显著性水平分别小于0.01和0.001。大学生学习能力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307,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大学生学习能力在大学生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绩效之间产生了部分中介作用。